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题刻
「园林诗画」你知道沧浪亭中的千古名联吗?
「园林诗画」你知道沧浪亭中的千古名联吗?大家好,我是小蚂哥。
在古典园林中有太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楹联,楹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园林中获得除视觉以外的信息,还能将这部分信息结合眼前的景物形成意境。
所以我喜欢把楹联称作园林的园眼,借由楹联让我看到更深层的内涵。
在小蚂哥大三那年,第一次踏进了沧浪亭的大门,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午后,迎门的大假山在雨中颇有一种真山之感。
在山顶平地处有这样一个亭子:此亭就是园林点题的沧浪亭,登山入亭即可感到周围高树环翠,犹如深处山林深处,一瞬间让我回到了魏晋时期,看到了阮籍抱膝长啸于山林间的画面。
而就在这座亭子的石柱上刻有一副在古典园林中赫赫有名的楹联:初看这幅楹联,只觉得是沧浪园主的自吹自擂,但其实这幅楹联可是大有玄机。
首先,我们来聊聊楹联的出处沧浪亭是北宋时期苏舜钦的作品,苏舜钦是当时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还是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参与者。
他的写作能力是一流中的一流,叶燮xie《原诗》说:“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欧阳修《苏学士文集序》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
可以说苏舜钦的诗作继承了杜甫忧国忧民,豪迈哀顿的胸怀与气魄。
他在年轻为官时,途经苏州,看到苏州城外明媚爽目的自然风光,就此写下一首名作《过苏州》来表达自己恋恋不舍的心情: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其中“近水远山皆有情”更是将苏州的景物描绘得生趣盎然,天机活泼。
但苦于自己有公务在身,不过一颗种子悄悄地埋下了,庆历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受到弹劾,开封出生的他并没有选择回到故土,而是又一次来到了苏州,建立了这座千古名园。
苏州山水全图卷明·沈周一天他经过州立的州学,看到城外有一块三面临水的荒地,方圆约有五、六十寻(合今天十几亩),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草树郁郁葱葱,很是优美。
欧阳修的沧浪亭
欧阳修的沧浪亭欧阳修的沧浪亭《沧浪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通过对想象中的沧浪亭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友人不幸的'政治遭遇深深的同情,并由人而己,宣泄了自己遭打击受贬谪的牢骚。
《沧浪亭》年代: 宋作者: 欧阳修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欧阳修的更多诗词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沧浪亭
9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
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
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
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关于沧浪亭古诗
关于沧浪亭古诗以下是关于沧浪亭的古诗:
1.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韩维
闻君买宅洞庭傍,白水千畦插稻身。
生事已能支伏腊,岁华全得属文章。
骞飞灵凤知何暮,蟠蛰蛟龙未可量。
莫以江山足清尚,便收才业傲虞唐。
2. 《沧浪亭》
宋·刘克庄
轻舟如叶梦如烟,步到苏公谪九年。
一舸鸱夷吾计决,不将容易入湖边。
3. 《沧浪亭怀古》
明·沈周
沧浪亭前水接天,主人诗酒自流连。
黄公所叹今已后,定复将身归此山。
4. 《题沧浪亭》
唐·李涉
避世为闲客,此园多寓居。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沧浪亭题刻
注释:(青钱):古代钱币有黄钱、青钱之分,以红铜、白铅、黑铅、锡一起配料铸出的钱币称青钱。(二双白壁);《史记。虞卿传》载战国虞卿游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酉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后以白璧一双喻指贵重。玉璧洁白无瑕,比喻苏韩皎洁的人品。[俦]:伴侣。
沧浪亭题刻
一、沧浪亭园门砖额
沧浪亭
译意:沧浪碧水潆洄的水景园。
筒析:“沧浪”,本为水名,即汉水。《楚辞渔父》载:三闾大夫屈原忠而被谤,流放泽畔,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沧浪渔父是个隐归江湖的高人,见此情景,就唱了一首《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欲劝屈原随世沉浮:沧浪的水清,就用它洗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就用它洗洗我的脚。表示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趣;亦见手《孟子· 离娄》中的《孺子歌》。自此,“沧浪水遂成为高人隐逸之所居,亦为风景清丽的胜境。