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共25页
现代汉语语法+课件62张
• (四)语气词——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 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它 本身念轻声。下面列出四种语气及其语气词:
• 1、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啊、嘛、呗、罢了(而已)、也 罢、也好、啦、嘞、喽、着呢
• (五)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 1、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分为系数词(零或0、一至九) 和位数词(十、百、千;万、亿、万亿、兆),两种基数可以组成 复合数词。汉语计数是十进制,满十进位。基数词如果系数词 在位数词前,两者是相乘的关系,六十=10×6;反之,位数词在 系数词前,两者是相加的关系,十六(=10+6),六百六十六 (=6×100+6×10+6),都是复合数词。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 小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 (二)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 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 系。例如:
• 1、和、跟、同、与、及、或(连接词、短语) • 2、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连接词、短语或分句) • 3、不但、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
为、所以(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详见“复句”一节)
• 有些补充短语没有“得”字坐标志,需要仔细辨别。如: 听清楚、去一趟、闷坏了、放松下来。
现代汉语语法——句法成分
•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由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成的。 简单来说,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凭句法关系定名的。句法成分名称及其所对应的符 号如下:
生长、死亡、消失 • 4、判断动词:是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主讲人吴锋文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二)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鸡不吃了(受动;施动)2、显性语法形式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
(svo)日语:我书看。
(sov)看我书(vso)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一)识记: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2.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著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
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著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著,如吕叔湘著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二)领会:1.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中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所谓“词语之间相互组合”,即造句的单位--词语之间按照什么方式组织而构成句子或词组。
如:结构方式结构关系例子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往往构成主谓关系目光短浅彩旗飘扬动词+名词/代词往往构成述宾关系学习文化掌握技术形容词/名词+名词往往构成定中关系美丽家乡漂亮姑娘动词+形容词往往构成述补关系解释清楚游览一下形容词/副词+动词往往构成定中关系2.语法的内容词法内容:(1)汉语的词进入句子时有没有形态变化呢,有一点,但没有普遍性,缺乏典型性。
例如汉语人称名词和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工人-工人们你-你们(2)汉语动词可后加助词“着”、“了”、“过”来分别表示“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
a.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动词都可以加这些助词(拥护着);b.可用词汇方式即用时间名词或用时间副词加在动词后面来代替这些助词(他吃着饭-他正在吃饭)(3)汉语动词也可以采用ABAB格式重叠,以表示“委婉”、“一下”或“尝试”义。
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学) 一教学目的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现代汉语语法学)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是高等师范学院校中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基础知识和理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为从事语法学习和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第一章,掌握好一些语法及语法学史的基本常识。
第二章,掌握好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
第三章,掌握好汉语语法的特点。
第四章,掌握好影响句义的因素。
第五章,掌握好划分词类的标准及方法,能正确地判断词性并说明理由。
第六章,掌握好主语、宾语、谓语的划分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划分层次。
第八章,掌握好变换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变换。
第九章,掌握好语义格和语义指向,并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十章,掌握好歧义的类型、原因以及歧义的分化方法。
三、教学原则1、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要贯彻执行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法令,加强规范化观念。
2、教学中必须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把握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
同时注意对本课知识的综合运用。
把知识变为技术能才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的要求。
四、学时安排本课面授时数为三天,21课时,第一天,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天,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三天,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的定义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中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比如:二、语法学的简史1、外国语法学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等四个阶段。
2、中国语法学的历史。
我国语言学在古代很发达,主要集中研究训诂、音韵、文字,语法学的系统研究较晚,从清未至今才100多年。
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等三个历史的时期。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及语法形式学。
现代汉语语法2
2.强调偏项(强调前边词语的修饰性或领属性) 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 斗争经验——斗争的经验 我们国家——我们的国家 朝鲜朋友——朝鲜的朋友 朝鲜朋友——朝鲜的朋友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一斤鱼——一斤的鱼 一斤鱼——一斤的鱼 NB:强调修饰性或领属性必须有平行格式。
上例短线前后格式就是平行格式。
狭义的:历史比较语法 (亲属语言的比较) 比较语法学 广义的:包括多种形式的比较 eg.汉外、古今、普方
某一语言某一时期的语法 描写语法学 断面的、静态的描写
规范语法,源于拉丁语法 形态:词形变化 传统语法 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体系:层级系统 区分词法和句法(句 子成分分析法 特点 以规则为纲
c、d表示): c、d表示): 表示
♦ a
b c d └┘因果 └────────┘ 因果 ♦ └┘假设 └────┘ 假设 ♦ └┘目的 └┘ 目的
功能原则 结构原则 意义原则
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
♦ ♦ ♦ 并列
♦ 丨丨丨
转折 并列
因为物价低和稳, 因为物价低和稳,
♦ 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丨但是因为就业 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 ♦ 的人多了,丨丨丨 的人多了,
♦ 3.语法的性质 – 抽象性
•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 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 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 象性特点。
– 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 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 面。 •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 显地看出。 •
– 民族性
•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 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徐阳春第一节语法和语单位一、语法(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
现代汉语 语法2
请思考:形容词重叠后的语音和语义变化。
Inter网上的短信:
好朋友简简单单,好同学朴朴实实; 好情谊清清爽爽,好缘份久久长长。 3、从句法功能看
形容词在句子里经常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即不能做动语。 请思考:形容词能不能做主语和宾语? 不能? 能?
