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共15页文档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讲解 新精神分析学派(圣才出品)
第3编新精神分析学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富有创造力和洞察力的心理学家开始探索精神分析的新道路。
他们发展自己的人格理论,创立自己的心理学派,不过由于他们保留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因而被统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1.产生背景(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经历了一场危机,从而失去了在心理治疗方面的垄断地位。
1920年前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陷入了危机。
(2)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人类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新的病态心理现象,即生活的无意义感、精神异化、焦虑、孤独、恐惧和忧郁,对此,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已明显力有不逮。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都逐渐停滞下来,由激进退缩为顺从,企求得到人们的尊敬而不是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理论。
(3)19世纪末,社会学、人类学相继成为独立学科。
此类学科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其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塑造。
在社会学科的影响下强调以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基础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便应运而生。
2.新精神分析学派诞生20世纪30年代后期,新精神分析学派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分化出来。
(1)它反对以本我心理学为核心,反对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悲观主义,突出自我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重要价值和乐观主义精神。
(2)新精神分析学派把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进一步从生物学、心理学领域转向社会学领域,肯定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3)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霍妮、弗洛姆、沙利文和艾里克森代表了比较有影响的社会文化学派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他们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修正,创造出了一种清新的理论魅力。
表3-1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理论要点经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人格动力内心冲突社会文化、人际关系问题人格影响童年经验社会文化影响与主观奋斗人格发展性心理阶段终身发展3.1霍妮的人格理论一、理论观点霍妮的人格理论,是在秉承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和修正,从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文化观点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十七章新精神分析
十七、新精神分析的知识要点与习题(一)知识要点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新精神分析组成和主要特点;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区别;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基本焦虑;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逃避自由;个人性格;社会性格;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划分的八个阶段。
(二)考核要求1.了解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出是:(1)一些德国精神分析家移居美国后,正遇上世界性经济危机,加上美国与欧洲文化传统又不同,因而病人极为关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
这是他们抛弃泛性论而重视社会因素致病的基本原因。
(2)新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在同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的融合中形成的。
(3)社会文化学派是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同精神分析的许多论点和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代表有: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弗罗姆、埃里克森等。
2.了解新精神分析是 20 世纪 30 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精神分析学派,又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简称文化学派。
它仍然坚持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但却做了—些重要的修订和补充。
狭义新精神分析指美国的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广义的新精神分析指未脱离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体系的所有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包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霍妮、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人的美国社会文化学派及英国的对象关系论、瑞士的存在主义分析学派等。
3.掌握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区别:(1)从对力比多或性等生物因素的强调到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的重视(2)重视发生、发展心理学。
(3)从主张性恶论到倾向于性善论。
4.了解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
她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从本能与文化的矛盾转移到文化本身的矛盾,最先建立起了社会文化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
她还坚信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乐观的精神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许燕《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3编 新精神分析学派)【圣才出品】
第3编新精神分析学派1.分析新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经历了一场危机,从而失去了在心理治疗方面的垄断地位。
1920年前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陷入了危机。
(2)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人类的处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新的病态心理现象,即生活的无意义感、精神异化、焦虑、孤独、恐惧和忧郁,对此,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已明显力有不逮。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都逐渐停滞下来,由激进退缩为顺从,企求得到人们的尊敬而不是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理论。
(3)19世纪末,社会学、人类学相继成为独立学科。
此类学科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其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塑造。
