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知识讲解
人员素质测评课第一章

2024/6/10
27
2、安 置
• “垃圾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 分工的精细化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人—岗之间的 最佳匹配如何实现,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课题。通过人 事测评,可以对个体的兴趣、人格、能力、技能等多方面进 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安置提供信息。
• 测评性质:客观测量(人事管理活动) • 测评内容:知识、技能、倾向、个性特征、发展潜力 • 测评目的:科学评价人员素质 • 测评技术: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 • 测评对象:组织各类人员
2024/6/10
8
பைடு நூலகம்
广义的测评包括主观性测评和客观性测评
• 主观性测评 • 个人面试 • 证明核查 • 简历评价
差异性:“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棵树上长不出 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表出性: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它总会通过一定的 形式表现出来。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与工作绩效是素质表现 的主要媒体与途径。
三、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
• 素质形成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遗传和环境。
• 1.遗传是素质形成的生物学前提 •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前后代生理和心理上的相似性。个体素质是可
2024/6/10
26
1、招聘甄选
• “尽管可以教一只火鸡爬上树,但最好还是找一只松鼠。” • 人事甄选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预测候选人未来工作的
绩效,人事测评可以为预测应聘者将来的工作行为与绩效提供 科学依据: • 通过各种能力测验我们可以预测个体在将来胜任工作的可
能性(司机、厨师、飞行员); • 通过对个体的人格测量,我们可以预测个体将来工作的方
三、人事测评在HRM中的应用领域
第五章人员素质测评

(一)面试的类型 (二)面试的特点 (三)面试基本技巧 (四)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16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和技术
三、评价中心技术
(一)评价中心概述 (二)评价中心技术操作程序 (三)评价中心使用的主要技术 (四)情境设计关键
17
第四节 员工素质模型
一、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概述 (一)定义 (二)素质模型与人员素质测评
• 内容效度 • 结构效度 • 关联效度
一、心理测验方法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 准化的测量。 (一)心理测验一般原理 (二)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修订 (三)常用心理测验 (四)心理测验在人员测评中的正确应用
15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和技术
6
第一节 人员测评概述
二、素质测评主要类型
(一)选拔性测评 1、高区分度的测评功能。 2、刚性的测评标准。 3、客观的测评过程。 4、选择性的指标。 5、等级化的测评结果。
7
第一节 人员测评概述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 1、针对性。 2、客观性。 3、严格性与适切性相配合。 4、准备性。
(三)开发性测评 1、勘探性。 2、配合性。 3、促进性。
2004,4
23
8
第一节 人员测评概述
(四)诊断性测评 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十分广泛。 2、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3、测评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五)鉴定性测评 1、鉴定性测评旨在为主试者提供被测者的素质水平
依据和证明。 2、鉴定性测评更关注于现有素质的价值和功用。 3、测评过程具有概括性。 4、测评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8
第四节 员工素质模型
第四章人员素质测评讲解

②一般个性基础 a.气质
b.性格 《艾森克人格问卷》 《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试》
c.需要 莫瑞(H.A.Murray) 《主题统觉测试(TAT)》
d.自尊
e.意志品质
③一般社会适应性 a.良好的处事风格 b.心理适应性 c.压力承受力 d.挫折承受力 ④一般人际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状况包括:语言才能、观察能力、倾 听能力 ⑤一般自我管理能力 包括自我约束、自我意识、自我设计开发、自我激励 ⑥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二)职业相关素质 指某些工作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一些突出的、与职业
密切相关的特殊素质。 从以下三方面探讨职业相关素质及其评测: ①职业能力 从以下方面考察:a.创造力
b.特殊语言文字能力 c.特殊人际交往能力 d.领导能力 e.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 ②职业性格 ③职业兴趣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1.心理测量技术
3.人员素质结构分析
人员素质:指一切可能带入工作中,并对整个组 织的绩效产生影响的员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员素质结构分为: (一)基本素质
①智力或一般反应能力 智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心理能力的核心
智力的内涵
智力的内涵
说明
语言理解能力 个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推理等能力
思维速度及流畅性 标志着个体思维过程的发展水平
道德品质
知识 智力 技能 才能
(二)人员素质测评 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科学而
系统的方法全面或部分对人员素质进行量化 分析与评价的技术。
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特点:科学性 数量化
人员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前提 和必要手段。
2.素质测评技术的职能领域
①选员 ②安置 ③激励 ④选拔与晋升 ⑤考评 ⑥培训与发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串讲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点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素质的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2、素质的构成:个体素质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
3、记忆:素质结构体系(图)-P6(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理解即可。
前者有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限制。
3、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选拔性、配置性、开发性、诊断性、考核性4、人员素质测评的特征:评定、诊断反馈、预测5、马克思曾说过:人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带着镜子,他总是习惯于拿社会群体当镜子来照6、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基础、重要手段、尺度、效果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胜任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胜任力理论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胜任力研究的贡献(二)胜任力理论比较【超级重点】识记:胜任力的定义与基本属性,有关胜任力的洋葱模型、冰山模型、梯形模型、金字塔模型,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主要数据收集方法理解:按照不同标准所划分的胜任力的类型,胜任力的有效绩效模型1、胜任力: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高绩效者所具备的可以测量与开发的个体特征,它们能够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其中有潜在的个体特征,也有外显的个体特征。
2、胜任力分类3、胜任力结构模型:冰山模型:P40洋葱模型:P41梯形模型:P42金字塔模型:P43有效绩效模型:P43作用:对于管理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他应用模型不考4、构建胜任力结构模型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方法及优缺点文献查阅法、焦点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职业分析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考点:各方法的含义、作用、优缺点、任务、流程及注意事项(三)胜任力理论作用和价值识记:胜任力理论作用和价值,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理解:胜任力理论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内容的影响,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设计,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评价中心的主要环节应用: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求职申请表1、胜任力理论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内容的影响:以胜任评估取代智力测验2、在进行员工胜任素质测评时要把握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能力、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特性、职业倾向3、作用和价值:(1)确立标准内容:知识与技能、能力、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特性、职业倾向(2)求职申请表的设计(3)面试过程设计:结构化面试-流程、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设计(一)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概述1. 测评标准体系的基本模型:P612. 横向结构:结构性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3. 纵向结构:测评目的、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4. 体系要素:标志、标度、标记5. 各种例子分属于哪个要素?比如打字数量;比如喜欢程度;比如抽样调查数据;比如评语短句式等等P65-666. 两大类型:校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区分(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识记:权重的概念,权重的形式,加权的类型,权重的确定方法理解: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设计的七个步骤1. 权重的含义: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应占的比重2. 权数:权重的数量表示。
