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考试大纲.doc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统计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与统计学(二)统计学的分科(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考核要求(一)统计与统计学1、识记:(1)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2、领会:(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3)用统计方法探索统计数据内在规律性的意义。
(二)统计学的分科1、识记:(1)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2)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2、领会:(1)统计学探索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过程(图1-1);(2)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的区别。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识记:(1)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领会:(1)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二)统计数据的搜集(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二、考核要求(一)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识记:(1)数据的计量尺度;(2)数据的类型;(3)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2、领会;(1)统计数据的四种计量尺度;(2)统计数据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
(二)统计数据的搜集1、识记:(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2)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2、领会:(1)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概念及意义;(2)搜集数据的具体方法;(3)调查方案中的基本概念;(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获取渠道。
3、应用:调查方案的设计及各种调查方法的实施。
(三)统计数据的整理1、识记:(1)数据的预处理方法;(2)数据分组与频数分布——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3)次数分配的图示和类型。
2、领会:(1)数据预处理的意义;(2)统计分组的作用;(3)次数分配各种图示的意义。
3、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能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并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和折线图。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考核知识点(一)、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二)、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三)、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四)、统计表与统计图二、考核要求(一)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1、识记:(1)众数、中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附:部分复习题 一、简答题1、封闭式问题答案的设计有哪些主要方法?2、设计问卷调查的提问项目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对于假设检验决策的意义是什么?4、简述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及它们发生概率的大小关系5、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和作用6、简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统计基础自考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基础课程代码:08308(实践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统计基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统计作为人文社科等学科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在人文社科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人文社科类学科本身具有不可逆等特点,因此其发展过程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重复性,因此对历史数据资料的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统计学就是对历史数据资料分析的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统计学基础即为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向自学考生传授统计学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并通过学习这些统计方法,对数据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在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工作时,能够对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解读。
从数据的现象到本质,能够解读数据背后的真相,并对未来的做出合理的预测。
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实际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统计基础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后,建立了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学习本门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应用,又为专业课打下基础,在专业课中广泛应用统计知识。
所以本门课程在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地位。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统计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表格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以及统计指标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指标与标志、(重点)识记:统计的含义理解:指标与标志应用:指标与标志的应用2、统计调查方案(次重点)识记: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理解:统计的任务应用:统计的工作过程3、统计调查表(一般)识记:统计调查表设计理解:统计调查问卷应用: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简单统计报表的编制,能够根据统计任务的不同选择最佳的专门调查方式,熟悉统计资料搜集的途径。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统计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经济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是:1.准确地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2.准确地把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3.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4.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5.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统计学》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四个层次: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1.导论识记: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的概念,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概念。
领会:数据分类的标准、总体和样本的区别、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2.统计调查与整理识记:常用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含义及分类,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种类及方法。
领会:不同抽样方法适用的条件,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规则。
3.数据的描述识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度、几种常用图形的使用和区别。
应用:会计算分组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会运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判别社会经济现象的稳定性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4.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识记: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性质、独立性、条件概率应用:会计算事件的概率及其条件概率。
5.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识记:随机变量、离散随机变量、连续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特征应用:会计算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等特征数。
6.参数估计识记:统计量、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点估计、区间估计概念。
综合应用:会利用中心极限定理估算概率;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计算。
最经典的统计学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第一章统计总论一、本章题型:本章没有计算题,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个时期的代表学派和各自的代表著作、代表人物,重要贡献2、统计学的涵义(三种涵义,两种关系)3、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4、统计学的分科5、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能6、统计工作过程(四个阶段)7、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本章题型:本章没有计算题,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统计工作对统计资料的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步骤4、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5、统计数据的质量(数据的误差)6、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7、统计分组(概念、意义、作用、方法)8、分配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过程9、累计次数分布和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10、统计表的作用和统计表的结构11、统计图的主要类型第三章综合指标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综合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种类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综合指标的计量单位4、六种主要的相对指标的含义、公式、计算5、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