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合集下载

小议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小议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小议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发表时间:2016-11-16T15:53:36.0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作者:吴江[导读] 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学131124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发展特征,科学培养初中生规则意识。

从生理角度看,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代谢非常活跃。

从心理角度看他们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2.他们的感知觉精细性不够,但灵敏性较高;随着有意记忆的意义识记的发展,初中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已经开始发展。

3.初中生的情感特点,一是情感丰富而外露,易偏激,不太稳定,情绪振奋时洋洋自得,情绪低落时沮丧消极;二是情感的个人体验日益深刻,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发展;三是情感的社会内容日益增加,对英雄模范人物能激起强烈的爱,对国家民族的兴衰能激起内心强烈的关注。

4.在意志方面,初中生的意志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他们好胜心强,行为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时容易冲动,不能始终一贯地控制自己;有时做事缺少毅力,有的学生还易受暗示,缺少主见;有的学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

5.初中生能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但他们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还是不高的,而且是不稳定的。

6.)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开始寻找合得来的友伴,这是他们归属需要发展的表现,成人感逐渐产生,内心非常反感成人喋喋不休的指教。

针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特点,教师应该科学地进行规则意识教育。

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既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又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如:教给他们必备的“交通规则”。

教育实施过程中仍要有具体形象的言传身教,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要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坚持积极鼓励和正面教育。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一个人从小培养起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将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孩子们如果能够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规则意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家庭规矩等各种规则的认识和遵守。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就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

而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那么他就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地遵守各种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培养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抓起,就是指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亲自要遵守各种规则,要遵纪守法,要尊重他人,要言行一致,这样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才能更好地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父母要给孩子普及相关的规则知识,告诉他们社会的各种规则和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让他们懂得规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父母要给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矩,让他们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每天晚上九点之前要睡觉,不要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说脏话,要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等等。

父母要对孩子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让他们懂得遵守规则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父母需要不断地重复教育,不断地引导,不断地纠正,才能够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里,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对社会规则、制度和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在校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注重细节、遵纪守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学校教育中的细节培养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1.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每个班级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则,如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等。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商讨确定,让学生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增强对规则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 规则宣传教育学校需要定期举办关于规则宣传教育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们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了解和学习规则。

学校还可以邀请警察、法官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和规则的必要性。

3. 规则执行的严格性学校对规则的执行要做到严格,不能有例外。

只有规则执行得严格,才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规则的约束力和必要性,从而养成观念。

学校还要及时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罚,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1. 家庭规矩的制订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如晚上几点睡觉、起床后要做什么、用餐时的行为规范等。

通过明确的规定和督促执行,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从而培养起规则意识。

2. 家庭作息的规律性家庭作息的规律性和有序性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示范规律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在有序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3. 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中学生的规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教育的方法以及规则教育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规则对中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

规则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石,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可以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规则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规则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这些规章制度应该明确具体,可以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并由学生和家长共同遵守和执行。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他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抉择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课外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规则教育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通过规则教育,中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纪律,守时守信,并且能够更加尊重师长、友善待人。

规则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规则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规则,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中学生的规则教育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规则环境,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则教育。

通过规则教育,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他们将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方案

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方案

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方案【前言】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律自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提出一套针对中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一部分:生活规则的引入】1.了解规则的意义与作用: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和作用。

规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是人类共同进步的基础。

通过深入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规则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培养遵守生活规则的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各种生活规则,如准时上课、保持环境整洁、拒绝校园暴力等,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同时,应加强规则执行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纪律处分,以建立起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第二部分:学习规则的培养】3.明确学习规则的重要性:学生应该了解规则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规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规则,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4.制定学习规则并强化执行:学校可以制定学习规则,如带齐课本、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不遵守规则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纠正和辅导。

【第三部分:行为规范的建立】5.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交习惯。

如教导学生注重礼貌、谦虚、友善等。

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社交场合下的适度行为。

6.建立道德行为准则: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

学校可以通过讨论道德典范和行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反思不良行为的后果。

【第四部分:规则意识的日常实践】7.师生共同制定校规校纪:学校可以利用师生座谈的方式,共同制定校规校纪。

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规则,可以增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主动遵守规则的意愿。

8.规则意识贯穿教育全过程:规则意识应该贯穿教育全过程。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中学教育中,规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下面我将就中学生规则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一番探讨。

我们来谈谈中学生规则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性格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个时期的学生更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来引导他们。

通过规则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自律、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可以通过规则教育,学会尊重他人,遵守法纪,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才。

尽管规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中学生规则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对规则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传,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

