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品属性

合集下载

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教育的产品属性

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教育的产品属性

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教育的产品属性一、引言公共产品是指一种满足一定共同需求、具有公共特征且难以排除非特定个体的使用的产品。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其独特的产品属性。

本文将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从中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

二、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松顿在20世纪初提出。

他认为,公共产品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不排他性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享用该产品,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非竞争性指的是,该产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出发,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

教育的非排他性表现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任何种族、任何国籍的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非竞争性表现在,一个人获得了教育,并不会影响另一个人获得教育的机会。

三、教育的产品属性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产品属性:1. 身体无法直接消费教育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一种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习得。

它无法与其他有形的产品一样直接被消费,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来实现。

2. 不同于一般商品教育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生产,它不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教育的生产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投入,市场的自由竞争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问题。

3. 具有不确定性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难以预测其中的结果。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背景、学习机会、天赋等,因此教育的产出也是不确定的。

4. 投资回报周期长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其回报周期常常延伸到整个人生。

因此,教育的回报难以用短期收益来衡量,需要用更长远、更深远、更多元化的方式来衡量。

四、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原因教育之所以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 社会上存在产生教育差距的因素由于家庭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若仅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会加剧教育的差距,而公共教育的介入则可以缓解这种差距。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
的 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 共产品 ; 育的产 品属 性 ; 育市场化 公 教 教 中 图分类号 : 2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23 9 (o 8 o —2 40 1 7 —1 82 o ) 90 8 —3
1 对教 育 的 产 品属 性 的 考 察—— 公 共 产 品的 内涵 物品 。人们普遍接受公共 产品 的两个特 征是 消费 的非竞 争
维普资讯
现 代商贸工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0 0 8年第 9 期
论 教 育 的产 品属 性
衣 新
( 东南大学人 文学院 , 苏 南京 2 1 8 ) 江 1 1 9
营 , 以人 为本 ” 用“ 的理 念 进行 管理 , 分尊 重 人 的尊 充
人性” 的前 提条件下 , 能真正 实行人 性 化 , 能不 违背 才 才 务 。另外 , 实施人本 伦理管理 , 一方 面能有 效地 遏制 道德 失 钉“ 范现象 , 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 ; 另一 方面 , 实了科 学 发展观 , 落
员工的劳动 , 离不 开广 大客 户 的合作 和 社会 各 界 的大 力支 问 , 还是 企业 与顾客与客户之 间关 系的协调发展 。 持。正是在此意义 上 , 业 应 当将利 润 视 为 民众 和社 会对 企 同时 , 业人 本管 理与 企业 的社 会 责任 相 结 合 。企 业 企 企业经营管理成果 的肯定 。 仅仅是一个 内部管 理机 构 , 不单 单 是对 企 业 内部 员工 的
品、 私人产品和准公 共产品 。公 共产 品也称 公共 物 品 , 指 泛 按照公共产 品理 论, 整个社 会产 品分为 三大类 : 共产 产 品之 间的产品或兼具二者特征 的产 品属 于准公共 产品 。 公 从 公共 产品的外延来看 , 公共 产 品不限 于物 质产 品 , 如

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

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
的 合 一 。 针对 上述 问题 , 出 了相 对 的措 施 。 提
关键 词 : 育 经 济 ; 育 产 品 ; 性 ; 府 职 能 教 教 属 政 中 图 分 类 号 : 4 —5 G 00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19 (0 6 0 —0 70 1 7—2 8 2 0 ) 10 1-7
政府 职能 的定位是 本文 研 究的 主要 内容 。

费者 , 其边 际成 本 为零 。受 益 的非 排他 性 , 是指 在技 术上 没有 办法 将拒 绝 为之付 款 的个 人 或厂 商排 除 在
公共 物品 或服 务 的 收 益 范 围之 外 。从 另 一 角 度 说 ,

