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合集下载

第三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类

第三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类

(1)体词属性范畴
这是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 意义。
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 格和有定无定。
1.性
性表示名词、代词等在语法上的性 别类属。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 性、中性。 汉语的名词没有性的语法范畴,英 语中也没有性的范畴。
2.数
数范畴表示名词、代词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 的量的特征。 如英语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
❖ 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 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 对语法范畴的理解有所不同,依照传统语法来 说,语法范畴只指由词的形态表达的语法范畴, 这是狭义的理解;也有人认为语法范畴还包括 词类以及句法关系,这是广义的理解。我们取 狭义的解释。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形态来表示的
❖ 对形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在传统语 言学中,“形态”一般只指构形形态,这 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形态除此以外还包 括构词形态及词之间的组合关系。从严格 意义上说,形态应该指词本身的形式变化, 所以我们认为形态只包括构形形态。
例如:名词或量词 人/人人、天/天天、 件/件件
动词 看/看看、说/说说、研究/研究研究、 休息/休息休息、帮忙/帮帮忙
形容词 大/大大、高/高高、清楚/清清楚 楚、安静/安安静静、雪白/雪白雪白
(4)虚词
这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如: 我和老师 你和学生、我们和领导
我的老师、你的学生
(2)谓词属性范畴
这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 式表示的意义。
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 态和人称。
1.时
即表示V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 和说话时间的关系。
很多语言都可以以说话为坐标确定 句子中动作的时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范畴。一般可分为现在时、过去 时和将来时。

语言学术语整理

语言学术语整理

语言学常用术语整理1、传统语法:传统语法是指代表前语言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特征、特别是18和19世纪欧洲学校语法特征的一系列的看法、程序和规定的语法。

后来被结构主义语言学取代,现代中学教学所用的语法都是传统语法。

传统语法的内容:①把语法分为形态学(词法)和造句法(句法)两大部分,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

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

②建立了形态学,研究语法形态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③建立了句法成分,主语、谓语、为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传统语法的特点:①它是规范性的语法,由语法学家订立一些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不顾语言事实。

②它重视书面语,比较少或干脆不考虑口语。

③以拉丁语为楷模,它研究语法照搬拉丁语法框架。

④语言分析中重视意义,忽视形式。

⑤忽视语言结构层次。

贡献:虽然传统语法有许多缺点,但它作为语言学史上的第一个语法学派奠定了语法学基础,对普及语法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语法学派林立,但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主语、宾语等语法范畴在各学派的体系中仍然使用,所以说传统语法对语法学具有开创作用。

2、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是在对传统语法评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一整套语言学理论。

后来发展成三个分支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其中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集大成者是哈里斯。

结构主义语法的基本主张:①语法只能是描写语言,即说明人们怎样说一种语言,而不能像传统语法那样规定人们该怎么说。

②语法必须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而不是像传统语法那样从意义出发来探讨语言。

提出根据分布划分词类。

③强调语言的内部层次,提出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④语言单位切分的方法:替代法、分布、转换法、对比分析法。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主讲人吴锋文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二)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鸡不吃了(受动;施动)2、显性语法形式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

(svo)日语:我书看。

(sov)看我书(vso)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

We’re playing basketballon the ground.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laugh at me(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范畴

什么是语法范畴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有些语言形容词和冠词也有性的分别。俄语名词分阴性、阳性、中性三类,分别用不同的词缀表示,但每个名词只有其中一种形式,没有词形变化。俄语形容词则用词形变化表示阴性、阳性和中性,每个形容词有三种不同的词形,并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德语则用冠词的词形变化来区别名词的阴性、阳性和中性,名词本身没有性的形式变化。法语只有阴性和阳性之分,也是用冠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名词本身也没有性的形态变化。所以名词的性只是一种功能范畴,不属形态语法范畴;形容词和冠词都有性的词形变化,属形态语法范畴。
什么是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什么意思?
语法范畴就是对各种语法意义的归类。而广义的语法范畴也包括名词、动词等词类,甚至包括句子(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பைடு நூலகம்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表述范畴:如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5.态
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即行为动作的主体,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主动态的动词形式不变,被动态则用助动词be和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如The dog bit the cat.(狗咬猫。)The cat was bitten by the dog.(猫被狗咬了。)有些语言中还有反身态(主语既是施事又是受事,如自杀、自责)、相互态(行为动作是由主语相互实施的,如相爱、相遇)。汉语可用虚词“被”表示被动,但动词没有形态变化,一般不看成态范畴。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冋顾:什么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1、内涵: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进行分类抽象而得到的类。