沧浪亭始建于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苏慷慨有大志,诗文名满天下,他和诗友梅尧臣,变柔弱浮艳的晚唐及西昆体诗风为平淡豪俊,被清聂谢誉为“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政治上,他正直敢言,年轻时曾多次给皇帝上疏论朝廷大事。宋仁宗曾禁止百官越职言事,他上《乞纳谏书》指出这样做“不惟亏损朝政,实亦自取覆亡之道”。后经范仲淹举荐,经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其岳父杜衍为宰相,当时与范仲淹、富弼等均为“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御使中丞王拱辰为反对杜衍等,借口苏舜钦等用公钱召妓乐,对有关人员进行劾治,而苏舜钦则以“监主自盗”之罪被除名,闲居苏州,因萌江湖之思。“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饶花木泉石之胜,极城市山林之妙,遂以四万青钱买下,(此地原为吴越王钱谬时其子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一日为五代末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构亭北碕,号沧浪,自此“与风月为相宜”。濯缨濯足取适兴,并目号“沧浪翁”。苏舜钦既有如屈原一般忠而被谤,无罪被黜的遭遇,自然与渔父之歌产生了思想共鸣。他也要“潇洒太湖岸”,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做一名渔父了。唐宋文人向以事渔为隐。敦煌《浣溪沙》词中的隐士是一位“卷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蓑笠执鱼竿”的钓鱼翁;宋朱敦儒词中的渔父,“摇首出红尘”,看透了世态炎凉,。摆脱了尘世扰攘,这与苏舜钦“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的心境何等契合。他的诗友梅尧臣《寄题沧浪亭》诗中称他“行吟《招隐》诗,懒带醉中巾……今子居所乐,岂不远尘埃”;宋杰《沧浪亭》诗云:“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这些足可作为园名主题的注解。
沧浪亭简介
近清 水风 远明 山月 皆本 有无 情价
沧浪亭历史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 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 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 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 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 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 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 “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 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 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 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 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 “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 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 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 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 宋代园林的风格。
结语
至此,我们已把沧浪亭全园观赏了一遍。近一千年的园林历史, 让这小小的沧浪亭处处显得古朴而凝重。几近天成的土石山岗和枝 干虬劲的参天古树在清风明月间又多少透着那么一股历史的苍凉。 从苏舜钦寄情于沧浪之水的“出世思想”到令人“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的五百名贤祠所折射出的“人世哲学”来看,沧浪亭的一山 一水、一草一木无一不寄托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追求。 另外,从造园艺术来看,造园者在巧妙借用园外山水弥补自身不足 的同时,利用复廊建筑,打开了文人山水园传统的封闭格局,使园 内与园外的景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游人“未进其园,先人其 境”,在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上独树一帜。 而同时,我们纵观沧 浪亭上千年的沧桑变迁,园主量的更迭及其主题的多元化,是否可 以认为:复廊外的水量代表了园林早期“沧浪水”的主题,表达了 失意文人“濯缨”“濯足”的感慨和无奈,烘托了园主出世的恬淡 和浪迹江湖的茫然;复廊内侧面山而建的轩、亭、廊、馆则以向心 的布局突出了园林后期“高山仰止”的主题,是在朝命官积极人世 的本能体现。 量复廊,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连起了“山”与“水” 两种形态,两个境界,融和了“人世”与“出世”两个既矛盾又紧 密联系的主题,也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走过的心路历程。
沧浪亭
