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化学课程标准试题

化学课程标准试题

化学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

1、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__(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2、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蒋(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3、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4、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主旨。

5、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6、化学课程内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7、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

8、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

9、(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1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二、选择题1、下面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中,哪个描述是错误的?(D)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2、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下列选项中,那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CD)。

.A.支架式。

B.探究式。

C.讲授法。

D.操练 -反馈法。

3、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C)A.学生搜集信息能力。

B.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C.学生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

D、学生创新能力4、以下是关于李老师使用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A、一般情况下采用课堂观察法来考察自己和学生在课上的交流情况,以期日后加以改正。

B,采用测验的方法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课上的重点、难点C.在考察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市和教学内容的时候采用问卷调查法。

D、找一些学生进行面谈,希望学生当面指出自己教学中的缺点。

5、如果让你反思某堂课的教学质量,以下不应考虑的因素是(B)A、学生是否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不同表现方式。

化学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

化学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

化学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元素、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教育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初中教材的第五章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及其性质等内容。

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章节的教学进行解析。

一、引入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

在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介绍,比如火柴燃烧、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通过实例引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化学反应的描述及理解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描述、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不同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反应的特点。

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为了统一化学反应的描述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比如,通过实验现象的描述,帮助学生分析出需要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的产物,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四、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及特点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不同类型。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各类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例如,可以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中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解释发生的化学反应。

五、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反应热、放热、吸热等概念。

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能量的转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浅议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浅议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化学科学发展史简介
虽然拉瓦锡的燃烧学说(1777年)开启了化学革命,但化学的大 踏步的发展还是依靠道尔顿创立化学原子论而取得的。
道尔顿在《组成大气的几种气体或弹性流体的比例的实验探究》 (1802年)论文中提出化学原子学说,并在《论水对气体的吸收》 ( 1803年 ) 论 文 中 发 表 了 原 子 量 表 , 阿 佛 加 德 罗 提 出 分 子 假 说 (1811年),从而奠定了化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基础。但这一思想直 到坎尼札罗重提(1860年)以后,原子—分子学说才开始得到普遍承 认。此后,化学开始广泛探讨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化学合 成 技 术 在 原 子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兴 起 。 随 着 煤 焦 油 中 苯 的 发 现 ( 1 8 43 年),以苯胺为基础合成苯胺紫、品红等染料的工作基本上是偶然 的。自凯库勒弄清苯的六角结构(1865年)之后,开始采用科学方法 合成染料,发色团理论(1876年)使整个染料化学合成技术迅速发展 起来。在天然高分子物质利用方面,合成橡胶(1875年)、胶卷 (1882年)、人造纤维(1884年)、人造丝(1892年)先后被发明。 在物理化学技术方面,氨碱法的工业化(1865年)、人造石墨的工业 化(1891年)、炭化钙的工业化(1895年)先后被实现。20世纪二、 三十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原子能工业和 核化学得到了空前发展,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化学 人类社会 环境 健康
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钻 木取火、青铜器冶炼、火药发明、到当今核能技术开发应用等,无一 不与化学技术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说:“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 又是关于人的科学。……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 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 今天,化学作为自 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极为重要 的武器,它的各个研究领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 问题。

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对化学学科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以便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本文将对化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学科背景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等方面,为人类认识和改变物质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2. 研究领域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这些领域通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成果化学学科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等。

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有所贡献,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问题分析1. 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虽然化学学科在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对于一些基本现象的机理仍未完全阐明,对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仍存在挑战。

这些问题制约了化学学科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2. 科研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化学学科的科研人才培养是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在一些高校及科研机构,化学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机会的提供。

这使得化学学科人才培养面临一定的困境。

3. 研究与应用脱节现象在当前的化学学科建设中,研究与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即使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这使得化学学科的研究成果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建议与措施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大对化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基本现象的探索与解释。

同时,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加强与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化学学科的创新发展。

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自然科学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理解世界和掌握自然规律的途径。

它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透过科学研究和实验分析,揭示了许多奇妙、神秘的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从其中深入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一、物理学的奥妙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物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自然现象可以说是天文现象,例如恒星运动、日月星辰的轨迹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探测器等仪器对这些现象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宇宙的无限奥秘。

物理学还涉及电磁学、声音、光学等知识。

通过电磁场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究它对生活的影响,例如手机、电视等现代化科技的出现。

另外,人类对声波及音乐、语言的探究也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最后,光学是一门精密的学科,研究了光的本质、传播规律及在自然和工业中的应用等,可以说涉及到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化学的奇妙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物质之间的变化和转化。

从化学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以及如何运用元素之间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同物质在化学上有如此巨大的区别。

