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高级菌物学第六章 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

合集下载

真菌分类学讲义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真菌分类学讲义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主讲教师:林英任博士教授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博士。

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

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

历任安徽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获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讲“森林(经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文”等课程。

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

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目卷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等。

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

曾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课程内容《高级菌物分类学》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Kirk et al.(2001)的有关分类主张,系统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

此外对菌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菌的治理和病菌、害虫天敌及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等情况作简要介绍。

旨在学生为识别、发掘、利用和改造菌物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菌物学

菌物学

菌物学前言一、本课的目的和任务菌物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菌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掌握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菌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以便学生能独立地识别各类菌物和了解各类菌物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以及为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正确地诊断有关菌物和林木真菌病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木真菌病害的诊断就是采用必要的真菌鉴定技术方法,运用真菌分类学和病理学的知识,确定林木真菌病害的病名和病原。

这是林病防治之前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首要环节。

只有正确地诊断病害,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诊断病害可分为:1症状诊断。

2病原诊断。

前者方法简单,不准确;后者方法复杂,较准确。

病原诊断在植物病理学专业有的单设植物病害诊断学-植物病原学(病原生物学),其中重点介绍病原真菌分类的知识(或植物病原真菌学),可见真菌分类在本专业上的重要性。

二、本课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我们所讲的菌物学一大部分是植物病原真菌学,它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分类、习性、致病特点及其鉴定的技术方法,是植物病害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是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对林木病原真菌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纲‖的知识对了介绍,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森林病理学对引起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种的形态、生理学、生物学、致病性等作介绍。

与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有关的真菌分类学则是系统地介绍真菌分类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诊断林木真菌病害的能力。

另外,菌物学还要涉及一些重要的有经济价值的有益真菌,包括食用菌、药用菌、菌根菌、生物防治菌、抗生素产生菌、化学工业真菌、产生毒素的真菌、引起人类和动物病害的真菌等。

三、本课的基本要求1、真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真菌的形态、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分类、命名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

最新研究生高级菌物学第六章-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讲课稿精品课件

最新研究生高级菌物学第六章-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讲课稿精品课件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4. Kirk et al. ( 2001 ) 分类(fēn lèi)体系:
即《安、比氏菌物词典》第九版的分类体系,仍维持 该书第八版的基本框架,只是取消了网柱菌门 (Dictyosteliomycota),将其降级为粘菌门下(ménxià)的 网柱菌纲(Dictyosteliomycetes),形成菌物3界10门1类 系统;已知菌物种数增至80060种。
囊菌)归入子囊菌门。
l 该系统在美国等国近年使用较多。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二、本课程(kèchéng)采用的分类体系 本课程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 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 和Kirk et al.(2001)的若干先进分类主张,系统 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 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jiànbié)特 征。
第十页,jí)及命 名
一、分类(fēn lèi)等级 (阶元)
第十一页,共28页。
第十二页,共28页。
二、命 名
l 采用 Liaes 的双名sha a 法以及后增加的三名法、
四名法。
如齐整小核菌:
Scleroti Sacc .
属名 姓氏Saccardo
rolfsii
种加词
命名人
又如围小丛壳: Gloerella cilata Stoe. Spald. et Schrek
第十三页,共28页。
Ph再el如lin松us木pi(nsiō(nTɡhmorùe)层e孔x 菌一F变r. )种—A—m冷es杉 var. abietis
Karst.
木层孔菌:
变种
真核总界

