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合集下载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亡羊补牢的,希望大家喜欢!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原文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相关知识[释义]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语出]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正音] 亡;不能读作“wànɡ”。

[辨形] 补;不能写作“朴”。

[近义] 知错就改[反义] 知错不改[用法] ~常和“未为晚”连用。

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英译] mend the fold after a sheep is lost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读后感这篇寓言讲的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只羊,街坊让他补羊圈,他没有修补,结果又丢了一只羊,他才赶快修理羊圈的故事。

这篇寓言虽然很短,但是意义很大。

教育我们做了错事要赶紧改正,要从错误里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

读了这篇寓言,我想到自己存在的一些缺点,爸爸经常提醒我,我却总是改不了。

现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这些缺点的严重性,以后我要尽量少做错事、少犯错误;即使做了错事,也要及时改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能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寓言二则老伯伯把羊圈就设在他家后院,那羊圈看着还挺结实的,用好多根木头围起来的。

可是呢,时间一长啊,这羊圈就有点破旧了。

有一天早上,老伯伯像往常一样去数他的羊,这一数啊,发现少了一只。

老伯伯那个心疼哟,到处找,最后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地上还有狼的脚印呢。

原来是狼从这个破洞钻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这时候啊,老伯伯的邻居就跑过来了,说:“哎呀,你这羊圈都破了,得赶紧修修啊,不然剩下的羊也得被狼叼走啊。

”老伯伯呢,却摆摆手说:“哎呀,羊都已经丢了,还修它干啥呀,修了这羊也回不来了。

”就这么着,老伯伯也没去管那个破洞。

结果呢,第二天早上,老伯伯再去看羊的时候,又少了一只羊。

老伯伯这下可急了,一边跺脚一边说:“哎呀,我这咋又少了一只羊呢,这可咋整啊。

”邻居听到动静又过来了,笑着说:“我早就跟你说要修羊圈了吧,你不听,现在又丢羊了吧。

”老伯伯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找来了工具,把那个破洞补得严严实实的,还把整个羊圈都加固了一遍。

从那以后啊,老伯伯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这事儿啊,就告诉咱一个道理,犯了错误可不能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虽然错误已经发生了,损失也造成了,但是咱要是及时补救啊,就能够避免更多的损失呢。

还有另外一个类似的事儿。

有个小伙子,他有个小果园,种了好多苹果树。

这果园周围啊,本来是有一圈篱笆的,可是呢,有些地方的篱笆被风吹倒了。

有一天,小伙子发现树上的苹果少了好几个,仔细一查看,原来是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子从篱笆倒掉的地方钻进来,摘走了苹果。

小伙子有点生气,但是又想,反正苹果已经被摘走了,就懒得去管那篱笆了。

过了几天呢,他发现树上的苹果又少了不少。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要是再不把篱笆修好,这果园里的苹果都得被偷光了。

于是啊,小伙子赶紧动手,把倒了的篱笆重新立起来,还加了一些新的篱笆条,把果园围得更严实了。

后来啊,他的苹果就安安稳稳地长在树上,再没有被偷过啦。

这也是在告诉咱们,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拖着不管,不然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麻烦的。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情节、寓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道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寓意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6.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寓言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牢、羊、丢、修、告诉、后悔、邻居、劝告等。
-理解并运用词语:寓言、亡羊补牢、后悔、劝告,明白它们的含义和在故事中的具体应用。
-在理解词语环节,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举例,让学生明白“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道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即事情发生后要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寓言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寓言故事的成语:亡羊补牢

寓言故事的成语:亡羊补牢

寓言故事的成语: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故事的成语:亡羊补牢,欢迎阅读。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

: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亡羊补牢成语解释亡羊补牢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简拼:wybl近义词:知错就改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子: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可称晚悟。