水平法、累计法),强度相对指标的正逆指标6、五种平均指标的含义、掌握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7、标志变动度(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三、计算题的考点第一,六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第二,三种数值平均数的计算,会利用标志变动度判断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第四章抽样调查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使用范围2、总体统计量和样本统计量的性质、含义,计算公式(平均数和成数、标准差、方差)3、抽样误差(真实误差、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的含义、公式)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5、优良估计量的要求6、区间估计的意义7、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置信区间、置信水平、概率度8、四种常见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的基本理解,计算只要求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情况,其余几种不要求计算9、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含义,公式)三、计算题考点本章特别说明,所有涉及的计算,均按照大样本条件下,且均要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下的计算,按照题目要求(重复还是不重复)1、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区间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第五章相关分析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相关分析的概念和特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变化的两种数学模型形式2、相关关系的种类3、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4、散点图的理解5、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判定作用6、直线回归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的确定7、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和计算,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三、计算题考点相关系数的计算、判定;直线回归方程的确定、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时间序列概念和要素2、时间序列的种类3、时间序列编制的原则4、动态数列指标分析法(水平分析指标、速度分析指标各四个、含义,计算公式)5、动态数列构成因素分析法(四大因素)6、增长1%的的绝对值、翻番的意思7、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几何法、方程法(方程法不要求计算,几何法要求)8、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数学模型法9、季节比率的含义和计算原理三、计算题考点四个水平分析指标的计算、四个速度分析指标的计算用数学模型法拟合时间序列的直线方程(曲线方程不要求)第七章统计指数‘一、本章题型:本章涉及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二、本章考试范围1、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的概念2、统计指数的性质和作用3、统计指数的分类4、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5、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同度量因素的固定6、平均指标指数的两种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和固定)7、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所反映的内容,基本计算公式,三者之间的关系)8、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指数体系三,计算题考点会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并进行指数体系的分析(注意,所有的指数编制过程中,均需要从相对量分析和绝对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一、题型1、单选题,20个,一个一分,20分2、多项选择题,5个,一个2分,10分3、判断题10个,10分,4、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5、计算题45分二、各章分值大致分布及题型分布第一章:统计总论10%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0%第三章:综合指标18%第四章:抽样调查18%第五章:相关分析10%第六章:时间序列18%第七章:统计指数16%第一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2个,填空2分第二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2个,填空3分第三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四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五章:单选2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六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第七章:单选3个,多选1个,判断1个,填空2分,计算题一个(说明,多项选择题无法每一章出一个,所以,最终会在后五章中总共出三个,填空题是一空一分好,还是一空0.5分好?)。
考研《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I 考试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我校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限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不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3.试卷内容结构本课程考试采用四种题型,具体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1)简答题,约10%;(2)计算题,约35%;(3)分析题,约40%;(4)论述题,约15%。
III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统计学概论及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了解统计的含义和作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掌握数据的尺度和类型,系统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表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具体考核主要包括:(1)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及实际应用设计。
(2)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次数分布的编制。
(4)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第二部分统计数据的描述应注意理解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和运用原则,掌握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各个代表值的含义、特点、应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根据已知条件,较熟练地计算各个代表值,并运用这些代表值分析具体问题。
统计师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一)统计学基础知识1.掌握搜集数据的常用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熟悉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
2.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基本方法及其适用性。
3.掌握参数估计方法,掌握样本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熟悉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4.掌握总体均值与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熟悉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5.掌握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及检验;熟悉回归预测方法及效果评价;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6.掌握时间序列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时间序列构成分析。
7.掌握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及方法。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熟悉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熟悉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了解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与手段,了解收入分配理论。
2.掌握利用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计算方法;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掌握IS-LM模型,判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熟悉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的过程;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不同宏观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4.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的影响因素,熟悉净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
5.熟悉不同类型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熟悉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和不同类型的经济周期;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会计基础知识1.掌握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了解会计的目标、分类、核算对象、基本职能及会计法律规范等。
2. 掌握企业主要业务的核算方法;熟悉会计科目及账户的分类,熟悉借贷记账法基本内容;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含义,了解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及账户的结构。
