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型几何图形

合集下载

第01讲 平面、立体图形综合一(直线型)(解析版)

第01讲  平面、立体图形综合一(直线型)(解析版)
例题 5、如图,8 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每块长方形地砖的长是多少厘米?
60cm
3
随练 随练 1、图①的周长大于图②的周长,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随练 2、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随练 3、如图,这个多边形任意相邻的两条边都互相垂直,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单位:厘米),那么 这个多边形周长是__________厘米.
曲线型图形题
课前小测 1、 阿呆的高斯积分比阿瓜的多 150 分,且阿呆的高斯积分比阿瓜的 4 倍少 30 分,阿呆和阿瓜分别 有多少分?(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块布共长 220 米,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 3 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的 2 倍,三块布各有多长? (列方程解答)
3、司机小王身上带有 1 元、2 元、5 元、10 元四种面值的纸币共 82 元,其中 1 元和 2 元纸币共 22 张,5 元和 10 元纸币共 7 张,2 元纸币的张数是 5 元纸币张数的 2.5 倍.问:小王身上有多少张 10 元纸币?
随练 5、如图, AE : EB 3 : 2 , CD : DB 7 : 5 ,三角形 ABC 的 面积是 60 平方厘米,求三角形 AED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7
知识精讲 一、基本公式
长方体及正方体
二、三视图求表面积 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就会不同.比 如:我们可以从正面看,上面看,左面看,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并且 容易发现:正面看和后面看,上面看和下面看,左面看和右面看得到的图形是相同的.对于较复 杂的立体图形,通过三视图法往往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表面积.
1、分割法就是把图形切开,但是并不移动,使题目便于解答,组合图形中,如多边形、圆、扇 形、弓形与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组合而成的不规则图形,为了计算它们的面 积,常常需要用到割补的方法.必要时,我们需要将整个图形切割成最小单元来求解。 2、填补法就是把图形切开,把切下来的那部分移动到其他位置,使题目便于解答;注意:切割 下来的面积和要补上的面积要相等. 二、常见一半模型 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均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其中,A 为长方形长边上任意一点,B 为长方形内 部任意一点.

直线的几种表达形式

直线的几种表达形式

直线的几种表达形式直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我们常常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直线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直线的几种常见表达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线的相关概念。

1. 两点式表达直线的两点式表达是最常见和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

两点式表达通过给出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

其中,直线上的两个点分别称为直线的首点和末点。

例如,我们可以表示一条直线L通过两个点A(2, 3)和B(5, 7)的两点式表达为:L:[(2, 3), (5, 7)]。

这意味着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满足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点到直线两个端点的距离与线段的长度成比例的关系。

2. 斜截式表达斜截式是另一种常用的直线表达形式,它将直线的性质与直线在坐标系中的截距联系起来。

斜截式表达形式为y = mx + c,其中m为直线的斜率,c为直线与y轴的截距。

例如,我们可以表示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3的直线L的斜截式表达为:L:y = 2x + 3。

这表示直线L上的每个点都满足y坐标等于2倍的x坐标加上3。

斜截式表达形式可以直接通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确定直线的截距,通过斜率可以推导直线的斜率与直线在坐标系中的夹角。

3. 一般式表达一般式是直线的另一种常见表达形式,也被称为标准型。

一般式表达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B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例如,我们可以表示一条过点(3, 4)和(1, 2)的直线L的一般式表达为:L:2x -y + 2 = 0。

这表示直线L上的每个点都满足2倍的x坐标减去y坐标再加上2等于0。

一般式表达形式可以通过将斜截式表达式整理并与0相等得到。

它能够用于表示任意方向的直线,对于可以写成斜截式的直线,一般式表达形式与斜截式相等。

4. 参数方程表达参数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直线表达形式,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参数来描述直线上的点。

参数方程表达形式为x = x₀ + at,y = y₀ + bt,其中x₀、y₀为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的坐标,a、b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的两个分量,t为参数。

图形的所有知识点

图形的所有知识点

图形的所有知识点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形式。

无论是建筑设计、艺术创作还是数学推理,图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图形的各个知识点,为读者解析图形的本质和应用。

一、图形的定义和分类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形状。

根据其属性和性质,图形可以分为几何图形和非几何图形两大类。

1.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元素组成的。

常见的几何图形有直线、三角形、正方形、圆等。

这些图形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特点,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进行推导和分析。

2. 非几何图形:非几何图形包括各种艺术图案、图标、符号等,它们常常是有形状、色彩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虽然非几何图形没有几何图形那样明确的规则和属性,但它们能够传递信息,激发情感和想象力。

二、图形的基本元素和属性了解图形的基本元素和属性是深入理解图形的关键。

以下是图形的几个基本元素和属性:1. 点: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它没有大小和形状。

点常被用来确定图形中的位置和交点。

2. 线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的一部分直线。

线段有长度和方向,并可以测量其长度。

3. 直线:直线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线段,由无数个点构成。

直线没有宽度,可以用来表示方向和位置。

4. 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是由若干个线段首尾相接而形成的图形,它们会围成一个内部区域。

常见的封闭图形有三角形、矩形、圆等。

5. 边界:边界是封闭图形的外部边界线,它决定了图形的形状和轮廓。

6. 面积:面积是封闭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用于描述图形的大小和空间占用。

三、图形的常见性质和关系了解图形的性质和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形。

下面是图形常见的性质和关系:1. 对称性:对称性是指图形具有镜像对称或旋转对称的性质。

横轴对称、纵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是最常见的对称性质。

2. 相似性:相似性是指图形在大小和形状上相似的性质。

相似图形可以通过等比例缩放得到。

3. 全等性:全等性是指两个图形在大小和形状上完全相同的性质。

直线形 简单的几何图形

直线形 简单的几何图形

直线形简单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几何图形的分类可以按照形状、维度……等不同的角度细分,而直线形是其中最基础的几何图形,其极为简单,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兴趣。

深入研究直线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及其应用。

直线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其由两个端点组成。

在数学上,直线是在平面上沿着一条精确的方向拉出的,其可以用点斜式来表示,其形式为:y = ax + b,其中a为斜率,b为截距。

直线形的最大特点是其围绕端点的角度是完全相同的。

在物理计算中,直线拥有最大的长度,也就是最小的弧度,因此它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前进的方向、加速度等重要的物理参数。

直线的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是在几何图形的投影上。

投影是将投影物体投影到给定平面上的过程,其中投影物体和给定平面之间的距离建立在直线上,因此直线可以用来表示投影物体到给定平面的距离。

此外,直线形也能为计算机图形学所用。

计算机图形学旨在模拟和处理图形,而图形由像素点构成,而直线通常用来绘制这些像素点之间的路径,它们构成了图形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图形排版。