例如:单数,复数—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主格,宾格,所有格,工具格……—格2、狭义的语法范畴和广义的语法范畴[补充](1)狭义的理解:悚支范畴(即与某类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由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这是本书的处理,也是一般的理解。

[按:照此处理,似乎蕴涵着汉语没有什么语法范畴,可是我们有承认汉语有语法形式,这些语法形式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对这些彧法意义的归纳就应该能够复到一些语法范畴。

](2)广义的理解:广义地说,词类也是一种语法范畴,因为每种词类都是词法意义及其表达手段的统一体。

如名词范畴、动词范畴等等。

词类是把整类的词加以概括而得出的语法范畴,有人把它叫作一般语法范畴或分类性语法范畴。

更广义地说,表现在短语、句子等大子词的单位中的语法范畴即句法范畴。

也是客观存在的。

[参见张涤华等(1988)。

]例如:○数量范畴:定量~不定量~全量:三天、很多、每次○指称范畴:定脂~不定脂:脆人、个人○自主范畴:自主~不自主:看了三天了~病人三天了~死了三天了。

3、常见的语法范畴(语法范畴)(1)性:俄语、德语的N及修饰它们的A有3种性:法语N有2两种性。

[补充:语法等级:阳性/阴性>中性。

注意:“性”是语法概念,不是生物学概念。

从共时平面上看,有任意性,非论证性。

](2)数:英语的N、俄语的N和A。

[补充:语法等级:单数/复数:单数>双数>复数(多数)。

]注意:也不完全根据可数情况。

(3)格:N、Pron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俄语的N、Pron 及修饰它们的A、Num有6个格,英语的名词2个格(通格、所有格)、有的代词有2、3或4个格(I、me、my、mine,it,its。

比较:you)(4)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V。

英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浅谈英语语法范畴

浅谈英语语法范畴

文化长廊浅谈英语语法范畴刘兵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语法范畴隶属于语法意义,然而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

本文将对语法范畴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178-01正如认知语言学所分析,语言和认知联系密切。

一切语言都是基于认知角度所产生的。

范畴的基本指向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世界万物普遍本质的高度概括和具象表现。

一类事物或者有类似特点的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

人类为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世界,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类的划分和范畴化说明。

对事物范畴化认知的结构直接表现在语言中,因此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才展现了语言的意义。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范畴化认知充分体现在语法中是因为,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连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一.介绍语法范畴主要指的是词类 ,如名词、形容词、动词 、连词等 ,还能够指一些语法概念这些语法概念与不同的词类有关。

各类语法范畴一般都包含两个对立的成分,但这两个对立的成分是彼此相关的,如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名词的数范畴,形容词有程度之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之分,格的范畴包含主格、宾格和属格。

而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 如时态 (look,looking )、进行体(look, be looking)、完成体(learn,have learned)、语态(watch,be watched)。

在接下来的模块中,我们将对这些语法范畴进行系统的描述。

二.英语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及现象1.数范畴现实世界有个数的概念,所以我们所说的第一个范畴是数的范畴,相较之下比较简单。

它在英语之中有两个范畴,用曲折形式所表现有两种,即单数和复数,如可数名词+s(dog/dogs),指示词(this/ these),具体的代词和形容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单数;every,each,someone,anybody,a/an;复数;all,many,few,several。

语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一、语法范畴1. 语法范畴是指语言中的各种语法成分,包括词类、短语、从句等。

词类是语法范畴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形式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名词是指表示人、物、事物的词语,它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等,有单数和复数形式,可以加上冠词、代词等修饰。

3.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要带宾语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带宾语。

4. 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的词语,它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并且可以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表示不同程度的性质。

5. 副词是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常常以-ly结尾。

6. 介词是指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它可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

7. 连词是指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状语从句引导词等。

8. 代词是指代替名词的词语,它可以用来指代人或物,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9. 冠词是指用来限定名词的词语,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分别表示特指和泛指。

10. 量词是指表示数量的词语,它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表示数量的多少。

二、句法范畴1. 句法范畴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组织和结构关系,包括主谓结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2. 主谓结构是指句子中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基本句型,主语通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谓语表示动作或状态。

3. 主语从句是指作为主语的从句,它通常由连接词that或whether引导,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

4. 宾语从句是指作为宾语的从句,它通常由连接词that或whether引导,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

5. 状语从句是指作为状语的从句,它可以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结果等,通常由连接词when、if、because、so等引导。

6. 定语从句是指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它通常由关系代词who、which、that或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语法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语法

