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基础。
一、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知道思想(一)、战略意义1、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
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
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
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引言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为推动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实现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农产品资源分析1:土壤条件湖北省土地面积广阔,拥有肥沃的土壤资源。
根据湖北省土壤调查结果,各地土壤类型分布不均,主要包括黄土壤、黑土壤、红壤、河流湖泊沉积土等。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农产品。
2:气候条件湖北省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这种气候适宜发展稻谷、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3:水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汉江、淮河等重要河流和众多湖泊。
水资源为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适宜发展水稻、鱼类养殖等农产品。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1:水稻种植基地湖北省拥有广阔的平原区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将水稻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宜昌、恩施等地,适宜发展早稻和中稻。
- 鄂东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武汉、黄冈等地,适宜发展晚稻和粳稻。
2:果蔬种植基地湖北省气候适宜果蔬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地优势,将果蔬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北果蔬种植区:包括十堰、襄阳等地,适宜发展苹果、柿子、辣椒等农产品。
- 鄂南果蔬种植区:包括荆州、咸宁等地,适宜发展葡萄、橙子、番茄等农产品。
3:特色畜牧养殖区湖北省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
根据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将特色畜牧养殖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山区畜牧养殖区:包括恩施、宜昌等地,适宜发展山羊、黑猪等畜牧养殖。
- 汉江流域畜牧养殖区:包括武汉、孝感等地,适宜发展家禽养殖、猪肉养殖等农产品。
四、附件1:相关数据表格:包括土壤调查数据、资源分析结果等。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6.12•【字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县(区)农业农村局:《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农业农村厅2020年第23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6月12日湖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我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结合湖北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农田建设,是指全省各级人民政府为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安排资金对农田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活动。
本细则所称农田建设项目,是指为开展农田建设而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类型。
第三条农田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评价、上图入库。
农田建设项目遵循规划编制、前期准备、申报审批、计划管理、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评价等管理程序。
第四条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农田建设工作,负责制定全省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制度、办法;组织全省农田建设规划编制,下达年度工作任务,研究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建立省级农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库,指导督促各地项目申报和评审;批复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指导、监督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田建设工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6•【字号】鄂政发[2011]47号•【施行日期】201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1〕4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精神,增强我省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
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立足我省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合作,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我省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坚持扶优扶强。
加强政策引导,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流通若干措施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流通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3.30•【字号】鄂政办函〔2020〕5•【施行日期】2020.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流通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020年3月30日关于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制定如下措施。
一、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一)扩大优质农产品供给。
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围绕优质稻、淡水产品、茶叶、水果、生猪等优势农产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争取更多湖北农产品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二)搭建信息对接平台。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应季农产品供需信息。
动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食品加工企业、集团采购单位及供销社网点与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建立稳定联系,按点对点、就地就近原则开展常态化产销对接,加大本地农产品采购力度。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三)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
充分发挥我省特色农业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品牌专营店、电商交易平台及农产品基地,打造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07.17•【字号】•【施行日期】2020.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0〕3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完善农业相关转移支付“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的通知》(农办计财〔2020〕10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农市发〔2020〕2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20〕8号)精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湖北省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2020年7月17日湖北省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增强农产品出村进城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农建、农有、农用、农享”原则,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农产品消费需求。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布局、突出重点。
