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改革实践论文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体育运动的普及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了时代的需求与追求。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针对现今学生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当前,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养生意识,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降低患病风险。
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可以引入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可以增加瑜伽、健美操、攀岩等项目,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
此外,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运动仿真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需要改变评价标准。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表现,这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此,可以引入定量评价指标,如身体素质测试数据,通过定期测试和评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评估和跟踪。
此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需要重视体育课程的社会功能。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团队拓展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和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身体素质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培养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身体素质的统一标准,无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如何,都要按照同一套标准进行培养。
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无趣和排斥。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选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实践操作,但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辨能力。
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运动技能,还能深入了解体育学科的相关理论。
再次,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课程过于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的测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的评价。
科学的课程评价应当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考核和综合评价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表现和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科学的课程评价,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培养具备丰富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 湖北 第二 师范 学院 体 育 系 , 武汉 400 ) 3 25
摘 要: 随着我 国教 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 ,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并产生深刻 变化 , 高等 师范体 育教 育专 业本科毕 业学生的
就业也 面临着新的变化 , 其主要表现是 : 本科毕业学生 已经开始进入 小 学和偏远 地 区中学从事体 育教 学工作 ; 部分 学生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7—1 0
l4・ 1
平; 职业素质 , 包括职业信息 和职业道德、 教育理论水 平及教学能力 、 教师素养等。纵观各校的课程设置 , 基 本都是围绕以培养学生上述各项素质而设置 的, 但在 教育类 的课程 比例、 必修课 和选修课程的 比例 以及课 程类型结构还有不尽合理的地方。 2教育类课程比例分析 . 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 的设置不是从确定通 识教育课程、 专才教育课 、 教育科学课程三者人手 的。 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 专业课所 占总学时 比例过高 , 有 的学校甚至于达到 7 % 以上。教学科学课程 和文化 0 基础课 程所 占课 时偏 少 。社 会 在 不 断 进步 , 育方 法 教 也在 日新月异 , 体育教育专业 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考虑 加强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培养 , 增加学 生文化理论知识 , 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 4 3 .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析 调查发现, 各校在课程设置 中安排的必修课 门数 较多 , 课时比例过大。从所开设 的专业必修课看 , 基本 还是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和运动基 本技能课程为主, 缺 少专才教育的课程 ; 而且必修课基本 还是 以田径、 篮 球、 排球、 足球 、 体操 、 武术和健美操 等课程为 主干课 程, 并且由于这些课程所 占 课时 比例较多 , 影响到选修 课程的课时数。目前 , 各中、 小学校都 已经开设了 自己 学校体育类的校本课程 , 这些校 本课程多数是一些 民 族体育项 目和新体育项 目, 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这 些项 目的技术、 技能和基本知识都掌握较少 , 有些甚至 还不 了解 , 而影 响 到学 生 的就 业 和 以后 的工 作 。调 从 查中还发现 , 各校在选修课的设置 中, 专才教育的选修 课较多, 教育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 , 通识教育方面的选 修课微乎其微 ;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和创新 精神 的培养 。 4 .课程类型结构比较 调查发现 , 各校在课程设置 中体育学科 的课程 比 例极大, 综合实践课程 比例较 小。 L 学生 也往往是注 5
浅谈我国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性改革
浅谈我国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性改革[摘要]本文对我国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及改革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弊端,提出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新世纪学校体育的改革的目标,建构课内外相结合的大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一、我国高师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现状我国高师院校目前为在校的大学生开设体育课,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
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在二、三年级开设选项课。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游泳、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的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
国家教育部对每个层面的学校体育均颁布了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并且体现课的授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评定方法,因此,我国的学校教学形式比较严谨,体育课的结构单调统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是将其运动成绩、理论成绩、达标成绩、出勤率折算成分数来评定的,缺乏科学的量化。
这种目标定位下的大学体育造成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等的培养。
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面临着逐渐被社会体育所代替的可能。
二、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定位1.教育观念更新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指出:“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谰教授称:“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
”认为“没有教育观念的变化,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是无庸置疑的。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念的指导。
教育观念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在潜移默化地发挥导向作用,影响制约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实施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构建新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指导。
