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总复习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菌物: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以分枝的丝状体吸收营养(腐生或寄生),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并可产生孢子的一类生物。

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缺乏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孢子囊的层出形成:顶端膨大,基部产生横壁,形成长筒状游动孢子囊,顶端开一圆孔,孢子顺序游出,产生第二个孢子囊,伸入旧孢子囊空壳中,重复3-4次,一个套一个(孢子囊的层出形成),这是水霉属的主要特征。

双游现象:水霉属常产生两种类型的游动孢子,即初生的游动孢子和次生的游动孢子,这种现象称双游现象。是否形成次生孢子与环境条件有关。

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网结现象: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融合,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典型的横壁叫做隔膜。

厚垣孢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一些真菌的菌丝中经常见到不规则的肥大的菌丝细胞,菌丝细胞内的原生质收缩,变圆,外面形成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

外生菌丝: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间,营养物质通过寄主细胞壁或膜来吸收。内生菌丝:菌丝体穿透寄主细胞,通过吸器来获取营养。并不穿破寄主的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入。围绕着吸器,寄主细胞常常形成包围吸器的囊状的鞘。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指一个有机体的整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分体产果或分体造果(Eucarpic):在菌体的某些部位形成生殖结构,而菌体自身则继续行使其营养体功能。

菌核:是由菌丝聚集和粘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同时它又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菌核具有各种形态,色泽和大小差异也很大。如雷丸的菌核可达15kg,而小的菌核只有米粒大小。

子座:许多有隔菌丝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菌丝的聚集物,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膨大而形成结实的团块状组织。这种由密丝组织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结构叫做子座。

多端芽殖:芽体可以从母细胞的不同点上产生,这种方式叫多端芽殖。

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此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连而形成假的菌丝链。

真菌的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体内或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在普通培养基25℃培养时呈丝状菌,这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两种形态互变,称为真菌的二相性。

几丁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β-1,4-N-乙酰氨基葡糖为单元的无支链多聚体,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类和低等的壶菌等,在一些藻类细胞壁和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的外骨架中也含量丰富,地球上的天然高分子含量第二。

葡聚糖: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多聚体,它们分别是β1—3葡聚糖、ɑ1—3葡聚糖、β1—6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等。

膜边体:在许多真菌菌丝细胞中,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之间有一些小的质膜结构,它是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由于位于细胞膜的周围而称为膜边体。

伏鲁宁体(woronin body):是一类较小的球状细胞器,直径约为0.2m 。它们由一单层膜包围的电子密集的基质构成,它与子囊菌和半知菌的隔膜孔相关联,具有塞子的功能,当菌丝受伤后,它可以堵塞隔膜孔而防止原生质流失,平时可以调节两个相邻细胞间细胞质的流动。对于它的化学组成目前还不十分了解。

壳质体(chitosome):是一种具有膜状外壳近似球形的小颗粒,直径约40~70nm。目前已经确认壳质体含有几丁质合成酶,它的功能与菌丝细胞壁的合成有关,它能运输几丁质合成酶到菌丝顶端细胞的表面,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营养和生长: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过程的总和。生长是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一个特征。

天然培养基:在自然界条件下,真菌一般生活在由动、植物产生的基物上,而这些基物是一些组成复杂的物质,这类培养基易于得到又便宜,但是由于不知它们的组成成分,所以不能被复制来进行生理学研究。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药品配制的合成培养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用培养基,但一些真菌在此种培养基上生长得不好或完全不能生长。

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从混合菌样本中的选取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适应性生长:当继续培养4小时后(或更长时间),半乳糖的吸收增加而恢复旺盛的生长。在这段时间内,转移半乳糖所涉及的携带蛋白的基因密码被翻译,从而合成新的依赖蛋白,使菌株恢复生长,这被称做适应性生长。

菌丝生长单位:菌丝生长单位(G):Trinci 1974年提出了一个菌丝生长单位(G)与菌丝分枝数目的相关公式。G=菌丝总长度/菌丝顶端数目在菌落生长中,任何一种的菌丝生长单位是不变的,所以菌丝顶端的数目总是与菌丝的长度和细胞质的体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侧泡复合体:线粒体-微体-类脂体外围由被膜(双膜系统)包围而构成侧泡复合体。

鞭毛动体:游动孢子有一条后生尾鞭式鞭毛,鞭毛在孢子内的部分称为鞭毛动体。茸鞭式鞭毛:呈羽毛状结构,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侧具短毛。具单生前鞭毛的游动孢子,其鞭毛是茸鞭式的。

孢囊孢子:产生在孢子囊内,无鞭毛,不能游动,所以又称为静止孢子。孢囊孢子在形状(卵圆形、圆柱形等)、大小、颜色和特征上互不相同。

分生孢子座:许多分生孢子梗紧密聚集成簇,形成垫状,分生孢子着生于每个梗的顶端。这种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角质层或表皮下,分生孢子梗簇生在一起而形成盘状或扁平状结构,其中夹杂有或没有刚毛。分生孢子梗自薄而平展或厚而垫状的拟薄壁组织上面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