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转移定价指南2011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1年第14号――2011年第一批价格评估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1年第14号――2011年第一批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名单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1年第14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1.07.21
【实施日期】2011.07.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11年第14号)
根据《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2号)和《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3号)的有关规定,现将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名单(共32家)、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名单(共717人)、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事项变更名单(共10家)、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事项变更名单(共56人)予以公告。
此次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证书》有效期3年,有效期满前30日,应按规定重新办理认定手续。
未准予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的,我委将通过有关初审机关告知申请
人。
附件:一、2011年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名单(第一批)
二、2011年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名单(第一批)
三、2011年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事项变更名单(第一批)
四、2011年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事项变更名单(第一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附件一:
2011年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名单(第一批)
共计:32家。
[教学]OECD转让定价指南
![[教学]OECD转让定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c02ab94da38376baf1faebe.png)
[教学]OECD转让定价指南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2010-04-12 15:32OECD转让定价指南的作用与地位OECD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是由OECD所有成员国在关于如何确定跨境转让定价方面所形成的共识。
OECD理事会的一项建议正式通过了该指南。
虽然这项建议在法律方面并不具有约束力,但各国均已同意按照所适用的双边协定在其相互协商程序中遵循该指南的要求。
同时鼓励各国使其在国内的做法与指南相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争议的可能性。
对该指南还会随时进行修订。
而且,财政事务委员会已经决定对各国在转让定价方面的实践和立法进行监控,以便确定指南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贯彻,以及是否需要修订。
公平交易原则一、公平交易原则的表述OECD税收协定范本第9条第一节有关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规范性表述,已构成OECD成员国以及越来越多的非成员国(地区)关于双边税收协定的基础。
第9条规定: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证明,公平交易原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很有效地发挥作用。
例如,在许多涉及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的个案中,可以很容易地从可比独立企业在可比情形下进行的可比交易中找到公平交易价格。
但是,公平交易原则在应用于一些重要个案中时,遇到了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情形。
二、运用公平交易原则的指导原则(一)可比性分析决定可比性的因素:1(财产或劳务的特征。
造成其在公开市场中的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或劳务具体特征的差异。
因此,在决定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可比性时,比较这些差异是有用的。
一般来说,被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特征的相似性,在比较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价格时最为重要,而在比较利润时就相对次要一些。
需要重点考虑的特征包括:在转让有形资产的情况下,该资产的物理特征、质量和可靠性、可获得性和供应量;在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劳务的性质和范围;在转让无形资产的情况下,交易的形式(如使用权许可或销售)、资产类型(如专利权、商标或专有技术)、保护的期限和程度、使用该资产的预期利益。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会计处理问题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会计处理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跨国公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跨国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复杂程度的增加,转移定价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在进行交易时所确定的价格,这一价格的确定对于公司的利润分配、税收负担以及财务报表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其中的会计处理问题更是复杂且关键,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
跨国公司之所以采用转移定价策略,主要是出于多种商业考虑。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转移定价,跨国公司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将利润转移至税率较低的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实现集团内部的资金调配、风险分担以及战略目标的达成。
在会计处理中,确定转移价格的方法是一个核心问题。
常见的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等。
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指将关联交易中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与在相同或类似条件下的非关联交易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合理的转移价格。
再销售价格法则是以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非关联方的价格减去合理的销售毛利来确定转移价格。
成本加成法是在关联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来确定价格。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获取准确、可靠的可比价格或成本数据往往存在困难。
