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07.08.29•【字号】•【施行日期】2007.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九日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了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5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是指区域内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度高,产业规模所占比重较大,产业链较健全,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市、区)、镇(乡)。
具体分三类:(一)综合强县。
是指县域内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度高、产业规模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
首批认定20个左右。
(二)单项强县。
是指单个主导产业集聚度较高,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市、区)。
每个产业首批认定10个左右。
(三)强镇(乡)。
是指1个主导产业突出,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有绝对优势,在省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镇(乡)。
首批认定200个左右。
二、认定标准(一)基本要求。
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镇(乡)须符合下列要求。
欠发达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1.参加打分的产业应是省政府确定的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2.已制定该产业的发展规划;3.每个重点乡镇有1个农业科技示范区(片),每个重点村有1户科技示范户;4.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0%以上;5.”浙江农民信箱“实现村村通。
浅析淳安县打造中国蚕桑之乡的对策
张。 生产 蚕 茧40 t蚕 茧产 值 77 万元 , 2 8, 30 蚕桑 总产 值 实 现 1 5 元 。 0 4 蚕茧 首 次突破 50 .亿 0 2 0年 00t 居浙 而跃
济形势下 , 作为茧丝绸强省 的浙江 , 以优 化 区域布 局 、 实生 产 基础 、 升质 量效 益 、 强 行业 优 势 为 夯 提 增
标 准 化 , 产环 境 标 准化 , 理 模式 标 准化 。 而达 生 管 从 到蚕 茧 质量 标 准化 , 现 蚕 桑产 业 由传 统 农 业 向现 实
代农业转变 。
1 蚕 农 收入 大 幅增加 . 4 因生 产规 模 的扩 大 、 蚕茧
产量 的增加及蚕茧质量的提高 , 蚕桑产业规模 效益 优势 日 凸现。全县户均养蚕收入达49 元 。 益 18 受益 农 业 人 口78 人 , 占农 业 总 户 数 和 农 业 总人 口的 .万
进步为依托 , 以产 业化建设 为载体 , 以提高蚕茧质 量、 提高经济效益 、 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 , 努力推
进蚕桑产业 向 “ 区域 化 、 模 化 、 益 化 ”方 向发 规 效 展 。 为此 , 紧 紧抓住 “ 桑 西进 ”的战 略机 遇 , 要 蚕 大 力 实施 “ 桑西 进 ”工 程 建 设 。 力 打造 中 国蚕 桑 蚕 努 之 乡 , 创 中 国茧 丝 绸 产 业 强 县 , 争 开创 淳安 蚕 桑产 业更 加辉煌 的新局 面 。 1 淳安县 蚕 桑产 业发展 现状 地 处 浙 西 山 区的 淳安 县 具 有 发 展 蚕 桑 生 产 的 生态 环境 、 质量 效益 、 公 司+ 户 ”和 “ 同蚕业 ” “ 农 合 的产 业 机制 以及 技术 服 务 网络 健全 等 综合 优 势 。 县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4.09.29•【字号】浙农产发[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浙农产发〔2004〕1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宁波市农办:现将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为了全面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水平稳步提高,特色农业长足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面对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的迅速崛起,生产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足、产品优势不强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对于缓解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现阶段发展效益农业的现实选择,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举措。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业主投入为主体,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政府引导、工商业主与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加快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和条件ﻭ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
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
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根据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
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确定优势产区。
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别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ﻭ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
主要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主要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6.03.21•【字号】浙财农发字[2006]6号•【施行日期】2006.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财农发字〔2006〕6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宁波不发),省监狱管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9号令)的规定,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应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投资政策。
第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已成为各地发展农业的重点。
为了促进各地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统筹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供参考和实施。
二、背景优势农产品指的是在某一地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通过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可以实现优势农产品种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区域划分与布局规划⑴区域划分原则为了实现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2)统筹考虑本地农产品特色和发展潜力。
3)充分考虑交通、市场和基础设施条件。
⑵区域布局规划⒊⑴东北地区以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油菜、黑龙江特色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
着重发展粮食种植,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和粮食质量。
⒊⑵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苹果、柿子等水果和高品质蔬菜。
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比例。
