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研究综述 闫红博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研究进展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研究进展摘要:追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研究历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
1949年Pauling L和Itano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相关,病人的血红蛋白所带的电荷不同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
与此同时,James Neel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疾病。
红细胞中的HbS脱氧后经疏水作用聚合成束状纤维,引起膜蛋白异常激活,Cl- -K+共转移及Ca2+依赖型K+通道活力增强,K+外流,使细胞脱水变形。
HbS的浓度、脱氧程度及HbF浓度影响HbS束状纤维形成过程,而K+通道抑制剂氯三苯甲咪唑、Hb F合成的促进羟基脲均可抑制该过程,成为治疗本病的常选药物。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SCA)是一种经常出现疼痛危象的严重贫血病。
自1910年发现该病,直到1949年Pauling等才证实SCA是一种血红蛋白异常的“分子病”。
利用电泳指纹图谱早就证明了SCA患者HbS发生了β6Glu→Val突变[1]。
至此,才弄清SCA 的分子基础。
红细胞镰变的初期是可逆的,给予氧可逆转镰变过程。
但当镰变已严重损害红细胞膜后,镰变就变为不可逆,即使将这种细胞置于有氧条件下,红细胞仍保持镰状。
镰变的红细胞僵硬,变形性差,可受血管的机制破坏和单核巨噬系统吞噬而发生溶血。
镰变的红细胞还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疼痛危象,多发生于肌肉、骨骼、四肢关节、胸腹部,尤以关节和胸腹部为常见[2]。
现就目前国外对SCA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的近况综述如下:1 SCA的病理:正常成人RBC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α2β2),另有少量HbA2(α2β2一糖基)及微量的HbF(α2γ2),而纯合子的SCA患者,HbS含量高达95 %,杂合子约占35 %,后者一般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简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其检测机理是什么文档
机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一般用来诊断及侦测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分析测试包括:·全血球计数分析(Complete blood count , CBC) ·S血红素筛选测试(Hemoglobin S screening test) ·血红素电泳分析(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镰形细胞分析测试(Sickle cell test)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疾病检查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
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
镰状红细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示红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胞变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
本病的溶血虽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预测卷(新课标III卷)(原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01(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合理膳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下列有关健康饮食的观点,错误的是()A.青少年要积极锻炼,合理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B.和吃熟鸡蛋相比,吃生鸡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卫生C.身体疲惫时服用核酸类保健口服液,可明显增强免疫力D.长期摄入过量的动物内脏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危及生命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膜上蛋白质均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B.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C. 人体线粒体膜上存在运输氧气的载体D. 某些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3.关于ATP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B. ATP与ADP相互转化速率会随细胞代谢强度变化而改变C. ATP分子是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连接而成D. 若某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ATP ,则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化豌豆幼苗生长素的作用可以受乙烯浓度的影响B. 植物激素是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果实起相同作用D. 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结果,与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5.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幼苗根尖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B.菠萝在长途运输时,可以通过喷施乙烯利溶液使其延后成熟C.给水稻幼苗喷施大量赤霉素溶液可导致其茎秆快速增长,结实率大大提高D.小麦种子经适当高温处理后易诱导发芽,其主要原因是高温使脱落酸降解6.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应,且数量越多植株越高。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咱们聊聊这病,就像讲个故事一样。
想象一下,咱们的血液里有很多红细胞,像小船一样在血管里悠哉游哉地游着,运送氧气,让咱们活力满满。
可是,有些小船却变成了镰刀的形状,怎么回事呢?这就得从咱们的基因说起了。
基因就像是身体的说明书,告诉细胞怎么做它们该做的事情。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基因出了点小问题。
有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发现,镰状细胞贫血症和一种叫“β珠蛋白”的蛋白质有关。