市场情况的多变性、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商业机密的保护等因素都可能限制数据的获取和使用。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法规对于转移定价的规定和要求存在差异,这就使得跨国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政策环境,以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位于 A 国,子公司位于 B 国。
A 国的税率较高,B 国的税率较低。
如果母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向子公司销售产品,那么母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子公司的利润则会增加。
从整个集团的角度来看,税负得到了降低。
但这种操作需要在会计处理上进行谨慎的记录和披露,否则可能会引起 A 国和 B 国税务机关的关注和审查。
OECD转让定价指南解析

2010年版OECD转让定价指南解析杂志:世界税收信息栏目:热难点聚焦期别:,2011年第03期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转让定价指南为各国转让定价税收管理提供了大量指导性的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OECD公布的最新转让定价指南在一些理论问题上进行了澄清,并为进一步降低应用公平交易原则的复杂性做出了尝试。
本文对OECD2010年的转让定价指南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未来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将会发生的变化。
1.OECD转让定价指南的背景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财政事务委员会从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转让定价税收问题,先后发布了《转让定价和跨国企业》(“1979年报告”),《转让定价和跨国企业:三个税收问题》(1984年),《跨国公司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1995年指南”),并以活页的形式定期发布转让定价的各种研究成果。
这些报告提出并坚持了“公平交易原则”来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其中1979年报告确立了三种传统的以价格为基础的调整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 CUP)、再销售价格法(Resale Price Method, RPM)、成本加成法(Cost-Plus Method, CPM),这三种方法已经成为建立转让定价税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1995年报告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交易利润法,包括利润分割法(Profit-Split Method, PS)和交易净利润法(Trade Net Margin Method, TNMM )等以利润为基础的调整方法。
其中,可比非受控价格法是在可比条件下将一项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与一项非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后者来判断前者是否符合正常交易价格的方法。
再销售价格法指将购自关联企业的产品转售给一个无关联企业的销售价格来调整受控价格的方法,即从关联企业买方转售给无关联企业买方的价格入手,从中减去合理的毛利额,倒算出关联企业卖方的正常交易价格。
转移定价pic方法 -回复

转移定价pic方法-回复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跨国企业内部进行产品和服务交易时确定价格的过程。
它涉及将产品、技术和其他资源从一个子公司或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子公司或部门,并涉及涉及跨国企业内部的收入和支出的定价问题。
转移定价是国际税收政策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它对企业的运营和利润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在跨国企业中,转移定价的目标是确保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能够公正地确定价格,以便实现合理的利润分配和遵守相关的税收法规。
转移定价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利润的转移和避税行为,损害国家税收利益。
因此,转移定价在国际税收政策中被广泛关注和监管。
转移定价的方法和原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通常可以归纳为市场价格方法、成本加成方法和利润分成方法。
以下将逐步介绍这些方法:1. 市场价格方法:市场价格方法是以公开市场上可获得的价格作为转移交易的定价依据。
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因为它基于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价格,可以避免利润转移和避税行为。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公开市场上并不存在可比较的交易,或者市场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政策变化、竞争局势等),这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定价方法。
2. 成本加成方法:成本加成方法是根据生产成本为基础,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转移定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或无法找到合适的市场价格的情况。
在使用成本加成方法时,企业需要合理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和利润率,以确保定价公正合理。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要求跨国企业提交成本结构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关信息,以监管和核查企业的定价行为。
3. 利润分成方法:利润分成方法是根据参与交易的双方的风险和贡献来确定定价。
这种方法认为,不同子公司或部门的利润应根据其贡献程度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参与交易的各方的贡献和风险,使利润分配更加公平。
然而,利润分成方法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且容易引发争议。
无论采用哪种转移定价方法,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相关性:定价应基于相关性原则,即交易价格应与公开市场上可观察到的独立交易价格相符。
转让定价简介

安排一
A企业
关联 方C 单一功能 5%的常规利润
市场
全功能企业 C企业提取5%利润 后所剩的利润
14
转让定价安排运行中的调整
仍以安排一为例。通常企业会在交易未发生时进行预算和测算,倒推转让价格。 如2013年初根据2012市场类似企业的利润情况测定C的利润率为5%,倒推出销售价格 是15万元。
15
转让定价安排运行中的调整(续)
但市场是变化的,如果2013年中市场条件恶化,产品市场价格暴跌,跌至15万元。若 维持15万元的销售价格,那么C肯定无法盈利。
这时我们发现预算价格和实际价格有了矛盾。
成本价 5万/台
销售汽车 15万每台 关联 方C 单一功能 5%的常规利润
市场价 15万/台
对于功能风险复杂的企业,集团整体盈利时,其享有大部分利润;集团整体亏损时,其 承担主要的亏损。
集团内功能风险的安排是企业自主决定的,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即可。不可以出现集团整 理盈利,但旗下部分企业常年亏损;抑或者集团整体亏损,旗下部分公司却有大量利润。 这种违背常规的现象都会被税务机关调查。
11
一个企业的功能越单一,则利润波动的幅度应越小,应当保留有限的、常规的利润。 以下我们以分销商为例,绘制功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当企业功能越全面 时,获得的收益也越高。通俗的讲,就是多干多得,少干少得。这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收益 定价 产品组合 市场份额
销售量
外汇风险 市场风险 保修责任 坏账风险 营销费用 关税 销售费用
转让定价又称转移定价,是英文transfer pricing的直译,主要指关联方之间交易的定价。 举例来说,A企业生产汽车,成本为5万元,销售给从事销售的非关联方B时定价10万元 每台,销售给从事销售的关联方C时应如何定价呢?
