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平等 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部分 必备条件和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平等互利
实现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建新关系
改变地位 独立自主
一边倒 面对—鉴于—站在 打扫干净 清除—取缔 屋子再请客
保卫成果 保卫和平 维护独立与主权
巩固独立 奠定基础
“—中—解国决人了不如是何倒建向立帝起自国己主的义对一外边关,系就的问是题倒;向社 会—主—解义决一了边如,何绝对无待例苏联外和,其骑他墙社是会不主行义国的家,的第问三题; 条—道—解路决是了没如有何的对。待”美国和其—他资—本毛主泽义东国家的问题;
1、“_另__起__炉__灶_ ”
建国初三大外 交基本方针:
2、“_一__边__倒_ ”(核心)

3、“_打__扫__干__净__屋__子__再__请__客”


1、建__国__第__一___年__与__1_7_国__建__交__,__毛__泽__东__访苏

交 外交成就: 2、19__5_3_年__提__出__和__平__共__处__五__项___原则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 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 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
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 不断上升。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 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以天朝上国自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 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 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 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 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 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 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保卫了中国人民 革命胜利果实,维护了和平和主权,有助于新中国经 济的恢复和建设。有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和维护远 东和平。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 和。……在战略部署上仍在从东南亚和台湾这 两条线上逼近中国,中国还要为获得进一步的 安全环境做出努力。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会长钱永年说:“50年 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进 一步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推动 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和平、发展而共同努力。”
知识小结
新 中 国
外交政策:
外交总原则:独__立__自__主_的__和__平__外__交_政策
中国人民意识到,经济建设非得有稳定、和平 的国际环境不可,中国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以 外的国家打交道 。
——周盛平《新中国60年外交:打破封锁、 敞开国门、融入全球 》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提出的过程
•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中苏首脑会晤
《盟约》签订
•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 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第五条 ……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 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 化关系……
• 附件二 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贷款……共为三亿美元,……五分之一…… 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由苏联 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 议”。--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让新亚洲和 新非洲诞生吧》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 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 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 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 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 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 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 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4月
会议主题:
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 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会议亮点: “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 平和合作宣言》,形成了显示亚非
包容性
开放性
创新性
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月18日至24日,美丽的山城万隆成了“亚洲和非 洲的首都”。来自阿富汗、缅甸、柬埔寨、中华 人民共和国、埃及……304位代表出席了会 议。 ……一些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斗争的 亚非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也派出代表,以观察员 身份列席了会议。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大会 上以《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为题致了长篇 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 际会议”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 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 益而抗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 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 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 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 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 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 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 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 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 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 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 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 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3、1_9_5_4_年___以__大__国__身__份__参__加__日__内__瓦__ 会议
4、1_9_5__5_年__出__席__亚__非__国__际__会__议___(__万__隆__会议)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会议成果: 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 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伊拉克代表发难,宣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 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 危险的严重性。总理发言掷地有声 :“中国代表团是 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 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 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 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 ”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 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 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 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背景 •国际环境 二战后,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国家性质 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 国家作为独立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世界政 治力量崛起的肇始,也是它们冲破美苏两 极结构,开启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前奏…… 万隆会议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国际 政治事件而将永载史册。”----中国国际 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尹承德
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第三世界崛起
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
“一边倒”的具体表现: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
中国的国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与中国建交。
•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谈合作事宜。
1950年,周恩来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双方协商决定展开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