另外,药物、材料科学也是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无论是研发新药,还是开发新材料,化学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医学用药、工业涂料等,都是通过化学的研究应用而成。

三、生命科学的奥秘生命科学以生物学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生命科学涉及到生命的起源、进化等问题,围绕着生物体的遗传、发育、分化等方向展开研究,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生命科学中,遗传学是其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方向。

人类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探究遗传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到了现在,又透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对基因的构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生命科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了解到全球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区域和变化趋势,这些成果将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环境保护等产生深远的意义。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从化学发展为社会建设带来的贡献、危害以及人们应如何对待化学、利用化学等方面着手,介绍了化学在人类生活与和谐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和谐社会生命科学环境污染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威胁,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肮脏的大气。

一、化学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化学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

化学教育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化学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

1.化学与生活。

不知你对微波炉加热食品的原理是否熟悉,其中包含的原理是:当分子(主要是极性分子)接受了微波辐射的能量后,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相对静态转化为动态,通过分子偶极高速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热效应。

这种加热方式被称为“内加热”,是微波诱发的一种有机反应。

有人将微波辐射称为有机合成中的“高能技术”,它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景不可限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化学与生产。

在肥料家族中,既有农家肥,也有大家熟悉的近代化肥,还有鲜为人知的稀土微肥。

稀土微肥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稀土,其中镧、铈含量各占28%和51%。

稀土农用是中国首创,它对稳定我国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促进农业丰收,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有着良好的作用。

3.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指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现代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的储量都极其有限。

因此,各国在积极寻找新能源。

氢能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氢燃烧时发热量大,燃烧产物只有水,洁净、无污染。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小问2详解】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凉干燥烧杯,因为生成物里有水,烧杯内壁会有水雾,所以观察到现象是: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到发烫;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所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做燃料。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该装置为坩埚钳,用于夹持坩埚,故填坩埚钳;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该装置为石棉网,可使得受热仪器均匀受热,故填石棉网;
17.用化学符号表示:水______,氧分子______,氢分子______,氧原子______。
【答案】①. H2O ②. O2③. H2④. O
【解析】
【详解】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O;
A.继续添加食盐B.减少适量食盐
C.向右移动游码D.左盘添加砝码
【答案】A
【解析】
【详解】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0g的食盐,步骤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在左盘添加食盐,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质量小于右盘砝码质量,故应继续在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1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剩余液体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D.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
B.倾倒液体时,手心对着标签拿试剂瓶

化学校本课程

化学校本课程

化学校本课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中,化学校本课程被广泛教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首先,化学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理解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的原理。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另外,化学校本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化学校本课程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知识。

化学校本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校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最后,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校本课程通过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与道德、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公民。

最后,化学校本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实验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总而言之,化学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化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伦理的教育。

同时,化学校本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化学的定义

化学的定义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实验的研究和探索。

下面我将列举几个常见的问题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化学,是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是一门基础学科。

1、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训练。

3、学习化学应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根据实验现象和事实,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推测。

5、能通过实验现象和分析,正确地进行原因分析。

2、化学不仅有实验,还有语言、文字和图画,而且是严密的科学体系。

3、根据实验现象和事实,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推测。

4、化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化学的社会性包括化学知识的普遍应用,促进化学的教育和化学的科学技术发展,化学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5、化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从化学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到化学的两面性。

6、化学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

7、化学实验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8、化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做是化学发现史,也可以看做是人类认识化学奥秘的历史。

5、化学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6、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后,还必须经常去做一些化学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并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7、化学的一些原理、概念的理解往往是通过亲身做化学实验来加深的。

8、任何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所以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化学也不例外。

9、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化学来造福人类,所以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敢于创新。

化学中常见的问题: 1、很多同学在写“氧气”这一概念时,往往只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而没有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它在反应中是作什么用的? 2、很多同学在写“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写成铁>铝>铜>锌>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这样能否写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 3、在做实验时不带药品(量筒、烧杯、铁架台等)怎么办? 4、化学实验中不能用嘴直接呼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用嘴直接呼吸?。

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

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

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分别有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

自然科学作为科学三大领域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

一、自然科学简介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

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介绍1、物理学它是研究自然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的基本存在状态与结构层次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其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它是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

2、化学化学是从原子、分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

3、生物学生物学又称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可以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

生物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4、自然地理学它是以地球系统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

5、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世界由物质组成,主要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天然产物: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统称作天然产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树脂、胶体物、木质素、维生素、脂肪、油脂、蜡、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糖苷类、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酚类、醌类、内酯、甾体化合物、鞣酸类、抗生素类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是2010年04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湘、汪秋安。