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百年后渐废。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三面借水,旁无民居,崇阜茂木,不类城市,遂以四万钱得之。
在北碕筑亭,因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歌,故命名“沧浪亭”。
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文化深厚,第三是造园最佳。
它完全符合明代计成的《园冶》中造园的八字原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沧浪亭跟其他的苏州园林像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等不同,园的四周都有高高的围墙,称之为“封闭园”。
唯有沧浪亭,它采取“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向北,不用封闭的垂直围墙,而是一条平卧地面叫葑溪的河。
河不是沧浪亭的,但沧浪亭傍河造园,河就成为沧浪亭的园界。
入口是座石桥,过河即园内,出桥是园外。
所以,在园外看沧浪亭,园内景色历历在目。
这是巧于因借的一个手法,叫作近借水。
更妙的是,原来沧浪亭的南边,完全是田园风光,苏州人把它称作“南园”。
南园的外围,是“女墙”,也就是城墙――雉堞。
而西南角上,一塔高耸,即瑞光塔。
城墙外面,向西南方向看去,太湖边上的群山,迤逦连绵,一片青翠。
连上方山的浮屠、寺院,悉收眼底,就是一幅群山图。
恰如沧浪亭亭柱的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楹联选
沧浪亭楹联选【沧浪亭】沧浪亭在假山顶,为四方形,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山野气氛极为协调。
亭旁大树数株,均为百年之物。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梁章钜集宋诗题沧浪亭上联:欧阳修《沧浪亭》;下联:苏舜饮《过苏州》。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蹉跎岁月,乘时光报答君亲。
——佚名题沧浪亭【面水轩】面水轩在复廊西,是一座四面厅,厅内长窗落地,傍水而筑,作为复廊衔接的转折和收头。
取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为亭名。
轩的北面,假山壁立,下临清池;轩的南面接近沧浪亭,古木映掩,是品若赏景的绝好地方。
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齐梅麓题沧浪亭面水轩上联谓,渔父得鱼之后高兴地撑船而去,被搅碎的池中月也随之移动,写出了渔父的快乐自在。
“短艇”,借喻撑船人。
下联谓,“小轩”紧靠流水是因为欣赏纯洁坚韧的梅花,突出了作者与园主的风格。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此处指沧浪亭。
联语化静为动,动中含情,写得雅逸潇洒。
下联出自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诗。
【观鱼处】观鱼处在复廊东面尽头,为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建于水边石台上,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之意。
水亭位于北部水面最空阔处,介乎于山崖水际之间,两侧景观对比强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明道堂】明道堂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面阔三间,为文人讲学之所,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示出庄严静穆的气氛。
律吕调阳,四野桑麻歌乐利;明良熙绩,中天日月焕文章。
——沈玉麟题沧浪亭明道堂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楼追庚亮;尘缨聊一濯,拟明日剌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
——郭柏荫题沧浪亭明道堂泉石憩名贤,伴具区烟水,林屋云峦,独向尘寰留胜迹;簿书逢假日,更解带乱耘,停车问俗,岂徒觞咏事清游。
——张树声题沧浪亭明道堂百花潭烟水同清,年来画本重摹,香水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淄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山。
——薛时雨题沧浪亭明道堂此联是薛时雨在同治十二年(1873)沧浪亭重新修葺后所题。
沧浪亭匾额楹联简释之二——面水轩
沧浪亭匾额楹联简释之⼆——⾯⽔轩⾯⽔轩,处于⼤门左侧,为四⾯厅,轩北和轩东临⽔。
原为“观鱼处”,同治⼗⼆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轩”。
主要取唐杜甫诗《怀锦⽔居⽌》诗意:万⾥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树饱经霜。
”层轩⾯⽔使⼈⼼胸开阔,⽼树经霜逾加苍翠挺拔,则启悟⼈⽣。
苏舜钦在《沧浪亭》诗中这样写道:“⼀迳抱幽⼭,居然城市间。
⾼轩⾯曲⽔,修⽵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随鱼鸟闲。
吾⽢⽼此境,⽆暇事机关。
”显然,⼀湾清流,⼏杆修⽵,常常使郁闷不平的⼼得到安慰⽽释然。
外廊长联徙倚⽔云乡,拜长史新祠,犹为羁⾂留胜迹;品评风⽉价,吟庐陵旧什,恍闻孺⼦发清歌。
此联为同治年间苏州状元洪钧题书。
“长史”指苏舜钦,晚年苏曾授湖州长史(⾏政长官的助理)。
“新祠”指道光七年建的“五百名贤祠”,其中刻有苏舜钦画像。
苏舜钦祖籍四川,来到苏州,故称“羁⾂”。
上联是说,来到这⽔云弥漫的的沧浪亭,拜谒了苏舜钦的新祠堂,还是当年他贬居于此留下的胜迹。
