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考核形式:考查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八荣八耻”为一根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讲清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专题六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 意识,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法律规 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和法律渊源;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意识。
课堂讨论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组织学生讨论专题教学中专题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专题五(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涉及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发言、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
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拜金主义;人生价值。 [授 课 方 法] 以班级为单位推荐课堂发言名单,每班 5 人;课堂讨论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发言。 [授 课 内 容] 课堂讨论话题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 三、职业道德 四、诚信 五、拜金主义 六、人生价值
一、居里夫人 二、建党伟业 三、后天 四、道德的力量
实践教学二 主题演讲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演讲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演讲 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提交活动方案与现场照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拟题目,演讲内容宜集中,演讲稿不少于 600 字。 [授 课 方 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或校内外其他场所组织学生演讲,班长、课代表负责组织, 以宿舍或小组推荐代表演讲,课代表负责将演讲成绩前 5 名学生名单上报任课教师。 [授 课 内 容] 课代表负责提供主题演讲参加者名单、演讲题目、现场数码照片。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 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
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袁玲红审核人:刘汉一教学院长:姜木枝)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B11190009(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 education(三)修读对象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共48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平时分为课堂考勤、讨论、平时作业等,占总成绩40%;期末为开卷考试,占总成绩60%。
(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需要大学生观察实践,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本门课程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1.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2.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3.帮助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三、理论教学学时分配理论学时:42 讨论学时:6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主要参考书:1.潜涛、武东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难点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吴潜涛、陈大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绪论(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讨论课(2学时)组织讨论,主题:怎样看待新时代和大学新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总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适用专业:2013级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修订版。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XXX、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和“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本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在教学中要实际联系实际,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动作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力争融知识传授、本领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把服务研究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全员参与,扎实推进,同时开展课内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袁玲红审核人:刘汉一教学院长:姜木枝)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B11190009(二)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ity and Basic Laws(三)修读对象:本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四)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共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五)考核方式:考试和考查相结合(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七)内容提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需要大学生观察实践,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本门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四、选用教材主要参考书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主要参考书1.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杨丽斌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绪论珍惜大学生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努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学习“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教学难点】1、如何使大学生从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出发,认识到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从而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代码: 学分:总学时:36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机动学时: 4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公共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及发展规律、发展过程,从不同层面回答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疑问,并且指出解决疑问的途径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大力加强的实际,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介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阐述法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规范的教育,以及法理知识的普及,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1、了解大学生活特点,调整自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确立学习目标;2、系统学习三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该如何为理想而努力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4、了解择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5、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领域中的基本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三、单元(章)教学目标(一)人生发展新阶段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学完本章之后能够:1、了解大学生活基本特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学习意义和方法。
(二)培育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学生学完本章之后能够: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优良性格的标志;2、掌握心理调节、克服不良心理增进心里健康的方法。
(三)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友谊与爱情学生学完本章之后能够:1、了解人际关系相关知识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和艺术;2、了解友谊的内涵和真诚友谊的标志,掌握培养真诚友谊的方法;3、了解爱情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爱情观,妥善处理爱情、事业、学业之间的关系。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XX--20XX学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重难点五、教学方式与方法六、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八、参考资料1.参考书目(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靳诺、郑永廷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2)《高校政治理论课参考文献》,周全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与方法》,郑永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面对道德----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陈晓平,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年版。
(5) 法学基础理论(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6) 中国法制史(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7) 宪法学(法学专业通用教材均可)2.网络资源(1) 人民网,网址:(2) 新华网,网址:制定者签名:冯洁审定者签名:王智批准者签名:房慧玲校对者签名:谢潇媛制定日期:20XX年6月8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大纲(执笔人:袁玲红审核人:刘汉一教案院长:姜木枝)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三)修读对象
本校全日制本科生
(四)总学时与学分
共学时,学分
(五)考核方式:
平时分为课堂考勤、讨论、平时作业等,占总成绩;
期末为开卷考试,占总成绩。
(六)相关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字)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需要大学生观察实践,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本门课程通过思想教育、
- 1 - / 10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案目的和教案方法
(一)教案目的
.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帮助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教案方法:系统讲授、案例教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案、实践教案等
三、理论教案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讨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案参考书
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潜涛、武东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难点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潜涛、陈大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案案例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理论教案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案重点与难点、练习等)
(一)绪论(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讨论课(学时)
组织讨论,主题:怎样看待新时代和大学新生活。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讨论(学时)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认识中国特色新时代的内容及特点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教案难点】
、如何使大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出发,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考题
.如何理解新时代是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时代新人怎样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二)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反对错误人生观
、成就出彩人生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 3 - / 10
1、如何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与其关系
2、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教案难点】
、关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掘弃错误的人生观。
、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
思考题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现在的人都非常实际,思考人生目的的问题有针对性吗?
、根据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三)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理想信念的概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案难点】
1.理想信念的概念及其与信仰的区别
.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
思考题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四)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案难点】
、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考题
- 5 - / 10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是什么?大学生应如何做忠实的爱国者?、结合自身实际,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五)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如何坚定价值观自信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案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基础。
思考题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自信?
、当代大学生怎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引领社会风尚
讨论课(学时)
收集分享模范故事
让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课堂上分享使自己感动的道德模范的故事,并分析其感人之处。
通过引导同学关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德模范”,从而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获得道德启迪。
教案时数:学时(理论)学时(讨论)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大学生如何做到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教案难点】
、大学生如何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 7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