教 育 产 品 的属 性
行界 定 时 , 得 出 了各 异 的结 论 。如 , 金 森 ( to yB Atisn 和 斯 蒂 格 利 茨 Anh n . kno )
(o e hE Silz 认 为教 育 是“ 共 供 应 的私 人 产 J sp . t i ) gt 公 品 ” ] 而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的 权 威 布 坎 南 (a sM. [, 2 J me B c a a ) 为 教育 是准 公共 产 品[ 。 uhnn 认 3 ] 国 内学 者 对 教 育 产 品 属性 的认 定 也 存 在 争议 。
杨 凤 英
( 北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北 保定 0 10 ) 河 河 70 0

要: 国内外研究者提 出了对教育 产品属性 认定 的不 同标 准 , 得出 了不 同 的结论 。由于教育 产 品外部性 的
存在 , 研究者们所提 出的教育产 品属性认 定的不同标 准并不矛盾 , 是有 因果联系 的 ; 合教育产 品 的消费特 征和提 综 供方式 ,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 品, 非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 不同层 次类 型教育产品 的属 性存在 差异 。教育产 品属性 的公 共性 或准公共性决 定了政府应承担提供教育服务 的责任 长 期 以来 我 国政 府在 教育服务 提供 中存 在着 以下 问题 : 公共教育支 出总量不足 、 分配和使用结构不合理 , 教育服 务提供 的政府 垄断 , 教育 服务政 府提 供 和政府 经营

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财政职能定位

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财政职能定位
要 是 一 种 私 人 产 品 。
2 国 内关 于教 育及 高等 教 育产品属 性 的文 献 .
综 述
事物 常 常是最 0 受人 照顾 的事 物 , 们 关怀 着 自 - " 人 己 的 所 有 , 忽 视 公 共 的 事 物 。 ¨ 同 时 , 高 等 教 而 ”】 对 育 产品 属性 的界 定 , 关 乎 高 等教 育 的 财 政 职能 还
维普资讯
3 6
蝻 !
20 0 6年 筹 5期
共 产 品 ; 高 等 教育 , 对 义务 教 育 而 言 , 接 近 而 相 更
的 和 决 定 的 。 ”
私 人 产 品 。 曾满 超 和 赖 德 胜 等 则 根 据 教 育 收 益
率 来 界 定 教 育 产 品 的 属 性 , 为 高 等 教 育 的 个 人 认 收益率较 高 而社会 收益 率低 , 此 , 等教育 具有 因 高
近程度 ) 密切 相 关 。
【 关键 词】 高等教育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支出 补贴 【 中图分类号 】 G4 【 60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3 8 1(06 0 — 05 0 0 — 48 20 )5 03 — 3 0 【 作者 简介 】 吴立武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 系博士研究生 福建
定位。
随 着 国 内公 共 财 政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发 展 , 育 教 经 济 学 、 共 经 济 学 领 域 的 一 些 专 家 和 学 者 , 开 公 也
始 对 教 育 及 高 等 教 育 产 品 属 性 进 行 研 究 。 从 现 .- i f
文献 来看 , 论 大致 可分 为三类 : 结
性 进 行 界 定 , 且 看 法 大 相 径 庭 , 纳 起 来 , 要 并 归 主

简评教育的产品属性依据

简评教育的产品属性依据

简评教育的产品属性依据对教育的产品属性讨论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

研究者在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对教育的产品属性进行界定时,却得出了各异的结论。

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教育是公共产品、教育是准公共产品、教育是私人产品。

这些观点的分歧主要是由判定教育的产品属性的依据引起的。

一、以教育的供给方式为认定依据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这种观点主要以产品供给方式的公立性和私立性来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公立机构提供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私立机构提供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认为同一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因其提供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属性。

厉以宁教授从产品提供方式的角度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产品的属性。

他认为,公共产品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私人产品指居民户或企业通过市场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准公共产品是由某一社会团体(如某一集体组织、某一协会、某一俱乐部、某一基金会等)提供的服务。