3.熟悉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的基本情况及错账的更正方法;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及步骤;了解对账与结账的意义。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统计教研室一、考试总体要求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与统计学一、了解掌握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二、了解统计数据的规律;掌握统计方法第二节统计学分科了解统计学的分科第三节统计学与其它学科关系一、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二、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统计学中的三组基本概念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一、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二、掌握数据的类型三、掌握数据的表现形式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搜集一、了解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1、掌握统计调查方式2、了解数据的搜集方法3、掌握调查方案设计二、了解掌握数据的间接来源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一、掌握数据的预处理二、掌握数据分组与频数分布三、了解次数分配的图示和类型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第一节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一、掌握众数的计算二、掌握中位数的计算三、掌握均值计算四、掌握几何平均数计算五、了解众数、中位数、众数的关系第二节分布离散程度测度一、了解极差计算二、掌握方差和标准差计算三、掌握离散系数计算第三节分布偏态与峰度测度一、了解偏态及其测度二、了解峰度及其测度第四节统计表与统计图一、掌握统计表的设计二、掌握统计图的绘制第五章抽样与抽样估计第一节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一、掌握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异同二、了解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三、一般了解抽样框四、了解掌握抽样误差的概念第二节抽样分布一、一般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二、掌握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定理三、掌握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定理四、掌握重复与不重复抽样的修正系数第三节抽样估计的基本方法一、了解点估计的方法二、掌握区间估计的方法三、掌握抽样容量的确定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一、了解函数关系的概念;掌握相关关系的概念二、掌握相关关系的种类三、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四、一般了解相关图与相关表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三、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的对比分析一、掌握时间序列的概念;了解时间数列的分类二、掌握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三、掌握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二节趋势变动分析一、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与模型二、掌握线性趋势的测定方法三、一般了解非线性趋势第三节季节变动分析一、了解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二、掌握季节变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三、掌握季节变动的调整第四节循环变动分析一、了解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目的二、了解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第八章统计指数第一节指数的概念与分类一、掌握指数的概念二、了解指数的分类三、了解总指数的编制原则第二节加权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一、了解加权总指数的编制原理二、掌握加权总指数的各种形式第三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一、了解指数体系及其作用二、掌握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三、掌握平均数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一、一般了解工业生产指数二、了解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三、一般了解股票价格指数四、了解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五、一般了解产品成本指数六、一般了解空间价格指数三、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及比例1、掌握部分占70%;了解部分占25%;一般了解部分占5%。
统计学复习大纲
统计学复习大纲统计学复习大纲第一章总论一、重点问题:统计学的概念、对象和方法二、复习练习:1、“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什么是统计总体?答案: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由客观存在的、在某一共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称为统计总体。
3、请指出下列中的指标、标志和标志表现(1)职工平均工资(指标,质量指标)(2)某职工的月工资(数量标志表现)(3)性别(标志,品质标志)(4)年龄(标志,数量标志)(5)某地区工资总额(指标,数量指标)(6)某人身高178cm (数量标志表现)(7)某班及格率(指标,质量指标)4、强调统计研究的总体性,就是排除对个别单位数量特征的研究。
(╳)第二章统计数据采集一、重点问题1、统计调查方式和方法;2、统计调查方案。
二、复习练习1.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2.问卷中问题答案的设计基本方法有(二项选择法)、(多项选择法)(顺位法)、(回忆法)和(程度评价法)。
3、调查方案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所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在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调查表是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整个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就在调查之前对整个调查工作的通盘安排。
4、普查属于( ACD)。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专门组织的调查 D.一次性调查5、通过试验调查能直接揭示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章统计数据处理一、重点问题1、统计分组;2、变量数列编制。
二、复习练习1、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哪些作用?统计数据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单位或全部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组),使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组间的差别尽可能明显,从而使大量无序的、混沌的数据变为有序的、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评价目标2012 年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 分。
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考试大纲力求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预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统计学》考试由“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推断”和“ 统计分析应用”三部分组成。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数据整理,频数分布,各种数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及其分布。
(30 分)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事件及关系和运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三个常用的抽样分布(X —分布、t —分布和F —分布);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及其优良性评判,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两类错误概率的意义与计算,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u-检验、t-检验、回归统计分析应用包括:方差分析的基本理论(数学模型、确立假设、检验统计量及分布、假设检验的拒绝域、方差分析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初步);独立性检验初步,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掌握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析的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应用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统计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考试大纲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人口按性别分组B.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C.产品按质量分组D.企业按行业分组2. 某省教育主管部门要了解所属高校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则统计研究的总体单位是()A.该省每一所高校B.该省全部高校的全部设备C.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设备D.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教学设备3、要研究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某校的全部学生B某校的每个学生C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D某校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4、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则总体是()A某市的所有企业B某市的每一家企业C某市的所有工业企业D某市的每一家工业企业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6、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B.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C.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D.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7. 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4年共销售6000台,年末库存100台。
这两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 下列调查方法中,主要用于推算总体指标的调查方法是()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9. 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之间的关系是()A.成正比B.成反比C.不确定D.无关10.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时,一般的做法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另行分组11. 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12、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50元,最低为150元,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 )A.50B.60C.150D.30013、要检验某种产品的质量,一般采用()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统计调查D.抽样调查14、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01.79% B.102% C.112% D.114.25%15. 某地区粮食产量与人口数对比的结果是()A.算术平均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16. 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不变,各组单位数扩大2倍,则其算术平均数()A.扩大2倍B.缩小2倍C.保持不变D.扩大1/217. 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标志值影响最大的指标是()A.极差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18. 下列哪个变异指标与计量单位无关( )。
840统计学基础 考试大纲