平常的红细胞里,β珠蛋白和α珠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叫“血红蛋白”的东西。
正常的血红蛋白像个快乐的小伙伴,帮助红细胞保持圆润的形状,顺利通过血管。
但是,等到基因出问题了,β珠蛋白就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这一变,血红蛋白的形状就跟原来的不一样了,红细胞也就变成了镰刀的模样。
你想想,镰刀形状的红细胞在血管里走动,那可不是轻松的事,简直就像在狭窄的巷子里搬家,走哪都不顺!更有趣的是,这种镰刀状的细胞还特别容易“结伴”,一旦聚在一起,咱们的血管就像被堵住了一样。
哎呀,真是让人心慌慌的。
不仅如此,这些镰刀细胞的寿命也短得可怜,正常的红细胞能活个120天,而镰状细胞可能几天就“退休”了。
这下好了,身体里总是缺少红细胞,导致贫血,身体就像是缺了水的花儿,显得无精打采。
镰状细胞贫血症不光是让人感觉疲惫,还会引起各种麻烦。
比如,疼痛。
那些镰刀形状的细胞在血管里聚集,压迫周围的组织,疼痛感就来了,真是让人恨不得跳脚。
不过,不同的人体验疼痛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痛得厉害,有些人却只是小痛小痛的,真是个看心情的病。
咱们能不能治好它呢?虽然现在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但有些治疗方法还是能帮忙。
比如,医生会给病人开一些药物,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有些人甚至接受骨髓移植,换个“新的说明书”,让身体重新开始。
这就像换了个新电脑,运转起来可顺畅多了。
还有些人选择通过饮食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像吃些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的食物。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的生化机制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的生化机制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它就是咱们的红血球变得像镰刀一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象一下,正常的红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圆饼,轻轻松松地在血液中畅游,带着氧气去喂养全身的细胞。
但这镰刀形的家伙,哎呀,完全变了个样,变得硬邦邦,样子就像个不怎么好吃的弯曲面条。
它们一旦进入血管,就会跟正常的细胞打架,造成血液流动不畅,真是麻烦透顶。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跟遗传有很大关系。
像个顽皮的小孩,咱们的基因就会传递一些不太靠谱的指令,导致红细胞在制造的时候出错。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工厂”出了问题。
那些工厂原本应该造出圆圆的细胞,却偏偏做出了这种难看的镰刀形,简直是给我们身体制造了不少困扰。
要知道,这种贫血可不是闹着玩的,常常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出现疼痛,仿佛身上背着个大石头一样,动都动不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病在某些地方尤其常见,像非洲、地中海地区,简直是个“流行病”。
许多家长常常无奈地看着孩子,心里想着:哎,怎么就偏偏撞上了这样的运气呢?再加上,镰刀形红细胞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缺氧或者脱水,表现得特别“活跃”,像是在血管里搞事情,惹得周围的细胞也跟着慌张。
就像是在一场热闹的舞会上,有人忽然跌倒,大家都跟着乱了阵脚,场面一度失控。
生活中,这种贫血可不是小事,真的是影响了一大堆事情。
咱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可真不假。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让很多人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到影响,心情也跟着跌到了谷底。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小病,实则不然,长时间的贫血,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受到影响,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治疗上,医生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改善病情。
有些人需要定期输血,给身体补充正常的红细胞,像给植物浇水一样,才能让它们恢复活力。
还得服用一些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真的是无微不至,生怕出一点岔子。
再加上,饮食上也要讲究,富含叶酸和铁的食物绝对是我们的好朋友,像菠菜、红肉,都是补血的好帮手。
简述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基础。
简述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基础。
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疾病,其遗传基础主要涉及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红蛋白是由两种不同的链组成:α链和
β链。
正常的β链被称为血红蛋白A(HbA),而在镰状细胞
贫血患者中,β链发生了一个突变,形成称为血红蛋白S (HbS)的异常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S的突变导致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变得
扁平而呈镰状。
这种形状使得红细胞更容易黏在一起,并堵塞血管,导致组织和器官缺氧。
此外,血红蛋白S还容易失去
氧分子,形成多聚体,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症状。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其主要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
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继承来自双亲的两个异常基因才会患上该病。
如果一个人只继承了一个异常基因,他们将表现为镰状细胞特点的一些症状,但不会有严重的贫血。
通常,仅当两个携带异常基因的个体生育时,他们的后代才有可能患上镰状细胞贫血。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后代继承到两个异常基因,导致红细胞产生异常,并患有镰状细胞贫血。
而对于只继承了一个异常基因的个体,他们称为携带者,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缺氧、感染或剧烈运动时,也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
因此,在遗传学上,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基础是由父母亲携带
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决定,并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子代。
镰状细胞贫血症
致病机理
♦ 病人的红细胞会变成镰刀形是由
