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 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该句错误较多。
首先断句错,应为“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古人以干支纪年,纪日,但纪月不用干支。
这个“朔”字,是初一的意思。
古人在正规庄重的场合纪日期时月后都加上该月初一的干支,以便于别人推算。
古人没有括号,所以直接附在月字后。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古人署官格式复杂,但不好移译,最好是解释一下即可,译成现代汉语反而不甚通顺。
下同.原文:使持节、蒲外(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维乾元元年,岁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玉兰,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衬,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维干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编辑本段译文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颜体”,被后世称为“颜真卿楷书”。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气势雄浑,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而他的一篇祭侄文稿更是被人们称为经典之作。
下面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译文。
祭侄文稿吾侄颜真卿,年方弱冠,才华横溢,书法造诣已经超过了我这个老叔。
然而,命运却不公平地夺走了他的生命,让我这个叔叔痛失至亲。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心如刀绞。
你是我亲手教导的,我看着你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展现出你的才华。
你的字,如同你的人一样,气势雄浑,刚毅有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你的字,是你的灵魂的写照,是你的情感的宣泄。
你的字,是你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你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师傅王羲之。
他是我们书法界的巨擘,他的字,如同他的人一样,温润如玉,婉约细腻,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他的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杜牧。
他是我们文坛的翘楚,他的诗,如同他的人一样,清新脱俗,婉约动人,充满了诗意的韵味。
他的诗,是他的灵魂的写照,是他的情感的宣泄。
他的诗,是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的表达,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的凝结。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故乡洛阳。
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那里有着壮丽的山河,美丽的风景。
那里有着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吾侄,你是洛阳的骄傲,你的字,是洛阳的瑰宝。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名利?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追求。
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真善美的追求,你用你的字,向世界展示了你对人生的思考。
吾侄,你的离去让我明白,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
祭侄文稿原文和译文

祭侄文稿原文和译文祭侄文稿原文:非常荣幸地得知古灵阁的庆典,令人兴奋不已。
虽然我们的祖先已经去世多年,但每当我们记起他们的故事时,就会感到深深的感动。
今天,我们要为他们祭祀,让他们永恒地留在我们心中。
在这一刻,当我们举起火把烛光,烧着芳香,祈祷和回忆,让我们赋予他们新的生命。
宗族里所有人,不论是否到场,都隆重地纪念着他们的风采,将他们的历史留下来。
隆重祭拜他们,将他们壮丽的荣耀,护送到万世流传,唱和他们的传说、凭借他们的名义而活。
今后的日子里,父母们的忠诚、敬畏和恩惠总会刻骨铭心,不论何时,何处,都会被传承而永存。
祭侄文稿译文:We are greatly honored to know the celebration of Gulian Pavilion, which makes us excited. Although our ancestors have passed away for many years, every time we recall theirstories, we will feel deeply moved. Today, we pay homage to them, so that they will live forever in our hearts.At this moment, when we hold up the torch and candlelight, burning incense, praying and recalling, let us give them anew life. Everyone in the clan, whether they are present or not, solemnly remembers their demeanor and leaves behindtheir history.Fervently worship them, take their glorious glory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ing and tell their legends, and live in their names. In the future days, the loyalty, awe and grace of parents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in mind, no matter where and when, they will be inherited and everlasting.。
祭侄文稿原文及注解

祭侄文稿原文及注解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的一篇文稿,主要描述了颜真卿思念自己侄儿的悲痛心情。
以下是祭侄文稿的原文及注解: 【原文】
祭侄文稿
颜真卿
祭侄文稿,行草。
此稿感情的抒发极为强烈,由于涂改较多,或因后人珍视而不欲毁伤,故残破之处较多。
署款“颜真卿”,行书,当为稿本。
真迹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注解】
祭侄文稿:祭祀侄儿的文稿。
颜鲁公: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颜鲁公”。
行草:行书和草书的合称,是一种外形尺寸较大、运动幅度较大的汉字书体。
稿本:未正式发表的文稿。
由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真迹,所以被后人视作珍贵的稿本之一。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现将原文注释如下: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祭侄文稿》原文与翻译