⒊⑶华东地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发展水果种植,培育农产品品牌。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和溯源体系建设。
⒊⑷华中地区以稻米、油茶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茶叶和中药材。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与设施的应用。
⒊⑸华南地区以水稻、柑橘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热带水果和水产品养殖。
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⒊⑹西南地区以茶叶、蔬菜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优势资源,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⒊⑺西北地区以苹果、葡萄为主导优势农产品,发展食用菌和畜牧业。
建设农牧业产业园,提升农产品市场地位和附加值。
四、实施路径⑴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正文】一、规划背景与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浙江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为提高农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应运而生。
本规划旨在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发挥各地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
二、规划的范围和内容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浙江省的各地市县,重点关注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市场潜力大的区域。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农产品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确定主打的特色农产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例如,在绍兴地区,以龙井茶和海鲜为主打农产品,在丽水地区,以有机蔬菜和苹果为主打农产品。
2.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优化根据各地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划分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基地的用地、种植和养殖品种等。
同时,注重基地的产业结构优化,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采取合作社、经纪人等形式开展农产品生产。
3.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鼓励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推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监测和抽检工作。
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三、实施措施与时间安排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政策措施: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3.项目建设:推动各地区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加工企业的建设。
4.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原则1. 分区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集群。
2.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产业协同:在区域内建立健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精准匹配需要。
布局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方案:1. 东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为主,以大豆、玉米、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2. 华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为主,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3. 华中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为主,以水稻、油菜、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4. 华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以稻米、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5. 西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主,以茶叶、烤烟、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6. 西北优势农产品区域:主要以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为主,以玉米、小麦、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产业。
实施措施1. 完善农业支撑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优势农产品区域。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引言按照浙江省优势农产品资源特色、发展潜力和区域条件,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提升,我们制定了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本规划旨在全面挖掘浙江省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并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背景分析2.1 浙江省农业资源特点在浙江省的农业资源中,包括了丰富的水果、茶叶、水产等资源。
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如杭州市适宜种植茶叶,宁波市适宜种植水果等。
这些特点为各地优势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浙江省农产品发展现状浙江省的农产品发展较为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等。
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3:目标与原则3.1 目标通过此次规划的实施,旨在增强浙江省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2 原则(1)科学性原则:本规划制定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2)可行性原则: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推进各项措施。
(3)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内容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4:区域布局规划4.1 杭州市杭州市以茶叶种植为主,要加强对优质茶叶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要加强对茶叶加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具有自主品牌和竞争力的茶叶加工企业。
4.2 宁波市宁波市以水果种植为主,要加强对优质水果品种的培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要发展水果加工产业,延长水果的保鲜期,提高附加值。
4.3 温州市温州市以蔬菜种植为主,要加强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要发展蔬菜加工产业,推出方便、卫生、高品质的蔬菜产品。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产业的优化发展。
所谓优势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基础和市场前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
