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讲)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一、主谓倒装句,即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形成谓语——主语的语序,突出谓语。
如: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3.痛哉斯言!《原君》以上三句的主语分别是“百姓之为我爱”、“汝之不惠”、“斯言”,谓语分别是“宜”、“甚”“痛”。
这种倒装句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气上,谓语后用语气词“宜”的,增强了夸张的语气;用语气词“哉”、“乎”的,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二是谓语一般是形容词,句子属描写句。
二、动宾倒装句,即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边,形成宾语——动词的语序,突出宾语,又分三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谓语前面成倒装句。
如:(1)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于归?《岳阳楼记》宾语分别是疑问代词“何”、“安”、“谁”,动词是“伤”、“在”、“与”。
这种倒装句两个特点:一是句子都是疑问句;二是宾语一定是疑问代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形成倒装句。
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共西华侍坐》(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分别是代词“我”、“吾”、“之”,动词分别是“顾”、“知”、“御”。
这种倒装句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子一般是否定句,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而且否定词必须是能直接放在代词前边的,宾语才能前置。
3.用助词“之”、“是”隔开动词,将宾语提到前面形成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芋老人传》宾语分别是“何陋”、“何芋”,动词是“有”、“甘”,用助词“之”、“是”隔开。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做介词宾语)
需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 要
6.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注 意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的
练习: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
4、状语
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词语在 句中充当状语成分,状语一般放在 动词或者形容词前面,标志是” 地”。
例句:他向我学习。
我从他手里拿走了十元钱
文言文倒装句 课件(共69张PPT)
文言文倒装句 课件(共69张PPT)
• 文言文中,如果状语被放在了他所修 饰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就成为了状 语后置的句子。
• 如青出于蓝,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出,于 蓝用来修饰动词“出”,作状语。现在 被放在了他所修饰的动词后面,所以叫 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倒装句 课件(共69张PPT)
文言文倒装句 课件(共69张PPT)
• 5、补语 • 补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补充
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 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补语通 常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极” 、“很”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做补语。例 如: 狗把猫赶<跑了>。(动词) 这篇文章他已经念<熟了>。(形容词) 你去<一趟>。(数量词) 她漂亮<极了>。(副词) • 补语前面常常用助词“得”。
[以(把)事]具告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结论: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 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 语里有些则置后。
标志: 动词+“于”或“以”、“乎”+ 宾语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倒装句的常见类型,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倒装句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倒装句。
3、通过学习文言文倒装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正确翻译各类倒装句。
2、难点理解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条件和用法。
区分定语后置句与正常语序句子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倒装句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来点儿趣味的)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给大家说一句话:“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现在我把它改成“书我放在桌子上”,你们觉得这两句话一样吗?很明显不一样对吧!在现代,我们习惯说前面那句,但在古代,后面这种语序可是很常见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倒装句。
2、知识讲解(1)宾语前置给大家举个例子,“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这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比如“忌不自信”,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同学们,你们想想,为什么古人要把宾语放到前面去呢?其实啊,这有时候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固定的句式。
(2)定语后置咱们来看“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该是“千里之马”,“之……者”就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还有“求人可使报秦者”,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之人”。
这种定语后置的句子,是不是读起来有点特别呀?(3)状语后置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于蓝”就是表示地点的状语,放到后面去了。
再比如“具告以事”,应该是“以事具告”。
(4)主谓倒装这个比较简单,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就是为了强调谓语。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前作状语。
•
例: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 2、介词“以”加名词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谓 语后作后置状语。
•
例:具告以事。 (具以事告)
• 3、还有一种介词“乎”在补语位置时,在翻
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 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例:亚父南向坐(亚父向南坐) 这里的方位词“南”,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作 状语,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将介宾短语 后置作补语。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 1、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 类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3.“惟马首是瞻”( 惟瞻马首)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成语(“唯图 利”,“惟从命”) 这种格式,“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翻译时需去 掉“之”或“是”。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四种情况:
四、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译文:“张良
问道:‘大王您带了什么东西?’”(大王来操何) 2 .何陋之有?译文:“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有何陋之)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三种情况: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课版
高考真题解析: 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
3.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畀
:bì 给与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 (政府)给予他们钱财 4.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 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何操” “安在” “操何” “在安”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 “操”“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 恶、安、焉、奚”等。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之”“余” “之” ,它们分别 作“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地点也和现代汉语中同样,一般放在主语以后,但有时为了重申解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叹息句中,就把谓语提早到主语前方 1 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2甚矣, xx 之不惠!( xx 之不惠!甚矣!)3xx 室!(室 xx!)4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5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6何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何在也!“在安”,宾语前置)7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以后,但在必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种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何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种类的句子重点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 xx、曷、 xx、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便不是疑问代词,也能够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此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种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能否认句(一般句中一定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当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早取动词前,以突出重申宾语。
这时的“之”不过宾语前置的标记,没有什么实在乎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能够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 的格”式。
如:“利欲熏心”、“俯首贴耳”等。
1.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 xxxx,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文言文倒装句详解导读: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古代汉语倒装句
古代汉语之倒装句详讲:一、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二、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代词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词如:①吾爱之,不吾叛。
(《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④七十者衣食帛肉,黎民不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不吾叛”就是“不叛吾”,“无尔诈”就是“无诈尔”,“无我虞”就是“无虞我”,其余各例可以类推。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
如“君主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重伤”的中心语是“伤”,是名词,不是代词,所以在该否定句中不前置。
(二)、疑间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
焉……)+动词如:①项王日:“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要说明的是,以上三例中的“安”、“焉”、“何”均为疑问代词。
如果疑问句中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则不前置,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大王”不是疑问代词,不前置。
2.宾语在介词前格式:主+宾(疑问代词)+介+动词如:①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②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1. “何陋之有?”这不是很经典的倒装句嘛!就像我们平常说“这有啥简陋的呀”,但在文言文中就成了“何陋之有”,多有意思啊!
