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防制(一)蚊虫的危害与形态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周明浩,吴健,张爱军,等.捕蝇器与诱蝇笼捕蝇效果的比较试

验[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5):3112313.

[2]张爱军,章进宝.蝇类诱捕瓶诱捕蝇类的试验研究[J].卫生

杀虫药械,1999,5(4):27228.

[3]高勇,叶枝荣,钱锋,等.蝇类诱捕器灭蝇效果观察[J].中华

卫生杀虫药械,2004,10(1):16218.

[4]林导成,林敬华,瞿恒生.诱蝇剂结合捕蝇笼的诱捕效果研究

[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1,7(4):40241.

[5]郑朝军,徐仁权,冷培恩,等.不同诱捕材料在捕蝇笼中诱蝇效

果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3): 1942196.

(收稿日期:2006201228)

=讲座>中图分类号:R18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81(2006)0420289205

蚊虫防制(一)

)))蚊虫的危害与形态分类*

徐承龙1,姜志宽2

(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3;2.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

蚊虫是四害之一,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除少数种类外,大多数都吸血,对人畜不但会骚扰和叮刺,而且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很大,为重要的医学昆虫。蚊虫的防制应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化学、生物、物理等防制为主要手段,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防制的目的采取综合性措施,将蚊虫控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

1蚊虫的危害

1.1传播疾病

1.1.1常见蚊媒病的种类¹国内:疟疾、丝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º国外:除上述外,尚有黄热病、西尼罗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基孔肯雅热等。

1.1.2世界蚊媒病危害情况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被蚊虫所传疾病的威胁之中,如:按蚊传播的疟疾,在90多个国家中流行,有近23亿人口生活在受染的危险环境之中,受染人群每年达3亿~5亿,每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在150万~270万人,仅非洲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18亿美元;由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100多个国家中流行,受威胁人数达25亿之多,每年患病数在1000万~2500万人,死亡人数达25000人;淋巴丝虫病在83个国家中流行,共有淋巴丝虫感染者112亿,有11亿人口受威胁,每年有近1亿人受感染;黄热病在1970 ~1995年期间,曾有41个国家报告流行,每年报告病例数平均在1200例,死亡340例,死亡率在30%左右,在这期间报告总死亡人数达8500多例,死亡最多的一年(1988年)达1714例;乙脑在1971~1994年,在亚洲的发病总数达1281427例,平均每年发病人数都在5500例以上,死亡率在5%~10%之间,在这期间共死亡53244例,平均每年死亡2315例。

1.1.3我国4种蚊媒病危害情况¹疟疾媒介主要有4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表1)。

表1我国常见蚊媒病的主要媒介蚊种

蚊媒病种主要媒介蚊种

寄生虫类疟疾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

劣按蚊等

丝虫病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致

倦库蚊等

病毒类乙型脑炎

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白纹伊蚊等

登革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我国疟疾流行历史久远,云贵、两广和闽台一带,自古称为瘴疠之地。解放前疟疾在我国流行十分严重,1932年长江下游地区发生水灾,暴发疟疾流行,发病率达60%,死亡30万人。在建筑滇越铁路时,恶性疟严重流行,有些地段民工死亡达50%,前后约死亡20万人,有/一根枕木一条命0的传说。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疟防工作,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的传染病,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曾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流行,1960年和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分别

*=作者简介> 徐承龙(19492),男,江苏南京市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媒生物防制研究工作。

为1023万和2411万,平均发病率高达1554/10万和2961/10万。经过多年的积极防制,1970~ 1990年每年发病人数平均以23137%的幅度递减,至1990年发病人数已降至11174万例。疫情报告疟疾发病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0101%以下。但自2001年起疟疾疫情有所回升,2003年全国报告疟疾发病40681例,实际发病数约74万例。

º丝虫病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丝虫病历史上曾在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4个县流行,共有淋巴丝虫感染者309914万,受威胁人口313亿,建国初期病人约3000万。经过科学的防制,目前我国丝虫病已进入全面消除阶段,全国16个流行省(区、市)中,除海南、安徽外,已有14个通过省级消除丝虫病审评。

