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浅谈对六书的认识
談談對六書的認識汉语言文学2012011024肖涛談談對六書的認識引言:這個學期學生有幸再次聆聽高智老師關於中國古文字的教學,而古文字學習中,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了,其中關於“六書”則更是重中之重了。
因此,高智老師佈置下關於六書的認識的作業,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學生對這方面學習還不夠,正如老師您說:“古文字學習沒有三十年的積累是出不了成績的。
”所以在這次作業中,學生主要根據查找相關資料並結合老師的授學筆記,對六書認識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皮毛見解,說得不准確之處,望老師斧正。
一、六書的來源以“六書”離析字形,因形以說音、義,是許慎著作《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的基本原則。
漢代的“六書”理論,是許慎著作《說文》的基礎。
“六書”之名雖非許慎獨創,然“六書”理論的最後形成卻應歸功於許氏。
“六書”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
乃教之以六義: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然其具體所指,未作說明。
“六書”細目始於漢代劉歆的《七略》。
後來班固和鄭眾也分別列舉了六書的條目:班固《漢書·藝文志》:“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眾注《周禮》,以為“六書”是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然而,也僅是列舉名目,未作說解。
二、許慎對六書的定義而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則對“六書”理論作了全面的闡述:“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扌為,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愛,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六书理论研究探析
六书理论研究探析
《六书》是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熟心整理而成的六本书籍,包括《尚书》、
《周易》、《诗经》、《春秋》、《礼记》以及《书经》,它们重点强调自我高尚而贵族的教养理念,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书》的内容触及各个方面,既包括宗教和哲学思想,也包括历史、政治、
法律、教育、婚姻以及家庭价值观等等。
它们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精神,这些精神包括尊重祖先的传统,尊重家庭的正义原则,注重社会正义和不偏待任何一方等。
在高校教育和研究中,《六书》深深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想法和行为。
它们教导
着学者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尊重社会公平伦理,反对腐败行为。
同时,《六书》也关注了政治教育的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重视加强政治思考和思想准备,压力自己学习和受教育,从而为社会谋取更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六书》是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提出来的经典文本,对当代教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它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教导爱国之心与正义,又帮助学者学习中华文化,为健康家庭环境的建立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篇一:六书,也称为六经之书,是儒家经典的核心,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
这些经典蕴含着儒家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修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书是《诗经》,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间故事和道德准则,是儒家给后世的启示。
第二书是《尚书》,它是一部记载周朝的重要史书,内容包含了政治制度、政策和历史事件。
它是后来的历史书籍的基础。
第三书是《礼记》,它是关于礼仪的书籍,主要描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第四书是《周易》,它是一本预测未来的经典,通过卜筮和象数来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哲学思考的工具。
第五书是《春秋》,它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书籍,也被视为一部道德经典。
通过评论和批判各国君主的行为,它提出了仁义道德的观念。
第六书是《论语》,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这六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对其他学派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虽然六书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已经逐渐被其他学科和文化形式所取代,但它们仍然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于学习六书的理解和传承,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篇二:六书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重要理论,指的是比喻、夸张、对仗、排比、拟人和讽刺这六种修辞手法。
这六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首先,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描述的对象。
比喻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形象性和感知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六书,又称为六经之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分类体系。
这六书包括了《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周礼》。
这些文献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参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首先,《诗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305首诗篇。
这些诗篇反映了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感情和思想,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尚书》是一部古代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周朝和西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礼记》是一部关于礼仪制度的文献,它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礼制、礼仪和仪式等内容。
