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五点建议
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建议
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建议作者: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临朐县共设置党政群和政法机关61个,其中党委工作部门11个、政府工作部门24个、人大机关工作机构4个、政协机关工作机构3个、群团机关6个、法院机关1个、检察院机关1个、政府派出机构1个、镇街党政机关10个;共有事业单位479个,其中县属事业单位422个、镇街事业单位57个。
一、管理成效一是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
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推行机构编制台账管理制度的通知》、《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机构编制事项审批办法(试行)》、《县直机关借调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是建立了部门配合联动机制。
县编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在人员招考、调配等相关工作中,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较好地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的前置审核作用;与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机构编制与财政经费配套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人员定期核对制度,确保了统发工资人员与编制相一致。
三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建立了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台账和个人卡片“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机制,实现了机构编制的实时动态管理。
四是科学管理机构编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有减有增,优化结构”原则,对机构编制进行动态调整,科学设置机构和核定编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存在问题(一)部分单位机构编制法制观念不强。
一是部分单位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不够,认为机构越全越好,规格越高越好,编制越多越好,片面强调部门自身利益,以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等种种理由,千方百计要求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人员编制。
上级严控机构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出现了机构编制“众人推门一家扛”的局面。
二是个别单位执行制度规定的自觉性不够强,存在乱挂牌子、对已设机构不实质性运作,以及违反程序提交县里会议研究等行为,违反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机构编制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工作被动。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当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带给机构编制工作无限的活力后,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把握大局、改革创新,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客观的落在了每一个机构编制工作者的肩上。
一、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和地位决定机构编制工作必须树立立足全局、统揽全局、把握全局的思想1、机构编制管理是宏观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属行政管理范畴。
一是集中程度高。
二是综合性强。
三是涉及面宽。
这些特点决定了机构编制管理一定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机构编制框架、配置执政资源、提高政府效能。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中最大的症结和障碍就是来自上级业务部门的“条条干预”,尽管产生“条条干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机构编制管理在宏观管理方面的缺位,机构编制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机构编制部门是统领。
机构编制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国家政权建设和配置党的执政资源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面对艰巨、复杂、繁重的机构改革和管理任务,编委及其办事机构的职能、职责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在管理中的龙头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各级编委层次高、领导和协调能力强的优势,适度扩大编委办事机构在具体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权限,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才能有力有效地把中央关于改革和管理的政策规定贯彻好、落实好。
3、机构编制工作是系统性工程。
机构编制管理包含“决策、执行、监督”诸多内容,涉及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各个部门,涉及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的配置和调整,涉及提出目标,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改革,管理控制、监督检查众多环节。
因此实行战略的思维、宏观的决策、统一的领导,在防止政出多口、各行其是等方面就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机构编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职能更加强化,任务更加艰巨,机构编制管理也应善于“抓大放小”,突出工作重点1、推进体制机构改革。
浅谈新时期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谈新时期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健全机制严肃纪律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配置执政资源的有效手段,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不可缺少的形式,是推进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起到了源头性和基础性作用。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先后出台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文件,省上也出台了《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关于印发〈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机构编制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各级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视不足。
比如在人员调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用人找人事”、“重人事、轻编制”等现象。
部分单位领导由于过去的工作习惯,只认人事局的红头文件,忽视编制审批,对编制工作认识不足,削弱了编制的制衡作用。
2、组织、编制、财政、人社部门配合不够,合力不强。
虽然各级文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
比如在人员调配工作中,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一切进人都要经编委审批,对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的,组织、人社部门不予办理考录(聘用)、调配人员等手续,财政部门不予安排增加预算和核拨经费。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调人在先,审批在后、财政部门“认文不认单”等现象,合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力度大和编制总量控制之间存在矛盾。
近年来人事部门大量安置高校毕业生,而上级编制部门对编制总量数额未能及时作调整,部分乡镇人员膨胀过快,造成基层单位新的超编,形成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人员继续增长的现象,大大削弱了编制的约束力。
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问题、思考和建议
市 编办对试 点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职能履行情况 、职
责 分工情 况等有了整体性 的把握 ,能够 及时调整部 门
职能 ,界定 职 能边 界 ,理顺 职 责管 理 ,推 动职 能转
变 。同时 ,也 有 助于形 成机 构 编制 动态 管 理 的新机
制。
类 、组织实施类 、监督检查类 、部 门间协调配 合类 、 辅助职能类 、其 它职能类等进行梳理 、分解 和归类 ,
重大决策 失误 的责任追究情况 ,依法行政 和 行 政复议 情况 ,对 群众来信来访 、投诉举报 的处 理惟 况等 。同
万人 时 ,征询分管市领导对试点单位 的评价 , 助 “
相关职能 的意见 。三是 理顺 职责关系 。切实解决 部 门
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 的问题 ,推动部 门之 间的协 调配 合 。四是调整机构 编制 。对部 门的内设机构 、人员编 制和领导职数进行 动态 管理 ,逐步建立 以职责 匹配为
为加强工作 的手 段 ,要求增 配领导职数 。
规定 了公 务
龄 的工作 人
四是 县 级 机 构 编 制部 门 办公 经 费 有 限 。嘉 荫
县属 于边 境农 业 县 ,经 济基 础差 ,县 财 政 给各单 位
但是 ,各 地
^ 是