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区域进行科学划定和合理布局。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将优势农产品集中布局在适宜的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北地区,适合发展优质瓜果产业;在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适宜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
其次,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特定区域内集中生产,可以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监管措施,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的生态安全和品质。
再者,能够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区域化布局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比如,山东的蔬菜、云南的花卉等,已经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了做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自然条件是首要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不同的农产品对自然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
例如,水稻需要充足的水源和温暖的气候,而苹果则更适合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生长。
因此,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优势农产品进行布局。
产业基础也不容忽视。
有些地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积累,具有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良好基础。
比如,某些地区已经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对于发展相关的优势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市场需求同样是关键因素。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发布
培 育 一 批 知名 的 特 色 农 产 品优 势 产 区 ,形 成 一 批 在 国内外 公认 、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知 名 品牌 。 规 划 按 照 品 质 特 色 、规 模 优 势 、 市 场 导 向等3 个 基 本 原 则 ,对 原 有 的 特 色 农 产 品 品种 进 行
调 整 。一 是 产 品 品 质独 特 ,功 能特 殊 ,有 一 定认 知
特色 农产 品区域布局规划 ( 2 0 1 3 — 2 0 2 0 年) 发布
为 引 导 特 色 农 产 品 向 最 适 宜 区 集 中 , 帮 助 各
类 社 会 资 金 明 确投 入 方 向和 重 点 ,促 进 农 业 区 域专 广 一 批 特 色农 产 品的 生 产 、加 工 、储 藏适 用技 术 ,
规 划) ) 从 强 化特 色农 产 品发 展 的关 键 薄 弱 环 节 入 手 ,确 定 了五 大 重 点 领域 :特 色 农 产 品 品种 选 育 ,特 色 农产 品产 业 标 准 化 与管 理 ,特 色 农 产 品技 术 创 新 与 推广 ,特 色 农 产 品加 工以 及 特 色 农 产 品营 销 。 为确 保 目标 任 务顺 利 实现 , ( ( 规 划 从 加 强规 划 引导 、创 新 发 展机 制 与 政 策 、加 大 投 入 力度 、发 展新 型农 业 经营 主体 、建立 健 全法 律法 规 体 系等 5 个
加 工制 品 品 质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构 建 了 加 工 品 质
评价模 型 、加工适 宜性 评价方 法和标 准 ,筛 选 出
适 宜 加 工 高 凝 胶 型 和 高 溶 解 型 蛋 白 、 高 品 质 花 生
油 ,以 及 适 宜 出 口的 花 生 加 工 专 用 品 种 , 构 建 了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一、概述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是为了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二、区域划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重点产品和具体布局要求。
三、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1-区域范围: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重点产品: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相应的重点特色农产品。
3-布局要求: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促进农产品优势互补。
四、省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1-区域范围:省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重点产品:针对省内的特色农产品,确定相应的重点产品。
3-布局要求:根据省内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五、市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1-区域范围:市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重点产品:根据市内的特色农产品,确定相应的重点产品。
3-布局要求:考虑市内各地的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六、县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1-区域范围:县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重点产品:针对县内的特色农产品,确定相应的重点产品。
3-布局要求:根据县内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提高农民收入。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图、产品市场需求分析报告、资源评估报告等。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特色农产品:指具有独特品质、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农产品。
2-农业现代化: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
3-可持续发展: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简版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引言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成为了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区域布局可以发挥各地的优势资源,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讨论全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
2.北方优势农产品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北方各省份中,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农产品生产的重点区域。
黑龙江适宜水稻和大豆的种植,吉林擅长玉米和大豆,辽宁以小麦和水稻为主要农产品。
因此,北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东北地区。
3.南方优势农产品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热带水果等农产品。
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是南方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广东以花卉、水果和水产品为主要农产品,福建擅长乌龙茶和水果,广西则以热带水果和水稻为优势农产品。
南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应重点考虑广东、福建和广西等省份。
4.西部优势农产品西部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种植高原作物、地理标志农产品等。
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是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区域。
云南以咖啡、茶叶和水果为主要农产品,四川擅长川菜的原材料如豆瓣酱和花椒,贵州以茶叶和热带水果为优势农产品。