《转移定价方法》课件

03
转移定价的决策因素
内部因素
公司战略
转移定价策略应与公司的整体战
略相一致,如市场扩张、成本控
制等。
01
组织结构
02 组织结构对转移定价有显著影响
,集权和分权结构下的转移定价
策略各不相同。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转移定
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ERP系
03
统、云计算等。
管理层激励
04 管理层激励制度可以影响转移定
不同行业有其特定的转移定价策略,需考 虑行业特点以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
04
转移定价的实践应用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的定义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通过协商确定的价 格。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的制定考虑因素
制定转移定价策略时,跨国公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成本、市场需求、产品特性、税 收政策等。
价策略,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
大化。
外部因素
市场竞争
法律法规与税收政策
市场竞争状况直接影响转移定价策略,例 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可能采用较 低的转移价格以保持竞争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对 转移定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经济环境
行业特点
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货膨胀、汇率波动 等,会影响转移定价策略的制定。
利润分割法
总结词
根据企业整体利润目标,按照各责任 中心对利润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转移价 格的方法。
详细描述
利润分割法是根据企业整体利润目标 ,按照各责任中心对利润的贡献程度 来决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它通常 适用于企业整体利润目标明确,且各 责任中心对利润的贡献程度可衡量的 情况。利润分割法有助于促进企业内 部各责任中心的合作和整体利润目标 的实现。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调查及调整

目
CONTENCT
录
•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概述 •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调查 •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调整 •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案例分析 •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未来展望
01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概述
关联方和转让定价的定义
关联方
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 大影响的关系方。
OECD转让定价指南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转让定价指南,为各国 制定转让定价法规提供了参考。
BEPS行动计划
国际税收改革计划,旨在打击不合理的避税行为, 包括关联方之间的转让定价问题。
各国国内法规
各国根据OECD和BEPS的要求,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法规,规范关联方之间的转让定 价行为。
04
关联方之间转让定价案例分析
案例一:跨国公司之间的转让定价调整
总结词
跨国公司之间的转让定价调整涉及复杂的国际税收问题,需综合考虑各国税法、双边税收协定和国际税收规则。
详细描述
某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通过内部交易将产品从低税率国家转移至高税率国家,以降低整体税 负。税务机关对该公司进行转让定价调查,认为其关联交易价格不合理,要求进行调整。经过多轮谈判和协商, 最终达成调整方案,确保税收公平。
国际社会将推动制定统一的国 际转让定价准则,提高税收公 平性和透明度。
技术进步对转让定价的影响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 用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提高 转让定价调查和调整的准确性和效率。
区块链技术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透明、可追溯的交易记录,有 助于打击不合理的转让定价行为。
云计算和大数据整合
转让定价

转让定价百科名片转让定价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其一般做法是: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
这样,利润就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其税负的目的。
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转让定价概念转让定价管理是指税务机关按照所得税法第六章和征管法第三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对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审核评估和调查调整等工作的总称。
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跨国公司或集团公司内部的交易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而公司集团内部交易的定价问题,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税务机关都是转让定价研究的核心内容。
