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团实践组建设,创新党团共建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和健1程家源王树忠吴边

(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党团实践共建中存在的问题,就党团实践组建设模式,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党团共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党团实践组党团共建工作机制

当前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为学校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是我们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都必须面对的非常现实的课题。实践证明,生机勃勃的理论源于活生生的实践,而卓有成效的实践又有赖于科学严谨的理论。“党团共建”工作作为一项连接党建和团建工作的纽带工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团的联系,促进党团工作的共同发展,是对我国党建理论的科学性延伸。发展要有新思路[1]。鉴于此,探索出适应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需要的党团共建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党团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党团共建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必须看到学生党团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1.尽管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现了大的跨越,一般高校生学生党员数达到了在校生的5-8%。但相对于党团共建工作来说,学生党员的数量仍然偏少,且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素质不高,理论知识贫乏。高校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入口关”不严、党组织对党员再教育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还客观存在。[2]加上自身原因,致使有的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认识不足,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严重功利主义和投机思想。

2.党员对团员的“传、帮、带”作用不够,学生党员在学生活动中的总体影响尚不明显。在部分高校,党建从业人员偏少,党组织难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指导和帮助团组织搞好团的建设不够。在校园中的各类群众性社团组织和学生活动中,学生党组织的整体影响不明显,学生党员在共青团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3.高校共青团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3]共青团是连接团员青年和党组织的桥梁,成为培养发展党员的助手和后备军,但在学生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有限。尽管团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积极进行“双推”工作,但成效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脱节,有些学生党支部对团组织的意见不够重视或根本就不与团组织联系;在确定“双推”对象后,有的党支部便不1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07jyxm443)

通讯作者:杨和健(1965-),讲师,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现为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秘书兼团总支

书记,研究方向为生态学。

再与团组织取得联系,只是对“双推”对象进行单线跟踪考察,没有或很少征求团组织的意见,团组织在对发展对象综合考察环节上地位和作用下降。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团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党的发展工作。

4、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不平衡。[4]尽管多数学生党支部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但也有部分学生党支部的工作陷入事务化。即抓日常工作多,抓思想建设少;抓组织发展多,抓思想教育少;组织发展抓突击,民主评议走过场。致使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出现了“入党以前拼命干,入党以后松一半”、“见到利益迎头上,见到困难让一让”的情况,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5、组织教育不力,自我教育不够。高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武装党员、教育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这是高校党团共建思想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构筑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系统性的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够,教育形式主要集中在“两课”、党校、团校等有形载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常与被教育者互动与沟通不够,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不突出。由学生组织起来的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常缺乏教师的指导,随时间推移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下调,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自我教育不够。

6、班级功能弱化,传统党团管理模式受到挑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校区增多,高校后勤化的加快等,对高校党团共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完全学分制的逐步推开,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流动性增强,以公寓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使学生的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社团、公寓寝室等日趋成为学生学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场所,传统班团组织作用下降。

二、积极开展党团实践组活建设,创新党团共建工作机制

党团共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5]为保证高校学生党团共建取得实效,必须不断进行党团共建模式创新,以党团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党团员为主体,通过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活动阵地的共建,实行党团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进党团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校党团实践组可按院(系)为单位建立,由院(系)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院(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担任团总支副书记的学生党员等担任副组长,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设立若干个党团实践小组,以高年级学生党员为小组组长,低年级若干名学生党员或建党培养对象任副组长,将全院(系)学生党员、建党培养对象全部编入各党团实践小组,在院(系)党总支和团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团实践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育与自我教育为原则,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党团工作要点,强化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党团共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抓好组织建设,推动党团共建的运行机制

以组织建设为龙头,将党团实践组建设纳入全院(系)党团建设架构中,使党团实践组与党总支、党支部、团总支、团支部、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协调统一起来。以党团共建的形式成立的党团实践组,下设若干个党团实践小组,每个党团实践小组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若干个党章学习小组(由学生党员、建党培养对象和党校学员组成)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除党章学习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