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
心理学三级基础总结
咨询心理学1心理咨询师产生的学术背景1.高尔顿--------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82)2.卡特尔--------心理测量与测验的论文(1890)3.韦特默--------开办儿童矫正诊所(1896),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
4.比内与西蒙------为弱智儿童编制智力量表(1904)5.大卫-------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1907)6.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1908)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1.1896年:心理咨询起源《临床心理学》。
2.20世纪30年代:心理测验与个体差异研究3.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正式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4.1956年:美咨询会:发表《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报告书a)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通过发展人的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体与环境协调c)正确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心理咨询的目标:a)帮助那些连最基本、最低适应都已丧失的心理不适者;b)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提供服务。
3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1.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2.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心里学的一般知识和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3.心理咨询师只能使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4.帮组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a)咨询关系是“求”与“帮”的关系b)帮助求助者解决的只能是心理问题4心理咨询师的操作性定义1.罗杰斯(1942)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
2.威廉森(1949)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想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
3.陈仲庚(1989)心理咨询就是帮组人们去探索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该干什么。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心理学》第三版 第三章 心理倾向
第三章心理倾向一、教学目标1.识记:注意、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概念。
2.理解:意识与认知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之关系;注意的特点及心理机制;需要的分类及特点;动机的分类及功能;兴趣的特点。
3.应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心理现象案例,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领会意识与认知指向、态度与动力倾向的含义及关系,理解并掌握注意、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的根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难点:心理倾向的本质;注意特征、注意理论及在教学中运用;需要、动机、兴趣与价值观相互间及与行为之关系。
三、课时安排总需5课时第一节心理倾向概述本节教学目标1、识记心理倾向的根本概念2、了解心理倾向的特点及其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心理倾向的特点2、难点:意识与认知指向、态度与动力倾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由“半杯水思维〞引入本章内容——心理倾向。
〔提问法〕二、讲授心理倾向的概念(一)心理倾向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倾向的特点定向性;动力性;调控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共存;三、讲授心理倾向的分类1、意识与认知指向:注意2、态度与动力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四、总结请学生发言,做课堂总结第二节意识与认知倾向本节教学目标1、识记注意的根本概念2、了解注意的类别、品质以及心理机制3、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灵活的使用注意的根本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注意的类别和品质2、难点:注意的类别和心理机制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来,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之后让请学生发言,说出他们游戏后的感受。
教师由此引入到注意的主题上来。
二、讲授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1、定义的讲解2、功能选择功能:如,双歧图形保持功能: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调节和监督功能:如,古代先贤克己慎独〔二〕注意的类别及产生条件讲解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概念、产生条件并举例三、讲授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1、讲解概念;2、通过介绍哈密顿的实验,让学生更明了注意的广度;3、介绍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4、重点讲述注意广度的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依次呈现无序的字母图,一张字母全为黑色,一张字母有多种颜色,让学生报告有多少个字母〕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依次呈现两个单词,其中一个拼写错误,要求被试不仅说出字母数量还要说出书写错误〕〔二〕注意的稳定性1、概念2、注意的起伏现象的概念〔首先呈现会导致注意起伏的图片,再深入讲解概念〕3、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4、注意的分散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三)注意的分配1、概念;2、产生的三个条件(四)注意的转移1、概念;2、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3、三个影响因素四、讲授注意的心理机制(一)过滤器理论1、单通道模型——布罗德本特理论观点;支持的实验〔不加追随耳程序双耳分听实验〕;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理论观点;支持的实验〔加追随耳程序双耳分听实验〕3、反响选择模型——多伊奇和诺曼理论观点;(二)资源限制理论1、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理论观点2、双加工理论——谢夫林理论观点五、讲授注意规律在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一)善于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注意学习环境内、外部的布置与选择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用活动目标激活的方式,加深活动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采用选择性注意,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把注意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六、总结提问:为什么人“一心不能二用〞,但有时却可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第三节态度与动力倾向本节教学目标1.识记: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的概念。
心理学3
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 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运动心理 学、创造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 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依据,后者为前者提供了 新的资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习改造阶段(1949-1956) 开始研究阶段(1957-1966) 停滞阶段(1966-1977) 繁荣阶段(1978-现在)
举例说明
《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自变量) (被试) (因变量) R=f(S)
1、2、3、4
1、建立假设
观察 研究方向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 质 疑 推测 假设
2、搜集资料
事实资料验证假设。 刺激变量 (S) 反应变量(R) 研究方案:R=f(S) R=f(O)