一些学生对规则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规则只是用来限制自己的行为,导致对规则教育的抵触情绪。

社会大环境也对规则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一些学生对规则教育持否定态度,这无疑给规则教育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规则教育的重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规则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规则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受到规则教育的熏陶。

学校还可以通过规则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规则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则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目前中学生的规则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学生的规则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认知和遵守能力,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法制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规则意识作为法制意识的延伸,同样需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培养。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等,这些都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规则意识。

为了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学校和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学校和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课堂上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到达、带齐学习用品、不可以随意离开座位、不可以打扰他人等,通过这些小规则的执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守时、自律和秩序意识。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哪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不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树立起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学校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培养规则意识。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校本课程、主题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规则,并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在学生社团中,可以组织一些小型活动或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比如比赛过程中不许使用外挂、禁止作弊等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育手段,如讲故事、借助图书、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传递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和遵守规则。

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学校和教师多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只有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良好的规则意识。

希望学校和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的大白鲸之下,初中德育教育有了新的指导和方向,即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育人特征”“育人内涵”“德育并行”“因材施教”,并推动学生社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素养的发展。

“规则”作为学生社会生活、道德认知、道德构建的基础元素,是学生必备的素养品质,也是衡量初中生德育水平的关键指标。

文章概述了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深度解析了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规则意识;培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我国传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至理名言,将传统儒家强调做人做事讲方法、讲规矩、讲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的出现,是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

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

同样,初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也赋予了初中德育教育的新方向。

对于初中生来说,形成民主与法治意识,讲规矩讲程序根据规则进行校园生活,依法依规参与社会生活,是他们走向社会和持续学习的保证。

这是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且大部分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等尚未构建,规则意识不强会导致缺乏责任感、社会公德心丢失、文明程度偏低等。

故而,探索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成为初中德育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规则意识构建促进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价值(一)规则意识的基本概念从广义角度分析,规则指的是事物运行、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或者应当遵循的法则。

从狭义角度分析,规则指的是群体组织成员共同制定且大家一致通过的、得到公共认可的需要群体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章程、条令、原则。

无论从哪个维度分析,规则都是需要遵循和遵守的一种原则、准则。

故而,规则意识是生命个体发自内心地将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作为自身行为导向的意识。

通常来说,遵守社会公约、遵纪守法、遵守规定等都属于规则意识的呈现。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没在规矩,不成方圆。

”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一、从孩子的“游戏规则”说起如果有人问现在谁最讲游戏规则,我认为就是孩子。

几个小孩子在“打王牌”,谁先打、怎么打、能怎么打不能怎么打,他们有约定的规则。

在玩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违犯规则。

最有意思的是在学生中有一咱打乒乓球的游戏规则,有一位同学先当擂主,后面的同学要想打先得进行“考”,就是与这位擂主先打一个球,如果赢了“擂主”,才有资格再打三球,如果输了,那对不起只能下台,再排队。

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的,那怕是比“擂主”身材高大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也不例外。

这么懂“游戏规则”的孩子,却为什么在校不遵守校规,在家“行为霸道,做事任性?”为什么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伤亡的悲剧时常发生?为什么总在学校的楼道里打闹,致使意外伤害的事频频发生?如果我们再从孩子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

第一、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孩子。

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或者成人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

由于孩子是自己“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的规则,体现了孩子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

基于此,孩子有遵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

第二、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惩罚。

既然是规则,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

孩子们肯定清楚,如果不按规则玩游戏,就会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跟他玩了。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规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中,规则教育一直被视为塑造中学生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规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中学生明确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学生的规则教育,探讨规则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规则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规则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规则教育,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

规则教育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思维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则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类规则,老师们在潜移默化中在中学生心中埋下了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信念的种子。

对学生而言,规则教育则是一种行为准则的认知和接受,他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端正的态度,懂得了社会奉献和责任表现。

在这样的影响下,中学生们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中的有益成员。

规则教育需要关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对中学生而言,规则的制定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的制定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严苛。

在规则执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只有通过规则的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教育需要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

规则教育不能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将规则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班级管理和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律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介绍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向学生灌输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规则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讲座、规则宣传展览等。

家庭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规则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孩子要遵守规则,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二个策略是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加以执行。

明确的规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定明确的规则,并且及时告知学生。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的惩戒,以起到警示作用。

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加以执行,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并愿意主动遵守规则。

第三个策略是建立规则意识的激励机制。

学生应该能够从规则遵守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校可以设立规则遵守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

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遵守规则,并且要坚持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庭要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充分发挥教育家庭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

