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读到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仿佛是在喧嚣中寻得了一处宁静的角落,让我对爱和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的观点就像一道道光照进了我内心那些未曾被充分关注的角落。
孙瑞雪老师强调,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并非是一种放纵,而是一种深深的尊重和信任。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那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意味深长。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小区的花园里。
我带着小侄子在花园里玩耍,小侄子刚满五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活力无限的时候。
花园里有一片小小的沙地,那是孩子们的乐园。
小侄子一看到沙地,就像脱缰的小马驹一样冲了过去,兴奋地拿起小铲子开始挖沙。
不一会儿,他就决定要堆一个“城堡”。
只见他小手紧紧地握着铲子,努力地把沙子往一处堆,眼神专注得仿佛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程。
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没有去打扰他,只是偶尔回应一下他兴奋的呼喊。
“姑姑,你看!我要堆一个超级大的城堡!”他抬起满是汗水的小脸,笑容灿烂得如同那午后的阳光。
我笑着鼓励他:“加油,宝贝!”随着城堡渐渐有了雏形,小侄子的热情愈发高涨。
可就在这时,旁边来了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他看着小侄子的城堡,不由分说地就拿起自己的玩具车在上面压了过去,刚刚堆好的部分瞬间就塌了。
小侄子愣住了,小嘴一撇,眼看就要哭出来。
我心里一紧,想着要不要去干涉,可又忍住了。
小侄子看着那个大孩子,带着哭腔说:“你为什么弄坏我的城堡?”大孩子却满不在乎地说:“这又不是你的,我想玩就玩。
”小侄子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他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大哭大闹,而是深吸了一口气,说:“这是我辛苦堆的,你要道歉。
”大孩子似乎被小侄子的坚定镇住了,小声地说了句:“对不起。
”小侄子听了,马上露出了笑容,说:“那我们一起堆一个更大的城堡吧!”那一刻,我被小侄子的表现深深触动。
在面对挫折和不公正时,他没有选择依赖大人的庇护,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在得到道歉后,迅速地选择了原谅和合作。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9篇
To save money is to make mone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9篇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暑假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认识了孙瑞雪和她的蒙特梭利教育,书中观点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尝试。
书中认为:“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孩子6岁前,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
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
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自由到极致,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
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
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但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往往失去了本身属于他们的时间与自由,大人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专制”与“越权”,使得孩子不得不“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达到家长的虚荣心。
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这不得不让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产生反思,虽然我没有像一些夸张的父母让孩子学这学那,兴趣班也安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周末也是轻松度过的,但在孩子的生活方面,我更多的是“干预”,当儿子做事动作很慢时,我没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相反我会全力包办。
正是因为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错误地理解对孩子的”爱”,所以儿子虽然很有礼貌、很懂事,做事认真、静心,但儿子还不太会系鞋带、剪指甲……而作为一位教师的我,往往也会“剥夺”孩子们的“自由”,对孩子有太多过分的“呵护”,我怕沙子会伤眼睛而不让孩子们去沙坑玩,怕孩子不会扫地而每天不辞辛苦自己搞卫生,怕孩子们意外受伤而禁止他们奔跑……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呢?首先,我觉得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控制”孩子的想法,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行为。
孙瑞雪爱和自由采访观后感
孙瑞雪爱和自由采访观后感看了孙瑞雪关于“爱和自由”的采访,那可真像是在我这脑子里开了一场奇妙的派对。
孙瑞雪一开口,我就感觉她像是一个智慧的魔法师,拿着“爱和自由”这两根魔法棒,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挥舞。
她讲的那些东西啊,一开始我觉得有点新鲜又有点迷糊,就像突然有人跟我说外星语里有超级育儿秘籍一样。
她特别强调“爱”在教育里的位置,可不是那种简单的“宝贝,妈妈爱你”的爱。
那是一种尊重孩子的爱,就像把孩子当成一个超级神秘又独特的小星球,咱们大人呢,只能做这个小星球旁边的卫星,默默地守护、陪伴,而不是去横冲直撞地改造这个小星球。
我一想到自己有时候对小侄子的教育方式,就有点惭愧。
我总是忍不住想要把我觉得对的东西一股脑儿塞给他,就像硬要把方形的东西塞进圆形的洞里,根本没考虑过他自己的想法。
还有“自由”这一块。
孙瑞雪说孩子要有自由,我当时就想,那孩子不得“无法无天”啦?可她接着一解释,我才明白,这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就像小羊在草原上吃草,草原那么大,但围栏就在那儿呢。
孩子在规则的范围内自由探索,就像探险家在宝藏地图上标记的安全区域内寻找大宝贝一样。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想在墙上画画,被爸妈狠狠教训了一顿。
要是那时候他们能像孙瑞雪说的这样,给我一块小黑板或者小墙块让我自由发挥,我肯定会觉得自己像个超级小画家,说不定现在真成大画家了呢。
在采访里,孙瑞雪还举了好多例子,那些孩子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里成长,一个个就像闪闪发光的小太阳。
他们眼睛里都透着机灵劲儿和对世界的好奇。
我就在想啊,要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那这个世界得有多少充满创造力的小天才啊。
总的来说,这个采访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以前对教育理解的一些误区,也像一盏明灯,给我在怎么对待孩子这件事儿上指了一条光明大道。
我感觉我像是被孙瑞雪拉着进了一个教育的奇妙仙境,现在出来了,就想把这个仙境里的好东西告诉周围所有有孩子或者即将有孩子的人。
这“爱和自由”的魔法,要是能在更多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作用,那可真是太酷了。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孙瑞雪的成长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自由的珍贵。
小说以孙瑞雪的视角展现了她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她如何逐渐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爱的故事。