(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亡羊补牢成语接龙牢什古子子夏悬鹑鹑衣百结结草衔环环肥燕瘦瘦骨零丁丁一确二二缶锺惑惑世诬民民怨沸腾腾空而起起早睡晚晚节不保保泰持盈盈则必亏亏心短行行者让路路不拾遗遗编坠简简要不烦烦言碎辞辞不达义义正辞严严阵以待待人接物物至则反反风灭火火急火燎燎发摧枯枯木朽株株连蔓引引短推长长命富贵贵不可言言笑晏晏晏然自若若存若亡亡国破家家成业就就地取材材高知深深恶痛绝绝甘分少少私寡欲欲速不达达观知命命中注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骥同皂皂白沟分分三别两两头和番番来覆去去甚去泰泰山压卵卵覆鸟飞飞鹰走狗狗马声色色厉胆薄薄物细故故入人罪罪魁祸首首尾相继。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一、亡羊补牢1. 传说中,有一个农民失去了一只羊,而他选择放任这只羊丢失而不去寻找。

然而,几天后,他又失去了第二只羊。

这次,他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他决定去找回第一只丢失的羊。

不久,他找回了第一只羊。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及时补救错误和缺点,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2. 对于这则寓言,我们不妨从人生的角度去思考。

在我们的成长和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差错和失误。

有时候,我们可能因小失大,所以及时发现并补救问题尤为重要。

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如果能够及时找出错误并纠正,就可以避免引起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这一寓言告诉我们要懂得及时纠正错误和弥补缺憾。

3. 在教育中,亡羊补牢的寓意也同样重要。

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以避免问题扩大化。

学生也要懂得及时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二、揠苗助长1. 在古代,有一个农夫播种完稻谷后,看到稻苗发芽得很慢,于是就急不可耐地去拉苗,希望它们能够快点长高。

然而,他的这种做法却让稻苗倒下了,最终导致了收成的减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过于急躁和不切实际的做法会适得其反。

2. 这则寓言也给我们在教育和工作中以启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急功近利,希望一蹴而就,或者过分追求速成和功利。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可能会希望孩子立刻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过分的逼迫和急切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和学习焦虑,甚至引起逆反心理。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3. 在工作中,也同样需要踏实和持之以恒。

有时候,一味追求速成和功利,不仅会让工作质量大打折抠,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要懂得耐心和坚持,不可因急躁和不切实际的做法而适得其反。

结语1. 从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中,我们可以看到道理都是相通的,即正确面对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避免盲目急躁和不切实际的做法。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

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精选6篇)寓言《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取正确的读音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

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用10篇)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篇一从前,有一个人,靠着养羊为生。

这个人做事随意,看他家的羊圈,就知道了。

围栏高高矮矮的参差不齐,看起来,还不坚固。

一天,他的羊圈围栏出现了一个大窟窿。

仔细一数,诶?好像少了一只羊。

同村的人看到了,就对他说:“赶紧补了这个洞吧。

要不你羊又丢了。

”那人听这话,就回答:“不就丢了一只嘛,我还有很多呢。

”同村那人听了,摇了摇头,就走了。

日复一日,圈里的羊,变得越来越少了。

同村人又来了,说:“你那羊八成被狼抓了,或自己跑了,你早该听我的,早早修圈,羊也不至于变那么少了。

”那人听了,不耐烦地回答他:“你几次来说我,烦死了,我的羊该不会是你偷的吧?”同村人叹了口气,离开了。

又过了几天,圈里的羊剩下不到十只了。

养羊人开始慌了,他想起同村人说的话,想:还是补吧,要不然我的羊会全没的。

说完,他跑去邻家借工具去了。

“嗒嗒嗒”“嗒嗒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停下了。

“哈,终于修好了。

这下,我的羊再也不会丢了吧。

”养羊人擦着汗说。

从此,养羊人的羊再也没有少过了。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从前,在一座山下有一个平静的村庄,有一个牧羊人叫秦英,他家的羊是全村最好的,秦英每天把羊赶到山上去吃草,几个月下来,秦英的羊长的又肥又壮,秦英可高兴了!一天晚上,雷雨交加,把羊圈的篱笆劈掉了一根,此时在森林里等了好久的狼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一只羊叼走了。