在社会学科的影响下强调以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基础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便应运而生。
2.论述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答:(1)相同点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都属于精神分析理论,都强调人格的作用。
②新精神分析不仅保持了弗洛伊德学说中一些基本概念,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框架,尽管具体说法不同,但归根结底还坚持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用。
因此,新精神分析并没有超越潜意识心理学的范畴,最终仍属于精神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领域。
③新精神分析所强调的“自我”,往往过分强调了潜意识自我的功能,贬低自觉能动的意识的价值。
这一点与经典精神分析不谋而合。
(2)不同点①经典精神分析重视先天自我的作用,而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价值。
他们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和它的动机及目的,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理智指导下的系统和人格中最富于独立性的部分。
②经典精神分析坚持本能论和泛性论,这是其反社会因素的生物学化倾向的集中表现。
而新精神分析的先驱阿德勒就已明确肯定“社会生活逻辑”决定着人的心理的发展,并主张应从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人类行为动机的根源。
以“基本焦虑说”为代表的霍妮等认为,“恋母仇父”的现象不是幼儿的性欲所致,而是父亲教管不严,母亲宽慈溺爱的结果。
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
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人文背景,其观点方法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的心理学家的努力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众多派别,不仅在西方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一种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会思潮。
其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更是入木三分,以致于“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基本特征和方向。
”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动机、人格、社会化、态度、群体动力学等理论领域。
当代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C.G.Jung)。
(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而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到意识之下,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随时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之中,这可召回的部分就是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前意识。
人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促使人去寻求一种不受约束的快乐或快感,他称之为"力比多"。
"力比多"是人的本能能量,是人作出一切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源动力,自我本能和性本能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可以合成卫生的本能;与之相对的是死的本能,即个体可能存在的某种侵略、破坏或自我毁灭的本能。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有本能和欲望组成,“力比多”在人格结构中与本我联为一体;超我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按至善的原则活动,遵循伦理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意识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观要求行事,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依现实可以允许的尺度而控制和压抑本我的冲动,使我们经历到的真实存在。
心理学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32
2、早期记忆
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 经验。儿童在4-5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 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 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
3、潜意识梦境
2021/7/3
33
3、生活风格的类型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分类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支配型 3、躲避型 4、社会有益型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 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 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2021/7/3
13
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 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1902年因读了佛 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曾追随弗洛伊 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 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 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
2021/7/3
5
5、精神分析的内部分歧:
弗洛依德,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又 是一位专权的领导人。他十分专制,决不 允许学生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否则,轻 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为此, 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如阿德勒、荣格、奥 托·兰克等纷纷出走,各自创立了自己的 学派。 这又为霍妮、沙利文等人创建新 精神分析学派树立了榜样。
末生儿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往往缺乏创 造力。
2021/7/3
31
d. 备受保护的独子(女):
由於父母将希望全摆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所以有时他会变得依赖,由於他常是众人 注目的焦点,所以他很容易觉得自己真得 大有价值,当他不再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 时,他的人生态度便很容易发生错误.
新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转)一、从古典的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各国,随之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神经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患者的病因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其中以经济因素尤为突出,已非泛性论所能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学科都逐渐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也注意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深信与患者的交互影响的重要性。