孙瑞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的成长历程却异常坎坷。
在家庭中,她面临着父母亲的离异和家庭经济的拮据;在学校里,她遭受同学的欺凌和老师的不公;在社会中,她面对着各种不公平和歧视。
然而,孙瑞雪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相反,她以乐观和坚强的态度,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最终赢得了自己的自由和爱。
小说中的孙瑞雪形象鲜活而立体,她的成长历程让人深受触动。
她在面对困难时,不曾退缩,而是选择坚定地面对,这种勇敢和坚韧的品质令人敬佩。
她对自由和爱的执着追求,也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坚定。
通过孙瑞雪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她对自由和爱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孙瑞雪的形象,小说中的情节和描写也十分精彩。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孙瑞雪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以及她如何逐渐摆脱困境,追求自由和爱的过程。
这些情节和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同身受,也让人深刻地思考了自由和爱的真正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追求自由和爱。
正如孙瑞雪一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种乐观和坚韧的品质,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在追求自由和爱的道路上所需要的。
总之,《孙瑞雪爱和自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孙瑞雪的成长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自由的珍贵。
小说中的孙瑞雪形象鲜活而立体,她的成长历程让人深受触动。
小说中的情节和描写也十分精彩,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描绘了孙瑞雪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以及她如何逐渐摆脱困境,追求自由和爱的过程。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参考!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创作背景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 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 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 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 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中的大事。因此,当家长们 发现有这样一本书能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孩子、给孩子带来幸福时,他们的感激 和欣喜便油然而生,这就是《爱和自由》广泛流传的秘密。
《爱与自由》目录介绍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第三章 智力来自哪里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智力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第七章 智力的真正内涵 第八章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是在“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应该怎样理解孩子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和发展心智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意志而能够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第二十一章 吃的问题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阅读启发
爱孩子就要给他自由,成人不能 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孩子有自 己的思维方式,成人要做的实际上是 观察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按照自己 的想法塑造孩子。
《爱和自由》经典语录 1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 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提供的 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 向独立。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读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所传达的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念,让我对爱和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爱孩子往往意味着为他们规划好一切,替他们做决定,限制他们的行为,以“为他们好”的名义去束缚他们。
然而,孙瑞雪老师却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去探索世界。
书中提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自己内在的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颗种子,蕴含着生命成长的密码和规律。
而我们作为成人,所要做的不是去干预和破坏这个规律,而是为这颗种子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它能够自然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是不是有时候过于急切地想要看到成果,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是不是有时候过于强势地替孩子做了选择,而剥夺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权利?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放纵,而是在一定的规则和界限内,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去选择、去尝试、去犯错。
比如,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玩具的自由,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自己的活动的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些规则和界限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保障他们的自由和安全。
爱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爱的自由,是冷漠和放纵;没有自由的爱,是控制和束缚。
当我们真正地爱孩子,就会愿意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当我们给予孩子自由时,也是在向他们传递我们的信任和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
书中还强调了敏感期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兴趣。
比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等等。
在这些敏感期内,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将会在相应的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
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