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统筹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鄂政发[2012]106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12.21【实施日期】2012.12.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2〕10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政府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1日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主要问题第四节面临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节开发理念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三节开发原则第四节重大关系第三章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第一节主要目标第二节战略任务第三节未来展望第四章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第一节区划方案第二节重要指标统计分析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第一节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八章能源与资源第一节主要原则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区域政策第二节绩效考核评价第十章规划实施第一节职责分工第二节实施机制附件1:湖北省禁止开发区名录附件2: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附件3:附图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山地平原兼有,气候温暖湿润,土地类型多样,国土空间自然禀赋优势突出。
(精编)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
(精编)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0-2020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为推进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资源配置,综合开发治理,带动汉江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水利、国土、农业、林业、财政、农村建设等6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汉江流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至汉江与长江交汇口河段干流与支流(湖北境内)沿线的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荆州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等11个市(林区)所辖的34个县(市、区)(详见《汉江流域中下游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附后)。
一、规划背景(一)基础与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跨东经109°56′~114°17′、北纬29°38'~32°58′之间,全长652公里,集水面积469万平方公里。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量丰沛、良种优质,历来是我省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地处中原腹地,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农产品生产丰富,农业基础较好。
2009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增加值占全省42%,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426%,粮食总产量占全省571%,棉花总产量占全省629%,畜禽总产量占全省49%,淡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60%,是我省名副其实的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农业资源“富集区”。
同时,又是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区”。
2009年,区域内机械总动力1566 81万千瓦,占全省56%,实际机耕面积达到其耕地总面积的21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其耕地面积的757%、566%、53%。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3.01•【文号】•【施行日期】2003.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2003年3月1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进口农产品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不可低估,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
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入世后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较大。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本规划提出的优势农产品,是指在我国的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根据当前形势需要,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区,辐射和带动全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鄂政发〔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21〕1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9月30日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第二节“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第三节“十四五”总体要求第二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二节加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节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第四节支持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第五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三章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一节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第二节保持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第三节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第四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第五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第四章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第一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第二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第三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四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五节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第五章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第一节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建设现代种业新高地第三节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第四节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第六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第二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第三节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节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第七章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第一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二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第三节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第四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第五节着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第八章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第一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三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第四节统筹推进农业综合改革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健全责任体系第三节加大要素保障第四节鼓励基层探索第五节实施监测评估序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冲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将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原则1. 分区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产业协同:在区域内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精准匹配需要。