此外,直线形也是计算机视觉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计算机视觉旨在模仿人类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直线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生成图像的作用,比如用来检测边缘,提取特征点等。

总而言之,直线形是最简单而且最有用的几何图形之一。

它在物
理中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洞察,而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中,它也是最有用的技术之一。

思维数学-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

思维数学-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

基本直线型面积公式知识精讲在几何中,所谓直线形就是指由线段构成的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直线形有以下几种: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在有关直线形的计算中,计算周长和计算而积是最常见的两类。

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计算直线形的周长,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直线型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我们所熟悉的,如图1 :试一试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为4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正方形面积是121平方厘米。

它的边长是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宽为4厘米,长为厘米。

例题1如图,有一块长方形田地被分成了五小块,分别栽种了茄子、黄瓜、豆角、莴笋和苦瓜,其中茄子地的面积是16平方米,黄瓜地的面积是28平方米,豆角地的面积是32平方米,莴笋地的面积是72平方米,而且左上角茄子地恰好是一个正方形。

请问:剩下的苦瓜地的面积是多少?「分析」左上角是面积为16的正方形,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还能求出哪些线段的长度呢?练习1如图,有一块长方形田地被分成了四小块,分别栽种了冬瓜、西瓜、南瓜、黄瓜,其中冬瓜地的面积是24平方米,西瓜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南瓜地的面积是18平方米,而且左下角西瓜地恰好是一个正方形.请问:剩下的黄瓜地的面积是多少?如图,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我们把两组对边用不同颜色标出来为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切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如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长方形的面积相同,都等于长方形的长×宽。

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平行四边形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线段,在平行四边形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叫做底和高。

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如图所示,同学们可以画出这条底对应的若干条高,并且这些高是相等的,都等于上下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当然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1所示。

同样得到相对于这条底的若干条高,如图2所示,这些高也是相等的,都等于左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几何图形无处不在。

从我们居住的房屋建筑,到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再到大自然中的奇妙景观,都充满了各种几何图形的身影。

这些几何图形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各自具备着独特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点。

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可以把点想象成无限小的一个标记,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微小,但却是构成整个星空的基础。

接下来是线。

线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它有直线和曲线之分。

直线是笔直的,没有弯曲,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比如,我们常见的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直线。

直线的特征是其长度是无限的,而且在同一平面内,通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曲线则是弯曲的,它的形状多样,如抛物线、圆弧等。

曲线的美常常在艺术和设计中被充分展现,比如优雅的拱形桥梁。

面是由线移动所形成的。

常见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平面就像一块平坦的桌面,没有任何的弯曲和起伏。

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它可以向各个方向无限延伸。

而曲面则是弯曲的面,比如球体的表面、圆柱体的侧面等。

曲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和可能性,比如汽车的流线型车身,就是利用曲面来减少空气阻力。

然后是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它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在建筑和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许多桥梁的结构中就包含了三角形的支架,以增加桥梁的稳固性。

三角形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根据边的长度关系,又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家族也十分庞大,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等。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则兼具矩形和菱形的特点,不仅四个角是直角,四条边也相等。

梯形则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圆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知识详解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知识详解
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要点诠释: (1) 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便不能展成平面图形.
(2) 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同一个立体图形, 沿不同的棱剪开, 也可得到 不同的平面图. 要点四、点、线、面、体
( 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
2 所示,可以表示为直线 l .
3.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要点诠释:
直线的特征:( 1)直线没有长短,向两方无限延伸.
( 2)直线没有粗细.
(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4)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线段最短.
4. 基本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记为:两点之间,
如图 6 所示,在 A ,B 两点所连的线中,线段 AB 的长度是最短的.
图6 要点诠释: (1)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比较:
线段 BA .
(2)线段也可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
5 所示,记作:线段 a.
AB 或
3.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两种方法: 法一: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例如:下图所示, 用圆规在射线 AC 上截取 AB = a.
法二:用刻度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如:可以先量出线
段 a 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二、直线、射线、线段 三、角 四、《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复习与巩固
目录

最值模型之瓜豆模型(原理)直线轨迹型(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

最值模型之瓜豆模型(原理)直线轨迹型(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

最值模型之瓜豆模型(原理)直线轨迹型动点轨迹问题是中考和各类模拟考试的重要题型,学生受解析几何知识的局限和思维能力的束缚,该压轴点往往成为学生在中考中的一个坎,致使该压轴点成为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集中点。

掌握该压轴题型的基本图形,构建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是中考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专题就最值模型中的瓜豆原理(动点轨迹为直线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解读】瓜豆原理:若两动点到某定点的距离比是定值,夹角是定角,则两动点的运动路径相同。

动点轨迹基本类型为直线型和圆弧型,本专题受教学进程影响,估只对瓜豆原理中的直线型轨迹作讲解。

主动点叫瓜,从动点叫豆,瓜在直线上运动,豆也在直线_上运动;瓜在圆周上运动,豆的轨迹也是圆。

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圆得圆,“种”线得线,谓之“瓜豆原理”。

模型1、运动轨迹为直线1)如图,P是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AP,取AP中点Q,当点P在BC上运动时,Q点轨迹是?解析:当P点轨迹是直线时,Q点轨迹也是一条直线.理由:分别过A、Q向BC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在运动过程中,因为AP=2AQ,所以QN始终为AM的一半,即Q点到BC的距离是定值,故Q点轨迹是一条直线.2)如图,在△APQ中AP=AQ,∠PAQ为定值,当点P在直线BC上运动时,求Q点轨迹?解析:当AP与AQ夹角固定且AP:AQ为定值的话,P、Q轨迹是同一种图形。

理由:当确定轨迹是线段的时候,可以任取两个时刻的Q点的位置,连线即可,比如Q点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连接即得Q点轨迹线段。

【最值原理】动点轨迹为一条直线时,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1)当动点轨迹已知时可直接运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2)当动点轨迹未知时,先确定动点轨迹,再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3)确定动点轨迹的方法(重点)①当某动点与定直线的端点连接后的角度不变时,该动点的轨迹为直线;②当某动点到某条直线的距离不变时,该动点的轨迹为直线;③当一个点的坐标以某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时,若可化为一次函数,则点的轨迹为直线;④观察动点运动到特殊位置时,如中点,端点等特殊位置考虑;⑤若动点轨迹用上述方法不都合适,则可以将所求线段转化(常用中位线、矩形对角线、全等、相似)为其他已知轨迹的线段求最值。