礼仪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第四,《易经》是一部古代的哲学经典,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一部预测和卜筮的书籍。
易经中的卦象和卦辞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和决策的领域,对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春秋》是一部古代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
虽然篇幅有限,但《春秋》通过简洁而精确的文字,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国家政治的变迁,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周礼》是一部关于周朝礼仪制度的文献,它详细记录了周朝的礼制、仪式和制度等内容。
《周礼》是中国古代礼制的典范,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礼仪制度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总之,六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后世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承的精髓。
这些文献不仅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六书理论的看法
1):通过线条化与图画拉开了距离,象形程度降低了,属于独体造字法,比如说“日( )(中间的一横是装饰性笔画,无实际性意义)”、“月( )”、“牛( )”、“羊( )”、“果( )”、“须( )”、“瓜( )”等字;
2):是用象征、借喻、暗示的手法,强调图形和文字相结合,比如说“大( )”、“婦( )”、“王( )”(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连其中谓之王)等字。
“来( )”、“令( )”、“西( )”、“北( )”、“韦( )”、“久(灸的初文)”、“朋( )(朋为两串具)”。
2):本有其字的假借,包括别字,比如说“草”、“弥”
以上为六书理论的具体介绍,接下来我想说说六书理论的意义:
1.六书理论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的根基;
2.六书理论对汉字ຫໍສະໝຸດ 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3.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譬”即声音。
1).途径=表意字+音符,比如说“星( )(这么多得小方形代表着众多的星星)”;
2).表意字+表意字:音符也有表意的作用。比如说“娶( )”(上面的“取“字有表意兼会意的作用)、“启( )(上面的“門”有会意兼形声的作用)”、“止( )”、“它( )(蛇的初文)”、“益( )(溢的初文,像水太满将要溢出来的形状)”;
下面我想对这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参考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分别具体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下文括号中为对应字的甲骨文)
1.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1):纯符号性质的,比如说“上”( )和“下”( ),属于独体造字法,有抽象符号;
2):在象形文字上提示符号,比如说“本”(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末”( )(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朱”( )(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还有“亦”( )(像人流汗的形状)、“刃”( )(刀坚也、像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等字。
简述对六书的认识
六书什么是六书六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对文题和文类的分类方法,也是对文体的归类和划分。
六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类方法将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文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六书包括:比、兴、景、情、物、声。
比比是指通过比较来描绘事物的特征和形态。
比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比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景象、感情等方面。
比可以有明喻和暗喻两种形式。
明喻是直接通过类比来描绘事物,如”她如花一般美丽”;而暗喻则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比较事物,如”他的心如蛇一般狠毒”。
兴兴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激发。
兴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传达情感、引发读者共鸣的作用。
它通过作者的描述和创造,使读者产生代入感,从而共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兴可以分为哀、乐、怒、思、愁、惊等几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效果。
例如,在描述悲伤时,采用悲切的语言、哀怨的节奏和悲凄的音调,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悲伤的情感。
景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和背景。
景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社会环境、地方特色等来丰富作品的内涵。
景的描写可以具体刻画,也可以形象化,甚至可以借物品、比方、感叹等方式来表达。
通过景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背景环境。
情情是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状态。
情在文学作品中起到表现人物个性、塑造形象的作用。
它通过描写人物的话语、行为和思考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情可以分为表情和含情两个方面。
表情是通过人物话语和行为来刻画人物的情感状态,如喜、怒、哀、惧等;含情则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描写和心情转换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物物是指作品中的物象描写和物态写生。
物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丰富画面、烘托环境的作用。
它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特征和作用来体现事物的形象和意义。
物可以分为自然和人物两个方面。
自然物主要指自然界的物象,如山、水、花等;人物物则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象,如建筑、家具、衣物等。
汉字六书的概念
汉字六书的概念汉字六书是华夏文字最古老的来源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而且也凸显出着汉字的深远的文化意义。
