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本册中的意义本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

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

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

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单元的文言诗文了,具有总结性意义。

所以,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并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二、关于课文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三、内容分析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战国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

o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o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古代政治智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

o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

o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

o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机智和齐王的开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o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o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o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体会古代政治智慧。

o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战国策》:o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内容及特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和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o提问:你们知道《战国策》中记载了哪些著名的故事或人物吗?2.引出课题:o教师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指出这是一则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o提问:你认为邹忌为什么会选择讽谏齐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朗读课文:o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2.学习字词:o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如“敝”、“弗如”、“美”、“徐”、“孰”、“忌不自信”等。

o学生根据讲解,自己查找和标注这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练习:o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例句,让学生翻译和解释。

o学生互相检查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复述课文:o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o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补充。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13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13

4.“ 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 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的人)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原因)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⑦今者项庄舞剑(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的禾苗)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国君旁边的近
土地/方圆

没有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因受蒙蔽而不 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使„听到
(2)王曰:“善。”……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第6、7组,2号)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4.第四段:第4、8组,3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所说的
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 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按照下面的提示要求,归纳整理: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 2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名词用作动 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6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美,认 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一、关于课文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笔记在古时候,有个名叫邹忌的人。

他可是个聪明绝顶的家伙,别看他长得不怎么出众,可心思灵活得很。

话说他那天心里不舒服,愁眉苦脸的。

你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齐王不听劝啊!这事儿可让邹忌心里不平衡,毕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齐王,拯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

想啊,齐王这位大王,地位尊贵,手握大权,居然连个谏言都听不进去,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邹忌就想,哎,光靠嘴说可不行,要有点新花样才行。

他灵机一动,决定用“讽刺”的方式来引起齐王的注意。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心里默念着,得想点绝招。

邹忌首先找到了几个朋友,跟他们商量,结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他们一起开始画大饼,想怎么让齐王明白其实他也不是个“无可救药”的人。

齐王身边也有不少拍马屁的家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邹忌想着,如果能让齐王意识到这些人只会捧杀他,那他或许就能听到真正的声音。

于是,邹忌开始跟齐王聊天。

这个聊天可不简单,邹忌可没直接说王的坏话,而是借着一个小故事来“讽刺”他。

你说,齐王身边那几个“忠臣”,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不一定想着他的好。

邹忌给齐王讲了个故事,说有个国王,他的相国每天都给他画好心情的画,结果国王一直在梦中沉醉,根本不知道外面的风云变幻。

齐王一听,眉头微微皱了皱,心里像是被戳了一下。

邹忌就开始引导话题。

他说:“大王,您说这世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看,最重要的莫过于明辨是非,听听老百姓的声音。

”齐王点点头,似乎觉得有点道理。

邹忌心里一阵窃喜,心想,继续深入下去,说不定能让齐王觉醒呢!然后,邹忌顺势而下,告诉齐王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在为他着想,而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忙碌。

那场景就像是有人把“真相”这块大石头扔进了齐王的心湖,水面泛起了涟漪。

齐王的表情渐渐变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邹忌心里暗想,看来这个方法还真是行得通。

邹忌进一步强调,作为王者,应该有耳听八方的气度,能听到各方面的意见。

他讲到:“您不妨让身边的人也都试试谏言,看看哪些是真心为您好,哪些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5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5