《祭侄文稿》原文与翻译《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注释: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
“庚午朔”:那个月的朔日是庚午日。
“三日壬申”:那个月的初三日是壬申日。
祭祀就发生在九月初三日。
②第十三叔……丹杨县开国侯真卿:“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
“银青光禄夫”阙“大”字,应为银青光禄大夫。
“蒲州”,地名。
“丹杨县”,地名。
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
③以清酌庶羞……季明之灵口:“庶”,各种;“羞”,通馐,食物。
“庶羞”,指各种食物。
“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
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④惟尔挺生……方期戬谷:“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
“夙标劭德”,夙标,《晋书王敦桓温列传》:“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
”“阶庭兰玉”:喻能使门楣光辉、有出息的子弟。
祭侄文稿(全文、释文)[精彩]
![祭侄文稿(全文、释文)[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db978b5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a.png)
原文:维干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干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
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原文: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
祭侄文稿原文及释文

《祭侄文稿》原文及释文《祭侄文稿》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舍”涂去)。
《祭侄文稿》的释文大致如下:在乾元元年,也就是戊戌年,九月的一个朔日,我以清酒和各种美食作为祭品,来祭奠我亡故的侄子季明。
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第十三叔,曾经是银青光禄大夫,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你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美好的品德。
你的智慧和才华像宗庙中的瑚琏一样宝贵,像阶庭中的兰玉一样优雅。
我们一直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你能带来家族的繁荣。
然而,没想到的是,逆贼突然发动了战争,他们以武力反抗正义,挑起了纷争。
你的父亲,竭诚为国,坚守常山郡。
当时,我也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前往平原地区执行任务。
我的兄长很关心你,让我给你传话。
你听到消息后立刻返回常山。
你打开城门,勇敢地面对敌人。
然而,由于贼臣的背叛和不救,常山城被敌人围攻。
你的父亲被擒,你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这一切都是如此突然和悲惨。
想到你的遭遇,我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
即使我有一百个身体,也无法换回你的生命。
我承受着天恩,现在被调任到河关地区。
最近,泉明也再次被困在常山。
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

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祭侄文稿原文满天星斗,夜幕降临,我默默地站在墓前,手中握着一束鲜花。
这是我每年祭侄的时间,也是我最难过的时刻。
我侄子,你是我亲手带大的,却在年仅25岁时离开了人世。
每每想到你的离去,我的内心都无法平静,悲痛深深地缠绕在我的心头。
记得你小时候,聪明活泼,总是笑着说话。
你喜欢玩耍,喜爱大自然,总是带着一脸的阳光笑容。
我们曾经一起追逐阳光,伴着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奔跑。
我还记得你那双明亮的眼睛,就像两颗闪亮的星星,透露着聪慧与快乐。
长大后,你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大学。
你选择了法律专业,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你专注学习,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每一门课程。
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你在大学期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
毕业后,你迅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你在法律事务所工作,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律师。
你努力奋斗,不怕困难,赢得了同事和客户的赞誉。
你的坚定和专业能力,让人们对你充满信任。
你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
然而,命运却对你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你年仅25岁的时候,不幸遭遇了一场意外事件。
你在处理一桩重要的案件时,遇到了困难。
尽管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依旧失败了。
那一刻,你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也失去了生命的勇气。
你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祭侄文稿译文Starry sky, nightfall, I stood silently in front of the grave, holding a bouquet of flowers in my hand. This is the time when I honor my nephew every year, also the most sorrowful moment for me. My nephew, you were raised by my own hands, but left this world at the young age of 25. Every time I think of your departure, my heart is unable to calm down, grief deeply entwined in my mind.I remember when you were a child, smart and lively, always speaking witha smile. You loved to play and enjoyed nature, always wearing a sunny smile on your face. We used to chase the sunlight together, running in the fields with laughter and joy. I still remember your bright eyes,like two shining stars, revealing intelligence and happiness.As you grew up, you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in your studies and successfully enrolled in university. You chose to study law, hoping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You focused on your studies, delving into every course diligently. Your efforts did not go in vain, as you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during your university years, becoming an exemplary student.After graduation, you quickly found your ideal job. You worked in a law firm and became an excellent lawyer. You worked hard, faced difficulties without fear, and earned the praise of colleagues and clients. Your determination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gained the trust of people. With your wit and diligence, you made many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However, fate played a cruel joke on you. At the young age of 25, you encountered an unfortunate accident. While dealing with an important case, you faced difficulties. Despite your enormous efforts, you ultimately failed. In that moment, you lost all hope and the courage to live. You chose to end your young life and left this world.第一部分:小时候的欢乐时光1.1 孩童时代的欢笑在我心中,你永远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了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祭侄文稿》的全文翻译:【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充城敦公,以亡侄男季明、侄孙敬因,垂问之故,使侄男、秘书省校书郎夔告于季明之灵曰:呜呼!吾承家门之戚,掌银青之贵,凡所知所闻,每观史传,一至于此,复何敢希!仲尼云:“吉凶祸福,天寿有期。
”又云:“血肉之躯,能有几人?”吾从仲尼,未尝不及汝也。
先公怀忠抱义,世笃儒风。
坟墓其修也,必以继绝世;子孙其举也,必以才为称。
苟能存其一,未必不克有二。
所谓“忠臣死名,名垂不朽”也。
吾十九而孤,四十年踪迹未尝连行陌出,计其始终,与满一旬,多七日而已。
吾生也久矣,遇物也审矣。
方为叔父报礼于九泉之下,岂求汝曹同其所乐;又以忠臣易名,其报也荣;以逆臣称谥,其责也显。
吾之此言,非独为己,亦为汝曹。
季明、敬因等,已往之咎,不复多陈。
既使汝曹知之,又何求没其行迹?吾以义来者,将以义告之。
行矣!勿复有言!【译文】在乾元元年,时逢戊戌年九月庚午日,是第三日丙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担任城敦公的职位。
因为丧失了侄子和侄孙的缘故,询问和关注这件事的起因。
让侄子、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夔告于季明灵前道:唉!我们家族不幸遭受惨重的悲伤,我担当着我们家门族中的重任,凡是所知道所听闻的,每每观看历史传记,一旦提到这一类似的悲惨事件,怎么还敢希冀能得到什么呢?孔子说:“吉凶祸福和寿命长短都是由天命注定的。
”又说:“受肉体血腥之躯的限制,人能活到多少岁数呢?”我根据孔子的说法,也就常常想到你。
先公怀着忠义之心又有坚定的信念,世代秉持着儒家的风范。
修筑坟墓时必定以延续久远的名声为要;子孙后代的行为举止必定以他们的才华作为称颂之处。
如果有一个子孙能够保留下来,未必不能有两个。
颜真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译文

