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供电-供电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接触网中串接吸流变压器,牵引网阻抗增大, 接触网中串接吸流变压器,牵引网阻抗增大,供 电臂压降增大, 电臂压降增大,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距离缩短 使一个供电臂的接触导线分成很多段,大大影响 使一个供电臂的接触导线分成很多段, 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列车速度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TRNF)
牵引供电系统培训课件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分析 AT供电方式分析
牵引网供电方式比较
目前单相工频25kV牵引网供电方式主 要有: 1、直接供电方式(TR) 2、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3、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TRNF) 4、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25kV系统,变电设施较为简单, kV系统 ① 1×25kV系统,变电设施较为简单,接触网在 一般情况下(重负荷除外)也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重负荷除外)也比较简单,但在接 触网使用加强导线的情况下,牵引网结构已与AT 触网使用加强导线的情况下,牵引网结构已与AT 供电方式相当; 供电方式相当; 在牵引网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方面较AT AT供 ③ 在牵引网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方面较 AT供 电方式为大; 电方式为大; 牵引变电所的间距较小,增加了电分相数量, ②牵引变电所的间距较小,增加了电分相数量, 外部电源的工程数量和投资较大; 外部电源的工程数量和投资较大;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牵引网回路不完全是平衡回路, ④ 牵引网回路不完全是平衡回路,防干扰性能 较差,需增加防干扰费用; 较差,需增加防干扰费用; 供电回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⑥ 供电回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投资和维修 量低; 量低; ⑤ 适用于防干扰问题不突出和外部电源投资相 对较小的区段及运输繁忙干线、重载和高速线。 对较小的区段及运输繁忙干线 、 重载和高速线 。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AT供电方式特点 1) AT供电方式特点 牵引网系统需设正馈线, ⑤ 牵引网系统需设正馈线,较一般直供方式复 但在重负荷区段不必设加强导线, 杂,但在重负荷区段不必设加强导线,可与直 供方式相当; 供方式相当;变电系统较直供方式减少了牵引 变电所的数量,但需设 所 一般AT AT间距为 变电所的数量,但需设AT所,一般AT间距为 10 ~ 20 km ,开关设备需用双极; 开关设备需用双极; 牵引网结构复杂,导线数量多, ⑥牵引网结构复杂,导线数量多,对跨线建筑 物和隧道净空要求高,投资较大, 物和隧道净空要求高,投资较大,保护和维护 难度较大
• •
IC 1
•
•
•
IC 2
I
•
•
•
C
I1
AC
U1
55kV
•
•
I2
T
IT 1
•
IT 2
U2
I1
′ U1
•
IF
′ U2
•
•
I2
F C
T
F
复线末端并联AT网络 复线末端并联 网络
电流分配关系
•
• •
I1
•
IC 1
•
IC 2
•
•
U1
•
I
•
IT 1
•
IT 2
U2
I2
′ U1
•
•
IF
′ U2
•
•
I2
I1
x
D
技术上AT和带回流线直供方式均能满足 300km/h及以上高速牵引。两者相比,AT供 电方式更能适应大功率负荷的供电,同时电 分相数目减少。但AT供电方式接触网结构复 杂,供变电设施较多,运营维护难度较大。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方式应采用AT供电方式 或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系统
ZC ZN
直接供电方式(TR)
牵引电流通过电力机车后直接从钢轨或大地返回牵 引变电所。 引变电所。 结构简单,投资最少,维护费用低。 结构简单,投资最少,维护费用低。 在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钢轨电位高; 在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钢轨电位高;对弱电系 统的电磁干扰较大