根据上述社会产品分类,他提出,在我国存在五种类型的教育: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基本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

因为教育产品提供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消费费用负担的不同,教育产品既可以是公共产品,也可以是准公共产品,还可以是私人产品。

此外,胡鞍钢也从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来分析教育产品的属性。

他指出,从公共产品的定义上,即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意义来看,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不能被视为纯公共物品,甚至就是典型的纯私人物品。

但是,由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法律对于普遍服务的强制性规定,而使基础教育就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性质。

所以,他认为基础教育是制度性公共产品,并非由于基础教育是公共产品而实施义务教育,而是由于实施义务教育使基础教育成为了公共产品。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产品提供的方式是多元的。

公共机构和私立机构都可以提供社会大众所需要的产品。

试分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属性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试分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属性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试分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属性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粟丹芸 长沙理工大学摘 要: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一方面是提升个人社会地位和价值,获得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教育在延续社会生命,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义务教育或者是非义务教育,在现实的社会中都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关键词:义务教育 非义务教育 政府责任 公平一、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1.以教育的供给方式为认定依据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

这种观点主要以产品供给方式的公立性和私立性来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公立机构提供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私立机构提供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认为同一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因其提供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属性。

2.以教育的消费特点为认定依据来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

主要从教育消费的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教育的外部性)来判断教育的产品属性。

教育这种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特殊性:消费效用有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之分。

3.从教育产品的消费特征出发来界定产品的属性。

袁连生博士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教育在消费上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消费特征。

教育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4.以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为认定标准,对教育的产品属性的认定有两种观点。

4.1教育是公共产品,但可以转化为私人产品。

4.2教育从整体上是准公共产品,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的属性是有差异的。

二、政府责任的相关概念阐释政府之所以需要并能够在教育公正中承担责任,是由政府自身的性质、追求的目标以及教育产品的属性所共同决定的。

政府责任的概念来源于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现代民主政府必须满足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积极履行社会义务和职责,并承担政治上、道义上、法律上的责任,同时责任政府又是从制度上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控制机制。

责任政府是从宏观上对政府构建的内在要求,而政府责任则是在微观领域内对责任政府的具体要求。

这种要求侧重于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在社会治理中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要求的职责和义务。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及政府角色的转化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及政府角色的转化

高等教 育的产 品属性及政府 角色的转化
刘 素 冬
( 山东工 商学 院 公共 管理学 院 , 山东 烟 台 [ 摘 240 ) 605 要] 关于高等教 育的产品属性 问题 。 一直是经济界和教育界 最头疼 问题 。 目前, 高等教 育的产品属 对
性的论断主要有 两种 : 一种是 高等教育是公共产品 , 另一种是 高等教育是俱 乐部产品 。本文从公 共产 品的特性
维普资讯
第2 卷 3
第 1 期
河 北 建 筑