新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章就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及其选择作出了明确规定。
转让定价方法的重要性首先转让定价方法对于制定和验证企业间关联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让定价方法是验证关联交易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
《办法》明确要求:“企业发生关联交易以及税务机关审核、评估关联交易均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
也就是说,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制定和评估关联交易定价时,都应遵循这些转让定价方法。
同时,转让定价方法还是进行可比公司筛选以及经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转让定价方法是进行关联交易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进行关联交易分析时,选取不同的转让定价方法会导致验证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别。
比如基于价格的成本加成法,关注的重点是成本加成一定的毛利润,而基于利润的交易净利润法需要同时考虑期间费用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OECD转让定价指南(ppt 146页)

OECD转让定价指南(ppt 146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OECD转让定价指南前言:1. 近20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急剧增强。
这部分地反映出各国经济与技术进步的结合在加强,特别在通讯领域更是如此。
由于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国关于跨国公司的税收政策,而必须将其置于广阔的国际范畴中加以讨论,因此跨国公司的增长不仅对税务机关而且对跨国公司本身提出了日益复杂的税务问题。
2. 这些税务问题,无论对税务机关还是跨国公司而言,主要源于实践中的困难,即出于税收管辖权的考虑,对跨国集团中某一公司或常设机构的收入与费用难以确定,这种情况在跨国集团的经营运作高度一体化时尤为突出。
3. 对跨国公司而言,要遵从因国而异的法律和管理要求,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相对于单一企业在单一税收管辖权下的运营,对(不同管辖权下)不同管理要求的遵从,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更重的负担,导致其承担更多的遵从成本。
4. 对税务机关而言,在政策和实践两方面都会遇到具体问题。
在政策方面,各国要相互协调其合法征税权,避免对同一所得因一个以上税收管辖权的存在而被重复征税,合法征税权是基于纳税人收入和成本相抵后的利润所得并且这种所得能够被合理判定产生于该国境内。
双重或多重征税会对跨国商品交易和劳务交易以及资本流动产生阻碍。
在实践方面,一国对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会因难以获得其管辖权之外的相关资料而受到阻碍。
5. 从根本上说,各国所坚持的征税权取决于其税收体制是采取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两者并举。
在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任一居民(包括居民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包括产生于该国境外的收入,均纳入其税基。
在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产生于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所有收入纳入其税基,而不考虑纳税人的居民身份。
当对跨国公司行使征税权时,经常把这两种征税依据结合在一起运用,将跨国公司内的每一个企业都看作一个独立实体来行事征税权。
转移定价的概念

转移定价的概念
3. 避税和利润分配:转移定价可以用于合理分配企业的利润,在不同国家之间合理分配税 负,避免重复征税或避免高税率的国家对利润的过度征税。这是跨国企业在国际税务规划中 的重要一环。
4. 国际税务合规:转移定价涉及到国际税务规则和各国税法的合规性。企业需要遵守各国 的转移定价准则和要求,如国际税务组织(如OECD)发布的转移定价准则,以确保合规性 并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和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转移定价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国际税务、财务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 知识。企业在进行转移定价时应咨询专业的税务和财务顾问,以确保合价是指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为了合理分配利润和避税,通过 设定合理的价格来确定交易的价格。这种定价方式是为了确保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交 易公平合理,并遵守各国税务法规。
转移定价的概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交易:转移定价主要适用于跨国企业内部的交易,即企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子公司 或关联企业之间进行的买卖、服务提供、技术转让等交易。 2. 合理定价:转移定价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原则和公平性,设定合理的价格。这意味着企业 应该以市场价格为基准,根据交易的实质和经济价值来确定价格,而不是为了避税或转移利 润而人为操纵价格。
oecd转让定价指南

OECD转让定价指南前言:1. 近20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急剧增强。