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谈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摘要: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入手,以转变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为契机,构建高师体育新理念为先导,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教育教学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实践.研究实践和结果表明:应转变现行高师体育教育传统的与中学“对口”教学的“小师范”教学观念,重新建构高师体育教育教学面向终身教育和社会化开放的“大师范”教学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教学规律和模式,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关键词:高等师范体育教育田径教学建构理念优化结构素质教育1研究的范围、对象、设计与方法1·1 研究范围与对象以甘肃省6所高等院校体育系、科和兰州、民勤等地部分中学的田径教学、教育实习基地为研究范围,西北师大体育系1993、1994、1996级本专科学生和1998届田径专选学生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内、外高师田径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予以阐述.1·2 研究方案的确定及框架在制定研究方案时,以教学论为基础,以高师体育田径教学的特点为依据.以转变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观念作为出发点,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理念,从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方法、考核评价、社会实践、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实践,达到“诊断”和“透视”并提出“处方”这一目的,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1·3 研究方法的确定在选择研究方法时,为将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高师田径教学的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阐述相结合,并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而灵活应用.2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讨论分析2·1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高师体育教学新理论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材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同样应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是说,全面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体育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思想代表着未来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转变长期以来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思想和与中学体育教学“对口”的“小师范”教学观念,全面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传统,革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势在必行.教学手段将由传统的手艺型、技能型向融科学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向发展,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笔者在该研究中重点探讨了建构高师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体育教学的阶段性教学理论,即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教育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建构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模式教学,即健身体育教学、身体和行为的矫正教学、心理咨询和心理调节体育教学以及特殊体育教学等.2·2 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该研究在传统的体育三段式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以教学最优化原则为依据,将课堂教学结构优化为:激起兴趣—创设情景;启发教学—诱导练习;实际操练—反馈矫正;诊断评价—触类旁通.将教育评价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依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中用诊断性评价;掌握动作阶段中用形成性评价;改进提高和达到自由化阶段用终结性评价.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最终效果,而且注重学习的内在过程,使教学始终处在反馈矫正的动态过程中,让学生将“算、想、比、练”结合起来.实验研究对象为西北师大体育系1994级35名男生,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技评和达标成绩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表1).具体体现在:①及时的反馈、矫与评价,巩固了学习内容,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真达到了统一;③更新了教观念,探索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2·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教学方法是田径教学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尚未突破完整法与分解法的模式,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充实和发展.由于田径教学是以单项教学为主,应不断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中去,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并不断研究采用新的方法以确保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为此,笔者大胆尝试了程序教学模式.通过对西北师大体育系1993级32名学生的实验,将跨栏跑教材依不同的时间、速度、栏数确定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达到标准与要求者上一步,反之下一步,步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最终达到学习的终级目标.实验表明,此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技术教学方法.2·4 教学实习与田径教学实践的研究在该研究中我们引用了基础教育中流行的“说课”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再由听者评说,共同改进的一种过程.它包括:①说教材.说教学的目的、任务、难点、重点以及教学的前后联系和在大纲中的地位.②说教法.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理论依据和它的道理.③说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时序安排、场地器械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等.④说学法.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衔接起来以及育人的时机等,并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显示,两组学生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达到0·01水平(表2).说明“说课”形式的采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组织教学的业务能力,达到了教与学的回路畅通和统一.2·5 田径课程教学的整体改革实践研究为使高师体育教育田径课程教改有突破性进展,调查了现行高师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包括田径专家、教授和教学的对象学生等.据统计,8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首先改革教材内容,54%的调查对象认为改革教学方法,70%的调查对象对有竞争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田径项目感兴趣,如跳高、跳远、短跑等,90%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系、科田径教学掌握了技术,44%的调查对象认为提高了能力.由此可见,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高师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全面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传统,从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手段、方法、考评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并予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应在培养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增加培养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指导者;教材、教学内容应着重于跑、跳、投选项;教学应具有技术与锻炼项目的双重弹性;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采用教师定位教学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降低达标标准,增加技术评定内容;在考核方面实行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实际操练与理论口述相结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法和训练法的教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高师田径教学改革研究结果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经过近3年的实验和实践,结合现行高师体育教育田径课程教学的实际,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对高师体育田径教学进行了“透视”和“诊断”,并通过教学实验、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处方”.