技 学 院 学 报 ( 社
科 版)
V1 3 N . o. o 1 2
M r20 a. 6 0
20 06年 3月
Junl f ee ntu o A cic r Si c ad eho g (oi Si c E i n ora H bi ste f rht t a c ne n Tcnl y Sc l c ne dt和 逻 辑上 的 高 等 教 育 是 公 共 产 品 的 反 驳
有的学者认为 : 共 产品具 有正 外部 效 应 , 高等 教育显 然具 公 而 有 正 外 部 效 应 , 以 据 此 推 理 高 等 教 育 是 公 共 产 品 。 这 显 然 不 所
公 共 产 品 是 与 私 人 产 品 相 对 而 言 的 , 私 人 产 品 不 愿 意 生 是 产 、 法 生产 或 者 无 法 全 部 生 产 而 必 须 由 政 府 来 提 供 的 产 品 。 无 私 人 产 品 指 需 要 通 过 市 场 机 制 向 社 会 提 供 , 足 作 为 个 体 的 社 满 会 成 员 私 人需 要 的 产 品 。但 是 对 公 共 产 品 的定 义 就 不 那 么 简 单 了, 多学者都 曾对公 共产 品进 行 了定 义 , 是 在学 术界始 很 但 终 没 有 统 一 起 来 。 比较 流 行 的 定 义 : 共 产 品就 是 需 要 通 过 财 公 政 机 制 向社 会 提 供 , 足作 为 群 体 的社 会 成 员 的 公 共 需 要 的 产 满 品 。正 是 考 虑 到 财政 机 制 发 挥 的 作 用 , 多 学 者 把 由 政 府 财 政 很 支 持 的产 品 , 为判 断 公 共 产 品 的 标 准 。公 共 产 品是 需 要 国家 作 的财政部 、 财政厅或者 财政 局的现性 ( 隐性 ) 支援 和拨款 。但是 据 此 就 可 以 说 , 过 财 政 机 制 向 社 会 提 供 的 产 品 就 一 定 是 公 共 通 产品呢?很显 然并 不是 这样 , 比如 说 : 府通过 财政 机制 对农 政 产品实行 价格 补贴 , 很显 然农 产 品是农 民 的劳 动所得 , 接归 直 农 民个 人 所 有 , 属 于 农 民 的 私 人 财 产 , 不 是 公 共 产 品 。所 它 并

教育产品属性对求学者的决策与选择影响

教育产品属性对求学者的决策与选择影响
师 、 要的教学服务支持物等。 必 4 附加 产 品 。 第 四个 层 次 就 是 我 们 可 能 准 备 的 一 个 附 .
加产品 , 即包括增加 的服务 和利 益 , 它能将 学校 的教育 产品
与竞争者的教育产品区分开来 。如 优质 的教 学服务 、 优雅的
起源于人类的交往 , 与人交 往 , 隐含 了教 育构成 的基本 人 也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业率 , 就可以应和 目前 人们对 就业 问题 的高度关 注 , 从而有
效 争 取 求 学 者 做 出对 学 校 的选 择 。


教 育产 品 自身应具 有 的几个 价值层 次
产 品的层次是其 自身所具有 的属 性 , 是为竞争需要 所 也 应深刻认识和理解 的。在教育产 品销售 的过程 中, 招生工作 人员 ( 教育 产品的销 售者 ) 大多数 的情况 下需要 去宣传和 推 介教育产 品的几个 层次 , 尤其 是基础 产 品之外 的产 品利益 ,
以获得求学者对教育产 品的高度认可 , 增加 自身 学校及其教
育产品的竞争力。增加 产 品附加利 益是 教育教 学实施 部 门 的主要责任 , 但作 为学校 的招 生部 门 , 应从 增强 学校竞 争力 的认 识高度 , 不断提示教学部 门和学校最 高决策者通 过不懈 的努力 , 增加 自身教育产 品的附加利益 。
支持物等。
二 、 育产 品的 交往属 性 教
交往 是人类社会 生产和生活中普 遍存在 的基本活动 , 是 人类社会性 的主要 表现形 式。没有 交往 , 就没 有社会 , 没 就 有人类 的存在 , 就没有人类及其社会 的发展 。教学作为人类 重要 的社会活 动, 其本质 就是 人与 人的交 往 , 这种交 往既 体 现 了一般 的人 际之 间的关 系 , 推 动着 教育 的发 展。交往 又 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交往双方为共 同 目的 、 就共 同 内容进行探

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来分析我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

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来分析我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

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来分析我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来分析我国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按公共产品理论,全部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给公共产品下的定义是:“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分享”。

人们普遍接受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当别人也消费这种货物时,他并不损失什么)和非排他性(不为此物品付款的个人无法被排斥在外)[2],国防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或兼具二者特征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

国内研究者对教育产品属性的认识,大致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教育是公共产品。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整体来说教育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4],理由是:教育服务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学额已满时,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为正);但不具有排他性,因为如果教育服务进行排除,虽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过高,将引起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大大增加教育的社会成本。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物品的教育经过转化可以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来运作,经过转化后的教育,以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5]。