该书概述了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开发意义,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生理活性进行了系统讨论。

《天然产物化学》是201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军、刘星。

内容简介:《天然产物化学》根据编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第1章介绍了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的一般方法,其后各章对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最后一章介绍了部分代表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与化学修饰。

《天然产物化学》可用作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安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医药、农药、粮油食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工作者参考。

目录:绪论0.1天然产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0.2天然产物研究的发展史0.3研究天然产物化学的意义0.4研究天然产物的一般方法和程序0.5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趋势第1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1.1概述1.2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1.2.1蒸馏法1.2.2溶剂提取法1.3分离方法1.3.1萃取法1.3.2沉淀分离法1.3.3结晶与重结晶1.3.4色谱分离方法1.3.5分子蒸馏第2章天然维生素2.1概述2.2维生素的来源2.3维生素的分类与命名2.3.1维生素的分类2.3.2维生素的命名2.4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2.4.1脂溶性维生素2.4.2水溶性维生素2.5部分维生素的提取与生产2.5.1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2.5.2维生素C的生产第3章油脂和磷脂3.1油脂3.1.1油脂简介3.1.2油脂的结构与性质3.1.3油脂的提取与分离3.1.4脂类的波谱特征3.1.5油脂的生物活性3.1.6油脂的综合利用3.2磷脂3.2.1磷脂简介3.2.2磷脂的结构与命名3.2.3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3.2.4磷脂制取第4章生物碱4.1概述4.2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命名4.2.1各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4.2.2生物碱的命名4.3生物碱的性质与鉴别4.3.1生物碱的性质4.3.2生物碱的鉴别4.4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4.4.1总生物碱的提取4.4.2生物碱的分离4.5生物碱的鉴定与谱学特征分析4.5.1理化鉴定4.5.2色谱鉴定4.5.3生物碱的谱学特征分析4.6生物碱的提取实例4.6.1长春碱与长春新碱4.6.2延胡索乙素4.7代表性的生物碱4.7.1吗啡4.7.2奎宁4.7.3秋水仙碱4.7.4石杉碱甲4.7.5莨菪碱和阿托品4.7.6一叶萩碱第5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5.1氨基酸5.1.1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5.1.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5.1.3氨基酸的分离分析5.1.4氨基酸的波谱特征5.1.5氨基酸的分离提取方法5.1.6氨基酸总量测定5.2多肽5.2.1多肽的组成和命名5.2.2多肽结构的测定5.2.3多肽的合成和生物活性5.3蛋白质5.3.1蛋白质的分类5.3.2蛋白质的结构5.3.3蛋白质的性质5.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5.3.5蛋白质的提取分离5.3.6酶5.4核酸5.4.1核酸的组成5.4.2核酸的理化性质第6章黄酮类化合物6.1概述6.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6.2.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6.2.2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6.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6.3.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6.3.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6.4黄酮类化合物的用途6.4.1天然甜味剂6.4.2天然抗氧化剂6.4.3保健食品6.4.4化妆品中的应用6.4.5天然色素6.4.6药品中的应用6.5大豆异黄酮6.5.1大豆异黄酮简介6.5.2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与性质6.5.3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6.5.4大豆异黄酮的用途第7章糖类化合物7.1概述7.2糖的分类7.2.1单糖7.2.2低聚糖7.2.3多糖7.3糖链的结构7.3.1糖残基种类和分子比例的确定7.3.2单糖间的连接位置7.3.3单糖在糖链中的排列顺序7.3.4苷键构型的测定7.3.5多糖的分子大小7.4糖链的降解7.4.1酸催化水解7.4.2酶催化水解7.4.3其他降解方法7.5糖的功能及应用7.5.1重要单糖及应用7.5.2低聚糖的生理活性及应用7.5.3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第8章甾体类化合物8.1概述8.2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与理化特性8.2.1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8.2.2甾体化合物的理化特性8.3各类甾体化合物8.3.1甾醇8.3.2甾体生物碱8.3.3甾体激素8.3.4胆汁酸8.3.5C21甾体类化合物8.3.6甾体皂苷第9章萜类化合物9.1概述9.2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9.2.1单萜9.2.2倍半萜9.2.3二萜9.2.4二倍半萜、三萜和多萜化合物9.3萜类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9.3.1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9.3.2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9.4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9.4.1单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9.4.2倍半萜化合物的分离9.4.3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离9.5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9.5.1植物精油的成分分析与含量测定9.5.2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9.5.3结构鉴定实例——青蒿素的结构鉴定9.6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实例9.6.1薄荷油提取工艺9.6.2鄂北贝母中对应贝壳杉烷型二萜的提取与分离第10章苷类化合物10.1苷类化合物概述10.2苷的分类10.2.1按苷元化学结构分类10.2.2按苷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类10.2.3按端基碳的构型分类10.2.4按苷元的不同分类10.2.5按成苷键的原子(苷原子)分类10.3氰苷类化合物10.3.1氰苷类的结构类型10.3.2氰苷类的性质10.3.3鉴定反应10.3.4分离和纯化10.4强心苷10.4.1强心苷概述10.4.2强心苷的结构10.4.3强心苷的性质10.4.4强心苷的检测10.4.5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10.4.6强心苷示例——毛花洋地黄强心苷105皂苷10.5.1皂苷的结构10.5.2皂苷的分离10.5.3皂苷的鉴定第11章香豆素11.1概述11.2香豆素的结构类型11.2.1与芳香环相连的C5基团11.2.2与酚性氧原子相连的C5基团11.2.3与碳及氧原子相连的C5基团11.2.4与侧链氧原子相连的各种酯11.3香豆素的分类和命名11.3.1简单香豆素类11.3.2呋喃香豆素类11.3.3吡喃香豆素类11.3.4其他香豆素11.4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1.4.1性状11.4.2溶解性11.4.3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11.4.4呈色反应11.4.5香豆素的合成方法11.5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11.5.1香豆素的提取11.5.2香豆素成分的分离11.6香豆素的波谱学特征11.6.1紫外光谱11.6.2红外光谱11.6.3核磁共振谱11.6.4质谱第12章芳香族酸酚性化合物12.1概述12.2芳香族酸酚性化合物结构类型12.2.1苯及苯酚类衍生物12.2.2苯环二元酚类12.2.3间苯三酚类12.2.4萘环衍生物12.2.5连苯三酚类12.2.6二苯烯类及其有关化合物12.2.7蒽菲类衍生物12.2.8地衣酚类12.2.9大麻酚类12.2.10苯丙酸类12.2.11其他复杂类型的化合物12.3芳香族酸酚类化合物的生理作用12.4结构测定方法第13章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与装饰13.1概述13.2紫杉醇的合成13.2.1紫杉醇的半合成13.2.2紫杉醇的全合成13.3奎宁类生物碱13.4鬼臼毒素的合成13.5石杉碱甲的合成13.6土荆皮乙酸的合成。