机体变量(O)
(一)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代表当代心理学的
主要研究取向。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精神分析的观点 5、现象学的观点
五种观点是从某一维度或某一层次来探讨心理观点: 是以生物学的知识 为基础对个体的心 理和行为所作的解 释。
认知的观点
控制系统
环境
反应系统
感觉系统
工 作 记 忆 记忆系统
长 时 记 忆
人类信息加工模型
精神分析的观点
4、精神分析的观点 是奥地利的精神病 学家弗洛伊德提出 对人类的心理和行 为进行研究。把人 的心理分为意识和 潜意识,重视对心 理动力因素的研究 是值得肯定的。
现象学的观点
5、现象学的观点其研究取向集中于主 观经验,个人的所有行为决定于他对 世界的知觉和看法,认为人类的基本 动机是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而 有些现象学理论也被称为人本主义的 观点。
心理学第三章 情志心理
二、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组成成分
情绪和情感由部分组成: 1、主观体验——自我感受。 2、外部表情——表情。 3、生理唤醒——生理反应。
三、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情绪多半与生理需要相关联。情感则与社 会需求相联系。 2、情绪多半由事物的单一属性直接刺激引起。 情感则多半由事物的意义或复杂属性引起。 3、情绪相对易变,情感相对稳定。 4、情绪相对低级简单,情感相对高级复杂。 5、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需要情绪来 表现。
二、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
一)作出决定 通过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方法来 作出决定。 二)执行决定 通过不断地反馈调节和克服遇到的困难, 逐渐地落实计划,最终达到目的。
三、动机斗争与挫折
一)动机斗争与挫折的含义: 个体面对两个或多个需要或目标而必须 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困惑状态,称动机斗争。 当个体实施行动计划时,行动受阻或被干扰, 致使行动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焦虑、 抑郁、甚至愤恨等消极情绪的过程称为挫折。 这两种心理都与实现目标相联系,都是在实 现目标过程中受到相应的阻碍而引起。因此, 在研究讨论是有很多共同之处。
1.生理调节 2.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九、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1、激活阈限的差异 2、易感性的差异 3、唤醒水平的差异
十、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过 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绪 调节或者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如某些认知策 略可以预防或者减轻抑郁,像认知评价上的忽视。 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绪体验,从而 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人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 健康有利。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 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抑 制爱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速 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的发病率有密切联系。
心理学三个关系
心理学三个关系
1.自我关系:自我关系是指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自我关系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通过自我关系,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我关系对人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
人际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合作和互助,也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尊重。
3. 环境关系:环境关系是指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关系是心理学中常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关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1 -。
基础心理学三级复习要点
基础心理学第一节 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 )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端脑: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可以分为四个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边缘系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心理学三原则
心理学三原则嘿,今天咱们来唠唠心理学的三原则,这可像是打开人们心灵大门的三把神奇钥匙呢。
我有个朋友是心理咨询师,叫阿花。
有一次我去她的咨询室玩,正好赶上她接待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通过这事儿,我算是对心理学三原则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就像我们看世界,得是和大家差不多的视角。
要是有人看东西和我们完全不一样,那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这个小伙子啊,他和阿花说他总是看到一些奇怪的光在周围闪,可周围其他人都没看到。
阿花就开始琢磨这事儿,她得判断这小伙子是真的看到了异常,还是他的主观世界出了岔子。
她问了小伙子好多问题,像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啦,在什么环境下会看到啦。
阿花跟我解释说,如果一个人的感知和现实世界完全脱节,那就可能是心理上有状况。
比如说,要是一个人觉得自己能飞,天天想着从楼上跳下去体验飞翔,那可就危险啦,这就是主观和客观不统一了。
她得像个细心的侦探一样,从小伙子的描述里找线索,看看是眼睛等生理问题导致的错觉,还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接着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的心理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小团队,各个部分得协调工作。
阿花在和小伙子聊天的时候,注意到他说话的语气和内容不太协调。
他说着自己最近生活还挺顺利,没什么压力,可那表情却愁眉苦脸的,声音还有点发颤,就像他的身体在说另一个故事。
阿花就觉得这里面有文章。
她告诉我,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开心的时候,说话的语调是轻快的,表情是灿烂的;要是难过,那相应的表现也得对上。
要是心理活动的各个部分“各干各的”,那就像是乐队演奏乱了套。
她又问了小伙子一些关于他家庭、工作的事儿,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情绪在捣乱。
就像拆一个复杂的小机器,得把每个零件都检查一遍,找出不协调的原因。
最后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这东西啊,就像一个人的招牌,不会轻易改变。
阿花了解到这个小伙子以前是个特别开朗外向的人,朋友很多,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可最近呢,他谁都不想见,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变得特别孤僻。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心理学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章心理学与教育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心理学有哪些新的印象,得到什么启发?答:(1)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新印象包括:①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虽然,最初心理学仅是属于哲学家研究哲学命题的副产物,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为基础的实证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正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心理学是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
a.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
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b.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离开了人与人的交往,人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发展起来,人也不能获得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听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心理学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心理也研究变态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类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家既包括维护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也包括研究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动物心理的比较心理学家,研究群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学家等等。