西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需重点关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
5.东部优势农产品东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
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是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
山东以大豆、瓜果和海产品为主要农产品,江苏擅长稻米、水产和蔬菜,浙江则以茶叶和水果为优势农产品。
东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需重点关注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
6.中部优势农产品中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稻谷、玉米、烟叶等农产品。
湖南、河南、湖北等省份是中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
湖南以稻谷和烟叶为主要农产品,河南擅长玉米和小麦,湖北以稻谷和水稻为优势农产品。
中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需重点关注湖南、河南和湖北等省份。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4.25•【字号】浙委[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2006年4月25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6]1号),按照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现就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和落实《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观。
全省上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正在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步骤,充分表明我们党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由治标走向了治本,由单项治理走向了全面建设,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和条件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
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
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根据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
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确定优势产区。
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别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
主要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主要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法规类别】农业管理【修改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2014修编)【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07【实施日期】2007【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XE0303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农业部2007年)根据2005年以来3个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为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优势产区,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制定本规划。
一、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2003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颁布实施,对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大宗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地域性强、品质优和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制定和实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对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分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优势,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引导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集聚,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的商品价值较高,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区域布局规划。
一、规划背景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具备发展多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自然条件。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
因此,科学规划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于推动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选择(一)茶叶浙江是我国的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
茶叶产业在浙江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二)水果浙江省水果种类繁多,其中柑橘、杨梅、葡萄、草莓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水果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蔬菜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产区,如慈溪的西兰花、嘉善的番茄、临海的西兰花等。
蔬菜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居民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药材浙江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如铁皮石斛、浙贝母、杭白菊等。
中药材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发展潜力,是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五)水产浙江省是我国的水产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如舟山的带鱼、黄鱼、梭子蟹,湖州的淡水鱼等。
水产产业在浙江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区域布局规划(一)浙北平原区1、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
利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 引言优势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独特品质的农产品,其种植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优势。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需要进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划定各个地区的农产品发展方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2. 区域布局原则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充分利用地区特色各个地区具备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应根据地区特点,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2.2 注重市场需求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种,确保供需平衡。
