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教学设计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教学设计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认识透镜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透镜的分类,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基本的作图。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是凸透镜成像的第一课时,让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不同的作用,学习透镜基本的作图方式,为以后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有关于凸透镜的认识,如使用放大镜,不过不了解放大镜为什么成这样的像,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重新认识透镜。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不同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征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教学过程续表例1如图所示的六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B、E、F,属于凹透镜的有A、C、D。

(均填字母)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透镜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引导学生观察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教师:研究透镜时常用到两个科学术语,即主光轴和光心。

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简称主轴。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处。

归纳:(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训练。

师的引导下识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4.5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4.5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2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导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重点:探究凸透镜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探究凸透镜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点燃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使它们的在同一高度。

2.焦距标志透镜对光的本领。

实像时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而成的,是能量的,能用承接。

3.虚像不是实际光线成的,在像的位置没有聚集,不能在上成像,但可以透过直接看到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的像;物体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成、、的像;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成、、的像。

课堂导学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点燃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的,使它们的在同一高度。

2.焦距标志透镜对光的本领。

实像时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而成的,是能量的,能用承接。

3.虚像不是实际光线成的,在像的位置没有聚集,不能在上成像,但可以透过直接看到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的像,应用于;物体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成、、的像,应用于;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成、、的像应用于。

5.将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蜡烛经过位置后,所成的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做法都不对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4.用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5.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无法显示在光屏上的是 ( )A . 倒立的像B . 放大的像C . 缩小的像D . 正立的像6.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和像相距4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小于12cmB.等于12cmC.大于12cmD.等于24cm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高度、中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f是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
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太阳光聚焦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 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的距离,直到纸 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困惑:
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 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 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 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
实验思考
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 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 变化?
2014-11-9
F
F
f
2014-11-9
实验拓展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 么位置吗?
2014-11-9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小于
大于
随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e
F
F
f 2f
2014-11-9
a bc
d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物距(u )
一束平行光
像的性质 倒立或 正立 放大或 实像或 缩小 虚像 实像点
应用 像距( v ) V=f f<v<2f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4.5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4.5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1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种类。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难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凸透镜,、的镜头、的物镜等,都是凸透镜。

2.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眼镜就是凹透镜。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通过镜会聚于一点, 叫焦点,用“F”表示。

侧各有一个。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4.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对光有会聚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堂导学1.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凸透镜,、的镜头、的物镜等,都是凸透镜。

2.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眼镜就是凹透镜。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通过镜会聚于一点, 叫焦点,用“F”表示。

侧各有一个。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4.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对光有会聚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后,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元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近视眼镜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A.平面镜 B.凸面镜C.凸透镜 D.凹透镜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4.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B.湖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D.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6.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3.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尺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2. 理论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等;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4. 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8.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 > v > f,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等;2. 物距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 = 2f;3. 物距f < u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 2f,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等;4. 物距u = f,无像;5. 物距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等。

七、作业设计(1)投影仪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2)放大镜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答案:(1)投影仪的物距大于2f,像距在2f和f之间,因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的物距小于f,像距大于f,因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进入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
猜想,讨论
进入第二个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问题作出合理科学的猜想
归纳学生的讨论后,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摆放·调整实验器材
探究的第三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示焦距在成像中可能的影响,以及物距的合理选择
为学生进行实验做准备,减少实验的盲目以及时间浪费
提示:将物体放在2倍焦距以外进行实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2.会使用光具座,知道物距的概念,会调节物距以及光屏位置,知道什么是清晰的像。
3.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会准确描述像的性质。
4.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5.在探究活动中,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5,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整个过程中像的变化规律
6,用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的像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学校操场的整体照片以及蚂蚁的微距照片
观察,讨论
把整个学校变得那么小,把一只小蚂蚁放大到银幕那么大,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凸透镜成像(二)
年级学科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教育科 学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第二课时。新课标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要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也要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本课时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教材中对本次实验探究定位为有明确步骤的指导型探究,实验的步骤较为详细实验过程的指导也较为具体,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演练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结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4章 光的世界 学习、上课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4章 光的世界  学习、上课课件)
第4章 光的世界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认识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认识透镜
知1-讲
1. 透镜 至少有一个外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用透明材料制
成的镜片。
深度理解 1. 透镜不一定是玻璃制作的,其他透明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实 等大 实 放大 实
不成像 放大 虚
知2-讲
像距v 2f > v > f
v=2f v > 2f
v>u
感悟新知
5.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种类
实像
正倒
倒立
大小
物距越小,像越大
能否呈现 在光屏上