“庐陵”南昌旧称,欧阳修是江西吉⽔⼈,故称庐陵欧阳修。
旧什,指欧阳修曾作《沧浪亭》长诗。
当年,苏舜钦筑沧浪亭后,曾邀好友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清风明⽉本⽆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孺⼦,东汉徐穉的字。
徐穉,豫章南昌⼈,家贫,隐居不仕。
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清歌,暗指《渔⽗》中“沧浪之⽔清兮”的词句。
下联是说,品评沧浪亭⽆价风光,不禁要吟诵欧阳修的《沧浪亭》诗篇,恍惚听到隐⼠们在唱着“沧浪之⽔清兮,可以濯我缨”的歌声。
全联恰如⼀幅描绘沧浪亭的绚丽画卷。
外廊篆书楹联短艇得鱼撑⽉去,⼩轩临⽔为花开。
这副对联的正常语序应为,短艇得鱼⽉撑去,⼩轩临⽔花为开。
意思是隐居⼭林的⾼⼠打了鱼在如⽔的⽉光中撑着⼩船⽽去,⼩轩临⽔⽽⽴,梅花为此清幽之境⽽怒放。
这两联皆有出处,上联取⾃陆游《⼩艇》,诗云:“放翁⼩艇轻如叶,只载蓑⾐不载家。
清晓长歌何处去,武陵溪上看桃花。
济南大明湖沧浪亭的篆体五字对联
篆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以其古朴端庄的风格和优美的线条而闻名。
而在济南大明湖畔的沧浪亭上,游人们可以欣赏到一幅幅用篆体书写的五字对联,这些对联将篆体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我对济南大明湖沧浪亭的篆体五字对联的一些观感和体会。
1. 沧浪亭头上的对联走进沧浪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上横匾上的一副对联。
“湖上一轮明月照,亭前千里咏诗空。
”这副对联以篆体书写,字迹古朴而端庄,如同岁月的印记,让人对古代诗人咏诵湖光山色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这幅对联所反映的主题也正是沧浪亭所蕴含的意境,湖光山色,诗情画意,散发着一种古朴、幽静的气息。
2. 沧浪亭的内部对联沧浪亭内部的墙壁上也悬挂着许多篆体对联,它们或横挂,或穿插于诗画之间,为沧浪亭增添了一份古韵与雅致。
这些对联所蕴含的意蕴也颇为深远,或是对自然山水的赞美,或是对人生境遇的思索,或是对历史文化的回顾。
这些对联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让人在品味对联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3. 沧浪亭外的对联沧浪亭外的廊柱上,也挂满了篆体对联。
它们或以山水为题材,或以季节交替为题材,或以生活琐事为题材,各具特色,颇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这些对联不仅在艺术上给人以美感和享受,更在精神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滋养。
4. 沧浪亭对联的魅力无论是沧浪亭内外的对联,它们都展现了篆体字的独特魅力。
篆体字起源于古老的我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它的线条流畅自然,端庄古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沧浪亭的篆体对联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文化内涵而言,都是一种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存在。
5. 沧浪亭对联的意义沧浪亭的篆体对联,不仅是一种装饰和观赏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传达。
这些对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和思考,也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在赏识这些对联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座城市,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领略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题沧浪亭 宋荦
题沧浪亭宋荦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品秋香解读一、注释1.沧浪亭——江苏省苏州市名园之一。
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后归宋苏舜钦。
舜钦在园内建亭曰“沧浪”,遂因亭名园。
后又为韩世忠所有,俗称韩王园。
2.宋荦——清河南商丘人,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
宋权子。
顺治间,以大臣子列侍卫。
康熙间,任江宁巡抚,尽力供应圣祖南巡。
后入为吏部尚书。
少与侯方域为文友,诗文与王士禛齐名。
精鉴藏,善画。
有《绵津山人集》,晚年别刻名《西陂类稿》。
二、赏读1.格律共知心似水;仄平平仄仄;安见我非鱼。
平仄仄平平。
上下联,单联内24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的24节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仄,下联句脚:平。
2.对仗上下联,“共知”和“安见”状中结构词组相对;‘心’和‘我’名词代词相对;“似水”和“非鱼”动宾结构词组相对。
3.联意沧浪亭宋荦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都知道我的心,就像这沧浪亭的水一样清澈;可是谁又能知道,我虽然不是鱼,却也喜欢鱼儿的优哉游哉之乐呢。
4.评赏此联是题“沧浪亭”,自然要围绕沧浪亭运笔。