人才测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人才测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一、人才测评概要:1、几个基本概念:素质(Diathesis):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需要的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个人特征。
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
人才素质测评(Personnel):针对特定的人事管理目标,运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对人的素质进行多方面系统评价。
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是结合行为科学和数学以评价特定个体在特定素质上相对于特定群体所处的水平2、人才素质测评的类型:(1)按测评标准: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效标参照性测评。
(2)按测评范围:单项测评、综合测评。
(3)按测评技术:定性测评、定量测评、中性测评。
(4)按测评主体: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下级测评。
(5)按测评时间:日常测评、期中测评、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不定期测评。
(6)按测评结果: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符号测评。
(7)按测评目的: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开发性测评。
3、人才素质测评常见类型:(1)选拔性人才素质测评,人—人比较:相对标准。
(2)配置性人才素质测评,人—事比较:岗位标准。
(3)开发性人才素质测评,人—人比较:常模标准。
(4)诊断性人才素质测评,人—人比较:特定标准。
(5)考核性人才素质测评,人—人比较:目标标准。
4、人才素质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激励与强化员工高绩效行为。
(2)促进与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3)引导员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4)审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5)指导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方案。
(6)调节控制人力资源发展方向。
(7)识别配置优秀人力资源。
5、人才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原理1: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
人员素质测评知识点整理_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识记:素质、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素质的构成: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领会:素质的特性、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素质的特性:(1)原有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分解性(9)层习性与相对性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1)相异的地方是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包括某些儿童测评、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与人才具有交叉关系,因此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范围具有交叉关系。
(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
(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1)选拔性素质测评;(2)配置性素质测评;(3)开发性素质测评;(4)诊断性素质测评;(5)考核性素质测评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配置性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一种素质测评。
开发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的测评。
也称为勘探性素质测评。
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素质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选拔性测评的特点:(1)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4)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5)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公正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准确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应用:人员素质测评的5种类型及特点(三)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人员素质测评复习知识点

人员素质测评第一章人员测评导论1.测评的复杂性:1.人本身的复杂性2.缺乏必要的信息3.决策者和拥有信息分析信息的人之间的分离4.缺乏明确的价值取舍、决策者个人因素、决策者难以达成一致2.测评的有效性:1.守法和公平:没有负面作用、降低盲目雇佣、不具有侵犯性2. 成本有效:收益>成本、对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削减雇佣成本3. 可行性:合适的阅读水平、各种执行方式、以计算机测评的可行性4. 正确有效:测试与工作相关、分数能够反映绩效、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较高的分类正确性3.人事的广义理解就是生产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人岗匹配。
4.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技术:人才测评,工作分析5.测评: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把人的各项素质要素衡量成具体数字,用数字对人的素质进行描述。
评价:就是确定测量对象的价值和意义。
6.人员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目标体系对人的素质进行多方面系统的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7.素质是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
8.素质的特性: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9.素质的决定因素:遗传: 生物个体前后代特征上的相似性。
环境:外部条件的总和。
10.素质的构成:身体素质:体质、体力、精力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品的素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其他个性素质11.人员测评的基本类型:选拔性测评、配置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考核性测评12.人员测评的基本特点: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是抽样测量而不是具体测量。
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13.人员测评的功能:甄别和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和激励功能14.人员测评的作用:配置人力资源的起点、使用人力资源的基础、开发人力资源的条件、管理现代化的要素、调节人才市场的手段第二章人员测评体系1.测评维度是指素质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
人员素质测评

三、人才测评类型的选择
1、按测评标准分: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 测评、效标参照测评
2、按测评范围分:单项、综合 3、按测评技术与手段分:定性、定量、中
性 4、按测评主体分:自我、他人等 5、按测评时间分:日常测评、期中测评与
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与不定期测评
6、按测评结果分:分数测评、评语测评、 登记测评、符号测评
7、按测评活动分:动态测评、静态测评 8、按测评客体分:领导干部测评、管理人
才测评、工人测评 9、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分:选拔性测评、配
置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考核性测评、诊 断性测评
人才测评的方法
纸笔测验: 评价中心: 面试: 人员评定:
第二节 人才测评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才测评的思想及方法 (一)古代人才测评的思想成就
六、按测评要求划分 1、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验: 2、投射性测验:
八、按测评解释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 2、标准参照测验: 九、按测评应用分类 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古代人才测评的方法
1、口试 2、纸笔测验 3、作业测验 4、自然观察与实践考察 5、旁敲侧击
(二)古代人才测评的不足
1、选材目标局限了测评的正性 2、选材制度制约了测评的全面性 3、考官自身的腐败制约了考评的客观性
二、心理测验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一)起源与发展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客观的和标准
(四)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
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人的各项素质要 素指派数字,使其具有类似“数”的性质 和形式,从而用数字的方法对人的素质进 行描述。
评价:应用数学描述来确定测量对象的价 值和意义。
