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附后评估表)
十三五医院总结汇报
十三五医院总结汇报【十三五医院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医院的XXX,今天我将为大家做一份十三五医院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医院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医院不断加强对医疗技术的研发投入,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
我们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复杂疾病的诊治工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科研院所、大学等的合作交流,组织医疗团队参与了一些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
二、医院管理的创新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医院不断加强对管理的创新和优化,推行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
我们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我们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预约挂号系统,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
三、患者服务质量的改善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善患者服务质量。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
同时,我们加强了医患沟通,推行了一对一的预约制度,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四、医院文化建设的推进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医院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医院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医德医风的培养,促进了医疗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总的来说,过去的五年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继续推行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在文化建设方面,以医院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一支优秀的医疗团队。
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本文档旨在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该行动计划是旨在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一、工作概述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于XXXX年启动,历时五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该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措施,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工作成果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成果包括:1. 中医药服务覆盖范围扩大。
通过建设中医药服务中心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机构,使中医药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覆盖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大。
2. 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
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加强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3. 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
通过设立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培训项目,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问题与建议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具体问题包括:1.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
各地中医药服务中心的建设不平衡,存在一些地区中医药服务覆盖不到位的问题。
2. 中医药服务质量不稳定。
虽然中医药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中医药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优化中医药服务布局,解决中医药服务覆盖不到位的问题。
2. 完善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稳定提升。
四、未来展望中医药服务能力改进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工作总结表明,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中医药服务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目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单位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民共享健康成果的思想,坚决推进深化医改工作,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现将本单位如下:一、工作整体情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医改力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2. 改革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链: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优化药品供应,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有效遏制药品虚高价格。
3.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得到合理补偿。
4. 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推行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5.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定并实施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二、分级诊疗制度推行情况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单位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引导患者合理看病,减少不必要的就医和排队时间。
我们通过建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之间的良好协作机制,实现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
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改进医疗服务评价指标,鼓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单位取得了初步成效。
患者对就近看病、就近开药等方便举措反响良好。
同时,由于多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协作,减少了大医院的过度就医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看病压力,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三、药品供应链改革情况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和药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我单位推行了药品供应链改革,主要包括药品集中采购和药品价格谈判机制。
医改评估报告
医改评估报告医改评估报告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然而,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我国的医疗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进行了医改,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报告将对我国医改进行评估。
首先,我国医改在医疗资源的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大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此外,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也有效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例如,许多地区的分级诊疗制度,减轻了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
其次,我国医改在医保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不久前,我国全面推行了医保覆盖全民的政策,并逐步加大了医保支付比例,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同时,加大了对大病救治的保障力度,确保了群众在面对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通过医保制度的改革,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医改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仍然不均衡。
一线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就医难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仍有待提高。
虽然国家推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等改革,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医院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患者就医流程繁琐,医生收入和职业尊严不足。
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等问题也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医改在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保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仍然存在医疗资源不均衡和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三五总结评估报告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三五总结评估报告“十三五”以来,X县以X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大重要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X州《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和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医院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成效。
一、基本情况X县有中医院*所,开设三个病区,设置了中医科、内儿科、骨外科、老年病科、妇产科、心脑血管科、中医康复科(针灸科、理疗科、风湿骨病科)、康复科(成人康复、小儿康复)、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个临床及医技辅助科室。