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哇,你看,这不是在说“没有这个人,我和谁一道呢”,用这种倒装的方式说出来,是不是感觉很特别呀!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哎呀呀,这不就是“不了解我也就罢了”的意思嘛,这样一倒装,立马就不一样了呢!
4. “忌不自信。
”这不就是说“邹忌不相信自己”嘛,文言文中这样一倒,还挺好玩的呢,对吧?
5. “宋何罪之有?”这就好比在问“宋国有什么罪过呀”,用倒装句表达,感觉好新奇呀!
6. “全石以为底。
”其实就是“以全石为底”,也就是“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这样的倒装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呢?
7. “孔子云:何陋之有?”就像我们会说“孔子说:有啥简陋的呢”,但古人就是这么有创意地用倒装来表达,神奇吧!
8. “吾谁欺?欺天乎?”这是不是在问“我欺骗谁?欺骗天吗?”,用这种倒装的句式,真的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呀!
9. “大哉问!”这不就是“这个问题真大呀”的意思嘛,用倒装来强调,真的很有感染力呢!
10. “沛公安在?”就好像在问“沛公在哪里呀”,这样的倒装句,真的会让我们对文言文更感兴趣呢!
我觉得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很独特的存在呀,让文言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呢!。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宾语前置
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宾语的意义。例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定语后置
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的结 构,以强调定语的意义。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状语后置
将状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状语”的结 构,以强调状语的意义。例如:“战于长勺。”(《曹刿 论战》)
SUMMAR Y
01
什么是文言文倒装句
定义
定义
文言文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 序与常规语序不同,从而形成一 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解释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是指谓 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几种情况。
分类
谓语前置
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的意义。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如何学习与掌握文言文 倒装句
多读多背文言文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对 文言文的语感,加深对文言文倒装句 的理解和运用。
详细描述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 和背诵,如《左传》、《战国策》等 ,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记忆,逐渐掌握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突出强调语义
总结词
文言文倒装句通过改变语序,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从而突出强调语义 。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使读者更加关注 这些信息。这种强调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更好地把握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丰富语言修辞手法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文言句式(讲解版)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 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 项羽本 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 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 事具告(之)。”
3、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 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 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 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 后置”。 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 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4、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 “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 语。 如:“以其无礼于晋”
文言句式(倒装句式)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介宾结构后置)
1 、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
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 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 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 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 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 公移山》)
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主语“汝之不惠” ,谓语“甚”)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其条件是: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是疑问代 词(谁、何、奚、曷、胡、孰、安、焉等)。 如:“沛公安在?”(《史记· 项羽本纪》)
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
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下文是对四种倒装句的详细解说。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文言文倒装句 讲授版
汉语句法成分示例:1.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2.我学习语法。
我在教室里学习语法。
上高三的我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汉语语法。
今天早上,上高三的我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完了汉语语法。
练习一:1.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2.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3.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4.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5.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部分财产吃得一干二净。
6.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在悬崖底下。
7.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中都可以应用。
8.据天气预报,台风“韦帕”将于9月19日2时30分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
天气预报称,台风“韦帕”将于9月19日2时30分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
9.精疲力竭的他脱下厚厚的军大衣一屁股坐在了炕上。
10.比赛开始以后,中国队的耐心被新西兰队的认真甚至是执着的防守消磨着。
11.和已知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2.三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13.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
14. 这是一份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开始征集时,全球66个国家,968名外国创意专家的调查问卷。
15.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练习二(歧义句):1.鸡不吃了(吃鸡)鸡不吃了(鸡吃)2.咬死了猎人的狗(人死)咬死了猎人的狗(狗死)3.开刀的是他父亲(医生)开刀的是他父亲(病人)4.他背着经理和副经理做了不少事(瞒着经理)他背着经理和副经理做了不少事(瞒着经理和副经理)5.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学校领导批评他)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他批评学校领导)。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文言文倒装句详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石钟山记》)
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正常语序)
