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检测方法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类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类型
1 前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MD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它可导致血液中细胞贫乏,从而导致血液功能紊乱、出血以及免疫功能的严重障碍。
MDS由一系列遗传突变造成,这些突变可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
2 MDS基因突变
通常情况下,MDS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可能会改变细胞凋亡、分化及增殖的功能。
最常见的MDS基因突变有以下几种:
(1)TP53基因突变。
TP53基因具有细胞凋亡和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它在MDS中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
(2)RPS15基因突变。
RPS15基因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它的缺失会导致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MDS。
(3)CD11B基因突变。
CD11B基因参与了细胞形成及免疫反应,突变后可导致细胞分化反应减弱,从而引起MDS。
(4)SF3B1基因突变。
SF3B1基因参与细胞分化,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过程的损害。
3 结论
MD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其发病机理是复杂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是由一次基因突变或多次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有TP53基因突变、RPS15基因突变、CD11B基因突变和SF3B1基因突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MDS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MDS基因突变机制。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咱们聊聊这病,就像讲个故事一样。
想象一下,咱们的血液里有很多红细胞,像小船一样在血管里悠哉游哉地游着,运送氧气,让咱们活力满满。
可是,有些小船却变成了镰刀的形状,怎么回事呢?这就得从咱们的基因说起了。
基因就像是身体的说明书,告诉细胞怎么做它们该做的事情。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基因出了点小问题。
有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发现,镰状细胞贫血症和一种叫“β珠蛋白”的蛋白质有关。
平常的红细胞里,β珠蛋白和α珠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叫“血红蛋白”的东西。
正常的血红蛋白像个快乐的小伙伴,帮助红细胞保持圆润的形状,顺利通过血管。
但是,等到基因出问题了,β珠蛋白就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这一变,血红蛋白的形状就跟原来的不一样了,红细胞也就变成了镰刀的模样。
你想想,镰刀形状的红细胞在血管里走动,那可不是轻松的事,简直就像在狭窄的巷子里搬家,走哪都不顺!更有趣的是,这种镰刀状的细胞还特别容易“结伴”,一旦聚在一起,咱们的血管就像被堵住了一样。
哎呀,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不仅如此,这些镰刀细胞的寿命也短得可怜,正常的红细胞能活个120天,而镰状细胞可能几天就“退休”了。
这下好了,身体里总是缺少红细胞,导致贫血,身体就像是缺了水的花儿,显得无精打采。
镰状细胞贫血症不光是让人感觉疲惫,还会引起各种麻烦。
比如,疼痛。
那些镰刀形状的细胞在血管里聚集,压迫周围的组织,疼痛感就来了,真是让人恨不得跳脚。
不过,不同的人体验疼痛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痛得厉害,有些人却只是小痛小痛的,真是个看心情的病。
咱们能不能治好它呢?虽然现在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但有些治疗方法还是能帮忙。
比如,医生会给病人开一些药物,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有些人甚至接受骨髓移植,换个“新的说明书”,让身体重新开始。
这就像换了个新电脑,运转起来可顺畅多了。
还有些人选择通过饮食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像吃些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的食物。
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
10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概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Hb)病。
由于β-肽链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使血红蛋白S (hemoglobin S,HbS)异常,以致红细胞呈镰刀状得名。
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前也称为镰状细胞危象)。
镰状细胞综合征通常用于描述与链状细胞改变现象有关的所有疾病,包括纯合子状态、杂合子状态、Hb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3种主要表现形式,而镰状细胞贫血病这一术语则通常用于描述HbS的纯合状态。