小学奥数题库《几何》-直线型-毕克定理-1星题(含解析)

小学奥数题库《几何》-直线型-毕克定理-1星题(含解析)

几何-直线型几何-毕克定理-1星题课程目标知识提要毕克定理•概念格点多边形:多边形的边必须是直线段,顶点要在格点上.•正方形格点和毕克定理一张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方格纸,我们把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点称为“格点〞.水平线和垂直线围成的每个小正方形称为“面积单位〞.毕克定理:S= N+L2−1其中,N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数,L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毕克定理S=(N+L2−1)×2=2N+L−12其中,N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数,L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精选例题毕克定理1. 图中由16个1×1的小正方形组成,图中△ABC的面积是.【答案】7【分析】法一:毕克定理.由正方形格点下的毕克定理可知:面积=内点数+边点数÷2−1.那么△ABC的面积为:6+4÷2−1=7.法二:图形分割.△ABC和另外三个边外的三角形恰好组成一个正方形;因此△ABC的面积为:4×4−(4×2÷2)−(2×3÷2)−(4×1÷2)=7.2. 如图,计算各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两个相邻格点距离是1〕.【答案】16;15;10;15;12【分析】图〔1〕,是正方形数格点距离边长是4,所以面积为4×4=16(单位面积);图〔2〕,长方形长是5,宽是3,所以面积为5×3=15(单位面积);图〔3〕,三角形的面积是5×4÷2=10(单位面积);图〔4〕,平行四边形面积是5×3=15(单位面积);图〔5〕,梯形面积是(3+5)×3÷2=12(单位面积).3. 如图,相邻两个格点的距离都是1,“乡村小屋〞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8【分析】方法一:利用割补,图形是由18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所以面积是18.方法二:利用毕克定理,N:9个,L:20个,S=9+202−1=18.4. 下列图是由8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所组成,共有15个格点.请以这15个格点中的3个为顶点作一个面积为3.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答案】【分析】方法一:总面积为1×1×8=8〔平方厘米〕,所以需要去掉8−3.5=4.5〔平方厘米〕,如上图所示,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方法二:根据格点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边上和内部应该各有三个格点,同样能作出如下图图形.5. 相邻两个格点距离为1,分别计算图中两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9;10【分析】方法一:利用割补.左图包含在3×4的长方形中,所以利用整体减局部,所以左图面积是3×4−1×3÷2−1×3÷2=9;右图包含在4×4的正方形中,所以右图的面积是4×4−2×1÷2−1×1÷2−3×3÷2=10.方法二:利用毕克定理,在左图中N:6个,L:8个,左图的面积是S=6+82−1=9;在右图中N:6个,L:8个,右图的面积是S=6+102−1=10.6. 如图,相邻两个格点距离为1,计算这个格点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0【分析】方法一:利用割补.三角形包含在4×6的长方形中,所以利用整体减局部,所以图中三角形面积是4×6−2×4÷2−2×4÷2−2×6÷2=10.方法二:利用毕克定理,N:8个,L:6个,S=8+62−1=10.。

第一讲:直线型几何(1) 燕尾定理结合比和比例为重点,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图形

第一讲:直线型几何(1)   燕尾定理结合比和比例为重点,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图形

第一讲直线型几何一、直接计算面积和长度1、(第四届希望杯)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为25,宽为15。

四对平行线截长方形各边所得的线段的长已在图上标出,且横向的两组平行线都与BC平行。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希望杯培训题)如图,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有一部分重叠在一起,阴影部分的面π≈)积是_____cm2( 3.143、(第三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如下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10厘米,BO长8厘米,AE 长为多少厘米。

4、(小数报03届)下图中,BC=15厘米,CD=8厘米,三角形AFB的面积比三角形DEF的面积大30平方厘米,求DE的长。

面积二、利用比例关系求解面积5、(第11届迎春杯)如图,点D、E、F与点G、H、N分别是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各边的中点。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三角形ABC的面积比是_____。

6、(第13届迎春杯)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1,M 是AD 边的中点,N 在AB 边上,且AN =12BN 。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三角形面积比7、(第10届迎春杯) 如图,已知长方形ADEF 的面积是16,三角形ADB 的面积是3,三角形ACF 的面积是4,那么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8、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图中六块的面积分别为1,1,1,1,2,3.大长方形的面积是 .9、(第12届迎春杯)已知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上底AD =8厘米,下底BC =10厘米,直角腰CD =6厘米,E 是AD 的中点,F 是BC 上的点,BF =23BC ,G 为DC 上的点,三角形DEG 的面积与三角形CFG 的面积相等。

那么,三角形ABG 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厘米。

比例10、(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如图,长方形ABCD 中,67AB =,30BC =.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两点,49BE BF +=.那么,三角形DEF 面积的最小值是.3 21 1 11三、与梯形有关的问题(沙漏与四边形对角线)11、(第10届迎春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上底是下底的60%。

六年级奥数专题 平面几何综合(学生版)

六年级奥数专题 平面几何综合(学生版)

学科培优数学“平面几何综合”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本讲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有关平面几何方面的知识,包括直线型图形的五大模型以及圆与扇形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知识梳理直线型图形五大模型模型一:同一三角形中,相应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即: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之比。