在此情况下,精神分析由里比多说演进为了文化说。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调精神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里比多或性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2、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二、沙利文及其心理学理论沙利文(1892-1949),第一个文化派精神分析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病概念》。
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理论又叫人间关系理论。
(一)人格学说沙利文认为人格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它们能表明人的生活特性。
即人格是一个中间变量,从一个人与其他的人和物有关的行为中推论而得,一个人的人格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他主张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了心理关系。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
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
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
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第一节
(四)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 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 它。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 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 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的思想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模式是针锋相对的,他极其重视自我及其创造性在人格 形成中的作用。这深深地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它是儿童在生 活早期经过任意创造而形成,它一旦形成又会影响着个 体一生的发展。
(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阿德勒认为错误的生活风格是由童年期的三种 状态引起的。①器官缺陷。②溺爱或娇纵③受 忽视或遗弃 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 是以 “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其内 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条件、家 庭环境、社会环境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 与社会兴趣
1、器官缺陷与补偿 1907年发表了著作《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 偿》,他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 器官手损害时,会采取某种手段或方式来加 以补偿。 补偿的两条途径: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 器官;发展其他的机能 来补偿有缺陷的机 能。 器官缺陷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 便,但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 动力。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 理解独特的个体,以便更好地把握个体的未 来,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1、出生顺序: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方式或给予 的关注会根据子女的出生顺序而变化,同胞 兄弟姐妹之间也常常因要争取父母的爱而相 互竞争。 2、早期记忆:个体对于自己早年生活的记忆 往往为人们了解其独特的个性提供了线索。 3、梦的分析:梦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定稿
新精神分析
• 新精神分析论是西方现代的一个哲学思潮,也 是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一个学派。它主要是 在20世纪30年代后从经典精神分析论中(除弗 洛姆之外)分化出来的。
• 新精神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新精神分析是指在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 法方面并没有脱离弗洛伊德体系,而同时又对经典 精神分析论有所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主要包 括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霍妮、 沙利文和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以及埃 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等。
• 例如,霍妮的“基本焦虑说”、沙利文的“人际关 系说”等。特别是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学家,完全承 认社会变量对人格的影响,乃至于很少应用“本能” 这个概念,他们较多地用个人生活史而很少用先天 的力量来解析人格的发展。
第三,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 弗洛依德只重视患者的自由报告和过去经验的回忆, 新精神分析学者日益重视把传统的分析方法与实验 心理学联系起来,增加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客观 性与科学性。
一、阿德勒的生平
• 阿德勒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近 郊一个犹太谷商家庭。他从小 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 矮小,5岁得了肺炎几乎丧命, 在街上玩时还两次被车撞。儿 时的创伤经历,死亡的恐惧仍 然促使阿德勒早年立志要成为 一名医生。阿德勒在家里六个 孩子中排行老二,从小羡慕其 兄长英俊的相貌。
• 188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维也纳医学
• 例如人类学家在研究原始部 落民族时发现,不同文化传 有一 定的差异。
• 部落民族与现代社会中的人 相比较,其特殊性更为明显。
• 这些人类学的发现,引起一 些精神分析家们重新对传统 的本能论进行思考。
三、新精神分析的特点
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新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方式
亲近他人 亲近他人 反抗他人 反抗他人 反抗他人 反抗他人 反抗他人 逃避他人 逃避他人 逃避他人
人生取向
自谦 自谦 夸张 夸张 夸张 夸张 夸张 退却 退却 退却
神经症冲突
•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
–应该(shoulds)的专制 shoulds) –源于虚假的自负系统(pride system) 源于虚假的自负系统( system) 源于虚假的自负系统 –强求(claims) 强求( 强求 claims)
神经症人格
人格类型 1 2 3 顺从型 攻击型
(the hostile type) )
行为方式 亲近他人 反抗他人
(moving against people) )
(the compliant type) (moving toward people) ) )
退缩型
(the detached type) )
神经症的治疗
• 治疗的目的:让顺从型的人发现,在过 治疗的目的:让顺从型的人发现, 渡讨好他人的愿望之下隐藏的其实是敌 意和自私; 意和自私;让反抗型的人意识到自己是 在拼命地压抑着无助感; 在拼命地压抑着无助感;让逃避型的人 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压抑自己的多 种需要。 种需要。 • 治疗的技术
5、对地位和尊严的神经症需要 、
• 表现为完全依照被别人赞许的多少来评 价自己,依据社会声誉来评价别人, 价自己,依据社会声誉来评价别人,极 度渴望获得声望和社会的承认, 度渴望获得声望和社会的承认,甚至不 惜以反传统的方式去激发别人对自己羡 慕和赞扬, 慕和赞扬,害怕失去社会地位
6、对自我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
逃避他人
(moving away from people) )
新精神分析学派
依赖型——“他喜欢我吗?” 暴力型——“这个人对我有多少利益?” 疏离型——“他会干扰我吗?”