④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目前的心理学学派林立,对于同一心理现象,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这种情况说明,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共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心理学三级技能知识点
心理学三级技能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心理学三级技能知识点,大家一起阅读吧!心理学三级技能知识点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具体、可行、可评估、积极、可接受、心理学性质、多层次统一。
诊断、咨询、巩固目标、责权义、次数时间、方法原理、效果及评价、费用、其它1、参与性技术:倾听、询问、鼓励、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2、影响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正移情和负移情移情和依赖处理:宣泄与分析、转诊阻抗4种表现类型: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少言、赘言。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包括不认真履行咨询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
阻抗的原因: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如何处理阻抗: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
阳性强化法:1 .程序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4)明确强化物5)实施强化6)追踪评估)2.注意事项:1)目标单一具体2)强化适时适当3)不可提前或错后4)强化物可由物质变为精神奖励合理情绪疗法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1、原理:ABC理论2、过程:1)诊断阶段: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ABC,商定目标,解说理论。
2)领悟阶段:达到三种领悟:B引起C,要对C负责;改变B才能改变C。
3)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行为治疗技术。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心理学三大流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意识(包括心理过程)还是行为?从洛克、贝特莱到冯特、铁钦纳都认为主要是研究意识。
但也有人认为象意识、心理这种主观的体验,只能自己内省而不能为他人观察,很难予以客观定量。
而研究行为,从行为的表现上看意识或心理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较为可靠。
德国的雅克.洛布的动物行为研究,桑戴克的动物智慧研究,俄国谢切诺夫、别赫切列夫和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说的研究都可作为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J.B.Watson)他在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行为学派对医学心理学的早期形成过程有重大影响。
巴甫洛夫利用经过条件反射训练的动物分辨圆形与椭圆形图形,当圆形灯亮时,给予强化,使唾液大量分泌,当椭圆形灯亮时,不予强化,而使唾液分泌停止。
斯金纳也认为一些精神疾病和病态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
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桑戴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启发,也作过不少实验。
例如一幼儿,每当他伸手玩弄他所喜爱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棍,发出强噪音,使之惊吓。
这样结合数次后,每当白鼠一出现,幼儿就会惊吓哭闹,之后甚至一接近白色有毛的动物也就得恐惧。
这使华生认为:人的一些病态体征是学习得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解析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徳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小斌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
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徳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
第8章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教学【本章重点】1.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3.疲劳;4.成绩评定。
8.1 复习笔记一、知识的掌握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生(A.J.Andson)和加涅于90年代提出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是指有关事实、定义、法则与规则的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则指进行操作去完成活动的知识。
(一)知识的理解1.理解的概念(1)理解(understanding)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①无论是初步地、不完全地或比较完全地认识教材的联系、关系、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只要不限于单纯通过感、知觉或记忆的直接认识,而是通过思维活动,一般就可以称为理解。
②理解是人应用已有的经验、知识通过思维对未知的对象或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弄清它们新的特点、性质、联系或意义的认识过程。
从头脑的机制上看,它是把新联系纳入早已形成的联系系统的过程。
③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某一事物可以有种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理解。
理解是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深入的。
④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2)知识的学习要通过理解。
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理解可分为: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以下条件:(1)丰富有关的感性材料在学校教学情况下,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必须提供有关的感性材料。
一般在教学上提供感性材料,所采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①实物直观,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和观念。
优点:所获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真切,易于激发产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三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有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是()。
A、反应B、感应性C、信号性反应D、心理发展2、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是()A、反应B、反映C、感应性D、信号性反应3、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A、反应B、心理发展C、感应性D、信号性反应4、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5、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
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6、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
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D、意识活动7、最蹩脚的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是在他造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人类劳动具有()。
A、概括性B、分工性C、预见性和目的性D、社会性8、当动物能把某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就意味着有了()。