颜真卿(公元709-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颜真卿文言文翻译

原文:颜真卿《祭侄文稿》吾侄颜季明,生于富贵之家,长于文武之间。
自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操笔能书。
吾每观其作文,辞藻华丽,文采斐然。
年十五,赴京应举,得进士及第。
归乡后,官至侍郎,颇得君王赏识。
季明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
在官场,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吾常谓季明:“汝虽身处江湖,勿忘江湖之远,勿失江湖之正。
”季明闻言,谨记在心。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吾季明随军讨伐。
战于平原,季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不幸,吾季明不幸被敌所俘。
敌将欲劝降,季明大义凛然,誓死不屈。
敌将无奈,遂将其杀害。
吾闻季明死,痛哭流涕,悲痛欲绝。
吾思季明一生,忠勇善良,可谓后世楷模。
吾虽年老,仍愿为季明报仇,讨伐叛贼,还天下太平。
今季明逝去,吾欲祭之以文,以表吾哀思。
吾恐吾文辞浅薄,不足以表达吾之情。
然吾仍愿以此文祭之,愿季明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译文:颜真卿《祭侄文稿》我的侄子颜季明,出生在富贵人家,成长在文武之间。
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提笔能书。
我每次看到他写的文章,辞藻华丽,文采飞扬。
十五岁时,他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
回家后,官至侍郎,深受皇帝赏识。
季明为人正直,不谄媚奉承。
在官场,他不畏惧权贵,敢于直言。
我常常对季明说:“你虽然身处江湖,不要忘记江湖的远大,不要失去江湖的正直。
”季明听到这些话,牢记在心。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我的侄子季明随军讨伐。
在平原之战中,季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
不幸的是,我的侄子季明不幸被敌人俘虏。
敌人想要劝降,季明大义凛然,誓死不屈。
敌人无奈,于是将他杀害。
我听说季明死了,痛哭流涕,悲痛欲绝。
我想起季明一生,忠诚勇敢,善良,可以说是后世的楷模。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愿为季明报仇,讨伐叛贼,恢复天下太平。
如今季明已经去世,我想用这篇文章来祭奠他,表达我的哀思。
我担心我的文辞浅薄,不足以表达我的情感。
然而,我仍愿用这篇文章来祭奠他,希望季明在九泉之下能够得到安宁。
祭侄文稿(全文、释文)

原文:维干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干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
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原文: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来源:新浪博客发布者:网络转载热度7131票浏览319357次时间:2009年4月29日 09:10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
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
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璉。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戩穀。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
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顏。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
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
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祭侄稿注释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庭阶兰玉,敏尉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阅读