•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兰亭集序》)
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正常语序)
4.状语
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词语在句中 充当状语成分,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 容词前面,标志是“地”。
• 翻译注意: 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结论: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 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 语里有些则置后。 标志: 动词+“于”或“以”、“乎”+ 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 河南]作战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③得璧,传之美人。
[于 (在)渑池] 会见
[于(给)]美 人
D、 宋何罪之有? (宋有何罪?)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 (都是介宾倒装)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定语
──
中心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荷担之子孙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解析:A、B、D都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
语,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与亚父。
十二(头)牛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2、中心语+之+定语+者 3、中心语+之+定语 4、中心语+数量词(作定语)
需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 要 注 6.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意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的
练习: 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之二虫又知何?)
B、 卿欲何言? (卿欲言何?) C、
( 怎样才能得到 安得广厦千万间。 房屋无数?)
结论:
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 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
”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
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小结:状语后置有两种类型
• 1.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 ①“于” • ②“以” • ③“乎” • 2.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练习: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宾语前置) 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 。 古之人不欺余也。(正常语序)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宋,有何罪? (正常语序)
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吾与谁归? (正常语序)
3.定语 修饰名词的词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定语 一般放在名词前面,标志是”的”。 例如:
①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 “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何以战?
② 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 ③ 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 补语前面常常用助词“得”。
※思考: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 (定)宾
口诀: 主谓宾,是主干, 定语藏在主宾前, 谓语一看着了急, 前状后补巧打扮。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 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 谓倒装句。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 种形式:
一、宾语前置;
例句:他向我学习。
我从他手里拿走了十元钱 他快乐地朝我走来。
•
文言文中,如果状语被放在了他 所修饰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就成 为了状语后置的句子。
• 如青出于蓝,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出, 于蓝用来修饰动词“出”,作状语。 现在被放在了他所修饰的动词后面, 所以叫状语后置句。
5.补语
• 补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 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 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补语通常是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极”、“很” 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做补语。 • 例如: ①狗把猫赶<跑了>。(动词) ②这篇文章他已经念<熟了>。(形容词) ③你去<一趟>。(数量词) ④她漂亮<极了>。(副词)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谓(动) ── 介词
──
宾 宾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操何 在安 为何
疑问代词:
谁、何、奚、
③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曷、胡、孰、
安、焉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②爸爸的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定语放在了他所修饰的名词或 者名词性短语的后面,就构成了定语后置 句。
例如:马之千里者
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者,现在作定语 的千里被放在了名词马的后面,所以叫定 语后置句。
•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定语后置)
有涉江之楚人。 (正常语序)
“封丘一中”是主语,“圆”是谓 语,“许多人的梦”是宾语。
●在文言文中有时候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会颠倒,这
种句子叫主谓倒装句
渺渺兮予怀
(谓) (主)
甚矣,汝之不惠!
(谓) (主)
美哉,我少年中国!
(谓) (主)
2.宾语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宾 语不可能单独出现,前面往往跟动词 或者介词,构成动宾或者介宾结构。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状语
──
中心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之、 [于(比 )蓝]青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对)己]参省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把)事]具告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
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 宾语时,宾语前置。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 一项是(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疑问句居多。
动词+名词/代词=动词+宾语=动宾结构
例如:获得教养 战胜我们 学习手艺
介词+名词/代词=介词+宾语 =介宾结构
例如:从学校 向他 为伟大的祖国
例句:我吃好饭了。 我从北京出发。
●如果宾语放在了动词或者介词的前面,
就构成了宾语前置句。
例:我饭吃好了
正常语序是:吃好饭了,现在的句子 中宾语“饭”被提到了“吃好”这个动词 的前面,所以叫宾语前置句。
结论六: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
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
2.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小
结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常 3.以“是”、“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 见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代词、方位词 做介词宾语)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否定词 ①忌不自信。 不信自 :不、 弗、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非、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否、毋 句子的特点: 、无、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莫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