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疾病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脑神经病 BELL麻痹----鉴别诊断
• 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 结炎、中耳炎及麻风 • 后颅窝病变:大多起病较慢,有其他颅神经受损
脑神经病 BELL麻痹----辅助检查
• 兴奋阈值测定:一般在病后7天内进行,如双侧面部相差过 大,则预后不良 •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健侧30%以上,2月内恢复;10-30% ,2-8月恢复;10%以下恢复较差
脑神经病 前庭神经元炎排除
脑神经病 前庭神经元炎----治疗
• 迅速改善眩晕症状的药物:东莨菪碱、氟哌啶醇、异丙嗪 • 前庭康复计划:外周前庭和中枢前庭功能代偿的结果。一 般包括前庭眼反射的眼动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平衡训 练。 • 激素和抗病毒治疗: • 倍他司汀:6~12mg,每日3次口服,作为呕吐停止后的抗 眩晕治疗
• 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称痛性抽搐
• 每次发作仅数秒钟至1~2分钟,骤然停止,间歇期正常
• 1日数次或1分钟多次
脑神经病 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 呈周期性,持续数周到数月,可自行缓解 • 随病程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 • 疼痛常自一侧的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展
• 眼支起病极少见
• 不伴疼痛
• 除面肌抽动以外,不伴有其他阳性体征
• 晚期可有面肌轻度无力和萎缩
脑神经病 面肌痉挛---辅助检查
• 肌电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 • 刺激面神经后患侧面肌可出现10-65HZ同步阵发性急促动 作电位
• 阵挛抽搐者可出现100-300Hz的动作电位
脑神经病 面肌痉挛---鉴别诊断
脑神经病 舌咽神经痛
• 一种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 • 疼痛可从舌后、咽喉部放射至外耳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19 19
220
21
22
23周围神经的解剖和生理 ▪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类型 ▪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思路
2266
2277
28
29
• 自主神经 性(少见)
• 轴索性
• 脱髓鞘 性
• 混合型
•单神经病 •多发神经病
18
▪ 通常全身对称性起病,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同时 受累
▪ 病变范围内腱反射消失,通常踝反射尤为明显 ▪ 感觉症状和感觉丧失多见于肢体远端,大多数病例
足部症状较手部症状明显 ▪ 可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 肌力减退、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 可有出汗异常、皮肤、指(趾)甲营养障碍等
117
分类依据
病程
突出症状
病变纤维大小 病理改变 损伤范围
• 急性 • 纯感觉性
(<4w)
或以感觉
• 亚急 性
(4-8w)
障碍为主 (如糖尿 病性远端 多发性神
• 慢性
经病)
• 大纤维神经 病
• 小纤维神经 病
(>8w)
• 复发 性或 进展 性
• 纯运动性 或以运动 症状为主 (GBS)
• 混合型 (多见)
血管源性
9
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可攻击神经髓鞘成份产生神经 病变
▪ 血液中的循环抗体与郎飞节处的髓鞘蛋白特异地结合,导 致电传导阻滞伴或不伴有相连轴索或髓鞘的损害
▪ 补体依赖的体液免疫反应也会对神经根或周围神经 轴索产生损害
▪ 选择性损害Schwann细胞或其细胞膜,引起周围神 经脱髓鞘而轴突相对完好
▪ 由于神经根及后根神经节处无血脑屏障,易被免疫、 中毒等攻击。

(医学课件)周围神经疾病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周围神经疾病PPT演示课件
(2)营养性&代谢性 ◙ 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病\妊娠&术后引起 营养缺乏 ◙ 糖尿病\尿毒症\血卟啉病\肝病\粘液性水肿\肢端 肥大症\B族维生素缺乏\恶病质等
. 7
病因&发病机制
1. 病因
(3) 药物&中毒
①氯霉素\顺铂\乙胺丁醇\甲硝唑可诱发感觉性神经病, 胺碘酮\氯喹\吲哚美辛\呋喃类\异烟肼\苯妥英\青霉胺 可诱发运动性神经病 ②酒精中毒 ③有机磷农药&有机氯杀虫剂 ④化学品: 二硫化碳\三氯乙烯\丙烯酰胺等 ⑤重金属(砷\铅\铊\汞\金) ⑥白喉毒素等
. 21
症状学
2. 运动神经损害 (2) 运动神经麻痹症状 ②肌萎缩 肌肉失神经营养&不可逆性失神经损害 与肌无力程度一致
. 22
周围神经疾病症状学
要点提示 在非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四肢运动功能 障碍的病人 肢体近端肌无力严重提示为肌病 肢体远端肌无力严重提示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 15
症状学
1. 感觉神经损害
(2) 感觉异常
多发性神经病--针刺\麻木\触电\束带感 ◙ 糖尿病 ◙ 酒精中毒性神经病 ◙ 感觉性神经病 痛觉过度
尺\正中\胫后\腓神经损伤--灼性神经痛
. 16
症状学
1. 感觉神经损害
(3) 疼痛
单神经病可见
神经痛(neuralgia) 如刀割样 挤压样 电击样疼痛
(8)嵌压性
如腕管综合征
. 12
病因&发病机制
2. 发病机制
①前角细胞&运动神经根破坏→轴索Wallerian变性 后根破坏导致后索Wallerian变性 ②结缔组织病变压迫周围神经&滋养血管 ③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 润&神经损伤 ④中毒性:生物毒物(白喉毒素)\内源性毒物(尿毒症) 营养缺乏性病变可选择性损害神经轴索&髓鞘 ⑤遗传代谢病: 酶系统障碍→髓鞘&轴索必需成分 缺乏