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一、什么是人员素质测评?(P217)人员素质测评就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而客观的衡量评价,从而指导用人单位进行人员甄选、求职者寻求适当职业,以及指导企业、单位采取科学的方法开展职工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素质的科学方法。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P217)就是通过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的衡量评价,尽可能地谋求“人职匹配”。
因为只有做到“人职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人尽其才,才能使培训最大地发挥效能。
几个相关概念,即“人职匹配”、能力、测评。
1、什么是人职匹配?(P217)又称职业能力匹配,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人的能力与该职业的相互适应性。
即某个人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2、能力的含义能力?(P218)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能力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二是指人的可造就性和潜在能力,即能力倾向性。
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
通常又将一般能力称为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
所谓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的专门能力。
特殊能力也可看作一般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延伸。
3、测评的含义测评包括测和评两个方面。
测是指运用适当的工具,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征、行为表现进行量化的分析,也称为测量、测试、测验等。
评是指以一定的量化指标为依据,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性、个性特征、行为表现进行定性的评价。
因此,人员素质测评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紧密结合的一整套客观、科学、系统的方法。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是什么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对人的能力、个人风格、动力三种因素的测评。
1、能力。
能力的水平及倾向是人员素质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测评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而能力是一个人是否胜任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第六章 人员素质测评

第六章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概述1、简述素质的涵义?答:素质是指个体为完成某项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2、简述素质的冰山模型?答: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水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水下部分”。
其中,“冰山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外线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说下部分”包括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识、品质与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内隐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下图:素质的冰山模型3、简述素质的洋葱模型?素质的洋葱模型素质洋葱模型中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和个性、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价值观、态度、知识、技能等,个性是指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内在动力;自我认识是指个人对于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一级和这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规范;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态度是个体对待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知识是指个体在某一领域所拥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是指个体运用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
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4、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答: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对被测评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包括“测”和“评”两层含义。
“测”指测试,是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测量。
“评”指评价,是以定性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评价。
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一素质1.素质与绩效素质是内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基质,是个体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点,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绩效之中.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2.素质的特征1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表出性.5差异性.6综合性.7可分解性.3.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也有人将它划分德、识、才、学、体五要素.二人员素质测评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人员素质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2.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2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评,而不是具体测量.3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4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一岗位差异原理岗位差异即不同岗位之间的非一致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的结果.二个体差异原理个体素质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素质差异是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三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四量化原理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即把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空间,与某一向量空间建立同态关系,使定性评定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二为员工使用提供依据三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四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测评指标的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是对受测者素质特征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单个的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反映人员考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由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人员素质测评指标 = 测评要素 + 测评标志 + 测评标度测评要素 = 测考评对象的基本单位测评标志 = 揭示测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测评标度 = 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的顺序和刻度.一测评要素的构成测评要素反映受测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内容,它因岗而异.如公务员的测评要素一般采用德、能、勤、绩模式.二考评标志的形式1.评语短句式.它针对所考评的要素,做出优劣、好坏、是非、大小、高低等判断与评论的句子.2.设问提示式.这种指标是以问题形式提示考评者来把握考评要素的特征.从表4-2的示例可以看出设问提示式的主要特点.3.方向指示式.在这种考评标志中,只规定了从哪些方面去考评,并没有具体规定考评的标志与标度,而是让考评主体自己去把握.显然这是一种方向指示式标志.从表4-3的示例可以看出方向指示式的主要特点.三考评标度的形式1.量词式标度.2.等级式标度.3.数量式标度.这种标度是用分数来揭示考评标志水平变化的一种刻度.它有连续型与离散型点标式两种.表4-4是连续型点标式标度示例,表4-5是离散型点标式标度示例.二、确定考评要素的基本方法1.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对其分析与综合找出主要工作因素,其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员工、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任职条件.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典型个案中推导出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3.专题访谈法专题访谈的交谈内容主要围绕下述三个问题展开:1你认为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最适合担任××职务2××职务的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职务的工作成效检验的主要指标是什么4.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就是设计者根据需要,把要调查的内容设计在一张调查表上,写好填表说明和要求,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收集和征求不同人员意见的一种方法.