上联写沧浪亭的‘水’,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沧浪亭的水,与自己的心作比,表达自己“心清似水”的高洁品质。
宋荦是清初十大才子之一,虽然出身官宦,位高权重,但一生为官清正,深得百姓爱戴。
清代官场有种陋习,两淮盐商每年都要“进贡”有关巡抚巨额钱财,各关口的官差也要送银千两左右。
但宋荦担任江西巡抚和江苏巡抚十六年间,就从未染指此类馈赠。
康熙曾垂问满汉大学士,就各地巡抚进行评价。
大学士伊桑阿认为“江宁巡抚宋荦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如果说海瑞是个近乎孤独的修行者,宋荦则是一个通达人情的智者,他用自己的睿智逢迎于官场,不做“官油子”,而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实事,自然赢得了百姓的盛誉,也得到了后人的尊重。
“心迹双清,沧浪之水。
”应该是宋荦最好的写照!下联写沧浪亭的‘鱼’,用了“观鱼濠上”的典故。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清乾隆进士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亭对联
清乾隆进士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亭对联
大明湖小沧浪亭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简注]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旧城北郊。
小沧浪亭:在大明湖北岸小沧浪园内。
登亭四眺,可见全湖景色。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清江西萍乡人。
乾隆进士。
官吏部右侍郎。
有《存悔斋集》。
此联本是凤诰的咏湖诗中的对仗句,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为联刻于园门上。
四面荷花:大明湖中遍植莲藕,盛夏荷花开放,恰有“四面荷花”之感。
三面柳:清人刘鹗《老残游记》中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亦有“三面柳”之赞。
一城山色:济南旧为历城,因在历山之下,故有一城山色之称。
此联十四个字,就有四对数量词,串组四种富有特色的自然风物。
勾画出济南城特有的风光秀美的景观。
联语。
沧浪亭
沧浪亭之匾额鉴赏
沧浪亭简介
匾额简介 匾额分类 沧浪亭匾额
个人小结
沧浪亭简介
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 中,历史最为悠久。园内以山为主,山上古木参天,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全园布局,自然和 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 额中的“匾”字在古代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匾 额解释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 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 额。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 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与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感 情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 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东廊半亭匾额闲吟亭(二)
译意:闲暇吟哦之亭。 简析:抒情性题咏。亭址幽雅别致:西望,悠然见假山, 竹木清妍,古趣盎然,山巅的沧浪亭直面相对,北看复廊蜿 蜒,树荫登墙,漏窗外水光一片;南侧梅树成林。唐郑谷 《江际诗》云;“兵车未休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泸川。”唐 来鹏《病起诗》:“窗下展书难久读,池边扶杖欲闲吟。 “早晚闲暇之际,在此亭赏景,必能激发诗兴,吟哦诗文, 物我交融,忘情尘俗,尽享自然山水之乐。
沧 浪 亭
匾额分类
1、根据质地 ①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②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石质匾额。 2、根据形制 ①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 ② 状如书卷者叫手卷匾,形似册页者叫册页匾,形如秋叶的名秋叶 匾。
3、根据作用(匾额的作用)
①建筑园林匾 ②旌表贺颂匾 ③商铺招牌匾 沧 浪 亭
(9)沧浪亭: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
(9)沧浪亭: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
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
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
“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
“看山楼”位于山中,与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映衬。
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