第章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第章周围神经病PPT课件
周围神经组织活检
Ø可判断周围神经损伤部位,如轴索、神经膜细胞、间 质等;部分周围神经病还可明确疾病性质,如麻风、 淀粉样变性等。
--
17
诊断原则
➢ 确定是否为周围神经病 ➢ 进行临床分类 ➢ 病因?
--
18
治疗
病因治疗
对症支持处理
如给予止痛药物及B族维生素等。 针灸、理疗、按摩是恢复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 于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
2. 运动障 运碍动神经刺激症状:肌束震颤、肌纤维颤搐、痛性
痉挛等。
肌束震颤:是肌肉静息时由一个或多个运动单位自发性 放电导致肌肉颤动,呈短暂的单一收缩。 肌纤维颤搐:肌肉纤维连续、缓慢的自发运动,沿肌肉 纵轴方向波浪起伏地运动。肌肉图表现为单个电位重复 发放,或为电位连续性高频发放。可见于神经性肌强直、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等 痛性痉挛:肌肉痉挛性疼痛是由于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疼 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3. 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
z 神经元病(neuronopathy):
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短时间内继发轴索 全长变性及髓鞘破坏。例如: Ø 癌性感觉神经元病 Ø 后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受损:有机汞中毒 Ø 急性脊髓灰质炎 Ø 运动神经元病
--
11
病理
4. 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
运动神经麻痹症状:肌力减低或丧失、肌萎缩。
--
15
症状学
3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4 自主神经受损
无汗或多汗、竖毛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 严重者可出现无泪、无涎、阳痿及膀胱直肠功 能障碍等。
--
16
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检查

运动神经元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03
基因检测
针对某些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如
SOD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病密切相关。
04
治疗原则与方法
药物治疗策略
利鲁唑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
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每次50mg, 每天2次,服用18个月,能延缓病程、延长 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
离子通道异常
离子通道是维持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 的关键结构,离子通道异常可导致神 经元兴奋性改变,进而影响神经传导 。
运动神经元病中,神经肌肉接头处可 发生变性、坏死等病变,影响神经冲 动向肌肉的传递。
肌肉萎缩与无力
肌纤维萎缩
由于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其 所支配的肌肉纤维逐渐萎缩,表 现为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需与颈椎病、多系统萎缩、脊髓空洞症等疾病 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发病年龄、病程进展、临床表现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02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元损伤过程
神经元变性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
01 02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蛋白质、细胞计数和免疫球 蛋白等指标。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质轻度升高和 细胞计数正常等异常。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反映肌肉和神经的损伤程 度。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血液检查可发现这些指标的异常升高。
营养支持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需给予营养支持, 如鼻饲管、胃造瘘等。