三、形态和形态分类
1. 形态的定义: • 狭义的形态指的是构形法,也叫构形形态,即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 意义。如前面提到的内部屈折法、异根法等方法,其特点是不改变词汇意义。 • 广义形态不但指构形法(构形形态),而且兼指狭义构词法(也叫构词形态),即 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其特点是产生新词,大多改变词 汇意义。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1. 含义: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做分析 2. 优缺点
• 优点:句中各个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各个词的作用和功能比较清楚,有利于修 正病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学校语法教学中仍具有一定影响。
• 缺点:从词出发,以词定成分,这在很多情况下行不通。有时,在句中作为一个成 分起作用的不是单个的词,而是短语。忽视这一点,对于有些句子往往无法进行分 析,或者强行机械分析而得出好笑的结果。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
(二)直接成分分析法 1. 含义: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
析的方法。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也叫层次分析法。又由于通 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所以又叫二分法(但有 时可以一分为三)。
(一)词形范畴 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体、时、态、式、人 称、级等。 1. 性:即名词、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上的性别观念种类。 2. 数:指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的数目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种类。 3. 格:即从名词、代词、形容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中,以词形变化的形式概括出来的
二、篇章的连贯性
1. 连贯性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它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联系。 2. 分析篇章的连贯性可以研究篇章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或论点之间的关系。 3. 篇章中的概念和论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概念,中心论点;另一类是次要概念,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ook-books;我打-打我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

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一)什么是语法手段?book-books foot-feet go-went ——语法形式词形变化——语法手段定义: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类。

book-books 我打-打我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词法手段: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

1、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1)附加:book-books talk-talked-talking-talks slow-slower-slowest 定义:给词加上词尾(2)屈折:tooth-teeth make-made bring-brought定义: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3)异根:go-went be-is-am-was I-me we-us good-better定义: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4)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2、词的重叠:看-看看,敲-敲敲,游泳-游游泳;大-大大(的),清楚-清清楚楚,喷香-喷喷香;天-天天,件-件件。

定义: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二)句法手段:选词、语序、虚词和语调。

1、选词:读书-好书定义:通过选择可以组合的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语序: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3、虚词:我说-对我说,我的爸爸-我和爸爸定义: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4、语调:他去。

——他去?(陈述语调与疑问语调的不同)/ 他去。

——他去。

(句重音不同)定义: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句重音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三)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1、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这种语法手段的语言,例如俄语、德语。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冋顾:什么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1、内涵: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进行分类抽象而得到的类。

例如:单数,复数—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人称主格,宾格,所有格,工具格……—格2、狭义的语法范畴和广义的语法范畴[补充](1)狭义的理解:悚支范畴(即与某类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由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这是本书的处理,也是一般的理解。

[按:照此处理,似乎蕴涵着汉语没有什么语法范畴,可是我们有承认汉语有语法形式,这些语法形式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对这些彧法意义的归纳就应该能够复到一些语法范畴。

](2)广义的理解:广义地说,词类也是一种语法范畴,因为每种词类都是词法意义及其表达手段的统一体。

如名词范畴、动词范畴等等。

词类是把整类的词加以概括而得出的语法范畴,有人把它叫作一般语法范畴或分类性语法范畴。

更广义地说,表现在短语、句子等大子词的单位中的语法范畴即句法范畴。

也是客观存在的。

[参见张涤华等(1988)。

]例如:○数量范畴:定量~不定量~全量:三天、很多、每次○指称范畴:定脂~不定脂:脆人、个人○自主范畴:自主~不自主:看了三天了~病人三天了~死了三天了。

3、常见的语法范畴(语法范畴)(1)性:俄语、德语的N及修饰它们的A有3种性:法语N有2两种性。

[补充:语法等级:阳性/阴性>中性。

注意:“性”是语法概念,不是生物学概念。

从共时平面上看,有任意性,非论证性。

](2)数:英语的N、俄语的N和A。

[补充:语法等级:单数/复数:单数>双数>复数(多数)。

]注意:也不完全根据可数情况。

(3)格:N、Pron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俄语的N、Pron 及修饰它们的A、Num有6个格,英语的名词2个格(通格、所有格)、有的代词有2、3或4个格(I、me、my、mine,it,its。