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9、()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10、()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C、维果斯基D、行为主义11、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主要标志是()A、概括性B、预见性和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12、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伊扎德13、“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特点。
A、概括性B、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二、填空题1、心理发生的标志是出现___反应。
2、有生命的标志是物质具有____。
3、处于感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___动物。
4、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___。
5、_____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
6、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_____阶段。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著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引论》本书能大致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论是对精神分析一无所知的读者,还是颇有研究的学者,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
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三大理论:精神分析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理论三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比研究领域的对比基本观点对比一、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1.理论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引起举世瞩目,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及知识背景。
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统治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这种阶层明显的社会里,加之当时压抑人的精神的社会制度,神经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层出不穷,这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提供适宜的社会基础。
就弗洛伊德个人来看,布伦塔诺、莱布尼茨等人关于人的心理的哲学思想也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思想来源,另外,弗洛伊德本身是一位精神病学家,有自己的私人医疗诊所,诊治一些患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医学背景为弗洛伊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支持。
社会背景、思想背景、医学背景下加之弗洛伊德对此领域的热情与努力,精神分析理论也应运而生。
对比埃里克森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发展理论的背景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点:1.其他国家思想、文化或者前人的研究必不可少,成为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即所谓的“巨人的肩膀”;2.社会环境是孕育新的理论的土壤,无论是矛盾尖锐还是和平发展,新理论的诞生都存在一个可能性;3.个人童年的经历以及以后的求学工作经验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也必不可少;2.基本观点(1)意识水平弗洛伊德提出意识和潜意识的观点,尤其是潜意识的观点,最初是为了解决神经症症状,并进一步论述。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除了可以观察到的意识方面也有心理的潜意识方面,潜意识是一种观念的心里贮藏所,是个体的人格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被“遗忘”,但并没有离开心理,而是被移送到潜意识状态。
弗洛伊德也指出,被压抑的冲突源自生命早期的发展问题,必定被带至潜意识之中,患者必须认识到这些症状的起源,并在语言中重新经历最初的冲突状态,再用一种令人满意的情感方式来解决冲突,那么神经症就被治愈了。
我在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就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毛线球,要首先找到线头才能顺利缠起或使用,我把这种现象叫“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左手域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这是在测试受令者(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转移2.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 )。
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严谨教学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4.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
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5.在考试时,往往会跳过一些难题,先做答简单的题目,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求助策略6.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 )。
A.感知B.应用C.理解D.巩固7.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称之为( )。
A.课堂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课程目标8.(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更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
A.关爱学生B.教书育人C.完善的人格D.精深的专业知识9.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10.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 )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11.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
A.直接经验的参与B.课堂教学作用C.教师的作用D.教材体系的建构12. (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演说家培养》13.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这充分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A.社会环境B.遗传素质C.个体因素D.自然环境14.( )是师德的灵魂。
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岗敬业15.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不充分条件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1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17.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D.教育功能18.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就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认识)19.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和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调节和适应)2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被称为( )。
A.白板说B.从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德育( )的观点。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体谅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22.从小说粤语的人很难在短期内讲好普通话,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23.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4.通过集体讨论,激发个体思考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种思维训练的方法称为( )。
A.头脑风暴法B.讨论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25.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
A.兴趣B.需要C.态度D.信念26.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 )。
