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文化素养型题说课讲解
高中数学文化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文化讲解教案
目标:
1. 了解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及影响
2. 掌握数学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 能够运用数学文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名言或成就,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讲解:
1. 数学文化的定义: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知识、成就和思想在社会文化中的体现和作用。
2. 数学文化的重要性:数学文化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3. 数学文化的内涵: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价值观等方面。
三、案例分析:
1. 古代数学文化:介绍古代数学家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 数学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通过真实案例,展示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互动讨论:
1.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就数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展开讨论。
五、总结延伸:
总结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数学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数学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和报告,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七、反馈评价:
通过学生对作业的表现和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数学文化。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数学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5个与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资料、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度量单位、时区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文化的联系。
2. 知识讲解:介绍5个与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汉诺塔的传说、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希腊几何的发展、印度数学的成就以及美洲土著的计时系统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3. 练习操练: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通过计算金字塔的体积、解决汉诺塔问题、推演希腊几何问题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文化中的实际应用。
4. 拓展应用: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文化的更多联系。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文化主题,探究其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反思: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课堂的收获,同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常识和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扩展: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交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体验文化与数学的联系。
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讲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课件理
1.(2018陕西质量检测(一))欧拉公式eix=cos x+isin x(i为虚数单位) 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的,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 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根据此公式可知,e2i 表示的复数在复平面中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由题意知半焦距c= 3,又PF1⊥PF2,故点P在圆x2+y2=3上,设P(x,
y),联立得
x2 x2 4
y2 y2
3, 1,
得P
2
3
6
,
3
26
3
.故点P的横坐标为 3
.
方法归纳 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美表现为 一种抽象、严谨、含蓄的理性美,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数学内容的 和谐美、数学结构的形式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数学公式的 简洁美.纵观数学领域的一切公式、公理和定理,无不是对客观世 界存在的秩序、对称、和谐、统一的美的反映.
命题角度三 渗透数学美的考查 例3 (1)(2017课标全国Ⅰ,3,5分)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 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 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 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 )
A. 1 B.
4
8
C. 12 D. 4
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则这9圈
的石板总数是
.
答案 405 解析 这9圈的石板数由里到外依次组成一个首项为9,公差为9
的等差数列,则这9圈的石板总数是9×9+ 98 ×9=405.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是一个涵盖数学文化方面的课程,旨在培
养孩子们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并深入学习数学。
本课程以人文、历史以及社会文化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内涵,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实质以及它对社会及个人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讨论数学的历史、发展与运用,重点详细
讨论数学研究及其应用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生活
中的应用。
通过重点研究文献,挖掘、回顾及再现历史发展过程,让
孩子们充分领略数学研究的智力高度、精确性,刺激他们学以致用,
发展对数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侧重案例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注重学
生的主体性,互动与合作,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即让学生在数
学课堂上,看到数学真正的魅力,及其应用范围,并以批判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为学习框架,经由系统性的学习,持续性的操练,扎实根基,内化知识。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有效获取并理解数学方面的文化知识;②激
励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③开发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课程实施中,我将尽力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依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以人为本”为
原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数学文化素质教育。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教学设计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教学设计高考,作为中国学生的重要考试,对于数学科目的要求尤为严格。
数学文化教学设计在高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本文将以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一、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的意义数学文化教学设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文化。
通过数学文化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数学文化教学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数学文化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 教学内容融入文化元素。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添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文化元素,例如历史背景、文学作品、艺术表达等。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或者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数学文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数学文化教学设计具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故事化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编写故事或者讲述有关数学的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例如,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他们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2. 文化活动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文化活动来设计数学文化教学。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参加数学竞赛,或者观看与数学相关的电影或戏剧。
人文核心素养数学教案高中
人文核心素养数学教案高中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文的关系,理解数学在人文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观念,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