病因和流行病学镰状细胞贫血病是1949年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接构成。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在脱氧状态时HbS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这种多聚体形似长绳状,由于其HbS的β链与邻近的β链通过疏水链连接,结构非常稳定,水溶性较氧合HbS 降低5倍以上。
纤维状多聚体与细胞膜平行紧密接触,也常与其他纤维连成线,所以当有足够多的多聚体形成时,红细胞即由正常的双凹圆盘状扭曲变为典型的新月形或镰刀形,并导致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下降。
脱氧HbS的聚合是慢性缺血、血管阻塞现象的必要条件。
红细胞内HbS浓度、脱氧程度、酸中毒、红细胞脱水程度等许多因素与红细胞镰变有关。
红细胞镰变的初期是可逆的,给予氧即可逆转镰变过程。
但当镰变已严重损害红细胞膜后,镰变就变为不可逆,即使将这种细胞置于有氧条件下,红细胞仍保持镰状。
镰变的红细胞僵硬,变形性差,可受血管的机制破坏和单核巨噬系统吞噬而发生溶血。
镰变的红细胞还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疼痛危象,多发生于肌肉、骨骼、四肢关节、胸腹部,尤以关节和胸腹部为常见。
镰状细胞贫血症
致病机理
♦ 病人的红细胞会变成镰刀形是由
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存在先天 缺陷所致。 缺陷所致。血红蛋白有四条链共 574个氨基酸 其中一个谷氨酸 个氨基酸, 574个氨基酸,其中一个谷氨酸 缬氨酸所取代 所取代, 被缬氨酸所取代,破坏了血红蛋 白的分子结构。 白的分子结构。
♦ 这个氨基酸所构成的血红蛋白链由一对基因
控制,正常人的基因为HbAHbA, 控制,正常人的基因为HbAHbA,而病人的则 HbAHbA HbSHbS,HbS的溶解性低于HbA, 的溶解性低于HbA 为HbSHbS,HbS的溶解性低于HbA,而脱氧后 HbS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 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 的HbS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在氧张力低的 毛细血管区,HBS形成管状凝胶结构 形成管状凝胶结构( 毛细血管区,HBS形成管状凝胶结构(如棒 状结构),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 ),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 状结构),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即镰 )。这种僵硬的镰状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 变)。这种僵硬的镰状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 血管,加上HBS HBS的凝胶化使血液的粘滞度增 血管,加上HBS的凝胶化使血液的粘滞度增 阻塞毛细血管,机体免疫系统激活, 大,阻塞毛细血管,机体免疫系统激活,清 除变异红细胞,导致贫血。 除变异红细胞,导致贫血。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脊柱 变而另形呈双凹形或 鱼嘴形股骨头无菌性 坏死一方面骨骼梗死 又可导致骨小梁增加 和骨质硬化。 和骨质硬化。
眼部症状由视网膜 梗死、眼底出血、 梗死、眼底出血、 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引起。 引起。神经系统表 现有脑血栓形成、 现有脑血栓形成、 蛛网膜下隙出血。 蛛网膜下隙出血。
镰状细胞贫血症
课题主讲: 课题主讲:张琴 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张明 资料收集:张文博、张朋、张茜、张谦、 资料收集:张文博、张朋、张茜、张谦、张曦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021/3/27
CHENLI
7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谱分析
❖ 限制酶MstⅡ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为CCTGAGG, 基因组DNA被此酶消化并与-珠蛋白基因探针 进行杂交后,正常-珠蛋白基因CCTGAGGAG产 生1.15kb+0.20kb的片段,而HbS的-珠蛋白 基因(CCTGTGGAG)失去了MstⅡ识别序列, 从而产生了1.35kb的片段,据此可对HbS病做 出基因诊断。
2021/3/27
CHENLI
13
❖ 在疟原虫毁坏镰刀型贫血症携带者
(杂合子)的红细胞时,会导致患
者缺氧,这样就会让原来正常的红
细胞变成镰刀型的,镰刀型红细胞
容易形成血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
会提前结束这些阻碍血流畅通的红
细胞的生命,而积聚在红细胞中正
等待大量繁殖的疟原虫也同样被杀
死了。
2021/3/27
2021/3/27
CHENLI
停滞血管 急性危象 慢性进行性器 官损伤
12
5、镰刀细胞性贫血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有何特点?
❖ 本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也散发于地中海地区, 在东非某些地区HbS基因频率高达40%,因此 镰状细胞贫血症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血 红蛋白病。
❖ HbS基因的地形分布于疟疾的地形分布相似, 这与HbS携带者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关。
CHENLI
14
HbS病
2021/3/27
CHENLI
15
6、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在电 泳行为上与正常的血红蛋白有何差别?