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

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中学生作为成长期青少年的代表群体,他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的建立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将有助于他们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建立具体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方法以及规则的执行和反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中学生阶段,培养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规则意识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区分是非,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心。

通过遵守规则,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律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此外,规则意识还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立具体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方法为了建立中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骤:1.明确目标:制定行为准则前,需要明确培养中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规则意识,可以从学习、人际交往、公共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2.参与制定:中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参与到行为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座谈、讨论等形式,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准则。

3.明确内容:制定的行为准则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清晰明确地规定中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应该如何行为。

4.宣传普及:制定好的行为准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普及,如校园广播、班级会议、家长会等,让中学生和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和遵守。

三、规则的执行与反馈建立规则意识仅仅是第一步,执行和反馈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规则执行者:学校和家庭是规则的执行者,需要共同落实制定的规则,并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2.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确保行为准则的执行。

3.激励与惩戒: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措施能够激发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

浅谈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导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意识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字】中学生规则意识规则意识的养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绝对的自由,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必须要遵守。

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1]下面我就对中学规则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一个班要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很好的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只按照自己的思维做事,而不顾及其他同学的感受,这样的话,这一个班级肯定就会是一个自由散漫,毫无凝聚力的班级。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只在学习上受益,同时能让学生在做人上受益,成为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公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1)、制定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科学的规则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首先你要有规则可守,所以首先要制定规则且这规则一定要科学、要合理。

不能制定一些不合理的,甚至会影响学生发展的规则。

这样的规则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这不仅对学生没有益处,甚至可能会害了学生。

所制定的规则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可,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

这样的规则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制定该规则的主人,如果自己不自觉遵守的话,那也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让学生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也能体现民主,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下的自由。

同时,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是从学生身份来考虑的,这更贴合学生实际,便于规则的执行。

学生自己制定了规则,老师要加以修正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规则,然后让班上全体同学讨论通过,最后可让全体同学签字承诺自觉遵守规则,这样当学生违反规则的时候,就可以把他自己签了名的规则给他看,这样可让他在接受处罚的时候心服口服。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三个策略
在现代社会,礼仪规则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三个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示范规则意识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学生规则意识的榜样。

老师应该时刻尊重所有学生,在行为表现方面要做到言传身教,尊重学校、社会的规则。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遵守社会、学校的规则,做到积极向上的表率。

如果老师和家长都能做到,孩子自然也会慢慢去模仿。

二、制定合理的规则,并及时反馈
老师和家长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如时间管理、行为规范等。

接下来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

正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孩子去听从规则,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确规则的好处。

负反馈也同样不可少,当孩子不听规则、没有遵守规则的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处罚,让孩子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尽量让孩子在违反规则小的情况下就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以后更大程度的违规行为发生。

三、培养孩子自我感知能力
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自我分辨,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和自己的影响。

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孩子去思考他们的行为。

为孩子提供某件事情的事实,并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行为究竟对本人和别人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检测自我认定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策略都需要重视和具体落实。

借助这些策略,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规则意识是指学生对学校、班级和社会中各种规则的认知及遵守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规范,并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1.建立积极共同的规则: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定学生行为规范,以增强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意识和责任感。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期望的行为,并通过示例和讨论来解释规则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规则的明确化:规则必须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教师应该对每条规则进行详细解释,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具体的示范。

例如,如果规定不要大声喧哗,教师可以示范一下什么样的音量是合适和什么样的音量是不合适的。

3.规则的正当性: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规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他们应该清楚地了解规则背后的理由和意义,以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这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这将使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并理解规则对他们以及整个班级和学校的重要性。

4.规则的后果: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如果他们违反规则将会面临哪些后果。

这些后果可以包括惩罚措施,例如批评、罚站等,以及与同学和家长的交流。

学生应该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是不可取的,并且违反规则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5.规则的强化和奖励: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并进行肯定和奖励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这可以包括口头表扬、奖励早到的学生或者其他积极的行为,以及在教室或学校中设立“规则之星”或类似的称号。

6.规则的实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和学校生活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规则的机会。

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7.规则的不同情境:教师要教导学生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而在体育课上可以大声喊叫。

学生应该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判断何种行为是合适和何种行为是不合适的。

8.规则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真实的例子,例如新闻报道或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

浅谈对高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对高中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对高中生规那么意识的培养摘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那么在我们的社会、工作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假设是一个国家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人民也不遵守规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像如今这样井然有序。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正是他们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规那么意识,对于高中老师来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规那么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规那么意识;培养人类社会能有今天的进步开展,一方面取决于智慧和创造,一方面要归功于不断完善的制度。