我们将通过学习数学的美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优雅,理解数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有关数学美学的知识,引发学生对数学美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分析:通过展示一些数学中的美学定理和公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和韵味。
3. 实践:设计一些与数学美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数学在人文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思考数学美学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索数学与人文的更多联系,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学美学的理解和认识程度;通过学生的作品和报告,评估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认识到数学与人文的紧密联系,理解数学在人文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成为具有人文核心素养的数学家。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
全国数学文化说课数学文化说课是指通过讲述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以全国数学文化说课为主题,介绍数学文化说课的相关内容和参考。
一、说课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史和重大成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文化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文化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综合素养,包括数学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二、说课内容1. 数学的历史与发展:讲述数学的起源、发展和重大成就,包括古代数学的发展、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建立、代数学的发展、微积分的诞生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讲述数学与艺术的关系,如黄金分割和美学的关系、音乐与数学的关系等,培养学生对数学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数学与科学的应用:讲述数学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如天文学中的数学模型、物理学中的数学描述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讲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旅行中的导航、体育比赛中的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三、说课方法1.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数学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故事可以选择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定理的发现过程等内容,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2. 图像展示法:通过图像、图片等视觉方式来展示数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
3. 实例解析法:通过实例来解析数学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说课材料1. 数学历史方面的材料: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事件或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费马大定理的数百年之谜等。
2. 数学与艺术方面的材料:可以选择一些艺术作品中的数学元素,如蒙德里安的几何画、毕加索的立体构成等。
高中数学文化讲解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掌握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数学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主要成就、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文化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数学文化相关知识,了解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是什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新课讲解1. 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1)教师简要介绍数学的起源,如古埃及、巴比伦等地的数学成就。
(2)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
(3)讲述西方数学的发展历程,如古希腊、阿拉伯、欧洲等地的数学成就。
2. 数学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介绍古代数学家,如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等。
(2)介绍近现代数学家,如牛顿、欧拉、高斯等。
(3)讲述他们的主要贡献,如数学定理、数学方法等。
3. 数学文化的实际应用(1)举例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交通、科技等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文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数学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数学文化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数学文化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传统文化第2讲高考中的数学传统文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
6/39
解析:(1)设灯塔的顶层有 x 盏灯,则各层的灯数 an 构 成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an}.
依题意,得x(11--227)=381,解得 x=3.B 项正确. (2)每天织布数依次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n},其中 a1= 5,设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则一月织布总数为 S30=30 ×5+30×2 29d=150+435d=390,解得 d=1269.故选 D. 答案:(1)B (2)D
19/39
(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 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 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 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 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 8 尺,米堆的 高为 5 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 1 斛米的体积约为 1.62 立方尺,圆周率约为 3,估算出堆放 的米约有( )
3/39
2017·全国卷Ⅱ·3 题以名著《算法统宗》的应用问题 为载体考查等比数列.2017·全国卷Ⅰ·2 题以《易经》中的 太极图为载体考查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因此我们特别策 划本专题,将数学文化与相关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 题深度解读.
4/39
热点 1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例 1】 (1)(2017·全国卷Ⅱ)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
25/39
解析:n=6,S=12×6×sin 60°=323≈2.598<3.1 执行循环.
n=12,S=12×12×sin 30°=3<3.1,执行循环.
26/39
n=24,S=12×24×sin 15°=3.105 6>3.1,满足条 件,退出循环.
所以输出 n 的值为 24. 答案:24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说课稿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实践”。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也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表达、数学应用和数学文化四个方面。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等能力。
数学表达则是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工具准确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应用强调的是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而数学文化则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价值意义和美学特征的素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探究活动,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3. 合作学习,增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物理、化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5. 评价改革,全面激励: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以“函数”这一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1. 情境引入: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如气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引出函数的概念。
超实用高考数学复习教学课件:第1部分 第6讲数学文化
故正方形面积为:160 000(2-2cos α)=320 000(1-cos α) 所以所求占地的面积为:
320 000(sin α-cos α+1)=320 000
2sin α-π4+1,
∴当 α-π4=π2⇒α=34π时,占地面积最大,此时底角为:π-234π=π8.
• 三角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欧拉公式”、“九章算术”、“赵 爽弦图”、“割圆术”、“三斜公式”、“海伦公式”及以数学名
B.81100-×78190斗 D.78010×-819斗
( B)
【解析】 由题可得:每人所得玉米数构成公比为78的等比数列; 且数列的前 10 项和为 10; 设首项为 a; 则有:a11--788710=10; ∴a=11-0×78111800=81100-×78190;故选 B.