汉字六书的概念蕴涵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它教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感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
汉字六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由西周政治家和文豪们集体创作而成,传承至今。
汉字六书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六个维度,它们是诗词、书法、小说、周易、易经和儒家。
它们描绘出六种文化特色,每种文化都有自己不同的内涵,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是汉字六书中最重要的部分,诗词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它充满情感和哲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诗词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
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融合了中国古文化独特的美学思想,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创作者的心态和情感体验。
书法教给我们要把握书写的动态变化,注重笔画的细节和工整。
小说是汉字六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小说记录了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故事,反映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
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它们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能够启发读者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激发出更多的历史感悟。
另外,汉字六书中还包括周易、易经和儒家三种文化体系,它们也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体现。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一种占卜实践方式,它从数学、天文、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万物演变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思维方式和观念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思想发展。
易经是中国古老的一部经典,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关于人、物、社会秩序的学术和实践思想。
易经对我们探索人类生活的真谛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将中国古代经典和现代科学思想相结合,影响通往万物之源的思维方式。
儒家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体系之一,它强调人必须尊重传统,用礼仪乃至遵循规矩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便是《六书》。
《六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及抽象思维能力普及的重要贡献。
这六本古籍:《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以及《春秋》,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六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它们涉及着众多学科,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史学、礼仪、音乐等等,这些学科也是中国文明的基石,可以说《六书》是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支柱。
许多知名的中国古典思想家和文学家都从《六书》中受益,并且运用它们来构建他们的思想体系。
《六书》既受到中国人的普遍尊敬,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它们在释放知识的同时,也给西方文明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六书》在西方被大量研究和采用的原因。
《六书》凝练精致的思想内容,内涵丰富深刻的文化理论,其影响深远,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思想发展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针对《六书》,有许多成熟的理论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也是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我们介绍《易经》,它是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人类最早的一部心理学著作,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指导著作。
《易经》主要探讨在特定情况下如何指引人们获得和谐生活,它的核心理论是“ stillness to motion”,即把原本的能量静止改为变化。
同时,它还提到了“互补”的理念,强调在做任何决策时,应该尊重彼此,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及正面回应他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收录了迄今历史上首批有价值的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标志。
它记载了人们的心情,探讨了人心的矛盾,也体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美德观念。
它给人们提供了展现情感的基础,教会人们看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尚书》和《礼记》是处理社会秩序方面的古典经典,它们主要是对人们的行为、权力、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以此确立中国传统社会的秩序规范,促使人们通过道德和行为来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六书的浅显理解
对六书的浅显理解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六书的定义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
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六书的含义,直到后来的许慎才明确提出六书的含义。
象形,即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在甲骨文中,很多字都是象形文字。
指事,即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
如甲骨文中的上、本等字,都是用指事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会意,即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如从,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这样就表现出了跟从的意思。