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存在先天 缺陷所致。 缺陷所致。血红蛋白有四条链共 574个氨基酸 其中一个谷氨酸 个氨基酸, 574个氨基酸,其中一个谷氨酸 缬氨酸所取代 所取代, 被缬氨酸所取代,破坏了血红蛋 白的分子结构。 白的分子结构。
♦ 这个氨基酸所构成的血红蛋白链由一对基因
控制,正常人的基因为HbAHbA, 控制,正常人的基因为HbAHbA,而病人的则 HbAHbA HbSHbS,HbS的溶解性低于HbA, 的溶解性低于HbA 为HbSHbS,HbS的溶解性低于HbA,而脱氧后 HbS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 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 的HbS溶解性又进一步降低,在氧张力低的 毛细血管区,HBS形成管状凝胶结构 形成管状凝胶结构( 毛细血管区,HBS形成管状凝胶结构(如棒 状结构),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 ),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 状结构),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即镰 )。这种僵硬的镰状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 变)。这种僵硬的镰状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 血管,加上HBS HBS的凝胶化使血液的粘滞度增 血管,加上HBS的凝胶化使血液的粘滞度增 阻塞毛细血管,机体免疫系统激活, 大,阻塞毛细血管,机体免疫系统激活,清 除变异红细胞,导致贫血。 除变异红细胞,导致贫血。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脊柱 变而另形呈双凹形或 鱼嘴形股骨头无菌性 坏死一方面骨骼梗死 又可导致骨小梁增加 和骨质硬化。 和骨质硬化。
眼部症状由视网膜 梗死、眼底出血、 梗死、眼底出血、 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引起。 引起。神经系统表 现有脑血栓形成、 现有脑血栓形成、 蛛网膜下隙出血。 蛛网膜下隙出血。
镰状细胞贫血症
课题主讲: 课题主讲:张琴 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张明 资料收集:张文博、张朋、张茜、张谦、 资料收集:张文博、张朋、张茜、张谦、张曦
镰刀型细胞性贫血症
• 患者出生半年后,症状和体征逐渐出现。由于早年发病患 者多有生长和发育不良,一般状况较差,易发生感染尤其 是肺炎球菌性感染,此与劳累、脾功能受损有关有贫血、 黄疸和肝、脾大,心、肺功能常受损,可发生充血性心力 衰竭。肾脏受累可表现为等渗尿血尿、多尿,部分患者发 展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变形 呈双凹形或鱼嘴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而另一方面骨骼梗 死又可导致骨小梁增加和骨质硬化。眼部症状由视网膜梗 死、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引起。神经系统表现有 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男性患者可有性功能不全。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是常见的体征。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 (Hb)病。因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 代替,构成镰状血红蛋白(HbS),取代了正常 Hb(HbA)。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易感染 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致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 织损害。目前尚无明确患病个体遗传基因的构成 变化,故病因治疗无意义。治疗目的在于预防缺 氧、脱水、感染。发热时查疟原虫和抗疟疾治疗 以缓解症状,减少器官损伤并发症;促进造血和 延长生命。
• 本病在病情稳定时,患者可耐受贫血及其 他临床症状;但当病情突然加重时,称 “镰状细胞危象”,则有严重临床表现, 甚至导致死亡。感染、代谢性酸中毒、低 氧条件可能诱发危象,但有时难以发现明 显诱因。根据临床表现特征的不同,可将 镰状细胞危象分为5型:梗死型(疼痛型)再 生障碍型,巨幼细胞型,脾滞留型,溶血 型。
• 这种病常见于非洲和美洲黑人。人们在非洲疟疾 流行的地区,发现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个体对 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这是因为镰刀 型细胞杂合基因型在人体本身并不表现明显的临 床贫血症状,而对寄生在红血球里的疟原虫却是 致死的,红血球内轻微缺氧就足以中断疟原虫形 成分生孢子,终归于死亡。因此,在疟疾流行的 地区,不利的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可转变为有利 于防止疟疾的流行。这一实例,也说明基因突变 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 突基因可以转化为有利。•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_概述及解释说明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机制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它对主题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这篇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长文中,引言将包括以下内容:1.1 概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简称SC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它主要影响到人体内的红细胞,并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SC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在一些地区甚至呈高发态势。
其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但患者通常会经历严重的疼痛发作、溶血性贫血以及各种可能损害脏器功能的并发症。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首先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接着分析该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造成发生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最后对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给出临床管理方面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机制的综述,并通过深入剖析该疾病相关基因及分子过程来促进对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同时,本文希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管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健康。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介绍:2.1 定义与历史背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它最早被描述于20世纪初,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首次发现。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得名于其引起的异常红细胞形态,这些受影响的红细胞呈半月形或弯曲的外观,类似于锚爪中的镰刀。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含有一种称为血红蛋白(Hb)的蛋白质,它们帮助携带氧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然而,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中,出现了一种称为HbS的异常变异形式,这导致了正常Hb结构的改变。