菌物学:06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菌物学:06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EF-1 amino acid sequences from Baldauf and Doolittle, 1997. PNAS 94 (22): 12007-12012
粘菌门 Myxomycota
• 5 目,13 科,62 属,800 种 • 形成变形体(plasmodium)
• M. Woronin (1877)描述 • 十字花科根肿病 • 世界上的被害面积超过10%
侵染过程
• 包囊内的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形成短的芽管到达 寄住细胞,以附着胞和寄主联系在一起
• Cyst differentiates into rohr and stachel • 菌体的细胞质迅速进入到寄主细胞内 • 原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并具有一个十字形
的核区 • 包内原生质体发育并进入到另外一个叶状孢子
囊 (有丝分裂) 或休眠孢子囊 (减数分裂)
– 通过寄主细胞释放游动孢子
侵染过程
根肿菌的生活史
十字形核分裂区
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subterranea
马铃薯粉痂病
孢子堆 Sporosori
原生质团粘菌 Plasmodial Slime Molds
第七章原生生物界 Protists (Protoctists)
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octista
• 粘菌型的门:
– 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 内寄生粘菌
– 网柱粘菌门 Dictyosteliomycota 细胞性粘菌
– 集孢粘菌门 Acrasiomycota 细胞性粘菌
– 粘菌门 Myxomycota 原质团粘菌
粘菌 Slime molds

2-2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2-2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命名起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981) 菌物和植物的命名起点都是 1753年5月1日。
• 合格发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 绘图;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必需保存模 式标本(type)。
• 优先权:第一个发表的具有优先权,其它 以后发表的名称都是该名称的异名 (synonym)。
真菌界分类检索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 粘菌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2(真菌门) 2. 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 2.无能动细胞 3 3.具有性阶段 4 3. 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亚门
• 学名需改动,建立新组合时,将原定名人 用括号括起来。
• 一种菌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对于半知菌 的允许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采用不同的 学名。
• 学名用拉丁文书写,采用双名法命名: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Puccinia recondida Rob. et. Desm.
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变种(variety,var. ):不同群体有形态差异和对寄主科\属的选择性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小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tritici) 燕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avenae)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不同群体无形态差异,对寄主科\属具选择性
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

细胞生物分类比较表
175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分类系统
•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异同归类从而建立分类系统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列。需要时在分类单元之间增 加一级,如亚门、亚纲等
• 规定的标准子尾: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
• 属和种无统一字尾
• 真菌学诞生至今的二百多年间,各种真菌分类系统层出不穷
第十页,编辑于期三:点 十五分。
Christian Hendrick Persoon
1761 - 1836 生物学家,系统真菌学之父
生于南非,学习工作于荷兰、德国和法国
《真菌方法纲要》 (1801.12.31)
锈菌、黑粉菌、腹菌(认可名称)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 ②鞭毛菌门 ③无鞭毛菌门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的5个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Introduction to Mycology,1979
真菌界
真菌学概论, 1983,裘维蕃
裸菌门(Gymnomycota)
集胞黏菌亚门 (Acrasiogymnomycotina) 集胞黏菌纲 (Acrasiomycetes)
原质体裸菌亚门 (Plasmodiogymnomycotina)

菌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菌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菌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代码:020227学时:48(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4 课内实践学时: 2 )学分:2.5适用专业:森林保护。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要求;能力、技能培养方面的要求)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菌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菌物的形态、生活史、分类、命名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菌物分类系统(一般要求到目,以及主要的科、属和代表种);掌握常见、常用菌物60~90个属的形态、分类、学名、生活史及应用。

学生能独立地识别各类菌物和了解各类菌物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包括开设课程的意义、教学指导思想、研究对象、性质等;本门课程地位,与其他课程关系;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开设课程的意义:使森林保护专业的学生系统地掌握菌物学的基本概念、菌物分类系统以及常见常用菌物的形态、分类、学名、生活史及应用,掌握重要菌物的合法学名,并了解它们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害和有益的作用。

教学指导思想: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研究对象:菌物,包括真菌、卵菌和黏菌。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门课程地位及与其他课程关系:是森林保护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学习森林病理学、森林病理学研究法、食用菌栽培学、林木菌根学、森林动植物检疫学等课程的基础课。

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是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森林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对林木病原菌物的一般特点和分类“纲”的知识做了介绍,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森林病理学对引起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物种的形态、生理学、生物学、致病性等作介绍。

菌物分类学则是系统地介绍菌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诊断林木菌物病害的能力。

教学目的和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菌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掌握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以便学生能独立地识别各类菌物和了解各类菌物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及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植物学 菌物概论

