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附后评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2016年9月22日)
我市自2009年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市卫生局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主线,积极发挥部门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新农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等多项工作进入国内、省内先进行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规模、装备条件、技术水平显著改善,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居民健康及主要规划目标实现情况: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57家,其中医院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1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6家,其他机构4家;卫生人员289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023人;床位19150张。
(二)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97张,执业(助理)医师2.13人,注册护士2.43人。2015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总建筑面积191.88万平方米,共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03万台,总价值15.76亿元。
(三)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0-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14219244人次增加到23235974人次,年均增长63 %;住院人数由每年301764人增加到575897人,年均增长90 %。传染病实现有效控制,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处于全国、全省较低水平;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四)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8岁,比全国期望寿命高3.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26‰、14.45/10万、6.07‰,分别低于全国水平的8.1‰、20.1 /10万、10.7‰,与全省平均水平的4.77‰、13.04/10万、6.03‰基本持平,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全省前列。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成。一是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2015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8%以上,乡镇、村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5年,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人均筹资达到480元。2016年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居民个人缴费达到人均不低于150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实施“一卡通”就医,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更加便捷。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以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在所有统筹地区全面开展。山东省境内的医院住院医疗实现联网、能够及时结算。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重病大病患者医药费用二次报销制度;探索开展居民意外伤害保险;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扩大生育人群的受益面。2014年,以地市级人民政府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居民大病保险协议书,大病补偿工作全面展开。五是健全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在确保整体待遇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重点保障大病和较大疾病,适度控制一般性疾病报销费用,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75%和70%左右。六是基本建立起适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农合制度。截至2013年底,卫生部门负责新农合工作期间,我市新农合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参合率连续5年98%以上,大幅超过国家90%和95%的医改目标,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07年至2013年底,新农合累计筹资23.72亿元(政府80%,个人20%),农民累计受益5018.14万人次、21.72亿元。2013年筹资总额9.19亿元,基金使用率97.6%,县域范围内政策补偿比达到79.26%,实际补偿比73.59%,在全省领先。新农合制度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是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显著的时期,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谋划、
运作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全市优质卫生资产迅速增加,由2008年的11.06 亿元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78.74亿元(2011年31.12 亿元),增长了612%。一是全面完成基层机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了47所乡镇卫生院、6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按照“十五分钟”就医圈规划设置,建成了1400所标准化卫生室,比省卫计委要求数量增加了近200所,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建设面积14.5万平方米。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引导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合作关系,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卫生帮扶工作。社区卫生技术骨干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县级医院业务骨干进修完成率均为100%。三是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出台《**市乡村医生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每年免费培训不低于60学时或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累计培训率达90%以上。四是推行全科医生制度。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特设岗位”等方式,着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临床能力。目前,全市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5个、基层实践培训基地9个;截至2016年8月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招录225人,规范化培养招录14人,师资培训招录129人,岗位培训1717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全科医生数1376人,较2011年的627人有了大幅提升。五是实施基层中医药
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开展了多轮“读典讲典用典”活动,邀请中医界顶尖专家来**市授课;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计划”,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都焕然一新,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含卫生室)、住院人次分别从2008年的335.3万、3.36万增加到2015年的1516.4万、10.8万,分别增加3.52倍、2.2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三)创新“两纵三横”,试点“健康直通车”,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市在全国首创、省政府推广的“两纵三横”,即:纵向管理、服务两个体系,横向区(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三个层面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成,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按照统一标准设立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办公室65个,选聘专业人员1083名,聘任公共卫生协理员2799名。在**县创新试点了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直通车”模式,变坐等上门为进村入户,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指标差距明显缩小,截至2015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304.42万人,规范化电子建档率82.02%;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管理19.48万人,管理率77.73%;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14.59万人,管理率68.02%;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4.5万人,管理率66.09%;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