S1︰S2=a︰b ;模型一的拓展:等分点结论(“鸟头定理”)如图,三角形AED占三角形ABC面积的23×14=16模型二: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①S1︰S2=S4︰S3或者S1×S3=S2×S4②②AO︰OC=(S1+S2)︰(S4+S3)模型三: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①S1︰S3=a2︰b2S4S3s2s1babs2s1S4S3s2s1ODCBA②S 1︰S 3︰S 2︰S 4= a 2︰b 2︰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a+b )2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①a b c hA B C H=== ; ②S 1︰S 2=a 2︰A 2模型五:燕尾定理S △ABG :S △AGC =S △BGE :S △GEC =BE :EC ; S △BGA :S △BGC =S △AGF :S △GFC =AF :FC ; S △AGC :S △BCG =S △ADG :S △DGB =AD :DB ;【重点难点解析】1. 三角形的相似问题2. 四边形中的蝴蝶定理3. 三角形中燕尾定理的运用【竞赛考点挖掘】1. 三角形或四边形中的部分面积求解2. 相似形的相关性质3. 多边形内角和4. 圆与圆弧的相关图形面积和周长求解hh H cb a CB Aac b HC BAF ED CBA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如图,长方形ABCD中,阴影部分是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54,OD的长是16,OB的长是9.那么四边形OECD的面积是_____.【试题来源】【题目】如下左图.将三角形ABC的BA边延长1倍到D,CB边延长2倍到E,AC边延长3倍到F.如果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l,那么三角形DEF的面积是_____.【试题来源】【题目】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且BE=2EC,F是CD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已知AE=15AC,CD=14BC,BF=16AB,那么DEF=____ABC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试题来源】【题目】如图,BD是梯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线段AE与梯形的一条腰DC平行,AE与BD相交于O点.已知三角形BOE的面积比三角形AOD的面积大4平方米,并且EC=25BC.求梯形ABCD的面积.【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平行四边形的花池边长分别为60米与30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A点出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边由A→B→C→D→A…顺序走下去.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华每分钟走20米,出发5分钟后小明走到E点,小华走到F点.连结AE、AF,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比是______.【试题来源】【题目】图中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那么图形的总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习题演练【试题来源】【题目】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7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π取3.14)15,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平方【题目】图中,已知圆心是○,半径r=9厘米,∠1=∠2=0厘米.π(≈3.14)【试题来源】【题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π≈3.14)【试题来源】【题目】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厘米?【试题来源】【题目】如右图,ABCD是正方形.E是BC边的中点,三角形ECF与三角形ADF面积一样大,那么三角形AEF(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百分之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试题来源】【题目】图中ABCD是直角梯形,其中,AD=12厘米,AB=8厘米,BC=15厘米.且三角形ADE、四边形DEBF、三角形CDF的面积相等.那么三角形EBF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试题来源】【题目】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60平方厘米,连接这个正方形4条边的中点,又得到一个正方形EFGH.像这样重复几次后得到下图,图中涂黑色部分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试题来源】【题目】如图,三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内,A和B是两个正方形的重叠部分,C、D、E是空出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矩形,它们的面积比是A:B:C:D:E=1:2:3:4:5,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________.【试题来源】【题目】已知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上底AD=8厘米,下底BC=10厘米,直角腰CD=6厘米,E是AD的中点,F是BC上的点,BF=23BC,G为DC上的点,三角形DEG的面积与三角形CFG的面积相等.那么,三角形ABG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型几何专题学生版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型几何专题学生版

A
A1
L1
L2
B
C
若L1 //L2,则S△ABC=S△A1BC
技巧:平行线的来源 A、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和梯形 B、已知平行 C、并排摆放的正方形的同方向对角线 (2)等底同高
A
B
D
C
若D为BC中点,则S△ABD=S△ACD
平面直线型几何专题
(3)等高等底
A
E
by 吴哲 孙雪艳
h1
h2
S阴=
1 2
S平行四边形
图(2)为内部任意一点,相等于把图(1)中两个点变为一个点,
1
S上 +S下 =S左 +下S
= 2
S平行四边形
图(3)中为平行四边形内部一平行线,
S阴=
1 2
S平行四边形
平面直线型几何专题
拓展 2:
by 吴哲 孙雪艳
(1)
(2)
图(1)为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变化
图(2) S正=S长=2S阴
图(3) S正=S长=2S阴,图(3)是图(2)的变形
(3)
2、
梯形的一半模型:
S阴=
1 2
S梯形
(取梯形腰上中点连接三角形)
证明:
A
D
E
F B
C
延长 DE 交 CB 的延长线于 F,得到 S△ADE=S△FBE,S梯形=S△CDF ,因为 E 为 AB
的中点,显然
E
也为
DF
的中点,容易得到
S阴=
1 2
1 8
36
4.5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S阴影 18 SEBF 18 4.5 13.5 .
例 3:(第 6 届走美杯 5 年级决赛第 8 题)央如图, A、B、C 都是正方形边的中 点,△COD 比△AOB 大 15 平方厘米。△AOB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动点轨迹问题是中考的重要压轴点.受学生解析几何知识的局限和思维能力的束缚,该压轴点往往成为学生在中考中的一个坎,致使该压轴点成为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一个黑洞.掌握该压轴点的基本图形,构建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是中考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作一详述,动点轨迹基本类型为直线型和圆弧型。

归纳一下,动点轨迹为直线型的有:①平面内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直线(线段);②平面内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的点的轨迹是直线(线段)。

动点轨迹是圆弧型的有:①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圆弧);②平面内与两定点的张角是定角的点的轨迹是圆一、直线型类型一例1 如图1,已知半圆⊙O 的半径为2,初始位置与直线l 相切于点C ,直径AB 与直线l 平行,将半圆⊙O 在直线l 上无滑动地滚动至直径AB 与直线l 垂直,求圆心O 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轨迹的长。

简解 ∵在滚动过程中⊙O 与直线l 相切,∴圆心O 与直线l 的距离为半径长2,∴圆心O 的轨迹是一线段,长度为14圆弧长, 即弧长122 4BC ππ=⨯⨯=。

小结 此例因动点O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一.这是动点轨迹入门级题目.例2 如图2,已知线段6AB =,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PC ∆和等边BPD ∆,连结CD ,取CD 得中点Q ,在点P 从A 点到B 点运动的过程中,求点Q 运动路径的长.简解 过点C 作CM AB ⊥于M 点,过点D 作DN AB ⊥于N 点;过点Q 作QG AB ⊥于G 点,则////QG CM DN 。

则四边形CMND 是梯形,且QG 是中位线, ∴1()2QG CM DN =+1)2AP =)AP BP =+642QG ==(定值). ∴点Q 运动路径是AB 上侧与AB 平行的一条线段.通过点P 分别与点A 、点B 重合,运用极端法可知点Q 运动路径是以AB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Q 点轨迹的长度为132AB =. 小结 此例因动点Q 到定直线AB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一因动点较多,需抓住主动点P 对从动点Q 的制约作用以确定动点Q 的轨迹,继而运用极端法求得轨迹的长度.二、直线型类型二例3 如图3,已知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角平分线AD 交BC 于D 点,P 是直线AD 上一动点,连结CP ,以CP 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PCQ ∆,连结DQ ,求DQ 长度的最小值.简解 连结BQ ,过点D 作DH BQ ⊥于H 点.∵60ACB PCQ ∠=∠=︒,∴ACP BCQ ∠=∠。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