形声,即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
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
如河,左边是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如谋,左边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转注,即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相解释。
假借,即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
如求原来是指毛皮的,但后来被用作请求的求。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造字法呢?应该是以下的原因。
第一,因方言殊异或古今音变而制字。
中国地幅广袤,方言繁多,于是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各自按照本地的语音造字,这样,一个词义就分成两个词两个字了。
第二,因词义发生变化而制字。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也由简趋繁,于是词义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并且因此而产生新词新字。
这样产生的新词和旧词之间,在音义上是互相关联的。
六书的作用和意义
六书的作用和意义
一、六书简介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中的六种造字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面4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即转注和假借,涉及的具体,应为文字的使用,并不是创造新字的方法。
二、六书的概念
六书是东汉许慎收集历代资料的前提下,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则属于用字之法。
三、六书的重要意义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完善周密的条例。
它对于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能够予以充分说明。
并对汉字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
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所以“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一、汉字的性质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个性的文字符号。
关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
明确汉字之性质和揭露“六书”之真理,能够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
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一、表意体系,……那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确实是汉字。
二、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连续串的声音模写出来。
”(《一般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的那个论断,不仅着眼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特性和文字构形的大体依据,而且也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和构形特点。
在记录语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全然区别,其区别只在于连接词的纽带是词义仍是语音。
汉字在表义与表音的彼此增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固有的表意特点,不断采纳新的方式增强其表意功能。
这表此刻三个方面:一、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了转变,汉字老是及时地调整其字符。
如“寺”原从“又”(表主持),后改从“寸”(表法度);“炮”原从“石”,后改从“火”等。
二、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汉字演变的一种规律。
如“辟”转为“避”、“僻”、“嬖”,“因”转为“茵”,“舍”借为舍弃加“手”旁,“须”借为等待加“立”旁,等等。
3、从初期形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汉字顽强地维持其表意体系的结果。
如“考”为加“老”而成,“祝”为加“示”而成,等等。
即便形声字里的声符,有一部份还具有区别词的作用。
如“逃”与“迢”,“鹄”与“鹘”,“没”、“漠”与“沫”,等等。
由此可见,汉字,包括形声字,是以意符为纲的。
二、《说文》与“六书”第一必需明确,《说文解字》是处在语文学时期,其起始目的是为了“正字”,即为了正确地认字和写字。
《说文叙》确实是说明认字和写字两大问题。
只是,由于许慎博学多能,对汉字形体又沉思熟虑,全面考察,因此使其成绩在客观上冲破了原先的目的,以至于引发后来学者浓厚的爱好,并据此而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钻研,把它看成一部文字学的专著。
六书理论的来源
六书理论的来源、内容及其意义性探究110114136 许翠红摘要:“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这六书的名称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一些差别,后人多数沿用许慎《说文·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部分。
六书用以解释分析汉字构造,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小学汉字学习等有着重要意义价值。
关键词:六书来源基本内容现实意义广义上我们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是文字,而汉字这类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要进行正确而又比较严谨的结构研究分析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和定律做依据基础。
六书说则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一、六书的来源变化及定型认可“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其中在列举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项目中提到: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而最开始将六书作为解释汉字构造的基本原则并指明内容则是在《汉书·艺文志》中指明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而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学者们理论来源虽相同但对六书有着不同的称呼和次序,后人多采用许慎的六书名称,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二、六书理论的内容涵盖及示例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用图形图画的方式描画出来。
比如一个圆圈中间一个小圆点,像太阳的形状,故作“日”字;“月”字也同样是天上的月亮的形状中间加了一点来表示的。