第四种观点认为,各级各类教育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6],包括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特殊教育等)、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政府提供经费的各类成人教育等)、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某个社团以或主要以自己的成员或其子弟为招生对象建立的学校等)、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家教等)、基本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个人办学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收费过程中适当降低标准)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其实就是职业教育的产品。

教育的产品属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公共产品.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通过纯市场的机制来有效地提供.而必须主要通过市场以外的资源配臵机制提供。

★教育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性

★教育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性

教育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性1教育的产品属性自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开始提出“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以后,经济学家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对教育的产品属性进行界定时,得出的结论各异,如斯蒂格勒茨把教育看成是“公共供应的私人物品”,布坎南认为教育是准公共物品,巴罗认为教育是纯粹的公共物品(Barlow,1970)。

郑秉文通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郑秉文,2002)。

因为从教育的“生产”来看,虽然在超过一定规模之后,教育具有成本不变的特征,但它并不具备纯粹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接收的学生越多,需要的教师越多,校园也越大,因此成本也就越高。

从教育的“消费”来看,教育不可能象国防那样,在消费上具有完全的可分性。

同时,如果教育是全国性的公共物品,那么,人们就应该看不到那么多的、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普遍都有的州立教育或地方教育,以及私立教育了,因为这是一件很不经济的事情。

而事实是,美国等国家的教育主要不是由联邦政府直接经办和资助的,甚至大多数州立法将教育留给地方机构去实施。

虽然很多研究者认为,教育的社会回报远远高于私人,但州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的广泛存在说明,教育回报的传播性是非常狭窄的。

所以,教育既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同时,许多西方国家都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福利项目,福利国家的教育由政府提供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教育是一种公共物品”的考虑,即不是由教育这一物品本身的技术性质所必须的和决定的,而是国家出于“父爱主义”的考虑,由公共部门的政策目标强加的。

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教育的“价格”差距非常大,如目前法国、德国、丹麦、瑞典等一些欧洲国家不仅对中小学,甚至对大学也实行免费教育,而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大学教育的学费却非常高。

经济学家对教育是否属于公共物品这一问题的争论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关系到教育这一产品的供给方式和财政来源问题。

教育及其产品属性的新阐释

教育及其产品属性的新阐释

学 学
∞ 吩
的条 件 、 行 为方 式 与 价 值 取 向 。教 育 的 社会 服务 性 体 现 了教 育 的 产 品 属 性 。从 教 育 产 品 或 服 务 内
容看 , 不 同 的教 育产 品 既 可 能 是 公 共 产 品 也 可 能 是 私人 产 品 , 而且 , 公共产 品的类型各异 , 可 分 为
报呲
社 会

中 图分 类 号 :G 4 0 — 0 1 1
的产 品 , 而这些 产 品 的供 给又 被 视பைடு நூலகம்为政 府 存 在 的


问题 的提 出
根本 原 因之一 。教育作 为 国家举办 为社会公 众服 务 的公共 产 品地位 后 来 逐 步得 到 一些 学 者认 同 , 孟禄 ( P . Mo n r o e ) 、 克伯雷 ( E .P .C u b b e r l e y ) 等
第1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月
Vo 1 . 1 5 , NO . 4
J u 1 . 2 0 1 3
教 育 及 其 产 品 属 性 的 新 阐 释
宋官 东 ,韩 雪
东 ( 东 北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 1 0 8 1 9 )
务 教育 法 , 确 立 了教 育 作 为全 民共 享 的社 会 公 共 事务 的法律 地 位r 1 ] 。与 此 同 时 , 教 育 的产 品 属 性 问题 也开始 成为人 们热 衷探讨 的话 题 。亚 当 ・ 斯
密( Ad a m S mi t h ) 在《 国富论 》 中指 出 , 有一 类产 品 “ 很 可能会 为社 会大众 带来最 大 程度 的利益 , 但此