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在接触网和回流线中串接吸流变压器, 在接触网和回流线中串接吸流变压器,让牵引电流 通过电力机车后从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通过电力机车后从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电磁兼容性能好,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电磁兼容性能好,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钢轨电位低
2 L
l
分析中假 Z AT = 0 设: Z =Z
CT
IG = 0
Z F = ZC
FT
短回路电流分配关系
结论:复线短回路的AT段内 段内, 结论:复线短回路的 段内,机车电流在前后轨道中产 生的分量按距离反比例分配 。(假设条件:视接触网,正馈线 假设条件:视接触网, 关于钢轨对称布置,而且接触网, 关于钢轨对称布置,而且接触网,正馈线自阻抗相当)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AT供电方式特点 1) AT供电方式特点 25kV系统,供电电压比直供方式高一倍, kV系统 ① 2×25kV系统,供电电压比直供方式高一倍,电压 损失降为1/4 , 牵引网单位阻抗约为直供方式的1/4 损失降为 1 牵引网单位阻抗约为直供方式的 1 实际略高) 电能损失小,显示了良好的供电特性; (实际略高),电能损失小,显示了良好的供电特性; 牵引变电所的间距大,易选址, ② 牵引变电所的间距大 ,易选址 ,减少了外部电源 的工程数量和投资; 的工程数量和投资; 减少了电分相数量,有利于列车的高速运行; ③ 减少了电分相数量,有利于列车的高速运行; 牵引网回路是平衡回路,防干扰效果, ④牵引网回路是平衡回路,防干扰效果,可改善电磁 环境,并减少防干扰费用; 环境,并减少防干扰费用;
长回路电流分配关系
•
I1
•
& D− x I & I1 + 2D
• •
x • I2+ I 2D
•
•
•
I2
U1
x • (1 − ) I D
I I
x • I D
U2
•
′ U1
•
′ U2
•
•
I1 x • • I− I2 2D
I2
左侧回路电压降 == 右侧回路电压降
& = l I2 2L & I 2
& & = 2L − l I I1 2L 2
单线短回路中的电流分配
结论:单线短回路的AT段内,机车电流在前后轨 结论:单线短回路的 段内, 段内 。(假设条件 假设条件: 道中产生的分量按距离反比例分配 。(假设条件: 视接触网,正馈线关于钢轨对称布置, 视接触网,正馈线关于钢轨对称布置,而且接触 正馈线自阻抗相当) 网,正馈线自阻抗相当)
复线末端并联AT供电系统 复线末端并联 供电系统
相对直接供电方式, 相对直接供电方式,钢轨电位和对通信线路的干 牵引电流通过电力机车后部分从回流线返回牵引 扰有所改善。钢轨电位降低;牵引网阻抗降低, 扰有所改善。钢轨电位降低;牵引网阻抗降低, 变电所,部分从钢轨地返回。 变电所,部分从钢轨地返回。 供电距离增长; 供电距离增长;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减小 兼有直接供电方式结构简单,投资和维修量小、 兼有直接供电方式结构简单,投资和维修量小、 相对BT方式,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费用低; 相对BT方式,结构简单 BT方式 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 ,投资少,维护费用低; 牵引网阻抗减小, 牵引网阻抗减小,供电距离增长
假设条件:视接触网,正馈线关于钢轨对称布置, 假设条件:视接触网,正馈线关于钢轨对称布置, 而且接触网, 而且接触网,正馈线自阻抗相当
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牵引电流通过电力机车后从正馈线返回。 牵引电流通过电力机车后从正馈线返回。 供电电压提高,更能适应大功率负荷的供电, 供电电压提高,更能适应大功率负荷的供电,功率 AT供电方式接触网结构复杂 供电方式接触网结构复杂, AT供电方式接触网结构复杂,供变电设 输送能力强,供电距离远,可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 输送能力强,供电距离远,可减少牵引变电所数量, 施较多,运营维护难度较大 施较多, 减少电分相数目, 减少电分相数目,机车通过分相中性段短时失电产 生的速度和功率损失得到降低; 生的速度和功率损失得到降低;有效降低对通讯线 路的干扰; 路的干扰; 。
Z CT
•
Z CN Z NT
IC
•
•
IN
•
I NS
ZT
I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TS
x
D
•
I TS
′
l
长回路
短回 路
单线AT网络 单线 网络
电流分配关系
•
• •
I CL
•
IC 1
•
IC 2
•
U1
•
I
•
IT 1
•
IT 2
U2
′ U1
•
•
IF
x
′ U2
•
I FL
D
l
长回路
短回路
单线长回路中的电流分配
结论:单线AT长回路C AT长回路 结论:单线AT长回路C、F中的电流分别为机车电流 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