盘点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动点轨迹问题是中考的重要压轴点.受学生解析几何知识的局限和思维能力的束缚,该压轴点往往成为学生在中考中的一个坎,致使该压轴点成为学生在中考中失分的一个黑洞.掌握该压轴点的基本图形,构建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是中考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就动点轨迹问题的基本图形作一详述,动点轨迹基本类型为直线型和圆弧型.归纳一下,动点轨迹为直线型的有:①平面内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直线(线段);②平面内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的点的轨迹是直线(线段).动点轨迹是圆弧型的有:①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圆弧);②平面内与两定点的张角是定角的点的轨迹是圆一、直线型类型一例1 如图1,已知半圆⊙O 的半径为2,初始位置与直线l 相切于点C ,直径AB 与直线l 平行,将半圆⊙O 在直线l 上无滑动地滚动至直径AB 与直线l 垂直,求圆心O 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轨迹的长.简解 ∵在滚动过程中⊙O 与直线l 相切,∴圆心O 与直线l 的距离为半径长2,∴圆心O 的轨迹是一线段,长度为14圆弧长, 即弧长122 4BC ππ=⨯⨯=. 小结 此例因动点O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一.这是动点轨迹入门级题目.例2 如图2,已知线段6AB =,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PC ∆和等边BPD ∆,连结CD ,取CD 得中点Q ,在点P 从A 点到B 点运动的过程中,求点Q 运动路径的长.简解 过点C 作CM AB ⊥于M 点,过点D 作DN AB ⊥于N 点;过点Q 作QG AB ⊥于G 点,则////QG CM DN .则四边形CMND 是梯形,且QG 是中位线, ∴1()2QG CM DN =+1)2AP =)AP BP =+6QG ==(定值). ∴点Q 运动路径是AB 上侧与AB 平行的一条线段.通过点P 分别与点A 、点B 重合,运用极端法可知点Q 运动路径是以AB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Q 点轨迹的长度为132AB =. 小结 此例因动点Q 到定直线AB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一因动点较多,需抓住主动点P 对从动点Q 的制约作用以确定动点Q 的轨迹,继而运用极端法求得轨迹的长度.二、直线型类型二例3 如图3,已知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角平分线AD 交BC 于D 点,P 是直线AD 上一动点,连结CP ,以CP 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PCQ ∆,连结DQ ,求DQ 长度的最小值.简解 连结BQ ,过点D 作DH BQ ⊥于H 点.∵60ACB PCQ ∠=∠=︒,∴ACP BCQ ∠=∠.又∵CA CB =,CP CQ =,∴ACP BCQ ∆≅∆,∴30CBQ CAP ∠=∠=︒,即点Q 的轨迹为过B 点且与BC 成30°角的直线.∴当DH BQ ⊥时的垂线段DH 即为所求的DQ 长度的最小,∴在Rt BDH ∆中求得min 1322DQ DH BD ===. 小结 此例因动点Q 与定直线BC 的夹角为定角,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二.须知当动点轨迹为直线时,定点与动点连线的最短距离为垂线段的长度.例4 如图4,已知Rt ABC ∆中点P 是边AC 所在直线上一动点,连结BP ,以BP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PQ ∆,点F 为边AC 上一定点且2CF =,连结FQ ,求FQ 长度的最小值.简解 过点Q 作直线AC 的垂线,交AC 延长线于点N ,过点B 作BM NQ ⊥于点M .易证得QMB PNQ ∆≅∆,∴BM NQ CN ==.连结CQ ,则45QCN ∠=︒即点Q 的轨迹为过C 点且与CN 成45°角的直线,∴当FH CQ ⊥时的FH 的长度即为所求FQ 最小值,即min 22FQ FH ===. 小结 此例因动点Q 与定直线AC 的夹角为定角,所以基本图形为直线型类型二.须知图形中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时可运用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等量这一基本方法.三、圆弧形类型一例5 如图5,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Q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动点,且4PQ =,M 是PQ 的中点,求DM 的最小值.简解 连结BM . ∵114222BM PQ ==⨯=(定值), ∴M 在以B 为圆心2BM =为半径的圆上, ∴当,,B M D 三点共线时DM 取最小值,即最小值为2DM BD BM =-=.小结 此例因动点M 与定点B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圆弧型类型一.须知圆外一点与圆上动点的最大距离为d r +,最小距离为d r -.例6 如图6,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2,两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运动.求顶点D 到原点O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简解 取AB 中点P ,连结OP ,DP . ∵112OP AB ==(定值), ∴点P 是在以O 为圆心,112r AB ==为半径的圆上.又由Rt DBP ∆,求得PD ==(定值),∴PD OP OD PD OP -≤≤+.①当,,O P D 三点共线且P 在线段OD 上时,OD PD OP =+1;②当,,O P D 三点共线且P 在线段DO 延长线上时,OD PD OP =-1. 小结 此例因动点P 与定点O 的距离为定长,所以基本图形为圆弧型类型一.须知两定长线段在共线时可求得折线最大长度为12d d +,最小值为12d d -.四、圆弧型类型二例7 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 DF =,连结CF 交BD 于点G ,连结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求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简解 易证得BAE CDF ∆≅∆,∴ABE DCF ∠=∠.又GAD GCD ∆≅∆,∴GAD DCF ∠=∠,∴ABE GAD ∠=∠.∵90GAD BAH ∠+∠=︒,∴90ABE BAH ∠+∠=︒,即90BHA ∠=︒(定角),∴点H 在以AB 的中点(设为O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四分之一圆弧)上. 连结OD ,交⊙O 于P 点,当点H 运动到点P 时,DH 取得最小值1OD OP -=.小结 此例因动点H 与两定点A 、B 的张角为定角,所以基本图形为圆弧型类型二.由例5的方法可求得圆外一点与圆上动点的最小距离.例8 如图8,以(0,1)G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D 两点,点E 为⊙G 上一动点,CF AE ⊥于点F ,求当点E 从点B 出发顺时针运动到点D 时,点F 所经过的路径长.简解 ∵90AFC ∠=︒ (定角),∴点F 在以AC 的中点(设为M )为圆心,12AC 为半径的圆上. 当点E 在B 点时,点F 在O 点; 当点E 在D 点时,点F 在A 点,∴点F 所经过的路径为弧OA .∵在Rt AOC ∆中30ACO ∠=︒,∴260AMO ACO ∠=∠=︒,∴弧长602360OA π=⨯=. 小结 此例因动点F 与两定点A 、C 的张角为定角,所以基本图形为圆弧型类型二.由例2的极端法确定圆弧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求得路径圆弧长.结束语构建基本图形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动点轨迹的基本图形作了比较系统的分类,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防止过于固化而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例谈直线型几何图形变式的常见路径

