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考数学(文)《平面向量》专题复习
![高考数学(文)《平面向量》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f7375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6.png)
第1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考点30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返回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考法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法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返回
考点29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
【注意】①向量数乘的特殊情况:当λ=0时,λa=0;当a=0时,λa=0.②实数和向量可 以求积,但不能求和、求差.③正确区分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返回
考法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返回
考点30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法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考法4 平面向量的共线问题 ❖考法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法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解决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正确理解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任意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只可以 判断它们是否相等,但它们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大小与方向是向 量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向量的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③向量可以自 由平移,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 2.正确理解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 共线向量就是平行向量,其要求是几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当然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重合,其中“共线”的含义不 同于平面几何中“共线”的含义.
(2)b在a方向上的投影是 一个数量,当0°≤θ< 90°时为正;当90°<θ ≤180°时为负;当θ= 90°时为0.
考点3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注意】x1y2-x2y1=0与x1x2+y1y2=0不同,前者是两向量a=(x1,y1), b=(x2,y2)共线的充要条件,后者是它们垂直的充要条件.
高一数学必修4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
![高一数学必修4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https://img.taocdn.com/s3/m/044f533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e.png)
2、零向量:长度为0第二章平面向量1、向量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都可用同一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与向量a 平行的单位向量:e =±a a ||4、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记作//ab ;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5、相等向量:长度相同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注意: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以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6、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接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起点相同baCBA -=A -AB =B a bC Cc高一数学必修4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⑶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a a a 00.⑷坐标运算:设=a x y ,11(),=b x y ,22(),则+=++a b x x y y ,1212)(. 7、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a x y ,11(),=b x y ,22(),则-=--a b x x y y ,121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y ,11(),x y ,22(),则AB =--x x y y ,2121)(.8、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 ①=λλa a ;②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 0.⑵运算律:①=λμλμa a ()();②+=+λμλμa a a ();③+=+λλλa b a b ().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λλλλa x y x y ,,()().9、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λb a . 设=a x y ,11(),=b x y ,22(),其中≠b 0,则当且仅当-=x y x y 01221时,向量a 、≠b b 0()共线.10、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λλa e e 112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11、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P P 12上的一点,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 y ,11(),x y ,22(),当P P =PP λ12时,点P 的坐标是⎝⎭++ ⎪⎛⎫++λλλλx x y y 11,1212. 1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定义:≠≠≤≤⋅=θθa b a b a b cos 0,0,0180)(.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a b a b 0.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a a a a 22或=⋅a a a .③⋅≤a b a b .⑶运算律:①⋅=⋅a b b a ;②⋅=⋅=⋅λλλa b a b a b ()()();③+⋅=⋅+⋅a b c a c b c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a x y ,11(),=b x y ,22(),则⋅=+a b x x y y 1212. 若=a x y ,(),则=+a x y 222,或=+a x y 22.设=a x y ,11(),=b x y ,22(),则⊥⇔+=a b x x y y 01212.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a x y ,11(),=b x y ,22(),θ是a 与b 的夹角,则++==⋅+θx yx ya ba b x x y y cos 112222221212.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αα=+221cos sin (2)商数关系:=tan sin cos ααα(3)倒数关系:αα=1cot tan=+sin tan tan 1222ααα ; =+co s 1t an 122αα注意: tan ,cos ,sin ααα 按照以上公式可以“知一求二”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 S -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 C +βα)(:a =+-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 C -βα)(:a =-+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 T +βα)(: =++-)tan(tan tan tan tan 1βαβαβαT -βα)(: =--+)tan(tan tan tan tan 1βαβαβα正切和公式:-⋅+=+βαβαβα)tan tan 1()tan(tan tan3、辅助角公式:222222cos sin sin cos b a x b x a a b a x b b a x +=++++⎛⎝⎫⎭⎪⎪ x b a x x b a +⋅+=⋅+⋅+=ϕϕϕ2222)sin cos cos (sin )sin((其中ϕ称为辅助角,ϕ的终边过点b a ),(,tan ϕ=b a)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 2α: =cos sin 22sin αααC 2α: -=sin cos 2cos 22ααααα-=-=221cos 2sin 21 T 2α: =-2tan tan 2tan 12ααα*二倍角公式的常用变形:①、=-αα|sin |22cos 1,=+αα|cos |22cos 1;②、=-αα1212|sin |2cos , =+αα1212|cos |2cos③-=+-=ααααα442221cos sin 21cos sin 2sin 2;=-442cos sin cos ααα;*降次公式:=cos sin 122sin ααα ααα=-+-=2sin 2cos 12122cos 12 ααα=++=2cos 2cos 12122cos 125、*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ααsin2cos 12 ; ±=+ααcos 2cos 12, ±=-+tan2cos 1cos 1ααα=-=+cos 1sin sin cos 1αααα6、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形:(活用“1”)① -=cos 1sin 22αα; -±=cos 1sin 2αα;-=sin 1cos 22αα; -±=sin 1cos 2αα; ②=++=22cot tan sin cos cos sin 22sin θθθθθθθ,αααααααθθ2cot 22sin 2cos 2cos sin sin cos tan cot 22==-=-③ααααα2sin 1cos sin 21)cos (sin 2±=±=±; |cos sin |2sin 1ααα±=± 7、补充公式:*①万能公式2tan12tan2sin 2ααα+=; 2t a n12t a n1c o s 22ααα+-=; 2t a n12t a n2t a n 2ααα-=*②积化和差公式)]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③和差化积公式2cos 2sin 2sin sin βαβαβα-+=+; 2sin2cos 2sin sin βαβαβα-+=- 2co s 2co s 2co s co s βαβαβα-+=+;2sin2sin 2cos cos βαβαβα-+-=- 注:带*号的公式表示了解,没带*公式为必记公式。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7b2d7c2af90242a895e5c2.png)
高中数学必修4之平面向量知识点归纳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一般用c b a,,……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u u u r 几何表示法 AB u u u r ,a;坐标表示法),(y x yj xi a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0 |a|=0 由于0r 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注意与0的区别)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0a 为单位向量 |0a|=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b由于向量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只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起点可以任意选取,现在必须区分清楚共线向量中的“共线”与几何中的“共线”、的含义,要理解好平行向量中的“平行”与几何中的“平行”是不一样的.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b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2211y x y x 2121y y x x2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设,AB a BC b u u u r u u u r r r ,则a +b r =AB BC u u ur u u u r =AC u u u r(1)a a a 00;(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当两个向量的起点公共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向量是首尾连接时,用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3向量的减法① 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关于相反向量有: (i ))(a =a ; (ii) a +(a )=(a )+a =0;(iii)若a 、b是互为相反向量,则a =b ,b =a ,a +b =0②向量减法: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的差, 记作:)(b a b a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③作图法:b a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有共同起点)4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Ⅰ)a a;(Ⅱ)当0 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 时,λa 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 时,0a ,方向是任意的②数乘向量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5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a6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21,e e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 使:2211e e a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21,e 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7 特别注意:(1)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2)相等向量与平行向量有区别,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3)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有区别,直线平行不包括共线(即重合),而向量平行则包括共线(重合)的情况(4)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条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学习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例1 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a r |=|b r |,则a r =b r;② 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u u u r u u u r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 若a r =b r ,b r =c r ,则a r =c r ,④a r =b r 的充要条件是|a r |=|b r |且a r //b r;⑤ 若a r //b r ,b r //c r ,则a r //c r ,解:①不正确.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② 正确.∵ AB DC u u u r u u u r ,∴ ||||AB DC u u u r u u u r且//AB DC u u u r u u u r ,又 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AB DC u u u r u u u r 且||||AB DC u u u r u u u r,因此,AB DC u u u r u u u r.③ 正确.∵ a r =b r ,∴ a r ,b r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又b r =c r ,∴ b r ,c r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 a r ,c r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r =c r .④ 不正确.当a r //b r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a r |=|b r |,也不能得到a r =b r,故|a r |=|b r |且a r //b r 不是a r =b r的充要条件,而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⑤ 不正确.考虑b r =0r这种特殊情况.综上所述,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②③.点评:本例主要复习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基本概念较多,因而容易遗忘.为此,复习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善于与物理中、生活中的模型进行类比和联想.例2 设A 、B 、C 、D 、O 是平面上的任意五点,试化简: ①AB 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②DB AC B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③OA OC OB CO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解:①原式= ()AB BC CD AC CD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②原式= ()0DB BD AC A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 u u u r③原式= ()()()0OB OA OC CO AB OC CO A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例3设非零向量a r 、b r 不共线,c r =k a r +b r ,d r =a r +k b r (k R),若c r∥d r ,试求k解:∵c r∥d r∴由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得:c r=λd r (λ R) 即 k a r +b r =λ(a r +k b r ) ∴(k λ) a r+ (1 λk ) b r = 0r又∵a r 、b r不共线∴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010k k k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r r 作为基底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知,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r可表示成a xi yj r r r ,由于a r 与数对(x,y)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x,y)叫做向量a r的坐标,记作a r =(x,y),其中x 叫作a r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在y 轴上的坐标(1)相等的向量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2)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 1212,a b x x y y rr(2) 若 2211,,,y x B y x A ,则 2121,AB x x y y u u u r(3) 若a r =(x,y),则 a r=( x, y)(4)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1221//0a b x y x y rr (5)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1212a b x x y y rr若a b rr ,则02121 y y x x3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减法,数与向量的乘积,向量的数量(内积)及其各运算运算类型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向 量 的 加 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 r a b b a)()(c b a c b a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向 量 的 减 法 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r )(b a b aAB BA u u u r u u u r OB O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向 量 的 乘 法a是一个向量,满足:>0时,a 与a同向;<0时,a 与a异向;=0时, a =0),(y x a a a)()(a a a)( b a b a )(a ∥b a b向 量的 数量 积b a•是一个数 0 a 或0b 时, b a•=0 0 a 且0 b 时,•b a b a b a,cos |||| 1212a b x x y y • rra b b a • •)()()(b a b a b a • • • c b c a c b a • • • )(22||a a ,22||y x a||||||b a b a •例1 已知向量(1,2),(,1),2a b x u a b r r r r r ,2v a b rr r ,且//u v r r ,求实数x 的值解:因为(1,2),(,1),2a b x u a b r r r r r,2v a b r r r所以(1,2)2(,1)(21,4)u x x r ,2(1,2)(,1)(2,3)v x x r又因为//u v r r所以3(21)4(2)0x x ,即105x解得12x例2已知点)6,2(),4,4(),0,4(C B A ,试用向量方法求直线AC 和OB (O 为坐标原点)交点P 的坐标解:设(,)P x y ,则(,),(4,)OP x y AP x y u u u r u u u r因为P 是AC 与OB 的交点所以P 在直线AC 上,也在直线OB 