布局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1. 东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主,以大豆、玉米、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2. 华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3. 华中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以水稻、油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4. 华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以稻米、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5. 西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主,以茶叶、烤烟、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6. 西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为主,以玉米、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实施措施1. 完善农业支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优势农产品区域。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湖北省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省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来凤县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优美的县级市。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出来。
该规划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主要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提升品牌,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规划中提出,通过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这将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其次,规划中提出要发展生态农业。
来凤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田资源和生态环境,规划将以生态农业为重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实施有机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规划中还将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力度,保护好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再次,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来凤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规划将利用这一优势,深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林业产业的效益。
规划中提出要加大林果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绿色的林果品种。
同时,规划中还将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民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林下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规划中还提出要发展特色养殖业。
来凤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养殖业条件,规划中将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为重点,加强养殖场建设和饲料生产。
通过引进优质养殖品种和技术,提高养殖业的效率和规模,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强养殖业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湖北省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特色养殖业。
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提升品牌,来凤县将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产业的优化发展。
所谓优势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基础和市场前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
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区域进行科学划定和合理布局。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将优势农产品集中布局在适宜的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地区,适合发展优质瓜果产业;在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适宜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
其次,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特定区域内集中生产,可以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监管措施,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的生态安全和品质。
再者,能够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区域化布局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比如,山东的蔬菜、云南的花卉等,已经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了做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自然条件是首要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不同的农产品对自然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
例如,水稻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温暖的气候,而苹果则更适合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生长。
因此,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优势农产品进行布局。
产业基础也不容忽视。
有些地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积累,具有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良好基础。
比如,某些地区已经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对于发展相关的优势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市场需求同样是关键因素。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发布
培 育 一 批 知名 的 特 色 农 产 品优 势 产 区 ,形 成 一 批 在 国内外 公认 、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知 名 品牌 。 规 划 按 照 品 质 特 色 、规 模 优 势 、 市 场 导 向等3 个 基 本 原 则 ,对 原 有 的 特 色 农 产 品 品种 进 行
调 整 。一 是 产 品 品 质独 特 ,功 能特 殊 ,有 一 定认 知
特色 农产 品区域布局规划 ( 2 0 1 3 — 2 0 2 0 年) 发布
为 引 导 特 色 农 产 品 向 最 适 宜 区 集 中 , 帮 助 各
类 社 会 资 金 明 确投 入 方 向和 重 点 ,促 进 农 业 区 域专 广 一 批 特 色农 产 品的 生 产 、加 工 、储 藏适 用技 术 ,
规 划) ) 从 强 化特 色农 产 品发 展 的关 键 薄 弱 环 节 入 手 ,确 定 了五 大 重 点 领域 :特 色 农 产 品 品种 选 育 ,特 色 农产 品产 业 标 准 化 与管 理 ,特 色 农 产 品技 术 创 新 与 推广 ,特 色 农 产 品加 工以 及 特 色 农 产 品营 销 。 为确 保 目标 任 务顺 利 实现 , ( ( 规 划 从 加 强规 划 引导 、创 新 发 展机 制 与 政 策 、加 大 投 入 力度 、发 展新 型农 业 经营 主体 、建立 健 全法 律法 规 体 系等 5 个
加 工制 品 品 质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构 建 了 加 工 品 质
评价模 型 、加工适 宜性 评价方 法和标 准 ,筛 选 出
适 宜 加 工 高 凝 胶 型 和 高 溶 解 型 蛋 白 、 高 品 质 花 生