»登革热媒介有2种: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据记载我国登革热的首次流行是1871年于厦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未见报道。20世纪30~40年代,曾发生几次大流行,如1931年在台湾,1940年在福建、广东和上海发生流行。1945年9月汉口发生流行,有80%的人口发病。1978年广东佛山地区突然发生登革热流行,全省当年报告22122例。1980年海南岛暴发登革热,全省报告453151例,随后,广东和海南不断流行并波及广西。1985~1986年海南岛出现登革出血热暴发流行。广东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均发生流行。福州于1944年曾发生登革热流行,在停息50多年后,1999年7~10月发生从东南亚归国人员带来的输入性登革热流行,发病1549人。2001年澳门出现登革热暴发。2004年10月宁波慈溪市因归国人员发病引起流行,发病83人。登革热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广泛存在,当蚊虫达到一定密度时,一旦有登革热传染源输入,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据报告,江苏、四川、北京、湖南、上海、河南、江西、山东、贵州、云南、武汉等省市也出现过输入性散发病例。1978~2001年,全国共报告68万多例,死亡501例。1981年在台湾的屏东县登革2型病毒引起的流行,共发病13000例;1988年流行波及全岛,报告10420例;2000~ 2001年发病1950例,至今流行不断。

¼乙脑主要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我国除青海、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1966年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发生较大流行,病例数增多,仅山东省就发病32810例,发病率达56108/10万。1971年再次发生类似流行,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的病例数都超过10000例,其中江苏发生28435例,发病率为53106/10万。综观历年来各省、市、自治区的流行情况,以北京、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上海等省、市发病较多。1980年以来全国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以福建为例,1962年发病7491例,发病率为40138/10万;1971年发病6584例,发病率为31155/ 10万;1980年发病951例,发病率为318/10万;1998年发病64例,发病率为01196/10万。病死率由建国初期的30%降至10%以至5%以下。

112骚扰吸血新疆地区蚊、蚋是夏、秋季的优势种,对当地军民及牲畜叮刺骚扰极甚,反映强烈。北湾地区在蚊虫活动季节高峰,叮刺指数166只/人#m i n,在荒漠草丛一帐次5m in即可捕1054只。曾观察到在人背部拍打一巴掌就可打死45只蚊虫。蚊虫中以刺扰伊蚊危害最严重,刺扰伊蚊5月下旬出现,6月下旬出现高峰,此时一帐次5m in捕获690只,到9月下旬才销声匿迹。2004年7月,经24 h连续观察,一帐一昼夜共捕蚊10233只,其中刺扰伊蚊10181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9150%。每当进入荒漠草丛巡逻,成群蚊蚋尾随追逐,1人15m i n内受侵袭叮刺的蚊蚋达4750余只,平均1m in有300余只叮咬。

黑龙江珍宝岛地区的/三班倒0吸血双翅目昆虫由蚊、蠓、蚋、虻组成,以蚊、蠓为主。当地有50余种吸血蚊蠓,其中刺扰伊蚊和刺螫库蠓为优势种。春季蠓类最多,夏季蚋的数量占优势,秋季刺扰伊蚊占优势。据调查,8月下旬江边林间1人帐次可诱到2172只蠓,9月初1人帐次可捕蚊1571只,绝大多数为刺扰伊蚊。

2蚊虫的形态分类

蚊虫属双翅目(D i p tera)长角亚目(Ne matocera)的蚊科(Cu lic i d ae),其种类繁多,迄今全世界已知种类达40个属、3200多种。我国已知蚊类达18个属、380多种和亚种。蚊虫的分类和正确鉴别是媒介调查、生态学研究和防制实践的重要基础;目前分类鉴别多数限于对成蚊和Ô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加以鉴别。

2.1形态特征

21111成蚊蚊虫是全变态昆虫,成蚊分头、胸、腹三部分,是体细、足长的小型昆虫。头的前端有一长喙,是蚊虫取食的口器,绝大多数雌蚊的口器适于叮刺吸血,翅脉和翅缘都有鳞片,头、胸、足以及多数蚊虫的腹部也覆盖鳞片,这是区别于其他双翅昆虫的特征(图1)。

2111111头部呈球形,两側具复眼一对。两眼之间有分节(雌蚊15节,雄蚊16节)的触角一对,雄蚊触角上密布长毛,雌蚊毛短而少。在头的前端正中处有一细杆状的喙,喙由下唇鞘及藏于其内的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