上即得//,//OP OB AP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由点)6,2(),4,4(),0,4(C B A 得,(2,6),(4,4)AC OB u u u r u u u r得方程组6(4)20440x y x y解之得33x y故直线AC 与OB 的交点P 的坐标为(3,3)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r 与b r ,它们的夹角为 ,则a r ·b r =︱a r︱·︱b r ︱cos叫做a r 与b r的数量积(或内积) 规定0a r r2向量的投影:︱b r ︱cos =||a ba r r r ∈R ,称为向量b r 在a r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的绝对值称为射影3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a r ·b r 等于a r 的长度与b r 在a r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4向量的模与平方的关系:22||a a a a r r r r5乘法公式成立: 2222a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2222a b a a b br r r r r r 222a a b b r r r r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交换律成立:a b b a r r r r②对实数的结合律成立: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③分配律成立: a b c a c b c r r r r r r r c a b rr r特别注意:(1)结合律不成立: a b c a b c r r r r r r;(2)消去律不成立a b a cr r r r 不能得到b c r r(3)a b r r =0不能得到a r =0r或b r =0r7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两个向量1122(,),(,)a x y b x y r r,则a r ·b r =1212x x y y8a r与b r ,作OA u u u r =a r , OB uuu r =b r ,则∠AOB=(01800 )叫做向量a r 与b r的夹角cos =cos ,a ba b a b • •r r r r r r =当且仅当两个非零向量a r 与b r 同方向时,θ=00,当且仅当a r 与b r 反方向时θ=1800,同时0r与其它任何非零向量之间不谈夹角这一问题9垂直:如果a r 与b r 的夹角为900则称a r 与b r 垂直,记作a r ⊥b r10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b a ·b=O 2121 y y x x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正确与否:(1)00a r;(2)00a r r ;(3)若0,a a b a c r r r r r,则b c r r ;⑷若a b a c r r r r ,则b c r r 当且仅当0a rr 时成立; (5)()()a b c a b c r r r r r r 对任意,,a b c r r r向量都成立;(6)对任意向量a r,有22a a r r解:⑴错; ⑵对; ⑶错; ⑷错; ⑸ 错;⑹对例2已知两单位向量a r 与b r 的夹角为0120,若2,3c a b d b a r r r r r r ,试求c r 与d r的夹角解:由题意,1a b r r ,且a r 与b r的夹角为0120,所以,01cos1202a b a b r r r r ,2c c c r r rQ (2)(2)a b a b r r r r 22447a a b b r r r r ,c r同理可得d r而c d r r 2217(2)(3)7322a b b a a b b a r r r r r r r r ,设 为c r与d r 的夹角, 则1829117137217cos1829117arccos点评:向量的模的求法和向量间的乘法计算可见一斑例3 已知 4,3a r, 1,2b r ,,m a b r r r 2n a b r r r ,按下列条件求实数的值(1)m n r r ;(2)//m n r r;(3)m n r r 解: 4,32,m a b r r r 27,8n a b rr r (1)m n r r 082374 952;(2)//m n r r 072384 21 ;(3)m n r r 088458723422222点评:此例展示了向量在坐标形式下的基本运算。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考点解析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考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6bf963fd0a79563d1e7285.png)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考点解析1、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和数量是数学中讨论的两种量的形式,数量是实数。
2、平面向量的三种形式:(1)字母形式:用单独的小写字母带箭头或者用两个大写字母带箭头表示向量;(2)几何形式;用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向量,零向量是一个点;(3)坐标形式:向量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用坐标表示,向量坐标等于它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
3、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1)模(绝对值):向量的大小或者向量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模是大于等于的实数。
模也叫作绝对值、大小、长度,这几个说法是一个意思。
(2)相等向量: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或者叫相同向量),两个相等向量的x,y坐标对应相等。
(3)相反向量: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一个向量加负号即变为其相反向量,在向量化简和运算中很常见、很重要。
(4)平行(共线)向量:平面内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者重合,则说这两个向量平行(或者共线),用平行符号表示。
因为向量可以自由平移,所以对向量来讲平行和共线是一个意思。
两个非零向量平行时,必定方向相同或相反。
规定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平行,但不能说零向量和其它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
(5)垂直向量:两向量所在的直线垂直(或者说夹角为90度),则说这两个向量为垂直向量,用垂直符号表示。
规定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垂直,但不能说夹角90度。
(6)零向量:大小为零(或者说模、绝对值、长度为零都是一个意思)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规定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不能讨论零向量和其它向量方向的关系及夹角问题。
规定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平行且垂直。
(7)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一个向量除以自己的模得到和这个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单位向量乘以一个向量的模得到这个向量。
(8)位置向量:向量AB可以表示点B相对点A的位置,所以向量AB可以叫做点B关于点A的位置向量。
(9)方向向量:一个非零向量与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个向量叫做这条直线的平行向量。
第6讲 平面向量等和线定理求系数和问题(解析版)
![第6讲 平面向量等和线定理求系数和问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c166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4.png)
第6讲 平面向量等和线定理求系数和问题【考点分析】考点一:平面向量等和线问题 ①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已知OA OB OC λμ=+,若1λμ+=,则,,A B C 三点共线;反之亦然。
①平面向量等和线问题平面内一组基底,OA OB 及任一向量OP ,(,)OP OA OB R λμλμ=+∈,若点P 在直线AB 上或者在平行于AB的直线上,则k λμ+=(定值),反之也成立,我们把直线AB 以及与直线AB 平行的直线称为等和线。
注意:1.当等和线恰为直线AB 时,1k =;2.当等和线在O 点和直线AB 之间时,(0,1)k ∈;3.当直线AB 在点O 和等和线之间时,(1,)k ∈+∞;4.当等和线过O 点时,0k =;5.若两等和线关于O 点对称,则定值k 互为相反数; 【典型例题】题型一: 平面向量等和线求系数和问题【例1】如图,在矩形ABCD 中,1AB =,2AD =,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满足AP mAB nAD =+,则n m +的最大值为( )A .3B .22C .5D .2OABCP P 1【答案】A【解析】法一:如图:以A 为原点,以AB ,AD 所在的直线为x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则(0,0)A ,(1,0)B ,(0,2)D ,(1,2)C ,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设圆的半径为r ,2BC =,1CD =,BD ∴∴1122BC CD BD r =,r ∴=,∴圆的方程为224(1)(2)5x y -+-=,设点P 的坐标为1θ+2)θ+,AP AB AD λμ=+,1θ∴+2)(1θλ+=,0)(0μ+,2)(λ=,2)μ,∴1θλ+=22θμ+=,2sin()2λμθθθϕ∴+=++=++,其中tan 2ϕ=,∵1)sin(1≤+≤-ϕθ,∴31≤+≤μλ,故λμ+的最大值为3,故选A .法二:由等和线性质知:APAPAD AN n m 1==+,所以当1P 在如图所示位置时,n m +取得最大值,33==+rr n m 【例2】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为圆O ,P 为圆O 上任一点,若AP xAB y AC =+,则22x y +的最大值为( )A .83B .2C .43D .1【答案】A 【详解】作BC 的平行线与圆相交于点P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E ,与直线AC 相交于点F , 设AP AE AF λμ=+,则1λμ+=, ∵BC//EF ,∴设AE AF k AB AC ==,则4[0,]3k ∈ ∴,AE k AB AF k AC ==,AP AE AF k AB k AC λμλμ=+=+ ∴,x k y k λμ==∴22x y=+8223k k λμ+=≤()故选:A.【例3】在ABC 中,M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N 为线段AM 上任意一点,若AN AB AC λμ=+(λ,μ∈R ),则λμ+的取值范围是( ) A .10,3⎡⎤⎢⎥⎣⎦B .11,32⎡⎤⎢⎥⎣⎦C .[0,1]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设AN t AM =,()01t ≤≤,当0=t 时, 可得0λμ==,从而有0λμ+=;当01t <≤时,有B A A M AC ttλμ=+,根据M 、B 、C 三点共线,可得1t t,进而可得(]0,1t λμ+=∈,从而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设AN t AM =,()01t ≤≤,当0=t 时,0AN =,所以0AB AC λμ+=, 所以0λμ==,从而有0λμ+=;当01t <≤时,因为AN AB AC λμ=+(λ,μ∈R ), 所以B t A A A M C λμ=+,即B A A M AC ttλμ=+,因为M 、B 、C 三点共线,所以1t t,即(]0,1t λμ+=∈.综上,λμ+的取值范围是[0,1]. 故选:C.【例4】如图,已知点P 在由射线OD 、线段OA ,线段BA 的延长线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内(包括边界),且OD 与BA 平行,若OP xOB yOA =+,当12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1,12⎡⎤-⎢⎥⎣⎦C .13,22⎡⎤-⎢⎥⎣⎦D .13,22⎡⎤⎢⎥⎣⎦【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P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该四边形应是以OA 与OB 的反向延长线为两邻边,当12x =-时,要使P 点落在指定区域内,即P 点应落在EF 上,得到y 的取值范围. 【详解】∵//OD AB ,OP xOA yOB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P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该四边形应是以OA 与OB 的反向延长线为两邻边,∴当12x =-时,要使P 点落在指定区域内,即P 点应落在EF 上,13,22CE OA CF OA ==,∴y 的取值范围为1322⎡⎤⎢⎥⎣⎦,.故选:D.【例5】在扇形OAB 中,60AOB ∠=,C 为弧AB 上的一动点,若OC xOA yOB =+,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1,3 【解析】 【分析】以O 为原点,,OA OB 分别为x ,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向量坐标化进行坐标运算,利用三角函数求出3x y +的取值范围. 【详解】以O 为原点,,OA OB 分别为x ,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1,0,2OA OB ⎛== ⎝⎭.不妨设()cos ,sin ,03OC πθθθ⎛⎫=≤≤ ⎪⎝⎭. 因为OC xOA yOB =+,所以1cos 2sin x y yθθ⎧=+⎪⎪⎨⎪=⎪⎩,解得:cos x y θθθ⎧=⎪⎪⎨⎪=⎪⎩,所以s 3co 3in x y θθ+=. 因为cos y θ=在0,3πθ⎡⎤∈⎢⎥⎣⎦上单调递减,sin y θ=-在0,3πθ⎡⎤∈⎢⎥⎣⎦上单调递减,所以s 3co 3in x y θθ+=在0,3πθ⎡⎤∈⎢⎥⎣⎦上单调递减.所以当0θ=时33x y +=最大;当3πθ=时cos1333332x y ππ===+最小. 所以3x y +的取值范围是[]1,3. 故答案为:[]1,3. 【题型专练】1.在直角ABC 中,AB AC ⊥,2AB AC ==,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上有一点M (包括端点),若AM AB AC λμ=+,则λμ+的最大值为( )A .4 BC .2 D【答案】C 【解析】 【分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表示M ,结合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求得λμ+的最大值. 【详解】依题意在直角ABC 中,AB AC ⊥,2AB AC ==,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0,2,2,0C B ,设D 是BC 的中点,则()1,1D .BC =(),M x y 满足()()22211x y -+-=,设11x y αα⎧=+⎪⎨=+⎪⎩(α为参数,π3π44α-≤≤),依题意AM AB AC λμ=+,即()()()1,12,00,2ααλμ=+,()()1,12,2ααλμ=,λμ⎧⎪⎪⎨⎪⎪⎩,π22sin π4sin 124αλμα⎛⎫++ ⎪⎛⎫⎝⎭+===++ ⎪⎝⎭, 所以当πππ,424αα+==时,λμ+取得最大值为2. 故选:C2.在矩形ABCD 中,AB=1,AD=2,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λ AB +μAD ,则λ+μ的最大值为 A .3 B .CD .2【答案】A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0,1,0,0,2,0,2,1,,A B C D P x y ,易得圆的半径r =,即圆C 的方程是()22425x y -+=,()()(),1,0,1,2,0AP x y AB AD =-=-=,若满足AP AB AD λμ=+,则21x y μλ=⎧⎨-=-⎩ ,,12x y μλ==-,所以12xy λμ+=-+, 设12x z y =-+,即102x y z -+-=,点(),P x y 在圆()22425x y -+=上, 所以圆心(2,0)到直线102xy z -+-=的距离d r ≤13z ≤≤,所以z 的最大值是3,即λμ+的最大值是3,故选A.3.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 中,动圆Q 的半径为1,圆心Q 在线段CD (含端点)上运动,P 是圆Q 上及其内部的动点,设向量AP mAB nAF =+(m ,n 为实数),则m +n 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5 【解析】 【分析】根据||||||AC AQ AD ≤≤及||1||||1AQ AP AQ -≤≤+得到1||5AP ≤≤,根据平面向量知识得到22||4()12AP m n mn =+-,利用2()4m n mn +≤可求出结果.【详解】在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 中,AC CD ⊥,||224AD =⨯=, 所以||||4AQ AD ≤=,当且仅当Q 与D 重合时,等号成立,又||||1AP AQ ≤+,即||415AP ≤+=,当||5AP =时,P 是AD 的延长线与圆Q 的交点,此时,由AP mAB nAF =+可知,m n =.因为AP mAB nAF =+,且2π,3AB AF <>=, 所以22222||||2||||||AP m AB mn AB AF n AF =⋅+⋅⋅+⋅22144222()2m n mn =++⋅⋅⋅-22444m n mn =+- 24()12m n mn =+-,所以2211()||312mn m n AP =+-,结合图形可知,0,0m n >>,由2()0m n -≥,得2m n mn +≥,即2m n mn +≥,即2()4m n mn +≤,当且仅当m n =时等号成立,所以22211()()||3124m n m n AP ++-≤,所以||m n AP +≤,又||5AP ≤,时,等号成立, 所以5m n +≤,当且仅当m n =时,等号成立. 即m +n 的最大值为5. 故答案为:5.4.已知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120A ∠=,若AO x AB y AC =+(x ,y R ),则x y +的最小值为( )A .12 B .23C .32D .2【答案】D 【解析】 【分析】设OA 与BC 交点为E ,则AE AB AC λμ=+其中1λμ+=,由于()RAO xAB y AC AB AC R OEλμ=+=+-,得()R R x y R OE R OE λμ+=+=--,因为2ROE R ≤< 故x y +的最小值可得.【详解】设OA 与BC 交点为E ,设OE m =,圆的半径为R ,D 为BC 中点,如图所示:则RAO AE R m=-,设AE AB AC λμ=+,因为,,B C E 三点共线,则1λμ+= 所以()R AO xAB y AC AB AC R m λμ=+=+-,故()R Rx y R m R mλμ+=+=-- 因为120A ∠=︒,则60COD ∠=︒所以1cos602OD R R =︒=则2R m R ≤< ,故22R RR R m R ≥=-- 所以x y +的最小值为2 故选:D 【点睛】设AE AB AC λμ=+,因为,,B C E 三点共线,则1λμ+=,得()R Rx y R m R mλμ+=+=--是解题的关键. 5.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23π,如图所示点C 在 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运动,若OC xOA y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取值范围为( )A .(1,2]B .[1,2]C .[1,2)D .[2-,2]【答案】B解析:由等和线性质知:连接AB ,当C 点在B A 或点时,()1min =+y x ;作AB 的平行线,当与AB 相切时,当C 点在切点时,()2max =+y x6.已知O 是ABC ∆内一点,且0OA OB OC ++=,点M 在OBC ∆内(不含边界),若AM AB AC λμ=+,则2λμ+的取值范围是A .51,2⎛⎫ ⎪⎝⎭B .()1,2C .2,13⎛⎫ ⎪⎝⎭D .1,12⎛⎫ ⎪⎝⎭ 【答案】B【解析】根据0OA OB OC ++=可知O 为ABC ∆的重心;根据点M 在OBC ∆内,判断出当M 与O 重合时,2λμ+最小;当M 与C 重合时,2λμ+的值最大,因不含边界,所以取开区间即可.【详解】因为O 是ABC ∆内一点,且0OA OB OC ++=所以O 为ABC ∆的重心M 在OBC ∆内(不含边界),且当M 与O 重合时,2λμ+最小,此时 ()21113233AM AB AC AB AC AB AC λμ⎡⎤=+=⨯+=+⎢⎥⎣⎦ 所以11,33λμ==,即21λμ+= 当M 与C 重合时,2λμ+最大,此时AM AC =所以0,1λμ==,即22λμ+=因为M 在OBC ∆内且不含边界所以取开区间,即()21,2λμ+∈所以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在三角形中的线性运算,特殊位置法的应用,属于难题. 7.在直角ABC 中,A ∠为直角,1,2AB AC ==,M 是ABC 内一点,且12AM =,若AM AB AC λμ=+,则23λμ+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54【解析】【分析】由12AM =得出22144λμ+=,即224+161λμ=,且由0λ>,0μ>,设1cos 2λθ=,1sin 042πμθθ⎛⎫=<< ⎪⎝⎭,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可求出23λμ+的最大值.【详解】 2A π∠=,1AB =,2AC =,AM AB AC λμ=+,则0AB AC ⋅=,且12AM =, 则()222222221244AM AB AC AB AB AC AC λμλλμμλμ=+=+⋅+=+=, 点M 在ABC 内,则0λ>,0μ>,设1cos 2λθ=,1sin 042πμθθ⎛⎫=<< ⎪⎝⎭, ()3523cos sin sin 44λμθθθϕ∴+=+=+,其中4tan 3ϕ=, 因此,4λμ+的最大值为54. 故答案为:54. 8.如图,扇形的半径为1,且0OA OB ⋅=,点C 在弧AB 上运动,若OC xOA yOB =+,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将OC xOA yOB =+,两边同时平方可得221x y =+,再三角代换cos sin [0,]2x y πααα==∈,,,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得.【详解】由题意得,0OA OB ⋅=,1OA OB ==,1OC =,由OC xOA yOB =+,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2OC =22222x OA y OB xy ++OA OB ⋅, 所以221x y =+,令AOC α∠=,则cos sin [0,]2x y πααα==∈,,,则22cos sin )x y αααθ+=+=+,其中sin cos [0,]2πθθθ==∈, 因为2πθαθθ≤+≤+,sin()1αθ≤+≤,所以1)αθ≤+≤即2x y +。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及其综合运用 人教版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及其综合运用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5e30ef55270722182ef751.png)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及其综合运用 人教版复习要点:Ⅰ、平面向量知识结构表Ⅱ、内容概述1、向量的概念向量有三种表示法:①有向线段,②a 或AB ,③坐标a =(x , y )。
注意: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联系与区别。
2、向量的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和向量的数量积。