核定 的办 公 经费 有 限 。维持单 位 基本 运 转都 非 常 困 难 ,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 了工作 的开展 。
步 完善 和强
互 配套制 衡
置上 ,盲 目追 求 大而 全 ,有 的单 位为 了争取 与上 级
条 块相 应 的专 项 资金 、项 目,要 求通 过设 立 或合 署 办 公 、挂 牌 等途径 设 立相 应机 构 。在 领 导职 数配 备
机构编制工作意见建议3篇
机构编制工作意见建议3篇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以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严格有效的执行了上级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一)进一步严格行政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
省在中央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内分配下达给各地和省级各部门,各地各部门不得在省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外自行增加用于行政机构的编制。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清理核销自定编制和混用的事业编制,超过中央下达行政编制的现有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办法逐步消化解决,同时,要盘活现有行政编制存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数、财政供养数的一一对应。
今后,各级行政机构将不再出现新的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二)加强和规范奇迹单位机构编制办理事业编制的核定,既要考虑当地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
国家已有定编标准的,按照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从严从紧核定;没有定编标准的,应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任务轻重、社会功能、服务范围等因素,进行通盘综合考虑,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定编。
新设置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所需编制,以及现有事业单位因公益服务事业发展确需增加编制的,应通过内部整合和调剂解决;无法调剂解决的,要严格按程序办理。
事业编制核定以后,严格按照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在编制内配备人员;严禁将事业编制用于行政机构,不得把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
(三)加强领导职数管理。
建议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必须严格按照同级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方案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和变更,不得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
二、强化机构编制法治制度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国务院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制定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加大职责分工协调力度;完善各级党政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在明确各部门职能的同时必须逐项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并增强其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关于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关于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机构编制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高机构编制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规范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央、省有关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和改进管理、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控制总量,严守底线1.严格控制增长。
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有明确要求和批复的机构编制事项外,不得突破上级核定的机构编制总量。
工作确需增加的,党政机构在规定的限额内调整设置,探索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公益类事业单位原则上按照综合设置或“撤一建一”“撤多建一”的方式进行组建;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原则上在现有内设机构数额内优化调整;所需编制在总量内调剂,从严从紧核定。
严禁新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凡工作任务可以由相应职能部门承担的,或工作任务与已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责相近的,一般不再新设议事协调机构,或可由已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就某方面工作在内部设立工作小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编制、不明确机构规格,具体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
2.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纪律,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
除机构编制部门明确实行备案管理的事项外,其他机构编制事项要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统一研究办理。
对无专题申报、违反程序和制度的机构编制送审事项,机构编制部门不予受理。
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的机构编制问题,党委、政府不将其列入会议议题。
除专项机构编制法规外,各地各部门拟定的法规草案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除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为党委、政府代拟文件和制定规范性文件或出台部门文件、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时,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提出具体意见。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_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总结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_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2021年是全县机构编制调整年度,我县编制调整工作是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支持落实,全面完成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任务,在全面落实总体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成果(一)机构编制调整完成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各级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经过多次讨论、论证和协商,全县机构编制调整工作圆满完成,共压缩机构设置94个,减员优化1459人,达到了分配编制优化、强化资源调配、科学发展动员和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
(二)编制调整方案出台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于现有机构编制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区的机构编制调整方案。
该方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泛赞誉,有效保证了县级行政机关的工作顺利开展。
(三)诸多法规制度实施今年我们在编制调整工作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了各项有关法规制度,包括政策文件的制订和出台、相关规定的解释、科室技能培训、制度创新等等,全力增强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四)严格绩效考核为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有力的手段,明确责任人,优化工作流程,实行绩效考核,细化考核方案,加强日常监督,全方位监督调整方案的执行情况,极大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不足review:我们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顺利进行,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质量差异较大在机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对于机构编制减员优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差异,加之资源分配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了成果质量的差异较大,最终也影响了机构编制调整的整体效果。
(二)落实力度不足在机构编制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导致部分部门在执行方案上不尽如人意,工作效率与数量降低,从而影响到了机构编制调整的推进。