2.3 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区域布局中,应注重优势农产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2.4 提升农产品品质在区域布局中,应注重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科技、研发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
3. 区域布局方案根据以上原则,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要优势农产品,可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粮食品质,发展特色饲料产业,支持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具备较好的黑土地优势,可发展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注重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优质肉类和动物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以水稻、水果等农产品为主要优势,可进一步发展优质稻米和绿色农产品,提升水稻种植和农产品的品质,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3.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适宜,可发展热带水果、茶叶等农产品,注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3.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具备种植和养殖条件,可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特色茶叶、晚稻等。
注重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
《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在乡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
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2021年6月,宁波市北仑区乡村里的鱼鳞坝引来游人。
浙江日报拍友索向鲁乐豪峰/摄《规划》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将目标锁定在农业高质高效先行示范、乡村宜居宜业先行示范、农民富裕富足先行示范等三个方面。
“《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中,先行性是非常醒目的特点。
”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农业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100%;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左右……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在乡村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确保实现“三个高于”: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绿色发展重点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
《规划》提出,在农民收入增长上,明确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培育高素质农民、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等举措;在公共服务提升上,提出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建管格局、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提档等举措;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提出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造新型帮共体,建设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体系,确保共同富裕“最容易掉队的一个都不掉队”。
7月2日,鸟瞰仙居县福应街道岭东村新联自然村。
浙江日报拍友王华斌/摄“浙江要继续深化'千万工程’,为美丽乡村再次注入新内涵。
”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赋予了美丽乡村更多新内容,包括共同富裕新内涵、数字化改革未来元素、乡愁风貌特质韵味。
提出要建设百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示范带依托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成果,鼓励开展组团式、片区化联合建设,探索建立先富村带富一片村长效机制,从风景美走向共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
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
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
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
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确定优势产区。
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
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
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
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干鲜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畜产品、中药材等11种特色优势农产品,实行重点扶持建设。
1.水产品我省是渔业大省,年国内捕捞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市场交易额、一般性贸易出口额和深水网箱养殖等,均位居全国首位。
200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480.7万吨,出口24.7万吨,创汇7.9亿美元,名列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
我省渔业在自然资源开发、产业进展基础以及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增长空间等方面均有专门大的优势和进展潜力。
特不是我省水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现有水产加工企业1763家、水产冷库1076座,加工能力达160万吨,并有1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外质量认证,构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雏形。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新的国际经贸格局和游戏规则的逐步确立,我省渔业仍面临新的挑战: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养殖品种尚未进展成区域性的强势产业;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阻碍竞争力的最要紧制约因素;养殖基础设施普遍老化、水域环境恶化;渔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渔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这些因素直接阻碍到我省渔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主攻方向:按照扶优扶强的非均衡进展战略,重点进展大黄鱼、珍宝、龟鳖、海水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和泥蚶等优势品种,适当扶持进展羊栖菜、文蛤、贻贝、石斑鱼等潜在优势品种。
主攻优质种苗选育、提纯复壮和人工繁育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加大优势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配合饵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发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整合区位优势,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养殖基地以及相关的加工、销售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优势区域:按照六大优势养殖品种的产业进展基础,重点建设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以及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
