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椹( ) 宿儒(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绽开( ) 搓捻( ) 疲倦( ) 小心翼翼( )惭愧( ) 觅食( ) 繁衍( ) 花团锦簇( )预兆( ) 迁徙( ) 企盼( ) 落英缤纷( )穿梭( ) 煎熬( ) 冥思( ) 不可名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书shú( ) 和ǎi( ) lún( )语三xǐng( )吾身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不亦yuè( )乎不yùn( ) 不yújǔ( )( )一dān( )食qūgōng( )( ) 而zhě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夜发清溪向三峡( )(7)岐王宅里寻常见( )4.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弯曲)D.攒成(打结,拴)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一)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品味亮点词语。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五)感悟精彩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三单元不要怕有压力,它可以垫高你的人生;也不要怕忙碌,它可以充实你的生活;不要拒绝错误,它可以改正你的缺点。
下面是XX小编为您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一、字词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木莲无妨陌生方正覆盆子何首乌质朴博学消释高枕而卧毕竟渊博宿儒戒尺绣像恭敬相宜菜畦纳凉秕谷(bǐ)轻捷(ji )油蛉(l ng)斑蝥(m o)后窍(qi o)收敛(liǎn)确凿(z o)(ji n)鉴赏(jīng)荆川纸书塾(sh )(shēn)绅士(m )觅食珊瑚(shān h )蟋蟀(xī shu i)东方朔(shu )(tǎng)倘若(zh )折腊梅(zhē)折腾(sh )折本蝉蜕(tu )皂荚树(ji )(ǎo)拗过去( o)拗口执拗(ni )(kuī)盔甲桑葚(sh n)(xī)锡箔(b )倜傥(t tǎng)淋漓(l n l )直窜云霄(cu n)攒成(cu n)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2、《再塑生命的人》走廊寻常争执启示激荡耐烦奥秘灵魂企盼油然而生美不胜收悔恨莫及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搓捻(cuō niǎn)惭愧(c n k i)浸满(j n)疲倦不堪(kān)(h n)混为一谈(p )譬如花团锦簇(c )(huǎng)恍然大悟(zh n)绽开拼凑(c u)(ji )截然不同感慨万分(kǎi)3、出自《论语》成语课内归纳: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择善而从课外搜集:巧言令色、言而有信、一言以蔽之、见义勇为、朽木不可雕、不耻下问、三思而行、举一反三、任重道远、循循善诱、欲罢不能、杀身成仁、登堂入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二、词语解释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确实相宜:适宜消释:溶解。
系:打结,拴。
拗:弯曲,弯转。
轻捷:轻快敏捷鉴赏:鉴定和欣赏。
秕谷:籽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前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词语盘点”1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2镶边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3鸣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第二单元“词语盘点”5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6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7并蒂花梗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隐蔽菡萏攲斜《咏雪》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大体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谢太傅大笑起来很高兴。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
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
等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来,已经走了。
”友人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来,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友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第三单元“词语盘点”9逃窜寻觅跪下拗口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10捡拾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11磨蹭抵达尴尬难堪俯视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大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要点一、文学知识:鲁迅,浙江绍兴人,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谈论家,代表作品:小说集《呼叫》《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二、“读一读,写一写”攒 cuán齐集;聚拢拗ǎo的确 quèzáo菜畦 cài qí轻盈 qīng jié蟋蟀 xīshuài脑髓nǎo suǐ适合 xiāng yí书塾 shūshú方正 fāng zhèng博学 bóxué蝉蜕 chán tuì人迹罕至 rén jìhǎn zhì人来人往 rén shēng dǐng fèi三、题解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述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样经历;②文章是依照时间、空间的变化序次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光景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奇异;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亮的比较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比较,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比较: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比较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比较;③先生读书和少儿偷偷做游戏。
比较作用:①表现少儿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快乐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拘束少儿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三、句子1、其中忧如的确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倒是我的乐园。
(“忧如”、“的确”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忧如:不确定,忧如;的确:的确,实在,表示必然。
②不矛盾,因发惹祸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 忧如”;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所以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介绍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章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
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
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
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三、词语解释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敏捷。
③缠络:缠绕。
④攒:凑在一块儿。
⑤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⑥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⑦敛:收拢。
⑧鉴赏:鉴定和欣赏。
⑨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⑩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11、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12、拗:弯曲,弯转。
13、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4、倜傥:洒脱,不拘束。
四、问题巩固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解析: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第三单元知识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一、字词(加点会注音;加线会解释)9. 窜觅跪拗.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并皂荚.树桑椹.长吟油蛉.斑蝥.攒.敛.秕.谷系.无从消释宿儒蝉蜕.锡箔.10.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簌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6.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从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二、必背名篇: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2.《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故事背景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