例谈直线型几何图形变式的常见路径

上海中学数学• 2020年第7 —8期例谈直线型几何图形变式的常见路径324400 浙江省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徐伟建摘要:直线型几何图形变式是数学变式问题的重要类型之一.笔者围绕初中阶段学习的直线型几何图形类型,举例分析其变式的常见路径,引导教师洞悉图形变式“套路增强图形变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图形变式问题的分析能力,提炼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解题经验的迁移运用.关键词:直线型;几何图形;变式路径郑毓信教授说:“知识求连,方法求变,问题求活.”;1问题求活,要求教师不仅要着眼问题的具体解法,还要善于挖掘问题内涵,探索问题的衍生点,对问 题进行变式设计.变式探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揭示问题本质. 促进学生实现思维变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问题变式种类繁多,而直线型几何图形(以下简称几何图形)的变式无疑是重要类型之一.加强图形变式路径的探究,有利于教师洞悉罔形变式“套路”,增强对变式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 初中阶段学习的几何图形主要包括点、线、角、形(如 三角形、四边形)等,且研究了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 置.笔者举例分析几何图形的类型.阐述几何图形变式的常见路径.变式当点P分别在图卜2至图1-5所示的位置时^/^尸召^尸^^户仟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你写出探究结论,并利用图1-4证明你的结论.一、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图形位置是几何图形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变图形的位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 重新认识图形,揭示图形的本质特征,这是图形变式的常用路径.探究此类变式图形,可有效提升学生识图、用图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点动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构成其他图形最基本的元素,点的位置变化,自然会牵动线与角的变化.从而改变图形结构•形成更深刻的数学问题.教学中,让静态的点“动”起来,可使呆板的图形“活”起 来,单一的习题“富”起来.例1如图卜1,矩形 4A B C D和点P,且点P在B C边上.求证:P A2 +P C2 =P B2B+P D-.解析:在R t A A B P以及图1-1Rt A D C P中,由勾股定理得P A2 — P B2 =P D2 -F C2,可得 P A2+P C2=P B2+P D2.解析:类比原问题方法,图卜2、图1-3中,结论P A2+PC'2=P B2+P D2 成立.图 1-4 过点 P 作 A D 边的垂线,分别交边于点£、R如图1-6所 示),则P A2 —P£2 =P B2 — P F2①,P D2 — P£2 =P C2— P F2②,①一②得 P A2— P D2 =P B2 —P C2成立.图1-5可类=P圧+P D2成立,F图1-6得结论 P A2+PC'2=P B2+P D2比图1-4解法,结论+=评注:例1是把点P在线段B C上,变换到在直线上、矩形内部、矩形外部等不同位置,由于点P位置的变化.引起线段P A、P B、P C、P D的变化.通过图形变式,问题层次得到深化,图卜2、图1-3可直接利用R t A A B P和 R t A D C P,由勾股定理得到;图卜4、图1-5需构造直角三角形•冉运用勾股定理解决.这既强化了对矩形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又揭示了点P与矩形各个顶点的连线段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例2如图2-1,已知A B//C D,请你猜想Z B、Z£、Z D这三个角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上海中学数学• 2020年第7_8期变式探究图2-2、图2-3中这三个角的关系.探究图2-4、图2-5中这三个角的关系.探究图2-6中Z C 、Z £、Z 1这三 个角的关系.4--------------------------7 BA ______________图2-1图2-2评注:例2是通过改变图形中一个点(点JT或点 D )的位置(如图2-2、图2-3、图2-4所示),或改变两 个点的位置(如图2-5、图2-6所示),引发相关角度的 变化.通过对一系列变式图形的探究,揭示解决平行 线问题时添加辅助线的基本策略,即化归到“两条平 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学生自然明白该如何添 加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辅助线、有多少种方法 添加辅助线.(二)线动线是由点组成的基本图形,又是构成其他几何 图形的元素,通过改变线的位置(常见的有旋转或平 移变换),让图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过程,从 而揭示图形的本质属性,这是变换图形位置的又一 种惯用手法.此类变式问题,可以有效渗透化归、类 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例 3如图3-1,A B //C D . P B 和P C 分别平分 Z A B C 和 Z D C B , A D 过点 P.fi A D ±A B .(1) 说明R 4=P D 的理由.(2)B C 、A B 、C D 有什么 数量关系,为什么?解析: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与A P A B (或 A P C D )全等的三角形,可证得= P D ,并得到B C =A B + C D .解法如下,如图3-2.构造与A /M BBA图3-1全等的三角形,有四种方法,①过点p 作p e 丄B r 于点 £:,则(H .L.),再证 A P C D gA P C £;②过点P 作ZB P £ = Z B P A ……③在BC ’上截取B £ = B A ....④如图3-3,延长B P 交CD 于点E ,先判定△B C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B P = £P ,再证得笤A D £P.BAPC D图3-2图3-3变式如图3-l,A B //C D ,P B 和P C 分别平 分和Z D C B ,A D 过点P ,且A D 与不垂直,那么f M = P D 还成立吗? B C 、A B 、C D 的数量 关系还存在吗?解析:当A D 与A B 不垂直时,需分类讨论,有 图3-4至图3-6所示的三种情形.图3-4类比原题 方法,易得P A = P D ,B C =A B + C D .图3-5点A 在 点B 的左边,有两种方法,①如图3-7,延长 A B ('£是等腰三角形,则B P = E P ,再证明笤A D £P ,结论 P A = P D ,C D = A B + B C ;②如图 3-8,延长C B ,在延长线上取一点£,再类比原问题 解法,可构造A E B P 2 A A B P ,再证A P C D 笤 A P C T .图3-6点D 在点C 的左边,A B 为最长边,可 类比上述方法,求得结论P A =P D ,A B =B C +C D.B AA BB/Im 3-7图3-8上海中学数学• 2020年第7 —8期3评注:该题是将图3-1的线段A D绕点P进行旋转变换,由于旋转方向不同,需要分类讨论.如何分类?要分几类?为什么要这么分类?通过这些生成问题的思考,有效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从变式图形3-4至图3-6可以看出,线段A D的位置由特殊(A D丄A B)到一般(A D与A B不垂直),问题探究渐次深人,容易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变式图形看似复杂,但探究方法均有“源”可寻,各变式图形均可直接或间接类比原题解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发生正向迁移,有效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例 4 如图4-1,在正方形A B C D中,£、F分别是C D、A D上的点,A£1B F.求证:A£=B R变式1若平移图4-1中的线段A£,得到图4-2,G£丄B F.求证:G£=B F.变式2若平移图4-1中的线段A E和B F,得 到图4-3至图4-5,且G£1H F.求证:G£=H R 评注:图4-2至图4-5四个变式图形均是平移图4-1中的一条线或两条线的位置,将“A£、B F过 顶点A、B”变为不过顶点,线由正方形内部逐渐平移到正方形外部.随着线的位置变换,从直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到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到添加两条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让学生 认清,线动是表象,形动(-.角形)才是本质.图4-4图4-5(三)角动边和角都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通过平移或旋转线的位置,可以对图形进行变式拓展.同样.保持角度的数量不变,只改变角的位置,也可以让图形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过程,从而改变图形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探究问题.例5 如图5-1,在正方形A B C D中,Z M A N=45°,且 B M=D N,求证:•B M+D J V s M N.解析:如图5-2,采用补短法,延长C B至点£,使得B£=D N,连接A£,证得竺A A B£,再 证得 A A M N2A A M E.图5-1 图5-2变式1将Z M A i V绕点A顺时针旋转,若关D N时(如图5-3),则线段B M、D/V和MJV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变式2 继续将Z M A i V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Z M A/V与C B、D 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5-4),则 线段S M、D N和M i V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析:变式1类比原问题证法,结论B M+D N=M N;变式2采用截长法,如图5-5,在D C上截取D F=B M,v E n A A D F^A A B M,A A M N给A A F N,结论 D N—B M=M N.图5-4 图5-5图5-3评注:该题保持Z M A N的度数不变,通过旋转变换改变其位置,问题由浅人深、层层递进.当图形结构不变时(如图5-3所示),探究方法直接类比原问题,采用补短法;当图形结构改变时(如图5-4所 示),则间接类比,采用截长法,再迁移运用原问题的解法.通过变式探究,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性与灵活性,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四)形动形动,即通过改变几何图形中局部图形的位置,对问题进行变式拓展,此类几何图形变式比较常见,也比较综合,对学生获取图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体现能力立意的理念.在探究形动的变式问题时,应结合图形.把握题意,将形动化归为点动、线动或角动,从中找到变化中蕴含的不变本4上海中学数学.2020年第7-8期质,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例6如图6-1,在菱形A B C D和菱形B£F G 中,点A、B、£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 F的中 点,连接P G、P C,若 Z A B C=Z B£F=60°,探究P G与P C的位置关系及P G : P C的值.解析:如图6-2,延长G P交C D于点T,证得△ P G F2A P T D,则 D:T =G F=G B,得 C T=C G,在等腰A C T G中,P是T G的中点,P C丄P G,评注:该题通过旋转整体图形中的局部图形一-菱形B£F G,对图形进行变式拓展,变式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 菱形B£F G位置的变换引起边F G、B G的位置变动,从而带动A P G F和A B C G的位置、形状及大小改变,图形变化更加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分别寻找并判定与A P G F、A C B G全等的三角形,这一解题方法始终不变.Z P C G=60。