比较:you)(4)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V。

英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汉语:修饰成分+中心语 壮语: 中心语+修饰成分
汉语:动词+宾语 景颇语
哈尼语 宾语+动词 彝语
(三)高度的抽象性 我看书。 他们打篮球。 I am reading a book.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四)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小李去过昆明。 小王知道小李去过昆明。 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去过昆明。 我觉得小张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去过 昆明。
He works.
He worked.
b、体: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 况的一组特征。(进行体/完成体) 进行体:be +v-ing
He is working. 完成体:have/has +v-ed
He has worked.
、态: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 的一组特征 。(主动态/被动态)
练习
• 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students. • He hit the dog./ The dog bite him. • She is a waiter? No,she is a waiterss. • I write./ I am writing./ I have written. • 学习文件/ 文件学习 • 小明和弟弟/小明的弟弟
The dog bit the cat.
The cat was bitten by the dog.
d、人称: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 的一组特征。(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 称)
I am a student.
he is a student.
You are a student.
He plays football every Sunday.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三个平面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三个平面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对立同一的两个方面,语法研究中贯彻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我们应该时刻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

一、语法形式是什么。

就一个语法单位或一个语法结构体来说,它所包含的形式有多方面的,以“新月如钩”来说,它所涉及的形式方面有:文字形式,即在书面形式上书写出来的文字样式。

语音形式,即每一个成分在口语中所读出来的语音。

逻辑形式,即在思维中所根据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如隐含在“新月”和“钩”之间的相似关系思维形式。

修辞形式,即体现在语法单位或语法结构中的修辞格式,如比喻、排比、借代等。

“新月如钩”表现出来的即是“本体+喻词+喻体”的比喻形式。

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

以“新月如钩”来说,它所包含的形式一是各成分的组合形式,如“新月”和“如钩”组合成一种形式关系,而“新”和“月”或“如”和“钩”也分别是不同的组合形式,二是成分形式,即每一个成分(新、月、如、钩)所体现出来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我们汉语中往往是无形的,而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往往是有形的,这种有形主要表现在词本身的形态能标志出词的功能类别。

就汉语而言,主要的语法形式包括:1、语序。

词语的排列顺序。

词的排列顺序不同,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

例如:①早来了、来早了;(“早来了”带有主观性质,“来早了”带有客观性质)②桌子上厚厚地放着几本书、桌子上放着几本厚厚的书。

(前者表示“厚厚”并不是“书”的固有状态,只是几本书的临时情状;后者表示“书”的固有性质,是恒久的属性。

)③娃娃们左边右边地跑着、左边右边的娃娃们跑着(前者的“左边右边”处于状语位置,表示“跑”的运动状态(忽左忽右),是主语的意志性状态;后者处于定语位置,表示跑前所处的空间方位,是主语的自然状态)其他如“跑快点、快点跑”;“好嗓子、嗓子好(有一副好嗓子,*有一副嗓子好);”等客人来了、来客人了(前者为有定、后者为无定)。

再如“下雨了”和“雨下了”2、语音形式,包括停顿、轻重音、语调等。

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名词解释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位移]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23、语义格: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主讲人吴锋文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二)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鸡不吃了(受动;施动)2、显性语法形式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

(svo)日语:我书看。

(sov)看我书(vso)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主要有虚词和助动词。

虚词如前置介词、后置词、连词、助词、冠词或语气词等。

其语法作用有四种:①表明词语的结构(语义)关系。

例如“和、或、因为、但是”等,英语中的介词往往是状语的标志,如on the table;②表示某种语法范畴,如“着、了、过”、be+v-ing(进行时)、-s表示名词复数概念或动词时态范畴;③表明某种功能类型,如助词“的”构成的名词性短语“开车的、卖早点的、守门的”、英语或法语的冠词也有标示名词的作用the old;④表示某种语气,如“吧、吗、啊”等。

助动词,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也有形态的变化,助动词的作用主要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或和某种形式的实义动词一起表示某种语法范畴。

如英语用shall表示将来时,be与v-ed构成被动语态、have+v-en表示完成体,do构成一般疑问句。

Do you like dancing?(3)词缀:定位粘着性语素,其作用是附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

例如:词缀-s(books、workers)、-ing(working、stuying、teaching)、-ly(careful、beautiful、friendly)、dis-(dislike、disappear、disorder、discover)、-‘s(the boy’s hat,所有格)许多词缀都有标明词类的作用。

如-ly是形容词或副词的标志,-er、-ism、-tion是名词的标志,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词类标志,如老-、阿-、-子、-化等。

词缀在许多语言中还是语法范畴的主要变现手段。

例如:-s(表示名词复数或动词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er表示形容词的比较既(old-older、small-smaller、long-longer)(4)内部屈折:也叫语音(音位)交替,是指通过改变词中部分语素的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