• 3.(2020·合肥一中、马鞍山二中等六校二联)《算
C.18
D.20
【解析】 根据题意设每天派出的人数组成数列{an},分析可得数列 是首项 a1=64,公差 d=7 的等差数列,该问题中的 1 864 人全部派遣到 位的天数为 n,则 64n+nn- 2 1·7=1 864,依次将选项中的 n 值代入检验 得,n=16 满足方程.故选 B.
沪教版高三数学下册《专题5数学与文化艺术》说课稿
沪教版高三数学下册《专题5数学与文化艺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专题5数学与文化艺术》是沪教版高三数学下册中的一章内容,该章内容旨在通过数学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 教材内容该章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学与音乐:介绍数学与音乐的关系,通过分析音乐中的节奏、音程和音符的数学特征,探讨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
•数学与绘画:以艺术绘画为背景,运用几何知识解读画作中的线条和形状,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绘画之间的奥秘。
•数学与建筑:通过分析建筑物中的各种形状、对称性和比例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数学与文化符号:探索不同文化符号中的数学特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体现。
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数学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理解数学在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化符号中的应用,提升创造性思维和数学思维的融合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与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化符号的关系,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应用。
•运用数学知识解读和分析与文化艺术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文化艺术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
三、教学过程安排1. 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2. 课堂讲解(15分钟)首先,介绍数学与音乐的关系。
对音乐中的节奏、音程和音符进行数学分析,并呈现实际例子。
然后,阐述数学与绘画的联系。
通过几何知识解读画作中的线条和形状,展示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
接着,讲解数学与建筑的关系。
分析建筑物中的形状、对称性和比例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高考数学与核心素养说课讲解
最好能尝试让学生也参与讨论与研究,因为 有这个时间、有这个可能、更有这个必 要.我认为这是目前教学现状下提高复习效 率的一种“转型”有效的方法.要知道提出、 思考、研究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要研 究教材、学生、考纲、说明,也需要研究微 专题教学等,但击中要害的还是研究题目! 当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这种可开发的资源, 有的习题、问题很单一或比较简单,就不讨 论.
a 2 .得椭圆的方程为 x 2 y 2 1 . 2
这应该不是命题者们的“大意疏忽”,用现在 的学业质量来描述是设定了一个水平一.否则, 如果不给出 BF2 2 ,那么该题就没有水平 一了.是不符合命题规范要求的.
如果一个问题的水平划分都不是很清楚,或者 比较难以区分层次,也就是说不易评判、评价, 那么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在指导我们(变相的告 知)象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给所有学生练习 了,少数可以给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训练,或在 命制试题时作为压轴题(把关题).
2018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 要任务(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 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 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 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 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 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 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那么,2018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高考命题工作 如何体现高考的核心功能、高考的主要任务和高 考的命题要求呢?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仅要确保机会均等, 更要保证选拔公平.而机会均等与选拔公平并 不矛盾,因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合不同层次 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层次的学校继 续深造才是更广义的公平,才能顺应人才培养 的潜在规律.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 教学定位.
高考数学文科二轮专题攻略课件:第十九讲 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
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解析
由题意得,蒲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a1=3,公比为
1 2
的等比数
列{an},设其前n项和为An;莞草的长度组成首项为高b1考=导1,航公比为2的
等比数列{bn},设其前n项和为Bn.则An=
为2 018×22 015,故选B.
3 1 1
1 2n 1
,Bn=
2n 1,令
2 1
2
3 1
1 2n
= 2n
1 ,化简得2n+
6
=7(n∈N*),解得2n=6,所以n= lg 6 =
1 1
2 1
2n
lg 2
1+
2 lg 3
≈3,即第3天时,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等.
lg 2
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方法归纳 与等差数列一样,我国古代数学涉及等比数列的问题也有很多.解
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A.24 B.32 5 C.64 D.32 6
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易知,此几何体的表面由两个等腰三角形和两个 高考导航
等腰梯形组成(不考虑底面),则搭建此几何体需要的茅草面积S=2
× 1 ×4× 22 42 +2× 1 ×(4+8)× 22 42 =32 5 .故选B.
