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复习解剖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上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教科版八上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屏幕 像
投影仪
投影片 (物)
(像)
镜头(凸透镜)
应 用

照相机能成倒立
计 课
的、缩小的实像。



实 验
投影片上的图案
1 0
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 5 论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证 口

练 习

放大镜就是凸
展 挑
透镜,能成放大的、正 战

立的虚像。



分析与讨论: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象?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物距等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规律精炼
物距小于2f、大于f 的成像规律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小于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不成像
物距等于1倍 焦距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物距小于f成像规律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 与物同侧。
镜头(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凸透 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f是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
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太阳光聚焦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 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的距离,直到纸 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困惑:
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 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 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 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
实验思考
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 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 变化?
2014-11-9
F
F
f
2014-11-9
实验拓展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 么位置吗?
2014-11-9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小于
大于
随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e
F
F
f 2f
2014-11-9
a bc
d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物距(u )
一束平行光
像的性质 倒立或 正立 放大或 实像或 缩小 虚像 实像点
应用 像距( v ) V=f f<v<2f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4.5《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教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4.5《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教学案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成像现象。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地完成实验。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如投影仪、放大镜等,激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欲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图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汇报: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心得,分享他们的收获。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如解答相关习题、观察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现象等。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与凸透镜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4.5第一课时、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4.5第一课时、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会聚或发散的原因? • 光的折射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将会聚于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
一、透镜分类
1、中间厚,边 2、中间薄,边
缘薄的透镜
缘厚的透镜
称为凸透镜
称为凹透镜
几个关于透镜的基本概念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C1、 C2的直线.
.
光 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薄透镜的几何中心 ,可以认为是光心。用“O”表示.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将光路从右向左传播,发现光 线也能会聚于焦点。
说明凸透镜有左右两个焦点
凹透镜如图:
F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有左右 两个虚焦点。 f是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会画出关于光的几条特殊传播路线。 拿出笔和刻度尺跟老师一起画。


Fo
F




Fo
F

线
o
F
F


F
oF


o

F
F


oபைடு நூலகம்
线
F
F
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太阳光聚焦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解读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解读课件

实际应用场景举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03
照相机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 用于照相机。
投影仪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 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 仪、幻灯机。
放大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 用于放大镜。
02
探究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03
思考如何设计并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以提高实验效果。
05
学生互动环节设计
问题提出与讨论
预设问题
根据课件内容,预设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如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成像原理等。
鼓励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 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0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方法
表格法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查看和 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成像结果。
图表法
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可以直观地 看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像 距和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等。
成像规律总结归纳
01 02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大于二倍焦距;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变大;反之,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 ,像也变小。
03
凸透镜的焦距对成像的影响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成像也越清晰;反之,焦
距越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弱,成像也越模糊。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3.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尺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2. 理论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等;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 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 > v > f,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等;2. 物距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 = 2f;3. 物距f < u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 2f,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等;4. 物距u = f,无像;5. 物距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等。

七、作业设计(1)投影仪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2)放大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答案:(1)投影仪的物距大于2f,像距在2f和f之间,因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的物距小于f,像距大于f,因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内容归纳】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折射后通过实焦点。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两次折射后变成发散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点。

3.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光线不改变。

其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

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4.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电影机。

(4)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6. 在照相时,拍摄近景应将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拉长暗箱);拍摄远景应将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缩短暗箱)。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4.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 焦点:
①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 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2 所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②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 镜的焦点(F),如图3 所示。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知1-讲
与凸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
主光轴。
与凹透镜相关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简记:过光心的传
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反向延长线),过焦
点(延长线)的平行于主光轴。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南充]如图8 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
深度理解 ① 投影仪成像原理图,画的是两条过光心的光线。 ② 投影仪工作时,物距小于像距。 ③ “倒立”是指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左右位置颠倒 ,
而不是指像相对于地面而言。 ④ 为了让屏幕上成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投影
片要倒插。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中考·上海]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结合图
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
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析:由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左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 点重合,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 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 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实 等大 实 放大 实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共40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共40张PPT)