这部分地反映出各国经济与技术进步的结合在加强,特别在通讯领域更是如此。
由于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国关于跨国公司的税收政策,而必须将其置于广阔的国际范畴中加以讨论,因此跨国公司的增长不仅对税务机关而且对跨国公司本身提出了日益复杂的税务问题。
2. 这些税务问题,无论对税务机关还是跨国公司而言,主要源于实践中的困难,即出于税收管辖权的考虑,对跨国集团中某一公司或常设机构的收入与费用难以确定,这种情况在跨国集团的经营运作高度一体化时尤为突出。
3. 对跨国公司而言,要遵从因国而异的法律和管理要求,还会遇到其他问题。
相对于单一企业在单一税收管辖权下的运营,对(不同管辖权下)不同管理要求的遵从,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更重的负担,导致其承担更多的遵从成本。
4. 对税务机关而言,在政策和实践两方面都会遇到具体问题。
在政策方面,各国要相互协调其合法征税权,避免对同一所得因一个以上税收管辖权的存在而被重复征税,合法征税权是基于纳税人收入和成本相抵后的利润所得并且这种所得能够被合理判定产生于该国境内。
双重或多重征税会对跨国商品交易和劳务交易以及资本流动产生阻碍。
在实践方面,一国对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会因难以获得其管辖权之外的相关资料而受到阻碍。
5. 从根本上说,各国所坚持的征税权取决于其税收体制是采取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还是两者并举。
在居民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任一居民(包括居民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收入,包括产生于该国境外的收入,均纳入其税基。
在收入源泉依据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会将产生于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所有收入纳入其税基,而不考虑纳税人的居民身份。
当对跨国公司行使征税权时,经常把这两种征税依据结合在一起运用,将跨国公司内的每一个企业都看作一个独立实体来行事征税权。
OECD成员国选择这种独立实体征税法作为最合理的方法,既能够获得公平结果又使双重征税风险降低到最小。
转移价格定价方法比较分析

转移价格定价方法比较分析李建云倩(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全球分工,但是这些海外经营企业很少采用转移价格策略,或者是有些企业因为利用不当而受到东道国的制裁。
所以针对这些现象,对转移价格的不同定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以试图达到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有效实施转移价格策略,实现更大利益提供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转移价格;企业自主定价;受外部约束的协议性定价转移价格,又称调拨价格、内部价格或记账价格,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目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换商品、劳务、技术乃至借贷资本的价格。
包括产品价格、劳务费报酬、利率、使用费、租金等。
其最大特点是:它不是按照生产成本和正常的营业利润或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来定价,而是按照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和母公司全球性经营战略,人为地加以确定。
“它可以远低于实际成本,也可以远高于实际成本,在有些情况下,它与实际成本甚至没有直接联系”(J.S.Arpom & L.H.Radeough)。
根据标的物不同,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定价方法和无形商品定价方法,由于无形商品的价格可比性差,缺乏可靠的价格基础,因此,其转移价格的制定主要由掌握信息状况,以及双发在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比较复杂,所以本文对无形商品的定价不做讨论,仅重点讨论有形商品的转移定价方法。
对转移价格的不同定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有效实施转移价格策略,实现更大利益提供参考。
一、有形商品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一)企业自主定价法企业自主定价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法、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法、谈判定价法和其他特殊的定价法。
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法(cost based transfer pricing),又称为会计学法,它包括边际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加成法、完全成本定价法和完全成本加成法。
转移定价的论述

转移定价的论述01 转移定价定义总部和生产设施均在A国的某大型跨国公司现正筹划打开B国市场。
公司决定在B国成立分公司,专门负责B国国内产品的销售。
公司目前暂定将产品从A国销售到B国分公司时,定价为80元,而B国分公司在销售时,定价为200元。
但在后来公司内部开会时发现A国和B国的税率差极大:A国的税率为20%,B国的税率为40%。
那么,在销售定价不变的前提下,公司如何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呢?理论上来说,因为B国税率高,A国税率低,尽量将利润放在A国即可交最少的税,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公司应该将从A国销售到B国分公司的产品价格尽量定的高一些(199元)。
这就是像谷歌、星巴克这样的巨型企业采用的避税方案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
转移定价,指的是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税率差异,或是免税条件,将利润从本应缴纳高额税款的地区,转移到低税率,甚至是免税的地区,从而实现整体的税额最小化。