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规律和物质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科学知识:
1.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等,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分支。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

3.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等,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分支。

4.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历史、结构和物质组成等,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灾害等分支。

5. 天文学: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和宇宙的起源、演化等,包
括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天体测量学等分支。

6. 数学:虽然数学不是自然科学,但它是自然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工具和语言,包括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
分支。

这些只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还有很多其他
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和技术的发展,为解释和改变自然界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过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化学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在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的专门人才。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化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一、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能源研究等众多领域。

例如,在生物医学中,药物的研发离不开化学的方法和原理,化学药品的合成和分析也是药物研究的基础。

在材料科学领域,化学可以用于设计和合成新材料,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同时,化学在环境保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检测和处理。

可以说,化学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化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化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无机化学则涉及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物理化学则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检测方法。

掌握这些基础理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学习化学专业时,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多进行文献查阅和学术交流也是提高自身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三、化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十分广阔。

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医药公司、化工企业等多个领域就业。

例如,可以从事新药研发、材料研究、化学工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化学专业的人才还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从事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或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化学人才。

为了适应未来化学发展的需求,化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关注新兴的研究领域,如纳米化学、生物化学、绿色化学等,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方法概念类

化学教学方法概念类

化学教学方法概念类一、引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而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落实,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教学方法的概念类问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比较,探讨如何落实好化学教学方法。

二、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和练习。

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强调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式,自主探究化学现象及规律。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学生们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失去方向。

四、多媒体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结合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但是过于依赖多媒体也可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五、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但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案例积累和教学经验,否则可能造成教学效果的不佳。

六、综合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综合教学方法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综合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不同认知方式的需求。

自然科学八大类

自然科学八大类

自然科学八大类摘要:一、引言二、自然科学的定义与分类1.自然科学的定义2.自然科学的八大类三、自然科学八大类的具体内容1.数学2.物理学3.化学4.地球科学5.生命科学6.心理学7. 天文学8.计算机科学四、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自然科学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自然科学的八大类。

二、自然科学的定义与分类1.自然科学的定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自然性质的学科,其目的是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依据。

2.自然科学的八大类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天文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八大类。

下面将对这八大类进行详细介绍。

三、自然科学八大类的具体内容1.数学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具有基石地位,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支撑。