一个健康的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那么意识。

只有形成规那么意识,才会遵守法律,保卫自身的权利,同时不去伤害他人的权利。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对规那么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不少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等等,这是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可无视的一个问题。

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国人规那么意识的冷淡。

而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无不说明国人规那么意识的缺失。

这种规那么意识的缺失,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国民的精神和肉体,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规那么是人们活动的标准,是人对规律的应用。

具体说,规那么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那么习惯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规那么习惯可以细化为:遵守家规、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场合不打闹嬉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等。

具体可以把规那么理解为以下几点首先,我觉得规那么就是你有良知吗?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学校里,规那么叫“班纪班规〞“校纪校规〞,在路上,规那么叫“交通规那么〞,在家里,规那么叫“家风家规〞。

一个不懂得遵守规那么的人,在家里随心所欲,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任性妄为,让老师操心,一旦他进入社会,就会随意的跨过规那么底线。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维护秩序、实现公平的基础。

规则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规则的认识、理解和遵守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还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并取得成功。

培养规则意识应从小抓起。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就应该给予他们合适的规则和限制。

这些规则可以是家庭内部的,例如饮食、作息时间和日常行为的规范,也可以是与外界的交往有关的,例如礼貌、待人接物和尊重他人等。

这些规则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规则意识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示范。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该时刻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不要说脏话,不要欺负弱小,不要浪费食物等等。

父母还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并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

培养规则意识需要适度的惩罚和奖励。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不能被随意违背的。

惩罚可以是责骂、限制某些活动或者给予适当的惩罚措施,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惩罚,以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还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规则符合的奖励,使他们明白遵守规则会带来好的结果。

奖励可以是赞美、小礼物或者额外的权益,以激励孩子自觉遵守规则。

培养规则意识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在众多的价值观中分辨是非,并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培养规则意识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配合。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规则教育和环境。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强规则教育,向学生介绍社会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规则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浅析规则意识在中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浅析规则意识在中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浅析规则意识在中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摘要:在当前的中学生教育中,学生的性格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的特点,但是无论学生如何的发展,都需要有规则意识,以便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顺利的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本文将对规则意识在中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帮助中学生培养规则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规则意识;中学生;个性形成一、引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去培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的发展能够在规则当中去进行。

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给学生画出行为的底线,保证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规则意识在中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1.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各种各样的规则,能够让学生在规则的引导下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依据中学生守则等对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个人卫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去形成非常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2.能够给学生划出行为的底线规则意识能够带给学生危机意识,进而帮助学生画出行为的底线。

在当前的中学生发展过程中,很多中学生为了追求个性,为了打破所谓的规则,做出了很多不符合中学生行为习惯的事情,这不仅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中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中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规则意识,那么他就会意识到行为的底线是不能够逾越的,是需要在一定的规则框架之下进行个性的发展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中学生教育中,文化教育、体育教育、德育教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规则意识是贯穿于中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体育教育,都需要学生在一定的规则框架之下来进行,都需要学生能够在完成各种学习之后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翻身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王晓摘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对其诶来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因素方方面面。

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良的规则意识形成的环境是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意识;中学生;父母;家庭;老师;学校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习惯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规则习惯重要的是培养其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规则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

2.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可以做的,有许多事是不可以做的,人们只有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才能愉快地相处。

3.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产生冲突的时候,能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4.意识到许多规则是人为的、可变的,自己应该客观、灵活地对待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积极、主动地争取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

规则习惯可以细化为:遵守家规、遵守课堂纪律、遵守班级纪律、遵守校规、遵守交通秩序、公共场合不打闹嬉戏、看比赛和演出时文明有序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近年来,行为习惯教育、规则意识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与时俱进,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促进其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基础,是支撑学生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学生良好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教育“以人为本”人文价值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学校构建优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是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想把所有的积蓄支助贫困学子。

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把钱交给希望工程,而是直接根据学校提供的名单,分别给每人寄去书和贺卡。

终于有一天,一张皱巴巴的明信片飞到了老人的手上,卡片上用很稚嫩的笔迹写着“虽然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是我非常感谢您送给我的礼物,我祝您好人一身平安!”亲亲合上卡片,老人一脸轻松说“他就是我支助的对象。

”家人疑惑不解,老人缓缓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己的温暖,且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读完故事,我不禁感概。

我们的教育不是一直强调给与比得到幸福吗?“雷锋叔叔”的给与不求回报精神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给与就真的不需要理由?而接受是不是真的就不需要感恩呢?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任自己的行动去应对,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给他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最可靠的”。

中学是亲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其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