具体的策略,和我们上文提到的例子近似,正是在向税率较高的地区转移时,采取较高的定价;而向税率较低的区域转移时,采取较低的定价,使得公司的大部分所得在低税区域缴税。
此时在高税区域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有高额的销售,却往往伴随着更高额的“亏损”。
除了上文当中谈到的,利用产品实现的转移定价外,企业也会利用其他的方式以转移利润。
除产品外,原材料、零部件等业务亦可采取相似的高价/低价买入,低价/高价卖出方式减轻税款,像是专利领域、金融领域等,则可采取调整内部利率的方式,重新调整分配利润,更有甚者,企业将庞大的管理、劳务等费用摊销到高税区域,或是钻法律的空子,采取各种手段,最终使得产生的征税收入进一步降低。
02 转移定价业务的定义上述谈到的案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法律法规。
当企业在执行类似于转移定价的避税政策时,伴随的是政府的巨额税款损失。
为了让企业在尽量减少税负的同时,符合企业所在地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税款补交甚至罚款,转移定价业务应运而生。
第6章--转移定价

经营单元之间的协议:
有些公司建立了一种正式机制,藉此, 来自采购和销售单元的代表可以定期召 开会议,决定对外的销售价格,并决定 具有大量上游固定成本和利润的产品的 利润分享问题。
两步定价法:
首先对于所销售的产品,收取等于产品 标固定成本相等的期间费用。图6.2
称职 人员 良好氛围 市场价格
自由采购 完全信息
议价
2、转移定价的理想状况:
如果以上条件全部存在,那么基于市场 价格的转让价格就能实现目标一致。但 是,在实践中,所有这些条件很少会全 部存在。 我们将先讨论此种理想状况,然后再介 绍复杂状况。
称职的人员:
在理想状况下,管理者应该既关注本责 任中心的长期业绩,又关注短期业绩。 参与转让价格议定和仲裁的人员也必须 称职。
完全信息
管理者必须了解可以获得的替代方式, 以及每种方式的相关成本和收入。
议价
各个经营单元之间必须存在一个议定的 “合同”协调机制。
良好氛围
管理者必须把损益表中所反映的盈利能 力视作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重大 因素。他们应该认为转移价格是公平的 和合理的。
3、对采购的约束
在理想状况下,采购经理应该能自由制 定采购决策。同样,销售经理也应该能 在最有利的市场中自由销售产品。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采购的自由可能不可行, 也可能受公司政策的约束。这些约束包 括: (一)市场有限。 (二)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或不足。
市场价格:
理想的转让价格应该基于已经形成的转 让产品的同等产品的正常市场价格,即: 反映要确定转让价格的产品同等条件的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可以下调,以反映 因内部销售而产生的节约。
转移定价pic方法 -回复

转移定价pic方法-回复“转移定价法(PIC法)”是一种用于确定跨国企业内部转移定价的方法。
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跨国企业往往会进行内部转移,包括货物、技术、资产、服务等。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企业内部进行交易时,以何种价格确定交易价格。
通过合理的转移定价,跨国企业可以优化利润分配,并满足各国税务机构的要求。
本文将逐步讨论PIC法的原则、操作步骤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PIC法的原则。
PIC法是基于“可比性分析”的原则,即将被转移的产品或服务与市场上类似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并根据可比的市场价格确定转移定价。
可比性分析的要求包括相同功能、质量、用途、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等方面的指标。
基于“可比性分析”原则,PIC法旨在确保内部转移定价与市场上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定价相一致。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PIC法的操作步骤。
PIC法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识别可比性:首先,跨国企业需要识别出与被转移物品相同功能、质量、用途和市场需求的可比产品或服务。
这就要求企业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
2. 数据整理:企业需要整理所收集的可比产品或服务的数据,并进行归类和比较。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上的价格趋势和影响因素。
3. 确定适用定价方法:在根据市场数据进行比较后,企业需要确定适用的定价方法。
常用的定价方法有市场定价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和利润分割定价方法等。
4. 定价政策的制定:企业根据所选择的定价方法,制定相应的定价政策。
定价政策应该考虑到合理的利润分配、国际税务法规以及与相关政府机构的合规沟通等因素。
5. 监测和调整:最后,在将定价政策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后,企业需不断监测市场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定期审查转移定价策略的有效性,确保符合市场和法律的要求。
最后,我们来探讨PIC法在现实中的应用。
PIC法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转移定价方法,被许多跨国企业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通过PIC法,企业可以减少可能的税务风险,确保税务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ECD章程现行OECD准则包含的内容可分成以下章节:-公允原则-转让定价方法-可比性分析-避免和解决转让定价冲突的行政方法-资料-无形资产的特别注意事项-集团内部事务的特别注意事项-出资协议-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总体而言,第一章笼统介绍公允原则的属性、应用指导和可比性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章规定可用来测试受控交易公允原则的转让定价方法。