3.女性心理学
“子宫钦羡”(womb envy)
在此期间,社会为青年制定了各种正式教育,还包 括征兵制、医生实习期、学徒期口及各种训练等。 社会也给予青年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个人从事自由活 动的机会,如游学、旅行等。这时青年似乎是处于 一种时间上的“暂停”(timeout)状态。他们可以 利用这段时间将内心发生的两极应力兼收并蓄,互 相权衡,决定取措,再加以整合。这具体体现在青 年为适应未来生活所做的对积极同一性的努力追求。 但是,并不是所有青年都能一帆风顺地度过这段时 间的。他们往往在上述一个或几个方面陷入混乱而 感到苦闷傍徨,进退失据,行动往往超出了社会容 许的限度,表现出种种反社会行为。
7、思想的两极分化对观念的混乱
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
埃里克森认为时间对于个人在学习、社交和角色试 验中成就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时间,自我才 能获得心理上的整合,才能避免过早地进入社会, 不至于造成同一性的提前终结 (identityforec1Osur“)。他认为,不同文化的 社会制度,都考虑到了这一需要,所以各自在不同 的程度上为本社会的青年提供时间。文化越发达的 社会,为青年准备进入成人期所提供的时间越长。 埃里克森把这段必要的准备时间叫做“心理社会的 合法延缓期(psychosocialmoratorium)。
4.霍妮的自我理论
真实自我(可能的自我) 理想自我(不可能的自我) 现实自我
当一个人被理想自我所控制时,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许多 无理的要求,进而陷入到“应该专制”当中。当现实达 不到这样的要求时,焦虑随之而至。
第三编新精神分析学派详解课件
新精神分析学派与古典精神分析 学派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如对 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的重视程度
。
02
CATALOGUE
梅兰妮·克莱茵的理论
梅兰妮·克莱茵的生平简介
1882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1920年代在柏林精神分析研 究所工作
02
01
03
1930年代移民英国,并在伦 敦建立自己的诊所
1960年代成为英国精神分析 学会主席
04
CATALOGUE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平简介
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
1882年与玛莎·伯奈斯结 婚
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 位
1885年前往巴黎学习神 经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潜意识理论
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和意识两部分组成,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 动的主要方面,它包含着人的本能的冲动和欲望。
安娜·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应用
安娜·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任务。
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儿童心理咨询、教育、治疗等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她强调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她提出的自我心理学和防御机制理论也为成人心理分析 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艾瑞克·弗洛姆、卡伦·霍妮、雅克·拉康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 背景中进行的。
重视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认为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自我概 念和自我同一性的缺陷。
关注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认为人的 心理问题往往与人际关系有关。
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伏干前言提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这个伟大的创立者代表了这个学派的正统,所以精神分析也被称为“弗洛伊德主义”,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国形成了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学派。
为区别两者将弗洛伊德学派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将后来形成的精神分析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又称社会文化学派。
一.产生的背景(一)产生的历史背景波林曾经说过,如果弗洛伊德幼时在摇篮中夭折,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弗洛伊德出来。
这说明弗洛伊德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一种理论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社会在向前发展,理论也必定向前发展否则就会被新的理论所超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弗洛伊德理论与社会的冲突主要表现在:1.欧洲人对精神分析的反抗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维多利亚时代认为公开揭露或承认性的欲望是可耻的,特别是对女性的禁欲主义,认为女性可以有爱,但不能有性欲。
在当时的美国他们反对性禁锢,提倡性解放,性压抑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因素,这与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是相冲突的。
反犹运动:因为弗洛伊德是犹太籍;诛心说:批评家反对弗洛伊德探索人的心灵深处的疗法,认为弗洛伊德学说是诛心学说。
2、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验使弗洛伊德感觉到侵略性是一种重要的被压抑的冲动,从而提出了死亡的本能和自我、超我、本我的新的学说,但他仍强调本能内驱力而忽视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其实这时由于战争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已不是性的问题,而是失业,医疗,食品等问题。
可以说到1920年前后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降到最低潮。
3、30年代中期,精神分析者日益认识到自己与病者的交互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开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沙利文、弗洛姆、霍妮都对这方面作出了贡献。
4、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神经病发病率增强,患者的病因错综复杂,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进一步冲淡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的因素和本能的因素。
5、两次重大分裂,一是阿德勒、荣格,二是奥托.兰克、弗伦克兹总结,以上这些历史原因使得精神分析学家纷纷背叛了正统的弗洛伊德主义,提出了符合潮流,也符合美国具体社会文化条件的新理论新方法,从而建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源: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又被称为动力心理学(dynamic psychology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末。
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精密的临床观察基础上,出版了富有历史意义的着作“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精神分析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之处在于:(1)它不是在心理学内部产生的,不是学院讲坛的产物。