高考导航
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掌握 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全书收集了246个 高考导航
【高考】高考数学总复习素养立意的解读与典例分析理新人教A版
【关键字】高考“素养立意”的解读与典例分析一、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之“核心”应当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聚集的是思维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2.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1)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2)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训练来形成和发展.(3)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4)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5)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二、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如何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反思、积累、升华、孕育出来的,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和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数学观念、知识、技能、思维模式、探究技能等,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四、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1.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情境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3.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品质的重要作用.4.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数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文化价值,积累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提升数学基本能力,特别是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5.坚持并加强问题导向,重视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实际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6.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五、数学学科的各项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东西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3.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4.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东西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东西,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6.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东西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六、“素养立意”的典例剖析【例1】已知圆C:x2+y2-2x+4y=0关于直线3x-ay-11=0对称,则圆C中以为中点的弦长为()A.1 BC.3 D.4答案D解析∵圆C:x2+y2-2x+4y=0关于直线3x-ay-11=0对称,∴直线3x-ay-11=0过圆心C(1,-2),∴3+-11=0, 直观想象解得a=4,∴=(1,-1), 数学运算点(1,-1)到圆心C(1,-2)的距离d==1, 数学运算圆C:x2+y2-2x+4y=0的半径r=, 数学运算∴圆C中以为中点的弦长为2=2=4.故选D. 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例2】已知矩形ABCD,AB=6,BC=4,E,F分别是AB,CD上两动点,且AE=DF,把四边形BCFE沿EF 折起,使平面BCFE⊥平面ABCD,若折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最大,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答案解析画出折得的几何体(直三棱柱)如图所示, 直观想象设DF=x,FC=6-x,则DC=, 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由题设底面面积S△DFC=(6-x)(6-x), 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因为高为4,所以当g(x)=(6-x)的最大值时,折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最大.逻辑推理令=t⇒x=t2+3,6-x=3-t2, 数学抽象则g(x)=f(t)=t(3-t2)=-t3+3t, 数学建模求导可得f'(t)=-3(t2-1)=-3(t+1)(t-1),故当t=1⇒x=4时, 数学运算即DC==2时,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此时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r=2.设外接球的球心为O,则点O到底面的距离d=2, 直观想象所以球的半径R==2,则外接球的体积V=π(2)3=.数学运算【例3】从某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获得了他们一周课外阅读时间(单位:h)的数据,整理得到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编号分组频数1 [0,2) 122 [2,4) 163 [4,6) 344 [6,8) 445 [8,10) 506 [10,12) 247 [12,14) 128 [14,16) 49 [16,18] 4合计200(1)从该校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试估计这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2 h的概率;(2)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a,b的值;(3)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试估计样本中的2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在第几组.