附件七:中南大学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计学基础》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数学院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统计学基础考试是为统计学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用统计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理学或经济学)统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分析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录取。
II.考试目标统计学基础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和求解概率论与统计的能力。
考生应能:1.正确理解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求解概率论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3.掌握统计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
4.正确应用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两部分,概率论基础(占90分),统计学(占60分),其中统计学分A和B两类,数理统计和统计学,考试选做其中一类。
IV.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概率论基础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定义和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定义和性质,分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常用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在工程与管理中的应用,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律。
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条件分布,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定义和性质,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几种常用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大纲
一、考试概述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是统计行业内评定职称等级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统计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
该考试内容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的应用、数据
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科目及比重
1. 统计基础知识(30%)
2. 统计方法与应用(40%)
3. 数据分析与解释(30%)
三、考试内容详解
1. 统计基础知识
1.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统计学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1.3 抽样调查与实验设计
1.4 数据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与应用
2.1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2.2 常用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分布
2.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2.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 数据分析与解释
3.1 数据的可视化与图表解读
3.2 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3.3 统计软件的使用与分析报告的撰写
3.4 数据挖掘与趋势预测
四、考试形式
统计初级职称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为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以考察考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运用。
《统计学考试大纲》word版
《统计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一)统计与统计学(二)统计学的分科(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考核要求(一)统计与统计学1、识记:(1)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2)统计数据的规律与统计方法。
2、领会:(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3)用统计方法探索统计数据内在规律性的意义。
(二)统计学的分科1、识记:(1)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2)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2、领会:(1)统计学探索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过程(图1-1);(2)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的区别。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识记:(1)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领会:(1)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考核知识点(一)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二)统计数据的搜集(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二、考核要求(一)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识记:(1)数据的计量尺度;(2)数据的类型;(3)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2、领会;(1)统计数据的四种计量尺度;(2)统计数据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
(二)统计数据的搜集1、识记:(1)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2)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2、领会:(1)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概念及意义;(2)搜集数据的具体方法;(3)调查方案中的基本概念;(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获取渠道。
3、应用:调查方案的设计及各种调查方法的实施。
(三)统计数据的整理1、识记:(1)数据的预处理方法;(2)数据分组与频数分布——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3)次数分配的图示和类型。
2、领会:(1)数据预处理的意义;(2)统计分组的作用;(3)次数分配各种图示的意义。
3、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能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并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和折线图。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考核知识点(一)、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二)、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三)、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四)、统计表与统计图二、考核要求(一)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1、识记:(1)众数、中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纲110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71统计基础南京农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统计基础》是以社会经济总体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定量方法论。
统计作为一种实践工作,普遍存在于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因此,统计知识是农村经济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认识工具和业务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江苏省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现已开考的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乡镇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
学好统计基础,将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后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如: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农业统计学等涉及的定量分析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共分10个项目(章)。
项目1,总论,介绍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项目2,介绍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项目3,介绍统计资料整理方面的基本实务知识;项目4至项目8,介绍通用的社会经济统计原理和方法。
项目9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项目10,介绍Excel及其在统计中的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和从事统计实践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有一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具体要求为:1.系统掌握《统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方法,特别要注意上下章节在知识点上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联系。
2.《统计学基础》是一门方法论学科。
学员们在学习时,既要掌握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做到会正确计算;更要掌握不同统计指标的意义、作用和应用原理,做到会正确使用这些统计指标来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
3.本课程既有大量的统计学概念,又有许多统计计算方法,技术性强。
学员们在自学时要注意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必须认真完成各项目(章)后附的“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通过解题和答题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4.本课程涉及到计算器的使用。
学员们除了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掌握利用计算器开高次方根、求对数或反对数、利用计算器中的数理统计功能宜接求得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值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统计基础是经济和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将使统计认识不断深化、统计分析的质量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学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基础,统计分析必须根据政治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规律来认识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释具体现象的数最关系;各部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与统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是学好统计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项目1总论(-)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统计的起源和发展、统计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学习要求正确理解统计的含义,了解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统计学的性质。
