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课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课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程背景《爬天都峰》是一本绘本,通过角色与情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故事。

该故事以爬山的活动为背景,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第二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教学准备•《爬天都峰》绘本;•游戏素材:包括小道绳、跳绳、球等;•图画纸和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关于勇气和友谊方面的讨论和活动。

第二步:引入新知1.让学生观察绘本《爬天都峰》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爬山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与他人进行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步:讲解活动规则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2.解释活动的目标:每个小组需要从山脚爬到山顶,到达山顶后团队所有成员须回答一个难题方能下山。

3.介绍游戏的规则: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只能在绳子和边缘活动,不能直接跨越绳子。

第四步:分组游戏1.让每个小组根据绘本中插图进行游戏,帮助角色们克服障碍,爬上山脉。

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每个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步:收尾1.游戏结束后,让小组成员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归纳出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鼓励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收获,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己绘制一个智力难题,让其他小组解答;•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山脉的图片,进一步发挥想象力,谈论不同方式去攀登一座山的可能性;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以《爬天都峰》为主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尽管时间有限,但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希望能在指导学生时更加具体、明确,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案课时名称: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并掌握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1. 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户外环境下保持安全。

2. 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山地爬行装备和安全工具。

2. 团队合作游戏和讨论题目。

3. 爬山路线图和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爬山的感受和困难,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爬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包括穿着合适的装备、注意气候变化、遵守山上的规定等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例如盲人抓鸡、绳子过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或计划,并就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展开讨论。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爬山的重要性和安全原则。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山地爬行的目标,并进行相关调研和准备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户外运动中能够自我保护并与他人合作。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

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

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迁移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过生日(初试身手)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目标。

1、齐读词语。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3、你能按照“六要素”归纳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开始我不敢爬,后来在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终于爬上了峰顶。

)4、从不敢爬,到爬上峰顶,作者究竟是怎样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聚焦段落,探究方法(一)学习“爬山前”。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爬山前,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不敢爬,互相鼓励)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里看出我不敢爬?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这里有一个“?”和一个“!”,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怀疑、害怕)作者的怀疑和害怕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课文是怎么写的?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感叹词啊,哩)(夸张的写法)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笔陡——壁纸陡峭;一个“挂”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级的险)资料补充天都峰的材料。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

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畏惧的,退缩的。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3、学习3——5自然段。

面对这样险峻的天都峰,那作者是因为什么从而下定决心往上爬的呢?请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读一读3——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这里出现了两个“也”,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是互相怀疑吗?你读出了什么?(惊讶——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没想到老爷爷(小朋友)这么大(小)年纪还来爬天都峰)除了惊讶,还有对对方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敬佩。

(3)小结方法:爬山前,作者写了(畏惧的心理和与老爷爷的相互鼓励),是怎么写清楚的呢?哪位聪明的孩子有发现?板书:心理(怎么想)、语言(怎么说)4、迁移学习“爬山中”、“爬上山顶后”出示学习要求:自读“爬山中”和“爬上山顶后”,思考;这两部分写了什么?是怎么写清楚的?汇报:(1)爬山中主要写我(板书:奋力攀登),通过抓作者的动作(怎么做)的写清楚的。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4.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想一想: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2. 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黄山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海拔1810米。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

此峰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2. 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结构?爬上天都峰前(第1-5节)爬天都峰时(第6-7节)爬上天都峰后(第8-10节)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明确文章的主要结构,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课文精讲。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所以按照结构来学习文章。

)1. 默读第一部分。

在文中寻找答案,圈点勾画一下:(1)“我”来到高耸入云天都峰想到了什么?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分析:天都峰的险要令我害怕。

(2)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A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分析:爷爷年级很大了,却也要爬天都峰,让我备受鼓舞。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分析:表面上是怀疑,实际上是赞叹,表达敬佩之意。

爬天都峰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爬天都峰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爬天都峰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学会叙事技巧。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体会在爬天都峰的前后,“我”的心情起伏变化。

2.理清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词语,相机纠正。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看来大家上节课听得都很认真。

天都峰多么高、多么陡啊,战胜困难、奋力攀登的“我们”又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寻找爬山背后的深意。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阅读与思考:A.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险要的句子。

B.找出文中“我”和老爷爷两次对话的句子。

C.找出文中写爬上天都峰后爸爸说的话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由描写天都峰的句子切入,探究第一部分(登山前)内容。

A.天都峰真险啊,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第2段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体会,适当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明确:从作者看到的景象中可体会到。

一是高,“在云彩上面哩!”;二是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此外,从作者的心理也能体会到。

“爬得上去吗?”体现了“我”的犹豫、不自信、畏惧退缩,充分说明了天都峰的高;“真叫人发颤!”直接表明“我”的畏惧,更说明石级的陡。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预设:引导学生在体会爬天都峰的艰难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即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天都峰呢?从而明白双方表面上似乎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进而感悟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爬山的基本技术和技巧;2.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筋骨柔韧度;3.培养学生们勇敢、自信、坚毅的精神品质。

