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展开讨论。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别从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式、评价困难与挑战、运用新技术提升评价发展、评价与学生素质发展关系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指出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加强师生合作促进评价有效实施,以及体育教学评价对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文章全面阐释了体育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评价、合理设计、困难与挑战、新技术、综合素质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师生合作、教育水平提升。
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介绍新课程标准是指根据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全面规划,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制定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和具体规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科学化。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体育教学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2 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体育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技能水平。
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体育课堂的教学也必须不断跟进和改进。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育要遵循“全面、多元、开放、创新”的原则,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的人才培养,因此体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更注重体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促进。
这就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育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教师应列出一份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出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各方面能力。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知识、态度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团体或个体比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集体项目来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帮助每个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让学生在竞争中从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的重心从单一的体育锻炼转向了综合的身体素质培养和能力促进。
因此,体育课堂的内容也应该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可以添加一些瑜伽、太极拳等新颖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不同的健身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方式,如讲解、演示,也要有现代的方式,如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开放式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它是一种促进学生发掘潜力、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开设一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
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
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一、注重行为和仪表行为是指各种活动和举止、作风、表情、手势、动作、言语等。
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
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
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
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的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的更加显着。
三、体育课上的阴、晴转变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和学生多交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决不含糊(特别是危险性运动项目如:单、双杠、铅球等)。
但是,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与“民”同乐,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要恰当、得体,就能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有序,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一、课程内容方面
1.注重多项能力培养:新课标将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五项,除了
传统的技能运动能力,还注重培养运动技能应用、身体素质和健康、综合实践和运动文化素养等多项能力。
2.强调运动技能应用: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技能训练,新课标将
技能训练和技能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3.推崇综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强调通过多个学科知识积累,
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就将技能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应用相结合,涵盖了人文、科技、心理等多个学科要素。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学生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
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评价。
而老师则是起到辅助、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与学生互动、评论、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体验,让学生深入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健康和挑战,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3.团队协作教学法:体育是个团体项目,需要团队精神和协作
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与同学一起训练、比赛、交流中,获得不同的思想碰撞与感受。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有着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注重运动技能应用、推崇体验教育和团队协作等特点。
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身心健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学生的需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才能。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课堂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社会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小组合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评价和反馈。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能力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问卷调查、个案记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个人特长的优秀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国家颁布的最新教育标准为依据,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体育课作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开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与评价,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也是关键,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的指导可以为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的引导,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才能验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素质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训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七步曲
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七步曲第一步:立足基础,遵循循证教学法。
这一步骤的重点是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第二步:关注学生,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
第三步:掌握个别学习,进行针对性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个别辅导和定期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体育课程应该涵盖多种运动项目和技能,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第五步:协作教学,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合作性和团队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对抗性比赛等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步:强调实践,注重实践技能。
体育课程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七步:评估反馈,促进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进展和困难,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促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七步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立足基础和关注学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通过掌握个别学习和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相连。
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游戏教学、任务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境营造,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学习和锻炼。
要注重让学生参与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评价。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评价。
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环境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等方面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在培养学生体魄和身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就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课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依然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通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基本技能,以应对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还要求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其形成持续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体育课堂不仅是培养学生个体能力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平台。
通过团体游戏、合作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还要求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直、坚韧、不怕吃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通过以上几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除了基本技能和运动项目的教学外,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知识的传授。
体育课程教学应当着重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包括体育文化、体育史、体育规则等内容。
通过丰富的体育知识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第一,教给学生必需的体育知识,指需要掌握的某些体育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史知识及一定的体育保健学知识等。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这其中包括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健身方法的运用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呈现的并不是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环境,还是一种封闭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不防将改变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教师要具有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往往是教师说了算,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盒和个人的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唱独角性的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
新课改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体育教学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化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
在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进行教学训练、教学练习。
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操控下,处于被动的接受技能学习,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而新课程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课程实施、教学组织与方法、学习评价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指导思想审视现行体育课程,可以发现它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体育课程中体育观念滞后;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社会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终生体育接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不足。
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基于以上观念,使新课程具有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价值。
由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下面从课程实施(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组织与方法、学习评价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一个教学目标,我们可能选择多种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更快的达到目标。
因此,只要是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
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可选择性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课程目标的多功能性也体现了出来。
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有两点:①依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②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的发展,掌握运动技能,培养体育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学生发展需要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
学生个体体育的需要是:愉悦身心,满足兴趣,实现自身价值。
从行为科学看,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
因此学生自觉的参与运动源于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如果学校体育不符合学生的需要,那么他的运动参与就失去了内驱力,如果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缺乏自觉积极性,那么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情感等方面的素养,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要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各种体育设施、运动项目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需要转变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并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只强调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如“足球世界杯”,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与足球相关的活动,深入了解足球知识和技能。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比如,在篮球课上,我们可以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如何配合、如何进攻和防守。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四、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和
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比如,在接力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学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
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
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体育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
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
其次,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和学生多交流。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应应时、应境、应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以“变脸”的形式来领导和建立协调、和谐、欢乐的师生关系。
二、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
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
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标准,介绍体育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内容1. 素质教育和技能教学相结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教学既要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又要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和技能教学相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体育课堂教学策略1. 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 注重学生表现和激励。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表现和激励,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发展特长,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七步曲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七步教学法。
一、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
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
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
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
事先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
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
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而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特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体育成绩和比赛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美育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关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1.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再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2.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和快乐,增强学生的体验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一、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和激情,并培养学生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全面能力的学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其具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通过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素养。
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全面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七步曲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七步曲一、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同学对本节课的奇怪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同学的思索、热忱和探究。
使同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同学去思索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同学更快更好地把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
小兔、袋鼠和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摇摆是不是可以关心身体向前向上跳动呢?等等二、激发同学的爱好:以问题带动爱好,以爱好解决问题。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针对不同的教材要实行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同学主动主动心情开心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指令的方式,使同学必需去听从的形式。
在教学中多采纳嬉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同学布置场地摆放器材。
事先把器材随便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嬉戏方式主动让同学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
这样一来同学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老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
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同学的爱好。
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嬉戏、竞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欲望。
使同学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如在嬉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同学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同学供应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
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同学自由商量,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
让同学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伸展,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
在主动的思维和活动中,同学不仅身体得到了熬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熬炼机会。
三、把握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同学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纳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去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
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5.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
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
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
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3.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落实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套。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场地和器材的依赖。
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
5.改变大班化的现象。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动等原因,目前,我区大部分中小学大班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为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