拥有州级重点专科*个。
全县有医护人员*人,正高*人,副高*人、中级*人、初级*人;其中中医专业从业人员*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人,中医助理医师*人。
二、中医发展概况(一)中医收入明显提高。
*年中医总收入X万元,中医收入/总收入为:X%;中医药品总收入为X万元,中医药品/全院药品为:X%;中医诊疗人次*人;中医诊疗人次/全院诊疗人次占X%;*年中医总收入X万元,中医收入/总收入为:X%;中医药品总收人为X万元,中医药品/全院药品为:X%;中医诊疗人次*人,中医诊疗人次/全院诊疗人次占X%;*年中医总收入X万元,中医收入/总收入为:X%;中医药品总收人为X万元,中医药品/全院药品为:X%;中医诊疗人次*人;中医诊疗人次/全院诊疗人次占X%;*年中医总收入X万元,中医收入/总收入为:X%;中医药品总收人为X万元,中医药品/全院药品为:X%,中医诊疗人次*人;中医诊疗人次/全院诊疗人次占X%;*年中医总收入X万元,中医收入/总收入为:X%;中医药品总收人为X万元,中医药品/全院药品为:X%;中医诊疗人次*人;中医诊疗人次/全院诊疗人次占X%;*年以来中医总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主要是我科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另外搬入新病区住院床位增加,诊疗人次增多等有关。
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概述本文档旨在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工作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出有关经验和教训,以供今后类似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参考。
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回顾行动计划自“十三五”期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以下是对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的回顾:1.提升诊所服务能力。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中医药诊所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诊所的管理水平。
2.加强中医药研究与创新。
增加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培养和支持中医药研究人才,推动中医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3.推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流访问等方式,加强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4.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
通过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活动等途径,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了解度,推广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方法。
成果总结经过行动计划的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提高了中医药诊所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2.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
3.加强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推广和交流。
4.提高了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了解度,推动了中医药在健康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经验总结在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1.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确保行动计划的目标和措施合理有效。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多方合力,推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3.定期评估和监测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和方法,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
4.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工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展望未来在未来,“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增强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简介本文档旨在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评估项目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项目成果分析在本次行动计划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经过对这些措施和项目的实施和推进,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主要的成果分析:1. 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和教育活动,我们提高了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许多从业人员参与了我们的培训项目,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科学研究本次行动计划还着重于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
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得以取得,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3. 临床实践我们大力推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并鼓励从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和疗效。
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服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工作不足和改进措施尽管我们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1. 资源不足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未来需要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资源投入,以支持更多的培训、教育和研究活动。
2. 合作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合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我们应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3. 监督和评估在项目中,我们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不够完善。
未来应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未来工作展望针对当前工作的不足和改进,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以下努力:1. 加大投入增加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上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以行动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以下是本项目工作总结。
一、突出重点领域,加强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
我们注重提升中医医师和中药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了中医医师和中药师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二、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我们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以及中药和传统疗法的结合,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综合效应。
此外,我们还建立起了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系统的建设,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三、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我们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中医药电子病历系统、中医药远程会诊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使中医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科学。
此外,我们还开展中医药大数据的研究,通过分析和挖掘数据,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中医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医药国际化发展。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性的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广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发展。
在国际援助项目中,我们开展了中医药服务的技术培训和医疗援助活动,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十三五”行动计划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不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行动计划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深化医改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现将深化医改情况报告如下:一、深化医改的主要目标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2. 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减轻群众就医负担;3. 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4.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5.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实力。
二、深化医改的主要措施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2.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1)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3)加强医疗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3. 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1)推进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2)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3)鼓励创新药研发,提高药品可及性。