三、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步骤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图4—1表示了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的程序.一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二进行需求分析.图4-1 指标体系设计与建构程序图三理论构思.四要素调查与评判.五确定测评指标的权重.六预试检验修订.测评要素初步设计出来后,在小范围内试验,这叫量表预试.预试后应着重对要素进行分析、论证、检验并不断修订,最后形成一个客观、准确、可行的测评指标体系,以保证大规模测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在现代人员素质测评中,心理测验、面试与评价中心,是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三种主要方法.一、心理测验一心理测验的定义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个体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个体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这一程序在测量内容、实施过程和记分三个方面都有具有系统性,测量结果具有统一性和客观性.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心理测验.二智力测验1.智力智力是指人认识世界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基础作用或保障作用的能力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理智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整体的或综合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1967年创立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2.智商的计量1心理年龄.用心理年龄来衡量智商是由比奈首先提出.80~90%的同龄人通过的题目数可以作为达到这一年龄的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标准,这一水平即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2比率智商.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商是由特曼LEWIS TERMAN提出的,它为不同年龄的人的智力之间的比较提供了方便,某个体的比例智商为:比例智商=心理年龄 / 实际年龄×1003离差智商:用离差智商来衡量智商是由韦克斯勒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从人类总体来看,人的智力的测验分数是按正态分布的,且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离差智商将个体的智力放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来度量,这就解决了比率智商中个体的智商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这人问题.某一人的离差智商为: IQ = 100 + 15×X-M/S其中,X为个体的测验分数,M为团体的平均分数,S为团体分数的标准差.3.韦克斯勒智商分布表4.智商测量量表的发展1比奈——西蒙量表B—S量表,于1905年首次提出,并于1908年和1911年两次修订,题目由原来的30个题目增加到59个,按年龄分组由3岁到15岁,每个年龄组的问题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的概念.2斯坦福——比奈量表.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特曼对B—S量表进行修订,制定了斯坦福—比奈量表,第一次提出了智商的概念,强调用人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度量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3特曼——墨利量表L—M量表.是在斯坦福——比奈量表的基础上经过1937年、1960年、1967年的修订,发表了第四次修订本.4韦氏量表简写为WAIS.韦氏量表由语文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组成.实际测验后便可以得到三种智商,即语文智商、作业智商和平均智商.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1.行政职业能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即指经过适当学习或训练后或被置于一定条件下时,能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可能性或潜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可以有效地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的可能性,或者筛除在该职业领域没有成功可能性的个体.2.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结构3.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的施测三管理人员人格测验1.目的与功能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稳定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测验从正性情绪倾向、负性情绪倾向、乐群性、责任心、广纳性、内控性、自控性、自信心、A型人格、成就动机、权力动机、面子倾向这12个与管理绩效有关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2.测验的构成该测验针对12个人格维度进行考察,测验题目以三择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是要求应试者对自我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描述、评价、并在三个选项中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3.管理人员12人格定义1二、面试一面试的理论基础1.定义在人员素质测评中,面试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二面试的主要内容面试内容如表4—10所示:表4—10 面试问话提纲示例1王垒等,《实用人事测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四面试的种类按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将面试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与半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是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框架结构指没有预先确定测评要素等,也不对被试使用有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一种面试.结构化面试又叫模式化面试.在这种面试中,事先准备好一份问题的清单,这些问题系统全面地概括了所要了解的情况,面试严格按该清单上所列的问题循序发问,然后按标准格式记下应聘者的回答.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面试两者之间,事先只是在大致规定面试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允许主试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些调整.五面试的六种题型1.导入性问题.是指在应试者入场,考官做指导性阐述之后,考官提出的一些有关应试者背景的问题.2.行为性问题.是指考官询问应试者过去于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3.智能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能力.4.意愿性问题.意愿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试者工作的动机是否与岗位相匹配.5.情景性问题.是指设计未来的一种情况,问应试者将会怎么做.6.应变性问题.主要考察应试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妥当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情绪的稳定性.三、评价中心一评价中心的概念评价中心是一种以测评被测人员管理素质为中心、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试纳入该环境系统中,使其完成系统环境下对应的各种工作,如主持会议、处理公文、进行决策、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等.二评价中心测评的主要形式1.公文筐测验公文筐测验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抽象和集中.2.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常用的一种无角色群体自由讨论的测评形式.3.管理游戏在这种测评中,各位被试人置身于一个模拟的环境中,面临一些管理中常常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被分配一定的任务,但这些问题必须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4.角色扮演在这种测评活动中,主试人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要求被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境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主试人对角色扮演中各种角色的评价,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角色的把握性.被试者是否能迅速地判断形势并进入角色情境,按照角色规范的要求去采取相应的对策行为;2角色的行为表现.包括被试者在角色扮演中所表现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人际倾向、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性、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性等;3角色的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角色及当时的情境要求;4其他内容.包括缓和气氛、化解矛盾的技巧,达到目的的程度,行为策略的正确性,行为优化程度,情绪控制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等.第四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一、实施测评操作的要领一采用标准化指示语指示语是在测评过程中说明测评进行方式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性语言,一般来说,对被试的指示语应包括:1.如何选择反应方式画圈、打勾、填数字、口答、书写等;2.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像等;3.时间限制;4.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去做是否允许猜测等,以及计分的方法;5.当题目形式比较生疏时,应该给出附有正确答案的例题;6.某些情况下告知被试测验目的.二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大多数测评既要考察被试反应的速度,也要考察解决有较大难度题目的能力,因此,应确定合适的测评时间.