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三、理解词义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春一、易错字音酝酿..(yùn niàn ɡ) 窠.巢(kē) 喉咙..(hóu lón ɡ) 应和..(yìn ɡ hè)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抖擞.(sǒu) 晕⎩⎪⎨⎪⎧(yùn )日晕(yūn )晕倒 薄⎩⎪⎨⎪⎧(bó)薄烟(báo )薄饼(bò)薄荷二、易错字形lǎnɡ(朗)润jiàn(健)壮 ⎩⎪⎨⎪⎧嘹(liáo )嘹亮缭(liáo )缭乱燎(liáo )燎原⎩⎪⎨⎪⎧烘(hōnɡ)烘托哄(hōnɡ)哄笑洪(hón ɡ)洪水 三、重点词语赶趟儿: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 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 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窠巢: 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 招引同伴。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 使明显突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 春是一年的开始, 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勿望文生义。
四、文学常识1. 朱自清, 原名自华, 号秋实,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极富真情实感著称,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考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考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字词系jì窜cuàn觅mì跪guì拗ǎo攒cuán确凿záo轻捷jiã云霄xiāo倘tǎng若鉴jiàn赏啄zhuï食和蔼ǎi渊yuān博倜tì傥tǎng淋lín漓lí盔kuī甲绅shēn士宿儒rú人迹XXX至人声鼎XXX沸fâi二、课文整理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重点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等。
作者:XXX,原名:XXX,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诗歌集《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思想:本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空间顺序。
课文第1—8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3.文章第九段有什么作用?并揣摩三个“也许”表达的情感。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个“也许”,反复揣测,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私塾去的原因的猜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
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
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其中又隐含着“我”不愿离开的无奈。
4.读第1段。
考虑: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
“似乎”与“确凿”是否是有矛盾?为何?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下)【附电子打印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总结(下)【附电子打印版】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赶紧转给孩子看起来吧!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总结(下)(二)能力要点能力要点一: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能力详解】这个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展示了几则有代表性的读书故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的是鲁迅少年时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打开通往世界的道路。
《论语十二章》是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学习生活是我们特别熟悉、感到亲近的内容。
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我,我们带来共鸣。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均为经典之作,涉及范围甚广,古今中外、文言白话,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共同点在于所写主题均与学习相关,这里将其编排在学习单元里,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典例分析】《论语十二章》主要讲述了哪些方面的道理?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技巧总结】本文选录的十二章均为《论语》中的短章。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第四章“温故知新”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学而不思则罔”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贤哉,回也”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饭疏食,饮水”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三人行”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逝者如斯夫”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整理与练习题含答案【主要内容】《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感受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重点总结:再塑生命的人.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重点总结:再塑
生命的人
(一)文学常识
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真实地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艺术,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和求学中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与回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与回顾本文档将总结和回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1. 课文内容第三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 《春》- 《荷塘月色》- 《荷花》- 《鲤鱼》每篇课文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描绘了丰富而美丽的景色。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们可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了解到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2. 词语解析在第三单元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重要的词语,其中包括:- 春风- 月光- 雾霭- 清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对于理解整个文章的含义和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复这些词语时,要注意它们的出现背景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用法。
3. 阅读技巧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提高理解和阅读效果,例如:-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 分段阅读:将长篇文章分为段落,每段理解一次,可以更好地理解全文。
- 注意上下文: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技巧,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并提高阅读能力。
4. 写作指导写作是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例如:- 描述景色: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描写感受: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使写作更加丰富和感人。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准确性和连贯性,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结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单元,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我们可以增加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
同时,通过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指导,我们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希望本文对同学们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以上为对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回顾。
字数统计:xxx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知识点+同步练习
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容易受到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是超越时空。
但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有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所以读起来就觉得不着痕迹,自然入妙。
五、课文主题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重要知识点总结
诗文对照翻译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④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⑤渝州: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注释:①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③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行军九日①思长安故园
岑参
注释:①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强:勉强。
③登高:古人有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④傍:靠近。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前的沙地上的沙子像雪一样,受降城外的月色像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④尽⑤望乡。