dy与△y的几何意义图像

dy与△y的几何意义图像

dy与△y的几何意义图像对于几何图形,你可能知道它的定义与定理:当顶点在中点上或顶点的两个交平面与一个点垂直线相交时,这个平面就是几何图形……这种表示图像的方法,称为图形分析。

如果有一个几何图形在中轴方向垂直于任意一点,并且这点是平行的(对角关系),那么该几何图形就是几何图。

而当直线型的边在0度方向垂直于1度的平面上时,该形状就属于等腰三角形(对称体)。

但是这种数学分析方法在做简单数学题时很不适用了!因为在这里你无法得到这个等腰三角形中任意一个顶点在中轴方向垂直于任意一点;也不能得到这个等腰三角形中直线和直角的交线。

这是因为:如果在直的方向上还有两个顶点,那么两个顶点之间是等边三角形;而如果没有这个同心圆,就再也不可能有这个等边三角形了。

其实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当顶点所在平面都与垂线平行时,这一点会被称之为等边三角形或等弧球图……这正是通过它来研究几何图像所要研究的对象以及解决中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画出等弧球图?由于三角形有两个边长相同的直角边,所以要将这个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果将直角边向右平移10°,则这种直角边是等腰圆柱。

如果用垂直于顶点坐标轴的垂线(即两点直角坐标的交线)来表示,则这种直角图形就是等弧球图。

为什么要画等弧球图呢?因为在水平平面上并没有斜向的两个顶点。

所以这张图就叫等球球图;而相反的直角三角形则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两个等弧球图之间所平行的直角图形被称为等弧三角形。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等边三角形中某一个特殊的斜边或直角坐标轴的相交三角形时必须先将等弧球图画出来(因为他们之间是平行状态)。

二、将顶点及其斜率的关系应用于解析几何图像,如何把这些内容转化为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几何图形的特点:具有相似或相同形状,如直线、线段等;具有对称关系的,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无顶点平面上的对称球图。

这种特征将会使几何图形更有趣味和美感。

第二讲:直线型几何(2)、曲线形几何 圆、扇形、弓形、组合图形

第二讲:直线型几何(2)、曲线形几何   圆、扇形、弓形、组合图形

第二讲直线型几何(二)、曲线形几何1、(15届迎春杯)如右图,正方形DEOF在四分之一圆中,如果圆的半径为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取3.14.)2、(第三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如图,A为半径为3的⊙O外一点,弦BC//AO且BC=3。

连结AC。

阴影面积等于(π取3.14)3、(第2届迎春杯)求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_____。

(几分之几)4、(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如图,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且AB是半圆的直径,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π取3.14)5、两个长方形如下图摆放,阴影三角形面积是多少?(第三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6、(小数报01届)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块去拼成一个长方形,除去课本上讲的拼法(如图)还可以怎样拼?(画图表示)7、(小数报01届)把边长9.5分米的正方形钢板切割成如图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4.5分米和1分米)小钢板,最多可切割成____块。

8、(小数报02届)右图是由六个正方形重叠起来的,连接点正好是正方形边的中点,正方形边长是a,图的周长是____。

9、(小数报03届)如右图,正方形被一条曲线分成了A、B两部分。

下面第____种说法正确。

①如果a>b,那么A的周长大于B的周长;②如果a<b,那么A的周长小于B的周长;③如果a=b,那么A的周长等于B的周长;④不管a、b哪个大,A、B的周长总是相等的。

10、(小数报05届)长方形ABCD的长是4厘米、宽3厘米。

从这个长方形中剪去两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小长方形后得到一个“T”形(如图)。