而合体的象形字,如( 州、洲) 字,中间的三个圈形,是水中陆地形,也是图画,所以眉和州( 洲) 是象形字。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抽象的形符,所代表的不是“物”的名称而是“事”的名称。
指事与象形的区别,在于是用符号造字还是用图形造字。
如“上、下”二字:用两横表示,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的是“下”,而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的则是“上”。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理论分析六书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易经》和《书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
因此,六书的理论分析也就变得颇具有价值。
下文将对六书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文献收集和知识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经》,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文学作品。
诗经中给出的许多观点和信息都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甚至对现代思想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艾力斯的《论《诗经》》是关于《诗经》学术思想的句子结构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文本,以及其影响后代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尚书》,它是一部宣扬“尊王攘夷”思想的重要文献。
尚书中许多有关礼乐、财经、文教等内容均极富思想价值,对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秩序、文化景观和人文价值观都具有深远意义。
王蒙《尚书研究》,针对“尊王攘夷”理念的形成和传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探究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
此外,《礼记》是中国古代最权威的礼仪文献,也是古代礼仪文化的精华。
张丽华《《礼记》审析》,从礼仪角度出发,分析了礼仪习惯的改变,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变迁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
另外,《春秋》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记录着春秋时期的人文历史。
钱玉柱《春秋深度史学》一书探讨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追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
此外,《易经》是中国经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易经》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仪式、行为和符号等内容,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精神深处。
蔡李佛《易学研究》则探讨了易经中不同思想体系及其演变,剖析其影响古代思想思潮的重要价值。
最后,书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的著作,为我们理解中国经典文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荆忠诚《书经研究》是一部广泛内容的书籍,通过文本研究、文体分析和语意探究等方法,对书经中的文本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书经的思想意蕴以及古代文学的思想价值。
最新 “六书”理论新解-精品
“六书”理论新解摘要:“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传统理论,它对文字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类。
文章对“六书”理论关于“造字之本”的说法做出新的解释,认为它其实是更接近于描述汉字的结构类型。
关键词:六书许慎造字之本结构类型一、“六书”含义来源“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是周礼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
西汉末年,汉代的学者首次将“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的方法,并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
有几种说法:1.班固引用了刘歆的《七略》,而在其著《汉书·艺文志》说道:“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从以上较为流传的三家来看,对“六书”的解释显然迥异,各有分歧。
然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许慎的解说是更为详尽、简明和易懂的,因而也更受到学界的推崇。
二、学界对“六书”乃“造字之本”说法的争论许慎对“六书”的解说《说文解字》,堪称得上是影响后世颇深的一部文字学经典大作。
但是,其实自从“六书”一词出现的那天起,关于“六书”的争论就随之而起,没有定论,这致使“六书”的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汉字六书内涵及应用原则
汉字六书内涵及应用原则汉字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形声、指事、会意、象形、转注和假借六种基本写法。
这六种写法体现了汉字的内涵与应用原则。
形声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它由“形”和“声”两个组成部分构成。
其中,形指的是字形,而声则指的是字音。
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表意的部分,即形旁或形符,它通过画出人、物、动、静等概念,表达出事物的特性和含义;另一个是表声的部分,即声旁或声符,它通过发音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音调和音义。
形声字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字中既有形旁也有声旁,形声互补共赢,使整个字形和字义更加明确、直观。
指事是汉字的另一种构字方式,它通过手指指向或指示物体的动作来表意,辅以象征动作的“点”、“撇”、“画”等符号来形成字形。
指事字通过极简、直观的方式,把事物的特点、动作、行为等直接表达出来,增加了字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意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它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字形的含义,来表达新的含义。
会意字体现了汉字的组合能力和创造性,多数由用字者根据概念和符号进行自主造字。
会意字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含义丰富,常常用于表达抽象概念和复杂事物。
象形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它通过描绘物体的外形、特点或特征来表意。