遁级至亭心,可凭陵全园景色,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村光,周望极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
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名。
楼筑于洞曲之上,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
苏州沧浪亭清香馆、仰止亭、御碑亭楹联_名胜古迹对联
苏州沧浪亭清香馆、仰止亭、御碑亭楹联
【清香馆】
清香馆,在明道堂西首,是五间画廊形式的建筑。
取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句意为馆名。
月中有客曾分种;
世上无花敢斗香。
——蒋吟秋题沧浪亭清香馆
【仰止亭】
亭临流水地斯趣;
室有幽兰人亦清。
——佚名题沧浪亭仰止亭
【御碑亭】
御碑亭在假山西端。
碑云:“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
予怀常念穷黎困,勉而勤箴官吏贤。
”
膏雨足时农户善;
县花明处长富清。
——康熙题沧浪亭御碑亭
这是康熙帝南巡時书赠当时的江苏巡抚吳存礼一副,现在镌刻在沧浪亭的“御碑亭”內。
县花,潘岳为河阳令时,县内遍植桃柳,春
时满树著花。
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
苏州沧浪亭明道堂联
苏州沧浪亭明道堂联明道堂联之一徐士林三秋刚报赛,休辜良辰美景,请先生闲坐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五簋可留宾,那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来看看,想平日间竞奢斗靡,孰是孰非?款署:“乾隆四年(1739)巡抚徐士林撰句。
庚辰(2000)冬月书于近水山庄,亚明”。
注:徐士林,字式德,号两峰,山东文登人。
清康熙进士,累官江苏巡抚。
明道堂联之二郭柏荫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楼追庾亮;尘缨聊一濯,拟明日刺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
款署:“同治十有二年(1873)七月七日侯官郭柏荫留题”,“甲子(1984)春八二叟吴进贤书”。
注:南楼,此处运用晋庾亮南楼赏月之典。
成连,春秋时著名琴师。
此处运用渔父《沧浪之歌》意,以及春秋时伯牙仙岛学琴之典。
郭伯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字远堂。
清道光进士。
同治间累官湖北巡抚。
明道堂联之三沈玉麒律吕调阳,四野桑麻歌乐利;明良熙绩,中天日月焕文章。
款署:“光绪二十一年(1895)岁次乙未八月日躔寿星之次,浙西沈玉麒题并书”。
注:沈玉麒,清浙江人。
明道堂联之四王凯泰六境画图中,此地尚分今日照;十年烽火后,名山重仰大云垂。
款署:“宋牧仲中丞以宦绩绘六境图,沧浪亭其一也。
先世楼村公受知中丞,有题图六咏,载《梅花书屋集》中。
同治甲戌(1874)之春云游吴门,适沧浪亭新修之后,复瞻胜迹,爰志一联,以志景慕。
宝应王凯泰撰句并记,德清俞樾书”。
注:王凯泰(?~1875)江苏宝应人。
初名敦敏,字补帆。
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同治间累官至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福建巡抚。
后移居台湾。
明道堂联之五薛时雨百花潭烟水同情,年来画本重摹,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缁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
款署:“同治甲戌(1874)小春全椒薛时雨题,仁和吴恒书”,“丁卯(1987)三月爱新觉罗·曼翁书,年七十二”。
注:少陵配长史,少陵为杜甫之号,长史指苏舜钦,二人同字子美。
沧浪亭书法对联
沧浪亭书法对联
沧浪亭是苏州的著名古迹之一,位于苏州市内,是一座古老的亭子,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如果你需要一副沧浪亭题字的对联,可以根据沧浪亭的特色和意境进行创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联示例:
上联:
沧浪悠悠水碧波,江南古迹情犹在。
下联:
浪卷亭台花正艳,书声悠扬意自华。
横批:
苏州沧浪
这副对联通过描绘沧浪亭的水波、古迹、花香以及与苏州的联系,展现了沧浪亭的美丽景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对联的创作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情感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佛教徒喜欢用月作为禅理的某种意象,唐诗僧寒山诗曰:“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
按:印心石屋为一石洞,中设石凳、石几,石屋外的院子有假山,石屋之山上建有看山楼。为江苏巡抚陶澍所建,陶在扬州大明寺平山堂前院落中建有同样的石屋。
四、牌坊额:
沧浪胜迹
作者:款署“俞樾书”。俞樾(1821~1906),字荫甫,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进士,为晚清朴学大师。著作宏富。善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家有曲园。
简析:提示额。意思说,这里就是沧浪胜景所在地。人们举目一望,即见到“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沿岸碧桃垂柳,河南驳岸山石嶙峋,园子临水的亭榭复廊悉收入目,其后的山埠老树也隐现于前,“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济,欲断还联”(陈从周《园林谈丛》),自成一格。确实是“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苏舜钦《独步游沧浪亭》)。