县两级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县两级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随着机构编制管理各种法规性、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地县两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逐步呈现,结合本人在机构编制部门工作实际,浅谈当前地县两级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创新管理的对策。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机构编制管理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很大。
当前在机构编制管理和机构改革中存在着社会因素和一些部门因素影响。
“条条”干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地存在,有的上级单位利用分经费、批指标、立项目、检查验收等手段要求下级设置对口机构或增加人员编制,实施部门干预;虽然上级编制部门一再的禁止此种现象的发生,但往往因地方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的资金注入,个别还存在要求设立机构,增加这方面的编制,造成机构编制部门无所适从,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前几年,全国范围内矿山安全事件和食品问题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就进一步得到强化,成立了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和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机构,并增加了执法队伍编制。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过去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前瞻性造成的。
(二)人员编制核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由于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尚未健全,造成了在人员编制的核定上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2002年机构改革时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基本上是按照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辖区人口、行政区划和面积等指标进行分类确定。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旅游业等经济的大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口数量大幅增加,一些部门的职能也随之增加,特别是有关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急需增加编制的问题尤为突出,如医院、学校等部门的编制,随着国家对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的加大投入,使床位、住院人数和学生数成倍增加,而编制没有增加,造成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相对落后,急需的技术人才引不进来;导致教师队伍严重缺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某县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方案 (2)
某县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方案引言某县作为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对于提高组织效率、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县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岗位分配不均衡、编制结构不合理、编制数量超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提出了一些整改方案。
问题分析编制岗位分配不均衡当前,我县在机构编制岗位分配方面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编制过剩的情况,而一些重要岗位则人员不足。
这种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编制结构不合理某些部门和单位的机构编制结构较为复杂,层级过多,存在职责交叉和协调不畅的问题。
这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决策难以及时执行、工作协调困难等问题。
编制数量超标我县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编制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造成了编制浪费和财政压力加大的问题。
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些重要岗位人员不足的情况。
整改方案优化编制岗位分配针对编制岗位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综合评估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和人员需求,合理调整编制岗位数量;•加强岗位需求和人员配备的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和纠正;•推行灵活编制机制,鼓励部门和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岗位调整。
优化编制结构为了解决编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清理和整合冗余的部门和单位,减少层级和职能重叠;•设立专门的编制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编制结构的规划和优化;•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
精确控制编制数量针对编制数量超标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制定严格的编制管理制度,明确编制数量的上限和下限;•加强对编制数量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审查编制增加的必要性;•推行人员流动和交流机制,合理利用现有编制资源。
实施方案步骤一:制定整改方案由县委、县政府组织编制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步骤二:开展编制调研对全县各部门和单位的编制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了解编制分配情况、结构布局和数量统计等信息。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改进建议报告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改进建议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经过调研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2. 问题分析2.1 人员编制不合理目前的机构编制存在着人员编制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部门人员编制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财务压力。
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却因人员编制不足而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这种人员配置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限制了组织的发展。
2.2 组织结构冗杂目前的机构编制存在着组织结构冗杂的问题。
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工作重复和协同不力。
此外,部分岗位设置过于细分,造成了管理复杂化和冗余。
这种组织结构冗杂给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困扰,并妨碍了工作的高效进行。
3. 改进建议3.1 优化人员编制针对人员编制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审查各部门的人员编制情况,削减冗余岗位,优化资源配置;- 对重要岗位进行评估,确保足够的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避免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
3.2 精简组织结构为了解决组织结构冗杂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组织结构优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协同性;- 合并冗余的岗位,降低管理层级,简化组织结构;-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作。
4. 结论通过对当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人员编制不合理和组织结构冗杂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人员编制和精简组织结构的改进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将能提高机构的效率和协同能力,进一步推动组织的发展。
提高机构编制效率:经验分享与探索
提高机构编制效率:经验分享与探索经验分享与探索2023年,机构编制效率已成为企业、政府等各个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何提高机构编制效率,成为了各大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经验:管理、人员和工具。
管理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对机构编制工作有清晰的计划,包括时间节点和任务分配。
制定详细的计划能够让工作人员更清晰地了解任务内容和完成时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管理者还需要及时跟进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保证各项任务有负责人进行跟进和监督。
对于完成时间或者产出质量不合格的任务,管理者需要及时反馈并调整计划,避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人员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和专业,因此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至关重要。