教学内容1.做好热身准备:包括拉伸、慢跑等;2.正式讲解爬山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进行“路上有坦途,总有一个终点”的尝试性登山活动;4.讲解如何检查自己的装备是否合格;5.通过场地练习,熟悉基本爬山姿势和技巧;6.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学生间相互帮助,一同完成团队挑战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准备在开始爬山前,需要做好身体的热身准备工作。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身体情况,设计一套适合的热身操。

可以包括腰部、臀部、肩部、膝盖、踝关节等部位的伸展操和各种有氧运动,如慢跑等。

第二步:讲解爬山技巧老师将会讲解爬山者要注意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包括:•穿着要合适。

适合的鞋子和衣服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放心爬山;•随身携带必要的装备。

山里的气温和天气变化往往不稳定,所以要随身携带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面罩、防水衣等;•注意步伐。

步伐要稳健,力度要均匀,不要零散掉队;•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并且遵守规定。

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安全负有责任,学生需要听从老师的指挥。

第三步:尝试性登山活动为了熟悉爬山的感觉,初学者通常会选择一些简单的山坡进行尝试性爬山,爬到山顶,目睹山下美景是一份无与伦比的体验。

老师们需要在开始前对行程和路线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置,确保学生们完成任务的安全和稳妥性。

第四步:装备检查爬山初学者常常会忽略所需的装备,正确的装备可以保护您的安全、减少您的受伤率,确保您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顺畅的经历。

所以在进行任何户外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检查我们的装备是否完整,并检查它们是否可以为我们的旅行服务。

第五步:熟悉基本姿势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控制跨步、扭动身体和寻找板石等在爬山过程中重要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快、更靠捷地向山顶进发。

老师将这些技能进行演示,并帮助每个学生进行练习和改进。

第六步:团队合作在进行爬山活动时,需要和队友相互配合,保持一个和谐的氛围和队伍的凝聚力。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活动。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爬天都峰》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攀登天都峰的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指定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尤其是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体会并表达出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简要复述《爬天都峰》的故事情节。

2.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当时是如何面对的?第二环节:深入学习课文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句子进行深入讨论,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出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强调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主要内容: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3. 关键词:攀登、困难、团结、勇敢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认真书写,规范格式。

2. 拓展作业:以《我的困难与挑战》为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感受。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 1个。

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好像、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士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战胜了困难;使同学从详细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4、指导同学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终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1、激发爱好,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运用课件,引导同学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 “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行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体会“我”的畏难心情。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⑴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乐观地思索,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相互鼓舞,从对方身上吸取力气的。

⑵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预备在班内沟通。

5、沟通汇报:⑴第一次对话,看似简洁,却表现出说话人的简单心情。

联系详细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终打算“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赞扬的语气。

(2)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 “最终”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对话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充满信心,战胜困难。

3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这件事情的?
二、感受峰险
1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小作者就准备攀上这座山峰。

在爬山之前,望着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用“----”勾画出来,并思考:天都峰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3 课件出示:险峻的天都峰的图片。

4 天都峰如此高大、险峻。

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山这么高、陡,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回答)
三、学习两次对话,体会登山的艰辛过程
a 第一次对话。

b 第二次对话。

四、理解“爸爸”的话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奋力
高、陡—————————爬上峰顶
汲取力量。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探秘天都峰一、课前热身1. 看视频:《航拍天都峰》,用视频展示天都峰的壮观美景,带领学生们进入天都峰的神奇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展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天都峰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景观等。

二、多媒体讲解导入:天都峰是诗画之地1. 天都峰简介天都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属南岳山,海拔1300米。

天都峰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胜地,唐文宗李显在《游麓山》诗中,即将天都峰誉为“三山晴好第一峰,九岭秋来最上游”。

2. 天都峰地貌天都峰地貌复杂,峰石翠峭,古树林立。

如果要评选天都峰最为有名的景观,那就非“头重脚轻”的双子峰莫属。

3. 天都峰人文天都峰与南岳衡山、庐山并称中国南方三岳。

然而与其它两岳相比,天都峰最令人难忘的,也许是它所蕴含的千年文化。

为表达他们对天都峰的敬重,那些文人墨客远不止于唐代的李显那么简单。

三、实地探秘1. 天都峰行前准备白天攀爬所需的行装、物品和注意事项如下:(1)舒适的登山鞋;(2)防水抗寒衣物;(3)足够的食品和水;(4)防晒用品和雨具;(5)必需的急救包和药品。

