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炎分类:

⏹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如流行性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布氏杆菌、真菌(机会感染)等引起

流脑

一、主要特点

1.发病冬春季(1-4月),儿童,中小城市、农村。

2.症状:突然发热(高热)、寒战、伴头痛、呕吐

(喷射性呕吐)、拒乳、乏力、肌肉酸痛、烦燥、

尖叫、神志淡漠、双目发呆、嗜睡;

3.体征:项背疼痛、颈强直、囟门紧张;玫瑰疹、瘀

点、瘀斑(结膜、口粘膜);休克、DIC

(精神差、苍白、发绀、四肢厥冷、脉细)

4.危害:50%-90%死亡率,现已降至5%以下;

后遗症:脑积水、颅神经麻痹、脑梗死

二、发病机理

病人

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

带菌者

飞沫传播(咳嗽、喷嚏)

传染过程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6月-10岁

(6月前少,母体抗体)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人/带菌者→飞沫→易感者→细菌寄生在鼻咽部粘膜(卡他性炎)→抵抗力低下时入血→菌血症(或败血症)→脑膜炎

三、发病机制

侵入鼻咽部咽痛.充血.分泌物增加呼吸道传播

菌血症寒战、发热

败血症在血液内繁殖,释放内毒素→内皮损伤,血管壁炎症、坏死、血栓形成、出血→DIC,微循环障碍,休克→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肾上腺出血,心肌损害

定位于脑膜脑脊膜化脓性炎症→波及颅神经

五、临床病理联系

颅内压增高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

脑膜刺激征项背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Kernig’征(屈髋伸膝征)阳性

颅神经麻痹耳聋、视力下降、斜视、面瘫

脑脊液变化压力增高,混浊,脓细胞、蛋白

增高,葡萄糖下降,涂片阳性

乙脑

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病理特点是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

死为主的炎症。

一、临床特点

1、发病:夏秋季(7-9月),儿童(10岁以下)

热带、亚热带

2、症状:突发高热,7-10天,持续不降;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伴惊厥、

抽搐,或脑膜炎刺激征,或中枢性

呼吸主衰竭,或其它神经症状

4、后遗症:失语、痴呆、耳聋、癫痫、强直痉挛

5、CNS:抗体升高,Pro、Cl-正常,葡萄糖正常

传染源乙型脑炎病毒

动物(家畜、家禽)

蚊虫叮咬

传播途径

库蚊可经卵传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10岁以下

⏹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传染源或中间宿主→蚊虫叮咬→局部内皮细胞、全身单核细胞系统

内繁殖→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免疫)→隐形感染或侵入CNS致病

五、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乙脑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乙脑病毒

传染途径呼吸道虫媒、蚊类为媒介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家畜、家禽、人

流行特点冬春、幼儿、散发夏秋、儿童、亚热、热带

临床特点颅内高压和脑膜刺嗜睡、抽搐、昏迷等脑

激征为主实质损害为主

病理特点脑、脊髓膜急性化脑实质NC变性坏死为

脓性炎主的炎症

脑脊液混浊,C↑↑(N↑)透明、C↑(Ly↑)Pro、Pr↑、糖、氯↓糖、氯正常,无细菌

细菌阳性

四、临床病理联系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嗜睡、昏迷

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脑疝

颅神经损害痴呆、失语、瘫痪

五、结局

多数病人可痊愈

重症病人可出现语言障碍、痴呆、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脊液变化包括:

A、压力升高

B、混浊不清

C、大量脓细胞

D、蛋白质减少

E、细菌检查有革兰氏阳性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