2.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物理学可分为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物理学等分支,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3.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化学可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分支,其研究成果在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和自然资源的科学。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气象学等分支,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5.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支,其研究成果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6.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化学新课标

化学新课标

第一部分前言(7-9'CHEM'1)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7-9'CHEM'1.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7-9'CHEM'1.2)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7-9'CHEM'1.2.1)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

化学教育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化学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

1.化学与生活。

不知你对微波炉加热食品的原理是否熟悉,其中包含的原理是:当分子(主要是极性分子)接受了微波辐射的能量后,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相对静态转化为动态,通过分子偶极高速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热效应。

这种加热方式被称为“内加热”,是微波诱发的一种有机反应。

有人将微波辐射称为有机合成中的“高能技术”,它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景不可限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化学与生产。

在肥料家族中,既有农家肥,也有大家熟悉的近代化肥,还有鲜为人知的稀土微肥。

稀土微肥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稀土,其中镧、铈含量各占28%和51%。

稀土农用是中国首创,它对稳定我国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促进农业丰收,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有着良好的作用。

3.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指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现代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的储量都极其有限。

因此,各国在积极寻找新能源。

氢能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氢燃烧时发热量大,燃烧产物只有水,洁净、无污染。

但氢在常温下是气体,作为能源材料,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诸多方面受到了限制。

储氢合金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

储氢合金可以和氢气形成金属氢化物,从而固定氢气,加热后又可以把氢气放出来,其储氢的密度可以大于氢气瓶。

合金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吸氢量的主要因素。

在节能方面,化学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燃油乳化、煤的合理利用等。

4.化学与生命。

生物体系以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

在研究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领域里,化学不仅提供方法和材料,而且在提供理论、观点、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中的奥秘就在核酸。

生命的基础是蛋白质,而核酸就是复制蛋白质的精灵。

也就是说核酸是生命遗传物质的基础,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经过几十年对核酸的研究引发了基因工程革命,基因工程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发展着,带来了一批突破性的成果――抗病虫转基因物质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功,“无性繁殖”取得成功,基因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疫苗、器官复制和再生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贡献。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

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门捷列夫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如今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等。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1],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

现代化学下有五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

[2]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

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

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培养不断进取、发现、探索、好奇的心理,激发人类对理解自然,了解自然的渴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

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因此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

实际上,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

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的同时,由于片面地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寅吃卯粮甚至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如果说寅吃卯粮、竭泽而渔必然给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话,那么,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则可以说是对于当前人类的存在产生了直接的威胁.在人类活动中生产是与环境发生作用最频繁、最密切的部分.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这两大类.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环境问题的类型、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尽一致,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人类出现直至工业革命为止,是早期环境问题阶段;从工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为止,是近现代环境问题阶段;从1984年至今为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十八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既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欣喜,也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西方国家首先步入工业化进程,最早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繁荣,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苦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成千上万人生命受到威胁,甚至有不少人丧生.当前世界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治理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自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2年6月,联全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涉及与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给各国政府提供了至21世纪来的行动蓝图.因此,各国必须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以迎接人娄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可以根据来源分为环境污染、天然污染、人为添加和食品供应过程产生四大类。

对于某些物质来说,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明确,比如具有致畸致癌性的N-亚硝基化合物,其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来自于食品添加剂或矿物燃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另外食品中广泛天然存在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也可以是其直接或间接前体物质。

食品中存在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如汞、铜、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

无极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核泄漏等带来的。

这些都会通过环境及食物链而危及人类健康,并随着人类环境的持续恶化,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

砷在自然界的出现频率、毒性和人的暴露可能性的综合危险性被列为危险物之首,其口服剂量小于0.3 µg/(d · kg体重)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无害。

汞中毒通常是由于摄入的有机汞化合物而导致的,这些高毒的汞化合物是脂溶性,易被吸收,可以富集。

一些微生物将河底或湖底的无机汞盐转化成甲基汞,因此有机汞盐可在鱼或其他的水生动物体中富集。

镉离子在植物中分布于各个组织部分,无法通过去掉外皮或叶子去除。

在动物性食品中,镉主要存在于内脏。

镉的污染源一般是工业废水和工厂澄清池的淤泥。

镉的长期摄入,会在人体的肾脏和肝脏中积累,引起肾小管损伤。

核试验、核爆炸、核泄露及辐射等能通过环境及食物链而危及人类健康。

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有:Cs、Sr、C。

人类受到自然辐射暴露量为每年2 mSv。

多氯联苯二噁英(PCCD)和连苯呋喃(PCDF),俗称二噁英。

含氯或者其他卤素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在热处理工艺中会形成二噁英,污染环境并进入食物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