第三章详细介绍执行可比性分析,可比对象的选择,可比性的调整和公允原则的范围。
第四章介绍处罚、调整和避免双重征税和其他问题的步骤。
第五章介绍纳税人在设定转让价格时应当考虑的信息类型,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要求下应当保留和制订的文件。
第六章到第八章介绍在对待无形资产时需考虑的特殊事项,按照公允原则在申请框架制订集团内部服务和出资协议。
第九章介绍2010年准则包括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
本章将介绍风险分担是否符合公允原则,风险分担产生的影响,公允原则对重组本身的补偿作用,例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转让,重组之后的交易报酬,交易可能被税务机关忽视或重新定性的情况。
除OECD准则外,辅助转让定价工作的其他重要OECD文件包括:OECD税收协定范本(“OECD 范本”)5,及其相关评论和报告,例如第7条和第9条的应用评论和“常设机构利润归因”报告。
OECD还公布了有关准则和转让定价领域不同方面的结论报告。
独立交易原则准则第一章B部分支持公允原则,指导纳税人如何确保其受控交易符合该标准。
前提是要接受审查的转让价格,必须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情况下参与相同交易可能承担的定价一致。
准则认为,如果受控和非受控交易的“经济相关特征”具有可比性,那么非受控交易的结果可以作为有用的参考基准。
最后,本节指出由非受控交易产生的系列价格或利润可以用来演示对公允原则的遵从情况。
依照基本原理,准则指明公允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税收处理的公平性。
由于公允原则使关联企业和独立企业处于更平等的税收基础,从而避免税务上的优势或劣势导致这两种实体的相对竞争地位发生变化。
制订经济决策无需考虑这些税务内容,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
准则表明事实证明公允原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但同时也承认由于某些领域的情况过于复杂因而无法采用该公允原则,例如高度专业化的产品进行集成生产,和/或提供专业化服务时。
6转让定价方法准则第二章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三种传统交易方法--可比受控价格法(“CUP”)、转售价格法(“RP”)和成本加成法(“CP”)。
第二章第三部分介绍了交易利润方法--交易净利润法(“TNMM”),利润分割法(“PS”),包括对后一种方法的不同分析方式(如出资分析或残差分析)的介绍。
原经合组织1979年的报告反映出对1968年美国法规的一些思考。
但是它描述了符合公平定价的这三种标准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可比受控价格法(“CUP”)、转售价格法(“RP”)和成本加成法(“CP”)。
它假设上面三种标准方法不实际,简要讨论了使用其他基础来评估利润是否符合公平标准所存在的问题。
但1979年的报告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并未定下严格的优先顺序;实际上,它表示在特定情况下很可能使用不止一种方法。
1979年的报告拒绝采用“全球性”方法,按因素(如营业额、资产和费用等)成比例分配全球利润,它认为这种方式可能导致结论太过随意且不正确。
OECD准则最初于1995年发布时就表示明显倾向于 CUP方法的观点。
7准则还考虑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用PS和TNMM交易利润方法。
准则表示传统的交易方法是建立关联企业实际采用公平运营的最直接方式,并且优于其他方法。
但是,OECD准则当前最新版本已经修改了此观点,并重点说明选择转让定价方法时需要根据给定事实和特殊情况找出最合适的方法。
选择转让定价方法时应考虑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可比性分析中对特殊情况的适应性、信息的可用性,以及受控和非受控交易的可比性程度。
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根据受控和非受控交易之间的差异进行可靠的调整。
例如,由于缺少合适的可比数据,可能不能使用传统方法。
但可以对这些可比对象进行调整,以允许受控和非受控交易之间在条件上的差异。
现在准则强调,没有一种特殊方法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适合的。
它们还指出,对于不适合这些情况的方法,没必要予以证明。
如果使用的转让定价方法合适,不必通过证明其他方法不能用来显示它是“最佳方法”。
但准则仍然表示,在特定情况下,传统交易方法及利润方法可以在同等可靠的方式下使用时,应优先选择传统方法,因为传统方法是在基于公允原则的关联方之间建立商用和金融关系的最直接方式。
但准则也承认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是双方都有特殊重大贡献(如独特的无形资产或服务)的交易,PS方法可能才是最可靠的方法。
基本信息是应当使用最合适的方法,不应排除相关的证据。
有些制订了国内法规的经合组织成员国试图确立一个大致顺序或优先级,不过这类国内法规在引入所有相关证据方面具备足够的灵活性。
当然,如果不要求选择“最佳方法”,征税体系可能会给纳税人造成一些额外的行政负担。
这些体系规定要通过举证责任来证明为什么已选的方法最合适而其他未选的方法就不合适,而这样会给纳税人增加遵从法规要求所造成的成本。
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对于一般法规和方法尚不完善的特定领域,准则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挑战。
准则生效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些新的挑战会列入经合组织议程。
这些新挑战涉及到公允原则在无形资产交易、集团内部服务和跨国集团出资协议(“CCA”)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准则特别关注涉及无形资产的的交易,因为这些交易通常在税收中难以评估。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商标名称、设计或型号、技术、肖像、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专业技术和商业机密的使用。