像距(v)
一束平行光 u>2f u=2f
f<u<2f u=f u<f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实像点
V=f
缩小
实像
f<v<2f
等大
实像
v=2f
放大
实像
v>2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放大
虚像
新知探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
第五步:分析论证
F F
f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新知探究
.
F
通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成为平行光。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了解:关于透镜的物理语言
主光轴: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一般在透镜的中心)有一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总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A
B
C
D
E
1.A、C、E为一类:中央厚、边缘薄
2.B、D、F为一类:中央薄、边缘厚
F
凸透镜 凹透镜
新知探究
一、透镜 想一想:透镜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老花镜
照相机镜头
近视镜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想一想:凹透镜可以取火么? 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 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新知探究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想一想:为什么凹透镜找不到亮点
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对光有发散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虚焦点
F
f
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
( F ).
知识拓展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F
F
f
6.透镜的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 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成像原理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即u < f时,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注意: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便 消失了.
2.照相机成像原理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新课引入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正确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6.理解透镜规律的应用.
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 系?
(二)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设计实验
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 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 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1课时透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1课时透镜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1、原理:光的折射
2、透镜分类
1、中间厚,边 缘薄的透镜 称为凸透镜
2、中间薄,边 缘厚的透镜 称为凹透镜
C1
C2
光心
主光轴
C1
C2
3.相关概念
• (1)主光轴(c1c2):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光轴。
• (2)光心(o):
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5、怎样比较光线是会聚 还是发散?
可以比较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靠近 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变为平行光?
F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平行光。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2、凹透镜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将会聚于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F)
2.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将光路从右向左传播,发现光线 也能会聚于焦点。
实验: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 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 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换另外一个 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另一个凹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 纸上还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发现:
太阳通过凸透镜会在纸上得 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并且不同的凸透 镜形成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而用凹透镜,无论怎么移动 透镜都看不到光斑。
焦点
光心
主光轴
焦点
三条特殊光线
F F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 聚到焦点上 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 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4.5.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梳理及突破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5.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梳理及突破024-2025学年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度,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
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
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 移动,像的大小将变
_____。
返回目录
重 (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
清 实验
单 解
F 平面光源、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器材

实验
装置
返回目录
(1)将 F 平面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 实验
具座上。使 F 平面光源、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 步骤
大致在同一高度。
返回目录

续表
点 清
(2)把 F 平面光源放在离透镜较远处,使物距
单 解
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成清

解 地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是后面的同学反应字太小
读 ,请老师把字变大些。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调节投影仪(

A. 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同时将投影仪移近屏幕
B. 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C. 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同时将投影仪移近屏幕
D. 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考 [解题思路] 点 清 单 解 读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
单 解
成。

(2)特点:①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底片的距
离;
②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
③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④物体在底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返回目录
考 3. 投影仪(f<u<2f)
点 清

4.5凸透镜成像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凸透镜成像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人拿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
像是_倒__立___、__实__像__。
小结
物距u u>2f
像的性质
像距V
像与 物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异侧
应用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异侧 二焦分大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异侧 投影仪
u=f
不成像
一焦分虚实
A
B 2F F
B′ F 2F
u=f
A B 2F F
A′
不成像
F 2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A′
A B′ B 2F F
F 2F
六、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口诀
(1)一焦分_虚__实___,二焦分_大__小___。
(2)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虚像与物在透镜_同__侧__且__正__立___, 实像与物在透镜_异__侧__且__倒__立___.
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则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16cm D、B20cm
f<u<2f f<12cm<2f
f<u<2f f<18cm<2f
f<12cm f>6cm
f<18cm f>9cm
6cm<f<12cm
9cm<f<18cm
9cm<f<12cm
3、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 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
u=f
不成像
一焦分虚实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同侧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习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说出主轴、焦点、焦距、光心的含义。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会作光路图。

3.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进一步理解“会聚”与“发散”的含义。

5.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6.能判断成像的变化,如何调节物距和相距。

【自主预习】1.通过两个 的直线是透镜主光轴,简称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 ,这个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

2.凸透镜又叫 透镜。

如果将光源放在焦点上,光通过透镜后将 。

3.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透镜。

一束平行光射到透镜上,有 作用,所以它又叫透镜。

4.图中AB 代表物体,请作出A 点发出的两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F F ABF FA BF F AB F F A BF F5.放大镜本质上是一块 透镜,观看物体时,物体必须在这个透镜的 以内。

这时生成的像的性质是 。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 成像的位置。

F FAB6.用放大镜看书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字,书报到放大镜的距离(u )应该_______放大镜的焦距(f )(小于、大于、等于、)。

而且报纸要靠近____________。

7.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成像的性质是 。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 成像位置。

F FAB8.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投影胶片必须放在透镜的 。

成像的性质是 ,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人像,胶片必须 放。

请在图3中作出物体AB 成像的位置。

F FAB9.通过投影(仪)要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投影胶片应____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的焦距。