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最近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
书中所阐述的关于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让我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书中,孙瑞雪老师强调了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爱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不是过度的保护和溺爱,而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尊重和接纳。
真正的爱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当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时,他们会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有勇气去探索世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自由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放纵,而是在一定规则和界限内,让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体验和学习。
比如,给孩子自主选择玩具的权利,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安排玩耍的方式;或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小问题。
通过这些自由的体验,孩子能够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显得很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老师经过观察和与家长沟通,发现原来是家长在家中过度保护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后来,老师和家长一起调整了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鼓励,孩子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度的束缚和限制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往往更注重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而忽视了他们内心对于爱和自由的需求。
我们常常以“为孩子好”为借口,替他们做决定,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却没有真正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在短期内表现得听话、乖巧,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行为。
比如,有时候我会因为孩子做事慢而忍不住催促甚至代劳,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自己尝试和探索;有时候我会因为担心孩子受伤而限制他们的一些活动,却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17篇)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读完《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
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
《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
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
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
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2今年是我走进“爱和自由”教育的第三年。
三年后重读《爱和自由》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孙瑞雪的成长故事,深刻地探讨了爱和自由的含义。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爱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小说中的孙瑞雪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她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父母早逝,她被迫与亲人分离,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在逆境中坚强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通过孙瑞雪的故事,我深刻地理解到,自由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瑞雪和男主角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他们在困难中相互扶持,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孙瑞雪的成长过程中,爱情给予了她无穷的力量,让她更加坚定地追求自由。
通过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我深刻地理解到,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它能够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非常丰富多彩,让我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孙瑞雪的成长故事,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坚韧,也看到了生活中的磨难和困扰。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孙瑞雪爱和自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主人公孙瑞雪的成长故事,我对爱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也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它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爱和自由》(孙瑞雪 - 第四版)
《爱和自由》内容简介:本书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四版。
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四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
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她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并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
千万个孩子因此书而健康、愉悦地成长,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创造品质的一代新人!应广大父母的要求,此次增订,在保留原有全部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孙瑞雪老师最新经典讲座,向读者系统全面地阐述“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新增的《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一篇中,全面讲述了孙瑞雪教育机构“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一详细讲述了爱、自由、规则、平等的教育,讲解了广大父母关心的如何给孩子爱,讲解了家庭使用的3大规则,幼儿园实践中的7大规则等内容。
这些在上一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在新增的《儿童成长中的自由》这一篇中,集中讲述了儿童应当拥有的5大自由,解答了众多父母所困惑的问题:到底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
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