如:11221212(,)(,)a b x y x y x x y y =⋅=+注意:几何运算与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定理及相关性质(1)两个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a ∥b ⇔ a =λb (λ∈R)设a =(x1,y1),b = (x2,y2) 则a ∥b ⇔ x1y2-x2y1=0(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b ⇔ a·b =0 设a =(x1,y1),b =(x2,y2)则a ⊥b ⇔ x1·x2+y1·y2=0(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有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 a =λ1e1+λ2e2.(4)三点共线定理:平面上三点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α、β,使OC OB OA βα+=,其中α+β=1,O 为平面内的任一点。
4、 常用公式及结论a 、向量模的公式:设a =(x,y ),则︱a ︱=22y x +b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1P P =212212)()(y y x x -+- [P1(x1,y1),P2(x2,y2)]c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向量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运算向量的运用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向量的数量积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定比分点公式平移公式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在几何中的应用d 、中点坐标公式: 或)(21OB OA OM +=其中M (x0 ,y0)是线段AB 中点。
e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ba ba +⋅++=⋅⋅其中0°≤θ≤180°,a=(x1,y1),b =(x2,y2)f 、图形平移公式:若点P(x,y)按向量a =(h,k)平移至P '(x ',y '), 则g 、有关向量模的常用结论: ① aa a ⋅=2② 22222bb a a )b a (b a +⋅±=±=± ③ba b a ≤⋅,a b a b a b-≤±≤+④222||||2||2||a b a b a b ++-=+ 范例及其点评(一)平面向量学科内综合运用深刻理解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向量的各种运算,熟悉常用公式及结论,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共线、垂直的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d33a99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3.png)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平面向量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1.向量的概念: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a、b、c等字母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几何表示法)或a(坐标表示法)。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或|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与任意向量平行。
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向量a为单位向量|a|=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b。
由于向量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a b。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1,y1)(x2,y2)x1x2,y1y2.2.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设AB a,BC b,则a+b=AB BC=AC。
1)0+a=a;(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
2)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
当两个向量的起点公共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向量是首尾连接时,用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AB BC CD…+PQ QR AR,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
3.向量的减法①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关于相反向量有:(i)(a)=a;(ii) a+(a)=(a)+a=0.iii) 若向量a、b互为相反向量,则a=-b,b=-a,a+b=0.向量减法:向量a加上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高一数学讲义 第七章 平面向量
![高一数学讲义 第七章 平面向量](https://img.taocdn.com/s3/m/0b8e9a7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3.png)
高一数学讲义 第七章 平面向量7.1 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表示现实生活中,有些量在有了测定单位之后只需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例如温度,时间,面积,这些只需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示的量叫作标量.还有些量不能只用一个实数表示,例如位移,力,速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数学中常用平面内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平面向量.以线段的长来表示向量的大小:以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从始点到终点的方向)来表示向量的方向.一般地,以点P 为始点,点Q 为终点的向量记作PQ .为书写简便,在不强调向量的起点与终点时,向量也可以用一个小写的字母并在上面画一个小箭头来表示,如a .PQ 的大小叫作PQ 的模,记作PQ ,类似地,a 的模记作a . 1.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0的方向是任意的. 2.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5.负向量:与a 的模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a 的负向量,记作a -.我们规定:0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易知对任意向量a 有()a a --=.向量共线与表示它们的有向线段共线不同:向量共线时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可以是平行的,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而有向线段共线则线段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规定。
与任一向量平行.图7-1图7-1三个向量a 、b 、c 所在的直线平行,易知这三个向量平行,记作a b c ∥∥,我们也可以称这三个向量共线.例l .如图7-2所示,128A A A 、是O 上的八个等分点,则在以128A A A 、及圆O 九个点中任意两点为起点与终点的向量中,模等于半径的向量有多少??A 8A 7A 6A 5A 4A 3A 2A 1图7-2解:(1)模等于半径的向量只有两类,一类是()128i OA i =、共8个;另一类是()128iAO i =、也有8个.两类合计16个. (2)以128A A A 、为顶点的O 的内接正方形有两个,一个是正方形1257A A A A ;另一个是正方形2468A A A A .在题中所述的向量中,只有这两个正方形的边(看成有向线段,每一边对应两个向量)的√2倍的向量共有42216⨯⨯=个. 注意:(1)在模等于半径的向量个数的计算中,要计算i OA 与()128i AO i =、两类.一般地我们易想到()128i OA i =、这8个,而易遗漏()128iAO i =、这8个.(2的两个向量,例如边13A A 对应向量13A A 与31A A ,因此与(1)一样,在解题过程中主要要防止漏算.认为满足条件的向量个数为8是错误的.例2.在平面中下列各种情形中,将各向量的终点的集会分别构成什么图形? (1)把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平移到同一点O .(2)把平行于直线l 的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平移到直线l 上的p 点. (3)把平行于直线l 的所有向量的起点平移到直线l 的点p . 解:(1)以点O 为圆心,l 为半径的圆.(2)直线l 上与点p 的距离为1个长度单位的两个点. (3)直线l .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的非负轴都是向量; ②两个向量平行是两个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③向量AP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必在同一直线上; ④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⑤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宽要条件是AB DC =.解:①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的非负半轴,虽有方向之别,但无大小之分,故命题是错误的.②由于两个向量相等,必知这两个向量的方向与长度均一致,故这两个向量一定平行,所以,此命题正确; ③不正确.AB 与CD 共线,可以有AB 与CD 平行;④不正确.如果其中有一个是零向量,则其方向就不确定;⑤正确.此命题相当于平面几何中的命题: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1.下列各量中是向量的有__________.(A)动能(B)重量(C)质量(D)长度(F)作用力与反作用力(F)温度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①向量AB与CD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②单位向量都相等;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④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3.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平行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吗?(2)共线向量一定相等吗?(3)相等向量一定共线吗?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共线吗?4.命题“a b∥,b c∥()∥,则a bA.总成立B.当0a ≠时成立C.当0b ≠时成立D.当0c ≠时成立5.已知正六边形ABCDEF(见图7-3),在下列表达式中:①BC CD EC+;③FE ED++;②2BC DC+;④2ED FA-;与AC相等的有__________.CF图737.2向量的加减法两个向量可以求和.一般地,对于两个互不平行的向量a、b,以A为共同起点平移向量,有AB a=,=叫作a和b这两个向量的和,即AD b=,则以AB、AD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 c+=.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上述求两个向量的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a b c边形法则,见图7-4.平行四边形法则B图74又AD BC = AB BC AC ∴+=由此发现,当第二个向量的始点与第一个向量的终点重合时.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即为第一个向量的始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的向量.此法则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地图7-5.三角形法则图75特殊地.求两个平行向量的和,也可以用三角形法则进行(如图7-6):(b )(a )a BA图76显然,对于任何a ,有0a a +=;()0a a +-=.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有00a a a +=+=.向量的加法具有与实数加法类似的运算性质,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 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与实数的减法相类似,我们把向量的减法定义为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向量a 与b 的和为向量c ,则向量b 叫做向量c 与a 的差,记作b c a =-.求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以及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可得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其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作OA a=-,即a b-声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则BA a b=,OB b量a的终点的向量.注意差向量的“箭头”指向被减向量,见图7-7.CB图77此外,我们可以先做向量b的负向量OB b′,可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OC a b=+-.易知向量OC BA=,因此,()+-=-.a b a b例1.如图7-8所示,已知向量a,b,c,试求作和向量a b c++.图78分析:求作三个向量的和的问题,首先求作其中任意两个向量的和,因为这两个向量的和仍为一个向量,然后再求这个新向量与另一个向量的和.即可先作a b+,再作()++.a b c解:如图7-9所示,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向量OA a=+,=,再作向量AB b=,则得向量OB a b然后作向量BC c=++即为所求.=,则向量OC a b cO图79例2.化简下列各式(1)AB CA BC ++; (2)OE OF OD DO -+--.解:(1)原式()0AB BC CA AB BC CA AC CA AC AC =++=++=+=-= (2)原式()()0OE OF OD DO EO OF EF =+-+=+-=例3.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分析:要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明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由相等向量的意义可知,只需证明其一组对边对应的向量是相等向量.已知:如图7-10,ABCD 是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 交于0,且AO OC =,DO OB =.ODCBA图710求证:四边形ABCD 足平行四边形. 证明:由已知得AO OC =,BO OD =,AD AO OD OC BO BO OC BC =+=+=+=,且A D B C ,,,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例4.已知平面上有不共线的四点O A B C ,,,.若320OA OB OC -+=,试求AB BC的值.解:因为23OA OC OB +=,所以()2OB OA OC OB -=-.于是有2AB BC =-.因此2AB BC=.基础练习1.若对n 个向量12n a a a ,,,存在n 个不全为零的实数12n k k k ,,,,使得11220n n k a k a k a +++=成立,则称向量12n a a a ,,,为“线性相关”,依此规定,能说明()110a =,,()211a =-,,()322a =,“线性相关”的实数123k k k ,,依次可以取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2.已知矩形ABCD 中,宽为2,长为AB a =,BC b =,AC c =,试作出向量a b c ++,并求出其模的大小.3.设a ,b 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已知OP a =,OR ra kb =+.若PQR △为等边三角形,则k ,r 的取值为( )A.k r == B.k r =C.k r ==D.k r = 4.若A B C D 、、、是平面内任意四点,则下列四式中正确的是( )①AC BD BC AD +=+ ②AC BD DC AB -=+ ③AB AC DB DC --=④AB BC AD DC +-=A .1B .2C .3D .45.设a 表示“向东走10km ”,b 表示“5km ”,c 表示“向北走10km ”,d 表示“向南走5km ”.说明下列向量的意义.(1)a b +;(2)b d +;(3)d a d ++.6.在图7-11的正六边形ABCDEF 中,AB a =,AF b =,求AC ,AD ,AE .FC图7117.3 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如图7-12,已知非零向量a ,可以作出a a a ++和()()()a a a -+-+-.P Q M N aaa-a图712aOC OA AB BC a a a =++=++,简记3OC a =;同理有()()()3PN PQ QM MN a a a a =++=-+-+-=-.观察得:3a 与a 方向相反相反且33a a -=.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a λ的模与方向规定如下:(1)a a λλ=;(2)a λ的方向定义为:0λ>时a λ与a i 方向相同;0λ<时a λ与a i 方向相反;0λ=或0a =时规定:0a λ=.以上规定的实数与向量求积的运算叫作实数与向量的乘法(简称向量的数乘).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就是:把向量a 沿向量a 的方向或反方向放大或缩小,a λ与a 是互相平行的向量.对于任意的非零向量a ,与它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叫做向量a 的单位向量,记作0a .易知01a a a =.向量共线定理: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0b a a λ=≠,那么b 与a 是共线向量;反之,如果b 与()0a b ≠是共线向量,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a λ=.通过作图,可以验证向量数乘满足以下运算定律:当m 、n ∈R 时,有 1.第一分配律()m n a ma na +=+. 2.第二分配律()m a b ma mb +=+. 3.结合律()()m na mn a =. 例1.计算:(1)()()63292a b a b -+-+;(2)原式12711332236227a a b b a a b ⎛⎫⎛⎫=-+--++ ⎪ ⎪⎝⎭⎝⎭;(3)()()()64222a b c a b c a c -+--+--+. 解:(1)原式18121893a b a b b =---+=-. (2)原式12711332236227a a b b a a b ⎛⎫⎛⎫=-+--++ ⎪ ⎪⎝⎭⎝⎭17732367a b a b ⎛⎫⎛⎫=+-+ ⎪ ⎪⎝⎭⎝⎭ 77106262b a a b =+--=. (3)原式66648442a bc a b c a c =-+-+-+-()()()64468642a a a b b c c c =-++-++-- 62a b =+.例2.已知O 为原点,A ,B ,C 为平面内三点,求证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OC OA OB αβ=+,且αβ∈R ,,1αβ+=.分析:证明三点共线可从三点构成的其中两个向量存在数乘关系.证明必要条件也是从向量共线时向量的数乘关系入手.证明:必要性.设A B C ,,三点共线,则AC 与AB 共线.于是存在实数λ,使AC AB λ=. 而AC OC OA =-,AB OB OA =-,()OC OA OB OA λ∴-=-.()1OC OB OA λλ∴=+-. 令λβ=,1λα-=,有()11αβλλ+=-+=, OC OA OB αβ∴=+,且1αβ+=.充分性.若OC OA OB αβ=+,且1αβ+=,则()1OC OA OB ββ=-+,()OC OA OB OA β=+-,()OC OA OB OC β-=-,AC AB β∴=,β∈R . AC ∴与AB 共线,而A 为AC 与AB 的公共端点,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在证明必要性时,A B C ,,三点共线还可用AB kBC =,AC kBC =表示.本题的结论还可有更一般的形式: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h ,k ,l ,使0hOA kOB lOC ++=,且1h k l ++=,l k h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例3.如图7-13,设O 为ABC △内一点,PQ BC ∥,且PQt BC=,,OB b =,OC c =,试求OP ,OQ . 解:由平面几何知,APQ ABC ⨯△∽△,且对应边之比为t ,图713故AP AQ PQt AB AC BC===, 又A P B 、、与A Q C 、、分别共线,即知 AP t AB =,AQ t AC =.()()OP OA AP OA t AB OA t OB OA a t b a ∴=+=+=+-=+-,即()1OP t a tb =-+,()()OQ OA AQ OA t AC OA t OC OA a t c a =+=+=+-=+-, 即()1OQ t a c =-+.例4.设两非零向量1e 和2e 不共线,(1)如果12AB e e =+,1228BC e e =+,()123CD e e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使12ke ke +共线. (1)证明12AB e e =+,()121212283355BD BC CD e e e e e e AB =+=++-=+=,AB BD ∴,共线,又有公共点B A B D ∴,,三点共线.(2)解12ke e +与12e ke +共线,∴存在λ使()1212ke e e ke λ+=+, 则()()121k e k e λλ-=-,由于1e 与2e 不共线, 只能有010k k λλ-=⎧⎨-=⎩则1k =±.例5.在ABC △中,F 是BC 中点,直线l 分别交AB AF AC ,,于点D ,G ,E (见图7-14).如果AD AB λ=,AE AC μ=,λ,μ∈R .证明:G 为ABC △重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13λμ+=.l GF E DCB A图714解:若G 为ABC △重心,则()221332AG AF AB AC ==⋅+=13AD AE λμ⎛⎫+ ⎪ ⎪⎝⎭. 又因点D G E ,,共线,所以,()113AD AE AG t AD t AE λμ⎛⎫=+-=+ ⎪ ⎪⎝⎭, 因AD ,AE 不共线,所以,13t λ=且113t μ=-,两式相加即得113λμ+=. 反之,若113λμ+=,则()2xAG xAF AB AC ==+()12x AD AE t AD t AE λμ⎛⎫=+=+- ⎪ ⎪⎝⎭, 所以,2x t λ=且12x t μ=-,相加即得23x =,即G 为ABC △重心. 基础练习1.已知向量a 、b 是两非零向量,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使a 、b 共线的条件是( ) ①234a b e -=且23a b e +=-;②存在相异实数λ、u ,使0a ub λ+=; ③0xa yb +=(其中实数x y 、满足0x y +=); ④已知梯形ABCD 中,其中AB a =、CD b =.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共线. (2)若AB BC CA ++=0,则A B C ,,三点共线. (3)λ∈R ,则a a λ>.