2021/3/27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
起的。
这种基因突变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使得红细胞
在缺氧的情况下变得畸形,呈现出镰刀状的形态。
这种突变主要发
生在血红蛋白β基因上,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中第六位的氨基酸由
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种突变形成了血红蛋白S(HbS)。
这个突变
基因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理和临床表现。
在缺氧的条件下,变异的血红蛋白S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长链,
导致红细胞形状变得畸形,并且易于堵塞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疼痛危机、感染易感性增加等临床症状。
此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也可以导致其他临床表现,比如溶血性贫血、肝脏和脾脏的功能异常等。
由于这是一种遗传性
疾病,患者需要通过家族史和基因检测来进行诊断,同时遗传咨询
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目前也有一些基因治疗的
研究和临床试验,希望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或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疗
这种疾病。
总的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基因突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新高二生物-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精品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患者的红细胞缺氧时变成镰刀形(正常的是圆盘形),失去输氧的功能,许多红血球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贫血,甚至引起病人死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基因,是1949年确定的,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到1957年终于由英国学者英格兰姆阐明了它的分子机制。
原来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二条链和二条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链和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结构成。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英格兰姆的这一发现,使遗传机制的研究从基因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发现了100多种血红蛋白的分子突变型,都是因为蛋白质多肽链上个别氨基酸变化引起的分子突变。
蛋白质多肽链中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归根到底是遗传物质DNA中个别碱基的改变。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遗传物质DNA中一个CTT变成CAT,即其中一个碱基T变成A,以致产生病变。
患者常有严重而剧烈的骨骼、关节和腹部疼痛的感觉。
这种病常见于非洲和美洲黑人。
人们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发现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
这是因为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在人体本身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贫血症状,而对寄生在红血球里的疟原虫却是致死的,红血球内轻微缺氧就足以中断疟原虫形成分生孢子,终归于死亡。
因此,在疟疾流行的地区,不利的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可转变为有利于防止疟疾的流行。
这一实例,也说明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以转化为有利。
高中生物必修2讲义: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结合实例,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
(重、难点)2.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重点)3.解释基因重组的实质和类型。
(难点), )一、基因突变(阅读教材P 80~P 82)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发病机理(2)原因分析①直接原因:谷氨酸――→替换为缬氨酸。
②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对=====T A ――→替换为 =====A T 。
2.基因突变的概念(1)(2)结果:基因结构的改变。
点拨 基因突变有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几种类型。
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3.对生物的影响(1)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4.原因(1)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2)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5.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
6.意义二、基因重组(阅读教材P83)1.概念2.类型类型发生的时期发生的范围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单体的交换而交换1.连线2.判断(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
(×)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遗传病。
(2)(格尔木市高一检测)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和改变。
(×)分析: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发生时期是随机的。
(×)分析: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细胞内的任何DNA分子上和同一DNA分子的任何部位。
(5)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分析: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021《赢在微点》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配餐作业(二十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A组·全员必做题1.争辩发觉,某种动物体内Wex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会使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发生转变,结果导致()A.Wex的基因频率发生转变B.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转变C.突变基因所编码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转变D.突变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转变解析: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故Wex的基因频率发生了转变,且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由于该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故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数相等;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不变,故肽键数目不变。
答案:A2.我国争辩人员发觉“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水稻增产,这一发觉将有助于争辩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肯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B.该突变基因可能会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C.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是有利的D.该突变基因是生物随环境转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解析:突变基因假如只存在于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给子代;假如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则有可能遗传给子代,A错误。