4.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推进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2)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待遇;(3)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医改取得的成效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2.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群众就医负担得到减轻;3. 药品价格得到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4.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群众就医可及性得到提高;5. 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医院)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医院)“十三五”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更是我院启动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为继续保持医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站在新的起点,凝聚全院职工的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的服务理念,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县人民健康的发展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
一、学科建设1、五年内着力打造优势学科、特色专科,优化学科结构。
建立以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为龙头,培育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为基础的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继续保持并发展内、外、妇、儿、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科室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新建了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介入中心等学科专业。
通过多学科融合,实现科室间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
2、构建区域诊疗中心。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计划(2018-2020)的通知)》,医院成立了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
3、医院现有市级临床医学重点特色专科2个(普外科、泌尿外科)、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1个(急诊科)。
4、在原有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业,扩大三级学科建设范围,促进临床亚专业的发展,调整了内科、外科各亚专科专业。
5、不断推动门诊、医技科室发展,加强科室间协作,建立和完善多学科综合门诊,整合放射、CT、MRI,建设大影像科。
以检验科为中心,成立重点实验室,2020年x月,新建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PCR实验室。
拓展健康体检中心空间,提升体检服务水平。
二、人才梯队建设1、盘活现有人才。
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环境;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专家作用;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十三五”以来,XXX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帮带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规划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结构更加优化、后劲更加强劲,各项指标均超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日益增强。
一、“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志愿服务队XXX支,实名注册志愿者XXX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XXX%,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志愿者注册比例XXX%的目标任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XXX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XXX万小时,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出政策。
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广和规范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通知,就加强和规范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细化明确。
搭平台。
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以节日和重大突发事件为主轴,围绕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社工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推广“社工+志愿者”模式,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采取“志愿者+APP”模式,开设社区雷锋广场或志愿服务广场,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内容,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体系之中。
抓规范。
每年组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培训会,开通志愿服务问题答疑热线,编撰发放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处理规程;建立通报制度,不定期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对各县(市、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数、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项目数和服务时长等进行通报;严格开展社区及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和党员注册审查评定,两项指标均达100%。
医改评估报告
医改评估报告引言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全面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旨在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并增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医改不断深化,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本文将对我国医改的成效进行评估,并对未来医改的方向提出建议。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的目标。
2.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基本药物供应率,让百姓能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获得医疗服务。
3. 监管医药市场。
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了公众权益,同时推进了医疗科技的创新发展。
二、医改成效分析1. 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体系。
在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下,我国医保覆盖范围广泛,比例达到95%以上,大多数居民可以享受到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城乡居民和低收入人群。
2.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我国医生的职称评审和培训机制逐渐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流程标准化,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更多的医疗服务任务,同时建立了网上预约挂号、计算机诊疗等电子化信息系统,方便患者就医。
3. 监管医药市场。
在医药市场监管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政策,保障了公民的医疗消费权益,同时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防范了一些商业化操作。
三、医改发展趋势1. 深化改革,推进医改。
2. 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 推进医疗信息化。
4.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和管理。
五、结论中国政府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了对医药市场的监管。
这些措施让广大人民享有了更好的医疗保障,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但医改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进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
2020.12.8十三五期间医疗质量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医疗质量工作总结十三五期间,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抓落实,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对我院医疗核心制度进行修订,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纳入我院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并印发至各科室,要求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二、进一步完善质控体系建设(一)遵循PDCA质量环管理模式开展质控工作质控过程中,按照PDCA原则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督促科室及时落实,并与绩效考核管理挂钩,努力达到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二)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临床路径绩效考核标准,激励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即时根据新下发的临床路径标准补充完善我院临床路径病种目录,努力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率与入组率。
(三)开展检验室间质评临床检验科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检验项目52项,52项全部通过,通过率为100%,通过室间质评,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一)加强电子病历管理,对住院病历及住院病案首页重点管理,利用病历监管平台对病历质量控制,努力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二)积极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在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远程会诊平台的基础上,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远程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中心建设,同时我院利用组工视线平台,开展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会诊与病例讨论工作。