在人员选择和培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人员的专业素质,如:(1)对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应的工具和技术;(2)有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共同提高团队的技能水平,也可以通过工作交流等方式加强协作和团队氛围。
另外,采用跟进式的培养方式,让新员工能够接收到充分的培训和指导,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工具除了良好的管理和人员,机构编制工作还需要适合的工具,比如可视化分析工具、在线协作工具等。
这些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数据处理和交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如下的工具:一是大数据分析工具,用来更准确地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之类的算法,帮助找到合适的信息,提高机构编制的效率。
二是团队协作工具,提供了多种协作方式,如在线文档共享、在线讨论和即时聊天等。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更便捷地进行团队协作,帮助团队快速迭代和优化。
机构编制工作的提高效率需要从管理、人员和工具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方面,需要有清晰的计划和分配,以及有效的跟进机制,来保证整个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改变了原来的设置模式,成为了党委序列机构。
这一变化,使得编制部门管理的职能更强了,工作力度大了,社会关注度也更高了。
一年多来,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中发挥了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但在实际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给推动编制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贯彻好中央精神,使机构编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充分重视当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并逐步进行解决。
一、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1、行政编制供与求的矛盾。
编制的供应与需求,是一对矛盾体。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要求下大力气严格控制县级机构编制,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党政群机关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不断。
目前县级行政部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问题,主要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县一级政府机构的行政编制十分紧张,各部门、各单位都在申请增加编制,编制部门压力很大。
由于编制供需的严重脱节,导致了新设立的单位、职能增加的单位编制不足,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执法机构普遍使用事业编制的问题。
在编制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层级结构失衡,县一级超编较为严重,乡一级则出现空编。
二是党政结构失衡。
目前县级党委机关、其他机关所占人员编制的比例均高于规定的标准,挤占了政府机关的编制,造成了党政之间编制结构比例的失衡。
三是官兵结构失衡。
少数单位官多兵少,个别单位甚至是有官无兵。
部门编制结构失衡、人手紧张,加剧了编制的供求矛盾。
2、单位超编与缺人的矛盾。
在县级部门有一个怪圈,就是单位一方面人员超编,一方面又感到缺人。
乍一看,不可思议,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单位里人员编制不可增加,而那些年龄偏大的人员,有的转入离岗退养,有的是其它原因没有上班,然而他们仍在单位编制之列,只是干事的人少了,因此出现了超编与缺人共存的现象。
谈我县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谈我县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谈我县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编制管理工作在以往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例如,编制管理实行了“一支笔”审批制度、人员调动实行了“两卡一审”制度、推行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建立了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健全了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提高等。
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也深感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着关系不顺,难度加大、无法可依、自身建设滞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编制控制与编制膨胀的矛盾从编制管理的政治属性上看,编制管理的领导权始终是由各级主要领导直接掌管。
我县有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都由编委会研究决定,编委的各级领导都想实现管理的有序和效益的最大化,从严控制编制。
但是很多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不管是否确实需要增人设机构,都想使自己的工作人员富足,下设机构健全以证明工作的力度大或重视的程度高,并以此来评定工作成效。
我县有些单位到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资金或要政策时,就因为编制和下设机构没有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而不予批准。
还有些单位是迫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年底考核指标,不得不想方设法增人或增设机构,客观存在的种种阻力成为编制膨胀的诱因。
我县某些乡挂统计站牌子的现象就是一个例子,我办接到政协委员要求给一些单位增编、增设机构的提案数量增多也能说明这些问题。
因此就造成了主观上编制控制与客观上编制膨胀的矛盾。
二、存在人治与法治的矛盾从编制管理的法规属性上看,编制管理中各方面关系的调整绝大部分必须通过系统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编制管理过程中的严密性和执行中的严肃性。
而目前编制管理法制建设滞后,无法可依也就谈不上执法必严。
我县在编制管理过程中一再的强调“编制就是法规”,但是属于哪一类法,什么时候颁布的,我们则不得而知。
机构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整改方案
机构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整改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机构编制工作在推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复、冗员现象严重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适的整改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改目标1. 优化机构设置:通过合理的机构划分、职能整合和归口管理,减少机构的重叠和冗余,提高效率和效益。
2. 提高职能执行能力:优化机构设置,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提升工作效能,使机构职能更加专业、高效。
3. 减少行政成本:通过减少机构编制和冗余人员,降低行政成本,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
4.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机构编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整改方案1. 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对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明确整改方向和重点领域。
2. 优化机构设置:根据调研结果,对国家、地方及各级政府机构设置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减少重复职能和交叉管理。
3. 职能整合与归口管理:对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合力协作。
同时,设立归口机构,统一管理相关职能,提高执行效率。
4. 岗位评估和职能调整:对机构编制中的冗员问题,开展岗位评估和职能调整工作,确保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少冗余现象。
5. 提升组织效能: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人员配备制度,提高组织效能和协同工作能力。
6. 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机制,加强对整改方案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四、实施步骤1. 确定整改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方案,并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2. 推进方案落实:各相关部门按照时间节点落实整改方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计划推进。
3.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于整改工作整体进展不顺利的地区或机构,要加强指导和支持。
某县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方案 (5)