B.守法的组织C.守法的文本D.守法的内容27.《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疏导原则D.导向性原则28.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A.标准参照性测验B.学能测验C.成就测验D.常模参照性测验29.最早在教学理论事业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奇D.凯洛夫30.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的( )。
A.桑代克B.冯特C.夸美纽斯D.皮亚杰二、多项选择题3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32.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33.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教育对政治发展有促进功能的是( )。
A.中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程B.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C.某中学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D.李某在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34.注意的特点有( )。
A.指向性B.调节性C.维持性D.集中性35.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手段表述正确的是( )。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6.在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上,下列哪些做法效果不好?(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纵向比较)D.不同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3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C.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决定者D.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38.关于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B.学校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所有文化的任务C.学校教育承担着普及文化和更新创造文化的角色D.文化与教育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39.众多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不同,可以分为( )。
A.范例式教学B.启发式教学C.注入式教学D.灌输式教学40.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
A.教育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B.教育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C.教育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D.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4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中全面的意思是指( )。
A.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得到提高B.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应同步提高C.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有所提高D.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应同步提高42.教学内容的特性主要有( )。
A.科学性B.基础性C.思想性D.综合性43.关于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的是( )。
A.对学习意义的不甚理解B.学习兴趣与习惯未形成C.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D.学习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44.复式教学在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复式教学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这些不足主要包括( )。
A.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B.教师工作量繁重C.学生之间干扰较多D.难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4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有( )。
A.规章制度B.设施环境C.角色规范D.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三、判断题4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1 )47.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
( 2 )48.考试时明明知道考试答案,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是舌尖现象。
( 1 )49.模式再认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复述策略(2 )50.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 2 )51.选修课程体现了现代课程对个体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尊重,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 2 )52.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 1 )53.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
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学习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学习效率最佳。
54.近代西欧“双轨制”中所指的两种教育系统是公立学校系统和私立学校系统。
( 2 )55.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
( 1 )56.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培养。
(1) 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在集体的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
这条原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首先提出并坚持实行的。
他主张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只和学生集体发生关系,由集体对个别人提出要求,从而有力地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7.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 1 )58.教育学本身具有客观性,但教育方针、政策具有主观性,并相互影响。
( 1 )59.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1 )60.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 1 )61.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2 )德育的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
6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1 )63.洛克曾说过:“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 1 )主张教育万能论64.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2 )65.除了政治老师,其他各科教师也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 1 )四、案例分析题66.宝拉在小学一年级时被评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在往后的四年里她被安排在特殊的教育班级里,很少尝试到课业方面的成就,自尊心受挫,不喜欢学校,五年级时宁可躲到床下也不愿意上学,六年级时曾试图自杀。
她的父母决定让她回到正常的班级学习,并选择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教师。
这位女教师通过对她的观察,发现宝拉动作技能发展突出。
基于此,教师为宝拉制定了通过动作学习的方案。
首先建议她用身体动作来,临摹26个字母。
要临摹某些字母是富有挑战性的,如m、b、W等字母,但这至少已经引起她的思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第二天上课前.宝拉急着到教室去告诉老师,并将她排的26个字母的舞蹈表演出来。
老师为她的表现感到惊喜,并进一步激发她是否能表演出自己的名字,舞蹈唤起了宝拉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她对学习的厌倦。
到六年级结束时,宝拉读写成绩达到了年级平均水平,七年级时,她的所有课程都达到了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