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C 错误。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B3.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①为基因突变B.②为基因重组C.③为基因重组D.④为基因突变解析:R型活菌中加入S型死菌,转化成S型活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 和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故A项错误。
答案:A4.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①③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转变,④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②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GAG,对应谷氨酸。
镰刀型细胞贫血突变位点
镰刀型细胞贫血突变位点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现出镰刀状的形态。
这种形态变化会导致血细胞的黏附性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研究中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与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个突变位点是在基因的第六个碱基对中。
当一个人携带了这个基因突变,他们就有可能患上镰刀型细胞贫血。
这种突变会影响到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到身体各处。
然而,基因突变会让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它变得不稳定,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红细胞内的长链状物质。
这些链状物质会引起红细胞改变形态,变得尖锐而且刚硬,就像一把镰刀一样。
由于这种变形,镰刀型红细胞很难通过细小的血管,导致血液供应不畅。
这时,红细胞就会在血管中阻塞,引发疼痛和组织缺氧。
此外,这些变形的红细胞寿命较短,正常红细胞寿命大约120天,而镰刀型红细胞仅为10到20天,导致患者的贫血状况加重。
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不仅仅是一种血液疾病,它也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
例如,患者可能经常出现疼痛发作,这是由于红细胞堵塞血管引发的。
这些疼痛发作不仅令人痛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组织缺氧,患者还可能出现溃疡、感染、脑卒中等并发症。
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缓解疼痛、预防疾病发作和改善贫血状况。
对于疼痛发作,可通过镇痛药来缓解患者的不适;预防发作需采取一些措施,如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高海拔和低氧环境等;对于贫血,可通过输血和药物治疗来提高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治疗正逐渐成为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的新思路。
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患者体内的异常基因,使红细胞恢复正常形态,从而治愈这种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总的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其突变位点位于基因的第六个碱基对。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
它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影响了红细胞形状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例,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病例介绍患者是一名16岁的男性,来自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高发区。
他向医生报告说他感到乏力、气短,而且经常出现手脚肿胀、头痛和胸痛。
此外,他还提到过去曾多次发生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
病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一种称为HbS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可以帮助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然而,HbS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变化,使红细胞变为镰刀状。
症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气短,以及手脚肿胀等。
由于镰刀型红细胞在血管中比正常红细胞更容易黏附在一起,这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疼痛发作。
患者可以感受到胸痛、关节疼痛、骨痛等。
此外,由于红细胞寿命较短,可能导致贫血。
诊断对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诊断通常采用血液检查方法,如血细胞计数、血片检查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并确定HbS基因的存在。
基因检测也可以用于确认诊断。
治疗目前,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镰刀型细胞病改善剂(如羟基脲)和疼痛缓解剂(如阿片类药物)。
此外,输血和骨髓移植也被用于严重病例的治疗。
预防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无法完全治愈,预防和遗传咨询变得尤为重要。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风险,推荐适当的生育措施以减少病例发生。
此外,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也非常重要。
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影响了全球多个地区的人群。
该病因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红细胞形状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PCR-RFLP检验
PCR-RFLP
基因突变可能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酶 酶切位点或使原有限制酶酶切位点消失
因此突变基因的扩增产物经相应的限制酶水 解后,其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发生改变, 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突变是否存在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Mst II识别位点:
β珠蛋白基因中AGG
CCTNAGG GGANTCC
突变为CCTGTGG导致原有MstⅡ酶位点缺失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PCR-RFLP检验
β珠蛋白基因的扩增产物经Mst II限制酶酶切 对酶切片段进行电泳分析 根据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 作出诊断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的PCR-RFLP检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的PCR-RFLP检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世界上首个被揭示的“分子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现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
临床表现:
慢性溶血性贫血 易感染 再发性疼痛危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分析
…
……
…
β珠蛋 G A G
GT G
白基因… C
TC
C AC
……
根本原因:
‘
…
第6位密码子
PCR: 设计β珠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提取受检者DNA分子 进行PCR扩增 获得β珠蛋白基因扩增片段 注意: 扩增片段中必须包括基因的第 5、6、7位密码子
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限制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氨基酸 … 谷氨酸 …GAG→GT…G 缬氨酸 …
蛋白质 正常血红蛋白(HbA) 镰状血红蛋白(HbS)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_概述及解释说明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它对主题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这篇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长文中,引言将包括以下内容:1.1 概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简称SC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它主要影响到人体内的红细胞,并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SC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在一些地区甚至呈高发态势。