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统计实践的起源、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总体的分类、变量的分类、指标体系的概念与基本分类。
2.熟知: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3.掌握:统计的三种含义及其关系、统计指标的类型、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项目2 统计调查(-)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统计调杏的概念、意义与要求、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学习要求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意义、种类和方法,了解问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理解统计调查的要求;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统计调查的概念与意义、统计调查的种类、调杏方案的基本内容、调杏表、观察法、实验法、报告法、问卷的概念、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设计的程序。
2.熟知: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杏时间和调查期限的区别、询问调查法、网上调查法、问卷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项目3统计整理(-)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统计表和统计图。
(-)学习要求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了解统计表的概念、构成、种类和编制规则,了解常用统计图的绘制;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内容和步骤,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类型和作用,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掌握数据分组的类型和方法以及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分组的类型、分配数列的概念、分配数列的种类、统计表的概念、统计图的概念、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2.熟知: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数量分组中常用的几个概念、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统计表的种类、统计图的绘制。
3.掌握:统计表的构成。
项目4综合指标(-)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性质、作用、计算方法和计算原则(二)学习要求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和种类;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理解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相互关系,理解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X别;掌握总最指标和各种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则、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分析时注意的问题、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要求、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全距和平均差的概念、计算与作用。
2.熟知: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的概念和特点、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区别与判别、相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各相对指标对比值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在不同资料条件下的计算、对水平法和累计法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的作用、务种平均指标的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资料条件、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与作用、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资料条件, 用计算器直接取得平均数和标准差数值的方法、离散系数指标的意义、公式和使用。
项目5动态数列(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动态数列的概念、构成、种类与编制原则,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以及动态数列的趋势分析。
(二)学习要求了解现象的长期趋势和手节变动的分析方法;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构成、种类与编制原则等基本理论;掌握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计算方法、各种速度指标的计算和换算。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态数列的概念、构成与种类、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发展水平的概念与分类、年距发展速度与年距增长速度的概念、每增长1 %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长期趋势的概念和种类、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的概念。
2.熟知: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和区别、平均增长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概念与关系、序时平均数的概念及其种类、序时平均的相对指标与序时平均的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定义公式和派生公式、利用时距扩大法修匀动态数列的方法、移动平均法的具体应用。
3.掌握: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之处、序时平均的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项目6抽样推断(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抽样调杏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组织形式,抽样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抽样估计方法的含义与要点,以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学习要求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理解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掌握抽样平均误差、区间估计以及确定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抽样调查的应用、抽样的多种组织形式、抽样平均误差的概念与数学性质、点估计方法的特点与优缺点、确定必要样本容量的原因。
2.熟知: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的特点、全及总体与样本总体、参数和统计量、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抽样误差的概念、登记性误差与代表性误差、区间估计方法的含义与要点、对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方法、必要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在变量总体时,重复或不更复抽样条件下对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在属性总体时,更复或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对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3.掌握:全部可能的样本单位数目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抽样方法下的确定、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在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方法。
项目7相关与回归分析(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相关关系的概念、特点与种类,相关系数测定,相关分析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P1归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内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PI 归模型的预测及应用。
(二)学习要求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特点与种类,了解相关关系的描述方法;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相关系数判断现象相关的密切程度,掌握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PI归方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相关图的绘制与作用、相关表的编制与作用、相关系数定义公式的字母含义、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2.熟知:相关关系的概念与特点、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系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相关系数的具体数值对现象相关等级的划分、分析的概念、叵I 归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条件、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及计算。
3.掌握:运用简捷法公式计算相关系数、相关分析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8统计指数(-)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编制的基本原理,平均指数的概念、编制方法及其应用,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学习要求了解指数分类和指数数列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指数的涵义与基本作用;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广义指数与狭义指数的涵义、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原理、平均指数的应用、指数体系的种类、指数因素分析的主要分类、多因素分析的注意事项。
2.熟知:统计指数的种类、个体指数与总指数的涌义与区别、数量指数与质量指数的涵义与区别、统计指数的基本作用、综合指数的概念、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及其作用、平均指数的概念、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其作用、指数因素分析的-般步骤、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
3.掌握: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利用综合指数进行相对数与绝对数分析、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因素分析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