祭侄文稿原文及译文阅读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翻译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
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词曰: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
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
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
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
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
二玄社-唐·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原色+简介+原文+释文)

二玄社-唐·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原色+简介+原文+释文)展开全文《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
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7]注释: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祭侄文稿白话文

祭侄文稿白话文
祭侄文稿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作者是唐代诗人韩愈。
文章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侄子的悼念之情,同时也提出了对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一些看法。
白话文可以这样理解: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我的侄子。
他生前德才兼备,被誉为少年才俊。
可惜他夭折了,使我们家族深感悲痛。
我虽然心痛难过,但仍希望能够为他送行,借此表达我对他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在文章中,我也谈到了一些关于社会和个人的问题。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同时,社会也需要诚实守信、正义公平的人来维护秩序和稳定。
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总之,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生命,注重品德修养,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玄社-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简介原文释文)

二玄社-唐·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简介原文释文)《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
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
宋《宣和书谱》有著录,清乾隆时入内府,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7]注释: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侄季明文稿》原文(附删涂字句)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现将原文注释如下: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使持节”: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
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原文: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
唐宋时为勋官。
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共设十二转,第八转为“上轻车都尉”。
七转为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下还有骑都尉等。
“开国侯”为爵名。
唐代将爵位分作九等,“开国县侯”为第六等。
候前多冠以县名,但食邑不一定由该县供给。
颜真卿的丹阳县开国候的名衔也为他出任蒲州时所赐。
译文: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原文: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注释:“请酌庶羞’:酌,指酒,也指斟酒。
请酌,指菲薄、便宜的酒类。
羞,通馐,食物。
庶羞,指普通的食物。
“赞善大夫”:大夫,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
“赞善”为赞美之词。
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曾担任乃父和颜真卿之间的联络工作,后被安禄凶杀害。
已见前面说明。
乾元元年,他被朝廷追赠赞善大夫。
译文:现在以清薄的酒类和家常的食物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词曰:原文: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注释:“惟”:语助词,用在句首。
“挺”:特出、出众。
“宗庙瑚琏”:宗庙中盛黍稷的祭器,夏代称瑚,殷代称琏。
这里指颜季明已成为颜氏宗庙中的重要角色。
“阶庭兰玉”:以芝兰(香草)玉树(仙树)比喻人们的优秀子弟。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问诸子侄曰:“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出于阶庭耳。
”译文: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
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原文:方期戬谷,河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
注释:“戬谷”:指福、禄。
戬,指福。
谷,为粮食的总称。
古代官俸以谷物计算,故可代禄位“闲”,同间。
“称要犯顺”:以逆犯顺,指起兵作乱。
译文: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译文: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
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原文: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注释:“俾”:使也。
“归止”;止,助词。
《诗.齐风·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
”“爰千土门”:爰,乃,于是。
土门,今河北井泾,时为战略要地。
“蹩”:促、迫。
局促不安。
译文: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
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原文: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注释:“贼臣不救”:如前所述.指颜杲卿收复土门以后,曾派泉明到长安报喜并求救兵,被太原尹王承生劫留,拥兵不救。
“孤城围逼”三句:指安禄山回兵常山,颜杲卿孤立无援,终于城破被俘。
颜季明和颜氏家族以及颜杲卿等先后被杀。
造成“复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悲惨结局。
译文: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
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原文: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注释:“荼毒”:荼指苦菜,毒药毒虫。
按:此两句似乎在隐喻朝廷的成败和用人不当。
“遘”;遭遇。
“呜呼哀哉”:对死者的叹词。
呜呼,表示叹息。
哀:悲痛。
哉:语助词,表示感叹。
初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卒条。
译文: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原文:我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注释:“河关”:河流和关隘。
此指蒲州,时颜真卿调任蒲州刺史。
他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此州之地,尧舜所都。
表里山河,古称天险”可见该地自古就是重要关口。
“比”;亲近。
“榇”:原指梧桐树,多用于制作棺材,此处指棺木。
首榇: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兹”:此。
原文“陷”字误书,应为“至”字。
译文: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
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
原文:抚念摧切,震悼心颜!译文: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原文: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注释:“幽宅”:阴间的住宅.指坟墓。
译文: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
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注释:“尚飨”;飨,通享。
又指以酒食款待。
此处指祭祀时希望死者能享用这些祭品。
译文: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