四、加强重点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组织科室加强对本科室专业疾病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的学习与落实,重点规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二)统一使用自治区规范的病案首页、疾病诊断编码及手术操作编码、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和二三类技术操作目录,对我院上述相关内容进行修订,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县中医院“十三五”工作总结报告
县中医院“十三五”工作总结报告县中医院“十三五”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从2016年开始,县中医院确定了“十三五”规划,其中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完善设备设施、加强医患关系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强化医院管理,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我作为工作负责人,为全面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我们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建立了完整的诊疗和预防保健体系。
我们的医疗服务范围涉及内科、妇科、外科、中医科等多个领域,同时引进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确保诊疗效果更好。
在设备设施方面,我们增加了诸如病床、手术室、检查设备等医疗设备及设施,使得医院能够提供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加强医患关系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为患者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随访服务,并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在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方面,我们坚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及知识储备,引进了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加强了对医疗知识的依赖程度。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保问题等。
医院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上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员管理不当、资金不足等。
这些问题对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压力。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作为医院工作负责人,我认识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压力,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我不断学习和进修,深度挖掘工作潜力,优化管理方式,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即使在压力倍增的情况下,我依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我从中深化了自己的理念,找到了许多新的有效管治策略,比如:积极培育医疗服务“优质区”,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医务人员技能、服务意识;创新模式,把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直接挂钩,实现良性循环。
“十三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附后评估表)
“十二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自评报告我市自2009年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市卫生局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主线,积极发挥部门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新农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等多项工作进入国内、省内先进行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规模、装备条件、技术水平显著改善,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居民健康及主要规划目标实现情况:(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57家,其中医院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1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6家,其他机构4家;卫生人员289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023人;床位19150张。
(二)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5年底,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97张,执业(助理)医师2.13人,注册护士2.43人。
2015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总建筑面积191.88万平方米,共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03万台,总价值15.76亿元。
(三)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10-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14219244人次增加到23235974人次,年均增长63 %;住院人数由每年301764人增加到575897人,年均增长90 %。
传染病实现有效控制,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处于全国、全省较低水平;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四)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截止2015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8岁,比全国期望寿命高3.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26‰、14.45/10万、6.07‰,分别低于全国水平的8.1‰、20.1 /10万、10.7‰,与全省平均水平的4.77‰、13.04/10万、6.03‰基本持平,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全省前列。
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总结
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总结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了更好地总结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成果和不足,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推动。
下面就对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评
估工作的开展。
各地区纷纷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和计划。
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注重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全面梳理了中医药事业
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医药机构、人才队伍、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等方面的调研,深入挖掘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瓶颈和短板。
这为今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另外,在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的
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措施。
通过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等方面的努力,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总的来说,中医十三五评估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为今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自评报告(2016年9月22日)我市自2009年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市卫生局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主线,积极发挥部门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新农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等多项工作进入国内、省内先进行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规模、装备条件、技术水平显著改善,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居民健康及主要规划目标实现情况:(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57家,其中医院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1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6家,其他机构4家;卫生人员289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023人;床位19150张。
(二)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5年底,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97张,执业(助理)医师2.13人,注册护士2.43人。
2015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总建筑面积191.88万平方米,共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03万台,总价值15.76亿元。
(三)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10-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14219244人次增加到23235974人次,年均增长63 %;住院人数由每年301764人增加到575897人,年均增长90 %。
传染病实现有效控制,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处于全国、全省较低水平;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四)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截止2015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8岁,比全国期望寿命高3.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4.26‰、14.45/10万、6.07‰,分别低于全国水平的8.1‰、20.1 /10万、10.7‰,与全省平均水平的4.77‰、13.04/10万、6.03‰基本持平,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全省前列。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一)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成。
一是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11年-2015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8%以上,乡镇、村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2015年,政府对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人均筹资达到480元。