2. 天都峰实地探秘天都峰的登山路线共有两条:虞神岩路线和曹溪峪路线。

我们选择的是虞神岩路线,这是一条初中难度的路线。

(1) 虞神岩虞神岩位于华严峰的下方,是一处古老的建筑群落,由虞神祠、虞公堂、虞仙洞、虞圣洞、千佛洞等组成,背靠华严峰、面向山谷,被誉为南岳江南第一古刹。

(2) 上天都峰接下来,我们便开始上天都峰了。

沿着一条依山而行的石子路,在两旁种植的树木和灌木簇草的间隙中,能看到栖息和飞行的小鸟,她们在这里筑巢繁殖,享受自然风光。

(3) 双子峰走到山腰,远观天都峰,此时最为壮观的双子峰映入眼帘。

双子峰有“头重脚轻”之称,是天都峰探险活动和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4) 神仙洞神仙洞是一个宽敞的天然石洞,洞内石柱、石笋、石峰、石壁、沉积岩、千层石等奇妙景观交相辉映,让人惊叹。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提示,并能根据提示比较准确地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体会在困难面前,只有敢于克服困难,才能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懂得我们应当亲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在困难面前要敢于克服困难,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形式的爬山,谁来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爬山干什么?怎样爬?结果怎样?)2.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一种形式的爬山,谁来说说这种形式的爬山应该怎样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体会思想感情”,师相机板书:体会思想感情)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从“爬山是一件不可攀登的`高不可攀的大山”到“我”爬上了峰顶,取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旁边试着作上简单的批注。

(2)在同学面前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3.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相关的句子并相机理解。

*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A. 理解“高不可攀”。

B. 指导朗读,读出“不可攀登”的感觉。

C. 适时评价:你读出了“不可攀登”的感觉,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峰顶的信心。

*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还有叔叔……最后终于都爬上了峰顶。

A. 理解“终于”,你从哪里看出“我”爬得很吃力?B.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喘息声和“终于”取得了峰顶的喜悦之情。

C. 你还想了解哪些地方?D. 适时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在老爷爷的鼓舞下,从峰顶上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喜悦之情。

17《爬天都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7《爬天都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17《爬天都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陡、链"等7个生字。

会写“茏、炊”等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一失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4. 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并学习与人分享。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天都峰和黄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准备阅读有关爬山和互相鼓励的段落。

学生:查阅有关黄山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哪些山?在登山的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很累)是啊,登山是要有勇气的,是需要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爬天都峰》,就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会有许多收获。

1. 板书课题,齐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要爬天都峰?天都峰在哪里?)没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幅插图,分别对应了课文的三个部分。

请大家观察插图,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小女孩和老爷爷在山脚下相遇,然后在半山腰互相鼓励,最终一起爬上天都峰。

)通过这三幅插图的辅助,相信大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他们爬山的勇气和坚持吧!二、初读课文。

1. 好了,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信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但是老师读课文的感觉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所以请同学们放心,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2.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太好读,老师给大家标出了重难点词语,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本课生词,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

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本节课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能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场景。

3.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点】1.知道作者是怎样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写一个场景。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复习旧知。

(运用“八桂通”的“课堂活动”)任务一:回顾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品读课文,探究写法。

任务二:品读2-10自然段,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一)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作者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把“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来,并小组交流。

(所想:──;所说:~~~~;所做:====)(运用“八桂通”的“计时器”)(二)汇报交流,感悟写法。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爬天都峰》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与同伴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的品格。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批注、摘录等方法进行课文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爬天都峰》的文本资料。

2. 投影仪、电脑、PPT等教学设备。

3.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天都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解答疑问,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2.读了《爬山》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 废,负责,就会一事无成。
七、布置作业
请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简要 叙述你会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三、聚焦“为什么能爬上”
2.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 这里说明什么?爷很大的信心。所以老爷爷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居然”说明老爷爷爬山前是多少有些顾虑的,并对自 己现在能爬上天都峰感到意外。
三、聚焦“为什么能爬上”
3. 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 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通过学习这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懂得与人相处中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不怕困难、奋发向上,共同进步。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概括《爬山》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记得有一年暑假,爸爸带我去爬 山,爬到半途我走不动,“我”受到了爸爸的鼓励, 终于和爸爸一起爬上了山顶的事。
“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 懂得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信心,善于
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2.爬山前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都要往上爬的 时候,他们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爬到山顶后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 的?
对自己没有信心,犹豫不决。 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互相鼓励,下定决心克服 困难,奋力攀爬上去。 他们的心情是非常高兴,因为有对方的鼓励,他们从对方 身上汲取了力量。
二、深入研读,聚焦“怎样爬”
4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 上了天都峰顶。”从“终于” 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终于”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 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三、聚焦“为什么能爬上”
1.自读第三部分,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 什么要谢老爷爷?(小组讨论)
因为“我”和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 舞后,才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对“我”和老爷爷来 说,都是很困难的事,但“我们”做到了。在这种激动兴 奋的心情下,回顾爬上天都峰的艰难过程,才互相道谢的。 所以老爷爷要谢“我”,“我”要谢老爷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7《爬天都峰》
一、复习旧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写作顺序
文中的关键词句
爬山前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真叫人发颤。
爬山中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爬上峰顶后 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二、深入研读,聚焦“怎样爬”
1. 那么“我” 到底是怎样爬的呢?默读第6段,划出写“我” 怎样爬的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 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这句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
把我爬山的动作比作小猴动作
• 爬天都峰
二、深入研读,聚焦“怎样爬”
3.从“奋力、手脚并用”词语体会到什么 ?
从“奋力、手脚并用”词语体会到爬山过程的艰 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可以想 到爬上峰顶是多么的不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