例 廉洁是人民公仆的本色。 例 他感到十分惊奇。
动词4
能愿动词modal verb (助动词) 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2、能愿动词有哪些? 表示可能:可、可以、能、能够、会 表示必要:应、该、应该、应当、要、得(děi) 表示意愿:愿、愿意、肯、敢、值得 3、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在句子里常作状语 他[愿意]去西部地区。 ②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他愿意。 ③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 带助词“着、了、过”。
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 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二 实词 Substantive
(一)名词 noun
1.什么是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等的词。
表示人的:专有的:鲁迅、雷锋、亚辛、孔子 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教师 表事物的:具体的:山、桥、火车、飞船、宇宙、太阳 抽象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 集体的:纸张、车辆、人类、词汇 不可数的:水、油、(度量衡单位) 表时间的:春天、今天、星期三、三月、现在、将来 表处所的:专有的:北京、上海、美国、伊拉克、东院 普通的:车站、码头、教室、礼堂 表方向位置的:上、下、前边、后面、以东、之后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课件
语法形式的分类
01
02
03
按照结构类型分类
包括简单形式、复合形式 、复杂形式等。
按照功能分类
包括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 式、陈述形式和祈使形式 、被动形式和主动形式等 。
按照形态变化分类
包括词形变化和句法变化 。
语法形式的作用
04
实际应用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义
写作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写作中的语法形式
写作中,语法形式是表达思想的重要 手段。通过正确的句子结构、时态、 语态等,作者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 意图和信息。
写作中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指通过语法形式所表达的 意义。在写作中,通过选择适当的词 语、句型和表达方式,作者能够表达 出不同的语气、情感和意图。
阅读中的语法形式
在阅读中,理解语法形式是理解文本 的重要基础。读者需要识别和理解句 子结构、时态、语态等语法形式,才 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信息。
阅读中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指通过语法形式所表达的 意义。在阅读中,读者需要理解通过 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气、情感和意图 ,以全面理解文本的意义。
05
总结
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义
指语言结构中表达的语义 关系和功能,如主谓关系 、动宾关系等。
词汇意义
指词汇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 表示动作等。
表达意义
指语言结构中表达的特定 语义关系和功能,如语气 、时态、语态等。
语法意义的作用
语法意义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 没有语法意义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 结构。
结合认知科学进行研究
03
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研究与认知科学相结合,探究人类语
现代汉语语法
(九)拟声词
• 1、概念:
(象声词、摹声词)
• 是描摹自然界声音、能够独立成句或充当 独立成分的词。 • 轰隆!一声巨响. •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 他哼哼唧唧地唱着。 • 摄影师在他耳边叽叽咕咕了几句. • 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 2、功能特征
• ①单独成句或充当独立成分; • ②充当状、定、补、谓; 劈劈啪啪的鞭炮声. 他睡得呼呼的. 脸刷地红了. 鸟雀在睡梦中呢呢喃喃. • ③没有否定形式;不受其他词类修饰;成分 间没有结构关系;可重叠。
• 3、作用
音响效果,如闻其声;修辞作用,如临其境。
• 1、意义:表感叹或呼答、能独立成句或充任 独立成分。
• 咦?还要我来教你? 哟,还挺厉害啊! 嚯,你小子还真行啊! 嗨,你好糊涂哇! 嘿!怕什么? 呵呵,他也能考上大学? 唉,要是听你的话多好哇!呸!你胡说八道! 哼,你竟然相信他的话? 哈哈,我终于会开车啦! 唉,有什么内部消息? 哎,我明天一定准时到。
• (三)分类
• • • • •
• 1、结构助词:
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的结构关系。 (1)的: 用在定语后面 组成名词性短语(具有泛指性) 附着在联合短语后(表不尽列举) 他沏茶倒水的,很热情。 • (2)地:用在状语后面 • (3)得:用在补语前 • ~得 :有无法形容的意思
2、指示代词
ú È ´ Ë Î ï Ã û ´ Ê ´ ú ´ ¦ Ë ù Ã û ´ Ê ú Ê ´ ±¼ ä Ã û ´ Ê
ú ¶ ´ ¯ ´ Ê ¡ ¢ Ð Î È Ý ´ Ê
ú ³ ´ Ì ¶ È ¸ ±´ Ê
½ ¸ ü Ö ¶ ¸ Ô Ö ä û Æ Ë
这 这儿 这里 这会儿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这么 那 那儿 那里 那会儿 那么 那样 那么样 那么 每、各、某、另、别的、旁的、其余、其他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3、轻重音 是指通过句子或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 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 为明显。 你想好了再说。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 我已经吃过了。 北京我以前去过
3、轻重音
是指通过句子或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 读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汉语有些语素相同的组合形式,往往可 以利用是否包含轻声的成分来区别。
例:人看狗——狗看人
C:语序不同,具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例: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饥
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D: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 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
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停顿 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 是层次的切分点。 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发展中国家用电脑
吃馒头 动作行为——受事
吹风扇 动作行为——施事 抽鞭子 动作行为——工具 走正步 动作行为——方式
去北京 动作行为——处所