某县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方案1. 引言某县的机构编制管理是县级机关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县级机关的日常运作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某县的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编制过程不透明、编制岗位不合理、编制体系未与实际需求匹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
2. 问题分析2.1 编制过程不透明目前,某县的机构编制过程缺乏透明性。
决策过程不够公开、公正,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决策结果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2.2 编制岗位不合理某县的机构编制中存在着一些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岗位职责重叠,一些重要岗位却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3 编制体系未与实际需求匹配某县的机构编制体系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县级机关的需求,导致工作不够高效、协调性差。
3. 整改方案3.1 提高编制过程透明度为了提高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编制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比如岗位设置、编制依据等,让参与者对决策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 对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决策的公正和合理,可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来实现; - 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征求公众意见、开展听证等形式,让有关方面对编制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
3.2 优化岗位设置为了优化岗位设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对现有岗位进行全面审查,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避免重复和冗余; - 设立明确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权限和责任,避免岗位之间的职责模糊,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3.3 调整编制体系为了让编制体系与实际需求匹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了解和分析县级机关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 - 定期评估和优化编制体系,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体系的有效运作和适应能力。
4. 预期效果通过此整改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预期获得以下效果: - 编制过程更加透明公正:公开决策过程和信息,提高决策的可信度和接受度,增加公众的满意度; - 岗位设置更加合理:减少重复、冗余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提升工作效率;- 编制体系与实际需求更加匹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机构编制建议书
机构编制建议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构编制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机构编制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发展。
因此,本建议书旨在针对机构编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机构更好地进行编制工作。
二、机构编制的重要性1. 机构编制对于组织的重要性机构编制是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个合理的机构编制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组织的发展。
2. 机构编制对于员工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机构编制可以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责和权利,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责任,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三、机构编制的建议1. 确定机构编制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机构编制时,应当根据组织的性质和规模确定机构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原则。
只有明确了基本原则,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机构编制工作。
2. 合理划分组织结构在进行机构编制时,应当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组织结构,包括确定各个部门的设置和岗位的职责。
同时,应当注重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3. 设定合理的岗位职责在进行机构编制时,应当设定合理的岗位职责,包括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同时,应当注重岗位职责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员工能够清晰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4. 建立有效的权责制度在进行机构编制时,应当建立有效的权责制度,包括明确各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权责制度,可以有效地推动组织的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和评估在进行机构编制后,应当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包括对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只有加强监督和评估,才能够确保机构编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结语机构编制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_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总结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_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总结机构编制是一个政府组织结构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到政府各部门、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县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一、工作成绩及亮点近年来,我县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充分发挥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广泛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我们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机构设置和调整。
我们注重人员的培训和提升,积极搭建各种学习交流平台,提高机构编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我们还加强了内部协调和外部对接,改进了工作流程和机制,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机构编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及时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一些部门和机构的职能和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不到位。
机构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人员对政策和法规了解不够深入,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机构内部的协调和沟通不够顺畅,工作流程和机制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县级机构编制工作,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注重需求导向,在机构设置和调整中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职能定位,提前做好调研和规划工作,确保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人员培训和提升,提高机构编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加强内部协调和沟通,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我们还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充分发挥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机构编制工作中具有在更大范围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
机构编制工作中具有在更大范围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
和意见建议
1.实行绩效管理:
(1)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把绩效评价纳入管理激励的体系,为编制工作的执行提供有力支撑。
(2)把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绩效评价管理、激励奖励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更好地实现机构编制工作的推广价值。
2.协调改革:
(1)加强领导控管,规范编制管理行为,及时掌握和有效把控编制管理信息,督促各部门综合和协调改革,形成有效的编制管理模式和评估模式,实现编制管理体系的推广价值。