像的位置
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 透镜的两侧
知2-讲
虚像 正立 物距越小,像越小 不能
小像的分界点。简记为:1 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简记为: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
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越远。简记为:
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散能力越强。
2.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
用就越强,光通过透镜后偏折得越厉害。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知1-讲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把光源放在焦点
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成为平行
光,如图6 所示,因此凸透镜可用来制作平行光源。
感悟新知
知1-讲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2f>u>f
u=f
u<f
观察教师的演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猜想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在探究之前思考:(1)为什么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清晰的像?
(3)怎样观察虚像?
(4)如何读取物距和像距?
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让他们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器材讨论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定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学会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小结与作业
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七、教学流程
1 谜语引入新课;2 教师演示光具座;3 学生自主探究;4 课堂小结。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能够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而不是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
2、猜想与假设:可能跟物距有关
3、设计实验:预备知识:
讲解物距、像距、焦距和焦点。
介绍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调节顺序:
①摆放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进行实验
实验表格
物距
成像物质
像距
应用
u>2f
u=2f
根据猜谜导入两个学生活动,在活动之后经过老师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自己的猜想。
根据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学生活动观察凸透镜成像大小做好铺垫 。
明确本节课题。让学生知道猜想不能凭空瞎猜,猜想要有依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错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透镜的种类.2。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用光路图表示观察到的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规律.【教学突破】通过学生实验观察,认识到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引导学生用光路图进行表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学生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火柴梗、白纸、光具座、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设计┃并且反向延长线是否能够交于一点;经过平面镜的光线是否仍然平行射出等.学生对画出的光路图相互点评,选择错误与正确的做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再针对实际予以纠正及探究.总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见图4—5-1)(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教师通过所画出的图示(用彩笔标出)讲解焦点、焦距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重点区别凸透镜实焦点与凹透镜虚焦点的区别,仔细讲解有关虚焦点的画法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重点是射入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练习:(1)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4—5—2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2)完成图4—5—3中的光路图.(3)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4—5—4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讨论:对于练习题(3),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应该怎么理解?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应该怎么理解?从凸透镜折射出的光线一定是会聚光线吗?从凹透镜折射出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吗?总结: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是指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更加会聚了;同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是指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更加发散了.所以,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意与平面镜成像相结合,认识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虚像或虚焦点,并训练掌握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焦点的关系.对于练习题(3),学生容易出错,注意运用光路的可逆性来分析透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冰镜能够取火吗?生:用冰做成一个凸透镜,对着阳光,就可以烧着干草。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吗?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请同学们看投影:在严寒的原野,探险者们丢失了打火机,怎样生火取暖呢?博士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们砍下一块冰,先用斧头把它削平,然后用小刀精修。

最后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了一块水晶般透明的透镜。

博士拿着这块冰迎着阳光,把太阳光聚集在棉絮上,很快棉絮就燃起了火苗。

师: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生:博士冰磨成凸透镜的样子,来取火。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生甲]什么叫透镜?[生乙]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生丙]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行新课教学。

[认识透镜][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甲]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乙]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丙]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明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这份教学案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决心。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种类,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重难点】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折射光线将______法线;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折射光线将______法线。

2.如图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请你根据折射规律画出光线经两次折射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二)尝试学习。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___,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_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__。

