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复习——声现象(含答案)一、选择题1. (2022•上海)“请勿大声喧哗”是指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 (2023陕西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3. (2022•无锡)初中三年,同学们彼此互相熟悉,甚至能“闻其声,知其人”,这样判断主要依据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声速4. (多选)(2023秋·北京)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5. (多选)(2022·湖北)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小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D.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6. (2022·永吉)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是根据鼓和镯发声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7. (2023深圳红岭中学模拟)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8. (2023济宁)如图所示为家庭常用的吸尘器,其核心部件为一高速电动机.下列关于吸尘器应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动机的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B.电动机放在双层罩内,且罩体之间装有海绵,目的是减弱噪声C.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正常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1,则I=U/RD.“吸尘”的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9. (2023·达州)2023年春晚,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年三十的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把我们带回那些难忘的春晚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中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鸟耳中的C.电视机前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D.晚会现场的观众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0 ~20 000 Hz10. (2022·湖南衡阳)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二、填空题11. (2022•葫芦岛)《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12. (2022秋·北京西城)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手指在桌面________(选填“轻划”或“重划”),只有把耳朵紧贴桌面的小明同学能听见清晰的划动声,这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所以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能够传播是由于有传播声音的,它包括一切、和物质。

3.在15℃的环境中,声音在空气的速度是 k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有关。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填“能”;“不能”)4.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

“土电话”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5.我们能听到雷声,是将雷声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6.小明和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钓鱼的老伯伯说:“……小声点儿,鱼儿会被你们吓跑的……”。

这是因为也能传声。

7.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造成音响效果。

8. 击鼓时,阵阵鼓声是由于而产生的,并通过传入人的耳朵。

9. 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传播而来的。

10.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一振动经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2.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13.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14.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

如上图所示,贝多芬是利用的方式听到声音的。

15.如右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产生的;如右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可以传播声音。

16.双耳效应是说: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这些差异使双耳能准确地判断声源的和。

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第2节 乐音的特性 练习题

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第2节  乐音的特性  练习题

【1】乐音的三要素指、、。

【2】声音的叫做响度。

声源振动的叫做振幅。

响度与有关,还与距有关。

【3】声音的叫做音调。

声音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音调与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音调就越高。

【4】音色指声音的,可以用它声音。

【5】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大;“悦耳动听”指声音的好。

【6】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响度相同的是图和图。

【7】男生声音一般比女生声音大,这说明男生的()A 音调比女生高B 响度比女生大C 音调比女生低D 响度比女生小【8】往暖水瓶里灌水时,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多,快至瓶口时,瓶内发出的声音将()A 音调变高B 音调时高时低C 音调变低D 音调不变【9】“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

判断的依据是()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10-多选】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11】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通过实验来探究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如果小兰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填写字母代号)。

【12】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1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的叫声音调高,的叫声响度大。

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能分辨出琴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14】在一次大型音乐晚会现场,一位女高音歌手为男低音歌手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女高音歌手音调高,响度大B 男高音歌手音调低,响度小C 女高音歌手音调高,响度小D 男低音歌手音调高,响度大【15】音乐会上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发出声音的各种乐曲。

中考物理复习 第1章 声现象含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 第1章 声现象含答案

2021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含答案苏科版第1章声现象1、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扬声器的喇叭常常做成圆锥形状,这是为了:()A.减小声音的响度B、减小声音的分散C、增大声音的振幅D、增加声音的音色3、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A.赶快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可以“洁牙”,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B.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⑤C. ①④⑤D. ①④⑤⑥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9、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10、不同的歌唱家在演唱同一首歌时,从声音的特点也很容易分辨出他们分别是谁,其原因是()A、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B、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声色不同C、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11、(双选)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 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 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D. 戴上防噪声耳塞1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响度太小了C. 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1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到方式叫做______。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初三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下哪种情况下声音无法传播?A. 在空气中B. 在水中C. 在真空中D. 在固体中答案:C2.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哪种介质中声速最快?A. 空气B. 水B. 钢铁D. 玻璃答案:B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回声定位D. 隔音墙答案:B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Hz~20000HzB. 1Hz~100HzC. 100Hz~1000HzD. 20000Hz~100000Hz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音量、音色C. 频率、响度、音色D. 频率、音量、音调答案:A二、填空题6.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需要________来传播。

答案:振动;介质7.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

答案:3408.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声音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次声波;超声波9.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________。

答案:音色10. 隔音材料可以吸收声音,减少声音的________。

答案:传播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并说明它们在医学和军事领域的应用。

答案: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常用于超声波检查,可以无创地检查人体内部结构;在军事领域,次声波可以用于探测潜艇等隐蔽目标。

12. 解释为什么在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当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时,光会先到达观察者,而声音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传播到观察者处。