植物学 菌物概论

第六章 菌物 (Fungi)第一节:菌物概论 第二节:粘菌门 第三节:真菌门 第四节:鞭毛菌亚门 第五节:接合菌亚门 第六节:子囊菌亚门 第七节:担子菌亚门 第八节:半知菌亚门 第九节:菌物的演化 第十节:菌物与人类生活第一节 菌物概论一、概念 ƒ 菌物:缺乏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行腐生或寄生的一群真核生物。

菌物通常呈单细胞或菌丝体状,具细胞 壁,能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ƒ 1753年,林奈将菌物归入植物界; ƒ 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将菌物独立为菌物界。

菌物界的建立ƒ (1) 1969年, 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其中, 多细胞的真核生物,按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吞食等)分为 3界: 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动物界Animalia。

ƒ (2) 1993 年, 在全国菌物学会上,裘维蕃院士认为早期将 “Fungi”翻释为“真菌界”是一个错误,应译为: 菌物界。

ƒ (3) 1971年,安兹沃斯(Ainsworth) 提出“菌物界的分类系统”, 并于1973年进行修订。

他认为“Fungi Kingdom”是革新的、向 前看的,有意义的。

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赞成成立菌物界。

二、 营养方式:异养ƒ 寄生:从活的生物组织中吸收营养,被寄生的生物称寄主。

ƒ 腐生:通过分解死的生物残骸,有机物或土壤腐殖质吸收营养。

¾ 专性寄生 ¾ 专性腐生 ¾ 兼性腐生物 ¾ 兼性寄生物 ƒ *寄生和腐生并无严格的界线,很多真菌先寄生于活体上,待 活体死亡之后这些真菌仍继续生活,此时寄生转为腐生。

三、分类ƒ 自然界菌物约150万种,实定种的仅约10万种,我国 被记录的约1万种。

ƒ 本教材仍采用Ainsworth (1973) 提出的分类系统,该 分类系统根据营养阶段是否为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 将菌物划为粘菌门和真菌门。

3-分类-菌物界各门

3-分类-菌物界各门
休眠孢子、接合孢子(及卵菌门的卵孢子)为: 双倍体(2N)。子囊孢 子、担孢子 等为: 单倍体(N)。
三、真菌门Eumycota
6、真菌门的生态习性 真菌的异养方式主要为寄生和腐生。
l 寄生(parasitism): 凡从活的动植物体吸取养分的称为寄生。 l 腐生(saprophytism): 从动植物死体以及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
子实体, 能产生孢子的 菌物结构。
二、卵菌门 Oomycota
1、卵菌门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卵菌门是一群很特别的类群, 除具有菌物界的
基本特征外, 还有一些特殊性。
l (1) 卵菌几乎都有一个明确的菌丝体型的原植体。 细胞壁完全或大部分由纤维素组成。
l (2) 无性生殖, 产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双鞭毛,二型,即茸鞭型和尾鞭型
l (3)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具有等长的双鞭毛,茸鞭在 前,尾鞭在后。
l (4)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产生的合子称卵孢子, 卵菌因而得名。
l (5) 在核循环、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色氨酸合成酶 沉 降 图 型 、 DNA 的 GC( 鸟 嘌 呤 、 胞 嘧 啶 ) 百 分 比 , 25s RNA分子量、细微形态结构特征等方面,卵菌与真菌有 本质的区别。亦即在“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不同于真菌。
l 子实体, 能产生孢子的菌物结构。
l (1) 发网菌的营养体为裸露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 多核体,呈 不规则网状,直径数厘米,在阴湿处的腐木或枯叶上缓缓爬行。
l (2) 无性生殖。繁殖时,变形体爬到干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 的发状突起,每个突起发育成1个具柄的孢子囊(子实体)。孢子囊 通常长筒形,紫灰色,外有包被(peridium)。
各1条。 l (3) 有性生殖, 产生静配子, 卵配。

菌物分类学

菌物分类学

菌物分类学菌物分类学是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描述真菌的分类、系统演化和多样性。

真菌是由真菌界中的不同种类组成的一类生物。

它们在生物界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界别,与动植物不同。

历史背景菌物分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科学家开始注意到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差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许多科学家通过对真菌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特征的研究,不断完善了菌物分类系统。