其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但患者通常会经历严重的疼痛发作、溶血性贫血以及各种可能损害脏器功能的并发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首先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接着分析该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造成发生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最后对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给出临床管理方面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综述,并通过深入剖析该疾病相关基因及分子过程来促进对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同时,本文希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管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健康。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介绍:2.1 定义与历史背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它最早被描述于20世纪初,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首次发现。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得名于其引起的异常红细胞形态,这些受影响的红细胞呈半月形或弯曲的外观,类似于锚爪中的镰刀。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称为血红蛋白(Hb)的蛋白质,它们帮助携带氧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然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中,出现了一种称为HbS的异常变异形式,这导致了正常Hb结构的改变。
当体内氧气水平降低或在高度负荷的情况下,HbS会聚集并形成红细胞内的不稳定链。
这种聚集导致红细胞变得更加脆弱和易碎。
高中生物选修2人教版同步习题解析-第1章第2节同步练习
高中生物选修2 同步练习1.对肿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B.肿瘤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C.肿瘤的发生只是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出现了变化D.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能进行早期诊断解析:选C。
肿瘤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逆转录都伴随肿瘤相关基因和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即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但某些肿瘤的发生,既有基因结构的改变,也有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上出现了变化,由此,在RNA水平上对致病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监测,是肿瘤基因诊断的另一种方式。
2.(.年郑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R技术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B.PCR技术需在体内进行C.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D.PCR技术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解析:选B。
PCR技术又称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在体外快速扩增DNA 的一种方法。
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
可用于DNA的扩增和克隆、法医鉴别个体和判断亲缘关系、基因诊断等。
3.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A.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B.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C.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器中D.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解析:选A。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只要细胞获得了健康的外源基因,且能表达,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了。
4.下列有关基因芯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芯片技术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B.基因芯片可以检测DNA序列,也可以检测RNA序列C.基因芯片可直接检测蛋白质含量D.基因芯片可快速诊断传染病解析:选C。
基因芯片可对信使RNA分子进行检测,进而推测相应蛋白质的含量,而不能直接检测。
5.对基因治疗安全性的问题叙述不.当的是()A.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是病毒,它们能自我复制B.在基因治疗中,科学家抑制逆转录病毒的某种活动防止它们引起疾病,使之能被安全的使用C.使用病毒载体运载基因,它们可能更多的改变目标细胞D.目的基因插入载体DNA的位置可能出现错误,导致癌症和其他损伤的产生解析:选A。
浅谈镰状细胞贫血症
浅谈镰状细胞贫血症摘要: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 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镰状细胞性贫血(也叫作镰状细胞病)是一种影响血红蛋白生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Hb)病。
其分子病理是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基因第6个密码子为GAG,编译谷氨酸,突变后变为GTG,编译缬氨酸,这种单个氨基酸的替代即形成HbS。
主要见于非洲黑人。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结构成。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S(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在氧分压下降时HbS分子间相互作用,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红细胞内HbS浓度、脱氧程度、酸中毒、红细胞脱水程度等许多因素与红细胞镰变有关[3]。
血红蛋白S(HbS)的变异是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其遗传学基础是l3基因第6编码子的胸腺嘧啶替换为腺嘌呤在临床上,血红蛋白S病有3种主要形式:①纯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贫血;②杂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性状;③血红蛋白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包括血红蛋白S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病、血红蛋白D病等。
在纯合子患者红细胞内HbS浓度高,HbS的氧亲和力降低,脱氧HbS易于形成螺旋状多聚体,使红细胞变形为镰刀状,称为镰变。
杂合子患者平时无贫血及相关临床表现,称为镰状细胞性。
(书上)镰状细胞膜僵硬,变形性降低,在微循环中易遭破坏而发生溶血。
镰变红细胞也使血流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故可引起微血管堵塞。
血流滞缓、血管堵塞又加重缺氧、酸中毒,从而诱导更多红细胞发生镰变。
如此恶性循环加重溶血、血管堵塞,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以致坏死,产生严重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除贫血外,还呈现周期性疼痛危象;而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脏缺氧使更多的红细胞镰变导致多发性肺、肾、肝、脑栓塞等严重合并症。
简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其检测机理是什么文档
机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一般用来诊断及侦测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分析测试包括:·全血球计数分析(Complete blood count , CBC) ·S血红素筛选测试(Hemoglobin S screening test) ·血红素电泳分析(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镰形细胞分析测试(Sickle cell test)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疾病检查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