同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要调__________(远一些、近一些)。

10.下列四组答案中,左边是光学仪器,右边是成像是性质,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正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D.平面镜:正立、放大的实像【课堂探究】123.补充完成下面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明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这份教学案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决心。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分析PPT学习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分析PPT学习教案
显微镜望远镜应用照相机应用放大镜物镜成像眼镜度数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fu2fu2f正立放大虚象v2f光学原理光学原理目镜成像近视眼成因其矫正倒立放大实像v2f应用投影仪不成像倒立缩小实像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倒立等大实像v2f物镜成像目镜成像考点梳理新课标考点1凸透镜与凹透镜一两种透镜的结构特点二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和发散的广义含义三两种透镜的判定方法四光心焦点和焦距新课标注意
·新课标
(2)投影仪:它的镜头是一个__凸__透__镜_______,当
物倒体立、、透放镜大、光屏的位置适当时,在光倒屏插上会得到物体 的___________的实像,一所倍以焦投距影片要_二__倍__焦__距__,且投 影片到镜头的光距线离的要传大播于方_向_______、小于________。平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 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 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 个____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 距离为10 cm,确定出焦距f=________(填“5cm”或“10cm”).
2、鉴别透镜的方法:摸、照、看
第3页/共32页
·新课标
3.四种方法测焦距 (1)太阳聚焦法:拿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到其下面, 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光 斑到透镜的距离d,则f=d。 (2)等大成像法: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调 节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时移动蜡烛和光屏,直到 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记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或是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v),则f=u/2。 (3)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用一发光的小 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圆斑 为止,测出小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D即可,则f=D。 (4)成像消失法:拿凸透镜靠近课本上的字,使凸透镜远离课本上 的字,直到看不到课本上的字是,测出课本到透镜的距离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f 表示两倍焦距
u
v

F
2f
F

2f
实像(real image)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
凸透镜后会聚成的,是能量的聚集,能用 光屏承接。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在像的位
置上没有能量聚集。因此在光屏上不能成 像,但可以通过透镜直接看到像。p74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问题: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u=15cm
u=f
u=10cm
u<f
u=5cm
像距
f<v<2f v=2f
v>2f
v>u
成像的性质(特点)
正立或 放大或 实像或 同异侧 倒立 缩小 虚像 (像和物)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倒立 等Hale Waihona Puke 实像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实验结论
①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v)
归纳
④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⑤实像和物体在透镜异侧,虚像和物体在 凸透镜同侧
⑥挡住透镜一部分,像是完整的, 像性质未变,但像变暗
⑦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 在同一高度。
22
23
投影仪的原理
B’
A’
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 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F
F AB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倒__立_(倒立、正立)_放__大_ (放大、缩小)的__实__(虚、实)像。
2.在光具座上,得到像与物等大时 u=2f f=u/2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 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
c 面应该是( )
练习
1、一凸透镜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
则物体成像情况是(C )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一定能用光屏承接像。
2、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
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应怎
样调节( B)
A.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B.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近些 C.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D.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近些
3、如下图所示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装置图,在蜡烛从P点左侧向F点靠近的过程中, 调节光屏的位置,能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逐 渐_____变_.大(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当蜡烛移动到F点与O点之间时,在光屏 上看不到烛焰的实像,这时,怎样观察烛焰的 虚像?说出你观察的方法:______.
一个(A)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5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
2、照相机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电影)
A
27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在水 平面上,移动透镜,直到纸上出现一个很小的亮 点,此亮点就是焦点,量出亮点到透镜中心的距 离,就是焦距。
猜想:所成像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 和物 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有关 1、器材:
带刻度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
组装器材注意
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收集数据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p75
本次实验凸透镜焦距 f=10cm
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u>2f
u=25cm
u=2f
u=20cm
f<u<2f
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 镜或凹透镜,会发生什么现象?
光斑
透镜
凸透镜对光 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 有发散作用
实验探究: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p73
焦点 F
焦点 F
f 焦距
f 焦距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实验探究: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p73
虚焦点 F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 。)
凸透镜
• 一边平行另边焦,过心光线变不了
凹透镜
一边平行同边焦,过心光线变不了
光线总是向较厚的一端偏折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几个概念(物像位置出现画一个光路图)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凸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ABCDEF
凸透镜( A B D ) 凹透镜( C E F )
2、光心和主光轴
(1)凸透镜的示意图
光心(O)
主光轴
C1
C2
凸透镜的中心位置就是光心
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2)凹透镜的示意图
光心(O) 主光轴
C1
C2
猜测:透镜对光的作用
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 20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D )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
6.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 物 体 AB 放 在 该 凸 透 镜 主 轴 上 距 离 凸 透 镜 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 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
参考答案:在原来 光屏一侧透过凸透 镜直接观察烛焰, 可以看到比烛焰位 置远的正立、放大 的烛焰的虚像。
4.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 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 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B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f 焦距
虚焦点 F
f 焦距
了解
凸透镜:f越长,对光会聚越弱 f越短,对光会聚越强(表面越凸)
凹透镜:f越短,对光发散越强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的折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②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v)
③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v)
④ u=f 不成像
⑤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u<v)
归纳
① u=f 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 u=2f 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③ 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变小不一定是缩小,成虚像物远像远像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