三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测评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测评成绩的一个因素.测评场所必须确保具有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安静而宽敞的地点、适当的光线和通风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四选派经验丰富的主试人主试人是控制测评进程的主要人员,主试经验和知识如何,对测评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二、人员素质测评程序一确定测评内容图4-2 人员素质测评流程图二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三测评的实施与数据采集四分析测评结果五根据分析做出决策或建议六跟踪检验和反馈本章重要概念素质素质测评测评要素测评标志测评标度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智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管理人员人格测验公文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测验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本章小结1.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人员素质测评是从素质可测原理、岗位差异原理、个体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量化基础原理出发,针对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人员素质测评指标由测评要素、测评标志、测评标度,确定考评要素的基本方法有工作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专题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建构测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2进行需求分析,3理论构思,4要素调查与评判,5确定测评指标的权重,6预试检验修订.3.在现代人员素质测评中,心理测验、面试与评价中心,是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三种主要方法,其中心理测验的效率最高,面试最为常见,评价中心最有发展潜力.4.实现人员素素测评必须遵循四条要领,即采用标准化指示语、确定恰当的测评时限、创造适宜的测评环境、选派经验丰富的主试人.5.人员素质测评程序是实施测评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测评内容、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测评的实施与数据采集、分析测评结果、根据分析做出决策或建议、跟踪检验和反馈.本章复习题1.什么是人员素质测评为什么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2.比较人员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的区别与联系3.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根据有哪些4.何谓离差智商,如何计算5.面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6.评价中心有哪些形式为什么评价中心是一种最有发展潜力的测评方法本章讨论题2.结合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讨论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的应用前景.2.结合评价中心的特点与作用,讨论分析应如何进行评价中心的设计,从而既达到评价中心的评价功能,又实现评价中心的培训功能.案例某部门高级公务员选拔测评的案例2某部门属于政府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2000年在本系统内采用评价中心技术公开选考3名副司局长.这一新举措刚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经严格的资格审查,确定了30名被测人员,与选考职位的比例为10﹕1,他们中有地方局长、研究所所长、大学教授、博士和博士后.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和该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该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空缺的三个副司局长的职位和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确定测评内容以共性要求为基础,强调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兼顾特殊要求,做到公平性和针对性统一,“以用为考”和保证质量统一,测评方法突出系统性、综合性、应用国际上中、高级管理人员测评中通用的,被公认最有效的评价中心技术,全面系统地模拟副司局长的典型工作环境,给应试人员搭台展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给考官们提供尺子,使之全面、深刻、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应试人员.结合系统实际的评价中心技术包括公共基础笔试、专业考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测试、结构化面试、工作汇报情境模拟、管理角色自我认知、考核等层次和环节能,最终综合择优.测价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笔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六天时间安排两场知识性笔试,一场心理测验,四组无领导小组讨论,两场公文筐测验,13人次的结构化面试和工作汇报情况模拟.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笔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政治、法律、行政学、应用文及公文写作与处理、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素养与应用知识分析解决总是的能力.测试内容覆盖面广,题型灵活多样,对应试人员是否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积累知识,是个很好的检验.专业知识笔试因三个副司局长的职位要求不同,试卷的内容不同,测试应试人员胜任特定职位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模拟的小组讨论了解应试人员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局观念、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等方面2徐升等,《人才测评》,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的素质.公文筐测试,通过模拟副司局长处理公文的典型活动,测试应试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管理技能和个人工作效能.结构化面试,采用行为性、情景和智能性题目,全面测评应试人员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变革创新与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举止仪表、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其中多数项目与一般公务员录用测评相同,但要求不同.工作汇报情境模拟,要求应试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分析概括大量文件、资料,然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其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以了解应试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概括能力、用人授权能力、讲演能力、压力之下高效率工作能力等.管理角色自我认知测验,了解应试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的个性风格及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搭配管理班子的成员.第一阶段结束后,每位应试人员都要有全面的分数报告、能力剖析图及管理风格的描述,表明各位应试人员的素质能力情况和应试人员之间的相对差距,经部门领导决策淘汰了15人,选出15人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考核,综合择优选拔,该部门组织两个考核组,对15人都进行广泛深入地考核,按要求形成考核组考核材料,综合择优后拟定了三位人选取,按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批.对采用评价中心技术公开选考司局长的效果,各个方面评价很高,是满意的.从测评的最终效果看,应试人员的测评数据与考核结论不谋而合,相互补充和印证,充分说明评价中心的系统测评具有很高的实证效度.为领导和任命机关提供了翔实、科学的依据.对此,应考人员认为这样选拔测评内容结构合理,方法程序合理,结果公正,不仅重知识、表现,而且也重潜力、发展,为应试人员提供了检验自己素质能力的机会,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这是考察干部的一个新路子、新方法,是以往见过的其他考试无法相比的.该部门领导认为,这种测评方法不是简单的考试,而是全面深入了解管理干部能力的好办法.上级部门建议认真总结、推广这样的好办法,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干部选拔技术.思考题1.某部门如何运用评价中心这种测评方法来进行副司局级干部的选拔,并讨论为什么在此测评过程中,评价中心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2.请分析讨论评价中心这种测评方法的适用范围,在具体设计评价中心时应注意哪些参数的选取.。
第一章_人员素质测评概论 (王淑红)

测验的行为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行为,只能抽取一些 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人员素质测评的客观性
– 客观性是科学性的保证 – 如何保证客观性?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
–
–
–
中国古代测评的内容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制度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
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概论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涵义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
概念: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根据一定目的,综合运用定量 与定性的多种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工作 技能、个性倾向及特征、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实施测量 和评价的活动 。
1、人员素质测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2、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 3、测评内容主要是人的心理特征 4、人员素质测评活动包含了测量和评价两个过程