其研究结果概括为:1)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建构了高师体育教学的新理念.首先,教师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革新教材内容,更新教法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他们认识到培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重要性,达到教与学的双重转变.同时,建构面向21世纪的社会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高师体育素质教育的“大师范”教育理念.2)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算、想、比、练”相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观摩相结合,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3)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效果明显.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育实习等方面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知识的储备量增加,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能力的提高.4)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坚持教书育人、训练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教学中不但注重教师的教法,更注重学生的学法,使教与学真正达到了统一.5)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到高师体育田径教学中,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如教育评价理论、教学最优化原则、信息论、控制论等,特别是将基础教育中流行的“说课”形式,引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填补了体育教学领域的空白.参考文献〔1〕陈仁伟.高师体育系田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4):109~112〔2〕陈仁伟.程序教学模式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2):103~106〔3〕陈仁伟.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体育学刊,1997,(3):78~80。
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总体改革的思考
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总体改革的思考近年来,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教育机构的高师体育院系,培养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运动员是其责任所在。
因此,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总体改革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将分步骤来阐述这项改革应该如何实施。
步骤一:课程思想的改革课程思想的改革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实施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的改革中,首要任务是从改革课程思想开始。
我们应该强调田径课程不是单纯地通过学习田径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学生在练习田径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提升,如体质,协调性,意志力等能力的提高。
步骤二:教师队伍的改革高师体育院系的田径课程改革涉及到了整个教师队伍,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师资力量的改善。
在教师队伍的选拔、招募和培训方面,要实施严格筛选,注重师资结构及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加证书、工作经验等领域认证。
步骤三:课程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是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改革的重点。
田径运动项目种类繁多,而每种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在田径课程中引入多种田径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还需要关注每位学生的体质情况、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提供保障。
步骤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大多仅仅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在实际运动中,技能和身体素质都是必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教材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灵活化。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带领学生更加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对于技能的训练可以多采用小组训练、动手操作等多个环节结合的方式教学。
综上所述,高师体育院系田径课程改革需要全面进行,在课程思想、教师队伍、课程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高师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慧丽 等 文 )
对 高师体 育专业理论课教学 改革 的探讨
研 究对 象 : 杭州师 范学 院 、 江师范大学 、 浙 宁波大学 、 温 ( 上课 点名 形式 : 3) 据数据 显示 , 生赞成课 后点 名和 学 抽查点名 的比例较大, 2 %与 4 %。 占 6 0 ( 学生上课 的兴趣 : 4) 学生 对理论课学习很感 兴趣 的只 占 6 而认为一般的却接近 半数 , %, 还有一定 比例 的学 生对理
时 , 要按固有 的标准和原 则进行静 态 的评价 , 既 又要按 教学
改革 的实际 , 进行动态评价 , 二者结合起来。 将 ( 场地 、 5) 器材 的运用方法 从 日前大 多数院校的情况来看 , 还无法满 足国家推荐的 新 兴体 育项 目场地 、 器材的需 要 , 如越野训 练 、 拓展训 练等 。 同时扩大招生也使 高校的场地 、器材难 以满 足学生的需求 。 充 分发挥体 育器材 的多种功能 , 合理 、 巧妙 没计布置场 地和
论 课学 习 不 感 兴趣 , 1%。 占 5 2 .学 生对 待 考 试 的 态 度 分 析
州 师范学院四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40人 谈 查 法 、 理 统 计 法 。 调 座 数
结 果 与 分 析
普通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理解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 同时能提高学 生对客观事物 的认 识, 比起理论教学来 更有 益 于培养 学生 的综合实 践能力 。 J 而我 国体育专业 的实验 教学 时数仅 为总学 时的 3 , % 甚至部 分院校实际授课 时数低 于这 个水 平。这导 致学生对 体育理 论只有死记硬背的短期理性认识 , 而缺乏实 验验证给予的感 性强 化 , 将严 重束 缚 学生 的综合 实 践能 力 和创 新 能力 的培
1 1 体 育 社 会 实 习基地建设 。 赛事组织 、 理和 社 会 调查 实 习 随机 性大 , 费 短缺 。 管 经 个区域的体育赛事属 于稀 缺实践 , 而每年需要赛事实 习的 学生很多 , 要组 织多起赛事供学生 实习 , 需要 大量的人力 、 物 力 , 以赛事组 织 、 所 管理 实 习只能依 靠 随机 因素。社 会调查 实 习需 要大量 的调查 问卷 , 区域 、 多 多人次走访 , 耗资 较大 , 因此 , 往往依靠 教师的科研项 目展开 , 限制了开展 的普及性 。 12 体 育实验教 学存在 的 问题 . 从课程结构来看 , 实验课程 比例明显偏小 。实验教学 与 理论教学有着较大 区别 , 验教 学直 观性强 , 实 对理论 知识 的
20 04年教育部颁 布 了 《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体 育教 育专 全 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以下简称 《 ( 课程 方案》 , ) 对高 师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 的教学 工作提 出了新 的要 求。新 的课程 标准 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 目标 中提 出 : 本 专业 培养 能胜任 学校 “ 体育教育 、 教学 、 训练和竞赛工作 , 能从事学 校体育科 学研 并 究、 学校体 育管理及社 会体育指导等 工作 的复合型体 育教育 人才” 教育部 关于进一 步深 化本科 教学 改革 全面提 高教 。《 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 教高 [07 2号 ) ( 2o ] 中指 出 : 度重 视实 高 践环节 , 提高 学生 实践 能 力 。体 育 专业 是 实 践性 极 强 的专 业, 体育专业 实践课 程 体系 的合 理与 否 , 直接 关系 到培养 的 人才质量。在《 课程方案》 贯彻实施 的过程中 , 的实践教 原有 学模式虽然有所改变 , 但是 , 不能完 全符 合《 仍 课程 方案》 的 要求 , 体育专业 实践 教学 改革势在必行 。 1 体 育实践教 学的现 状和存在的主 要问题 目 , 前 体育实践教学包 括体育社会 实习和 实验教学 两部 分 。这里的体育社会实习主要指 与课 程相关 的社会 实践 , 突 出强调体育 课程中的人文课程与 实践的结 合 , 主要包括 教育 见 习 、 实习、 教育 赛事 组织管理 、 社会 调查 和毕业设 计。体育 实验教学指 体育专业 课程所要求 的实验课 程 , 主要包括人 体 解 剖学 实验课 、 人体 及运 动生 理学 实验 课 、 动生物 力学 实 运 验课 、 体育保健学实 习课 、 运动生物化学 实验课 。
新时期高师体育院系体教专业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新体育课程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
新体育课程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契机和方向。