关于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辨析

关于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辨析

关于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辨析
师范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作用是培养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别学校的教师。

师范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因为它具有以下公共产品属性:
一、非排斥性
师范教育是一种非排斥性的公共产品。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的受
益不会影响另一个个体的受益。

例如,当一个学生通过师范教育获
得更好的教育,在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多的机会时,这并
不妨碍其他学生进入同样的领域,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收益。

二、非竞争性
师范教育是一种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这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可
以在同一时间同时接受学习。

与私人产品不同,公共产品的使用不
会受到供给量的限制,而师范教育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学生,并通过
共享的方式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外部性
师范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它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受益于师范教育培训后,他们将被激励更好地执行他们
的教育职责,从而为社会的未来做出贡献。

同时,良好的师范教育
也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公平性
师范教育是一种公平的公共产品,在理论上应该提供给所有人。

这种公平性通常通过政策来实现,例如,某些政策可能关注解决特
1。

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与供给选择研究

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与供给选择研究
福 利 。因此 , 存在相 当大的 “ 邻近 影响 ” 。阁
柯 玲, 成都 大 学 副 校 长 、 授 、 士 、 南 交 大 客 座教 授 黄 教 博 西
本 文 系国 家 社 科 基 金 “ 一 五 ” 划 课 题 《 府 主 导 型 农 村 社 十 规 政
区 教 育 共 同体 构 建 》 编 号 : H 0 0 2 )研 究 成 果 。 ( B A 80 1,


人 排除在 高 等教 育服 务之外 , 除在 技术 上没 有障 碍 排 外 部 性 : 为 社 区 教 育 产 品 属 性 界 定 标 准 的 易于排除 ”阁 作 ,即使 是被 上述 两位 学者 以外 部性 为依 据
局 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 定 为标 准 公共产 品 的义务 教育 ( 括公 办学 校)也 包 , 外 部性 是经济 学 中一个 十分 重要 的概 念 , 又被 称 是可 以通 过 制 度低 成 本 地将 外 阜或 进 城农 民 工子 弟
旭/ 县 教 育 局 郸
— —
3 — —
理 论 纵 横
2 0 第1期 当代教育黎 0 年 8 1 }曩 《
带有救 济性 质的资助 。 另外 , 制度本 身不能赋 那么 , 我们 是否可 以用外部 性来判 断社 区教 育的 府提供 、 予或解 决社 区教育 的非竞争性 或非排 他性 。 请看 这样 公共 产品属性 , 由此 为供给提供 参考呢 ? 并
属性 进行 界定 。那 么 , 区教 育产 品 属性 的界 定 则有 社
有人 以 教 育 的外部 性 为依 据 , 断 教 育 是 “ 种 判 一 些复杂 , 我们 应在 实践过 程 中判断 某 类社 区教 育活 动 典 型 的公 共物 品 ” 1 有人在 论述 教 育的产 品属性 时 。1 3 还

对学前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与分析

对学前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学前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幼儿园目前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受教育质量。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学前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以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为架构,提出合理有效的模式,明晰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分据点,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共产品理论分局点健康发展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roduct Proper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Yu NvAbstract In recent years,people lay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requirements.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The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kindergarten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as the framework,this paper proposes ra-tional and effective modes to make clear the division poi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pre-school educ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di-vision point;healthy development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育产品属性

教育产品属性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一.以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为认定标准, 认为同一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因其提供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属性。

1.从教育的供给者和教育经费的负担方式来确认教育的产品属性, 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产品有五种类型:(1) 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由政府作为供给者所提供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或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的公共教育和国家公务员教育等。

(2)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各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政府提供经费的各类成人、学前教育等。

(3)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某个社会团体、集体组织、协会或企业为自己的成员设立的学校培训班。

(4)具有纯私人产品服务的教育服务。

如个人充当家庭教师、个人建立学校补习班、职业培训班等提供的服务。

(5)基本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与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不同的是, 如果个人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 并且在收费过程中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那么这样的教育服务可以被认为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