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因此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和笔者所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进行:一、从实际出发,明确行为要求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间还要和已经存在不良习性做斗争,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应坚持渐进性、持久性和严格性。

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那个、无数次重复、有意识的练习于坏习惯作斗争等过程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

叶圣陶说“……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的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到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得到应用。

新学期开始后,新学生从原来的各个学校汇聚到我们新的学校,对心学校的好奇以及想在新学校重新树立榜样的心态交织在一块,学校就抓住这个时期叫我们抓紧对新生行为习惯的教育。

我们地处偏远农村,学生来校读书的自带菜,遇到下雨天,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的学生因为怕耽误上课时间每天早晨五点左右就得起床,步行一小时甚或更多的时间来到学校,比起住校生而言至少少休息了一个半小时。

于是学校给学生在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提供住处。

对于来自大山的孩子,本生甚或习惯就不是很好。

再加之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由于生活所迫都外出打工累维持生计的情况,学校在开学之初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翻身九义校住校生管理条例》,ㄍ翻身九义校文明班级评比办法》《翻身九义校环保志愿者职责》《翻身九义校安全督察员职责》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同时我们每一周对班级文明习惯遵守情况进行评比,将一周中无迟到早退现象,遵守纪律好和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的班级评为“纪律流动红旗班级”,将卫生打扫和保持都好的班级评比为“卫生流动红旗班集体”,并纳入班主任年终工作考核。

对规范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事迹突出的提出表扬并且进行奖励,对在学校安全、卫生方面做出表率的同学,学校在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授予“优秀安全督察员”和“优秀环保志愿者”称号并做出物质表彰。

没达到要求的班级和学生指明存在什么问题,并要求改正,在这种监督考核之下,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养成勤学、守纪、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进行安全活动的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牵动着学生的神经,所以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中,一个教师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就会产生一股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

“正人先正己”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要先做到。

站直、走路昂首挺胸、说话严谨,早睡早起、与学生同做早操。

这样既让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对于自己的教学也有着有利的因素.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

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我们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学生操行评比制度》,就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遵守的,我们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表现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并在学生自己的操行分上加分,激励学生向良好的行为看齐。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星期五的班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如我们学校的卫生行为习惯,一开始同学们没有这个意识,班级中有时桌凳摆放不整齐,教室里有垃圾,废纸,刚刚打扫的操场上有大块的废纸、塑料袋。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学生打扫不彻底,而是保持不够。

我们组织学生每天及时检查,发现后责令其打扫干净并扣除班级文明分,通过这种办法,一个阶段后,同学们养成了一个到校后首先看看桌椅放整齐了没有,地面是否干净,不乱扔杂物,看到杂物,还能主动捡起扔进纸篓,慢慢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

同时其它行为习惯也逐渐得到改观。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实现行为矫正有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的好事难”。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不是因为自己不想,而是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平时要求他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

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我们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让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进行评述,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进而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改正不足。

记得我所教的2009级2班、新生刚进校时,因为大多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养成在楼上学习生活的习惯,学生乱扔垃圾、玩打,随地吐痰,往楼下扔脏东西等。

结果导致班级纪律不好,环境也差。

即影响学生的学习,健康,又经常被学校批评,为此我便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是违反学校纪律的,通过自省,同学们自觉地纠正了不良行为,从而形成了好的习惯。

四、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其实生活即教育。

家庭生活中充满了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上行下效”,就是教育。

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事事,无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当然说话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不只是父母对孩子的说话,夫妻间的说话,兄弟姐妹的说话,晚辈与长辈的说话,邻里间的说话,说话的内容与态度,水平与艺术,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

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更广泛、更直接、更形象、更深刻作用的,不是说话,而是家庭成员的品德行为,家庭的文化氛围。

父母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处事方法,人际交往,社会责任心,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等等,无一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教育。

古人有“不言之教”、“无声之教”的说法,强调声教比言教更重要的说法。

在孩子眼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未必都是真实的,父母的行为才是更靠得住的。

父母工作马虎,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满口脏话,却要求孩子礼貌待人;父母不尊重老人,却要孩子尊重长辈;父母虚度光阴,却要孩子珍惜时间;父母一掷千金,却要孩子勤俭节约;父母肮脏邋遢,却要孩子讲究卫生,如此的言教,不是显得苍白吗?在孩子心中还有多少分量呢?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生活即教育,就是把教育融化在教育中。

就像把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元素融化在汤里,孩子在喝汤的时候就得到了维持身体健康的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包括诚实、自信、踏实、友爱、乐观、孝敬、礼貌、整洁等,都应融化在生活里。

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得吸收这些元素,经过消化和吸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