第二天,秦英一大早就到羊圈里去看,他走到羊圈一看,"哎呀,不对呀!怎么少了一只羊啊。

"秦英在羊圈周围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看见地上有几根散落的羊毛,还有几个狼的脚印,这时,秦英才悄然大悟,"肯定是恶狼偷走了我的羊,"秦英一屁股坐在地上,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这时,秦英的老父亲朝这边走来,他说:"孩子啊,昨天我看见有一只狼钻进了羊圈把一只羊叼走了,你快把这个洞补上吧。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知识点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知识点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知识点教材分析:《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受到惩罚。

我会写: 亡wáng(亡羊补牢)(死亡)(流亡)牢láo(牢记)(坐牢)(牢固) 钻zuān(钻出)(钻研)(钻牛角尖)劝quàn(劝告)(劝说)(劝学) 丢diū(丢失)(丢人)(丢下)告gào(告诉)(告别)(报告) 筋jīn(脑筋)(牛筋)(钢筋)疲pí(筋疲力尽)(疲劳)(疲倦) 易写错的字: 亡:共三画,不要多加一笔“丶”。

告:上部“竖”不出头,不要写成“牛”。

筋:“筋”下部是“月”和“力”,要写得紧凑。

疲:“疲”的部首是“疒”。

多音字: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 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动) 尽jìn(尽力)jǐn(尽管) 近义词: 后悔—悔恨劝告—劝导焦急—着急 终于—终究急忙—赶忙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反义词: 急忙—从容明白—糊涂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理解词语:【揠苗助长】“揠”的意思是拔。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拔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

【焦急】着急。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亡羊补牢】亡,丢失。

牢,指养牲畜的圈。

“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课文原文及赏析
《亡羊补牢》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他发现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邻居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不然狼还会来叼羊的。

”但是这个人不以为然,认为只丢了一只羊,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天早上,这个人又发现羊圈里的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那个破洞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这个人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

这个人感叹道:“要是我早点听从邻居的劝告,就不会再有羊被狼叼走了。

现在虽然晚了一些,但还好我没有继续犯错误,及时修补了羊圈。


《亡羊补牢》赏析: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忽视了羊圈的破损,导致羊被狼叼走。

这寓言教育我们要重视问题的存在,不能因为问题看似小或者暂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忽视它。

在故事中,邻居的角色起到了提醒和建议的作用,而主人公起初的忽视和后来的悔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意思是事情出了问题再去补救,虽然损失已经造成,但总比放任不管要好。

这个成语警示我们,对待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要等到事态严重才去弥补。

总的来说,《亡羊补牢》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警惕生活中的小问题,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更大的损失。

同时,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提升自我。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生活中的例子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生活中的例子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生活中的例子
1. 就像有时候你总丢三落四,有一次把钥匙弄丢了,哎呀,这可麻烦了不是吗?但后来你吸取教训,每次出门都认真检查有没有带钥匙,这不就是亡羊补牢嘛!
2. 有个同学平常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很差。

但他没有一直这样下去,而是开始努力学习,这就跟亡羊补牢一个道理呀!
3. 你看有些大人总熬夜,身体变差了才意识到要早睡早起,这不就像是亡羊补牢么?
4. 我记得小时候我总挑食,结果长得很瘦,后来我改正了这个毛病,多吃各种食物,不就是亡羊补牢的做法嘛!
5. 有个邻居一开始随便对待自己的宠物,养得不太好,后来他意识到问题,开始认真照顾,这难道不是亡羊补牢吗?
6. 比如说你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却总是忘记做,等人家不高兴了你才重视起来,赶紧去弥补,跟亡羊补牢是不是很像啊?
7. 我们村子里之前有人不注意保护环境,垃圾乱扔,后来发现环境变差了好多,才开始好好收拾,这不也是一种亡羊补牢呀!
8. 有个朋友开车总是很莽撞,有次差点出了事故,好在后来他改了,变得小心谨慎了,这就是典型的亡羊补牢示例嘛!
结论:生活中这样亡羊补牢的例子真的很多呀,我们要从这些事情中吸取教训,及时改正错误,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 10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6 个字。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有趣的故事,它们都叫寓言。