象形字通过对事物形态、色彩、动态等的准确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字的含义。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形与事物形态相似,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鲜明的形象。
转注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它通过改变一个字的音义来表达另一个字的含义。
转注字一般是在原有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一部分字形或字音来构成新字,使新字具有与原字相近但又有差异的含义。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对相似形态的调整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假借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它通过借用难以表达的概念或音义来表意。
假借字是在原有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一部分字形或字音来构成新字,使新字能够表达原有字无法表达的含义。
假借字的特点是字形和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改变不同的发音和含义来表达新的概念。
谈谈对六书的理解和看法
谈谈对六书的理解和看法
六书是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比、喻、象、铭、实、假六种修辞手法。
以下是我的对六书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比,即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概括和说明。
比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是一种语言上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强表达的艺术感。
其次,喻,是利用相似关系来进行类比和隐喻,以便更好地表达观点和感情。
喻是一种隐喻修辞手法,常用于诗歌、散文和小说中,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和吸引力。
再次,象,是通过描写事物的特征和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和具体。
象可以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上的感受,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艺术特色。
铭,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表述方式,来进行真理的阐述和启示。
铭是一种表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和智慧性。
实,是通过具体的个人或事件来进行具体化和具体描述,使读者更加了解和接受。
实是一种逻辑性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进行说服和论证。
最后,假,是通过虚构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假是一种文学想象和艺术创造的修辞手法,通过虚构和幻想来表达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情感。
总的来说,六书是古代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它们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书对于培养修辞意识和提高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六书的意义和局限性
六书的意义和局限性(一)“六书说”的历史贡献意义六书的概念经过许慎在《说文叙》中加以具体解说,并举出例字,建立起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条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慎之后,有不少学者对许说加以阐释,推动六书理论趋于成熟。
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然后再造字;而是在汉字大量产生,相当成熟之后,人们才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归纳,逐步得出结论。
这个结论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具体使用基本上是相符的,因而对文字学研究作出了不朽的理论贡献。
六书作为汉字构造和使用的条例,既指出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也包括了汉字孳乳和应用的法则,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六书的原则对于识读古文字,整理汉字,创制新字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根据。
所以,直到今天,六书仍有其研究和实用价值。
六书理论的建立,是古文字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六书说”的不足由于时代的局限,六书也有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
许慎对六书的定义,每书只用八个字概括,由于太简单,而带来界说的含混,使得后世理解各异,如转注一书一千多年来,争议纷纭,莫衷一是。
六书分汉字为六类,类与类之间有时不易划分。
郑樵《通志·六书略》提出“兼类说”,认为一个汉字结构,可以兼跨两类,想弥合矛盾,但兼类说本身并不合理,容易引起混乱。
段玉裁一方面说指事是象形,一方面又说,两书不容混淆,彼此矛盾,颇感分类之难。
王筠分指事为正例一,变例八,还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在给汉字具体分类时,更是因人的认识不同而各说不一。
如“齐”,一般认为是象形,而会意也似有道理,王筠却又认为是指事根本原因是分类的原则标准显得含混。
六书看不出汉字发展的轨迹。
许慎分汉字为文与字,他隐约觉得汉字有发展先后,但他的发展观念是笼统的。
古代学者拘于《说文》,只是对文字进行平面的分类,缺乏历史发展的观念。
六书不能解释所有的汉字。
浅谈“六书”理论
相 受 ,考 老 是 也 。 六 日假 借 。假 借 者 ,本 无 其 字 , 依 声 “ 固 、衷 、 阀、 裹 ” ;声 符偏 于一角,如 “ 房 、店 、 病 、 托 事 ,令 长 是 也 。 ”“ 六 书 ” 主 要 指 的 是 指 事 、象 形 、 形 旗 ” ;形 符 偏 于 一 角 , 如 “ 颖 、惰 、 佞 ” 。 由于 形 声字 的
定 事 物 来 帮 助 表 义 ,如 “ 眉 、 果 、瓜 、 牟 ” 。其 中 “ 眉” 合而 成 ,表达 一个 新的概 念 的会 意字 , 比如 “ 男 ”从 田从
而见 意 ,上 下是 也 。二 日象形 象 形者 ,画成 其物 ,随体 最 多 , 如 “ 仙 、 张 、钱 、 跑 ” ;右 形 左 声 , 如 “ 鸽 、 鹂、
诘 诎 , 日月 是 也 。 三 曰 形 声 。形 声 者 , 以事 为 名 ,取 譬 刎 、颈 ” ;上 形 下 声 ,这 种 类 型 的字 仅 次 于左 形右 声 的 相 成 ,江 河 是 也 。 四 日 会 意 。会 意 者 , 比类 合 谊 , 以见 字 ,如 “ 简 、芳 、菲 、藿 ” ;下形 上声 ,如 “ 凳 、赏 、酱 、
语
浅谈 “ 六书"理论