(4)平面内任意三个向量中的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另外两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 3.已知在ABC △中,D 是BC 上的一点,且BDDCλ=,试求证:1AB AC AD λλ+=+. 4.已知3AD AB =,3DE BC =.试判断AC 与AE 是否共线.5.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2AB a b =+,4BC a b =--,53CD a 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梯形.6.已知()2cos A αα,()2cos B ββ,()10C -,是平面上三个不同的点,且满足关系式CA BC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7.已知梯形ABCD 中,2AB DC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若1AB e =,2AD e =,用1e ,2e 表示DC BC MN 、、.8.四边形ABCD 是一个梯形,AB CD ∥且2AB CD =,M N 、分别是DC 和AB 的中点,已知AB a =,AD b =,试用a ,b 表示BC 和MN .9.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11c a b λμ=+,22d a b λμ=+,其中1122λμλμ、、、为常数,若c d ma nb +=+,求m n 、的值.10.设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OM ma =,ON nb =,OP a b αβ=+,其中m n αβ、、、均为实数,0m ≠,0n ≠,若M P N 、、三点共线,求证:1mnαβ+=.11.在ABC △中,BE 是CD 交点为P .设AB a =,AC b =,AP c =,AD a λ=,(01λ<<),()01AE b μμ=<<,试用向量a ,b 表示c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设向量()12OA =,,()21OB =-,若OP xOA yOB =+且12x y ≤≤≤,则求出点P 所有可能的位置所构成的区域面积.7.4 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α.我们把数量cos a b α⋅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cos a b a b α⋅=⋅,其中记法“a b ⋅”中间的“⋅”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代替.特别地,a b ⋅可记作2a .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非零向量夹角的范围:0≤口≤Ⅱ.投影的定义:如果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α,则数量cos b θ称为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注意:投影是一个数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如图7-15,我们把cos b α<叫做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即有向线段1OB 的数量.图715当π02α<≤时,1OB 的数量等于向量1OB 的模1OB ; 当ππ2α<≤时,1OB 的数量等于向量1OB 的模-1OB ; 当π2α=时,1OB 的数量等于零. 当然,cos a α即为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综上,数量积的几何意义:a b ⋅等于其中一个向量a 的模a 与另一个向量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cos b α的乘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a b b a ⋅=⋅②()()()a b b a b λλλ⋅⋅=⋅(λ为实数)③()a b c a c b c +⋅=⋅+⋅ 鉴于篇幅这里仅证明性质②:证明:(1)若0λ>,()cos a b a b λλθ⋅=,()cos a b a b λλθ⋅=,()cos a b a b λλθ⋅=,(2)若0λ<,()()()cos πcos cos a b a b a b a b λλθλθλθ⋅=-=--=,()cos a b a b a b λλλθ⋅=⋅=,()()()cos πcos a b a b a b λλθλθ⋅=-=--=cos a b λθ. (3)若0λ=,则()()()0a b a b a b λλλ⋅=⋅=⋅=. 综合(1)、(2)、(3),即有()()()a b a b a b λλλ⋅=⋅=⋅.例1.已知4a =,5b =,当(1)a b ∥,(2)a b ⊥,(3)a 与b 的夹角为30︒时,分别求a 与b 的数量积.解:(1)a b ∥,若a 与b 同向,则0θ=︒,cos04520a b a b ∴⋅=⋅︒=⨯=; 若a 与b 反向,则180θ=︒,()cos18045120a b a b ∴⋅=⋅︒⨯⨯⨯-=-. (2)当a b ⊥时,90θ=︒,cos900a b a b ∴⋅=⋅︒=.(3)当a 与b 的夹角为30︒时,cos3045a b a b ⋅=⋅︒=⨯= 例2.空间四点A B C D 、、、满足3AB =,7BC =,11CD =,9DA =,则AC BD ⋅的取值有多少个?解:注意到2222311113079+==+,由于0AB BC CD DA +++=, 则()()2222222DA DA AB BC CDAB BC CD AB BC BC CD CD AB ==++=+++⋅+⋅+⋅()()2222AB BC CD AB BC BC CD =-+++⋅+,即222220AC BD AD BC AB CD ⋅=+--=,AC BD ∴⋅只有一个值0.例3.已知a b 、都是非零向量,且3a b +与75a b -垂直,4a b -与72a b -垂直,求a b 、的夹角. 解:由()()223750716150a b a b a a b b +⋅-=⇒+⋅-= ①()()22472073080a b a b a a b b -⋅-=⇒-⋅+=②两式相减:22a b b ⋅=代入①或②得:22a b =. 不妨设a b 、的夹角为θ,则221cos 22a b ba bbθ⋅===,又因为0πθ≤≤,60θ∴=︒.例4.在凸四边形ABCD 中,P 和Q 分别为对角线BD 和AC 的中点,求证:2222224AB BC CD DA AC BD PQ +++=++.证明:联结BQ ,QD ,因为BP PQ BQ +=,DP PQ DQ +=, 所以()()2222BQ DQ BP PQ DP PQ +=+++ 222222BP DP PQ BP PQ DP PQ =+++⋅+⋅()22222BP DP PQ BP DP PQ =++++⋅ 2222BP DP PQ =++①又因为BQ QC BC +=,BQ QA BA +=,0QA QC +=, 同理222222BA BC QA QC BQ +=++② 222222CD DA QA QC QD +=++③由①、②、③可得()()2222222224222BA BC CD QA BQ QD AC BP PQ ++=++=++= 2224AC BD PQ ++.得证.例5.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 =,BC b =,CD c =,DA d =,且a b b c c d d a ⋅=⋅=⋅=⋅,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证明:由四边形ABCD 可知,0a b c d +++=(首尾相接)()a b c d ∴+=-+,即()()22a bc d +=+展开得222222aa b b c c d d +⋅+=+⋅+a b c d ⋅=⋅,222a b c d ∴+=+①同理可得2222a dbc +=+② ①-②得2222b a ac =⇒=,b d ∴=,ac =,即AB CD =,BC DA =, 故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由此a c =-,bd =-.又a b b c ⋅=⋅,即()0b a c -=()20b a ∴⋅=即a b AB BC ⊥⇒⊥, 故四边形ABCD 是矩形.例6.已知非零向量a 和b 夹角为60︒,且()()375a b a b +⊥-,求证:()()472a b a b -⊥-.证明:因为a 和b 夹角为60︒,所以1cos602a b a b a b ⋅=⋅⋅︒=⋅;又因为()()375a b a b +⊥-,所以,即()()3750a b a b +⋅-=.22222217161571615781502a ab b a a b b a a b b +⋅-=+⨯⋅-=+⋅-=. ()()7150a b a b ∴+⋅-=,0a b ∴-=,即a b =.因为()()22222214727308730871582a b a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把a b =代入上式消去b 得()()2247271580a b a b a a a a -⋅-=-+=.所以()()472a b a b -⊥-.基础练习1.已知a b c 、、是三个非零向量,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①a b a b a b ⋅=⋅⇔∥; ②a b 、反向a b a b ⇔⋅=-⋅; ③a b a b a b ⊥⇔+=-; ④a b a c b c =⇔⋅=⋅. A .1B .2C .3D .42.已知向量i j ,为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28a b i j +=-,816a b i j -=-+,求a b ⋅.3.如图7-16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B a =,AD b =,4a=,2b =,求:OA OB ⋅.C图7164.设6a =,10b =,46a b -=,求a 和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 5.已知a b ⊥,2a =,3b =,当()()32a b a b λ-⊥+时,求实数λ的值.6.已知不共线向量a ,b ,3a =,2b =,且向量a b +与2a b -垂直.求:a 与b 的夹角θ的余弦值. 7.已知3a =,4b =,且a 与b 不共线,k 为何值时,向量a kb +与a kb -互相垂直? 8.在ABC △中,已知4AB AC ⋅=,12AB BC ⋅=-,求AB .9.在ABC △中,AB a =,BC b =,且0a b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 10.已知向量()24a =,,()11b =,.若向量()b a b λ⊥+,则实数λ的值是__________.11.如图7-17,在四边形ABCD 中,4AB BD DC ++=,0AB BD BD DC ⋅=⋅=,4AB BD BD DC ⋅+⋅=,求()AB DC AC +⋅的值.图717DCBA能力提高12.如图7-18,在Rt ABC △中,已知BC a =,若长为2a 的线段PQ 以点A 为中点.问PQ 与BC 的夹角θ为何值时,BP CQ ⋅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PQ图71813.已知ABC △中满足()2ABAB AC BA BC CA CB =⋅+⋅+⋅,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求sin sin A B +的取值范围.14.设边长为1的正ABC △的边BC 上有n 等分点,沿点B 到点C 的方向,依次为121n P P P -,,,,若1121n n S AB AP AP AP AP AC -=⋅+⋅++⋅,求证:21126n n S n-=.15.在ABC △中,AB a =,BC c =,CA b =,又()()()123c b b a a c ⋅⋅⋅=∶∶∶∶,则ABC △三边长之比a b c =∶∶__________.16.在向量a b c ,,之间,该等式()()())132a b c a b b c c a ⎧++=⎪⎨⋅⋅⋅=-⎪⎩∶∶∶成立,当1a =时,求b 和c 的值.17.若a b c ,,中每两个向量的夹角均为60︒,且4a =,6b =,2c =,求a b c ++的值. 7.5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实数()x y ,来表示,那么,每一个向量可否也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前面的平面向量分解告诉我们,只要选定一组基底,就有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对与之一一对应. 我们分别选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对于任一向量a ,存在唯一确定的实数对()x y ,使得()a xi y j x y =+∈R ,,我们称实数对()x y ,叫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其中x 叫向量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向量a 在y 轴上的坐标,见图7-19.图719注意:(1)与a 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是()x y ,.(2)所有相等的向量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3)设()11A x y ,,()22B 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4)设()11a x y =,,λ∈R ,则()a x y λλλ=,.(5)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11a x y =,,()22b x y =,,且0b ≠,则()1212a b x x y y =+∥.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设()11a x y =,,()22b x y =,,且0b ≠,0a ≠则 12210a b b a x y x y λ⇔=⇔-=∥. 121200a b a b x x y y ⊥⇔⋅=⇔+=.重要的公式(1)长度公式:2221a a a x y ===+()()11a x y =,(2)夹角公式:()())1122cos a x y b x y θ===,,,.(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122A B d AB AB AB x A x y B xy ==⋅=,,,,.(4)不等式:cos a b a b a b θ⋅=≥.例1.已知()12a a a =,,()12b b b =,,且12210a b a b -≠,求证:(1)对平面内任一向量()12c c c ,,都可以表示为()xa yb x y +∈R ,的形式; (2)若0xa yb +=,则0x y ==.证明:(1)设c xa yb =+,即()()()()1212121122c c x a a y b b a x b y a x b y =+=++,,,,, 111222.a xb yc a x b y c +=⎧∴⎨+=⎩,12210a b a b -≠,∴上述关于x y ,的方程组有唯一解.1221122112211221.c b c b x a b a b a c a c y a b a b -⎧=⎪-⎪⎨-⎪=⎪-⎩,1221122112211221c b c b a c a c c a b a b a b a b a b --∴=+--. (2)由(1)的结论,0c =,即120c c ==,则 122112210c b c b x a b a b -==-,122112210a c a c y a b a b -==-,0x y ∴==. 小结:证明(1)的过程就是求实数x ,y 的过程,而12210a b a b -≠是上面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另外,本题实际上是用向量的坐标形式表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其中1x λ=,2y λ=,这里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求12λλ,的计算方法.例2.向量()10OA =,,()11OB =,,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x y ,满足0102OP OA OP OB ⎧⋅⎪⎨⋅⎪⎩≤≤≤≤,求点()Q x y y +,构成图形的面积.解:由题意得点()P x y ,满足0102x x y ⎧⎨+⎩≤≤≤≤,令x y uy v +=⎧⎨=⎩,则点()Q u v ,满足0102u v u -⎧⎨⎩≤≤≤≤,在uOv 平面内画出点()Q u v ,构成图形如图7-20所示,∴其面积等于122⨯=.图720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11A x y ,,()22B x y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2240x ax a -+-=两个不等实根,且A B 、两点都在直线y x a =-+上. (1)求OA OB ⋅;(2)a 为何值时OA 与OB 夹角为π3. 解:(1)12x x 、是方程222240x ax a -+-=两个不等实根,()224840a a ∴∆=-->解之a -<()212142x x a =-,12x x a +=又A B 、两点都在直线y x a =-+上,()()()()2212121212142y y x a x a x x a x x a a ∴=-+-+=-++=- 121224OA OB x x y y a ∴⋅=+=-(2)由题意设1x =,2x =112y x a x ∴=-+==,同理21y x =(()22212121224OA OB xx x x x x x ∴==+=+-=当OA 与OB夹角为π3时,π1cos 4232OA OBOA OB ⋅==⨯= 242a ∴-=解之(a =- a ∴=即为所求. 例4.已知()10a =,,()21b =,. ①求3a b +;②当k 为何实数时,ka b -与3a 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解:①()()()31032173a b +=+=,,,,2373a b ∴+=+ ②()()()102121ka b k k -=-=--,,,. 设()3ka b a b λ-=+,即()()2173k λ--=,,, 12731313k k λλλ⎧=-⎪-=⎧⎪∴⇒⎨⎨-=⎩⎪=-⎪⎩.故13k =-时,它们反向平行.例5.对于向量的集合(){}221A v x y x y ==+,≤中的任意两个向量12v v 、与两个非负实数αβ、;求证:向量12v v αβ+的大小不超过αβ+.证明:设()111v x y =,,()222v x y =,,根据已知条件有:22111x y +≤,22221x y +≤, 又因为(12v v αβα+==其中12121x x y y +所以12v v αβααβαβ+=+=+≤. 基础练习1.已知()21a =,,()34b =-,,求a b +,a b -,34a b +的坐标. 2.设O 点在ABC △内部,且有230OA OB OC ++=,求ABC △的面积与AOC △的面积的比.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 的坐标.4.已知向量i ,j 为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设()12a m i j =+-,()1b i m j =+-,()()a b a b +⊥-,求m 的值.5.已知等腰梯形ABCD ,其中AB CD ∥,且2DC AB =,三个顶点()12A ,,()21B ,,()42C ,,求D 点的坐标.6.如图7-21所示,已知()20OA =,,(1OB =,将BA 绕着B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60︒,且模伸长到BA 模的2倍,得到向量BC .求四边形AOBC 的面积S .图7217.如图7-22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2BC AD =,其中()12A ,,()31B ,,()24D ,,求C 点坐标及AC 的坐标.图7228.已知向量()2334a x x x =+--,与AB 相等,其中()12A ,,()32B ,,求x . 9.平面内有三个已知点()12A -,,()70B ,,()56C -,,求 (1)AB ,AC ;(2)AB AC +,AB AC -;(3)122AB AC +,3AB AC -. 10.已知向量()12a =,,()1b x =,,2u a b =+,2v a b =-,且u v ∥,求x . 11.已知()23a =,,()14b =-,,()56c =,,求()a b c ⋅,和()a b c ⋅⋅.1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满足()28a b +=-,,()64a b -=--,,求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 能力提高13.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a ,b ,c 均为单位向量,且两两的夹角均为120︒,若()1ka b c k ++>∈R ,求k 的取值范围.14.已知OA ,OB 不共线,点C 分AB 所成的比为2,OC OA OB λμ=+,求λμ-. 7.6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与向量的应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点P 是直线12P P 上异于1P 、2P 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1λλ≠-,使12PP PP λ=,则λ叫做点P 分有向线段12P P 所成的比,P 点叫做有向线段12P P 的以定比为λ的定比分点.当P 点在线段12P P 上时0λ⇔≥;当P 点在线段12P P 的延长线上时1λ⇔<-; 当P 点在线段21P P 的延长线上时10λ⇔-<<;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 P PP λ=,则121211x x x OP y y y λλλλ+⎧=⎪⎪+⇔=⎨+⎪=⎪+⎩()12121111OP OP OP tOP t OP t λλλ+⎛⎫⇔=+-= ⎪++⎝⎭.()1λ≠-由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得:中点坐标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为12P P 的中点,(当1λ=时) 得121222x x x y y y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233x x x y y y G ++++⎛⎫ ⎪⎝⎭,. 利用向量可以解决许多与长度、距离及夹角有关的问题.向量兼具几何特性和代数特性,成为沟通代数、三角与几何的重要工具,同时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 OB cOC ⇔=+.例1.如图7-23所示,已知矩形ABCD 中,()21A ,,()54B ,,()36C ,,E 点是CD 边的中点,联结BE 与矩形的对角线AC 交于F 点,求F 点坐标.图723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E 是CD 边的中点,ABF CEF ∴△∽△,且2AB CE =2AF CF ∴=即点F 分AC 所成的比2λ=.设()F x y ,.由(21)A ,,(36)C ,,根据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2238123x +⨯==+,12613123y +⨯==+ F ∴点坐标是81333⎛⎫⎪⎝⎭,. 例2.证明:()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证明:在单位圆O 上任取两点A ,B ,以Ox 为始边,以OA ,OB 为终边的角分别为β,α,见图7-24.β,sin β)B (cos α图724则A 点坐标为()cos sin ββ,,B 点坐标为()cos sin αα,;则向量()cos sin OA ββ=,,()cos sin OB αα=,,它们的夹角为αβ-,1OA OB ==,cos cos sin sin OA OB αβαβ⋅=+, 由向量夹角公式得:()cos cos cos sin sin OA OB OA OBαβαβαβ⋅-==+,从而得证.注意:用同样的方法可证明()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例3.证明柯西不等式()()()2222211221212x y x y x x y y +⋅++≥.证明:令()11a x y =,,()22b x y =,(1)当0a =或0b =时,12120a b x x y y ⋅=+=,结论显然成立; (2)当当0a ≠且0b ≠时,令θ为a ,b 的夹角,则[]0πθ∈,1212cos a b x x y y a b θ⋅=+=.又cos 1θ≤,a b a 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1212x x y y ∴+()()()2222211221212x y x y x x y y ∴+⋅++≥(当且仅当1212x x y y =时等号成立). 例4.给定ABC △,求证:G 是ABC △重心的充要条件是0GA GB GC ++=.证明:必要性 设各边中点分别为D E ,,F ,延长AD 至P ,使DP GD =,则2AG GD =GP =. 