9、词类 词类不同,构成的句法结构的性 质也不同。 如:翻译出来了
这个人好讲话
10、层次 结构不同,句法的性质也不同, 其语义结构也不同。 如:穿好衣服
照顾小娟的老师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一)区分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 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实词具有的意义叫词汇意义或词 义 例如:大 眼睛
客人来了 来客人了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一)区分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二)语法意义的特征
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 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不能脱离语 法形式而存在;
2、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 性,是一种类化意义;
3、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 性。
一、什么是语法形式 二、什么是语法意义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一)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二)二者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单选]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式。
”[单选]高名凯先生在1960年出版的《语法理论》中指出:“语法也就是语言中的音义结构物各成分之间起着组织作用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
”[单选]有少数动词可以这样重叠,如:说笑——说说笑笑,指点——指指点点,吱唔——吱吱唔唔。
[单选]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
[单选]《马氏文通》可以说是富于创造性的一部语法书。
[单选]马建忠是中国语法学的创始人。
[单选]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以“句本位”来建立新的语法体系。
[单选]王力著成了《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
[单选]吕叔湘著成了《中国文法要略》。
[单选]高名凯著成了《汉语语法论》。
高先生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实词不能分类。
[单选]语言研究所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八位先生编著的《语法讲话》,1961年正式出版,改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周法高先生认为这是“大陆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语法书”。
[单选]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一部语法用法词典。
[单选]朱德熙著成的《语法答问》一书,书中正式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名词]语法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词法和句法。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分类、形态变化。
[名词]句法包括词与词如何组合成为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如何合成为句子。
[名词]语法学就是研究语法的科学。
就是说,它以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语法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
[名词]语法学的内容自然是跟语法本身的内容大体相一致的。
它既要研究词法,包括词的构造方式、词的分类、词的形态变化等;又要研究句法,包括短语的构造、句子的构造、句子的类型、复句的分类和层次等等,既要研究静态的结构,又要研究动态的变换,还要从理论上研究语法与语义的种种关系。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单选]名词+名词可组成并列关系、定中关系、同位关系、主谓关系。
[单选]动词+动词可组成并列关系、述补关系、连动关系、述宾关系。
浅谈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浅谈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摘要:本文列举了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研究方面富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许多语言学家在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定义开始谈及,进而讨论它们的关系,并介绍与此有关的汉语语法研究方法。
关键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谈及语法研究,他认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根本问题。
”[1]自五十年代以来,众多语法研究者在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下,对汉语语法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是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术语的理解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大分歧,与此相关的语法研究方法也在发展,因此,本文试就这些方面,依据所能检索到的论文和著作,罗列各家观点,有些问题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定义一般说来,许多语法书上认为表现语法意义的就是语法形式,而由语法形式表现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然而如此定义,却不免坠入循环定义的泥潭,让人弄不清楚。
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许多语言学家都在不同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理解。
高名凯在1957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增订本)上说:“任何语言的成分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任何起着语法作用的语言成分都是语法成分,语法成分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他没有明确地下定义,但从他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语法形式是语法成分的语音方面,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的意义方面;语法形式代表语法意义,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表示语法意义的。
高名凯的定义有利于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受传统的语法形式的观念影响太深,语法形式被局限于“语法的声音”部分,因此忽视了没有特定的语音标志的情形。
传统的语法形式只讲词的语法形式,而词的语法形式乃是词形变化。
王今铮等在1984年出版的《简明语言学词典》上接受并修改了高名凯的定义。