1、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
–
–
心理测验的早期尝试 心理测验的正式诞生 心理测验的发展
2、人员素质测评在军事上的成功运用 3、管理科学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促动 4、学科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三、人员素质测评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一)人员素质测评在招聘与配置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方面) (二)人员素质测评在培训开发中的运用 (三)人员素质测评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方式及对应选拔制度
素质测评方式 选 选拔制度 贤能制、禅让制等
举
考(考察、考试、考验)
察举、荐举、贡举、保举等
九品中正、科举制、考课制、 试用、试事、军功制、比武竞 技等
用
传统绩效考核制度
人员素质测评(06090)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员素质测评(06090)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述1.(单选)彼得.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重要性超越资金、土地、厂房等其他资源。
他进而指出,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
因此,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最大契机是提升人力资源的绩效。
2.(201301/201510名词解释)人力资源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组织利用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并对价值的创造做出贡献的智力,知识,技能,体能以及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单选)。
3.人力资源分为两种:现实的(填)人力资源和潜在的(填)人力资源。
现实的人力资源(201401名词解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已经拥有的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的人口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从事劳动的人口,有时称为“劳动人口力”(单),而潜在的人力资源(201501名词解释)是指正在培养的还处于准备状态的具有初步劳动能力的人口,例如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并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人身上所具有的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人只是资源的载体。
人力资源与人口并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是不等价的,人口是人力资源的载体(单选)。
4.(单选)素质一词本是生理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5.(单选)素质定义: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身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6.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素质(201301名词解释)主要指职业素质(单),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单)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个性及职业倾向。
(单)7.(单)人员素质测评,也被人们称为人员测评,人事测评,人才测评。
8.(201501名词解释)人员素质测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心理测量、考试、履历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从而为个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为组织提供人员录用、选拔、培训、诊断等信息的工作过程。
4-人员素质测评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人员测评包括:素质测评、能力测评和绩效评估。
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它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素质的构成: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个体素质一般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大类。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健康状况总和。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等。
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质测评: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对人员素质及功能行为(外在表现)进行定量描述(数据形式呈现)和评鉴的过程。
(物质测量是用直接的方法,人员素质测量则有间接的方法)。
素质测评的功能:1、甄别和评定功能(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2、诊断和反馈功能;3、预测和激励功能。
.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果、效率和效益。
(具有客观性、效果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绩效评估: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
绩效评估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二者相互依存。
绩效评估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据;2、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3、为人员培训提供方向;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绩效评估的目的:1.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 2.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能级的员工间的绩效差异 3.试图找出影响业绩因素和提高方法。
绩效分析方法:1.产品分析法2.时间分析法3.经济分析法4.事故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比较分析法人员测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发展潜力、工作技能及绩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活动。
(人员测评方法即测量与评鉴)所谓测量,即依据一定的法则将人的各项素质要素衡量成一具体数字,从而用数字方式对人的素质进行描述。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知识点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2)素质的构成: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3)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试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2、领会:(1)素质的特性:①基础作用性,②稳定性,③可塑性,④内在性,⑤表出性,⑥差异性,⑦综合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比,只有一字之差,大同小异.相异的地方是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的范围具有交叉关系.但是,它们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素质测评。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以合理人事配置、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的目的进行.三.开发性素质测评:主要目的是开发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特长,从长远的角度启发和引导员工发展.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了解素质现状和素质开发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从测评方面找出相关原因,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素质测评与配置性测评之中.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②测评标准刚性最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⑤测评结果是分数或等级;(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①公平性②公正性③差异性④准确性⑤可比性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内容十分精确或者十分广泛,②测评过程追根究底,③测评结果不公开,④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结果主要是提供证明或证据鉴定求职者素质,②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③具有概括性,④测评结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员工素质测评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素质测评及相关概念释义(重点)1.识记:(1)素质的概念、动机的概念、个性的概念(2)自我形象、价值观的内涵(3)社会角色、态度的内涵(4)素质测评的概念(5)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的比较2.理解:(1)素质的常见结构模型、洋葱模型、冰山模型、五结构体系(2)素质测评的特征(3)素质测评的主要内容(4)能力的分类(5)个人风格分类(6)素质测评的特点3.应用:素质测评的误区(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素质测评的功能与误区(次重点)1.识记:(1)开发性测评的特点(2)选拔性测评的特点(3)配置性测评的特点(4)考核性测评的原则2.理解:素质测评的功能3.应用:素质测评的误区及其对策(三)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一般)1.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2.理解:西方素质测评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一)人性假设原理(重点)1.识记:特质理论2.理解:(1)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2)四种人性假设的意义3.