又因为BC 与GP 互相平分,所以BPC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G PC ∥,所以GB CP =. 所以0GA GB GC GC CP PG ++=++=.充分性 若0GA GB GC ++=,延长AG 交BC 于D ,使GP AG =,联结CP ,则GA PG =. 因为0GC PG PC ++=,则GB PC =,所以GB CP ∥,所以AG 平分BC .同理BG 平分CA .所以G 为重心. 例5 ABC △外心为O ,垂心为H ,重心为G .求证:O G H ,,为共线,且12OG GH =∶∶. 证明:首先()()2112333OG OA AG OA AM OA AB AC OA AO OB OC =+=+=++=+++= ()13OA OB OC ++. 其次设BO 交外接圆于另一点E ,则联结CE 后得CE BC ⊥. 又AH BC ⊥,所以AH CE ∥.又EA AB ⊥,CH AB ⊥,所以AHC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H EC =. 所以OH OA AH OA EC OA EO OC OA OB OC =+=+=++=++, 即3OH OG =,所以OG 与OH 共线,所以O G H ,,共线. 即12OG GH =∶∶. 注意:O G H ,,所在的直线称为欧拉线.例6.已知ABC △,AD 为中线,求证()2222122BC AD AB AC ⎛⎫=+- ⎪⎝⎭(中线长公式). 证明:以B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7-25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图725设()A a b ,,()0C c ,,02c D ⎛⎫⎪⎝⎭,,则()22222024c c AD a b ac a b ⎛⎫=-+-=-++ ⎪⎝⎭,()()22222222221122244BC c c AB AC a b c a b a b ac ⎛⎫⎡⎤⎪+-=++-+-=+-+⎢⎥ ⎪⎣⎦⎝⎭, 从而()2222122BC AD AB AC ⎛⎫ ⎪=+- ⎪⎝⎭,()2222122BC AD AB AC ⎛⎫=+- ⎪⎝⎭. 例7.是否存在4个两两不共线的平面向量,其中任两个向量之和均与其余两个向量之和垂直?解:如图7-26所示,在正ABC △中,O 为其内心,P 为圆周上一点,满足PA ,PB ,PC ,PO 两两不共线,有POCBA图726()()PA PB PC PO +⋅+=()()PO OA PO OB PO OC PO +++⋅++()()22PO OA OB PO OC =++⋅+ ()()22PO OC PO OC =-⋅+ 2240PO OC =-=有()PA PB +与()PC PO +垂直. 同理可证其他情况.从而PA ,PB ,PC ,PO 满足题意、故存在这样四个平面向量.例8.已知向量1OP ,2OP ,3OP 满足条件1230OP OP OP ++=,1231OP OP OP ===,求证:123PP P △是正三角形.解:令O 为坐标原点,可设()111cos sin P θθ,,()222cos sin P θθ,,()333cos sin P θθ, 由123OP OP OP +=-,即()()()112233cos sin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θθ+=--,,, 123123cos cos cos sin sin sin θθθθθθ+=-⎧⎪⎨+=-⎪⎩①② 两式平方和()1212cos 11θθ+-+=,()121cos 2θθ-=-,由此可知12θθ-的最小正角为120︒,即1OP 与2OP 的夹角为120︒, 同理可得1OP 与3OP 的夹角为120︒,2OP 与3OP 的夹角为120︒, 这说明123P P P ,,三点均匀分布在一个单位圆上, 所以123PP P △为等腰三角形. 基础练习1.在ABC △中,若321AB BC BC CA AB CA⋅⋅⋅==,则tan A =__________. 2.已知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3450PA PB PC ++=,那么PAB PBC PCA S S S =△△△∶∶__________. 3.如图7-27,设P 为ABC △内一点,且2155AP AB AC =+,求AB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 PCA图7274.已知ABC △的三顶点坐标分别为()11A ,,()53B ,,()45C ,,直线l AB ∥,交AC 于D ,且直线l 平分ABC △的面积,求D 点坐标. 5.已知()23A ,,()15B -,,且13AC AB =,3AD AB =,求点C D 、的坐标. 6.点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此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AC AB OP OA AB AC λ⎛⎫ ⎪=++ ⎪⎝⎭,[)0λ∈+∞,.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__________心.能力提高7.设x y ∈R ,,i j 、为直角坐标系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2a xi y j =++,()62b xi y j =+-且2216a b +=.(1)求点()M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定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是否存在直线l 使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l 的方程,或不存在说明理由.8.(1)已知4a =,3b =,()()23261a b a b -⋅+=,求a 与b 的夹角θ;(2)设()25OA =,,()31OB =,,()63OC =,,在O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 MB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t ∈R (1)记OA a =,OB tb =,()13OC a b =+,那么当实数t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 (2)若1a b ==且a 与b 夹角为120︒,那么实数x 为何值时a xb -的值最小?10.设平面内的向量()17OA =,,()51OB =,,()21OM =,,点P 是直线OM 上的一个动点,求当PA PB ⋅取最小值时,OP 的坐标及APB ∠的余弦值.11.已知向量()11m =,,向量n 与向量m 夹角为3π4,且1m n ⋅=-. (1)求向量n ;(2)若向量n 与向量()10q =,的夹角为π2,向量22sin 4cos 2A p A ⎛⎫= ⎪⎝⎭,,求2n p +的值.12.已知定点()01A ,,()01B -,,()10C ,.动点P 满足:2AP BP k PC ⋅=.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2)当0k =时,求2AP B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1A ,,()60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线段CM 与BD 交于点P .(1)若()35AD =,,求点C 的坐标; (2)当AB AD =时,求点P 的轨迹.14.已知向量()22a =,,向量b 与向量a 的夹角为3π4,且2a b ⋅=-, (1)求向量b ;(2)若()10t =,且b t ⊥,2cos 2cos 2C c A ⎛⎫= ⎪⎝⎭,,其中A C 、是ABC △的内角,若三角形的三内角A 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试求b c +的取值范围.。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计算注意事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计算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7a28b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7.png)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计算注意事项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其数量积和叉积是计算两个向量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在进行数量积和叉积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数量积的计算注意事项数量积又称为点积或内积,表示两个向量间的乘积。
在计算数量积时,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 数量积的计算公式:对于两个向量A和B,其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2. 注意模长的计算:在计算数量积时,需要先计算出向量的模长。
向量A的模长计算公式为|A| = √(A₁² + A₂²),其中A₁和A₂分别表示向量A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3. 注意夹角的取值范围: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0°≤θ≤180°。
当θ为锐角时,cosθ大于0;当θ为钝角时,cosθ小于0;当θ为直角时,cosθ等于0。
4. 注意正负号:数量积的结果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两个向量同向,负数表示两个向量反向。
二、叉积的计算注意事项叉积又称为向量积或外积,表示两个向量间的叉乘结果。
在计算叉积时,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 叉积的计算公式:对于两个向量A和B,其叉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sinθn,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n表示垂直于平面的单位向量。
2. 注意模长的计算:与数量积不同,叉积计算中不需要计算向量的模长。
3. 注意夹角的取值范围: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0°≤θ≤180°。
当θ为锐角时,sinθ大于0;当θ为钝角时,sinθ小于0;当θ为直角时,sinθ等于0。
4. 注意右手法则:叉积的结果具有方向性。
根据右手法则,将右手的食指指向向量A,中指指向向量B,那么拇指的方向就是叉积结果的方向。
总结:在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cosθ,注意模长的计算和夹角的取值范围。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反思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ae089c8ff00bed5b8f31d08.png)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反思本堂课属于概念课,作为数学的概念课是非常难讲的课题,一来你得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能清晰的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的认识,争取打成思维上的认同,避免理解的偏差和错误;二来更要让学生能融入到他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把在碰撞中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帮助他们搞透彻。
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环节,因为学生是不是能准确积极的思维是你不能控制的,现在的学生总是喜欢去用这些东西死死的去做题,根本不去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做题中去发现自己对概念定理的误区,从而在错误中爬起来,爬起来再倒下,如此数个回合,有些明白了,有些就觉得难的要死几个问题:1、在最后的环节中处理有点仓促,还没有小结;2、课堂把握上前松后紧,如果最后的课堂检测,分组处理会更好,这样可以有小结反思的时间;3、课件的制作中对于拓展定理的证明可以提到前面一张幻灯片,这样似乎更自然;4、路漫漫的环节,没有处理,本来是想出彩的,可是没有出上呵呵,但是我的观点还是应该把课堂延续到课外,让学生能知道下一节课的学习其实和以前我们学习的东西是有连贯性的,告诫学生需要周而复始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把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
反思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反思(一)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因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中重点强调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和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基于此,故而经过了推敲得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对于新课引入环节的反思原设计:由向量的加法法则和数乘运算引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直接给出问题:如果是平面内的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意向量可以由这两个向量表示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及注意事项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344b50e763231126edb1195.png)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及注意事项一、向量基础知识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结合律:λ(μa )=(λμ) a ;(2)第一分配律:(λ+μ) 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λa +λ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 = b ·a(交换律);注:c b a c b a )()(∙≠∙(2)(λa )·b = λ(a ·b )=λa ·b = a ·(λb );(3)(a +b )·c = a ·c +b ·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 =λ11e +λ22e .不共线的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4、投影:向量b 在向量a方向上的投影为|b |cos θ。
5、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6、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7、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1212x x y y +.8、两向量的夹角公式:121222221122cos x x y y x y x y θ+=+⋅+(a=11(,)x y ,b =22(,)x y ).9、向量的模与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22x y =+,A B d =||AB AB AB =⋅ 222121()()x x y y =-+-(A 11(,)x y ,B 22(,)x y ).10、两个非零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 ⇔b =λa12210x y x y ⇔-=.a ⊥b (a ≠0 )⇔a ·b=012120x x y y ⇔+=.11、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G G GC 0A B++= 二、向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向量运算的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请注意:向量运算中向量起点、终点及其坐标的特征.2、几个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ABAB ± ,平行(共线)向量(无传递性,是因为有0 )、相等向量(有传递性)、相反向量、向量垂直、以及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a 在b上的投影是cos ,a ba ab b⋅=<>=∈R).3、两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a b a b λ⇔= cos ,1a b ⇔<>=± 12210x y x y ⇔-=.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0||||a b a b a b a b ⊥⇔⋅=⇔+=- 12120x x y y ⇔+=. 特别: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共线和垂直. b a λ=是向量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4、三点A B C 、、共线⇔ AB AC 、共线;向量 PA PB PC、、中三终点A B C 、、共线⇔存在实数αβ、使得:PA PB PC αβ=+且1αβ+=.5、向量的数量积:22||()a a a a ==⋅ ,1212||||cos a b a b x x y y θ⋅==+,121222221122co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12122222||cos ,||x x y y a b a b a a b b x y +⋅=<>==+在上的投影. 注意:,a b <> 为锐角⇔0a b ⋅> 且 a b 、不同向;,a b <>为直角⇔0a b ⋅= 且 0a b ≠ 、; ,a b <> 为钝角⇔0a b ⋅< 且 a b 、不反向,0a b ⋅< 是,a b <> 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6、一个重要的不等式:||||||||||||a b a b a b -≤±≤+注意: a b 、同向或有0⇔||||||a b a b +=+ ≥||||||||a b a b -=- ; a b 、反向或有0 ⇔||||||a b a b -=+ ≥||||||||a b a b -=+; a b、不共线⇔||||||||||||a b a b a b -<±<+ .(这些和实数集中类似)7、中点坐标公式1212,22x x y y x y ++==,122MP MP MP P +=⇔为12PP 的中点.。
平面向量五类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五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1a1e3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8.png)
平面向量五类解题技巧一、向量加减法的解题技巧向量加减法是平面向量里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哦。
比如说遇到那种给了几个向量,让求它们加起来或者减掉之后的向量的模长之类的题。
这时候呢,你可别傻乎乎地就直接硬算向量的坐标再去加减哦。
咱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法则或者平行四边形法则。
就像如果是求两个向量相加,你就想象把这两个向量首尾相连,然后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这个新的向量就是它们相加的结果啦。
要是减法呢,把减向量的方向反过来,再用加法的法则就好啦。
比如说向量a - 向量b,就相当于向量a加上 - 向量b 哦。
这种直观的几何方法在很多选择题或者填空题里超级好用,可以快速得出答案,都不用去费劲算坐标呢。
二、向量数量积的解题技巧向量的数量积可是个很有趣的东西。
它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向量的模长乘以它们夹角的余弦值,另一种是用向量的坐标相乘再相加。
当题目里给了向量的坐标,那肯定是用坐标法计算比较方便啦。
但是如果给的是向量的模长和夹角,那就得用前面那种方法咯。
而且数量积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两个向量垂直的时候,它们的数量积是0。
这在证明向量垂直或者根据垂直关系求向量里的参数的时候特别有用。
比如说给你两个向量,告诉你它们垂直,让你求其中一个向量里某个未知的系数,那你就直接根据数量积为0来列方程就好啦。
还有哦,如果两个向量平行,那它们数量积的绝对值就等于它们模长的乘积呢。
这也能用来解决不少关于向量平行的问题。
三、向量共线的解题技巧向量共线这个知识点在解题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如果有两个向量a和b共线,那么就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a = λb。
这时候呢,要是题目里给了两个向量的坐标,那你就可以根据坐标对应成比例来求这个λ的值。
比如说向量a=(x1,y1),向量b=(x2,y2),如果它们共线,那就有x1/x2 = y1/y2(当然要注意分母不能为0的情况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题目里给了三个点A、B、C的坐标,要判断这三个点是否共线,你可以先求出向量AB和向量AC,然后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就好啦。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567b2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7.png)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向量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新的矢量,向量概念是《平面向量》的最基本内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向量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如向量间关系、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数乘等运算,还有向量的坐标运算等,因此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平面向量的定义,会用有向线段和字母表示向量,能辨别数量与向量;2)识记向量模的定义,会用字母和线段表示向量的模.3)知道零向量、单位向量的概念.(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向量的学习,能体会出向量来自于客观现实,提高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几何表示和符号表示,以及零向量和单位向量教学难点:向量的几何表示的理解,对零向量和单位向量的理解二、学情分析(1)能力分析:对于我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成运演阶段,但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2)认知分析:之前,学生有了物理中的矢量概念,这为学习向量作了最好的铺垫。
(3)情感分析: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并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法:在学法上,采用的是探究,发现,归纳,练习。
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类比等发现和探索过程.四、教学过程课前: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我选择生本式的教学方式,以穿针引线的方式设计了前置性作业。
专题12 平面向量-2022高考数学(理)高频考点、热点题型归类强化
![专题12 平面向量-2022高考数学(理)高频考点、热点题型归类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c50be58c25c52cc58ad6be5e.png)
【点睛】该题以正六边形为载体,考查有关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取值范围,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向量数量积的
定义式,属于简单题目.