在新体育课程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不再是一味地注重技能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践化。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在新课程下将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更注重由学生主导的个性化学习和体验式教育,更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课程教学形式上,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不再单一地依赖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器械操作,而是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趣味运动会等。
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切实保证了课程效果。
新体育课程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除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做了调整,还将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并且考核方式也更为灵活、多元化。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更加全面发展和更具竞争力。
总之,新体育课程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这一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2021年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教育论文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___对策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 ___的对策。
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 ___的热潮,并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深化教育 ___,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___的决定》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备任务,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兴衰的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师范先行”是我国基础教育 ___的现实要求,也是___《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大多数高师学生能够认识到师范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但高师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近半数的学生并不喜欢现行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这反映出当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存在脱节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2.1体育教学思想偏颇我国幅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指导思想上仍是重智育、轻体育,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心需要,使得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学生有兴趣要学,没兴趣也要学,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而忽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
2.2体育课程设置都是一个模式现行大纲中的规定教材,大都是竞技体育内容,把竞技体育项目看成是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忽视了那些场地、器材及相关条件要求不高,方便易行、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显著的促进身心健康效用的体育锻炼方式。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虽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经过不断地发展与改革,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推进,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之更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从而促进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标签: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1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现存问题1.1 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堂上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战术等方面的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而且,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课程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因此,在选课目的和学习动机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有的学生仅仅是为得到学分,而有的学生则是为取得好成绩或得到奖学金。
这样就使得每个体育教学班内学生的体育素质难以得到同步提高,无法通过统一化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1.2 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现阶段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教材通常直接挪用体育专业教材或在体育专业教材的基础上略作修改,这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无法适应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而且,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不能同基础体育教育实现有效地衔接,无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与体育教育素质的目的。
另外,由于在体育文化、兴趣培养等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的缺失,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现实需求。
1.3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呆板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主要以示范性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通常在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后,由学生自行仿效练习或训练,缺乏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不利于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大大制约了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本文以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对实践课程改革现状进行曲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与重点要求,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论文研究发现,当前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体育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缺陷,实践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实践机会较少等现实问题。
因此,需要以“健康第一”为首要因素,变革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法,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一、前言伴随着体育“新课标”的深入开展,中小学体育课程对于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就需要对体育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提升,而作为现阶段体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提升教师素质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的作用,除对开展必要的理论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变革,以使其所培养得对象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匹配需要。
二、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为了对教育改革活动的效果与实践进行科学全面的了解与认知,我国不断组织相关调查活动用于信息资料的收集,也有学者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契合度方面研究,虽然大多数的研究都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1]。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调研成果对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缺乏科学全面的论证,对于新课标教育体系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影响高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较少,并不能很好满足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的实际要求。
试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改革