它是在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中产生出来的;(2)由此在学科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着眼于神经症患者的内心冲突,用临床观察而不是实验室的方法,寻找解决困扰患者症状的有效途径。
尽管精神分析与现代心理学其它学派有很多不同,它仍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它的影响还涉及到了文学艺术、语言、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19世纪中叶,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
,引发了动力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重大发现。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电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的全新的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和肥皂泡或行星一样,服从同样的物理规律。
佛洛伊德的老师布吕克是当时杰出的生理学家,任维也纳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他认为生命机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
弗洛伊德以他极高的天赋和智慧,将这种动力生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研究人格结构中能量的转换和改变,从而创立了动力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就是精神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之后,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后人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将其分为几个阶段:(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新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新弗洛伊德学派,主要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3)后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后弗洛伊德学派,主要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和海默德的自体心理学派等。
3-新精神分析理论
第9页,共60页。
六、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溺爱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 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 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忽视
受到父母较少关注的儿童,长大后多半变成 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作为成人,不能与 他人建立温暖的个人关系,对于亲密感到不 舒服,对于亲热或抚摸有呕吐的感觉。
自性
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 最高目标。
第17页,共60页。
三、人格的类型说
态度类型
内倾
外倾
功能类型
思维:用来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
理性 功能
情感:判断和确定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 受
非理性 判断
感觉:确定事物存在与否但不指明那是 什么事物
直觉:是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预感
第18页,共60页。
自我概念
自我
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部分, 其作用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和满 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自我认同感
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了我们的 个体感、惟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 来的连续性。
第26页,共60页。
三、埃里克·霍姆伯格·艾里克森(19021994)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1-3岁) (3)主动性对内疚(4-6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完整对失望(65-)
第27页,共60页。
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 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
文化标准
心理标准
《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要用三、五千字把精神分析100年的发展历程阐述清楚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将分六篇文章来简单介绍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二)、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五)、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六)、精神分析的现状。
我认为要更好的了解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都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背景中去了解它,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更正确。
精神分析做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五大势力),我们了解心理学最多的途径可能是来自精神分析,因为它的神秘色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而人们很少了解心理学的发展主流——关于认知的研究,这样使不少人对心理学产生了歪曲的误解,认为心理学就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学心理学能就是要看穿别人、心理学家能催眠、心理学整天就是和心理不正常的人打交道等。
首先,介绍精神分析的背景。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来介绍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心理病理学背景。
脱离了一定的社会背景任何事物都不能发展,主观的东西必须依托客观世界的现状才能发展,精神分析也不列外。
①、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西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成为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
当时,封建势力的压迫、王朝对其它民族的剥削、资本主义的压榨,在加之大量中下企业的倒闭,这些动荡和阶级斗争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维多利亚女皇在文化领域的统治下,宣扬禁欲使人们的正常欲望长期受到压抑。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不断高涨。
②、思想背景。
前人对潜意识的探究,如:德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单子论,认为单子的本质是精神的,同时也具有物理的特征,最低级的单子是一种微觉,几乎同无意识一样。
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限,把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一个观念可以由无意识进入到意识领域,被压抑的观念也可以由意识经过压抑进入到潜意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