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
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作者简介:孙瑞雪,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系统引进、实施国际蒙特梭利教育第一人;成功实践了科学教育法的本土化,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发展和延伸了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论;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界的新纪元。
目录《爱和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内容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章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章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章创造力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章儿童必须自己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五章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六章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七章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八章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唯—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九章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十章从爱走向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第十二章应该怎么理解孩子?(1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第十三章自由与纪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第十四章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十五章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十六章“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十七章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十八章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第十九章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第二十章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第二十一章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第二十二章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第二十三章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附1.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爱孩子,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你是否关心你孩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自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附2. 儿童成长中的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什么是权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真正的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第一章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读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仿佛在育儿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书中的观点和理念,不仅适用于孩子的教育,也让我对自身的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这个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及的字眼,在孙瑞雪老师的笔下有了更深刻的诠释。
爱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盲目的宠溺,而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深沉情感。
它意味着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
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爱,其实是一种控制。
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规划他们的未来,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我们会强迫孩子学习各种他们不感兴趣的才艺,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对他们将来有用;我们会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却没有意识到玩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这种所谓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自由和天性的剥夺。
自由,在书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孙瑞雪老师认为,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智。
然而,我们常常误解了自由的含义。
我们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让他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实际上,真正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和界限内的自由。
比如,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方式,但他们也要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尊重其他小伙伴的权利。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他们也要学会承担自己言行的后果。
这种有界限的自由,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自主和尊重,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孙瑞雪老师指出,孩子在 0 6岁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去认字、算数,而应该让他们多去触摸、观察、感受这个世界。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起林姐姐和大家一起分享孙瑞雪老师的一本书《爱和自由》,书中所表达的是蒙特梭利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她认为,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1.他经常看着别人的食物,他有时候不是为了满足肚子,他完全是为了满足嘴的感觉。
阻碍他尝试,就像阻止我们看这个近在咫尺的世界一样。
尽量让零至六岁的孩子满足,他不会超出他需要的东西。
记住:努力让他满足。
2.经济条件的好坏不影响孩子发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让孩子买东西的钱数,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把选择的自由交给了孩子。