试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改革【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和社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却出现淡化和削弱的现象,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所下降。
所以,改革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现有的教育实习模式,建立完善的实习模式,对高师体育专业培养人才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实习体育教育专业改革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应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临市场的选择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关键。
教育实习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效果质量的直接反映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力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运动训练、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等工作能力的表现。
而目前的体育教育实习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所以,体育教育实习改革势在必行。
1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现状从查阅大量文献,收集信息和多次带队实习情况看。
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大部分还是按的专科4~6周,本科6~8周的教育实习模式。
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实习远远没有担负起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1)教育实习时间太短,安排不够科学。
从查阅的资料中发现,德国大学体育系实习为12周,英国、美国为15周,法国为27周,而我国只有6~10周。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体育专业教学目标是很难的。
(2)教育实习形式过于单一。
主要还是以带队老师带学生到实习点跟班听课,上课,组织活动,实习总结等这样安排。
随着扩大招生,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已经力量不足,无法派更多的教师带队实习,而且,有限的实习点也很难满足越来越多的实习生。
加上部分实习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条件差,无法满足实习要求,也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3)实习内容不完善。
按照师范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而大部分都是只注重教学工作而忽视班主任工作,对课外活动组织,运动训练,竞赛组织能力欠佳。
试析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构想的论文-英国教学质量改革
试析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构想的论文:英国教学质量改革体育论文窗体底端我要投稿投诉建议试析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构想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多元定性定量论文摘要:目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评价结果处理不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完善等不足,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效果,必须构建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定性与定量、平时教学检查与学期集中评价综合一体的“多元定性定量”一体化评价体系和方法。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学环节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和方法,对教学环节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川。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较准确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指导督促作用。
因此,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然而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和条的制约与影响,本文通过对目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多元定性定量”一体化评价改革构想,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目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高师体育院系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1.1教学评价结果处理不细,没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正确的评价导向,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但目前评价结果反馈调控作用效果并不好。
由于没有对评价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和研究,根本无法从评价数据中掌握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
教师也只知道自己的总排名,不清楚自己教学具体存在那些不足,应做那些改进,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管理部门因不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教师提出具体改进的要求。
试析河南省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析河南省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关键词:高师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内容提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调研,从教育理念、教学项目、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
建议从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更好地指导师范类高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引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体育在学校体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针对学校体育改革,高师体育要培养出能够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
高师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我省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周口师范学院03级中文、数学、音乐三个系所有学生。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并分析了与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河南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周历、教材内容以及有关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1l所高师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1份,回收10份,回收率91};对周口师范学院2005级688名学生进行选项课方面的调查。
1.2.3访问法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体育教师有关课程设置进行电话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分析和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国内研究现状课程结构优化对于学校体育至关重要。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己由过去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俱乐部课程。
‘课程设置归类为4种:第1类,一年级指定性必修课,二年级限制性选项课;第2类,两年都开设限制性选项课;第3类,两年都开设俱乐部课:第4类,4年都开设俱乐部课。
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的构建论文
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的构建论文摘要:高师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课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
对此,应加强理论研究,建立有师范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并增加理论课课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的质量。
关健词:高师公共体育课体育理论现状重要性付策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识渊博、普于创新、体魄强壮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师教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高师公共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而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不可分割部分的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则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离师公体课体,理论教学的现状1.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无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根据研究发现,高师体育自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始终没有建立起具有师范特性的理论体系,致使高师公共体育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其他院校的体育没有区别,抹杀了高师公共体育课应有的特性。