4、(2020
海南省新高考全国Ⅱ卷·T3)在
ABC
中,D
是
AB
边上的中点,则
CB
=(
)
A. 2CD CA
B. CD 2CA
C. 2CD CA
D. CD 2CA
【答案】C
k
a
b
a
0
,
2
即: k a a b k
2 0 ,解得: k
2.
2
2
故答案为: 2 .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与运算法则,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等知识,意在考查学
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4、(2020
北京卷·T1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点
P
满足
AP
余弦值,再求出夹角,注意向量夹角范围为[0, ] .
6、(2019 年高考全国 II 卷理数)已知 AB =(2,3), AC =(3,t), BC =1,则 AB BC =( )
A.−3
B.−2
C.2
D.3
【答案】C
【 解 析 】 由 BC AC AB (1,t 3) , BC 12 (t 3)2 1 , 得 t 3 , 则 BC (1, 0) ,
专题 12 平面向量
—2021 高考数学(理)高频考点、热点题型归类强化
【高频考点及备考策略】
本部分内容在备考时应注意加强对向量加法、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掌握两向
量共线与垂直的条件,熟记平面向量的相关公式,掌握求模、夹角的方法.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教案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481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1.png)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概念”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量概念的引入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向量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向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2. 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向量与数量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视频,提出问题“在这个情境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描述旅行者的位移?”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索新知:通过分析视频中的位移和方向,引出向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和意义。
讲解向量的几何表示,包括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意点:①向量是自由向量,即只有大小和方向,而无特定的位置,这样的向量可以作任意平移;②看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了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③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数量与数量之间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与向量之间不能比较大小.(2)向量的表示法①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②向量的表示方法:Ⅰ字母表示法:如,,,a b c等.Ⅱ几何表示法:以A为始点,B为终点作有向线段AB(注意始点一定要写在终点的前面).如果用一条有向线段AB表示向量,通常我们就说向量AB.注意点: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注意的是有向线段是向量的表示,不是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3)向量的模:向量AB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B.(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其方向是任意的.(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6)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8)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3. 达标检测: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21 平面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解析版)
![2023年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21 平面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6dcaf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6.png)
专题21平面向量的概念、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考点预测】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1)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2)向量的模:向量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 (3)特殊向量:①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②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③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④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⑤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向量共线定理 (1)向量的线性运算①交换律b b a =+②结合律 )a b c ++=(a b c ++a 与b 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做a b 的差 ()a b a b -=+-求实数λ与a 的积的运算(|||||a a λ=(0λ>时,a λ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a λ与a 的方向相同;时,0a λ=()()a a λμλμ=)a a a λμλμ+=+(1)向量表达式中的零向量写成0,而不能写成0.(2)两个向量共线要区别与两条直线共线,两个向量共线满足的条件是:两个向量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而在直线中,两条直线重合与平行是两种不同的关系.(3)要注意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的条件,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向量的起点必须重合,和向量与差向量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对应的向量;运用三角形法则时两个向量必须首尾相接,否则就要把向量进行平移,使之符合条件.(4)向量加法和减法几何运算应该更广泛、灵活如:OA OB BA -=,AM AN NM -=,+OA OB CA OA OB CA BA CA BA AC BC =⇔-=⇔-=+=.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性质 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 b R λλ=∈,则//a b ;反之,如果//a b 且0b ≠,则一定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a b λ=.(口诀:数乘即得平行,平行必有数乘).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和2e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12,λλ,使得1122a e e λλ=+,我们把不共线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记为{}12,e e ,1122e eλλ+叫做向量a 关于基底{}12,e e 的分解式.注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只要向量1e 与2e 不共线,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以分解成形如1122a e e λλ=+的形式,并且这样的分解是唯一的.1122e e λλ+叫做1e ,2e 的一个线性组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又叫平面向量分解定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的理论依据,也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基础.推论1:若11223142a e e e e λλλλ=+=+,则1324,λλλλ==. 推论2:若11220a e e λλ=+=,则120λλ==. 3.线段定比分点的向量表达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点D 是边BC 上的点,且BD DC λ=(1λ≠-),则向量1AB ACAD λλ+=+.在向量线性表示(运算)有关的问题中,若能熟练利用此结论,往往能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建议熟练掌握.4.三点共线定理平面内三点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μ,使OC OA OB λμ=+,其中1λμ+=,O 为平面内一点.此定理在向量问题中经常用到,应熟练掌握.A 、B 、C 三点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AC AB λ=;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OC OA AB λ=+;⇔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1)OC OA OB λλ=-+; ⇔存在1λμ+=,使得OC OA OB λμ=+.5.中线向量定理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点D 是边BC 的中点,则中线向量1(2AD AB =+)AC ,反之亦正确.四.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正半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那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a xi yj =+,我们把有序实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2)向量的坐标表示和以坐标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是一一对应的,即有 向量(,)x y 一一对应向量OA一一对应点(,)A x y .(3)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1212(,)a b x x y y -=--,即两个向量的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若(,)a x y =,λ为实数,则(,)a x y λλλ=,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该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4)设11(,)A x y ,22(,)B x y ,则AB OB OA =-=12(,x x -12)y y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坐标.五.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①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则2121()AB x x y y =--,,||(AB x = ②已知11(,)a x y =,22(,)b x y =,则a b ±1212()x x y y =±±,,11(,)a x y λλλ=, =a b ⋅1212x x y y +,21||a x y =+.a b ∥⇔12210x y x y -=,a b ⊥⇔12120x x y y +=【方法技巧与总结】(1)向量的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的加法,并且可以推广到两个以上的非零向量相加,称为多边形法则.一般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个向量的和等于从第一个向量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即122311n n n A A A A A A A A -+++=.(2)||||||||||||a b b a a b -≤±≤+,当且仅当,b a 至少有一个为0时,向量不等式的等号成立.(3)特别地:||||||||b b a a -≤±或||||||a a b b ±≤+当且仅当,b a 至少有一个为0时或者两向量共线时,向量不等式的等号成立.(4)减法公式:AB AC CB -=,常用于向量式的化简.(5)A 、P 、B 三点共线⇔(1)OP t OA tOB =-+()t R ∈,这是直线的向量式方程.【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题型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表示 题型三:向量共线的运用 题型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五: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典例例题】题型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满足AB DC =,则四边形ABCD 是( ) A .正方形 B .平行四边形C .菱形D .梯形【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相等的概念,即可证明AB DC =,且//AB DC ,由此即可得结论. 【详解】在四边形ABCD 中, AB DC =,所以AB DC =,且//AB DC , 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故选:B例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给出如下命题: ①向量AB 的长度与向量BA 的长度相等; ②向量a 与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 ④两个公共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⑤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点A ,B ,C ,D 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 .1 B .2C .3D .4【答案】B【解析】 【分析】根据向量的基本概念,对每一个命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找出正确的命题即可. 【详解】对于①,向量AB 与向量B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故①正确;对于②,向量a 与b 平行时,a 或b 为零向量时,不满足条件,故②错误; 对于③,两个有共同起点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也相同,故③正确; 对于④,两个有公共终点的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故④错误;对于⑤,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点A ,B ,C ,D 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⑤错误. 综上,正确的命题是①③. 故选:B .例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①若两个空间向量相等,则表示它们有向线段的起点相同,终点也相同;②若向量AB →,CD →满足AB CD →→>,且AB →与CD →同向,则AB CD →→>;③若两个非零向量AB →与CD →满足0AB CD →→→+=,则AB →,CD →为相反向量; ④AB CD →→=的充要条件是A 与C 重合,B 与D 重合. 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答案】C 【解析】 【分析】①错误. 两个空间向量相等,但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无关;②错误.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③正确. AB →,CD →为相反向量;④错误. A 与C ,B 与D 不一定重合.【详解】①错误.两个空间向量相等,其模相等且方向相同,但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无关. ②错误.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但向量不能比较大小.③正确. 0AB CD →→→+=,得AB CD →→=-,且AB →,CD →为非零向量,所以AB →,CD →为相反向量.④错误. 由AB CD →→=,知AB CD →→=,且AB →与CD →同向,但A 与C ,B 与D 不一定重合.故选:C 【点睛】易错点睛:向量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考虑向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例4.(2022·江苏江苏·一模)平面内三个单位向量a ,b ,c 满足230a b c ++=,则( ) A .a ,b 方向相同 B .a ,c 方向相同 C .b ,c 方向相同 D .a ,b ,c 两两互不共线【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230a b c ++=,得32c a b =--,两边利用单位向量的平方等于1,即可求出a,b 0<>=,解得a ,b 方向相同.【详解】因为230a b c ++=, 所以32c a b =--, 所以22(3)(2)c a b =--, 所以222944?c a b a b =++, 所以9144cos ,a b a b =++<>, 所以4411cos ,a b =⨯⨯<>, 所以cos ,1a b <>= 所以a,b 0<>=, 所以a ,b 方向相同, 故选:A.例5.(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文))已知向量()4,3a =,则与向量a 垂直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 ) A .43,55⎛⎫ ⎪⎝⎭B .34,55⎛⎫- ⎪⎝⎭C .43,55⎛⎫-- ⎪⎝⎭或43,55⎛⎫ ⎪⎝⎭D .34,55⎛⎫- ⎪⎝⎭或34,55⎛⎫-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写出与之垂直的一个向量,然后再求得与此垂直向量平行的单位向量即得. 【详解】易知(3,4)b =-是与a 垂直的向量,5b =,所以与b 平行的单位向量为134(,)555b =-或134(,)555b -=-,故选:D .例6.(多选题)(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32a b > B .0BC BA DC AD ---=C .若向量,a b 是非零向量,则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D .向量a 与()0b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λa b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利用向量的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向量不等比较大小,故A 选项错误.向量加法、减法的结果仍为向量,故B 选项错误. 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C 选项正确.根据向量共线的知识可知D 选项正确. 故选:CD例7.(多选题)(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有关四边形ABCD 的形状,判断正确的有( ) A .若AD BC =,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B .若13AD BC =,则四边形ABCD 为梯形C .若AB AD AB AD +=-,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 D .若AB DC =,且AC BD ⊥,则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答案】AB 【解析】 【分析】依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判断选项A ;依据梯形判定定理判断选项B ;依据菱形判定定理判断选项C ;依据正方形判定定理判断选项D.【详解】选项A :若AD BC =,则//AD BC ,=AD BC ,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判断正确; 选项B :若13AD BC =,则//AD BC ,AD BC ≠,则四边形ABCD 为梯形. 判断正确;选项C :若AB AD AB AD +=-,则2240AB AD AB AD AB AD -=+⋅=-,则AB AD ⊥,即90BAD ∠=.仅由90BAD ∠=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菱形.判断错误;选项D :若AB DC =,则//AB DC ,=AB DC ,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又由AC BD ⊥,可得对角线AC B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 判断错误. 故选:AB例8.(多选题)(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 b =,则a b =或a b =- B .若ma mb =,m R ∈,则a b = C .若//a b , //c b ,则//a cD .若0ma =,m R ∈,则0m =或0a =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对于A ,模长相等的两个向量方向任意,不一定平行;对于B ,两个向量相等要求向量方向相同且模长相等,当0m =时,无法推出这两点,故B 不正确;对于C ,当0b =时,选项不正确;对于D ,00ma m =⇒=或0a =,即可得到D 错误.