他们认为:“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关于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关于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摘要: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关键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一、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
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
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二、语法意义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的和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有不同的层面和类型。
(1)词类所赋予的语法意义。
词类是词语功能的分类,但是根据功能分出的词类各有一定的语义基础。
例如“人和事物、名称”是名词的语法意义,“动作行为、变化联系”是动词的语法意义,“性质属性”是形容词的语法意义等等。
这些语法意义都是从各个词类中抽象出来的,并且在词语组合时也能够显现出来,实现为短语、句子的语法意义。
(2)某些特殊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一些特殊的词语有其词汇意义,但是在句法结构中,它们还显现出另外的意义,这就是它们的语法意义。
例如,“有”在存现句中所表示的“存在”义,“使”在句法结构中所表示的“使令、致使”义,“往”表示的方向义,“在”表示处所义(比较:往东面_/在东面),“给”表示的给予义,等等,都是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这些意义具有较大的抽象性,与词汇意义不同。
例如“有”所表示的“存在”义就同它的词汇意义有较大的区别。
(3)某些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句式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对这些句式所表示的意义给以概括、抽象,就得出了这些句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存现句表示的“存在、出现、消失、破损”意义(墙上挂着一幅画/大路上走来一个人/屋子里少了一张桌子/手上拉了一条口子),“把”字句表示的处置意义和使动意义,“被”字句表示的被动意义,双宾句表示的转移意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句式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的含义“语法“包含两个意思:1.指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地讲,就是说话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例如:1)三个学生做完了作业。
2)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3)三个学生作业做完了。
4)三个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5)三个学生做作业完了。
6)三个学生完了做作业。
7)做了完三个学生作业。
8)三作业个做完学生了。
这些句子,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能说的是符合汉人讲话的规则,不能说的是没有遵守汉人讲话的规则。
即使能说的,各句间也有差别。
因为组合的成分虽然相同,但是所依照的规则不同,它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这说明,话语的组织的确是有规则可循的。
正因为这样,才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
小孩学话,也是这样,人有一种推导的能力,话并不是一句一句地教会的。
2.“语法”的第二种意思是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这个术语的两种含义在话语中的表现如下,我们应该正确判断它们的含义:他对汉语语法完全无知,学了一些词也不能说话。
(指语法规则本身)他买了《汉语语法》。
(指语法学)讲到语法很容易联想到逻辑。
它们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界线,语法一定不是逻辑,不合语法的话当然是不通的,但是合乎语法的话不一定都是通的,合逻辑的。
如“把字句”:哥哥把自行车修好了。
弟弟把书借来了。
妹妹把杯子打碎了。
……这些句子都符合把字句的句法格式,我们可以用替换法造出无数个句子。
可是,“门把风吹开了”,虽然合语法,但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不合事实,不合逻辑。
合语法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是很多的。
如:1)休息什么!(不是疑问,而是“别休息”)好什么!(不是疑问,而是“不好”)2)救火。
(对比“救人”)3)吃大碗不吃小碗。
(吃饭的工具)4)恢复疲劳。
(对比“恢复体力”)上面这些字面上不合逻辑的话,只要大家都这样说,都能听懂,就要承认它们正确。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1、语法意义(1)基本类型: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1)定义:语法单位本身所具有的语法上的意义及其在组合中产生的通过语法形式来体现的关系意义。
(2)基本结构类型的语法意义:(体现语法意义的结构关系)陈述/修饰/支配/补足/并列(选择)2、语法形式(1)定义:体现特定语法意义的方式。
(2)主要语法形式①选词(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②词序(汉语:SVO/日语:SOV)③虚词和词形变化(汉语:虚词“和”“的”/印欧语系语言:词形变化)※例如:我们学习。
结构关系主谓语法意义陈述语法形式主前谓后(词序)3、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1)相互依存。
(2)不对等:一个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几个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
第二次怎样认识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同词汇意义相对而言的,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语法意义只有在相关的语法单位进入某个组合结构以后才会产生,比如一个词,孤零零地是很难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比如英语单词work,单独看很难说它有什么语法意义,可是它与别的单位组合,进入具体的结构,就产生了相应的语法意义。
例如:He works in a factory.(单数第三人称〕He worked in a factory.(过去时)He is working in a factory(进行体)又如:“大高楼”和“高楼大”,前者是偏正结构,表示修饰关系,大修饰高楼,说明是什么样的高楼,后者是主谓结构,表示陈述关系,是陈述高楼,说明高楼具有大的属性。
这些关系,都是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产生的关系意义,像“大”、“高楼”,在独立存在时,无所谓修饰,也无所谓陈述,就说不上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所以,语法意义是和一定的语法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句子,说这个词是主语,那个词是谓语,这个词是定语,那个词是状语,等等,这些意义都是在组合结构中产生的语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