四、实验题13.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放置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然后逐渐抽真空。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20211105141513)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20211105141513)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 套( 带答案 ) 含分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依照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只需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流传就越快C.人们能鉴别不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达能量【答案】 C【分析】【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次范围一般在20Hz~ 20000Hz 范围内,在此范围之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越宏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流传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人们能鉴别不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该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达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应选 C.【剖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 物体发生振动;② 介质向外传声;③ 优秀的听觉器官;④频次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⑤ 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流传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没关.(3)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经过音色能鉴别不一样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达信息,又能够传达能量.2.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声音在真空中流传速度最大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能量【答案】A【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次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错误;C、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达信息,故 D 错误.应选 A.【剖析】(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次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4)声音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3.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流传速度同样C. 电磁波能够传达信息,声波不可以传达信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815℃空气中的3×10m/s ,声波在流传速度为 340m/s ,故 A 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其实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流传,故 B 错误;C、电磁波能够传达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能够传达信息,如人经过说话沟通,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达信息,人用说话时发作声波,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能够传达信息和能量.4.对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哨声在真空中流传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可以传达能量【答案】B【分析】【解答】解:A、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A 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达,故 B 正确;C、声音遇到阻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 C 错误;D、哨声即能传达能量,也能传达信息,故 D 错误.应选 B.【剖析】( 1 )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达;(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达能量,也能传达信息.5.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次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能够依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拥有做功的本事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 C【分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 A 错误.B、不一样人说话的特点不一样,即音色不一样;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能够依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 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拥有能量,即拥有做功的本事,故 C 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应选 C.”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 D 错误.【剖析】( 1)声音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响度、音调解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次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质量与特点,不一样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一样的.(2)声音能够传达信息,也能够传达能量.6.对于“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大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大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惊恐天上人”表示声音在真空中流传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 错误;B、“不敢大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故 C 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 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门路有:在人耳处、在流传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7.我国当前正在实行“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若是你未来登上了月球做研究实验,如下图,以下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着落,石块先落地B. (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而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 c)图:给向来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 d)图:敲击右侧音叉,靠在左侧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 C【分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与质量没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辰,两物体拥有同样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完好同样,同时落地,故 A 正确;B、在地球上能达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着落,故 B 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了然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能够达成,故 C 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可以流传,所以敲击右侧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 D 错误.应选 C.【剖析】(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快度与质量没关,都为g,同时着落,在落地前有同样的速度;( 2)地球上,大气压能够支持 10.3m 高的水柱;( 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了然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 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流传,真空不可以传声.8.声音是一种常有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亲密有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市里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流传过程中减弱噪音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能够发作声音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拥有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若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 C【分析】【解答】解:A、市里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 A 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没法发作声音的,故 B 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拥有能量,故 C 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若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D 错误.应选 C.【剖析】防治噪声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流传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应了声音的质量与特点;声音的流传过程也是能量的流传过程.9.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使劲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盛,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丙图中,从上边倒水,下边无瓶盖时乒乓球不可以上调,遮住瓶盖乒乓球能上调,说明只需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可以产生浮力D.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流传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A【分析】【解答】音叉发作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A 切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使劲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边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边的压强盛于上边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 B 不切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空隙中流出,乒乓球下边的水向下贱,下表面遇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遇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遇到的协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可以上调;遮住瓶盖时,乒乓球淹没水中,乒乓球遇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调, C 不切合题意;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必定等于入射角, D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A。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9.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答案】 C【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三物理《声现象》单元专项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空气响度音调
2.响度音调
3.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4.次
5.真空吊起电铃的电线能传声(或不行能抽成完全真空)
6.⑴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响、音箱);⑵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离声源越近声能越大。

二、选择题
7.B 8.C 9.A 10、A 11.C 12.D 13.B 14.D 15.B 16.B 17.B 18.C
三、试验与探究
19.固体能够传声固体的传声性能可能要比空气好。

20.D C
21.⑴略⑵339 ⑶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
三、创新与应用
22.(1)B
(2)心脏跳动时发声,因为在心脏不停地振动。

因为心跳声的响度较弱,且耳朵离心脏较远,所以正常人不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若戴上听诊器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3)噪声;因为那些声音影响了他的生活。

23.(1)用超声波(声呐)。

这是因为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

(2)不能。

因为太空和月球外表是真空,各种声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S=vt=1530m/s0.3s=459m
第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声现象
(时间:25分钟分值:40分)
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
1. (2018山西)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
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第1题图
A. 手不能传播声音
B. 手吸收了声波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2. (2018广东)音乐会上小提琴演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演奏时,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 小提琴的音乐与二胡的音乐相同
3. 下列关于张一山在《朗读者》中读《追风筝的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朗读者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C. 观众是靠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
D. 朗读者声音大是因为声音频率高
4. (2018高新一中四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2018成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15 ℃)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 “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 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2018莱芜)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7. (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第7题图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 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 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8. (2018德州)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
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 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 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第8题图
9.(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
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
10. (2018铜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传播声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汪峰在2010年上海演唱会
上放声歌唱,深受广大歌迷的欢迎,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11. (2018眉山)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他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减弱噪声,调
小音量是减小了声音的.
12. 将粗细相同的吸管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排在一起做成吸管乐器,如图
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声音的不同,用更大的力向同一支吸管吹气时发出
).
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如图是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现场.主持人正在展示“用锡纸记录声音”的过程.对着纸筒唱
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这说明声音具有.复原
.
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发声重现歌声
三、基础小实验
14. (2018青岛)(3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15. (6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和“音调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小华和小明分别做了以下实验,请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
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此实验说明了.
第15题图
(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小明将一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
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小明不断调节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应注意两次拨动钢尺时的力度相同,使大致相同.这是探究音调与的关系.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选填“高”或“低”).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核心素养提升
1. (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2. (2018山西)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
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
处:;判断依据:(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讲声现象
1. C
2. C
3. A
4. D
5. D
6. B
7. C
8. B【解析】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有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模拟青蛙的叫声”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青蛙的叫声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9. C【解析】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故A、B错误;用嘴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该声音是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正确,D错误.故选C.
10. 真空音调传播过程中
11. 声源处响度12. 音调变大13. 能量振动14. (每空1分,共3分)①振动②振幅③振动频率
15. (每空1分,共6分)(1)声音逐渐变大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真空不能传声)(2)振幅频率
低控制变量法
【解析】(1)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把空气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时,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增大,此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振幅不变,改变频率,来探究音调跟频率之间的关系.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这种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核心素养提升
1. B【解析】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喉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正确;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B不正确;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正确;敲击音叉后,音叉振动,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感觉到音叉的振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正确.故选B.
2. 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真空不能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