五、五百名贤祠署头石刻:
景行维贤
译意:行为光明正大,德行高尚,乃为后人仰慕的贤德之人。
作者:款署“道光七年(1827)丁亥菊月湘圃松筠(陶澍)书”。陶澍(1779~1839),字云汀,壬戌进士,道光二年起在江南任职十七年。著名的水利专家。主张实学、实行、实用,重农重商,廉洁奉公。五百名贤祠是他与梁章钜一起捐俸建造,以名贤为世人学习的榜样。
约以通游屐,溪外菜畦,民居相错如绣,亭之南,石磴陂陀,栏楯曲折,翼以修廊,颜曰:步碕。从廊门出,有堂翼然,祠子美木主其中,而榜其门曰“苏公祠”(宋荦《重修沧浪亭记》),一时;遂擅郡中名胜”重修的宗旨为复苏子美沧浪旧观,新构的建筑,全取子美诗文之意,故曰日‘景贤修废,以精神相依凭”。子美赢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宋荦景贤修废之举,亦不失文士一大盛举,为后人所称许。
沧浪亭对联之一: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译意:苏舜钦花四万青钱买下了沧浪亭,美好的自然风光现在有了价格;苏舜钦和韩世忠品格高洁如白璧一双,一个是北宋诗人,一个为南宋名将,先后同住沧浪亭,。古来还没有这样的同伴。
作者:齐彦槐(1774—1841),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婺源(今属江西)人。清嘉庆间进士,曾任江苏金匮(今无锡)县知县,候补知府。擅诗赋骈文。
简析:联语出旬化用欧阳修《沧浪亭》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咏沧浪胜
景及苏舜钦买园本事。对句咏史。南宋绍兴间,沧浪亭为韩世忠宅第,他曾修飞虹木桥,建寒光堂、冷风亭,翊运堂,筑濯缨亭,梅亭,瑶华境界、竹亭和清香馆,名“韩园”。苏舜钦有倜傥高才,遭诬被黜,买园自适;韩世忠百战沙场,威慑金兵,因怒斥秦桧谋害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译意: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处的山都含有深情。
作者: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手书。俞樾(182l一1906),字荫甫,浙江德清县人,遭光三十年庚戏科进士。著作宏富。善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
简析:集联。欧阳修和苏舜钦都是北宋开一代诗风的文学家,两入挚情深谊,亦为高山之于流水。上联出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苏舜钦《过苏州》诗。上联咏沧浪亭之景,又妙合苏舜钦以四万青钱买园本事。苏轼《前赤壁赋》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即用“清风明月”概写沧浪亭的自然景观,经济而又含蓄无穷。下联咏沧浪亭借景之美,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漫步在亭北复廊外,透过廊上疏置的漏窗南望,横贯全园的腰形假山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幅变幻的天然画本,造成近水远山的心理感觉。反之,在山阜透过复廊漏窗向北望,近在眼前的廊外碧水变得浩渺平阔,产生近山远水的视觉印象,这种错觉,给有限
商丘中丞宋荦特喜登眺吟诗,景仰先贤修,葺废园,以苏舜钦建园精神为根据,靠近园墙之处,清除杂草污秽,名园声闻三吴,众人慕名追寻此地,前人倡导,后人继承,字是整治苏舜钦祠宇,摆上春秋祭祠的礼器。
作者:吴履雨,字子柔,同治庚午优贡,光绪间署苏州府学教授。
简析:叙事联。上联简述北宋诗人苏舜钦生平行事,着重叙述苏舜钦无辜遭贬,他的修养学问,诗歌成就以及时人与之交游盛况,从而歌颂苏舜钦的高度声名。内容取自《宋史·文苑传略》中苏舜钦本传以及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下联叙述宋荦主持修复废园沧浪亭一事。宋荦,清商丘人,善诗文,曾为苏州巡抚,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康熙三十五年,宋荦抚吴将四年,见宋苏子美沧浪亭遗址“野水潆洄,巨石颓仆,小山蒙翳于荒烟蔓草间,人迹罕至”,“于是亟谋修复:构亭子山之巅,得文衡山隶书t沧浪亭’三字揭诸楣,复旧观也。亭虚敞而临高,城外西南诸峰苍翠吐钦,檐际亭旁,老树数株,离立孥攫,似是百年以前物。循北麓稍折而东,构小轩日自胜,取子美记中语也。迤西十余步,得平地为屋三楹,前亘土冈,后环清溪,颜曰观鱼处,因子美诗而名也。跨溪横略
按:碑石共125方,每方高0.3米,宽0.8米。署头石后有119方,均为线刻人物头像,每方5人。末尾5方为题识石,刻有道光七年汤金钊、石韫玉、朱方增、粱章钜、韩封的题跋,以及同治十二年(1873)恩锡题跋。
五百名贤祠东月洞门砖额:
周规折矩
三、全园最南端石屋石刻门额:
印心石屋
译意:佛法印心之屋。
作者:道光帝书。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1—1850年在位。字尚工整,贵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之书。此字楷书,有颜体之韵味。
简析:此字是道光帝书赠陶澍的。陶主持重修沧浪亭时,将其镌刻于此。额取佛家著作《景德传灯录)“衣以表信,法乃印心”之意。印心,即心心相印。来自禅门标榜自己渊源之传说。言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佛即“拈花示众”,大众不解其意,惟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曰:“我有正法,深藏在眼里,以心传心。你们应摆脱世俗认识的一切假相,显示诸法常住不变的真相。通过修习佛法而获得成佛的途径,了悟本源自性是绝对的最高境界,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可不在佛教之内,也可超出佛教之上。我以此法传授给摩诃迦叶。”佛认为只有迦叶领悟其意,遂付法迦叶。后以“心心相印”、“以心传心”来喻指佛与教徒不藉语言,心意相通。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宋苏轼(书(楞