邹忌比美(开端) 邹忌讽谏(发展) 齐王纳谏(高潮和结局)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三问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答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类比说理 三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妻私臣
三思
妾畏臣 客求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王之蔽甚矣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以小见大 (国家大事)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 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角度
1、齐王纳谏除蔽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
启示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
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伍子胥 自杀
楚怀王:昏君 吴王:昏君
解题
讽谏,用暗示、 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
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
批评意见
邹忌,齐人,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 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 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 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 ,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
课文图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
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 交往有什么启示?
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 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 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我要训练
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我在积累 1 、下列字词,你掌握了吗?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孰视之: 同“熟” 仔细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间(jiàn)进: 间或、偶然
我在积累
2、下列句子,你会翻译吗?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
今齐地方千里: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私,
4、古今异义
❖ 1、今齐地方千里 ❖ (土地方圆)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国君旁边的近臣) ❖ 3、邹忌讽齐王纳谏。 ❖ (委婉劝说) ❖ 4、能谤讥于市朝 ❖ (公开指出)
5、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
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徐公孰美?
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
B.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
——能谤讥【于市朝】 (能【于市朝】谤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件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件
﹒早晨 朝 廷 公共场 合 朝见
• 翻译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 3、今齐地方千里。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
•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我与城北徐公哪一个更美丽 吾妻以我为美,是偏爱我 今齐土地方圆千里 当面指 责我的过错 此所谓于朝廷战 胜
第2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 2、能正确地翻译全文; • 3、熟练地朗读全文; • 4、能从多个角度思考本文,得到不同的启示; • 5、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练习口语交际。
学习思路 • 了解背景 • 小声试读 • 正音注音 • 朗读全文.
• 释疑翻译 • 讨论启示 • 训练说话 • 写读后感
第1课时
• 朗读提示
• 1、注意读音:朝(cháo、zhāo)、期(jī) • 2、注意语气:对话中的问话语气、劝说时的诚
恳语气、齐王同意时的赞赏语气 • 3、注意停顿:句中词语略停、段中层意转停、
劝谏的前中后三部分之间的较长停顿
第1课时 文言实词
朝服衣冠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 语境2 • 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 ,
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
第2课时
• 语境3 •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 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 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1、达标训练:⑴下列加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臣妾(qì)昳丽(yǐ)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弗如(fú)皆朝(cháo)于齐C、窥镜(kuì)期年(qī)数(shuò)月之后D、旦日(dàn)暮寝(qīn)时时而间(jiān)进⑵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⑶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A、君美甚B、能谤讥于市朝C、甚矣,汝之不惠D、夫晋,何厌之有?⑷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⑸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寡人之过也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D、虽欲言,无可进者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⑹填空:2、能力提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⑴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⑵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臣之妾畏臣④臣之妻私臣⑤王之蔽甚矣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⑶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⑷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皆以美于徐公③以告,则杀之④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⑸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忌不自信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远甚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⑹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3、开放探究: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江乙对楚宣王《战国策》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①群臣莫对:。

②虎求百兽:。

③天帝使我长百兽:。

④子以我为不信:。

⑵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⑶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虎求百兽而食之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子无敢食我也④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⑷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⑸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三、资料下载“三叠式”与复沓的戏剧结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一、三窥。

第一次“窥镜”“自视”,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逼真地再现了他不无自得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比“美”。

第二次“窥视”,是“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其自信不如当初那样了。

于是,又有了第三次“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甚”。

可见,由“自信”到“自惭”,心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受蒙蔽的心情。

?二、三问。

由自我欣赏,引出三问。

“比美”是问的惟一话题。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一问妻,语气和缓。

“我孰与徐公美?”二问妾,是因“不自信”所致,内容相同而句式有变化。

“我与徐公孰美?”这是当“客从外来”,“与坐谈”而“问之”的。

三问客,句式又有所变化。

语言一次比一次简洁,语气一次比一次急促,他想从不同方面、不同人的口中得出“比美”的结果。

这样写为“三答”张本、铺垫,引人入胜。

?三、三答。

妻一答,极赞其美,语态亲昵,饱含偏爱之情。

尤其“美甚”二字,将此种情态、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

与后文“私我”呼应。

妾二答,少“君美甚”一句,感情色彩有别。

与后文“畏我”呼应。

客三答,因有求于人,故答语婉转,阿谀奉承。

与后文“有求于我”呼应。

三问三答,采用重叠而错综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并将各人的语气、心理、感情、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辞约而意丰。

?五、三时。

“令初下”,宫门庭院好像闹市一样,说明纳谏之必要和迫切,“与王之蔽甚”相应,亦见邹忌讽谏的正确。

“数月之后”,受蔽者日益减少。

“期年之后”,无言可进,说明其蔽已除,获得大治。

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纳谏后发生的具体变化。

结尾写邻国的动态,显出纳谏效果。

总之,这篇散文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重叠、复沓的戏剧性手法来写,开头直接进入故事,即使人物、场景高度集中概括,又把重点放在切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上。

十分讲究结构层次的对称美,立主脑,减枝蔓,用笔简洁,值得欣赏借鉴。

──摘自《家教周报》作者江苏省盐明达中学朱庆和1、达标训练:⑴B⑵B⑶D⑷B⑸A⑹填空:②“暮寝而思之,曰……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虽欲言,无可进者。

”⑺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2、能力提高:⑴D⑵C⑶C⑷C⑸A⑹D3、开放探究: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①没有人②寻找③作主管者④言语真实⑵B⑶B⑷B⑸都善于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