准则承认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或风险可能在公司账目中无法得到准确评估。
它全面描述了哪些情况可能构成无形资产交易和营销,重点阐述相关的无形资产带来的实际经济影响,而非创建资产所需的财政支出或分配的会计价值。
准则列举了无形资产的不同形式,并确认在涉及无形资产的受控交易中应用公允原则具有一定难度。
这类资产通常具有一些特殊特征,致使难以在交易时确定其价值。
一般来说,无形资产可以授权给关联方使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彻底出售给关联方。
在确定交易的公平性质时,必须考虑在类似情况下独立方会怎么做。
在这些情况下,制订公平定价时必须同时从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在授权许可中),或转让人和受让人(在无形资产的转让中)角度考虑。
因此,对于许可人/转让人而言,公平价格是可比独立企业愿意授权或转让该资产的价格;而从被许可人/受让人角度而言,在考虑独特的业务运营和其他相关环境后,一家可比独立企业却可能不愿支付这样一个价格。
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无形资产对所得收入所起的作用可能十分难以确立。
例如,注册商标或品牌名对未来盈利所起的作用难以确定。
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可能涉及对无形资产未来收入流的评估,而在特定交易时所做的评估可能与最终产生的收入不一致。
OECD 准则现在建议,在这些情况下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可以按类似情况下独立方协商的安排执行。
如果最初无形资产的未来收入流难以确定,独立方在使用无形资产时只需要制订很短的合同,或者他们可以在合同中加入价格调整条款。
依照这样的价格调整条款,支付的使用费率可能随销售量的增加而提高。
准则规定了确认无形资产转让协定和基于公允原则计算的相关规则。
准则还提供交易时难以确定无形资产价值,以及由不拥有该无形资产的关联公司开展营销等特殊情况下计算公平定价的指导。
无形资产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难以确定它们的自身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市场营销的无形资产)甚至难以确认它们的存在。
经合组织目前正在与关联方就无形资产的转让价格进行协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转让定价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
针对准则,可能最好明确哪些无形资产可以进行转让定价调整。
转让定价显然需要考虑专利和注册商标这些无形资产,但有关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的立场却没这样明确。
例如,公司“第一推动因素”的优势,卓越的管理技能,进入特定活动存在的壁垒,“人员到位”的优势,规模或未来盈利潜力带来的优势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都被视为无形资产。
经合组织正在研究以后是否需要对转让定价中涉及的这些资产处理进一步加以明确。
经合组织就无形资产开展的协商也可能对转让定价中的商誉处理进一步加以明确,因为这已经成为引发了不同观点的一个问题。
另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是修改准则,以便提供评估无形资产金融方法的更多指导。
集团内部服务就集团内部服务而言,准则指出跨国集团通常会安排大量服务供集团成员使用,如行政、技术、金融和商业服务等。
准则还明确指出这些服务可能包括集团管理、协调和控制职能,它们可能由专门指定的集团成员(如集团服务中心)或者另一个集团成员提供。
主要问题是(a)集团内部服务实际上已经提供;(b)出于税收目的对该服务进行的集团内部收费应基于公允原则。
测试的关键是处于可比环境的独立企业是否愿意为该服务付费;如果愿意,独立企业愿意付多少。
特定交易的事实和实际情况是确定是否已经提供服务,款项是否应当支付的指导原则。
准则举例说明如何确定集团内部服务是否已经提供,该服务是否采取了公平收费。
准则还解释了母公司提供给附属公司的“股东活动”服务与出于附属公司盈利目的的其他商业活动之间的差别,包括计算公平款项的指导及部分集团内部服务实例。
鉴于直接结算和收取某些公司间服务费用具有一定难度,准则指出采用间接收费方式对跨国公司来说通常更实际可行。
这涉及到确认提供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形成“成本池”并且将来在接受服务的集团公司之间进行分摊。
在不同服务接受者之间分摊成本,需要采用合适的分配要诀或一套分配要诀,适当时候对成本加价。
这种间接收费方式“应当是被允许的,但前提充分考虑了向接受者提供的服务价值,以及在独立企业间提供的可比服务的范围。
”8当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向第三方(除其他集团公司外)提供的主要业务活动的一部分,间接收费方法将不适用。
使用间接收费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集团公司之间分配服务时使用的分配要诀必须合理,同时需充分考虑服务类型和提供服务的环境。
成本基数应依照有效的会计原则计算,防止有人进行操纵。
在集团公司之间实行的费用分摊应与使用该服务的各个公司享受的利益有关。
出资协议准则将 CCA 定义为“企业之间就开发、生产或获得资产、服务或权利而进行的成本和风险分摊,以及确定各方参与者在那些资产、服务或权利中获得的利益的性质和程度而达成的”框架。
9 CCA是一种合同框架,依照该框架,各方参与者在总出资中所占的份额比例应与参与者在预期总收益中所占的份额比例一致。
CCA的每位参与者有权作为合法的所有者(而不是受让人)单独使用其在CCA中的利益,而不必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或其他费用。
CCA在无形资产的研发中最常见,但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其他联合筹资或成本分配和风险分担;或用于开发或购置财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