分类原则菌物分类学的主要原则是基于真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学性质和生态习性来划分不同的分类单位。

真菌的分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每个层级都有一组特定的特征和描述,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地确定和描述不同的真菌。

分类单元界真菌界是菌物分类学中最高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真菌的物种。

真菌界的特点是它们是真核生物,并且没有细胞壁。

门在真菌界中,真菌按照其特定特征被划分为不同的门。

不同的门在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上都有所不同。

纲门下的真菌根据其共同的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纲。

不同的纲通常具有不同的形态、生长方式和生成孢子的方式。

目纲下的真菌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被进一步划分为目。

目通常表示一类真菌的共同特征集合。

科目下的真菌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被划分为科。

科主要用于描述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属科下的真菌根据其更具体的特征被划分为属。

属是描述真菌相对较小的分类单位,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种属之间的特征差异。

种属下的真菌根据其特定的特征被划分为种。

种是描述真菌最小分类单位,表示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征的真菌个体。

分类方法菌物分类学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真菌的分类单位。

这些方法包括形态学研究、解剖学特征观察、遗传学分析、生态学特征比较以及分子系统演化研究。

形态学研究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菌丝的形态、菌盖、菌褶、菌蓋以及孢子等特征,科学家能够精确地描述不同真菌。

解剖学特征观察是通过对菌丝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以确定真菌的分类单位。

第一讲菌物的分类

第一讲菌物的分类

本 菌物界(本书基本采用的还是Ainsworth
子囊菌门
的分类系统)


的 分 类 系

半子囊菌纲 不整囊菌纲 核菌纲 虫囊菌纲 盘菌纲 腔菌纲
担子菌门
腹菌纲 层菌纲 冬孢菌纲
半知菌类(无性态菌物)
芽孢纲 丝孢纲 腔孢纲

采用的是2001年 <菌物辞典> 第九版的分界地位
2、种以下分类单位: 种是菌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某些遗传性状相似的 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种的建立一般是以形态为基础,形态一致的类型 划为一个种”。
如:最早1894年Erikksion和Henning认为禾谷类 秆锈菌系由六个变异所组成(Puccinia graminis) 分别侵染小麦、黑麦、燕麦等植物。而(Puccinia graminis var.(或f. sp) tritici主要侵染小麦。
2.“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Ainsworth分类系统)
该系统由—安斯沃司(G.C.Ainsworth)等人创立。他在1966年 和1971年提出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该系统废除了“三纲一 类”系统中的藻状菌纲,创建了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系统被世界各国菌物学家广泛接受和 采用,在我国教科书或专著上也广为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该 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惠特克(Whittaker)的生物五界系统, 将菌物独立为界(菌物界),包括黏菌门和真菌门两大类群的菌物。

真菌的分类地位菌物界(真核生物).

真菌的分类地位菌物界(真核生物).

2-3 真菌一、真菌的分類地位:菌物界(真核生物)。

二、真菌的基本構造:一般有絲狀構造,稱為菌絲,酵母菌除外。

三、真菌的營養方式:行異營生活,藉由菌絲汲取外界的養分。

腐生:分泌酵素至體外,將動植物的遺骸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再汲取作為養分饰演生態系中的分解者。

寄生:直接汲取寄主的養分,比如:惹起人類皮膚癬的病原體。

四、真菌的生殖方式: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真菌的種類甚多,分布甚廣,常見的種類有黴菌、酵母菌和蕈類。

2-3.1 黴菌一、黴菌的定義:惹起有機物發黴的真菌統稱為黴菌。

許多有機物裸露在潮濕而溫暖的空氣中,常會發生縱橫交錯的絨毛狀菌絲,這種情況俗稱發黴。

二、黴菌的分布:黴菌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廣,常在含有醣類豐富的食品中,比如:麵包、水果及蔬菜等。