应用:(1)人职匹配原理的基本观点、特性——因素理论(2)个性——职业类型理论(3)人职匹配理论的拓展中的四大匹配(二)素质可测评理论(次重点)1.识记:(1)个体差异原理(2)气质的类型(3)职位差异原理2.理解:(1)个体倾向的差异所包括的内容(2)个性心理特征差异的三个方面(3)职务特征模型(4)职务差异评价指标的五个因素3.应用:素质可测原理、黑箱理论(三)测量理论(一般)1.识记:概化理论2.理解:项目分析理论3.应用:测量理论的应用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一)人员测评指标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设计步骤(重点)1.识记:测评指标设计原则2.理解:(1)测评指标设计基本方法(2)胜任力特征分析法的步骤3.应用:人员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二)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概述(次重点)1.识记:测评指标的结构、2.理解:(1)测评标志的内涵及其形式(2)测评标度的内涵及其形式(3)加权三种基本形式3.设立指标权重(三)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示例(一般)应用:常见工作岗位划分的不同测评指标体系、第四章履历分析(一)履历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履历分析问卷(重点)1.识记:履历分析问卷编制原则2.理解:履历分析问卷的主要构成3.应用:(1)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履历分析问卷(2)履历分析的一般步骤(二)履历分析的概述(次重点)1.识记:履历分析的概念2.理解:(1)履历分析问卷设计与开发(2)履历分析的特点3.应用:履历分析的发展(三)履历分析存在的问题(一般)应用:履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五章心理测验(一)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重点)1.识记:(1)能力和能力测验的定义(2)能力测验所测验的主要内容(3)人格的定义及其特征2.理解:(1)智力的定义与结构(2)智力的计量(3)能力倾向的定义和特点3.应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二)心理测验概述(次重点)1.识记:心理测验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1)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形式(2)量表法(3)投射测验法(4)行为观察法3.应用:(1)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2)心理测验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三)其他心理测验方法(一般)1.识记:气质类型及其特征、价值观测评2.理解:能力倾向的定义及其特点3.应用:智力的计量方法第六章纸笔测验(一)纸笔测验的编制及步骤(重点)1.识记:纸笔测验的目的2.理解:(1)纸笔测验指标体系通常所包含的五个指标(2)纸笔测验的常见题型(3)纸笔测验的常见题型的优缺点3.应用:纸笔测验的编制原则及步骤(二)纸笔测验的实施与计分(次重点)理解:纸笔测验实施的注意事项(三)纸笔测验的概述(一般)1.识记:(1)纸笔测验的定义(2)纸笔测验的类型(3)纸笔知识测验所包括的内容2.理解:纸笔测验的优缺点3.应用:纸笔测验编制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面试及其应用(一)面试的规范化流程以及面试的方法与技巧(重点)1.识记:面试预备和正题阶段的注意事项2.理解:(1)面试考核要素(2)综合能力部分(3)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3.应用:(1)座位的布置方式(2)面试中问、听、评的技巧(3)熟练分析面试案例(二)面试的概述(次重点)1.识记:面试的概念2.理解:(1)面试的特点与趋势(2)面试的种类(3)系列性面试和序列性面试(4)一对一面试和主试团面试(5)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6)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7)压力面试与非压力面试3.应用:面试的原则(三)面试试题的编制(一般)1.识记:面试试题编制原则2.理解:面试试题的题型3.应用:面试试题编制的步骤第八章评价中心(一)评价中心测评技术(重点)1.识记:(1)公文筐测验的内涵、维度、适用对象(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内涵、适用对象、测验维度(3)角色扮演的内涵和特点(4)管理游戏的优缺点(5)模拟面谈的优缺点(6)演讲的评价要点(7)书面案例分析2.理解:(1)公文筐测验的观察要点(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型、实施程序和观察要点(3)角色扮演的观察要点3.应用:评价中心设计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二)评价中心概述(次重点)1.识记:评价中心的概念2.理解:(1)评价中心的特点(2)评价中心的评价维度(3)评价中心的优缺点3.应用:成功实施评价中心的关键环节(三)评价中心设计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一般)1.识记:评价中心进行情境设计的注意事项2.理解:评价中心技术实施失败的原因3.应用:成功实施评价中心的关键环节第九章素质测评的实施(一)素质测评实施的基本构成(重点)1.识记:测评方法的组合设计的七个步骤2.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3.应用:实施测评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要领(二)选择和研制测评工具与方法(次重点)1.识记:人员素质测评工具与方法的选择2.理解:(1)测题命题的原则(2)测评方法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3.应用:人员素质测评工具与方法的设计手段(三)组织素质测评的实施(一般)识记:组织素质测评的实施的步骤第十章素质测评的质量管理(一)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重点)1.识记:信度和效度的概念2.理解:(1)信度的类型和估计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2)效度的种类和估计方法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表面效度)3.应用:(1)影响信度的因素(2)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二)项目分析(一般)1.识记:难度的定义2.理解:难度的确定3.应用:难度的估计方法第十一章素质测评报告(一)素质测评报告的撰写(重点)1.识记: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原则2.理解:素质测评报告的表述方法(1)文字表述法(2)表格表述法(3)图形表述法(4)综合表述法3.应用:素质测评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二)素质测评报告的概述(次重点)1.识记:(1)素质测评报告的定义(2)素质测评报告的构成要素2.理解:素质测评报告的分类(按形式分类、按内容分类)3.应用:素质测评报告数据的分析方法(累加法、平均综合法、加权综合法、连乘综合法、指数连乘法)(三)素质测评报告的分析与应用(一般)1.识记:素质测评报告数据的分析方法2.应用:素质测评报告的应用•人员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方法•测评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职业选拔的理论与方法•笔试测试的技术与方法•面试的技术与方法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二、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概念:所谓人员素质测评,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而客观的衡量评价,从而指导用人单位进行人员甄选、求职者寻求适当职业的科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①素质:本书:将素质定义为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
是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感知、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等。
概括起来有:心理、品德、能力、文化和身体这五方面的素质。
②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③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
测验要可靠,同一组被试使用同一测验施测两次以后得到的分数应该一致,或同一组被试经过一次测验以后再用一个等同形式的测验再测一次,两次所得的分数一致。
一致性程度越大,信度就越高.(P194)④心理测验: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⑤无领导小组讨论:将一定数目的被测者(一般是5~7人)组成一个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被测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个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给出确定的答案。
所谓无领导是指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小组中没有领导者。
在册过程中,考官只是一个旁观者,不参与讨论和发表任何意见,完全由小组成员自主进行。
考官根据成员在讨论中的表现对被测者进行评价。
⑥知识测评:对人们实际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评与评定。
(简称考试,主要指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
)⑦诊断性测评: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素质测评(P14)(为了解决员工现状和进一步确定开发方向而确定的诊断)⑧效度:测量的有效性或正确程度。
即测验应该确定能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东西。
要保证效度,必须严格按照测量目标选择测验材料,测验的内容要丰富,难度要适当,要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P194)⑨权重: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应占的比重。
其数量表示即为权数。
(P146)⑩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指一个人能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潜力;只是一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已有的水平(P347)11.人格测验:也称个性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如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