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以大黄鱼、海水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对虾、泥蚶等品种为重点,要紧布局在嵊泗、岱山、定海、普陀、慈溪、北仑、奉化、宁海、象山、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龙湾、瑞安、洞头、平阳、苍南等21个县、(市、区)。
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以进展珍宝、龟鳖和部分南美白对虾为重点,要紧布局在长兴、湖州市区、德清、余杭、萧山、西湖、江干、桐庐、嘉善、平湖、海宁、桐乡、建德、海盐、秀城、秀洲、诸暨、越城、绍兴、上虞、余姚、兰溪、义乌、金东、武义、龙游、柯城、江山等28个县、(市、区)。
(1)大黄鱼:结合本省深水网箱四大养殖基地的建设,进展舟山—象山港海区养殖产业带和浙中南海区养殖产业带;(2)海水蟹:进展甬台沿海青蟹养殖产业带、温州鳌江口两翼青蟹养殖产业区和梭子蟹浙北、浙南两条主副产业带;(3)对虾:建设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二带一区,即杭州湾产业带、大陆海岸产业带和舟山产业区;(4)泥蚶:建设甬台沿海泥蚶养殖产业带和温州泥蚶养殖产业区。
(5)珍宝:建设宁绍、金衢、杭嘉湖三个优势明显的珍宝产业带;(6)龟鳖:建设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一带一区,即杭嘉湖产业带、绍金宁产业区。
进展目标:通过五年的重点扶持,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区域布局合理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或产区,成为我省优势水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极大地提高整个养殖业的质量安全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到2007年,实现新增养殖产值80~100亿,新增出口创汇3~4亿美元。
浙东南沿海海水产品优势产区,大黄鱼养殖规模达到产量 3.3万吨、产值12亿元;海水蟹类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45亿元;对虾养殖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25-30亿元;商品蚶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25亿元。
杭嘉湖和宁绍、金衢淡水产品优势产区,珍宝养殖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40-50亿元;龟鳖养殖规模达到8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5亿元。
2.蔬菜瓜类蔬菜是我省的大宗优势农产品,1998年以来,蔬菜播种面积以年均12.9%的速度递增,2002年播种面积达到1045.5万亩,总产量1765.3万吨,产值158亿元,生产总量和生产总值居全省种植业首位,年出口创汇超过2亿美元。
浙江的榨菜、花菜、西兰花等在国内有重要阻碍,是全国的重点产区。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常年种植蔬菜种类50余种,夏季能利用山区气候等自然条件进展高山蔬菜生产,成为辐射上海、江苏和省内市场的最佳高山蔬菜产区。
秋冬春季露地蔬菜与长江以北地区生产的同类蔬菜相比,有明显的季节差,具有时空互补性。
我省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区域人口占全国的1/10,是国内蔬菜的要紧消费市场之一。
据调查,上海日消费新奇蔬菜2万吨左右,60%来自外省市,目前我省只占其外购量的16%,市场拓展空间较大。
而且,我国蔬菜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只有日本等蔬菜市场价格的1/10左右,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近几年,出口市场除日本有所下降外,多数呈增长趋势,特不是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同比大幅增长。
因此我省的蔬菜不管在国内依旧国外仍有较大的市场扩张空间。
然而我省蔬菜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成本与山东、江苏、福建和海南等省比较相对较高;优质无公害蔬菜比重较低,卫生安全质量有待提高,蔬菜销售易受国际市场绿色壁垒和国内大中都市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同时,营销方式传统,缺乏有规模、有实力的蔬菜流通企业,也给我省的蔬菜销售带来较大阻碍。
因此,我省应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适应人们追求蔬菜安全、营养的现代消费需求变化,充分发挥我省生产多宜性、与上海等目标市场接近、交通便捷的优势,改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实施差不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进展加工,扩大出口”为重点,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进展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和蔬菜保鲜加工业,加快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积极开发推广耐贮运加工出口的优良品种,蔬菜标准化和绿色生产、工厂化育苗技术,塑料大棚、微灌、新型覆盖材料等现代设施栽培技术,进展蔬菜集约化生产,提高蔬菜质量和安全水平。
扶持进展蔬菜加工企业和流通组织,增强蔬菜采后保鲜(分级、预冷)以及速冻、脱水、腌渍等加工能力。
优势区域:重点进展浙北--浙东南沿海鲜菜和加工、出口蔬菜产业带,要紧布局在杭州、宁波和温州三市市郊以及长兴、吴兴、秀城区、嘉善、平湖、桐乡、海宁、余杭、萧山、上虞、余姚、慈溪、三门、临海、黄岩、路桥、温岭、瑞安、乐清、平阳、苍南等21个县(市、区);西部和中南部高山蔬菜、特色蔬菜产区,重点布局在临安、富阳、建德、诸暨、义乌、婺城、浦江、磐安、武义、嵊州、新昌、天台、仙居、莲都、缙云、遂昌、松阳、文成、泰顺、永嘉、江山等21个县(市、区)。
进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形成要紧大中都市城郊50万亩的集约化常年鲜菜生产基地,浙北--浙东南沿海250万亩的加工、出口蔬菜基地;西部、中南部45万亩的高山蔬菜和100万亩的特色蔬菜基地。
优势产区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内销蔬菜质量安全达到无公害标准,培育10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蔬菜超市化率和加工率均达到20%以上,在省内和毗邻省市的蔬菜市场占有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达到进口国要求,年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努力把浙江建成长三角区域性蔬菜重点产区和加工出口专业化生产基地。
3.笋竹竹产业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进展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
竹子以其生长快、生产周期短,既具有广泛用途,又有利于环境爱护和实施可持续经营的特点而深具进展潜力。
我省竹子栽培加工利用历史悠久,经营水平居全国领先,素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之美誉。
全省有竹林面积1100多万亩,笋竹加工企业2500多家,竹业年产值115亿元。
竹材产量近1亿根,年加工竹材1.5亿支,其中原竹销往省外1800万支,外省购入原竹6000万支。
竹笋年产量142万吨,水煮笋加工的原料近40%来自省外。
笋竹产品加工原料自给不足。
笋竹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符合现代人追求绿色保健的消费趋势,“以竹代木”方兴未艾。
竹笋、竹胶板、竹装饰板、竹家具、竹纤维纺织品、竹炭、竹化工产品等不管出口或内销都拥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主攻方向:以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重点,以菜竹笋无公害栽培为突破口,依照立地条件适当扩大栽培面积,推广“一竹三笋”、设施栽培、定向栽培等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提高竹笋的品质和竹林单位面积的效益。
优势区域:建立以浙北的安吉、浙西的龙游和衢江、浙南的龙泉及浙东的四明山区为区域中心的各具优势的毛竹重点产区;以临安、德清为重点的早竹笋产区;以平阳、苍南为中心的浙南绿竹(马蹄笋)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