2016年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居民个人缴费达到人均不低于150元。
三是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实施“一卡通”就医,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更加便捷。
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以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在所有统筹地区全面开展。
山东省境内的医院住院医疗实现联网、能够及时结算。
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重病大病患者医药费用二次报销制度;探索开展居民意外伤害保险;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扩大生育人群的受益面。
2014年,以地市级人民政府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居民大病保险协议书,大病补偿工作全面展开。
五是健全报销比例调整机制。
在确保整体待遇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重点保障大病和较大疾病,适度控制一般性疾病报销费用,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75%和70%左右。
六是基本建立起适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农合制度。
截至2013年底,卫生部门负责新农合工作期间,我市新农合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参合率连续5年98%以上,大幅超过国家90%和95%的医改目标,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2007年至2013年底,新农合累计筹资23.72亿元(政府80%,个人20%),农民累计受益5018.14万人次、21.72亿元。
2013年筹资总额9.19亿元,基金使用率97.6%,县域范围内政策补偿比达到79.26%,实际补偿比73.59%,在全省领先。
新农合制度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是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显著的时期,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谋划、运作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全市优质卫生资产迅速增加,由2008年的11.06 亿元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78.74亿元(2011年31.12 亿元),增长了612%。
一是全面完成基层机构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了47所乡镇卫生院、6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100%。
全市按照“十五分钟”就医圈规划设置,建成了1400所标准化卫生室,比省卫计委要求数量增加了近200所,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建设面积14.5万平方米。
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
引导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合作关系,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卫生帮扶工作。
社区卫生技术骨干培训、乡镇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县级医院业务骨干进修完成率均为100%。
三是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出台《**市乡村医生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每年免费培训不低于60学时或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累计培训率达90%以上。
四是推行全科医生制度。
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特设岗位”等方式,着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临床能力。
目前,全市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5个、基层实践培训基地9个;截至2016年8月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招录225人,规范化培养招录14人,师资培训招录129人,岗位培训1717人。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全科医生数1376人,较2011年的627人有了大幅提升。
五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坚持“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开展了多轮“读典讲典用典”活动,邀请中医界顶尖专家来**市授课;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计划”,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都焕然一新,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含卫生室)、住院人次分别从2008年的335.3万、3.36万增加到2015年的1516.4万、10.8万,分别增加3.52倍、2.2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三)创新“两纵三横”,试点“健康直通车”,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我市在全国首创、省政府推广的“两纵三横”,即:纵向管理、服务两个体系,横向区(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三个层面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成,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统一标准设立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办公室65个,选聘专业人员1083名,聘任公共卫生协理员2799名。
在**县创新试点了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直通车”模式,变坐等上门为进村入户,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指标差距明显缩小,截至2015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304.42万人,规范化电子建档率82.02%;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管理19.48万人,管理率77.73%;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14.59万人,管理率68.02%;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4.5万人,管理率66.09%;重性精神病规范化管理1.42万人,管理率83.73%;均超过了国家、省要求。
201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4.45/10万,婴儿死亡率为4.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7‰。
据电话随访和入户调查表明,居民满意度逐年提升,2013年为89.7%、2014年为94.7%、2015年为97%,;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87.22%,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5%。
基本形成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014年7月,我市在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组织的2013年度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名列全省第四名,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省里认可。
(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一是扩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我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2011年即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在全省率先扩大实施范围,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目前,全市47处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所有基本药物全部实现网上采购。
加强监督管理,将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使用监管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村卫生室。
二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全市47所乡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工作全部完成,共核定人员编制4638人。
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开选拔,完成了全员竞聘上岗,分流安置竞聘未聘人员123人,清理、清退不符合规定人员117人。
绩效考核体系初步建立,普遍实行了“双考核、双挂钩”,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入轨”,其中绩效工资不低于工资总额的40%,实行按月考核、发放。
三是财政补偿机制逐步完善。
根据区(市)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不同,分别按照15%、25%的比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的差额进行补助,剩余再由县级财政兜底;在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的同时,按照上年度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的标准对每名乡医进行补助。
四是推行一般诊疗费。
根据一般取药、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分别按照1元、3元、5元和3元、5元、8元的标准收取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基金报销,且比例不低于80%,用于弥补财政补助的不足。
五是医药费用大幅下降,群众负担减轻。
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相比(即2011年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价格大幅下降,全市平均降幅达32.9%,全部纳入新农合用药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10%;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双升双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含卫生室)、住院人次分别从2008年的335.3万、3.36万增加到2015年的1516.4万、10.8万,而人均费用较制度实施前分别下降15.1%和8.3%,居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六是改变用药习惯,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
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改变了部分临床医生“大处方”习惯,促进了临床用药合理化,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体现了社会公益性。
2011-2015年,全市基本药物累计采购10.95亿元,累计直接让利群众5.9亿元,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初步改变了病人就诊流向,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