2.从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式来分析教育产品的属性的。

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意义来看, 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不能被视为纯公共物品, 甚至就是典型的纯私人物品。

但由于一定的制度安排, 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法律对于普遍服务的强制性规定, 而使基础教育就具有了公共物品的性质。

所以,基础教育是制度性公共物品。

二.从教育产品的消费特征出发来界定产品的属性, 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教育在消费上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消费特征。

教育的直接消费表现为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

教育的间接消费表现在教育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三.以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为认定标准, 对教育的产品属性的认定有两种观点。

(1)教育是公共产品, 但可以转化为私人产品。

(2)教育从整体上是准公共产品, 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的属性是有差异的。

四.教育具有介于纯共用品与私用品之间的混合品属性。

教育产品属性的解读

教育产品属性的解读

教育产品属性的解读——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姓名:郭才教育经济与管理1103班学号:1049721100447 按公共产品理论,全部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为一个人所用的,也可以在没有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同时为他人所用的物品或者服务,它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基本的特征。

私人产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或兼具二者特征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这个产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使用时可能出现拥挤。

关于对教育产品属性的认识,综述国内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公共产品。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服务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有一定的排他性,在技术上是可以排他的,如地域招生的划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教育经过转化可以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来运作,经过转化后的教育,以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

第四种观点认为,各级各类教育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包括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特殊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某个社团以或主要以自己的成员或其子弟为招生对象建立的学校等、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家教等。

本人对对教育产品属性的解读比较倾向国内学者的第四种观点,即不能笼统的给教育产品的属性下定义,应该一方面对各级各类的教育产品进行分开的解读,另一方面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

第一、从定义上解读,即从教育产品效用的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三个方面来区分。

义务教育是通过立法约束受教育者的家庭和政府的行为,受教育者家庭有义务让子女接受教育,而要强制就必须免费,因此,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免费教育,那么强制性的免费的义务教育就是属于公共产品。

关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定位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定位的思考
品的 。
首先是判定产品 属性 的基本标准 。 1 非 排 他 性 ( o e cu in 。 对 于 私 . n n x lso ) 人 产 品 ,产 权 一 旦 确 定 ,便 决 定 了所 有 者 对 产 品 的 所 有 权 ,拥 有 所 有 权 的 个 人 可 以 独享 产 品给 他 带 来 的 效 用 或 收 益 ,并技 术 处 置 可 具 有 排 他 性 ,但因成本太高而导致经济上不可行 , 例 如 , 由 国家 提 供 的 国 防 服 务 ,显 然 是 不 可能 把 居 住 在 这 个 国家 的 某 一 个 居 民 或 者 群 体 排 除 在 保 护 范 围之 外 的 。 2 非 竞 争 性 (o rv ly ,指 消 费 者 . n n iar ) 的增 加 不 引起 生 产 成 本 的增 加 ,即 每 一 个 消 费 者 引 起 的 社 会 边 际 成本 为零 。对 于 私 人 产 品 来 说 , 一 个 人 一 旦 消 费 了 这 一 产 品 ,其 他 人 就 无 法 再 消 费这 同一 产 品 了 , 并 且 新 增 加 其 他 人 的消 费就 要 增 加 成 本 , 由此 便 产 生 了私 人 产 品 消费 的竞 争 性 。 而 对 于 公 共 产 品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任 何 人 对 某 一 公 共 产 品 的 消 费 都 不 会 影 响 其 他 人 对 这 一 产 品 的 消 费 ,并 且 新 增 他 人 消 费 的边 际 成 本 为 零 。 例 如桥 梁 、广 播 等 等 。 非 竞 争 性 和 非 排 他 性 是 判 断 产 品 属 性 的基 本 指 标 ,但 不 是 唯 一 标 准 。 马 斯 格 雷 夫 (99 16 )认 为 ,非竞 争性 是判 定 产 品 属 性 的 首 要 指 标 。但 是 , 不能 仅仅 刚性 的 使 用 这 两 种 基 本 标 准 ,否 则会 造 成 产 品 属 性 定位的片面化 。 其 次 是判 定产 品 属性 的 非基 本 标 准 1外 部经济性(xe n lc n mi ) . e tr aeo o e 。 s 它 是 一 种 可 以 使 其 他 人 无 须 付 出代 价 便 可 获 得 的 经 济 活 动 所 产 生 的结 果 。在 这 种 经 济 活 动 中 , 由于 产 生 外 部 经 济 的 部 门无 法 从 其 他 部 门获 得 报 酬 , 因而 会 发 生 私 人 成