解(1)由频率分布表,得该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2 h的频数为12+4+4=20, 数据分析故可估计该周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2 h的概率为1-=0.9.数学运算(2)由频率分布表可知数据在[4,6)的频数为34,故这一组的频率为0.17,即a=0.085,数据在[8,10)的频数为50,故这一组的频率为0.25,即b=0.125.数据分析(3)数据的平均数为(12×1+3×16+5×34+7×44+9×50+11×24+13×12+15×4+17×4)=7.68(h), 数学运算故样本中的2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在第四组.数据分析【例4】(2017全国Ⅰ,理20)已知椭圆C:=1(a>b>0),四点P1(1,1),P2(0,1),P3,P4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1)求C的方程;(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解(1)由于P3,P4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由题设知C经过P3,P4两点.直观想象又由知,C不经过点P1,所以点P2在C上.逻辑推理因此解得故C的方程为+y2=1.数学运算(2)设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分别为k1,k2,如果l与x轴垂直,设l:x=t,由题设知t≠0,且|t|<2,可得A,B的坐标分别为.则k1+k2==-1,得t=2,不符合题设.数学抽象及数学运算从而可设l:y=kx+m(m≠1).将y=kx+m代入+y2=1, 直观想象得(4k2+1)x2+8kmx+4m2-4=0.由题设可知Δ=16(4k2-m2+1)>0.数学运算设A(x1,y1),B(x2,y2),则x1+x2=-,x1x2=.而k1+k2==.由题设k1+k2=-1,故(2k+1)x1x2+(m-1)(x1+x2)=0.即(2k+1)·+(m-1)·=0.解得k=-.当且仅当m>-1时,Δ>0,于是l:y=-x+m, 逻辑推理即y+1=-(x-2),所以l过定点(2,-1).数学抽象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题----文化素养型1.《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275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A.227B.258C.15750D. 355113解析:由题意可知:L =2πr ,即r =L2π,圆锥体积V =13Sh =13πr 2h =13π·⎝ ⎛⎭⎪⎫L 2π2h =112πL 2h ≈275L 2h ,故112π≈275,π≈258,故选B. 【答案】B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位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A .14B .π8C .12D .π4【解析】设正方形边长为2,则圆半径为1 则正方形的面积为224⨯=,圆的面积为2π1π⨯=,图中黑色部分的概率为π2 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为ππ248=故选B【答案】B4.《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如图,在阳马P-ABCD中,侧棱PD⊥底面ABCD,且PD=CD,过棱PC的中点E,作EF⊥PB交PB于点F,连接DE、DF、BD、BE.(1)证明:PB⊥平面DEF.试判断四面体DBEF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说明理由;(2)若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3,求DCBC的值.解析:法一(1)证明因为PD⊥底面ABCD,所以PD⊥BC,由底面ABCD为长方形,有BC⊥CD,而PD∩CD=D,所以BC⊥平面PCD.而DE⊂平面PCD,所以BC⊥DE.又因为PD=CD,点E是PC的中点,所以DE⊥PC.而PC∩BC=C,所以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所以PB⊥DE.又PB⊥EF,DE∩EF=E,所以PB⊥平面DEF.由DE⊥平面PBC,PB⊥平面DEF,可知四面体BDEF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BDEF是一个鳖臑,其四个面的直角分别为∠DEB,∠DEF,∠EFB,∠DFB.(2)解 如图,在面PBC 内,延长BC 与FE 交于点G ,则DG是平面DEF 与平面ABCD 的交线.由(1)知,PB ⊥平面DEF ,所以PB ⊥DG .又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PD ⊥DG ,而PD ∩PB =P ,所以DG ⊥平面PBD .故∠BDF 是面DEF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PD =DC =1,BC =λ,有BD =1+λ2, 在Rt △PDB 中,由DF ⊥PB ,得∠DPF =∠FDB =π3, 则tan π3=tan ∠DPF =BD PD=1+λ2=3,解得λ= 2. 所以DC BC =1λ=22. 故当面DEF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3时,DC BC =22. 法二 (1)证明 如图,以D 为原点,射线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 =DC=1,BC =λ,则D (0,0,0),P (0,0,1),B (λ,1,0),C (0,1,0),PB →=(λ,1,-1),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E ⎝ ⎛⎭⎪⎫0,12,12,DE →=⎝⎛⎭⎪⎫0,12,12, 于是PB →·DE →=0,即PB ⊥DE .又已知EF ⊥PB ,而DE ∩EF =E ,所以PB ⊥平面DEF .因PC →=(0,1,-1),DE →·PC →=0,则DE ⊥PC ,所以DE ⊥平面PBC .由DE ⊥平面PBC ,PB ⊥平面DEF ,可知四面体BDEF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BDEF 是一个鳖臑,其四个面的直角分别为∠DEB ,∠DEF ,∠EFB ,∠DFB .(2)解 由PD ⊥平面ABCD ,所以DP →=(0,0,1)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 由(1)知,PB ⊥平面DEF ,所以BP →=(-λ,-1,1)是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若面DEF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3, 则cos π3=⎪⎪⎪⎪⎪⎪⎪⎪BP →·DP →|BP →|·|DP →|=⎪⎪⎪⎪⎪⎪1λ2+2=12, 解得λ= 2.所以DC BC =1λ=22. 故当面DEF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3时,DC BC =22. 