当体内氧气水平降低或在高度负荷的情况下,HbS会聚集并形成红细胞内的不稳定链。
这种聚集导致红细胞变得更加脆弱和易碎。
镰刀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学机制研究
镰刀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学机制研究镰刀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变形成镰状,并且容易堵塞血管造成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损害。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非洲等热带地区,是由于人类历史上某些地区疟疾(malaria)的流行导致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镰刀状细胞贫血的遗传学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进而使得细胞受损,从而引发疾病。
1. 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肺部将氧气吸收并输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而Hb的正常结构是由两对不同的基因编码的α和β链组成,成为α2β2四聚体。
在人类的基因组中,α-和β-基因都有两个等位基因,可以组成四种不同的Hb,包括HbA(α2β2)占总Hb的97%,HbA2(α2δ2)占2%,HbF(α2γ2)占1%,以及极少数的HbA1c(α2β2)。
而导致镰刀状细胞贫血的突变是在β-基因上发生的,当基因CCT改变为CCT (Glu->Val),就会使得β-基因所编码的Hb的结构发生变化,成为HbS。
由于β-基因的突变,HbS中的第六个氨基酸从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在疟疾流行地区有导致携带者生存优势的原因。
2. HbS的遗传模式HbS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只有两个HbS等位基因的纯合子(HbSS)才会表现出镰刀状细胞贫血的症状,而携带一个HbS等位基因的杂合子(HbAS)则是健康的,甚至能够抵抗疟疾的病原体感染。
当两位HbAS的父母生育后代时,每个后代有50%的几率成为HbAS携带者,25%的几率成为HbSS患者,25%的几率成为正常纯合子(HbAA),其中HbAS和HbSS的携带者比例高,主要原因是在疟疾流行地区中,HbAS携带者相对HbAA携带者有更高的生存率。
3. 镰刀状细胞的形成机制当HbS红细胞中的氧气浓度较低时,就会导致HbS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增强,从而促进聚合形成长度不等的线聚体。
镰刀细胞贫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镰刀细胞贫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人类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镰刀细胞贫血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基因、蛋白质和治疗三方面,探讨关于镰刀细胞贫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一、基因方面镰刀细胞贫血是由HBB基因的缺陷引起的。
HBB基因是人体合成β-全球红细胞素的关键基因之一,其在共轭桥区域发生突变,使得β-全球红细胞素的合成发生异常,进而导致镰刀细胞的形成。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HBB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基因型与疾病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
一项研究表明,HB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发现,rs334基因型和rs7482144基因型会影响静态镰刀的形成,而rs3834466基因型和rs1427407基因型会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另一项研究还发现,HBB基因的其他多态性也可能与镰刀细胞贫血的严重程度相关。
二、蛋白质方面除了基因方面的研究,学者们还通过对镰刀细胞贫血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蛋白质表达和代谢变化。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镰刀细胞贫血患者血浆中有一种称为NB-LRR蛋白的炎症介质,它可能是导致患者疾病发展的关键。
该研究还发现,镰刀细胞贫血患者血液中Vegf-A的含量较低。
Vegf-A是一种调节血管新生和修复的蛋白质,其低水平可能是导致镰刀细胞贫血疾病进程加重的原因之一。
此外,研究还发现,SIRT1蛋白及其调节因子可能参与镰刀细胞贫血的发病过程。
三、治疗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治疗镰刀细胞贫血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近年来,基因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具体而言,该方法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修复HBB基因的缺陷,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
除此之外,同源多肽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镰刀细胞贫血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同源多肽可以显著减轻镰状红细胞的黏附和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研究综述 闫红博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研究综述闫红博(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追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研究历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
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其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949年Pauling L和Itano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相关,病人的血红蛋白所带的电荷不同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