(板书:寓言)2、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亡羊补牢》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圈破了个窟窿,丢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2)交流反馈: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

(板书:羊圈破丢羊不补)学习第二自然段(1)第二天,羊又丢了,养羊人有什么反应?(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后悔”的意思。

(3)养羊人为什么后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养羊人后悔之后,他是怎么做的?(2)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反馈:他赶紧把羊圈修补好了。

(板书:后悔补圈)(3)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理解。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和蕴含的道理。

强调在生活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读后感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读后感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读后感《亡羊补牢》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读完之后感觉很有收获。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叼走了羊,一开始他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去修补羊圈,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什么用。

可是后来羊继续丢失,他才恍然大悟,赶紧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之后羊就不再丢了。

读到开始那人丢了羊却不知补羊圈的时候,我感觉他太固执、太愚蠢了。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做事情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

就像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我的计算方法明显很麻烦,同桌跟我说有更简便的算法,我却因为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结果花了好长时间才做完作业。

这种固执其实是一种损失,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造成更坏的结果,就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会失去更多的羊一样。

特别触动我的是后来他醒悟过来修补羊圈的情节。

这告诉我一个道理,犯错不怕,认识到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就是好的。

这就好比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走错路,可能犯错是一时的疏忽或者是自己的无知,但是只要能在发现错误的第一时间改正过来,还是可以避免更多的损失的。

后来我明白了作者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告诉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对了还想说,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里面蕴含的智慧是很深刻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小失误而不在意,结果就像滚雪球一样造成更大的麻烦。

比如说在自己的健康管理上,如果一开始只是小的饮食习惯不好,可是却不去改正,长久下来身体就会出现大的健康问题。

所以亡羊补牢这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是很适用的,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错误和问题的警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改进自己。

总之,《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要学会及时补牢而不要一直丢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之亡羊补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之亡羊补牢

9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视屏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幻灯片出示几个寓言故事,学生猜。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则:篇。

)4、今天我们先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5、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4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意思是洞,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指名讲故事)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共丢两次。

因为没修羊圈,所以丢了。

)4小结:可见之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1)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课后生字组词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课后生字组词
《亡羊补牢》生字组词:
1.亡:wáng(死亡、灭亡、亡羊补牢)
2.牢:láo(牢固、牢记、亡羊补牢)
3.钻:zuān(钻研、钻探、钻牛角尖)
4.劝:quàn(劝告、劝解、劝和)
5.丢:diū(丢失、丢掉、丢三落四)
《南辕北辙》生字组词:
1.辕:yuán(车辕、前辕后辙、南辕北辙)
2.辙:zhé(车辙、重蹈覆辙、南辕北辙)
3.冀:jì(希冀、冀求、冀望)
这些生字组词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掌握生字的基本含义,还能通过组词的方式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抄写、造句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和词组。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每天都放羊到山上吃草。

有一天,农夫在山上放羊的时候,不小心数错了羊,结果发现有一只羊不见了。

农夫非常着急,他知道如果不及时找到那只羊,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

于是,农夫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开始四处寻找那只丢失的羊。

经过一番搜索,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迷路的羊,它被困在一个深深的山谷里,无法自行爬出来。

农夫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那只羊救了出来。

农夫抱着那只羊回到家,心里既庆幸又后怕。

他意识到,如果他不及时找到那只迷路的羊,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损失。

于是,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让羊再丢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损失。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就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亡羊补牢也告诉我们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农夫在这次事件中深刻反省,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他下定决心要更加小心谨慎,不再让羊丢失。

这种自我反省和改进的态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亡羊补牢还告诉我们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农夫能够及时发现羊丢失,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找回,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要等到问题变得不可收拾才采取行动。

总之,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同时,要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避免重蹈覆辙。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个寓言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1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1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2.1 重点•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2.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并能够将寓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亡羊补牢》相关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如果你家的羊丢了,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3.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标记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阅读。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