三、黴菌的營養方式:行異營生活,以腐生或寄生的方式汲取養分。

四、黑黴菌的簡介:1.黑黴菌常見於陳腐的麵包、水果或蔬菜上。

2.黑黴菌的主要構造:菌絲:呈白色,無近邻且多核。

爬行菌絲:較粗而橫走於附著物上,可行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

根狀菌絲:可伸入附著物中汲取水分和養分(分泌酵素分解有機物)。

直立菌絲:可行孢子生殖菌絲頂端可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內細胞經有絲分裂產生黑色孢子,孢子成熟後經分布萌發成菌絲。

孢子:成熟時呈黑色,故名黑黴菌,孢子具厚璧,能够抵挡乾旱的環境。

3.黑黴菌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孢子生殖,由直立菌絲頂端產生孢子囊,成熟後釋出大批孢子。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過程以下:相鄰正負交配型的菌絲相互相對長出短側枝。

雙方短側枝頂端相互接觸時,側枝產生橫壁。

兩側枝接觸處的細胞壁融解。

雙方短側枝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便融為一體,形成 2N 的合子合子在適當環境中萌發,經減數分裂而產生1N菌絲。

4.黑黴菌適應陸生環境的條件:黑黴菌的孢子和合子都拥有厚壁。

根狀菌絲可汲取水分和養分。

有性生殖的過程不需要水當媒介。

五、青黴菌的簡介:1.青黴菌常見於果實、蔬菜和皮革的表面2.青黴菌的主要構造:菌絲:呈白色,有近邻為單核。

【植物病理学】第六讲 植物病原菌物

【植物病理学】第六讲 植物病原菌物
(1)合轴式 (2)环痕式 (3)芽生式 (4)瓶梗式 (5)孔生式
(1)合轴式(sympodia)
产孢梗(细胞)以合轴方式产生分生孢子,多为全壁芽生 式。分生孢子形成后,产孢梗在孢子基部侧面分枝并向前延 伸,顶端形成新的孢子,并依此多次重复分枝和产生孢子, 孢子梗顶部呈曲膝状。
(2)环痕式(annellidic)
三、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类型(自学)
半知菌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和形成方式有不同类型。根 据分生孢子的形成过程(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和产生分生孢 子的细胞(产孢细胞)的发育方式,将半知菌的分生孢子分为 两大类型: (1) 体生式(thallic)或菌丝型分生孢子:由营养菌丝细胞 断裂的方式形成分生孢子; 节孢子(arthrospore); 产孢细胞就是原来的营养菌丝细胞。
除无孢目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以芽殖、断 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侧面,分生孢子成熟后 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 发形成菌丝体。
分生孢子的类型:分生孢子 的形态变化很大,可分为单 胞、双胞、多胞,砖隔状、 线状、螺旋状和星状等7种类 型。
第八节 半知菌类菌物
一、概述 半知菌类的菌物称作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 半知菌类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
由于对其生活史只了解了一半,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半知 菌或不完全菌(imperfect fungi); 《菌物辞典》第八版(1995),使用“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mitosporic fungi)” 《菌物辞典》第九版(2001),改为使用”无性态真菌 (anamorphic fungi)”
⑴ 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 同的菌丝体,产生芽孢子繁殖。包括酵母菌和类似酵母的真 菌,分为2个目。

13-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其分类

13-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其分类


( 2) 真菌的营养体大都是单倍体,卵菌的营养体是二倍体,其 中少数卵菌的体细胞是多倍体。 ( 3)卵菌的减数分裂时期与真菌其他各纲不同,是在配囊配合 时进行的。当双倍体菌丝分化形成雄器和藏卵器后,减数分裂在 雄器和藏卵器中发生。由受精的卵球发育成二倍体的卵孢子,单 倍体时期甚短。