陈延 金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 :“ 六书 理 论 ”是 中国 古代 最 早 的关 于汉 字 构 造 “ 下 ”是 分 别 用 向 上和 向 下 的两 条 弧线 加 一 条 短 线形 成 。 的理 论 ,东汉 许慎 的 《 说文 解字 》对 其进 行 了较为 正式 的 “ 刃 ”字 是在 象 形字 “ 刀 ”的上 边 加 一点 , 以此来 表 示刀 定义和 举例 。 “ 六书 ”概念 最初 见于 《 周礼 ・ 地官 ・ 保 氏》 :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原创实用版】目录1.六书的定义与含义2.六书的起源与发展3.六书的具体内容4.六书在汉字构造中的应用5.六书的学术价值及影响正文一、六书的定义与含义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六书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构造方式为汉字的创造和演变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和方法。
二、六书的起源与发展六书的概念并非突然出现,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构造方式。
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化和发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这些构造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了六书的概念。
此后,六书成为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对后世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六书的具体内容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指的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物体的形状,使其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相一致。
如“日”字,用一个圆圈表示太阳,与太阳的形状相符;“月”字则用一个弯月表示月亮,与月亮的形状相符。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通过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来表示意义。
如“上”字,用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向上的意思;“下”字则用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向下的意思。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武”字,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表示停止战争的意思;“信”字则由“人”和“言”两个字组成,表示人的言论可信。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是通过将一个表示事物的象形字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字。
如“江”字,由“水”和“工”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河流的意思;“河”字则由“水”和“何”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河流的意思。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是在一个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字形、声调或意义,形成一个新字,新字与原字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理论分析
六书是中国古代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门学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六书理论认为,这六门学科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基本课程。
其中,礼乐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课程,射御是培养人的体育素质的基础课程,书数是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基础课程。
六书理论认为,这六门学科是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基本课程。
在这六门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掌握六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
六书理论也认为,这六门学科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课程。
通过对这六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并且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书理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书理论通过对六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并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今社会,六书理论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尽管六书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
地位可能不如古代,但是,六书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的重要课程。
同时,六书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应该高度重视六书理论,并且在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六书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六书的学习,我们可以为培养新一代的道德修养、智慧和才能作出贡献,并且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导读:本文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个性的文字符号。
对于它的性质,至今说法不一。
明确汉字之性质和揭示“六书”之真谛,可以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
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的声音模写出来。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的这个论断,不仅着眼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特性和文字构形的基本依据,而且也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和构形特点。
在记录语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根本区别,其区别只在于连接词的纽带是词义还是语音。
汉字在表义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固有的表意特点,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增强其表意功能。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当汉字所记录的词所指的事物发生了变化,汉字总是及时地调整其字符。
如“寺”原从“又”(表主持),后改从“寸”(表法度);“炮”原从“石”,后改从“火”等。
2、
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转化,成为汉字演变的一种规律。