与此同时,James Neel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疾病。
关键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
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现在医生可以用regular blood transfusion避开伤害患者的大脑来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病,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
Sickle cell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 substitution of a single amino acid in the hemoglobin protein of red blood cells.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of an affected individual's blood is low(at high altitudes or under physical stree, for instance), the sickle cell hemolgobin molecules crystallize by aggregating into long rods. the crystals deform the red cells into a sickle shape. Sickling of the cells, in turn, can lead to other symptoms. The mutliple effects of a double does of the sickle cell allele are an example of pleiotropy.The non-sickle cell counterpart of the sickle cell allele is in fact only incompletely dominant to the sickle cell allele at the level of the organism. Heterozygotes--carriers of a single sickle cell allele--are said to have sickle cell trait. Such people are usually healthy, although a fraction suffer some symptoms of sickle cell disease when there is an extended reduction of blood oxygen.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原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分子病。
镰刀细胞性贫血课件
风险
可能存在手术风险、感染 、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 症。
其他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通过修改患者基因,纠正血红蛋白异 常,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保持均衡饮食,适当锻炼,避免疲劳 和感染。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修复和再生病变细胞,改 善患者症状。
04
镰刀细胞性贫血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策略
遗传咨询与筛查
01
02
03
羟基脲
羟基脲是一种细胞毒药物 ,可以抑制镰状细胞生成 ,减少贫血和疼痛等症状 。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定期 输血可以改善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铁螯合剂
用于治疗铁过载,降低铁 对身体的毒性。
骨髓移植
原理
通过移植正常造血干细胞 ,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和 免疫系统,从而根治疾病 。
适用人群
适用于有匹配供体的年轻 患者,且病情严重或药物 治疗无效。
产前诊断是指在怀孕期间检测胎儿是 否携带镰刀细胞性贫血的基因突变。
对于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及其家庭成 员,遗传咨询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 们了解疾病的风险、预防措施和治疗 方案。
通过产前诊断,父母可以了解胎儿的 风险并作出决策,如是否继续妊娠或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03
镰刀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有镰刀细胞性贫血家族史的人 群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提供个
性化的预防建议。
婚前和孕前检查
推广婚前和孕前检查,及早发现携 带者,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镰刀细 胞性贫血的认识,减少歧视和误解 。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
建立镰刀细胞性贫血的监测系统 ,及时发现病例,评估疾病负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
起的。
这种基因突变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使得红细胞
在缺氧的情况下变得畸形,呈现出镰刀状的形态。
这种突变主要发
生在血红蛋白β基因上,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中第六位的氨基酸由
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种突变形成了血红蛋白S(HbS)。
这个突变
基因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理和临床表现。
在缺氧的条件下,变异的血红蛋白S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长链,
导致红细胞形状变得畸形,并且易于堵塞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
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疼痛危机、感染易感性增加等临床症状。
此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也可以导致其他临床表现,比如溶血性贫血、肝脏和脾脏的功能异常等。
由于这是一种遗传性
疾病,患者需要通过家族史和基因检测来进行诊断,同时遗传咨询
也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目前也有一些基因治疗的
研究和临床试验,希望可以通过基因修复或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疗
这种疾病。
总的来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基因突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什么?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什么?