不知何处传来吹奏芦笛的声音,一夜间征人全都遥望故乡。
注释:①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
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
在西受降城附近。
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一种笛类乐器。
④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⑤尽:全。
部编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部编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XXX是浙江绍兴人,XXX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评论家,代表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狂人日记》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读一读,写一写”:攒(cuán)指凑集,聚拢(ǎo)指集中,确凿(què záo)指确实,菜畦(cài qí)指种菜的田地,轻捷(qīng jié)指轻盈敏捷,蟋蟀(xī shuài)是一种昆虫,脑髓(nǎo suǐ)指大脑的髓质,相宜(xiāng yí)指相配合适,书塾(shū shú)指私塾,XXX(fāng zhèng)指方正刚直,博学(bó xué)指博大精深,蝉蜕(chán tuì)指蝉的蜕皮,人迹罕至(rén XXX XXX)指很少有人到达,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指人声嘈杂喧闹。
三、题解:1.从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
文章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文中可以看出景物充满生趣,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本文的写作特色是鲜明的对比,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书屋和书屋后小园的对比,以及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的对比。
这些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四、句子:1.“似乎”和“确凿”并不矛盾。
由于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是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此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确凿.(záo)轻捷.(jié)云霄.(xiāo)倘.若(tǎng)鉴.赏(jiàn)啄.食(zhuó)和蔼.(ǎi) 恭.敬(gōng)倜傥..(lín lí)..(tì tǎng)淋漓盔.甲(kuī)绅.士(shē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uò)脊.梁(jǐ)脑髓.(suǐ)秕.谷(bǐ)蝉蜕.(tuì)狗窦.(dòu)锡箔.(bó)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惭愧.(kuì)拼凑.(còu)浸.满(jìn)皂荚.树(jiá)小心翼.翼(y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混.为一谈(hùn)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疲倦.不堪(juàn)二、重点词语轻捷书塾鉴赏斑蝥云霄撅着弹簧惨淡盔甲感慨唤醒膝盖三、重点释义(1)轻捷:轻快敏捷。
(2)云霄:极高的天空。
(3)质朴:朴实;不矫饰。
(4)淋漓:形容畅快。
(5)缠络:缠绕。
(6)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7)书塾: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8)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9)倜傥:洒脱;不拘束。
(10)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1)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12)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13)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14)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15)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
(16)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17)譬如:比如。
(1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读一读,写一写攒cuán拗ǎo确凿què záo菜畦càiqí轻捷qīngjié蟋蟀xīshuài 脑髓nǎo suǐ相宜xiāng yí书塾shūshú方正fāng zhèng 博学bó xué蝉蜕chántuì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整体把握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第1自然段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5.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要点一、文学常识:鲁迅,浙江绍兴人,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二、“读一读,写一写”攒cuán凑集;聚拢拗ǎo确凿quèzáo菜畦cài qí轻捷qīng jié蟋蟀xīshuài脑髓nǎo suǐ相宜xiāng yí书塾shūshú方正fāng zhèng博学bóxué●蝉蜕chán tuì●人迹罕至rén jì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三、题解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三、句子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停”,为什么?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停”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赏析第2段中的“碧绿”、“光滑”、“紫红”、“肥胖”、“伏”、“轻捷”、“窜”、“臃肿”、“牵连不断”等词语。
碧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菜畦颜色很鲜,很有生趣;光滑:细致而形象生动地写出石井栏的古老;紫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熟透了,很诱人;肥胖:生动而又风趣地写出了黄蜂体形大,很可爱;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肥胖的黄蜂紧贴在菜花上,懒洋洋的,很可爱;轻捷: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轻盈与快速;窜:生动地写出了云雀飞得又快又突然;臃肿:形象而又风趣地写出了何首乌根的粗大;牵连不断: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何首乌根很长,又缠绕在一起。
5、辨析:“罩”字能否改为“盖”字?不可以,因为“罩”更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鸟儿在竹筛下上下左右都无处可逃,又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盖“字没有这样的效果。
6、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7、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怎样的形象(先生有哪些特点?“我”对他的态度如何?方正、质朴、博学(第11段“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22-23段,先生读书不仅读得懂而且极为入神);教学严谨(16段,老师对“我”的要求不断提高);有些守旧、古板(“我”问“怪哉”时不愿回答而且有些生气);比较宽容、慈爱(默许孩子们去后园玩耍,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8、第9段为什么要写三个“也许”?用反复疑问和猜测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可奈何的感情。
9、找出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妮nī:女孩子:~子。
小~儿。
✧绽开zhàn kāi:绽放唯恐wéikǒng:只担心✧争执zhēng zh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截然jiérán:界限分明✧感慨gǎn kǎi: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搓cuō: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擦:揉~。
~弄。
~洗。
~澡。
~手。
~绳。
捻niǎn:1.用手指搓转(zhuàn):~麻绳。
2.搓成的条状物:灯~儿。
抚弄fǔnòng:1.拨弄,弹奏。
2.抚摩摆弄。
惭愧cán kuì:(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幸运,侥幸疲倦不堪píjuànbùkān:疲倦: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混为一谈hùnwéiyītán: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恍然大悟huǎngrán-dàwù: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huātuán-jǐncù: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
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美不胜收měibùshèngshōu: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睱接。
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
《再塑生命的人》1、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2、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人”为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4.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
“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6、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品味: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7、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品味: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知识的力量。
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二、文学常识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能够、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