【详解】对于A ,若a b =,则两个向量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不一定是平行的,故A 不正确; 对于B ,两个向量相等要求向量方向相同且模长相等,当0m =时,满足0ma mb ==, a 和b 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且两者的模长也不一定相同,故B 不正确;对于C ,若//a b , //c b ,当0b =时,满足//a b , //c b ,但是不满足//a c ,故C 错误; 对于D ,00ma m =⇒=或者||0a =,即0m =或0a =,故D 错误; 故选:ABCD.【方法技巧与总结】准确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解决向量题目的关键.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非零向量平行具有传递性,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就是共线向量,与向量长度无关,两个向量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就是相等向量.共线向量或相等向量均与向量起点无关.题型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表示例9.(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BM a =,BN b =,则BD =( )A .3243a b +B .2233ab C .2334a b +D .3344a b +【答案】B【解析】 【分析】设,AB m AD n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得到11()()22BD x y n x y m =+--,结合BD n m =-,列出方程组,求得,x y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如图所示,设,AB m AD n ==,且BD xa yb =+,则1111()()()()2222BD xa yb x n m y n m x y n x y m =+=⋅-+⋅-=+--,又因为BD n m =-,所以112112x y x y ⎧+=⎪⎪⎨⎪+=⎪⎩,解得22,33x y ==,所以2233BD a b =+.故选:B.例10.(2022·河南·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文))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且2EO AE =,则EB ( )A .1566AB AD - B.1566AB AD +C .5166AB AD -D .5166AB A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详解】解:因为2EO AE =,所以()111366AE AO AC AB AD ===+, 所以()151666EB AB AE AB AB AD AB AD =-=-+=-. 故选:C.例11.(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文))如图,ABCD 中,AB a =,AD b =,点E 是AC 的三等分点13⎛⎫=⎪⎝⎭EC AC ,则DE =( )A .1233a b -B .2133a b -C .1233a b +D .2133ab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向量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 2221()3333DE AE AD AC AD AB AD AD a b =-=-=⋅+-=- 故选:B.例12.(2022·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文))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233AE AB CF CD ==,,G 为EF 的中点,则DG =( )A .1122AD AB -B .1122AB AD -C .3142AD AB -D .3142AB A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1111112111·2222323622DG DE DF DA AE DC AD AB AB AB AD ⎛⎫=+=++=-++=- ⎪⎝⎭.故选:B.例13.(2022·湖南师大附中三模)艺术家们常用正多边形来设计漂亮的图案,我国国旗上五颗耀眼的正五角星就是源于正五边形,正五角星是将正五边形的任意两个不相邻的顶点用线段连接,并去掉正五边形的边后得到的图形,它的中心就是这个正五边形的中心.如图,设O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中心,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AD DB OB OA +=-B .0AO BE ⋅=C .3AC AD AO +=D .AO AD BO BD ⋅=⋅【答案】C【解析】【分析】由平面向量的运算对选项逐一判断【详解】对于A ,,AD DB AB OB OA AB +=-=,故A 正确,对于B :因为AB AE =,OB OE =,所以AO BE ⊥,故B 正确,对于C :由题意O 是ACD △的外心,不是ACD △的重心设CD 中点为M ,则2||=||||||||cos36||2cos 18AM AO OM AO AO AO +=+︒=⋅︒,24cos 18AC AD AO +=︒,故C 错误, 对于D :2211||||22AO AD AD BD BO BD ⋅===⋅,故D 正确. 故选:C 例14.(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预测)数学家欧拉于1765年在他的著作《三角形的几何学》中首次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该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设点,,O G H 分别为任意ABC 的外心、重心、垂心,则下列各式一定正确的是( )A .12OG OH =B .23OH GH =C .23AO AH AG +=D .23BO BH BG +=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点共线和长度关系可知AB 正误;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表示出,AG BG ,知CD 正误.【详解】,,O G H 依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12OG GH ∴=,13OG OH ∴=,32OH GH =,A 错误,B 错误; ()112333AO AH AG AO OG AO OH AO AH AO +=+=+=+-=,C 错误; ()112333BO BH BG BO OG BO OH BO BH BO +=+=+=+-=,D 正确. 故选:D.例15.(2022·全国·模拟预测)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CB a =,CD b =,E 为AD 的中点,CE 与BD 交于F ,则AF =( )A .23a b +-B .23a b +-C .23a b --D .23a b -- 【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得()13AF AC AD =+,再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如下图所示,连接AC 与BD 交于O ,则O 为AC 的中点,因为E 为AD 的中点,所以F 为三角形ACD 的重心,所以()()112333a b AF AC AD a b a +=+=---=-. 故选:B.例16.(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文))ABC 中,E 是边BC 上靠近B 的三等分点,则向量AE =( )A .1133AB AC + B .1233AB AC + C .2133AB AC + D .2233AB AC + 【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向量的三角形法则以及线性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因为点E 是BC 边上靠近B 的三等分点,所以13BE BC =, 所以1121()3333AE AB BE AB BC AB BA AC AB AC =+=+=++=+; 故选:C.例17.(多选题)(2022·山东·烟台二中模拟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图案是由五颗五角星组成,这些五角星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人民大团结.如图,五角星是由五个全等且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和一个正五边形组成.已知当2AB =时,1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A .DE DH =B .0AF BJ ⋅=C .51AH AB +=D .CB CD JC JH +=- 【答案】AB【分析】连接DH ,AF ,CH ,BH ,利用五角星的结构特征逐项分析判断作答.【详解】对于A ,连接DH ,如图,由DF =FH ,108DFH ∠=得:36DHF E ∠==∠,DE DH =,A 正确;对于B ,连接AF ,由,AD AH FD FH ==得:AF 垂直平分DH ,而//BJ DH ,即AF BJ ⊥,则0AF BJ ⋅=,B 正确; 对于C ,AH 与AB 不共线,C 不正确;对于D ,连接CH ,BH ,由选项A 知,DH DE BC ==,而//BC DH ,则四边形BCDH 是平行四边形, CB CD CH JH JC +==-,D 不正确.故选:AB【方法技巧与总结】(1)两向量共线问题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转化为需要选择的目标向量即可,而此类问题又以“爪子型”为几何背景命题居多,故熟练掌握“爪子型”公式更有利于快速解题.(2)进行向量运算时,要尽可能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选用从同一顶点出发的基本向量或首尾相接的向量,运用向量加、减法运算及数乘运算来求解.(3)除了充分利用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和线段的比例关系外,有时还需要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平面几何的性质,把未知向量转化为与已知向量有直接关系的向量来求解.题型三:向量共线的运用例18.(2022·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文))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a b b=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 .a b =且a b ∥B .a b =-C .a b ∥D .2a b = 【答案】D【解析】根据充分条件的定义以及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即可解出.【详解】对于A ,当a b =且a b ∥时,a a b b =或a b a b =-,A 错误; 对于B ,当a b =-时,a b a b =-,B 错误; 对于C ,当a b ∥时,a ab b =或a b a b =-,C 错误; 对于D ,当2a b =时,a a b b =,D 正确.故选:D . 例19.(2022·四川绵阳·二模(理))已知平面向量a ,b 不共线,46AB a b =+,3BC a b =-+,3CD a b =+,则( )A .A ,B ,D 三点共线B .A ,B ,C 三点共线 C .B ,C ,D 三点共线D .A ,C ,D 三点共线【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逐项计算对应三点确定的某两个向量,再判断是否共线作答.【详解】平面向量a ,b 不共线,46AB a b =+,3BC a b =-+,3CD a b =+,对于A ,3(3)6BD BC CD a b a b b =+=-+++=,与AB 不共线,A 不正确;对于B ,因46AB a b =+,3BC a b =-+,则AB 与BC 不共线,B 不正确;对于C ,因3BC a b =-+,3CD a b =+,则BC 与CD 不共线,C 不正确;对于D ,46(3)393AC AB BC a b a b a b CD =+=++-+=+=,即//AC CD ,又线段AC 与CD 有公共点C ,则A ,C ,D 三点共线,D 正确.故选:D 例2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1e ,2e 是不共线向量,则下列各组向量中,是共线向量的有( )①15a e =,17b e =;②121123a e e =-,1232b e e =-; ③12a e e =+,1233b e e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得到,对于①57a b =,故两向量共线;对于②16a b =,故两向量共线;对于③不存在实数λ满足λa b ,故不共线.【详解】对于①15a e =,17b e =,57a b =,故两向量共线; 对于②121123a e e =-,1232b e e =-,16a b =,故两向量共线; 对于③12a e e =+,1233b e e =-,假设存在,a b λλ=⇒()121233e e e e λ=-+()()123131e e λλ⇒-=+,因为1e ,2e 是不共线向量,故得到3131λλ-=+无解.故选:A.例21.(2022·内蒙古·包钢一中一模(文))已知向量1e ,2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122a e e =-与12b e e λ=+共线,则λ=( )A .2B .2-C .12-D .12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建立方程直接求解. 【详解】因为122a e e =-与12b e e λ=+共线,所以ka b =,0k ≠,所以12121212()22=k k e e e e e e e e k λλ-+⇒-=+, 因为向量1e ,2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所以21k k λ=⎧⎨-=⎩,解得12λ=-, 故选:C .例22.(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理))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是线段AB ,AC 上的点,且23AM AB =,13AN AC =,D ,E 是线段BC 上的两个动点,且(,)AD AE x AM y AN x y +=+∈R ,则12x y+的的最小值是( )A .4B .43C .94D .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可设AD mAB nAC =+,1m n +=,AE AB AC λμ=+,1λμ+=,再结合AD AE x AM y AN +=+得26x y +=,最后运用基本不等式可求解.【详解】设AD mAB nAC =+,1m n +=,AE AB AC λμ=+,1λμ+=,则AD AE mAB nAC AB AC λμ+=+++=3()()()3()2m AB n AC m AM n AN λμλμ+++=+++x AM y AN =+,3()2m x λ+=,3()n y m μλ+=⇒+=23x ,13n y μ+=,21222633m n x y x y λμ+++=⇒+=⇒+=.所以12112(2)6x y x y x y ⎛⎫+=++= ⎪⎝⎭14142222663y x x y ⎛⎛⎫+++≥++= ⎪ ⎝⎭⎝, 当且仅当32x =,3y =时等号成立. 所以12x y +的的最小值是43. 故选:B例23.(2022·全国·模拟预测)在ABC 中,点F 为线段BC 上任一点(不含端点),若()20,0AF xAB yAC x y =+>>,则12x y +的最小值为( ) A .9B .8C .4D .2【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得推论得到21x y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1”的妙用求解最小值.【详解】因为点F 为线段BC 上任一点(不含端点),所以21x y +=,故()12122221459y x x y x y x y x y ⎛⎫+=++=+++≥+ ⎪⎝⎭, 当且仅当22y x x y =,即13x y ==时等号成立, 故选:A例24.(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已知向量m ,n 不共线,向量53OA m n =-,OB xm n =+,若O ,A ,B 三点共线,则x =( )A .53-B .53C .35D .35【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O ,A ,B 三点共线,则OA OB ∥,R λ∃∈,OB OA λ=,代入整理.【详解】因为O ,A ,B 三点共线,则OA OB ∥所以R λ∃∈,OB OA λ=,即()53xm n m n λ+=-整理得:()()531x m n λλ-=+ 又∵向量m ,n 不共线,则5310x λλ-=+=,则53x =- 故选:A .例25.(2022·云南·昆明一中高三阶段练习(文))已知向量a ,b ,且2AB a b =+,BC 56a b =-+,72CD a 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 .A ,B ,DB .A ,B ,C C .B ,C ,D D .A ,C ,D【答案】A【解析】【分析】 由已知,分别表示出选项对应的向量,然后利用平面向量共线定理进行判断即可完成求解.【详解】因为2AB a b =+,BC 56a b =-+,72CD a b =-,选项A ,2AB a b =+,(56)(72)24B a b D B D b C a C b a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AB BD λ=,即2(24)a b a b λ+=+,解得12λ=,故该选项正确;选项B ,2AB a b =+,BC 56a b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AB BC λ=,即2(56)a b a b λ+=-+,解得λ不存在,故该选项错误;选项C ,BC 56a b =-+,72CD a b =-,若B ,C ,D 三点共线,则BC BD λ=,即56(72)a b a b λ-+=-,解得λ不存在,故该选项错误;选项D ,(2)(56)48a b a A b AB BC a b C ++=+=+-=-+,72CD a b =-,若A ,C ,D 三点共线,则AC CD λ=,即48(72)a b a b λ-+=-,解得λ不存在,故该选项错误;故选:A.例2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a b =;②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 b =,b c =,则a c =;④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⑤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②③##③②【解析】【分析】根据向量相等的概念及向量共线的概念即可判断.【详解】对于①,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不能推出两个向量的方向的关系,故①错误;对于②,因为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且AB DC = 等价于//AB DC 且AB DC =,即等价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对于③,若a b =,b c =,则a c =,显然正确,故③正确;对于④,由a b =可以推出||||a b =且//a b ,但是由||||a b =且//a b 可能推出a b =-,故“||||a b =且//a b ”是“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④不正确,对于⑤,当0b =时,//a b ,//b c ,但推不出//a c ,故⑤不正确.故答案为:②③例2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点P 满足2BP PC =,过点P 的直线与AB AC ,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M N ,若AM AB λ=,,(0,0)AN AC μλμ=>>,则λμ+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 先利用条件找到12133λμ+=,则12()33λμλμλ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即可. 【详解】 BP BA AP =+,PC PA AC =+,又2BP PC =, ∴()2AB AP AC AP -+=-, ∴12123333AP AB AC AM AN λμ=+=+, 又P 、M 、N 三点共线, ∴12133λμ+=,∴12122()113333333μλλμλμλμλμ⎛⎫⎛⎫⎛⎫+=+⋅+=+++≥+=+ ⎪ ⎪ ⎪⎝⎭⎝⎭⎝⎭,当且仅当233μλλμ=,即λμ=∴λμ+的最小值为1故答案为:1例2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点G 为△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与AB 、AC 两边分别交于M 、N 两点,且AM =x AB ,AN =y AC ,求11x y+的值为________. 【答案】3【解析】【分析】以,AN AM 为基底,由G 是ABC ∆的重心和M ,G ,N 三点共线,可得11=133x y+,即求. 【详解】 根据条件:11,==AC AN AB AM y x,如图设D 为BC 的中点,则1122AD AB AC =+ 因为G 是ABC ∆的重心,211333AG AD AB AC ==+, 1133AG AM AN x y∴=+, 又M ,G ,N 三点共线,11=133x y ∴+,即113x y+=. 故答案为:3.例2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ABC 中点,D E 是线段BC 上两个动点,且AD AE xAB y AC +=+,则9x yxy+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8 【解析】 【分析】设AD mAB nAC =+,AE AB AC λμ=+,由B ,D ,E ,C 共线可得2x y +=, 再利用乘“1”法求解最值. 【详解】设AD mAB nAC =+,AE AB AC λμ=+,B ,D ,E ,C 共线,1m n ∴+=,1λμ+=.AD AE xAB y AC +=+,则2x y +=,点D ,E 是线段BC 上两个动点,0x ∴>,0y >. ∴991191191()()(10)(10)8222x y y x y xx y xy x y x y x y x y+=+=++=+++= 则9x yxy+的最小值为8. 故答案为:8. 【点睛】由向量共线定理的推论得到2x y +=是解题关键,乘“1”法求解最值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常用方法.. 例3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向量1223a e e =-,1223b e e =+,其中1e ,2e 不共线,向量1229c e e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λ,μ,使向量d a b λμ=+与c 共线?【答案】存在 【解析】 【分析】由已知得12(22)(33)d e e λμλμ=++-+,所以要使d 与c 共线,则应有实数k ,使d kc =,即()1212(22)(33)29e e k e e λμλμ++-+=-,从而得222339k k λμλμ+=⎧⎨-+=-⎩,进而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向量1223a e e =-,1223b e e =+, 所以1212(23)(23)d a b e e e e λμλμ=+=-++12(22)(33)e e λμλμ=++-+要使d 与c 共线,则应有实数k ,使d kc =, 即()1212(22)(33)29e e k e e λμλμ++-+=-,即222339kkλμλμ+=⎧⎨-+=-⎩得2λμ=-. 