什么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又被称之为镰刀状细胞型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因为该病病因的难控性和治疗难度高,所以在2008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收录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
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从临床上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研究发现,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常染色体遗传,所以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从而使得血红蛋白S代替了血红蛋白A,所以在氧分压下降的时候血红蛋白S之间就会因为相互作用而呈现螺旋形多聚体状态,使得患者出现相关不适症状。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会有哪些症状?
1、贫血、黄疸
这种症状出现在3个月-4个月左右的新生儿,虽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时期就已经携带了疾病基因,但是在3个月前血红蛋白比例还想对较高,所以镰变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不会出现什么这种,只有在3个月之后才会慢慢的出现头晕、乏力、黄疸等症状。
2、发育迟缓
在出生6个月之后患儿就会开始出现发育迟缓的现象,在升高、体重、器官等方面都滞后于正常婴幼儿,而且还会出现不同程度肝脏和脾脏肿大的情况,这是因为镰状细胞会导致血管阻塞,所以相关组织器官就会受到影响。
3、急性症状
在急性发病期患者会出现骨痛、腹痛、胸痛、尿血等严重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因为手足综合征,给患者的关节造成很大的影响。
4、智力低下
因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所以还会出现智力低下的症状,在患儿的发育过程中可明显的发现这一症状。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明(红细胞)镰变的过程可能是与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的状态和性质密切相关的。鲍林
将正常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和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的血红蛋白,分
别放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
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
而携带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与由正 鲍林是著名的量子化学
常人的和患者的血红蛋白以1:1的比例配 家,他在化学的多个领
格拉德温等人10日在网络版《自然医学》杂志发 表论文指出,一氧化氮能够通过松弛血管而调节血压, 当它被自由循环的血红蛋白“清除”后,血管可能产生 不必要的收缩,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痛。
这一新结果意味着,吸入一氧化氮气体,也许可以 缓解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痛感。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格拉德温等人的最新研究发现, 对这种痛感起重要作用的可能还有由变形红细胞释放进 入血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极易碎裂的红细胞 中,其功能是运送氧到血液中去。研究人员发现,当这 些血红蛋白以自由状态进入血液循环后,其与一氧化氮 产生反应的速度,将比在红细胞中时快出上千倍,一氧 化氮因此而被过度“清除”。
预防方法
• 镰刀型贫血症只会出现于夫妇俩人皆为镰 刀形细胞贫血症携带者的家庭。因此,建 议所有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携带者均应接 受遗传咨询(非洲裔美国人为携带者的机率 为1/12)。
• 对胎儿进行镰刀型贫血症的产前诊断也是 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 对于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患者而言,在受 到感染时给予及时的治疗、维持适当的氧 气量及避免脱水的状况,如此可以避免红 血球细胞受到更大的伤害。
一氧化氮或可减轻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患者痛感
镰状细胞贫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发 生在黑色人种中,在非洲 黑人中的发病率最高。人 们在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 发现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 型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 比正常人低得多。 此外,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在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 沿岸国家和印度等地,发 病人数也不少,在我国的 南方地区也发现有这类病 例。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病因
预防方法
• 1、镰刀型贫血症只会出现于夫妇俩人皆为镰刀形 细胞贫血症携带者的家庭。因此,建议所有的镰 刀形细胞贫血症携带者均应接受遗传咨询(非洲裔 美国人为携带者的机率为1/12)。 • 2、对胎儿进行镰刀型贫血症的产前诊断也是一个 很有效的方法。 • 3、对于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患者而言,在受到感 染时给予及时的治疗、维持适当的氧气量及避免 脱水的状况,如此可以避免红血球细胞受到更大 的伤害。
患者的红血球呈镰刀形或半月形,与正常的 双凹盘状红血球不同。患者红血球的生命期 较短,易造成患者贫血现象;此外,患者镰 刀型红血球细胞会使血流减缓并阻断小血管, 因而使组织受损并发生疼痛现象。患者经常 出现周期性的疼痛和急性胸部症候群,引起 发烧和呼吸道症状,例如呼吸困难。一般来 说寿命比正常人短(30岁以下)。
并发症
• 本病在病情稳定时,患者可耐受贫血及其 他临床症状;但当病情突然加重时,称 “镰状细胞危象”,则有严重临床表现, 甚至导致死亡。感染、代谢性酸中毒、低 氧条件可能诱发危象,但有时难以发现明 显诱因。根据临床表现特征的不同,可将 镰状细胞危象分为5型:梗死型(疼痛型)、 再生障碍型、巨幼细胞型、脾滞留型、溶 血型。
β-链 Hb-A Hb-S
1
2
3
4
5
6
7
Val-His-Leu-Thr-Pro-Glu-Lys… Val-His-Leu-Thr-Pro-Val-Lys…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简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简介一、发现史及病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