如“辟”转为“避”、“僻”、“嬖”,“因”转为“茵”,“舍”借为舍弃加“手”旁,“须”借为等待加“立”旁,等等。
3、从早期形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汉字顽强地维持其表意体系的结果。
如“考”为加“老”而成,“祝”为加“示”而成,等等。
即使形声字里的声符,有一部分还具有区别词的作用。
如“逃”与“迢”,“鹄”与“鹘”,“没”、“漠”与“沫”,等等。
由此可见,汉字,包括形声字,是以意符为纲的。
二、《说文》与“六书”
首先必须明确,《说文解字》是处在语文学时代,其起始目的是为了“正字”,即为了正确地认字和写字。
《说文叙》就是阐明认字和写字两大问题。
不过,由于许慎博学多能,对汉字形体又深思熟虑,全面考察,因而使其成就在客观上突破了原来的目的,以至于引起后来学者浓厚的兴趣,并据此而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钻研,把它看成一部文字学的专著。
传统文字学称作“小学”,开始也表明其起点是很低的识字教学,只是由于两汉经学今古文斗争中古文经学家的推崇,“小学”才上升为考证和释读儒家经典的津梁,即讲解古代文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有了崇高的地位。
其次,对于“六书”,班固引刘歆称为“造字之本”。
所谓“造字”,当有两层含义:一是就汉字的整体系统而言,即把语词转化为文字;二是就汉字的单个形体而言,即单个字形如何体现所记载的语词。
许慎所说“作书”当指后者,且云“厥意可得而说”。
因此,“六
书”在当时是对“著于竹帛”之“书”的说解条例,即许慎心目中“说字解经”的“字例之条”。
解读古代文献的实用目的,也造就了“小学”固有的形、音、义互求的传统方法,其分析对象是秦代规范过的小篆,而汉代学者所说的“六书”就成了传统文字学分析汉字构形的法则。
对《说文解字》及其“六书”的原本性质,后人缺乏真正完整的理解,因而形成了言人人殊的复杂局面。
班固所谓“造字”,许慎所谓“作书”,其实质即为语词构造一个书面形体,也就是“汉字构形”。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摸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当时人的思维方式。
上古时期,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必定是重形体、重感知。
在汉字初创时期,先民的构形思维必然只着眼于语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上,即用字形直接显示词义,以达到“目治”的目的。
但是,作为“造字”的这种构形方式明显地有其局限性,因而古人构形思维的着眼点必然转向词的语音上。
汉语是单音成义的词根语(孤立语),音节的有限必然带来同音字的增多,因而引起表义上的困扰。
为摆脱这种困扰,先民的构形思维便自然发生逆转,从着眼于词的语音又回复到着眼于词的意义。
这一曲折的构形思维历程,给先民带来新的启迪,到最后,在汉字构形上,便同时兼顾词的意义和语音两个方面。
根据这种构形思维历程的合理推测,“六书”作为构形方式,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大体是:象形—象意(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
应当指出,许慎在《说文》里对汉字字形的编排,已经表现出明
显的系统论思想,但是,他对“六书”(作为构形方式)产生的顺序从未经过深入的思考,其排列也就自然不会着眼于汉字演化的历史事实。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系统性和历时性两个层面来重新思考并加以解释,方能揭示传统“六书”之真谛。
三、传统“六书”再剖析
许慎于《后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又云:“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渐多也。
”这是许氏对九千多小篆形体的基本分类,即区分为“文”和“字”两大类:“象形、指事、会意”是对“依类象形”(后二者含有象形因素)的“文”的解说;“假借、转注、形声”是对“孳乳渐多”的“字”的解说。
因为前三者是“本于物象”,而后三者是以“文”为根而孳生的。
这就是说,许慎所谓“六书”并不是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完备的分类。
他处在语文学时代,即使是对汉字构形的解说,也不可能没有局限。
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作为说解的“六书”,分类比较粗疏;二是对“六书”本身的界说过于简略,又受了当时骈体文风的消极影响;三是每书所举例字太少,又未加以具体分析。
正是这些,给后来的论争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因此,有必要对“六书”重新加以剖析,以再现其本原意义。
1、象形:许氏云“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即取象于物形。
过去,曾有学者把象形分为独体与合体两类。
其实按构形方式来说,独体象形就是绘形象物,即用简洁的笔画描绘语词所指称的物体,构成一个独立的图象。
例如“子、自、止、贝、它、晶、
网、行”等。
合体象形就是烘托显物,即借助一个相关物象的陪衬,来显示所要表达的物体。
例如“页、眉、果、聿、牢、须、血、州”等,其中“人、目、木、又、牛、页、皿、川”都是用来衬托其余所要表示的主要部分的。
这两类象形字,是绝大多数汉字构形的基础。
2、指事:在许氏的解说中,“见意”二字是其关键。
参照《说文》正文里所举的例字,其构形方式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例如“一、三、上、下、□、○”等;另一类是加标指物,例如“刃、本、末、亦、朱”等。
前者大多取象于上古原始记事方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后者所加记号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这是“六书”中争议最少的,无须多说。
3、会意:许氏所云“比类合谊”较为确切。
“会”有“会比”、“领会”二义。
所谓“比类”,自然是会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这部件可以是图象(不能独立成字的),也可以是字形。
因此,“会意”也包括两类:一是会比图形,二是会合字形。
前者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按照事理关系形象地比配在一起,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义,其内容大多是某种事物过程的表象。
例如“丞(后作‘拯’)、正(后作‘征’)、韦(围)、各(@①)、立、既(会食已)、即(会就食)、莫(暮)”等。
后者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能独立的字在一起,凭借构件字的意义关联,使人领会出新的意义。
例如“从、牧、取、占(以口卜卦)、鸣、轰、炎、淼”等。
4、假借:许氏云“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就当今严密
的思维而言,许氏所定界说似指因音同而借字,许氏所举例字却是指因引申而借字,因而引起了后来的各种争议。
其实是误解了许慎。
许氏原意是界说和例字彼此统一而相互发明。
也就是说,其“假借”包括两类:一类是同音借字,其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毫无关联,只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类是转义借字,其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有联系,即通常所谓的引申关系。
前者如“难”,本义为一鸟名,借为难易之“难”;“莫”,本义为朝暮之“暮”,借为表虚词之“莫”;其它如“辟、孰、汝、而”等。
后者如“令”,本义为命令,借为(今言“引申”)县令之“令”;“褊”,本义为“衣小”,借为(引申为)狭小之称;其它如“因”(茵席—因凭)、“字”(育子—文字)等。
许氏以“令、长”为例说假借,显然是把词义引申而未分化之“共字”亦视为“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