2.回忆小学时老师做过的实验:把放大镜对照太阳光,在放大镜的另一侧能得到一个明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二、学习过程(一)认识透镜。

1.合作探究。

(1)探究活动一:观察并小心触摸透镜,你能发现它们在外形上的特点吗?(2)探究活动二: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发生的现象。

2.两种透镜的特点。

(1)透镜是用______物质制成的表面为______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其中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3)如何鉴别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有几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透镜相关名词:(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____________的直线叫主光轴。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凸透镜成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活动:
(四)进行实验:
(1)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调节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和凸透镜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六)课堂练习: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 c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a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七)、反思与小结
对于少数没有得出实验结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反思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带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学案 4.5.1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学案 4.5.1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学习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说出主轴、焦点、焦距、光心的含义;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会作光路图。

预习:1.通过两个的直线是透镜主光轴,简称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这个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2.凸透镜又叫透镜。

如果将光源放在焦点上,光通过透镜后将。

3.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透镜。

一束平行光射到透镜上,有作用,所以它又叫透镜。

展示:1.画出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2.补充完成下面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图4 F F FF F F反馈:补充完成下面的光路。

F FF FO F FF F F F F F2.在图中都有两个透镜,F1、F2分别是它们的焦点,其中有两个焦点是重合的,请补充完成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后的光路。

F 1F 1F 2F 2F 12F F 12F 3.如图4所示,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另一侧接收阳光,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透镜10厘米,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此透镜的焦距约为( )A .5cmB .10cmC .15cmD .20cm5.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灯丝前端玻璃泡上有一个球形玻璃珠,这个玻璃珠相当于一个 镜,灯丝(可看成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射出时,射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可以射得比较远,这种小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凸透镜的 处。

4.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拓展:6.凸透镜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的组合,如图6所示,请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表面折射后的光路,体会“会聚”的含义。

反思:图5。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内容归纳】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折射后通过实焦点。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两次折射后变成发散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虚焦点。

3.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光线不改变。

其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

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4.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二倍焦距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电影机。

(4)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6. 在照相时,拍摄近景应将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拉长暗箱);拍摄远景应将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缩短暗箱)。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u<ƒ 正立、放大的虚像 v>u
(1)摆放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同一直线上。
(2)调节器材: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将凸透镜固定,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亮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情况。再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
4.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懂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社会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设计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u>2 ƒ 倒立、缩小的实像 ƒ<v<2ƒ
ƒ<u<2ƒ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ƒ
3.教师通过作图体现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收获。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初步体验凸透镜可以成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根据猜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规范实验过程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具、资料
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组件、光具座、蜡烛、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平面镜和凸透镜都是光学元件,而且知道平面镜可以成像,那么凸透镜是否也可以成像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前回顾: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叫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每一
个凸透镜有___个焦点。

焦点到______的距离叫焦距,焦距用符合____表示。

2.前面学过的小孔成像是真实光线照射的实际光斑形成的,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这样的
像叫______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真实光会聚的光斑形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这样的像叫______。

(选填“实”或“虚”)
3.如图,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物体AB到凸透镜的
距离叫物距,物距u=____cm,
像A’B’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像距v=______cm。

教学目标: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演示:同一个凸透镜可以成不同性质的像;物距相同时,两个不同的透镜可以成不同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_____有关,还可能与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
4.实验器材: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

(2)先将蜡烛移至离透镜较远处,然后逐渐向凸透镜移动(每次移几厘米)。

每次移动后,都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成像的情况: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正大小虚实
u>2f
2f>u>f
u<f ——
评估交流:
1.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_____像和_____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____像和_____像的分
界点。

2.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_____,
像距越_____,实像都是_____立的。

拓展探究:
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手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________ (仍然完整/不完整),像会变得____一些。

2.把蜡烛放到凸透镜的焦点上,观察成像情况。

3.烛焰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光屏上还能呈现清晰的像吗?
当堂反馈:
1.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
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