请你沿直线(用虚线在图上画出这样的直线)把这个“T”形剪两刀,并使剪开的部分恰好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11、(06年迎春杯)有5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数,且5个长和5个宽恰好是1~10这10个整数;现在用这5个长方形拼成1个大正方形,那么,大正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6,AC=5,则△AEF 的周长是
-4-
●例 7.在四边形 ABCD 中,BD>AB,AD=DC,BD 平分∠ABC,求证: ∠A 与∠C 互补.
A D
B
C
●例 8.如图,在△ABC 中,AD 是∠A 的外角平分线,P 是 AD 上异于 A 的任意一点,设 PB= m ,PC= n ,
AB= c ,AC= b ,则 (m n) 与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应用:证明不同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
反证法、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尺规作图
垂直平分线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定理
角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尺规作图 三角形的内心:定义、定理
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相似 判定:类似“SSS”、“SAS”、AA 应用:证明不同三角形的边对应成比例或角相等
⑴当 P 运动到∠ABC 的平分线上时,连接 DP,求 DP 的长;
⑵当 P 运动过程中,若 PD=BC 时,求∠PDA 的度数;
⑶当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 D、P、B、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Q 恰好在边 BC 上,求四边形 DPBQ
的面积.
D
C
D C
A
B
A
B
备用图
3、已知△ABC 中,∠C=90°,CD 是 AB 边上的高,AE 是角平分线,且 CD 与 AE 相交于 F,FG∥AB. 求证:BG=CE.
C
E
F
G
A D
B
பைடு நூலகம்
-7-
-2-
●例 2.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 OABC 是矩形,点 A、C 的坐标分别为 A(10,0),C
(0,4),点 D 是 OA 的中点,点 P 在 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 5 的等腰三角形时,则点 P 的坐标 是
y
C
P
B
B A
O
D
A
x
图1
图2
图3
变式议练:
1、 在如图 2 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点 A、B 是两个格点,如果点 C 也是格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
则点 C 得个数是
个.
2、 如图 3,已知 Rt△ABC 中,∠C=90°,∠A=30°,在直线 BC 或 AC 上取一点 P,使得△PAB 是等腰三角
形,则符合条件的 P 点有(
)
A.2 个 B.4 个 C.6 个 D.8 个
A
E C
B F
D
变式议练:△ABC 中,∠B=22.5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Q,交 BC 于点 P,PE⊥AC 于 E,DA⊥BC 于 D, AD 交 PE 于点 F.求证:DF=DC.
考点四 角平分线
●例 6.△ABC 中,∠B、∠C 的平分线交于点 D,过点 D 作 EF∥BC,分别交 AB、AC 于点 E、F 两点,若
●例 3.两个全等的含 300、600 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 ABC 如图放置,E、A、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连接 BD,取 BD 的中点 M,连接 ME、MC,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 M D
E
A
C
变式议练: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0,点 P、Q 分别是 AB、AC 上的一动点,且 BP=AQ,D 是 BC 的中点。⑴求证:△P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⑵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PDQ 是正方形,并说 明理由.
A
Q
p
B
D
C
-3-
考点三 中垂线
●例 4.在△ABC 中,AB=AC,∠BAC=1200,D、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DE⊥AB,FG⊥AC,E、G 在 BC 上,
BC=15cm,则 EG 的长是
A
D
F
B
E
G
C
●例 5.已知∠A 的平分线与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 D,过 D 作 DE⊥AB 于 E,DF⊥AC 于 F,求证:BE=CF.
A、 m n > b c
B、 m n < b c
C、 m n = b c
D、无法确定
A P
BC
D
●例 9. 已知在△ABC 中,∠C=90°,AC=BC,BE 平分∠ABC 交 AC 于 E,且 BE⊥AD。求证:BE=2AD.
A
E
D
B
C
变式议练 1、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F 垂直平分 AD 交 BC 延长线于 F,求证:∠CAF=∠B.
勾股定理
用途
知两边求第三边 知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证明平方关系
作长为 n 的线段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内容:若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 三边的平方,则它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
用途:判断直角三角形 含 450 和 300 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HL
O
B
D
C
变式议练:
1、已知如图,AD∥BC, ∠DAE=∠BAE, BC 于 C. 求证:AB=AD+BC.
∠ABE=∠CBE, 直线 DC 过 E 点交 AD 于 D, 交
-6-
2、 将一副三角尺拼接,让△ABC 的长直角边和△ACD 的斜边重合,而 AB= 2 3 ,P 是 AC 上的一动点.
4、如图 5,在矩形 ABCD 中,AB=3,AD=4,P 是 AD 上的动点,PE⊥AC 于 E,PF⊥BD 于 F,则 PE+PF 的值为
()
A. 13
B. 5
C.2
5
2
考点二 等腰三角形
D. 12 5
引入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3,4),请在坐标轴寻找一点 P,使得△AOP 为等腰三角形,求 P 点的 坐标.
★★知识网络
证明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判定:定义、等角对等边 应用:证明三角形内的边或角相等 性质:三边相等、三角相等且等于 600 判定:定义、三个角相等、一角为 600 的等腰三角形 应用:证明边相等、角相等、找 600 角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C=
C
A
P
D
E
F
EO F
A
D
B
图4
B
C
图5
2、如图 3,在△ABC 中,AB=AC=1,∠A=120 ,点 P 是 BC 上的动点,PN⊥AC 于 N,PM⊥AB 于 M,则 PM+PN= 3、如图 4,在等腰三角形 ACB 中,AC BC 5 ,AB 8 ,D 为底边 AB 上一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 DE AC , DF BC ,垂足分别为 E,F ,则 DE DF 的长是
直线型几何图形
★★考点定位
(1)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互逆定理);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作法与应用; (4)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作法与应用;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应用; (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应用; (7)反证法.
-1-
★★考点聚焦
考点一 等积法
●例 1.如图 1,在△ABC 中,∠A=∠B=∠C,点 P 是三角形内的任意一点,PD⊥BC 于 D,PE ⊥AC
于 E, PF⊥AB 于 F,AB=a,则 PD+PE+PF 的值为
.
A
F
E
P
A E
A N
M
F
B
P
C
B
B
C D
D
C
图1
图2
图3
变式议练
1、如图 2,在△ABC 中,AD 平分∠BAC,DE⊥AB 于 E,DF⊥AC 于 F,若△ABC 的面积为 7,DE=2,AB=4,则
A
E
B
DC
F
-5-
2、已知△ABC 中,∠C=90°,CD 是 AB 边上的高,AE 是角平分线,且 CD 与 AE 相交于 F. 求证:CF=CE.
C
E F
A D
B
考点五 综合应用 ●例 10.△ABC 中,∠B=600, △ABC 的角平分线 AD、CE 于点 O,求证:AE+CD=AC.
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