(2)抓紧下拨工作,通过调整机构综合配置,构建编制监管体系,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保障编制体系的稳定运行。
3.强化管理:
(1)改进管理文件,完善编制工作实施程序,以精细化的管理推动机构编制更好地实现推广价值。
(2)建立完善的报表制度和管理机制,强化编制审核管理,依托科技手段完善编制活动的保障机制,加强机构编制体系的管理。
4.开展培训:
(1)实施企业改革所需的培训措施,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2)通过培训让编制管理人员学习员工管理和技能提升知识,做到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确保机构编制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性。
5.强化激励:
(1)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有价值的激励奖励,对重要任务的完成和良好的绩效表现给予激励与表彰,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创新创造力,实现机构编制工作的价值推广。
(2)实施正确的激励方式,以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持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推广价值,为招聘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五点建议
作者:明兴谱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伴随机构编制管理“三个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已建立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逐步呈现,一定程度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
一、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单位和部门机构编制意识不强。
少数单位和部门对新形势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个别领导编制意识不强,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只是片面强调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等客观因素,要求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提高机构规格。
如果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最好是行政机构;如果不能设置行政机构,就要求设立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机构,并且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部分行政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的事务包揽过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必须实行政企和政事分开。
但是仍有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人、财、物、事实行统管统揽,用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本应由事业单位自主处理的繁杂事务,导致政事不分,人员编制不清,一旦工作任务较重时,就以工作任务多、编制少为由找领导,为事业单位升格、增加人员编制、调动工作人员等,致使机关工作政事不分,人员臃肿、混编混岗。
(三)进人用编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
一是随意借用人员,先借后调,“请神容易送神难”,借进来容易退回去难。
特别是有下属事业单位的行政机关,一旦机关工作任务重时,就抽调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到机关工作,工作完成后,这批人员就留在机关,不愿再回原单位上班;二是少数单位不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随意调动工作人员,致使人员编制混编混岗现象发生;三是用人程序不规范。
个别单位领导机构编制政策意识淡薄,不事先征得编制部门的意见,就办理了调动、聘用手续。
(四)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不严密。
虽然中办、国办《通知》明确规定: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社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社会保障部门才能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公安部门才能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形成严密的协调配合机制。
(五)机构编制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机构编制宣传工作十分重要。
如果对机构编制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领导和机关事业单位不了解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程序,无意中就会造成机构编制违规行为。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机构编制是龙头,也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办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情况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职能。
(一)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们的重视、关心与支持。
近年来,伴随机构编制管理“三个规范化文件”的颁布实施,特别是中央纪委出台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适用的“解释”,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编制管理多年来无法可依的窘境,实现了有法可依。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营造良好氛围。
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实现有法必依。
二是对照机构编制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在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单位执行“三定”方案的情况,维护“三定”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尤其是对单位和部门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从而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
要进一步完善“三个一”制度。
切实杜绝机构编制多头决策,强化编委及其办事机构的决策中心地位。
二要进一步完善进人核编制度。
要实现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进人用编是核心与关键,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控制超编进人、优化人员结构就无从谈起。
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精雕细琢做好“三定方案”,有效避免“职能不清、相互扯皮”问题的产生,要明确相关单位机构性质,确定人员编制,定好各单位人员编制数、经费来源渠道、领导职数,为单位人员构成搭好架构。
(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一体化管理的、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工作机制。
机构编制是进人用编的总闸门,只有在编制计划内,才能招聘、录用、调整人员。
同时也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人员编制范围内,人社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办理医保、社保手续,要彻底扭转目前存在的在编制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调动手续,核定了工资再来编办办理编制手续等程序颠倒现象。
(四)多措并举解决好超编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超编由各种原因造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改革解决。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改变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把所属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事权归于事业单位,使主管部门从包揽所属事业单位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
二是对编制不足造成超编的事
业单位,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定编标准,根据定编标准进行据实测算,该补充编制的进行增补。
三是对人为因素造成超编的,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进人条件和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而擅自进入的,一经查实,应立即清退,并予以通报批评。
同时要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和竞争上岗办法,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
四是积极推行满编单位先出后进,出一进一,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或“出二进一”的管理办法。
(五)切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任何工作的好坏,人的因素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
县级编办应采取切实措施,争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加强人员配备和硬件建设,大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