3.别人的东西不能动,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支配。
4.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像空中的水汽凝聚,变成雨滴和雪花落入高山和大地,然后像雪山上的雪一样融化了变成一条小溪逐渐流淌下来;到了少年时期,这条溪流越来越大,奔腾跳跃,水流湍急;到了青年时期,就汇集成怒江呼啸而下;到了中年,就成了长江,水流宽深,宏伟量大;到了老年,就特别宽阔缓慢,蕴藏丰富的宝藏和阅历,最后流进大海。
4.专注:孩子感兴趣,所以反复练习,因为反复而专注,因为专注而产生了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有了自我控制能力而有了意志,有了意志力而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从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
林姐姐说:“爱使人独立,独立使人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爱和自由》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作者是孙瑞雪。
这本书以爱和自由为主题,探讨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爱和自由的关系在书中,孙瑞雪强调了爱和自由的关系。
她认为,爱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爱是自由的前提,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爱的体现,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爱。
二、幼儿教育的本质孙瑞雪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学习。
三、幼儿教育的方法观察和倾听 观察和倾听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和信任 尊重和信任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的原则。
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信任他们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学习。
引导和启发 引导和启发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和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孙瑞雪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在快速发展,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
因此,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对我的启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爱和自由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和学习。
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 2. 3.总之,《爱和自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幼儿教育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1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好多年前读过一次,但已经渐渐忘记,这次重新拜读再加上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看书的过程中,会回忆到自己儿时的记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学习的记忆,更多是玩。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期学习的过程更多像是玩的过程,从中来获取感受,就像孙瑞雪女士说的,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实在童年时期建立的,这种认识将持续整个人生;安全感、独立性、自信都是源自一个稳定的哎的环境;让孩子成为自己,需要的是自由。
正如书名“爱和自由。
”爱,是给孩子充足的爱。
不是给予肉体的生命,而是从身体的完整到精神的完整。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在接触到幼儿教育之后,我的意识发生变化的是,关于孩子,并不是单纯的给孩子带来生命,在生理发育上,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
而是在儿童0—6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感受到儿童的情绪、心理、智力,而这些衍生出来的,而是让孩子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影响到孩子自我、尊严、幸福、价值的感受。
作为老师,在指引的过程中,不是直接给予结果,或先入为主。
而是需要引领孩子,在认知过程中帮助孩子去区别概念,理解概念,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感觉,慢慢长大。
培养儿童的认知和感觉。
书里有一个孩子玩瓶子的例子,儿童内在精神的冲动支配着身体去实现,这个过程的变化,行程了儿童自身的实体化。
这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注意到一个感兴趣的物体。
通过精神的冲动支配着身体去感受事物,建立概念,在与现阶段的认知形成连接,产生了认知。
但对于大人来说,习惯从自己的经验干预孩子,从而让孩子产生认知的过程,总忍不住破坏孩子探索的过程,不自觉的破坏了孩子的发展点。
而殊不知儿童,也需要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经验的累积。
儿童的心智发展。
我们都知道,随着现在社会竞争给予成人的压力,会让我们将感受到的这种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变得优秀来应对这种社会压力。
所以很多大人会给孩子报很多提升自己的课程,却没去尊重孩子是否感受到压力,因为儿童的语言有限,其实不会清楚的表达自己接受还是拒绝,只能通过哭、逃避、不专注来做反馈。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11篇)
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精选11篇)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氏理论的书,拿到书后才一翻,就马上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打心眼里认同,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接触到真理的激动。
都说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会特别认同,现在却已经想不起来到底是书里哪些案例和说法触动了自己,只知道一边翻阅一边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从小能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长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书上的文字腾印到父母的脑子里,告诉他们当年那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怎样伤害和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总之,由此“爱和自由”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心里,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作为老师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华,看着孩子的脸,在心里对她们说我也要“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包围着你们,而又给你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不求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爱”的。