5.宋元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其数学巨著《四元玉鉴》卷中“菱草形段”第一个问题,“今有菱草六百八十束,欲令‘落一形’(同垛)之,问底子(每层三角形边菱草束数,等价于层数)几何?”中探讨了“垛积术”中的落一形垛(“落一形”即是指顶上一束,下一层三束,再下一层6束,…,成三角锥的堆垛,故也称三角垛,如图,表示第二层开始的每层菱草束数),则本问题中三角垛底层菱草总束数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第n 层菱草数为1+2+…+n =n (n +1)2, ∴1+3+6+…+n (n +1)2=680,即为12⎣⎢⎡⎦⎥⎤16n (n +1)(2n +1)+12n (n +1)=16n (n +1)(n +2)=680, 即有n (n +1)(n +2)=15×16×17,∴n =15,∴n (n +1)2=120.【答案】1206.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 ,x 的值分别为3,2,则输出v 的值为( )A.35B.20C.18D.9解析:按照图中的程序计算,当i =2时,得v =4;当i =1时,得v =2×4+1=9;当i =0时,得v =2×9+0=18;当i =-1时,直接输出v =18,即输出的v 值为18,故选C.【答案】C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11,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图11A .14斛B .22斛C .36斛D .66斛[解析] 由题意,题中图形为四分之一圆锥,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由πR 2=8得R =16π,所以V 米=14V 圆锥=14×13×π×⎝ ⎛⎭⎪⎫16π2×5=3203π≈3209(立方尺),所以3209÷1.62≈21.95≈22(斛).【答案】B8.如图13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图13A .0B .2C .4D .14[解析] 逐一写出循环:a =14,b =18→a =14,b =4→a =10,b =4→a =6,b =4→a =2,b =4→a =2,b =2,结束循环.故选B.【答案】B9.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 ,《孙子算经》中就记鸡兔同笼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下列程序框图是计算鸡兔同笼的的算法,则判断框①处可填入的是 ( ) .94A S < .94B S > .94C S ≤ .94D S ≥【解析】根据程序框图结合鸡兔同笼的提问,n 表示鸡的个数,m 表示兔的个数,鸡从1开始验证,所以94S >,需要继续循环,故排除B,D ,直到=94S 时循环结束,排除了A ,故选C.【答案】C10.由无理数引发的数学危机一直延续到19世纪.直到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史称戴德金分割),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才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所谓戴德金分割,是指将有理数集Q 划分为两个非空的子集M 与N ,且满足M Y N=Q ,M I N=∅,M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小于N 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M ,N )为戴德金分割试判断,对于任一戴德金分割(M ,N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M 没有最大元素,N 有一个最小元素B .M 没有最大元素,N 也没有最小元素C .M 有一个最大元素,N 有一个最小元素 D.M 有一个最大元素,N 没有最小元素【解析】因为M 与N 满足M Y N=Q ,M I N=∅, M 为(-∞]的子集,N 为,+ ∞)的子集,或M 为(-∞)的子集,N为,+ ∞)的子集,此时M 没有最大值,N 没有最小值,若分界点为1,M 为(-∞,1]的子集,N 为(1,+ ∞)的子集时M 有最大值1,N 没有最小值,若M 为(-∞,1)的子集,N 为[1,+ ∞)的子集,则M 没有最大值,N 有最小值1,综上可知选C.【答案】C12.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提出了计算多项式()11n n n n f x a x a x --=++ 10a x a ++L 的值的秦九韶算法,即将()f x 改写成如下形式: ()()()12(n n n f x a x a x a x --=+++L L 10)a x a ++,首先计算最内层一次多项式的值,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这种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将秦九韶算法用程序框图表示如下图,则在空白的执行框内应填入( )A. i v vx a =+B. ()i v v x a =+C. i v a x v =+D. ()i v a x v =+【解析】秦九韶算法的过程是01(1,2,,)n kk n k v a k n v v a --=⎧=⎨=+⎩L ,这个过程用循环结构来实现,应该在题图中的空白执行框内填入i v vx a =+,选A.【答案】A13.“欧几里得算法”是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算法,可追溯至公元前300年前,上面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就是来源于“欧几里得算法”,执行该程序框图(图中“”表示除以的余数),若输入的分别为675,125,则输出的( )aMODb ,a b a=A. 0B. 25C. 50D. 75【解析】当此时 否, 否, 是,输出 ,选B.【答案】B14.我国南北朝时的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有一道题为:“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各得金几何?”则在该问题中,等级较高的二等人所得黄金比等级较低的八等人和九等人两人所得黄金之和( )A. 多712斤B. 少712斤C. 多16斤D. 少16斤【答案】D15.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最后一天走的路程为( )A. 24里B. 12里C. 6里D. 3里【答案】C16.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现代语言叙述为: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这样,每日剩下的部分都是前一日的一半. 如果把“一尺之棰”看成单位“”,那么剩下的部分所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B. C. D.675,125,100,125,100,a b c aMODb a b ======100,c =12510025,100,25,c MOD a b ====100250,25,0,0c MOD a b c =====25a=【解析】由“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