( 4)对真菌赖氨酸的合成的研究揭示出两种途径,即二氨基庚 二酸( DAP)和α-氨基己二酸( AAA)途径。绝大多数真菌都 通过 AAA途径合成赖氨酸,仅有卵菌纲的真菌是通过 DAP途径合 成赖氨酸,显示了卵菌纲与绝大多数真菌的差异。
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等 不发达
有性生殖
休眠孢子囊或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3、真菌起源与演化 (1)所有真菌都是由水生鞭毛生物进化而来,多承认。 (2)有人说由藻类失去叶绿素退化而成。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
目前认为真菌演化的主轴路线:鞭毛生物→壶菌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
涉及真菌的有三个界: 藻物界( Chromista):卵菌 丝壶菌。 原生动物界(Protozoa):粘 菌、根肿菌。 真菌界(Fungi):其他真菌, 狭义真菌。
1
真菌的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 门 营 养 体
原质团或没有隔 膜的菌丝体 菌丝体,典型的 没有隔膜 有隔膜的菌丝 体,少数是单细 胞 有隔膜的菌丝体 有隔膜的菌丝体 或单细胞
思考题
1. 真菌在五界系统和八界系统中的地位; 2. 当前真菌鉴定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原理; 3. 本书采用的真菌分类系统中包括哪些门。 4. 卵菌纲分类地位演变的依据。
3
真菌界分类检索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粘菌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 2(真菌门) 2. 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 2.无能动细胞 3 3.具有性阶段 4 3. 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亚门