“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止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曾经,我也认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个人,要有个人“镇”得住他;认同孩子小的时候讲不通道理的时候,至于道理,长大了就会懂了;认同一个凌厉的眼色使过去,孩子就噤若寒蝉的“威严”……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从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不贪玩,就是好孩子。
我们从来没有或者有过却没有答案去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眼前这些就是我想要的吗?我们的身体已经成熟,我们的心智却停滞不前,面对纷扰的社会,我们内心的惶恐不安远远大于自尊自信,这就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后果。
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拼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经历和教训教导孩子却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自强自立的人生道路?我们了解自己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到并尊重每一个新的独立的个体,蹲下来,时刻关注自己和她的成长,用真正的、无限的、无条件的爱滋润彼此的心灵,让“内心的小孩”和现实的孩子一起快乐、自由地成长!孙瑞雪《爱和自由》的读后感2《爱和自由》读下来,没有第一次那么费力,边读边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由于儿童先天就具备好了精神发展的模式,它是储存在我们生命里的密码,这个密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破译完全。
这些密码能破译到多少,依靠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是我们要破译这个密码所需要的条件。
这个条件才能保证儿童把这个密码破译出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真正的自由就是把破解内在密码的权力和自由给你,让你破译你自己。
你真的不知道人的天分有多高!你有没有想过有的人为什么会那么伟大,那么杰出。
这取决于你自己童年所做的工作。
这就是人的天赋。
什么是自由?蒙特梭利说:“自由是一种籍由教育的帮助,而使潜在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把那个精神胚胎破译了,这就是我们所要获得自由的全部内涵。
儿童的成长,应该拥有怎样的自由?第一、儿童拥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
对什么有兴趣,他可以自由的选择。
第二、表现在行动上的自由,进出教室的自由。
怎么判断一所幼儿园是否自由?儿童依据自己的愿望可以在教室里工作,也可以在教室外工作;儿童打破了我们以往认为的必须进了教室才叫工作,出了教室就不叫工作的做法。
蒙特梭利说,有屋顶的是教室,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
这完全取决于儿童自己对自己的把握,不取决于老师。
所以蒙特梭利才说,头六年儿童生命的精力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
自我创造的过程,所以需要自由。
第三、儿童拥有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
儿童拥有独处的自由,选择空间的自由。
以往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认为,儿童时时刻刻都要有人盯着,他们不能有自己的空间,因为那样危险。
但实际上,我们说,到了一定年龄的儿童,独处的时候,正好是自我创造的一个过程,所以儿童独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定的时间。
第四、儿童拥有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与计策,并且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经验,我们成长的经验中,总有老师把过程告诉我们,把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就是被灌输的过程。
我们没有发现的喜悦,没有探索的快乐,没有获得答案的成就感。
儿童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力,“我这个时候不知道,但是我迟早会知道的。
”我的鞋穿反了,总有一天我惊喜的发现,秘密原来在这里。
发现的时候,就会有成长的喜悦感。
如果你告诉他:“鞋又穿反了。
” 你永远都在跟他说他不行,他是笨的,小朋友都是笨的,只有大人是聪明的。
把发现的权力和惊喜,还给儿童。
因为他必然能发现!他的发现是必然的,并不是偶然的,这只是一个过程。
所以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第五、儿童拥有凭自己的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人交换及分享的自由生命中最高的、最后的一个自由是这个自由。
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痛苦也罢,幸福也罢,都有一个愿望,就是与他人分享,最典型的就是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如果真正爱上一个人,你一定要跟别人分享。
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找一个人分享,分享很重要。
是跟别人分享,不是宣泄,抱怨。
我们需要在成长中练习分享,这样我们才不会去宣泄。
前几天,有一个孩子拿着巧克力,谁也不让谁吃,但不断地在跟别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
”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后面的一句潜台词,你们看一看,我的爸爸对我的爱。
这是在展示爱。
等到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不再这样分享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对人越来越冷漠,跟别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人的信任也就越来越少。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连接,有了连接,我们才不会孤独,我们跟人一体化,才能达到最高的状态。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性爱来一体化的话,那是一个最原始的办法。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享,来达到心理和心灵的连接,而达到一体化,这样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舒服,才会愉悦。
教育的过程也是这样,需要给孩子空间,让他去分享。
所以经常看到小朋友手上拿着好吃的、玩具,或者他爸爸给他买的手表,不断地看,“老师你看,我爸爸给我买的手表”,没完没了地说,而且他要从早到晚的给你看时间⋯⋯这就是这个幼儿园给儿童提供的自由状态。
一个自由运作的理想班级,每个孩子都是有效的、理性的,而又自动自发地行动,并且不会做出粗暴、野蛮的行为,儿童之间是疏离和分离的,不扎堆,大部分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一起,整个校园都是这样的一片景象。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由。
爱与自由启示录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0~6 岁的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于孩子自己,这个时期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将变成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蒙特梭利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 Help me to do by myself ”(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在她看来,儿童对美好的东西有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吸收的愿望,他跟随这个愿望去经验。
有了这个认识世界的良好开端,孩子自然就会发展到真实、自然、内在、主动和积极的认知状态。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成人认为某种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