常用人格测验有:艾森克个性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麦耶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P204)二、简答题1.素质的基本特性(1)基础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核心素质/基本素质/生成素质2.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a.选拔性测评特点:(1)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四)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b.配置性测评特点: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c.开发性测评特点: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d.诊断性测评特点:(一)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二)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三)测评结果不公开(四)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e.考核性测评特点:(一)它的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而其他类型的测评结果并非如此(二)考核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三)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四)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3.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P20)a.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b.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c.是人力资源开发效果检验的“尺度”d.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1)人员素质测评是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2)人员素质测评为招聘选拔提供科学的评价技术与工具(3)人员素质测评为人岗匹配提供基本依据}{1.为员工招聘提供依据2.为员工使用提供依据3.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4.为员工晋升提供依据}4. 胜任能力通用模型设计思路(P154)a.通过寻找通用的胜任能力特征进而建立胜任素质通用模型b.确定与组织核心观点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胜任能力c.用关键事件访谈法,选择那些高绩效的岗位角色,从中抽取其特征d.根据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开发胜任特征模型e.通过研究途径来进行胜任能力建模,即分析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关键行为,找出他们的关键区别,从而确定胜任能力结构f.通过实践途径建立胜任能力模型5.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P661、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的原则2、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的原则3、分项素质测评与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原则6、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原则(1)、针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2)、择要性与完整性的统一;(3)、明确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7、人员素质测评原理原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除外)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现。
简化公式就是:B=f(Q,E)B代表行为,f代表表征方式和机制,Q代表素质,E代表环境。
原理二: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中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做出一致的反映行为。
公式简化就是:●Q表示素质,B表示行为,dE表示不同环境下的环境刺激变量。
进一步说明素质是一个触不到的复杂体系,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与观察才能把握其中真正的部分。
●两个原理表达同一个假设:人的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原理一体现素质测评的可能性,原理二体现素质测评的可行性。
8、公文处理方法的特点(找不到特点,只有形式)(1)背景模拟(2)公文类别处理模拟(3)处理过程模拟9.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形式(P219)a.公文处理b.小组讨论:把被试者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4-8人不等,不指定负责人,大家地位同等,要求就某些争议性大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要求形成一致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汇报。
每个组员都应在上面签字,以表明自己同意所作的汇报。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讨论角色的平等性,讨论活动中赛马场效应,测评方式的仿真模拟性,评价的公平客观性:、;缺点:适用对象的特定性,成本较高c.管理游戏d.角色扮演e.其他形式:1)面谈模拟2)事实判断3)书面案例分析10、领导能力测评方法领导力测评的方法主要是指情境模拟测评法。
所谓情境模拟,即通过考官对企业和岗位特点的分析,设计一个特定的情境使被试者完成特定任务,然后通过对其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的考察,测查被试者的素质的方式。
情境模拟测评法分为过程评定类、结果评定类和综合评定类三种类型。
其中,过程评定类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指定角色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模拟面谈;结果评定类包括无人辅助型的公文筐测验和案例分析等;综合评定类包括有人辅助类的公文筐测验和基于整体情境的评价中心。
1.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若干被试者(通常为5—7人)在规定的时间里,在特定背景之中,担任相同的角色,利用背景资料给出条件,根据考官提出的讨论规则展开讨论,并被要求最终形成小组统一意见的情境模拟测评方法。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考官会对被试者进行同步观察,然后视其具体表现做出相应的素质水平判定。
2.公文筐测验公文筐是指放在企业高层办公桌上的公文筐里需要处理的文件。
公文筐测验是指将领导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常处理或批示的文件按照测试的要求进行加工,让被试者按照要求进行批示或处理,以测试其管理能力、管理潜能和管理经验的方法,也被称为公文处理测验或文件筐测试。
公文筐测试法属于结果评定类的测试方法,是典型的情境模拟测试方法,也是在评价中心中效率最高、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法。
目前,在全世界的评价中心中,80%以上的评价中心都采用了这类方法。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很多培训课程都会用到的方法,主要用于测评被试者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考官向被试者描述一种假设性的人际情境,让被试者想象按要求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然后根据被试者的行为和行为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角色扮演对测评考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考官又不能保证对所有被试者的表现都反应一致,因此,企业应当更多地把它作为一种开发性的测评方法,而非鉴别性的测评方法,应主要运用于领导力的提升环节而非测评环节。
4.领导力面试素质剖面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始的面试理论受到了很大冲击。
在素质剖面技术全面构建之后,企业在面试过程中抛弃了过去那种基于胜任能力指标问答方式,更多的是围绕指标的素质剖面对被测评者展开追问。
此外,过去在面试中企业不会预先设计追问的题目,完全凭借考官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得问题的答案也非标准化。
而在素质剖面技术中,出于对测评过程中的客观性、公正性、标准化的强调,考官追问的问题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标准化设计。
5.领导力多角度评价问卷多角度评价问卷,又称为360度反馈。
360度反馈操作法经常导致牵强附会的测评结果,因此在实际领导力评价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180度反馈。
与360度反馈要求的被试者和上级主管之间互不了解对方的评价不同,180度反馈特别强调被试者和直接主管之间必须达成一致性的评价意见,这就要求被试者的直接主管必须拿出充分的行为证据。
因此,180度反馈的测评方法,有利于企业发现员工真正的素质特点,从而真正实现反馈的目的。
6.心理测验中心理测验无法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供有效行为证据,只能作为被试者行为表现一种注释。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测验方法的使用呈逐渐减少趋势。
三、论述题1、试述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工作基础。
1)工作分析理论: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时间内,用以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2)胜任特征模型理论:定义为个人的一些潜在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动机、个性特点、自我形象、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这些潜在的特点导致了个人有效的卓越的工作绩效;(图胜任特征的冰山模型P73)2、试述人员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的步骤。
一、明确测评与选拔的客体与目的人员测评与选拔的客体的特点一般由行业性质和职位特点决定二、确定测评与选拔的项目或参考因素:(1)、工作目标因分析法(2)、工作内容分析法(3)、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三、确定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的结构四、筛选与表述测评与选拔指标五、确定测评与选拔指标权重3、试述人员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的工作环节。
(1)、工作分析(2)、理论建模(3)、专家论证(4)、预试修订4、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原题为: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评定2.诊断反馈3.预测4.其他功用。
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有助于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