油 ,以 及 适 宜 出 口的 花 生 加 工 专 用 品 种 , 构 建 了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10•【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产业强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贡献。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法规类别】农业管理【修改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2014修编)【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07【实施日期】2007【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XE0303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农业部2007年)根据2005年以来3个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为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优势产区,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制定本规划。
一、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2003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颁布实施,对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大宗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地域性强、品质优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制定和实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对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分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引导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集聚,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较高,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1〕2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1〕2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完成作物、畜禽、水产以及重点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基本建成以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和畜禽水产遗传材料保存中心为主体、种质资源库(场、区、圃)有机衔接的保护与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开发利用和分发共享的新机制。
省级资源库收集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总量达到4万份,各类农业保种场(区、圃)总数达到120个,完成3000份种质资源重要性状鉴定评价,创制突破性新种质20个以上。
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水平全国领先。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系统收集,实现应保尽保。
1.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活动,开展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全面查清资源家底。
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依法实施精准保护,确保种质资源不丧失。
建立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审定品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收集整理和入库保存制度,强化选育品种的保护管理。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5.13•【字号】鄂办文[2010]43号•【施行日期】2010.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鄂办文〔2010〕43号)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产业集群效应的有效途径。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鄂发〔2009〕2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确立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有关事项的通知》(鄂办文〔2010〕5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为支撑,促进农产品加工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尽快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努力把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成为在全省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
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在组织制订发展规划、优化政策环境、整合地方资源、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服务体系、对外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搭建平台,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快速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快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
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产品经济特色和地区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农产品商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产业布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62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6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精神,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突破性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为发展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企业转型升级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壮大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依法建设农业强省。
(二)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立足资源禀赋,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实现质量型、差异化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做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四是抓大扶小。
推进龙头企业整合收购兼并重组,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跨区域发展,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9万亿元,保持中高速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精深加工率提高5个百分点,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加工业利税稳步增长,农民就业增收持续提升,加工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 32页)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DOCX 32页)个百分点。
据对吉林玉米、河南小麦优势区的典型调研,2006年吉林种植玉米每亩实际纯收入235.13元,比上年增加136.51元,增长138.4%;河南种植优质小麦比一般小麦的亩均收益净增40多元。
2007年,甘蔗优势区蔗农、优势出口水产品“两带一区”内渔民人均收入比2002年分别增加500元以上和1100元以上。
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促进区域内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
实践证明,《规划》的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优化了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
(二)主要问题虽然《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体制机制、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划》的引导功能尚未充分展现,区域布局仍不尽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优势区域依然突出。
1.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
《规划》布局仍然存在品种少、范围小,部分优势品种区域主导地位不突出、上下游各产业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原有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已不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
同时,随着优势品种日趋向优势区域集中,同一区域内同一时期优势产品之间竞争水土资源的矛盾逐步显现,增加了主要农产品结构平衡的压力。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田节水刚刚起步,耕地质量下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畜禽圈舍建设落后,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