周围神经疾病 PPT课件

周围神经疾病 PPT课件

病理
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及小血管 周圍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 發病年齡 兒童、青壯年居多 ● 感染史 病前有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史
疫苗接種史 ● 起病形式 急性、亞急性起病
逐漸加重,1~2周達高峰 部分病人3~4周仍在進展
● 症狀體征 運動障礙 四肢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腱反射 減弱或消失為重要體征 呼吸麻痹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應高度重視 腦神經麻痹 雙側面神經麻痹最常見 其次是球麻痹 感覺障礙 手襪套樣感覺障礙,可肌肉疼痛 部分患者無感覺障礙 自主神經障礙 常見,皮膚紅腫、出汗異常等 暫時性尿瀦留 血壓變化、心律紊亂 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力衰竭是主要死因之一
概念:又稱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Bell palsy),是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 症導致的周圍性面癱。
[病因及病理]
病因不明 ● 病毒感染 ● 面神經病變
● 外周因素
嗜神經病毒感染 受涼引起營養神經的 血管痙攣 莖乳突孔內骨膜炎
病理 神經水腫和脫髓鞘,繼發軸索變性
[臨床表現]
● 發病年齡 任何年齡,男性略多 ● 起病形式 急性發病,病前多有受涼史 ● 首發症狀 患側耳後或乳突區疼痛 ● 面肌癱瘓 1~2d出現,3~4d達高峰 ● 神經體征 周圍性面癱,貝爾征
疼痛部位:三叉神經2、3支分佈區多見, 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最明顯,單側多見
疼痛性質:電擊樣、刀割樣或撕裂樣劇痛
持續時間:短暫,數s至1-2min,突發突止, 間歇期完全正常
疼痛發作時,可伴有面部潮紅,皮膚溫度 增高,球結膜充血、流淚和流涕等症狀。
臨床表現
扳機點:鼻翼、頰部和舌 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口角牽向一 側,見於嚴重病例 病程:週期性,很少自愈。大多數患者逐 漸加重,發作次數漸頻繁。 發作期數d、數w或數m,緩解期數d至數y 體征:神經系統無陽性體征

《运动神经元病》PPT课件ppt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PPT课件ppt课件

(3) 病毒感染
MND&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少数脊髓灰质炎患者后来发生MND
有人推测MND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但ALS患者CSF\血清\神经组织未发现病毒&相关 抗原及抗体
运动神经元病病因至今不明。虽经许多 研究,提出过慢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 遗传因素、重金属中毒、营养代谢障碍以及 环境等因素致病的假说,但均未被证实。 病理:脊髓前角和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 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和变性,脊髓中以颈、 腰膨大受损最重,延髓部位的舌下神经核和 疑核也易受波及,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 细胞也可有类似改变,但一般较轻。大脑皮 层脊髓束和大脑皮层脑延髓束髓鞘脱失和变 性。脊神经前根萎缩,变性。
运动神经元病中年起病者占80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3呈全球性分布年发病率约210万人群患病率4610万90以上为散发病例流行病学成人mnd通常306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因发病机制mnd免疫因素病毒感染遗传因素中毒因素510为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familial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fals遗传因素病因发病机制20的fals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21q221222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2q33q35散发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可能的致病因素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兴奋毒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能参与als神经元死亡中毒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mnd患者血清检出多种抗体免疫复合物抗甲状腺原abgm1abl型钙通道蛋白ab但无ab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胞的证据目前认为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但als患者csf血清神经组织未发现病毒相关抗原及抗体mnd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少数脊髓灰质炎患者后来发生mnd10运动神经元病病因至今不明

运动神经元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约10%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家族史,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发现 多个与运动神经元病相关的基因,如SOD1、C9orf72、TARDBP等。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溶剂等也被认为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有关。此外 ,头部外伤、过度体力劳动等也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营养支持
吞咽困难者需给予营养支持,如鼻饲,经胃或经肠营养。当患者肠道功 能丧失时,可予以胃肠外营养。
03
对症治疗
痛性痉挛可试用卡马西平、加巴喷汀或巴氯芬等。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以参加一些康复训练小组或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交 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则
• 利鲁唑: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每次50mg,每天2次,服用18个月, 能延缓病程、延长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
•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依达拉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延缓疾病进程,肌注 前体药物如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E等可能对ALS患者有益。
•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具有促进多种细 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效应,临床试验显示其能够改善ALS患者肺功能、延缓 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家庭护理指导原则
安全环境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移除 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受伤 的障碍物,提供必要的辅 助器具。
营养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PPT ppt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PPT ppt课件