•小组内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故事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炼出寓意,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实际意义。

3.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3.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调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寓言二则》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课堂笔记《寓言二则》课堂笔记一、《亡羊补牢》1. 字词- 亡:走失。

- 牢:羊圈。

- 窟窿:洞。

注意“窿”字的写法,是穴宝盖下面一个“隆”。

- 街坊:邻居。

这里的“坊”读轻声。

- 多音字:圈,juàn(羊圈)、quān(圆圈)。

2. 故事内容- 一个养羊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 第二天,他的街坊劝他修补羊圈,他不听,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用。

- 结果第二天晚上又丢了一只羊。

- 这时他才后悔,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 寓意(重难点)- 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

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用红笔标注,这是理解的重点,容易在回答寓意类问题时出错)4. 思考- 养羊人开始为什么不听街坊的劝告?他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狼不一定再来,或者觉得损失一只羊不算什么。

- 如果养羊人不修补羊圈,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羊会不断地丢失,最后可能一只羊都不剩。

二、《揠苗助长》1. 字词- 揠:拔。

- 助:帮助。

- 巴望:盼望。

- 焦急:着急。

-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注意“疲”字是病字旁里面一个“皮”。

2. 故事内容- 有个宋国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终于想出了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 结果他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禾苗都枯死了。

3. 寓意(重难点)-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

(用红笔标注,在理解和应用这个寓意时需要准确把握)4. 补充点- 这则寓言中的人物是宋国人,在古代寓言中,宋国人常常被用来代表愚蠢的形象,类似的还有“守株待兔”中的宋国人。

5. 思考- 这个宋国人在拔苗的时候可能在想什么?他可能只想着让禾苗马上长高,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怎样看问题, 怎样想问题
寓言成语: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东施效颦
窟窿 劝说
叼走 羊圈
你以前读过哪 些寓言?说说你 读过的寓言故事 吧!
复 习 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 , “言”:讲道理。寓言 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 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 道理的文学作品。
《亡羊补牢》中“亡”的 丢失 意思是( ),“牢” 的意思是 ( )。 羊圈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
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
正,就 不算晚。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 似“亡羊补牢”这样的事吧?说说你的 见闻和感想。 ☆ 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 妈妈听。
近义词
街坊——( 劝告——( 发现——( 后悔——(
) ) ) )
我知道词语的作用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 丢过。“再也”强调了 ( )的结果,说明了 ( )的重要性。
五、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我知道词语的作用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 丢过。“再也”强调了 ( )的结果,说明了 ( )的重要性。
五、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修补羊圈后,养羊人遇 到邻居他们会说些什么?
yùyán (寓言) (叼走 ) diāozǒu
kūlong ( 窟窿)
多音字组词
( juàn )( 羊圈)

quān 圆圈 ( )( )
选择正确的解释
亡: A、逃跑 B、死 C、灭亡 ⑴ 亡故( ) ⑵ 亡命( ) 五、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⑶ 亡国( )
么?用自己的话
亡羊补牢
说一说。
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亡 羊”、“补牢”的句子。
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
了一只 羊。
结结实实。 亡羊补牢: 亡:丢失。亡羊:丢了羊。补:修 补。牢:羊圈。丢了羊就赶快把羊 圈补好。
补牢: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比较句子:
从此他的羊没有丢过。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 丢过。
☆ 养羊人为什么后来又没丢羊了? ☆ 课文中“后悔”、“接受”两
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 解。
你想对 那个人说些 什么吗?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 明白了什么道理?
《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了错事,并不要 紧,只要能及时改正,就 不算晚。
自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这则 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并说明
了什么道理。借助拼音认读生 字,同学间可相互交流认字方源自法。亡羊补牢读读认认
quàn 那个养羊人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kū long (ló ng) diāo 又让狼把羊从窟 窿里 叼走了。
读读想想 读《亡羊补 牢》,说说这则
寓言故事讲了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