伽经)后》:“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明宋濂《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达摩氏印心之经,朕取而阅之,信然。”事实上,“拈花传说”与得意忘言、直契道本的庄、玄精神殊途同归。
石屋前假山草书摩崖:
圆灵证盟
译意:明月当空,天如水镜,佛教徒传法。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号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民族英雄。在苏州任职前后近七年,今尚留书院巷江苏巡抚署旧址、金门林公祠、北局林公纪念碑等遗迹。善书,法欧阳询,工小楷。清李元度《国朝选征中略》称:“公书具体欧阳,诗宗白傅。在官事无巨细必躬亲,家居必熟访民间利病,日诸当道,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
的空间以无限的延伸探幽之趣。“皆有情”,赋予山水以人的风姿、情感,远山近水脉脉含情,实际上写的是人对青山绿水的深情,以表达寄情大自然、投身大自然、远超红尘的逸致闲情。辛弃疾“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都是把山水人情化,与苏诗同一韵致。联语融本事、实景、诗意于_体,景美、诗美、人格美交融为一。属对工稳,虽为集联,但天造地设,浑如己出。
诗人向有“丈夫志”,“耻疏闲”,如今只好终深藏着作者的政治愤懑。后以亭名名此园。
二、假山石亭匾额:
简析:抒情写志额。亭址初在北碕。前竹后水。清康熙时巡抚宋荦移建于此。石亭古朴幽雅,旁有沧浪亭石柱楹联。
沧浪亭旧联之二:
湖州长史昔贬谪,守道好学,发愤懑于歌诗,风云变化,雨雹交加,一时豪俊多从之游,磊落轩昂,足知文士有光价;
商丘中丞嗜吟眺,景贤修废,以精神相依凭,密迩宫墙,扫除芜秽,三吴流传追寻其地,前倡后继,爰饬祠宇肃豆笾。
译意:湖州长史苏舜钦昔日遭到贬谪,他信守道义,笃好学问,于诗歌中抒发他的满腔愤懑,他笔势豪迈,如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当时名重天下,一时豪俊之士多与他交游,他胸怀磊落,气宇轩昂,可以知道苏学士的卓卓声名:
沧浪亭题刻
一、沧浪亭园门砖额
沧浪亭
译意:沧浪碧水潆洄的水景园。
筒析:“沧浪”,本为水名,即汉水。《楚辞渔父》载:三闾大夫屈原忠而被谤,流放泽畔,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沧浪渔父是个隐归江湖的高人,见此情景,就唱了一首《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欲劝屈原随世沉浮:沧浪的水清,就用它洗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就用它洗洗我的脚。表示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趣;亦见手《孟子· 离娄》中的《孺子歌》。自此,“沧浪水遂成为高人隐逸之所居,亦为风景清丽的胜境。沧浪亭始建于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苏慷慨有大志,诗文名满天下,他和诗友梅尧臣,变柔弱浮艳的晚唐及西昆体诗风为平淡豪俊,被清聂谢誉为“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政治上,他正直敢言,年轻时曾多次给皇帝上疏论朝廷大事。宋仁宗曾禁止百官越职言事,他上《乞纳谏书》指出这样做“不惟亏损朝政,实亦自取覆亡之道”。后经范仲淹举荐,经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其岳父杜衍为宰相,当时与范仲淹、富弼等均为“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御使中丞王拱辰为反对杜衍等,借口苏舜钦等用公钱召妓乐,对有关人员进行劾治,而苏舜钦则以“监主自盗”之罪被除名,闲居苏州,因萌江湖之思。“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饶花木泉石之胜,极城市山林之妙,遂以四万青钱买下,(此地原为吴越王钱谬时其子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一日为五代末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构亭北碕,号沧浪,自此“与风月为相宜”。濯缨濯足取适兴,并目号“沧浪翁”。苏舜钦既有如屈原一般忠而被谤,无罪被黜的遭遇,自然与渔父之歌产生了思想共鸣。他也要“潇洒太湖岸”,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做一名渔父了。唐宋文人向以事渔为隐。敦煌《浣溪沙》词中的隐士是一位“卷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蓑笠执鱼竿”的钓鱼翁;宋朱敦儒词中的渔父,“摇首出红尘”,看透了世态炎凉,。摆脱了尘世扰攘,这与苏舜钦“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的心境何等契合。他的诗友梅尧臣《寄题沧浪亭》诗中称他“行吟《招隐》诗,懒带醉中巾……今子居所乐,岂不远尘埃”;宋杰《沧浪亭》诗云:“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这些足可作为园名主题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