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滞后于生产发展。
3.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
公益性服务体系运行举步维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不到位,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套少,成果转化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
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
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
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5、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
我省是粮棉油的主产区,入世后,农产品市场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加快培育优势产区,发展优势农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从应对入世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全面分析各种生产要素条件,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
比较优势原则。
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规模经济原则。
将某种产品生产、加工及其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相对集中,便于形成产品市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效益;同时,减少企业营运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突出重点原则。
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推动农业资源、人力、财力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
3、发展目标。
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产品基地,形成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额;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基本条件。
1、列入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产品及区域。
2、自然生态条件适宜,具有生产传统、生产规模和技术条件的区域。
3、以县市为单位,水稻、小麦、油菜、水产养殖面积在30万亩以上,蔬菜、棉花在10万亩以上,林果在5万亩以上,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
4、相对集中连片,能够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带产值50亿元以上,特色产品基地产值10亿元以上。
5、特别适宜在我省种植或养殖,商品率高、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及市场需求量大、加工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出口潜力大的产品。
产业带及产品基地的商品率在60%以上,商品量占全省的60%。
二、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优质水稻。
产业优势:水稻是我省农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全省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0%,总产占70%,商品量占80%。
我省稻谷总产居全国第四位。
近几年,湖北以中国香稻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发展很快,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稻米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份额明显增大。
区域布局:1、鄂中丘陵优质稻区,包括安陆、当阳、京山、远安、沙洋、钟祥、应城等7县市,面积20万公顷。
2、江汉平原优质稻区,包括潜江、松滋、洪湖、江陵、枝江、监利、石首、公安、天门、荆州等10县市区,面积50万公顷。
3、鄂东南丘陵低山优质稻区,包括团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孝南、孝昌7县市区,面积35万公顷。
重点基地及重点项目:1、鄂中丘陵优质稻区以京山轻机为龙头,建设京山、沙洋基地,树立“桥米”品牌。
扩大精米生产线,开展稻壳综合利用。
2、江汉平原优质稻区以湖北银欣、天荣为龙头,建设监利、公安基地,开展稻米深加工,树立“荆珍雪”、“天润”品牌。
3、鄂东等地丘陵低山优质稻区以湖北中香米业为龙头,重点推广鄂香1号晚稻。
在安陆、孝昌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树立“润珠”品牌。
4、在蕲春、孝南建立优质稻种繁育基地,为三大优质稻区提供良种保证。
主攻方向及发展目标:1、实行集中连片生产,发展种植大户,提高规模效益,生产收益率提高20%。
2、提高加工档次,开发保健营养米及大米深加工。
国标三级以上的稻米占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国标二级以上的占40%以上。
3、开拓南亚、非洲、中东及港澳市场,到2007年,出口大米突破50万吨。
4、到2010年,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稻商品基地,出口大米突破60万吨。
(二)“双低”油菜。
产业优势:1、我省是油菜生产大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国家农业部已将我省列入长江中游“双低”油菜优势区。
2、我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6万公顷,占全国油菜总播面的15%,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的18-20%,占全球的1/18。
种植面积、产量和“双低”化率连续8年在全国保持第一位。
3、种植油菜比较效益高,一亩油菜的收益比小麦高40元左右。
4、我省油菜研究和技术推广力量、加工能力居全国首位。
区域布局:1、江汉平原种植区,包括天门、监利、仙桃、公安、松滋、潜江、汉川、石首、荆州、洪湖、枝江、江陵等12个县市区。
2、鄂东种植区,包括新洲、浠水、红安、黄梅、麻城、鄂州、武穴、阳新、大冶、赤壁、咸安等11个县市区。
3、鄂中北种植区,包括沙洋、钟祥、京山、当阳、宜城等5个县市区。
重点基地及重点项目:1、江汉平原种植区以天颐科技公司为龙头,建设松滋、潜江、天门、枝江油菜生产基地,以解决收购资金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加工设备,发挥正常的生产能力,树立“天颐”品牌。
2、鄂东种植区依托湖北华益,建立麻城、红安、浠水、武穴油菜生产基地。
利用“双低”油菜籽适温直接浸出技术,建设年产1万吨系列保健油及2万吨饼粕脱毒项目。
3、鄂中北种植区以荆门玉树、沙洋洪森实业为龙头,建立沙洋、钟祥、京山、宜城油菜生产基地,树立“玉树”、“洪森”品牌。
采用油菜籽脱皮膨化技术,形成年加工25万吨菜籽的能力。
4、在荆州建立储存能力为20万吨、周转量100万吨、日烘干能力为2000吨的华中油菜籽交易中心。
5、以圣光种业为龙头,在谷城、南漳建设2000公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保证油菜主产区的种子供应。
6、由省农业厅油菜中心牵头,组织科研、推广单位和骨干企业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力争股票上市。
主攻方向及发展目标:1、注重研究、推广双低油菜籽精深加工和饼粕的综合利用。
2、到2007年,油菜基地种植面积达100万公顷,总产达200万吨。
配套建设双低油菜杂交种子生产基地3500公顷,年生产优质杂交种400万公斤。
双低油菜率达到98%以上,“双低”菜籽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油分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
3、到2010年,将我省长江、汉江流域建成国内最大的优质双低油菜产业带和双低杂交油菜种子供应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油菜籽综合加工与产品交易中心。
(三)蔬菜。
产业优势:我省蔬菜、食用瓜面积已发展到124万公顷,总产量为3450万吨,在全国居第4位。
湖北是莲藕等水生蔬菜最适宜地区,育种、栽培技术全国领先,莲藕面积、产量全国第一。
冬季露天叶菜、苔菜、根菜类在长江以北地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高山野生菜和越夏延秋菜在南方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全年外销瓜菜450万吨。
区域布局:1、武汉市周边及鄂东蔬菜种植区,包括东西湖、蔡甸、汉南、新洲、团风、黄州、麻城、孝南、汉川、云梦、嘉鱼、浠水、黄石江北农场等县市区场。
种植面积26万公顷,主要以精细菜、加工菜及反季节菜为主。
2、鄂北特色菜种植区,包括襄阳、广水、谷城、老河口等4县市区,面积4万公顷。
其中,襄阳发展大头菜,广水发展大蒜,谷城发展花椒,老河口发展蔬菜种子。
3、高山菜及山野菜种植区,包括长阳、五峰、远安、崇阳、来凤、鹤峰等6县,面积6万公顷。
其中,长阳、五峰发展高山反季节菜,远安发展冲菜,崇阳发展雷竹笋,来凤发展凤头姜,鹤峰发展薇菜。
重点基地及重点项目:1、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4万公顷蔬菜产业带。
包括新洲、黄州、团风、东西湖、汉川、孝南、云梦、蔡甸、嘉鱼等县市区。
2、以黄石市区为中心,在黄石江北农场建设2000公顷标准化有机蔬菜园及年保鲜加工5万吨蔬菜的生产线,产品主销广州、深圳市场,树立“大自然”品牌。
3、在长阳建设7000公顷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提高菜地标准。
4、以湖北长友为龙头,建设鹤峰山野菜加工出口基地,重点树立“长友”品牌。
主攻方向及发展目标:1、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无公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