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发生在黑色人种中,在非洲黑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在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印度等地,发病人数也不少,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发现有这类病例。
在镰形细胞的血红蛋白(HbS)中,由于带负电的极性亲水谷氨酸被不带电的非极性疏水缬氨酸所代替,致使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下降。
在氧张力低的毛细血管区,HbS形成管状凝胶结构(如棒状结构),导致红细胞扭曲成镰刀状(即镰变)。
这种僵硬的镰状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加上HbS的凝胶化使血液的黏滞度增大,阻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产生脾肿大、胸腹疼痛(又叫做“镰形细胞痛性危象”)等临床表现。
红细胞镰变的初期是可逆的,给予氧可逆转镰变过程。
但当镰变已严重损害红细胞膜后,镰变就变为不可逆,即使将这种细胞置于有氧条件下,红细胞仍保持镰状。
镰变的红细胞僵硬,变形性差,可受血管的机制破坏和单核巨噬系统吞噬而发生溶血。
镰变的红细胞还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加之变形性差,易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疼痛危象,多发生于肌肉、骨骼、四肢关节、胸腹部,尤以关节和胸腹部为常见。
二、遗传方式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基因遗传病。
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
纯合子SS型:完全没有正常的HbA,患者红细胞内HbS浓度较高,对氧的亲和力显著降低,只有14%活到成年,而多死亡于30岁前。
杂合子AS型:正常HbA与异常HbS相混。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杂合子,由于红细胞内HbS浓度较低,这样的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是在缺氧的时候,比如经过了剧烈活动或到高原空气稀薄的地方,就会引起红细胞从正常的双凹圆饼状变成不正常的镰刀状,造成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研究综述闫红博(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追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研究历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
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其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949年Pauling L和Itano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相关,病人的血红蛋白所带的电荷不同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
与此同时,James Neel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疾病。
关键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机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
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现在医生可以用regular blood transfusion避开伤害患者的大脑来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病,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
Sickle cell disease is caused by the substitution of a single amino acid in the hemoglobin protein of red blood cells.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of an affected individual's blood is low(at high altitudes or under physical stree, for instance), the sickle cell hemolgobin molecules crystallize by aggregating into long rods. the crystals deform the red cells into a sickle shape. Sickling of the cells, in turn, can lead to other symptoms. The mutliple effects of a double does of the sickle cell allele are an example of pleiotropy.The non-sickle cell counterpart of the sickle cell allele is in fact only incompletely dominant to the sickle cell allele at the level of the organism. Heterozygotes--carriers of a single sickle cell allele--are said to have sickle cell trait. Such people are usually healthy, although a fraction suffer some symptoms of sickle cell disease when there is an extended reduction of blood oxygen.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原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症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出生半年后,症状和体征逐渐出现。
由于早年发病患者多有生长和发育不良,一般状况较差,易发生感染尤其是肺炎球菌性感染,此与劳累、脾功能受损有关有贫血、黄疸和肝、脾大,心、肺功能常受损,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受累可表现为等渗尿血尿、多尿,部分患者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
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变形呈双凹形或鱼嘴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而另一方面骨骼梗死又可导致骨小梁增加和骨质硬化。