故存在这样的实数λ,μ,只要2λμ=-,就能使d 与c 共线.【方法技巧与总结】要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只需证明AB 与BC 共线,即证AB =λBC (R λ∈).若已知A ,B ,C 三点共线,则必有AB 与BC 共线,从而存在实数λ,使得AB =λBC .题型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例31.(2022·重庆八中模拟预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CF FD =,DE 与BF 相交于O .若2AD =,(32)7AO AD AB ⋅-=-,则AB 的长为( )A .2B .3C .4D .5【答案】C 【解析】 【分析】先以AB AD 、为基底表示AO ,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把(32)7AO AD AB ⋅-=-转化为关于AB 的方程,即可求得AB 的长【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CF FD =,DE 与BF 相交于O . 设(01)DO DE λλ=<<, (01)BO BF μμ=<<则11++122AD DO AD DE AD AB AD AD AB λλλλ⎛⎫⎛⎫+==-=-+ ⎪ ⎪⎝⎭⎝⎭22(1)33AB BO AB BF AB AD AB AB AD μμμμ⎛⎫+=+=+-=-+ ⎪⎝⎭由AO AD DO AB BO =+=+,可得2(1)3AB AD μμ-+112AD AB λλ⎛⎫=-+ ⎪⎝⎭则112213λμμλ⎧-=⎪⎪⎨⎪-=⎪⎩,解之得1234λμ⎧=⎪⎪⎨⎪=⎪⎩,则3142AO AD DO AD AB =+=+则22(32)(33194242)7AO AD AB AD AB AD A AD AB B ⎛⎫+⋅-= ⎪⎝⋅-=⎭-=-又2AD =,则279AB -=-,解之得4AB ,即AB 的长为4故选:C例3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等边ABC 中,O 为重心,D 是OB 的中点,则AD =( ) A .AB AC + B.2132AB AC +C .1124AB AC +D .2136AB AC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计算作答. 【详解】O 为ABC 的重心,延长AO 交BC 于E ,如图,E 为BC 中点,则有2211()()3323AO AE AB AC AB AC ==⋅+=+,而D 是OB 的中点, 所以111121()222636AD AB AO AB AB AC AB AC =+=++=+. 故选:D例33.(2022·河南郑州·三模(理))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2BD DC =,M 是线段AD 上一点,14BM tBA BC =+,则t =( )A .12 B .23C .34 D .58【答案】D 【解析】 【分析】 求得1233AD AB AC =+,设1233AM AD AB AC λλλ==+,其中01λ≤≤,利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出3144AM AB BM t AB AC ⎛⎫=+=-+ ⎪⎝⎭,根据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可得出关于λ、t 的方程组,即可解得t 的值.【详解】因为2BD DC =,则()2AD AB AC AD -=-,所以,1233AD AB AC =+, ()131444AM AB BM AB t AB AC AB t AB AC ⎛⎫=+=-+-=-+ ⎪⎝⎭, 因为M 是线段AD 上一点,设1233AM AD AB AC λλλ==+,其中01λ≤≤,所以,13342134t λλ⎧=-⎪⎪⎨⎪=⎪⎩,解得3858t λ⎧=⎪⎪⎨⎪=⎪⎩. 故选:D.例34.(2022·河南·模拟预测(理))如图,在ABCD 中,M 为BC 的中点,AC mAM nBD =+,则m +n =( )A .1B .43 C .53D .2【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可求,m n 的值. 【详解】1122AM AB BC AB AD =+=+,而BD AD AB =-,故()12AC m AB AD n AD AB ⎛⎫=++- ⎪⎝⎭()2m m n AB n AD ⎛⎫=-++ ⎪⎝⎭,而AC AB AD =+且,AB AD 不共线,故4153{13123m n m m n m n n ⎧-==⎪⎪⇒⇒+=⎨+=⎪=⎪⎩, 故选:C.例35.(2022·河南商丘·三模(理))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均为靠近B 的四等分点,CD 与AE 交于点F ,若BF xAB yAC =+,则3x y +=( )A .1-B .34-C .12-D .14-【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推出DE AC ∥,可得14DF DE FC AC ==,推出15DF DC =,根据向量的加减运算,用基底,AB AC 表示出BF ,和BF xAB yAC =+比较,可得,x y ,即得答案.【详解】 连结DE ,由题意可知,14BD BE BA BC ==, 所以DE AC ∥,则14DE BD AC BA ==, 所以14DF DE FC AC ==,所以14BD AB =-,34DC AC AD AC AB =-=-, 则1135520DF DC AC AB ==-, 故11321452055BF BD DF AB AC AB AB AC =+=-+-=-+, 又BF xAB yAC =+,所以25x =-,15y =,则31x y +=-,故选:A例36.(2022·山东济宁·三模)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已知23AD AB =,点P 在线段CD 上,且12AP mAC AB =+,则AP =________.【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得34AP mAC AD =+,求出14m =,所以1142AP AC AB =+,即21142AP AC AB ⎛⎫=+ ⎪,求解即可.【详解】 因为23AD AB =,所以32AB AD =,又12AP mAC AB =+,即1324AP mAC AB mAC AD =+=+,因为点P 在线段CD 上, 所以P ,C ,D 三点共线,由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定理得,314m +=,即14m =,所以1142AP AC AB =+,又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222211111cos60421644AP AC AB AC AC AB AB ⎛⎫=+=++ ⎪⎝⎭1111164416716424=⨯+⨯⨯⨯+⨯=,故7AP =例37.(2022·湖南·模拟预测)在三角形ABC 中,点D 在边BC 上,若2BD DC =,AD AB ACλμ=+(),λμ∈R ,则λμ-=______.【答案】13-【解析】 【分析】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到13λ=,23μ=,从而求出答案.【详解】由已知2BD DC =,得()2233BD BC AC AB ==-, 所以()212333A A C AB D AB BD AB A A BC -+===++, 因为(),AD AB AC λμλμ=+∈R ,所以13λ=,23μ=,所以121333λμ-=-=-.故答案为:13-【方法技巧与总结】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的实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或数乘运算,基本方法有两种:(1)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对待求向量不断进行化简,直至用基底表示为止.(2)将向量用含参数的基底表示,然后列方程或方程组,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性求解.(3)三点共线定理: A ,B ,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μ,使OP OA OB λμ=+,其中1λμ+=,O 为AB 外一点.题型五: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例38.(2022·江苏·高三专题练习)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若AC AM BD λμ=+,则λμ+。
平面向量及运算法则
![平面向量及运算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1e5c50f0770bf78a65295486.png)
平面向量及运算法则1、向量:(1)概念:既有 又有 的量叫做向量(2)表示: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包含三个要素: 、 和 ;记为AB 或 a (3)模:AB 的长度叫向量的模,记为||AB 或 ||a(4)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单位向量是____________的向量.(5)相等向量: 的向量叫相等向量;(6)共线向量: 的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2、向量运算的两个法则: 加法法则:(1)平行四边形法则,要点是:统一起点; (2)三角形法则,要点是:首尾相接;减法法则:向量减法运算满足三角形法则,要点是统一起点,从 指向 。
3、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其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a λ = ||||a λ;(2)λ> 0 时,a λ与a 同向;λ< 0 时,a λ与a 反向;(3)λ= 0 时,a λ=04、向量的线性运算满足: (1)()a λμ=(2)(λμ+)a = (3)()a b λ+=5、//a b (0)b a a λ⇔=≠其中R λ∈且唯一随堂练习1.给出下列命题:①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两个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 ③若a =b, b=c,则a=c ;④若一个向量的模为0,则该向量的方向不确定; ⑤若|a |=|b |,则a =b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若a 与b 共线, 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DBA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所示,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DB AF -=( )A. B.C.FED.BE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AB BC CA B .+=AB AC BC C .+=AC BA AD D .+=AC AD DC4.下面给出的四个式子中,其中值不一定为0的是( ) A.AB BC CA ++ B.OA OC BO CO +++ C.AB AC BD CD -+- D.NQ QP MN MP ++-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B AD +=-则必有 ( ) A. 0AD = B. 00AB AD ==或 C. ABCD 是矩形 D. ABCD 是正方形6、如图所示,OADB 是以向量=,=为边的平行四边形,又BM=31BC ,CN=31CD .试用,表示OM ,ON ,.7、设两个非零向量1e 、2e 不是平行向量(1)如果AB =1e +2e ,BC =21e +82e ,CD =3(21e e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的值,使k 1e +2e 和1e +k 2e 是两个平行向量.OADBCMN变式: 已知OA 、OB 不共线,OP =a OA +b OB . 求证:A 、P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 +b =1.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向量平方注意事项
![向量平方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bf503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9.png)
向量平方注意事项
在进行向量的平方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一维向量(也称为标量),我们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平方运算,即将向量中的值依次平方。
2. 对于二维向量(也称为平面向量),我们将向量中的每一个分量都进行平方运算。
如果向量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则平方运算将分别对该点在x轴和y 轴上的坐标进行平方。
3. 对于三维向量,同样将向量中的每一个分量都进行平方运算。
如果向量表示一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则平方运算将分别对该点在x轴、y轴和z轴上的坐标进行平方。
4. 在向量的平方中,不仅单个分量需要进行平方,向量的长度(模)也需要进行平方运算。
向量的长度的平方等于向量中每个分量平方的和,即:v ^2 = v1^2 + v2^2 + ... + vn^2。
5. 在计算向量的平方时,应该注意对向量中的每个分量都进行平方运算,而不是将整个向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方。
6. 当进行线性代数的运算时,例如求向量的内积、外积等,通常不会进行向量的平方运算,而是根据具体的运算规则来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注意的几个问题(二轮)一、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二、共线(平行)的作用 三、向量的坐标运算学会建立坐标系,转化为坐标运算。
特别是动点问题! 四、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
练习:一、填空选择:1、(崇明县2016届高三二模)矩形ABCD 中,2,1AB AD ==,P 为矩形内部一点,且1AP =.若AP AB AD λμ=+(,)R λμ∈,则23λμ+的最大值是 .2、(奉贤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ABC 中,2AB = , 3AC =,0AB AC ⋅< ,且△ABC 的面积为32, 则BAC ∠= .3、(虹口区2016届高三三模)在锐角ABC ∆中,60,B =︒2,AB AC -=则AB AC ⋅ 的取值范围为 ( )(A )(0, 12) (B )1,124⎡⎫-⎪⎢⎣⎭(C )(]0,4 (D ) (]0,2 4、(浦东新区2016届高三三模)已知2a = ,3b = ,且a ,b 的夹角为3π,则32a b -=5、(杨浦区2016届高三三模)如图,已知AB AC ⊥,3AB =,3AC =,圆A 是以A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圆B 是以B 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设点P 、Q 分别为圆A 、圆B上的动点,且12AP BQ = ,则CP CQ ⋅的取值范围是6、(黄浦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菱形ABCD ,若||1AB =,3A π=,则向量AC 在AB上的投影为7、(静安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2,圆心为O ,且2A B A CA O +=,AB AO= ,则CA CB ⋅=. 8、(闵行区2016届高三二模)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1a = ,(3,0)b =,则2a b +=.9、(闵行区2016届高三二模)若AB 是圆22(3)1x y +-=的任意一条直径,O 为坐标原点,则OA OB ⋅的值为10、(长宁、青浦、宝山、嘉定四区2016届高三二模)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0=-⋅-b c a c ,则c 的最大值是( ). (A )1 (B )2 (C )2 (D )2211、(青浦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平面向量OA 、OB 、OC 满足0OA OB ⋅=,且1OA OC == ,3OB = ,则CA CB ⋅的最大值是12、(松江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抛物线2:4C y x =的准线为l ,过(1,0)M 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l 相交于点A ,与抛物线C 的一个交点为B .若2AM MB = ,则k = .13、(杨浦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在矩形OABC 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BC 上,且满足AB=3AE ,BC=3CF ,若(,)O B O E O F R λμλμ=+∈ ,则=μ+λ .14、(闸北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菱形ABCD 中,1AB =,60DAB ︒∠=,E 为CD的中点,则AB AE ⋅的值是15、(宝山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若PB PA CB +=λ,其中R ∈λ,则P 点一定在( )(A )ABC ∆内部 (B )AC 边所在直线上 (C )AB 边所在直线上 (D )BC 边所在直线上16、(2015一模长宁13) 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mAM = ,AC nAN =,则m n +的值为17、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0--=a cbc ,则c 的最大值是( )A .1B .2C .2D .2218、已知单位向量,a b ,若a ·b =0,且|||2|5c a c b -+-= ,则|2|c a +的取值范围是A .[1,3]B .[]3,22 C .[655,22] D .[655,3] ( ) 19、已知ABC ∆的外心为O ,6,7,8,AC BC AB ===M 是BC 的中点,则=⋅AM AO20(2015徐汇二模理13)ABC∆所在平面上一点P 满足OAEB FC()0,PA PC mAB m m +=>为常数,若ABP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为 .21(2017奉贤一模16)若正方体12341234A A A A B B B B -的棱长为1,则集合11{|,{1,2,3,4},i j x A B A B i j ⋅∈∈{1,2,3,4}}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22、已知向量(1,2)a =,()4,3-=b ,则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为23(2017长宁一模11)设向量(1,2)OA =- ,(,1)OB a =- ,(,0)OC 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0a >,0b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12a b+的最小值为24(2017祟明一模12) 已知AB 为单位圆O 的一条弦,P 为单位圆O 上的点,若()||f AP AB λλ=-()R λ∈的最小值为m ,当点P 在单位圆上运动时,m 的最大值为43,则线段AB 长度为 25(2017普陀一模16)设θ是两个非零向量a 、b 的夹角,若对任意实数t ,b t a +的最小值为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a 确定,则θ唯一确定 ()B 若b 确定,则θ唯一确定 ()C 若θ确定,则b 唯一确定 ()D 若θ确定,则a 唯一确定26、如图,在△ABC 中,若3AB AC ==,1cos 2BAC ∠=,2DC BD = ,则AD BC ⋅=27(2017杨浦一模13)若a 与b c - 都是非零向量,则“a b a c ⋅=⋅”是“()a b c ⊥-”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8(2017青浦一模10)已知点A 是圆22:4O x y +=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圆O 上的一个动点,若满足||||AO BO AO BO +=-, 则AO AB ⋅=29(2017闵行一模9)如图,已知半径为1的扇形AOB ,60AOB ∠=︒,P 为弧 AB 上的一个动点,则OP AB ⋅取值范围是30(2017闵行一模11) 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a 和b ,向量组1234(,,,)x x x x和1234(,,,)y y y y 均由2个a 和2个b 排列而成,记11223344S x y x y x y x y =⋅+⋅+⋅+⋅,那么S 的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是 (用向量a 、b表示)31(2017虹口一模15) 如图,在圆C 中,点A 、B 在圆上,则AB AC ⋅的值( )A. 只与圆C 的半径有关B. 既与圆C 的半径有关,又与弦AB 的长度有关C. 只与弦AB 的长度有关D. 是与圆C 的半径和弦AB 的长度均无关的定值32、在△ABC 中,其周长为16,BC=6,则AC AB ⋅的取值范围是 33、已知矩形ABCD 中,AB=2,AD=1,P 是BC 上一动点,则DP AC ⋅的最大值为34、在△ABC 中,AC ⊥BC ,AC=4,BC=2,D 、E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P 是 △ABC 的边及其内部的动点,则AD EP ⋅的范围是35、已知点A (3,4)、B (5,1)、C (2,a ),若向量OB 、OC 在向量OA 上的投影相同,则实数a 的值为36、在△ABC 中,若0=⋅⎪⎪⎭⎫ ⎝⎛+BC AC AC AB AB ,且21=⋅AC AC AB AB ,则△ABC 的形状是37、在ABC △中,若2AB AC ⋅=,7-=⋅BC AB ,则=AB .38、已知AB 是圆()4422=+-y x 上的动弦,且2=AB ,O 为坐标原点,则OB OA +的最小值为39(2017浦东一模1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2AB =,M 、N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2MN =, 则AM AN ⋅的取值范围是二、解答题1、(2016宝山一模)已知角C B A 、、是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是各角的对边,若向量⎪⎭⎫ ⎝⎛-+-=2cos),cos(1B A B A m ,⎪⎭⎫ ⎝⎛-=2cos ,85B A n ,且89=⋅n m .(1)求B A tan tan ⋅的值; (2)求222sin cb a Cab -+的最大值.2、(2016浦东一模)已知两个向量()()2221log ,log ,log ,1a x x b x =+=r r(1)若a b ⊥r r,求实数x 的值;(2)求函数1(),,24f x a b x ⎡⎤=⋅∈⎢⎥⎣⎦r r 的值域。
3、(2016金山一模)a 、b 、c 分别是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p =(2–2sin A ,cos A +sin A ),q =(sin A –cos A ,1+sin A ),且p ∥q .已知a =7,△ABC 面积为233,求b 、c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