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
镰状红细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示红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胞变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
本病的溶血虽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当阳一中沈满弟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是利用限制性
内切酶和特异性DNA 探针来检测是否存在基因变异。
当待测DNA 序列中发生突变时会导致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改变,其特异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状态在电泳迁移率上也会随之改变,借此可作出分析诊断。
如:(2005 湖北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
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B.DNA 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 聚合酶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采用DNA 分子杂交原理或DNA 探针的方法。
采用加热等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患者的DNA 分子片段与正常人的DNA 分子片段单链放在一起,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序列改变的部位则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
解旋酶的作用是DNA 分子在复制或转录时将DNA 双链解开,在本题中加热也可以解开达到目的,所以不是必须的酶;DNA 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上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的作用和它正好相反,是将限制酶切开的缺口缝合起来。
而RNA 聚合酶则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促进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分子的酶,本题就是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解题的。
必须使用的酶就是限制性内切酶,故选C。
根据DNA 分
子杂交原理知,将患者的DNA 分子片段与正常人的DNA 分子片段单链放在一起,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碱基序列改变的部位则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有无双链便是区别,为什么又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其切开再杂交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
2008 天津30-Ⅰ下图为人β -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 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从本题看出基因的单链的编码区与其转录的成熟的mRNA 之间可以杂交形成杂合链,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不仅不是完全互补,相反有两个内含子对应的单链部分——③⑤所含有的上百个核苷酸,mRNA 根本没有对应互补的部分,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相差很大也能够杂交,只不过结果有突起部分而已,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和正常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发生突变,难道用正常基因转录的mRNA 就不能与只突变一个碱基的基因杂交形成杂合链吗?应该是肯定可以,如果这样来检测,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和正常基因的检测结果是相同的,就找不到区别,无法鉴别。
所以必须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来检测才有效,具体是先找到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开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对应部位的正常基因,这样就形成两短段,也同同一种酶来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因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这样相同的
限制性内切酶就无法切开,就还是完整的一长段,在用以上
三段对应的已标记的mRNA 进行杂交(此过程可以不用任何酶,通过控制温度来打开氢键和连结氢键),然后电泳,如果出现两短段的则是正常基因,如果只出现一长段则是突变基因,如果都有的说明两者都存在,可视为杂合。
利用相关知识点命题的请看如下高考试题。
〔2007江苏·38〕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
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
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
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改变(或A 变成T) 引起的。
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
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位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 2 条,突变基因显示 1 条。
(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 等标记。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UGCACAA… 。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
儿Ⅱ-l~II-4中基因型BB的个体是Ⅱ一l和Ⅱ一4 ,Bb的个体是Ⅱ一3 ,bb的个体是Ⅱ一2 。
解析:比较基因B 和和突变后的基因b 的碱基组成,发现它们的差别仅是B 基因一条链某一位点上的碱基A 突变成b 基因一条链某一位点上的碱基T(实质上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也发生了改变)。
据图观察,正常基因B 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裂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都是二条,而突变后的基因b 经限制酶切割后,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都是一条。
所以,在分析推断胎儿Ⅱ-1~Ⅱ-4 的基因型时,可以这样认为:基因型Bb 的个体同时带有B 基因和b 基因,所以其应同时含有与B 基因对应的二条带谱,与b 基因对应的一条带谱(这也可以从Ⅰ-1 和Ⅰ-2 得到验证)。
符合这个条件的仅有Ⅱ-3。
同理,基因型为BB 的个体应仅有与B 基因相对应的二条带谱,符合条件的是Ⅱ-1 和Ⅱ-4。
bb 的个体是只能是含有与 b 基因相对应的一条带谱,为Ⅱ-2。
作为探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易于识别,所以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进行标记。
既可以用脱氧核苷酸链作探针,也可以用核糖核苷酸链作探针,题干中明确要求用核糖核苷酸链,所以,特别要注意当DNA 链上的碱基是A 时,作探针用的RNA 链上的碱基应为U。
通过如上分析可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特异性DNA 探针来检测的方法,即是酶切和核酸分子杂交两
种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体外进行的时候可以不用相关酶,但是限制性内切酶无法用温度等外界环境的控制来代替。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现在的使用很广泛,如:在柯萨奇 B 组病毒B1-B6 型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 利用GCG 软件对柯萨奇B1-B6 型病毒cDNA 全序列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析,目前从理论上推测该方法几乎可以检测所有遗传病的变异基因,近几年高考试题也是屡屡出现, 所以特别提醒广大师生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多加重视。
---ACGT .GTT--- ---ACGAGTT--- 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B 突变的血红蛋白基因b 图注:↑限制酶酶切点·突变碱基探针杂交区域带谱I II 1 1 2 2 3 4 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与探针杂交显示的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