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自我认知这方面的能力被削弱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所以你先不要急于教给孩子应该怎么做,先让他自己探索、努力,通过自己的每一个小的开拓,把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发展起来。
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在美国,我看到很多学校的墙壁上都贴着这么一句话:你一生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说得太好了,让你的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你或是其他什么人,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成长得非常好。
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朋友对老师说,妈妈说姐姐画的画好,我画得不好。
这样的对白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长大的。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他,也只有一个姐姐,每个人都做他自己才是最好的。
你创造了你的孩子,这个孩子和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样,就因为他的不一样,才会变得独特,他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也不是别人的孩子。
哭的意义对于孩子,尤其是3 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哭没有什么不对的,有时候是一定要哭的,除了外来的痛苦的刺激,有时就是内心的苦楚。
在后者,哭是孩子调整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
哭是一定要起作用的。
我们应该观察孩子,如果他的哭是因为需要什么的话,你要帮助孩子表达出来,或者是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给你。
有两点是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的。
第一,当负面情绪到来的时候,伤心和哭泣都是正常的。
第二,哭会帮助我们成长。
这两个概念要在生活中逐渐传达给孩子。
该给的自由充分给予,该坚持的规则绝不让步如果你3 岁的孩子总是想攀爬房间里的沙发,甚至不脱鞋,你会怎么处理呢?是说“宝宝,我们下来吧,这样很危险,摔跤了也会痛”,还是不去管他?我的答案是,如果我们认为这个高度对这个小朋友来说没有危险,只是会弄脏沙发套儿,那么就让他玩个痛快吧,待会儿换洗就是了。
但是如果在这个房间里人们在开会,宝宝还是要跳上跳下又该怎么办?那么,我建议你需要让孩子确定的是,我们不可以打扰别人,如果你说到第三遍,孩子还没有听进去,那就直接抱着他,把他放在另一个地方让他去跳。
打扰到别人的行为不能做——这是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确的一个基本规则。
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
妈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在公园里看到这样一幕:顽皮的孩子又惹祸了,他的妈妈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你怎么这样,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孩子就哭着说,妈妈,我不敢了,你就要我吧!让妈妈反感的事情孩子有没有继续做我们无从知晓,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焦虑和无望。
在生命的最早期,安全感是孩子最需要的,他们最担心的事就是被父母抛弃。
请不要随意地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这会极大地破坏他的安全感。
我们希望,父母们在每一次出问题的时候能够蹲下来,看着孩子,对孩子说:妈妈非常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做,妈妈不喜欢。
孩子就会感到,妈妈是爱我的,只是不喜欢我做这个事情,他就不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第二篇: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这里,我所提出的这个教育理念——自由,是基于生存层面的意义上提出来的。
所以,当这样的一个概念引进到我们生活中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一个最难以理解,也最难以被接受的概念。
但是与此同时,当它一旦被接收进来,它又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更容易认同的一个概念。
在教育的范围内,自由潜伏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潜伏在老师和孩子、孩子与幼儿园(学校)、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这种关系展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这是教育的关键。
一切不在于你对教育要说什么,而是你生活在什么之中。
我们不太容易把自由这个概念使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但实际上我们作为人从出生的那天起,自由的问题就产生了。
从那时起我们所产生的问题大都是在关系中产生的,我们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并没有提到我们的意识层面,让我们来感觉。
所以今天我们借助一部电影,来解释这一理念。
一个孩子不受制于另一个成人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存在和体现在生活中。
电影《看起来很美》中,大概很典型的呈现了孩子与幼儿园的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老师:“小朋友记住了,啊,加饭举右手,手掌伸直。
方静,你错了,这边是右手!加汤举左手,看着我,握住拳头。
这边,握住拳头。
吃饭不许讲话,啊!”老师:“方方,你要干什么?”孩子:“我要尿尿。
”老师:“可见你洗手前没撒出尿,对不对!?以后必须养成上厕所的习惯,不许吃饭其间拉屎撒尿。
扣你一个小红花!”孩子:“⋯⋯”老师:“快点拿出来,快点给我呀。
”刚才各位家长说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关系。
一个是成人,要求的是服从;一个孩子,是服从者;一个是强制者;一个是受强制者。
而我们今天要解释的自由的理念,表现在关系中是讲:一个人在身体、情感、意识、思想和意志上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被称为个人自由。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我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你与任何人的关系,或者你的孩子与任何成人、孩子间的关系。
它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关系,它的根本内容是想告诉我们:人应该在一种平等的生活关系中成长。
这个理念在我们树立的教育中,在我们中国教育实施十年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学校能做到,是因为没有人认识到我们跟别人的关系是应该一个平等的关系,这种平等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应该受制于任何人,不仅仅表现在显在的状态中。
在我们刚才看到的片子中,“扣你一个小红花!”前面指你不可以去尿尿,是在行为上来控制一个人,后面“扣你的小红花”,是在心理和意志上控制你。
没有人愿意使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受制于他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那我们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自由,没有人去控制他,我们要让他在这样的一个状态生活中,在这样的关系中生存,那将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家长制的家庭是最早的教育机构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呢?关键点在于,在我们的文化中凸现了一个控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