细菌、真菌及其作用、生物分类ppt课件

细菌、真菌及其作用、生物分类ppt课件

31
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酵母菌(甜酒、面包、葡萄酒、啤酒)
原理:无氧条件下:葡萄糖 → 酒精 + 二氧化碳
乳酸菌(酸奶、泡菜)
原理: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 → 乳酸
醋酸菌(醋)
霉菌 (酱油、腐乳)
2019
-
32
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 存 防腐原理:杀死食物内的细菌和真菌或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2019
-
40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菌,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些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例2.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A.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都是多细胞生物
D
B. 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例3.下列有关真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B.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2019
-
24
例6.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李利同学做了如下的 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 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 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请你推测三天后检查 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1)李利探究的问题是 肉汤变质与细菌和温度有关吗? 。 (2)三天后,没有变质的肉汤是 乙、丙 。 (3)甲与乙进行对照,控制的变量是 细菌的有无 。 (4)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细菌 进入肉汤并 生长繁殖。同时还可以说明 低温抑制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Whittaker(1969)五界系统
原核类——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 生物 真核类 多细胞 单细胞——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光合作用) 真菌界(吸收营养) 动物界(吞食营养 )
三、陈世骧(1979)六界系统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蓝藻界 细菌界
真核总界
原核总界
非细胞总界 —— ?病毒界
四、Cavalier-Smith(1988~1989)八界系统
第二节 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一、林奈(Linnaeus,1753)两界系统 植物界——菌藻植物门(后单列为真菌门) 动物界
一、目的:世界菌物约有100~150万种,已描述 80060种,为避免混乱、便于交流,必须按较合理的 分类系统给每一种(或其他分类阶元)菌物进行命 名,并确定它在该系统中的分类地位;此外,应尽 可能指出与已知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
5. Alexopoulos et al.(1996)分类体系:
l 即《Introductory Mycology, 4th edn.》的分类体系,
与《安、比氏菌物词典》第八、九版的区别不大。
只承认一个菌物界,下设的11个门与《安、比氏
菌物词典》第八版完全相同,将半知菌(无性子
囊菌)归入子囊菌门。
第三节 菌物的起源及演化
一、菌物起源的两个学派
l菌物来自藻类:根据性器官的形态及交配方式推测,认 为菌物是失去色素并变成异养的藻类。这种起源是多元 的——鞭毛菌来自绿藻,接合菌来自接合藻,子囊菌来 自红藻,担子菌则由子囊菌演化而来。 l菌物来自原始鞭毛生物:许多菌物系统发育研究者认为 菌物来自原始的鞭毛生物。鞭毛生物的演化也是多元的 ——后生单鞭毛者演化为壶菌,前生单鞭毛的演化为丝 壶菌,双鞭毛的演化为卵菌,子囊菌由藻状菌演化而来。 现今持此观点的人居多。
3. Hawksworth et al.(1995)分类体系: 在《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pi, 8th edn.》中,部分采用Cavalier-Smith(1988~1989)生物 八界系统,把菌物(广义的真菌)置于真核生物超界 中,涉及原生动物界、假菌(类藻菌)界和真菌界3界、 11门及1类,共知72065种。
二、命 名
l 采用 Linnaeus 的双名法以及后增加的三名法、
四名法。
如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姓氏(Saccardo)
又如围小丛壳: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最初命名人 改名人
l 该系统在美国等国近年使用较多。
二、本课程采用的分类体系
本课程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 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 Kirk et al.(2001)的若干先进分类主张,系统讲授 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 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
4. Kirk et al. ( 2001 ) 分类体系:
即《安、比氏菌物词典》第九版的分类体系,仍
维持该书第八版的基本框架,只是取消了网柱菌门 (Dictyosteliomycota),将其降级为粘菌门下的网柱 菌纲(Dictyosteliomycetes),形成菌物3界10门1类 系统;已知菌物种数增至80060种。
二、菌物的演化
l Whittaker(1969)认为菌物起源于单细胞鞭毛 生物,有壶菌、卵菌、丝壶菌、根肿菌等7条演
化线,其中主轴为壶菌演化线:鞭毛生物 →壶
菌 → 接合菌 → 子囊菌 → 担子菌。
l余永年(1984)提出的菌物起源及演化的可能途径:
第四节 菌物的分类等级及命名
一、分类等级(阶元)
第五节 菌物分类系统及大纲
一、几个重要的菌物分类系统 1. 传统分类体系(1965年以前): 3纲(藻状菌、子囊菌、担子菌纲)1类(半知菌 类)。 2. Ainsworth et al .(1973)分类体系: l在《The Fungi:An Advanced Treatise, Vol.4》中 将菌物界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粘菌门分4纲,真 菌门分5亚门18纲68目。 l该系统近二、三十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 被广泛采用。
真核生物超界(Domain Eukaryota) 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 集胞菌门(Acrasiomycota) 网柱菌门(Dictyosteliomycota) 粘菌门(Myxomycota) 原质团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假菌(类藻菌)界(Kingdom Chromista) 丝壶菌门(Hyphochytriomycota) 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 卵菌门(Oomycota) 真菌界(Kingdom Fungi) 子囊菌门(Ascomycota)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Zygomycota) 有丝裂孢菌物(Mitosporic Fungi)
再如松木层孔菌一变种——冷杉木层孔菌:
Phellinus p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 Thore ex Fr. ) Ames var. abietis Karst.
变种命名者
最早描述者 代为发表者 种的改名者 变种
或按前者描述 重新命名后发表者
(varietas)
l两个种名问题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与其它生物类群不同, 一种菌物可以有两个名称。一个是无性阶段名称,一 个是有性阶段名称。
第六章 菌物在生物界中的 地位及分类
第一节 菌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二、依据:通常以形态解剖学、细胞学(超微结构 等)、生理生化学(氨基酸序列、蛋白质或RNA凝胶 电泳、DNA的GC%、血清学反应、胞壁的多糖组分及 结构、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种 类、培养性状等)、生态学(寄主或基物种类、对环 境因子的要求等)特征为依据,尤以有性型的形态结 构特征为主要依据。必要时以个体发育特征和系统发 育资料等为辅助依据。对疑难或近似种类,则应根据 有关分子生物学性状和表型特征综合分析其分类地位。 目前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FLP(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等较先进技术, 已愈来愈多地用于菌物鉴定和分类。
根据Hawksworth et al.(1995),菌物所涉及 的三个界主要区别如下: l原生动物界——异养(吞食营养)或自养(光合 作用);细胞壁在营养生长时缺,存时成分不一; 线粒体网壁(冠状突起)管状;鞭毛的茸毛非管状。 l假菌界——自养(光合或吸收营养);胞壁常含 纤维素,缺几丁质和β -葡聚糖;线粒体网壁管状; 鞭毛的茸毛管状。 l真菌界——异养(吸收/渗透营养);胞壁含几丁 质和β -葡聚糖;线粒体网壁扁平,鞭毛的茸毛缺 (即无茸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