2020/11/29
7
临床表现
下肢出现无力,僵直,行走困难,但无 肌肉萎缩。
双上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远端重于 近端,可呈“鹰爪手“,肌萎缩区可见 肌束震颤,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活跃, 霍夫曼征阳性,
2020/11/29
8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踝反射亢进,持 续性髌、踝阵挛,病理反射阳性,行走 呈痉挛步态,感觉及括约肌正常。
少见,病变累及下胸段的皮质脊髓束时, 出现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020/11/29
13
四、辅助检查
1、 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正常。 2、 肌电图呈神经元损害。
2020/11/29
1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中年后发病,进行性加重,表现为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或两者并存的症状和体 征,无感觉障碍,肌电图呈神经元性损害,即 可作出诊断。
2020/11/29
11
临床表现
(三)、进行性延髓麻痹:
通常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晚期出现, 少数在疾病早期出现,病变侵犯延髓运 动神经核,出现真性球麻痹,若病变波 及至双侧皮质延髓束,则出现假性球麻 痹。
本病进展迅速。常在1-2年内,死于呼吸 肌麻痹或肺部感染。
2020/11/29
12
临床表现
随着病程延长,病变波及至延髓或(及) 皮质延髓束,出现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 表现。最后患者常被迫卧床,需鼻饲饮 食,多死于肺部感染,病程多为3-7年。
2020/11/29
9
临床表现
(二)、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在20-50岁之间,病 变仅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常以颈膨 大首先受累。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两者弛缓性瘫痪的区别
两下肢完全性瘫痪、肌张力减低、局部姿势反射 消失、下肢腱反射消失、浅层反射(提睾反射、 腹壁反射)消失。可有Babinski征。除弛缓性截 瘫外,病变以下浅深感觉减退或消失,同时有大 小便失禁。有肌萎缩,此种肌萎缩与下运动神经 元损害不同,没有选择性,而是下肢广泛性的
10
脊髓横贯性损害可累及本平面脊髓前角细胞和双 侧锥体束 高位颈髓(颈1~4)病损,产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 瘫,常伴呼吸肌障碍 颈膨大(颈4~胸1)病损产生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胸髓病损产生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腰膨大病损(腰2~骶3)产生双下肢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
14
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 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 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手肌无力、萎缩,逐渐向近端发展; 也可累及下肢; 可累及延髓,出现延髓麻痹,死于肺内感染。
15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多中年以后发病; 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舌肌萎 缩伴肌束颤动,咽反射消失,也可有下颌反射亢进, 强哭强笑,真、假性球麻痹并存; 进展快,预后不良,多在1~3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 肺内感染。
部位: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 脊髓前角细胞 锥体束
病变:神经元变性,数目减少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四型
13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并存; 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肌萎缩,肌束颤 动,向近端发展,整个上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下肢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无客观感觉异常; 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 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 平均3~5年生存期。
16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 只累及椎体束; 少见,中年发病; 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进展慢,可逐 渐累及上肢,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 无感觉异常,无肌萎1.脊髓肌萎缩症(SM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肌无力,肌萎缩从四肢近断开始; 进展慢,可存活20年以上。
③在延髓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 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 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 角,支配四肢肌。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支配躯干肌。
5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运动 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 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 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 在锥体系中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 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触分别组成脑 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LOGO
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
郑州人民医院骨二科 刘军 副主任医师
1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分类 常见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
2
运动神经元
锥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 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 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 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 纤维为皮质核束。
19
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 主神经及其神经节。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 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 周围神经从功能上分为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两部分。 前者由脊神经后根、后根神经节及脑感觉神经组成。 周围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 神经纤维是其基本组成单位,众多神经纤维集合为神 经束,若干神经束组成神经干。
11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鉴别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和脑神
经运动核)
痉挛性瘫痪(硬瘫)
弛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无病理反射
无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
12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 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 病。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表现为 肌无力和肌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感觉 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7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 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 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如Babinski 征);因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 期肌不出现萎缩。
8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特征:弛缓性瘫痪,可以是 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肌萎缩伴有血管运动障碍,如皮肤青紫等,以及 皮肤营养障碍 当前根刺激性病变时,可有肌纤维颤动。 马尾神经损害时有大小便失禁,或由于膀胱肌的 麻痹,呈神经性膀胱,表现为持久性尿失禁。 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跟腱反射尤为明显,绝无 Babinski征
2.良性肌束震颤 见于正常人,为广泛粗大的肌束震颤,无肌无 力及肌萎缩
3.脊髓空洞症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常伴有颅骨及脊柱畸形; 进展缓慢;MRI可清楚显示空洞
18
4.颈椎病: 肌萎缩较轻,仅限于上肢部分肌群 常伴有相对应节段的感觉异常、疼痛、麻木,也可有 感觉平面; 脊髓受压严重者可有括约肌障碍; 肌束震颤少见 无脑干症状 胸锁乳突肌EMG无改变
6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
瘫痪 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或痉挛 性瘫痪 刺激症状 抽搐。 释放症状 中枢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肌张力 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引 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 暂缺失,导致迟缓性瘫痪(脑休克、脊髓休克),休 克期过去后,受损组织的释放症状逐渐出现,转变为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3
皮质核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 ③大部分交叉至对侧,终止双侧 脑神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外肌 、咀嚼肌、面部肌、咽喉肌、胸 锁乳突肌、斜方肌。 ④小部分完全交叉至对侧,终止于 对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
4
皮质脊髓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中脑大脑脚底中 3/5、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