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菌物分类学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菌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及其分类历史进展。

答:目前所谓的菌物(Fungi) 旧称真菌,是具有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借助于孢子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具有分支的管状结构,并多具有几丁质、少数具有纤维素、或几丁质与纤维素两种成分的细胞壁。

菌物在生物界的分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1735年Linnaeus提出两界系统,菌物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无绿色,但有细胞壁就被列为了植物,细菌虽然能动但也因为其具细胞壁被列为植物。

Hogg (1861)Haeckel(1866)及中国学者邓叔群(1966)支持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三界系统,因菌物不含叶绿素为异养型生物,这区别于其他植物所以将菌物分出,即生产者-植物、分解者-菌物、消费者-动物。后来发展为四界系统Copeland, 1938, 1956; Whittaker,1959提出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系统。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可把细胞分成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很小,其体积约为真核细胞的千分之一;原核细胞染色体为裸露DNA(即没有与蛋白质结合),其周围也没有膜与细胞其他部分隔开(即为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为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物,且有核膜与细胞其他部分隔开(即为真核)。这两大类细胞的差异,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不同水平,所以Whittaker 1969年又提出了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多数藻类;菌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系统,因它基本上反映了地球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人们发现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界的细菌在形态上尽管很相似,但根据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可明显分成两大类:古细菌和真细菌,Cavalier-Smith认为,应把原核生物界分类两界: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就有了六界系统。Cavalier-Smith,l988-l989又提出了八界分类系统即澡界、菌物、动物、植物、古真核生物、原生动物、古细菌、真细菌。

菌物(真菌)分类历史与进展

第一阶段:比较形态学阶段(1729-1860)

主要依据肉眼可见的宏观形态鉴别真菌,分类简单。

Persoon,D.C.H.(1801)(荷兰)《Synopsis Methodica Fungorum》,《MycologiaEuropeae》2纲、6目;

Fries,E.M.(1821-1823)(瑞典人,“真菌学之林奈”)《Systema Mycologicum》4纲、16目。

第二阶段:实验生物(细胞遗传)学阶段(1860-1960)

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细胞学、繁殖体结构,以进化论观点进行反映自然亲缘关系的分类。

DeBary(1866)(德)《Morphologie und Physiologie der Pilze》分真菌为4纲:藻状菌纲、子囊菌纲、皮下菌(纲:锈菌、黑粉菌)、担子菌纲;

Gäumann E. A.(1926,1952)(瑞士)《Vergleichende(比较) Morphologie der Pilze》4纲1类:古生菌纲(Archimycetes)、藻状菌纲(Phyc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类(ImperfectFungi);

Martin G. W.(1950,1961)(美)《Out line of the

Fungi》/BesseyE.A.,1950(美)《Morphology and Taxonomy of Fungi》3纲1类:藻状菌纲(Phyc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类;

邓叔群(1963)《中国的真菌》4纲1类:粘菌纲(Myxomycetes)、藻状菌纲(Phyc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类(ImperfectFungi);

Alexopoulos C. J.(1952)(美)《Introductory Mycology》真菌门分4纲:藻状菌纲(Phycomycetes:单鞭毛菌亚纲、双鞭毛菌亚纲、无鞭毛菌亚纲)、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

Alexopoulos C. J.(1962)(美)《Introductory Mycology》(2ed.)真菌亚门分9纲(成为现代真菌分类学基础):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毛菌纲(Trich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

第三阶段:超微结构与生物化学阶段(1960-1990)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菌细胞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成分分析。

Whittaker R. H.(1969)(美)《New concept of kingdom of organism》真菌独立为界(Fungi),分3亚界、8门:裸菌亚界Acrosiomycota、Myxomycota、Labyrinthulomycota(网粘菌门)、双鞭毛菌亚界Oomycota、真菌亚界Chytridiomycota、Zygomycota、Ascomycota、Basodiomycota;

Ainsworth G. C.(1973)(英)《The Fungi》(ⅣAB)真菌独立为界,其中的真菌门(Eumycota)分5亚门、18纲: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Chytridiomycetes、Hyphochytridiomycetes、Plasmodiophoromycetes、Oomyce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