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都应有深厚的理论荃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适合高师体育的教材。
而现行体育教材大都是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翻版,根本体现不出一般大学生体育的特点,更别说高师了。
2.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是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大约每学期4-5学时),这一比例对于庞大的体育理论体系来说显然太少了,尽管如此,不少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还一压再压,有的每学期安排1-2学时,有的把它当成机动课。
而特别是在大学扩招后,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室排课紧张的情况下干脆取消了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改革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单纯的一专多能向多能一专、一才多用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严重制约了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对现在的形势,势必改革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加快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方案改革实践
1.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高师体育院系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深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沿用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教法,其造就了大批专项运动成绩突出的体育人才,充实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终身体育思想正逐步替代以竞技运动为主的健身方式,因此,如果我们还停在以竞技运动为主的培养模式,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必须转变到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上来,对原有的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
本文通过对t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改革前后的比对分析研究,以期对高师体育院系课程方案的改革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实证参考与借鉴。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研究对象:以培养体育教育的t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
课程方案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因为高师体育院系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体育历史,其课程理念与方法等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2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方案改革基本情况的前后对比研究分析。
为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t高师体育院系自2007年起对原来的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优化了各级各类课程的分配比例,充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课程方案改革前后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分配比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得知:课程方案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所占比例和所学科目上作了调整。
必修课的学时总数由原来所占比例的82.3%调整到72.6%,减少了近10百分点,而科目总数由28个上升到36个,增加了8个必学科目。
其中,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时总数的比例调整的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5.7%和3.4%,而所学科目总数由原来的8个和16个分别增至9个和21个。
在选修课中,专业选修课调整的幅度较大,学时总数比例上升了6.9%,所学科目总数由原来的9个调整为12个。
由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课程方案的思维模式一改过去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了适合于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上来,根据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配置,在确保完成基础核心课的教学的基础上,调整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总数和所学科目总数的比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多能一专,一专多用的人才打下坚实
的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2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基础核心课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分析。
对学生的田径和篮球普修课的运动成绩及技术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学生在基础核心课上取得的成绩基本在同一标准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改革前所取得的成绩,当然这与教师们的努力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和努力程度是有关联的,但是主要说明在课程方案改革后,在基础核心课上仍可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偏废这些科目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各类专业和非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摆脱了以前单纯以竞技运动为主的老框框,在增设了如体育经济学、运动营养学和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性强交叉性的课程科目,不但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为适合终身体育的需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课程方案改革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变化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对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方案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
4.对高师体育系课程方案改革的对策措施
4.1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是课程方案改革的前提。
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的范围来认识,而应着眼全民健身计划和与国民体育相衔接来考虑问题,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探索出培养新时代体育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只有这样,
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成为国民体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而卓有成效。
4.2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
面对终身体育教育这一形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朝着多样化发展,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充分的实践三个基本、五个终身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更应给学生一种理念,特别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自我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组织群体活动等各种实用体育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体育人才。
4.3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和选择实用的教材,是课程方案改革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选编上,要破除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教学观念。
选编能结合终身体育锻炼的教材,彻底改变目前教学内容脱离大众需要,重竞技而轻理论的现状,合理安排与终身
体育目标相配套的教材。
教材体育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角度来考虑,加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形成合乎群体需要的教材体系。
5.结语
课程方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因此,在课程方案上要优化各类课程结构,摆脱过去的单纯重视竞技体育教育的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多能一专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6z05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