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材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材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材料第一章:植物的生长1.1 植物的种子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它们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会发芽,长成新的植物。

1.2 植物的根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们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也能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类型的根,如直根、须根等。

1.3 植物的茎茎是植物的主要支撑结构,它连接根和叶,使植物能够直立。

茎内部有输导组织,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1.4 植物的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通过叶绿体吸收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1.5 植物的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们通过吸引昆虫等传粉者,完成授粉和结实的过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2.1 动物的出生动物的出生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通过卵生,有的通过胎生。

无论是哪种方式,新生动物都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来成长。

2.2 动物的成长动物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如幼虫期、幼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2.3 动物的繁殖繁殖是动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环。

动物通过交配产生后代,延续种族。

2.4 动物的死亡动物的死亡是生命周期的结束。

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如疾病、衰老、被捕食等。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过程发生形态变化,如水变成冰或蒸汽。

3.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特定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3.3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就是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4.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地幔和地核位于其下方。

4.2 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4.3 宇宙的奥秘宇宙是广阔无垠的空间,包含了无数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希望解开更多关于宇宙的谜团。

【国测备考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国测备考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国测备考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一、物质科学【第一单元溶解(教科版)】(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和面粉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把它叫做沙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2.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3.不容易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二)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1.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后的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

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2.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3.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便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在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于水面。

(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于洗洁精中。

)(四)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强,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2.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的,(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6 → 5 →1 。

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

(如左图)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6.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分贝。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9.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0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教科版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听到声音。

1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音叉振动使水面会产生波纹,这就是水波。

声音也是以“波”的方式传播,我们叫它为声波,声波不同于水波是水平传播,而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至四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8、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风速为 3 个等级(即 0 —2 级)。 9、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3 )个等级(即 0— 12 级)。简化的
10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 10 毫米)是小雨, 10 ~25 毫米是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或(背阴处)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
2 点 [即 14 时 ])
的气温最高。 5、 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
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 、我们可以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5、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 (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
第一单元 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
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_______中得到的。

3、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_______。

4、雄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雌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马铃薯是富含________的食物。

肥肉等食物富含________。

6、一呼一吸算_______次呼吸。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_______。

8、我们可以从_______、小车制作、_______、展示讲解和_______这些方面来评估设计制作的小车。

9、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_。

10、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A.飞翔B.用鳃呼吸C.潜水2、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3、有些岩石上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样的岩石叫()。

A.化石B.浮石C.板岩4、一呼一吸算呼吸()。

A.一次B.两次5、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会亮的是( )。

A.B.C.D.6、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 ),所以灯亮了。

A.通路B.断路C.短路7、当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用手把触电者拉开B.迅速切断电源,用绝缘体挑开电线C.迅速用刀割断电线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9、下列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熟了吃的是( )。

A.萝卜 B.猪肉 C.玉米10、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鹏乌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复习资料+单元测试+课堂作业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复习资料+单元测试+课堂作业设计
3-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 征 制 成 的 。弹 簧 秤 由 :( 提 环 )、( 指 针 )、( 刻 度 板 )、( 挂 钩 )、( 弹 弹簧)五部分组成。 指针一 3-4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 牛约等于 100 克的 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1-3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 隔不远,也听不 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无线电设备。 1-3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米/秒。 1-4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 耳廓》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 其镇听钟 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 真 会 产生振动。 14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 小骨把振动传达 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 我们就感受到声
2-5 想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我们可以采 用看标签或查责 料的方法。 2-5 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 康。 2-5 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6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 保证营养的充足。 2-6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2-6 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 新鲜水果和蔬菜;运 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 素的食物等。 2-6 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2-6 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2-6 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6 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2-6 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2-6 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2-6 不偏食、不挑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 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6
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1 隆隆的雷声----下雨。 2 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 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 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 感受我们的呼吸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肺是进行 气 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 要 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 一天的食物 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等属 于 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等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比如糖拌西红柿属于 生 食,西红柿鸡蛋汤属于熟食。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如青 椒、菠菜、面条、苹果等;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金,如烤肉片、牛肉、 牛奶、鸡蛋等。 4.记录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时,将蛋炒饭记为鸡蛋和米饭两种食 物 比较好。
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我们可以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用食 物
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会消失的油迹,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可能含
有丰富的脂肪。
3我们可以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如果烧食物显 时
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 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2.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 食 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 粗 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衡的营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复习姓名:一、填空:1、我们可以用(网状图)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天气预报图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

4、(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能读数。

27 ºC正确的读法是(二十七摄氏度)。

6、在一天“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中,气温比较高的是(中午)和(下午),气温比较低的是(清晨)和(傍晚)。

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7、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我们可以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当箭头指向东时,是(东)风,当箭头指向西北时,是(西北)风,当箭头指向东南时,是(东南)风。

风向标箭头指的方向和炊烟飘移的方向(相反)。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旗子不动是(无风),风级为(0);旗子微动是(微风),风级为(1);旗子展开是(大风),风级为(2)。

10、(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我1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主要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2、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把降水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个等级。

13、一天中的降水量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总量,其中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是(小雨),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复习资料一、填空。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冰雹)等。

天气的特征包括(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2、人们常常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云是由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层云扁平层状灰色,底层云,常与雨天有关;积云棉花状灰白色,中层云,与雷阵雨天相关,卷云白色羽毛状,高层云(小冰晶组成),常为晴天。

3、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这时的风向是(西北)风。

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它有3~4个风杯。

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0级无风青烟直上;1级轻风炊烟飘动;2级微风树叶沙沙响;3级柔风红旗飘动;4级树枝摇;5级小树摇;6级难以打伞;7级迎风走路难;8级树枝断;9级瓦片飞;10级树连根拔起;11、12级陆上很少见。

5、(雨量器)是测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小雨小于9.9毫米;中雨10~24.9;大雨25~49.9;暴雨50~99.9;大暴雨100~249.9;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的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松果鳞片开合、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可以预测天气。

6、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分离出来。

7、通过(搅拌、压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汽水、啤酒)等饮料中溶解了气体二氧化碳。

9、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固体(食盐、白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液体(洗发水、洗洁精、醋、胶水、酒精)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水能溶解(5)克小苏打。

不能继续溶解可溶物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10、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沙子、面粉、食用油等),它们与水的混合物会沉淀,食用油加入(洗洁精或洗调剂)后可以溶解于水。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表格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4、常见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大雨) ( 雪 ) ( 多云)(阴) ( 晴)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9、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到晚上气温逐渐下降。

10、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11、测量气温要用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顶端齐平。

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1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用红旗来判断风向,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例:红旗向西北方向飘,那么风向是东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5、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在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把风速划分为无风(0级)、微风(1级)、大风(2级)。

1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8、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用直筒透明的杯子。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第三单元《声音》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3.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3-5.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4-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我有个)、犬齿(我有个)、臼齿(我有个)。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填空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