英语中不规则变化的动词、名词就是采用语音交替方式的。

例如:build-built、send-sent、drink-drank-drunk、think-thought、foot-feet、tooth-teeth思考:词缀和内部屈折有什么区别?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词缀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另外附加的语素。

(5)重叠: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重叠部分的语音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例如:汉语的动词、形容词、量词都能重叠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老实—老老实实(程度深)大—大大年——年年(遍指义“每”)研究—研究研究(尝试)散步—散散步看——看看(持续量短)越南语名词重叠表示遍指,马来语名词重叠表示复数,日语中名词重叠表示遍指或复数(6)语调:又叫句调,指的是句子的音高的变化模式。

语调的作用主要是区别句类,表示各种不同语气和情态,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7)重音,是指多音节词中的重读位置,又称词重音。

重音的变化常常会引起音位的改变。

有些语言中用不同的重音位置来区别词类。

例如:‘content(内容,名)-con’tent(满意。

形容)‘record(记录,名)-re’cord(做记录,动) (8)异根式: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语汇形式不同)。

例如:good—better、bad—worse、I—me、we—us、go—went异根式具有与表示同类范畴的其他语法形式相同的组合功能,它是语法形式的辅助手段,作为不规则的词形变化形式而存在的。

思考:异根式与词缀、内部屈折有什么区别?(9)零形式:指的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零形式是通过与“有形式”(即改变形式)形成对立而表示语法意义的。

例如:book-books注意:如果没有变化形式的存在,零形式也不能成立。

3、小结:语法手段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型。

综合性手段体现在一个词的内部,由形态变化表现出来;分析性手段体现在词和词之间,由非形态变化表示。

属于综合性手段的有词缀、内部屈折、重音、异根和重叠、零形式。

属于分析性手段的有语序、虚词和语调。

(三)语法意义1、什么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表达的、反映词语组合方式、组合功能以及表述功能的意义。

例如:主谓、动宾式反映词语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词类是反映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应表述功能的。

语法意义的是指,是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语法意义可分为结构意义、功能意义、范畴意义和情态意义等类型。

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总是大于个别词的意义的总和,这里增加了语法意义。

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

例如:大+眼睛: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这是组合带来的语法意义。

眼睛+大:两个词的原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以后“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四)语法范畴1、语法范畴:狭义的语法范畴是指由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

词的形态变化主要是指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

2、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式等。

(1)性:主要是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次分为阴性、阳性、(中性)等,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来表示。

俄语中,任何一个名词(词缀表示)、形容词(词形变化表示)必属于阴、阳、中三个性中的一个。

一个具体的名词属于哪个性与它的词义没有多少关系,决定性的是词以什么性质的音素收尾。

在俄语中,以一般的辅音收尾的属于阳性,以a、Я收尾的属于阴性,以辅音ь收尾的阴性阳性都有可能,以o或e收尾是中性。

印欧语中,英语没有性范畴(actor-actress、host-hostess,缺乏普遍性),但是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都具有性范畴,具体的数量可以不同,如俄语是阴、阳、中三个性,法语只有阴、阳两个性。

(2)数: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单复数。

印欧语中普遍地存在这个范畴,通常是单数和复数的对立。

有的语言之中除单数、复数之外,还有双数,例如在古代印度梵语、希腊语中就是如此。

我国的景颇语、佤语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

汉语的“们”是助词,不是数范畴。

(3)格:表示句中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印欧语中,名词或代词在充当不同句子成分时要有不同的语法形式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种现象就是语法范畴的格。

例如英语中,代词的格(主、宾格)I-me、they-them、my-mine名词一般只有通用格和所属格(名词后加’s)两个格。

相比之下,俄语的格要丰富得多,名词有六种格的形式,分别作句中的主语、宾语、属格(定语)、不同的介词的宾语(与格、工具格、前置格),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4)体: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件的各个阶段和过程状态。

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表现各不一样。

英语动词有一般体、进行体和完成体。

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汉语动词加“了”“着”“过”的现象,有人认为是体的分别,“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

俄语的体相对简单,有完成体(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果)和未完成体之分(表示动作的过程)。

(5)时: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之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

例如英语“I write”(现在时),“I wrote”(过去时),“I shall write”(将来时)。

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体两个方面:现在时,进行体。

俄语也有现在时与过去时之分,同时还有将来时。

(6)态:也叫语态。

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

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主动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英语:He broke the glass,The glass was broken by him。

有些语言中还有反身态,如(自杀、自责)、相互态(吵架、相爱、相遇)、中动态(7)式:也叫语式或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