浅析教育产业的产品及其属性

浅析教育产业的产品及其属性

《浅析教育产业的产品及其属性》摘要: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教育具有产业性是没有疑问的,有人认为教育产业的产品(以下称“教育产品”)是人才,有人提出是教育服务消费品,这种教育产品的产生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是知识劳动者(教师)以知识(教学内容)为工具生产知识产品(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的过程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教育具有产业性是没有疑问的。

一、教育产业的产品是什么(一)“人才”说悖论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人才”当作教育的产品。

认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需要培养,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故教育的产品是人才。

本来“人才”的意义有二,一是指“人的才能”;二是指“有才学的人”。

但随着汉语的演进,现代汉语中的“人才”一般是指有才能的“人”。

因此,我们认为,从人才需要教育到教育的产品是人才这一推理过程是不合逻辑的。

首先,人才是教育的对象,但教育的对象却不能等同于教育产品。

人能成其为才是内、外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就内部因素来看,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与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问的矛盾性,是促使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就外部影响而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对人才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遗传素质也是人的身心发展或说成才的重要条件。

的确,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或万能的。

因此,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看问题,都不好说教育的产品是人才,而把人成才完全归结为教育或者人没能成才彻底怪罪于教育均是不合适的。

其次,人才不等同于产品。

社会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生活)资料。

消费资料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实物消费资料和非实物消费资料,前者是有形消费品,如食物、衣料、日用品等;后者称无形消费品,如音乐欣赏、信息咨询、各种服务等。

如果说人才是生产资料,它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相对应是说不通的;如果说人才是消费资料,而消费资料都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特征,那人才又怎么满足人的需要呢?再次,人才可以流动但不能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
一.以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为认定标准, 认为同一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因其提供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属性。

1.从教育的供给者和教育经费的负担方式来确认教育的产品属性,
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产品有五种类型:
(1) 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由政府作为供给者所提供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或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的公共教育和国家公务员教育等。

(2)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各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政府提供经费的各类成人、学前教育等。

(3)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如某个社会团体、集体组织、协会或企业为自己的成员设立的学校培训班。

(4)具有纯私人产品服务的教育服务。

如个人充当家庭教师、个人建立学校补习班、职业培训班等提供的服务。

(5)基本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

与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不同的是, 如果个人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 并且在收费过程中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那么这样的教育服务可以被认为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

2.从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式来分析教育产品的属性的。

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意义来看, 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不能被视为纯公共物品, 甚至就是典型的纯私人物品。

但由于一定的制度安排, 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法律对于普遍服务的强制性规定, 而使基础教育就具有了公共物品的性质。

所以,基础教育是制度性公共物品。

二.从教育产品的消费特征出发来界定产品的属性, 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教育在消费上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消费特征。

教育的直接消费表现为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

教育的间接消费表现在教育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三.以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为认定标准, 对教育的产品属性的认定有两种观点。

(1)教育是公共产品, 但可以转化为私人产品。

(2)教育从整体上是准公共产品, 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的属性是有差异的。

四.教育具有介于纯共用品与私用品之间的混合品属性。

我认为教育的产品属性依赖于选择标准的不同,各级各类教育就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

如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家教等),如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某个社团以或主要以自己 的成员或其子弟为招生对象建立的学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