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汇编)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评估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潜血等指 标,了解失血程度及是否有其他并发 症。
鉴别诊断
01
02
03
下消化道出血
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相似, 但出血部位在下消化道, 需要鉴别诊断。
口腔、鼻腔出血
有时患者会将口腔或鼻腔 出血误认为是呕血,需仔 细鉴别。
其他疾病
如胃炎、肝炎、胆道疾病 等,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症状,需排除其他病 因。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03
治疗策略
非手术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
况。
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失血量,给予适当的输血、 输液治疗,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止血治疗
使用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等方法, 控制出血。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出血速度评估
每日消化道出血>500ml,失血 速度较快,可出现呕血;胃内积 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 呕血。
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 呕血。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每日消化道出血>500ml时,可引起周围循环 衰竭;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评估
目录
• 诊断 • 病情评估 • 治疗策略 • 预后评估
01
诊断
初步诊断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呕血、黑便、腹痛、 头晕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消化道溃疡、 肝炎等病史,初步判断是否为上消化 道出血。
专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质量评分标
专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通常基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包括病史、病情严重程度、术前准备等因素。
2.出血源定位:评估团队对出血原因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包括临床评估、内镜检查、影像学等方法。
3.护理干预:评估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静脉输液、止血药物、保持患者卧床休息、监测患者病情等。
4.安全措施:评估在处理患者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避免交叉感染、使用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等。
5.教育和指导: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出血管理和预防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出血预防知识、饮食指导、合理用药等。
6.治疗效果:评估对患者出血的控制效果,包括出血停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情况、再出血率等。
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将护理质量分为不同等级,例如:1.优秀:风险评估准确,出血源定位清晰,护理干预及时有效,安全措施得到落实,教育和指导充分,治疗效果明显。
2.良好:风险评估合理,出血源定位准确,护理干预及时有效,安全措施得到基本落实,教育和指导一定程度到位,治疗效果可接受。
3.一般:风险评估存在一定不足,出血源定位不够准确,护理干预稍有延误或不够有效,安全措施存在疏漏,教育和
指导不够全面,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4.较差:风险评估明显不足,出血源定位不清楚,护理干预延误或无效,安全措施严重疏漏,教育和指导不到位,治疗效果不理想。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进行制定。
XX医院专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内科系
统)范例。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评估内容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评估内容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以下是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评估的内容:
1.病史采集:了解病人的病史、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3.出血部位检查:通过检查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尿液等,确定出血部位。
4.血红蛋白测定:对于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以确定血液流失的程度。
5.口腔护理:对于口腔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细菌感染。
6.休息安排:让病人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或劳累。
7.饮食管理: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8.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和胃肠道保护药物。
9.并发症监测:关注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贫血、休克等。
10.心理护理:及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 1 -。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2 】办法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轻微者危及性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敏捷补充血容量.故应该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成果对患者实行不同的治疗.今朝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体系.病情轻微程度分级一般根据年纪.有无伴发病.掉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纪>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须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逝世率增高.Rockall评分体系分级Rockall评分体系0~7分是今朝临床普遍应用的评分根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猜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逝世亡风险.该体系根据患者年纪.休克状态.