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杨征南黔东南电视台电视新闻是一门艺术,它是声画的结合,也是光和影的结合,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所需的新闻消息,也给人们以视觉享受。但电视新闻采访却不是一门容易完成的功课。需要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和心血。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看起来容易,作起来即较难。

记者要使新闻出新出彩,写到位写出味,主要着力点就是要做到“三贴近”。真正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的灵魂和源泉。同时要做到:

一、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贴近实际的具体体现。“三贴近”思想,为政治家办报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作为地方党组织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把当好喉舌的积极性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治家办报的责任所在,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站在党的立场上,从政治高度考察掂量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意义,同时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客观及时的传播读者想知道的事,把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使新闻媒体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起到桥梁和疏通作用。

二、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让新闻充满生活气息。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生动活泼是坐在办公室里无法体会的。只有贴近生活,新闻作品才有鲜活蓬勃的生命和直指人心的感染力;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新闻线索源源不断。

三、贴近群众,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贴近群众是新闻的落脚点和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让新闻广泛传播;贴近群众,可以体察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深切理解党制定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俱备两种能力十分重要,即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记者在采访时要利用嗅觉、视觉、味觉去获得全面的事实,要学会眼观四方耳听八路,特别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善于用镜头现场捕捉各种细节,各种新闻要素,给观众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同时耳朵要随时听取现场各种声音信息,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牢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要求做到“全感受采访”。要把自己在现场的各种感受全方位地进行报道,尤其是那些画面无法直接体验的现场感受。

电视的本性是记录,记者要有我在现场的意识。通过记者的视点传达给观众一种信息。

记者还要会综合各种材料,从材料中选择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新闻素材加以整理。记者要始终保持新闻的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到最具新闻价值的材料。善于从纷纭的材料中选择出最好的报道角度,最佳的创作切入点。用心灵的感悟去选择。

记者不一定是一个专家,但一定要是一个翻译,要把微观的东西翻译成宏观的东西。要能有效解答群众难已理解的话语,这就要求记者具有较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职能、职权范围、工作成绩等都要了解,同时要能够熟练的运用各行业的工作术语和常用语言、词汇。只有这样,写作时才不会无从下手,下手困难。

电视记者的采访视角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一个人物是复杂的,采访时不要偏向于说教,对错不是记者说了算,而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众去想,去感受,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事情。

要以平和心态接近拍摄对象,着力反映其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使观众通过一个个“细节”和一段段“过程”去感受一种生存空间。

电视是看和听的艺术,首要的是看,画面是一种语言,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因此电视不需要解说词也能看得懂。

目前我们的电视大部分是解说词加画面进行的。特点是教育人,说教,是在愚弄观众,效果是有限的,是编导让我看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了什么。我们要尊重观众,给观众提供更大的视觉空间。现在大多数电视,有时一个很好题材,往往容易拍成一个说教片,让一大群人上电视说教,让观众反感。

目前我们的新闻不吸引人的关键是新闻工作者没有新闻创新意识,观念无法改变。拿外省相比,我们的采访视角,采访方法,都非

常落后,新闻即要为党委、政府工作服务,也要为群众服务,而我们的新闻刚好忽略了群众这一最大的观众团体。

目前,“快餐”式的新闻较为流行,在记者队伍中普遍存在浮躁情绪,记者采访的任务过大,追求高发稿量等因素,使新闻单位存在浮皮草率抓新闻,到部门拿材料照葫芦画瓢写新闻,道听途说做新闻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新闻稿件思想没有深度,不可信,语言干巴,新闻不可读,不可看。

新闻需要灵感,作为从业人员保持一种职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十分重要。同时,从事新闻工作不仅要有理智的头脑,还要有对生活、对新闻事件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会使记者新闻意识增强,灵感迸发。

作为一名记者,要到新闻现场去找灵感,到新闻现场去抓细节。特别是电视新闻,现场信息十分重要,画面有细节才能吸引观众。新闻的细节是要通过记者现场去感受的,只有记者亲眼见到,亲身感受到,才能准确、形象地传达给读者。

新闻要动起来,不论是通迅、专题、还是信息。活泼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新颖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新闻有故事性,有现场感受,无疑可增加可读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力量是事实,新闻写作应当着眼事实,着眼事实本身新闻价值的开采。

电视新闻要淡化主体意识,淡化主观意识,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要客观的再现生活。

新闻记者要从习惯于说概念转变到习惯于说事实,要从只会说一般的事实转变到善于表达自己理念的事实。记者在采访中要有质询精神,要逆向思维,不能顺着理,要逆着搓。

新闻是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的,是通过一点来反映社会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现象。

电视新闻也讲求故事化,要有故事情节:故事要人物化,每一个故事他都有一个主人公。故事没有主人公,就不可能生动,但要想故事生动,首先要说清楚故事主人公,即要从细节描写入手,通过细节表现来对一个人的好坏进行说明。让观众了解这个人,了解这个人身边的故事。

电视的播放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次过。“一次过”如何使观众看清楚画面,听清楚场音、读懂故事情节、领会主题思想。最根本的在于电视片的结构必须脉络清晰,即主线明确,贯穿始终;辅线陪衬,点缀其间;情感真切。

一要确立主线和辅线,用主线来说明主体,用辅线来进行辅助说明。二要“点”“面”结合,既有“面”的辅垫,又有“点”的抓取。要舍弃许多次要的生活细节,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材料。要对了解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三要善于观察捕捉细节,细节的捕捉与表现,是电视节目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滴水里见太阳”着眼要高,落脚要小,所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