眼部症状由视网膜梗死、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引起。
神经系统表现有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
男性患者可有性功能不全。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是常见的体征。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办法基因治疗: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是利用人的干细胞,对人类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进行基因治疗和RNA干扰治疗。
将治疗性的基因即含有事先设计好能阻止非正常血红素生成的小干扰性RNA导入病毒载体并转化人造血干细胞,细胞接受这种处理好,便能产生正常的血红素。
药物治疗:Aes-103可快速被人体吸收,药物耐受性好,缺氧测试显示1000~4000mg药物剂量组受试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与300mg低剂量组。
此研究表明,Aes-103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增加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预防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该药物研发前景良好有望成为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新药。
一氧化氮疗法: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格拉德温等人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对这种痛感起重要作用的可能还有由变形红细胞释放进入血液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存在于交易破裂的红细胞中,其功能使用输氧到血液循环后,其与一氧化氮产生反应的速度,将比在红细胞中时快出上千倍,一氧化氮因此而被过度“清楚”。
格拉文德等人在网络版《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一氧化氮能够松弛血管而调节血压,当它被自由循环的血红蛋白“清楚”后,血管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收缩,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痛。
这一结果意味着,吸入一氧化氮气体,也可以缓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痛感。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所致,受到感染时应给与及时的治疗,维持适当的氧气量及避免脱水的状况,如此可以避免红血球细胞受到更大的伤害。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另发现一氧化氮或可减轻镰刀性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痛感,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Ae sRx公布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药物一期研究进展也给治疗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1]王永辉.生物学教学, Biology Teaching, 编辑部邮箱 , 2012年06期[2]D.J. Weatherall,Brenner's Encyclopedia of Genetics (Second Edition), 2013, Pages 429-431[3]Jornal de Pediatria, Volume 90, Issue 3, May–June 2014, Pages 286-292[4][J].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3, Vol.04 (07), pp.6-12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5]Canellas,C.G.L.Carvalho,S.M.F.Anjos,M.J.Lopes,R.T.《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EI SCI 2012 7[6]Samakoglu SLisowski LBudak Alpdogan TUsachenko YAcuto SDi Marzo RMaggio AZhu PTisdale JFRiviere ISadelain M《Nature biotechnology》, EI SCI 2006 1[7]Judy C. ChangLin YeYuet Wai Ka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 EI SCI 2006 4[8]Cancado,R.Olivato,M.C.A.Bruniera,P.Szarf,G.DeMoraesBastos,R.RezendeMelo,M.Chiattone,C.《Acta Haematologica》, SCI 2012 2[9]Mcgann,P.T.Flanagan,J.M.Howard,T.A.Dertinger,S.D.He,J.Kulharya,A.S.Thompson,B.W.Ware,R.E.《Pediatric blood & cancer》, SCI 2012 2[10]Nolan,VGMa,QCohen,HTAdewoye,ARybicki,ACBaldwin,CMahabir,RNHoman,EPWyszynski,DFFabry,MENa gel,RLFarrer,LASteinberg,MH《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SCI 2007 3[11] 张悦. 基因修复治疗镰状细胞贫血[J]. 健康博览. 2006(03)[12]张利英.生物学教学,BIOLOGY TEACHING,2001,(26)8[13]袁朝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防治吗?生物学教学,1993,7,30[14]药学研究.AesRx公布抗镰状细胞贫血症药物Ⅰ期研究进展,2013,1,15[15]王伯秋.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有助于改善镰状细胞贫血症,国外医学情报,2006,2,28[16]任民.镰状细胞贫血症血红细胞,大众卫生报,2009,12,1[17]首都医药.美研究发现镰状细胞贫血症有性别差异,2003,2,23[18]郝改莲,马铁山.坏血病、败血症、白血病、血友病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区别,生物学教学,1999,2,15[19]黄淑帧.应用羊水细胞的DNA分析作镰状细胞贫血症的产前诊断,国外医学.医学遗传学分册,1979,8,29[20]江涛.羟基脲可有效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症,国外医学情报,200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