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现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第1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Blatchford评分体系分级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讨信息,用于剖断须要干涉的方法(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逝世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须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揭橥的一篇多中间前瞻性研讨,拔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个中23人在门诊接收了内镜检讨,全体未发明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别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消失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内镜的机会对于大多半UGIB都应在24h行家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举不同.对血流淌力学稳固,无轻微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讨有不赞成见.源于一项随机对比实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讨不雅察了110例患者,比较2h内和48h行家胃镜者的预后,成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逝世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行家胃镜,得出同样成果,但是早期胃镜检讨,能明显缩短住院时光和削减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是以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讨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比来一项不雅察性研讨发明,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讨,患者术后逝世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讨患者术后逝世亡率则为0%,显然l2 h 后的胃镜检讨患者逝世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讨者.内镜前药物治疗内镜前应用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内积血排空,对疑有胃内积血者可使内镜下镜像更清楚,有助于进步诊断率,且明显降低内镜重查率.而促动力药物对住院日数及手术率则无影响 .第5页,-共10页一项分解了6 项RCTs的荟萃剖析,共纳入2223 例患者,成果显示内镜前质子泵克制剂(PPIs)治疗组与对比组的逝世亡率.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别.但内镜前PPIs治疗明显降低内镜治疗者的镜下高危现象及须要在内镜下治疗的比例. 另一项揭橥在新英格兰杂志的高质量研讨也得出了类似成果,该研讨是独一在内镜实行前,采用大剂量弹九式打针PPIs,继之中断静脉保持的治疗办法.基于该证据,对于那些延迟内镜或不能实时完成内镜检讨者可以斟酌预先应用PPIs.然而也不能是以就撤消或过度推迟内镜检讨.内镜下治疗当内镜检讨发明溃疡出血时,可根据溃疡基底特点断定患者产生再出血风险,凡基底有血凝块.血管显露者更易于再出血,是以,内镜下根据出血性病变可以采用Forrest分级.详见表3.第6页,-共10页第7页,-共10页一般80%的消化性溃疡出血会自行停滞,产生再出血或中断出血的患者病逝世率较高,所以应该对易于产生再出血和中断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一项Meta剖析显示,运动性出血(包括喷射样出血和运动性渗血)及血管显露者应该行内镜下治疗;对基底干净和黑色基底的病变不应行内镜治疗,但是对于Ⅱb级,即表现为附着血凝块病变是否行内镜治疗尚存争议.两项来自美国的研讨显示,对附有血凝块的病变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仅行药物治疗者(3% vs 35%).而另一项Meta剖析显示,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常用的内镜止血办法包括药物局部打针.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药物打针可选用l:l0000肾上腺素盐水或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HSE),其长处为办法轻便易行;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氖离子凝固术(APC).热探头及微波等办法,止血后果靠得住,但须要必定的装备与技巧;机械止血重要采用各类止血夹,尤其实用于运动性出血,但对某些部位的病灶难以操作.新指南制止单独打针肾上腺素,因为证据表明应用热凝止血后果明显好于单独打针肾上腺素;如要应用药物,则需结合一种热凝或机械止血办法,如许可以进步热凝或机械止血的后果.内镜后药物治疗高等别证据推举高危患者(即喷射性出血.运动性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成功行内镜治疗后,可以大剂量应用PPIs(静脉弹九式打针80 mg,继之8mg/h静脉滴注保持72h)降低再出血率及逝世亡率.比来一项对患者内镜治疗后用以上办法与安慰剂对比的研讨,亚组剖析显示,对运动性渗血者即使仅用安慰剂,患者再出血率也低(4.9%),提醒对于运动性渗血患者也许不须要应用大剂量PPIs进行内镜后保持治疗.再次内镜第8页,-共10页内镜后24h内无需常恢复查内镜,对于那些临床证实再出血患者可以再次行内镜下止血,对部分患者可以斟酌手术或介入治疗比来一项病例回想性剖析研讨显示,对内镜和药物治疗掉败的患者,行为脉栓塞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栓塞治疗成功后的再出血率为33%.(参考文献略)摘自:罗晓凤,董碧蓉.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87-389.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轻微程度分级症状休克指数分级掉血量(ml)血压(mmHg)心率(次/分)血红蛋白(g/L)轻度<500 根本正常正常无变化头昏0.5中度500-1000 降低>100 70-100 晕厥.口渴.少尿 1.0第9页,-共10页重度>1500 压缩压<80 >120 <70 肢冷.少尿.意识隐约>1.5 休克指数:心率/压缩压ml第10页,-共10页。
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
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
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
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
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
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
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内镜的时机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
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 (2)
两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对附有血凝块的病变行内镜 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仅行药物治疗者(3% vs 35%)。而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 无明显差异。
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 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
药物注射可选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或高渗 钠-肾上腺素溶液(HSE),其优点为方法简 便易行;
一般80%的消化性溃疡出血会自行停止,发生再出血或 持续出血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所以应当对易于发生再出 血和持续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
一项Meta分析显示,活动性出血(包括喷射样出血和活 动性渗血)及血管显露者应当行内镜下治疗;对基底洁 净和黑色基底的病变不应行内镜治疗,但是对于Ⅱb级, 即表现为附着血凝块病变是否行内镜治疗尚存争议。
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氖离子凝固术 (APC)、热探头及微波等方法,止血 效果可靠,但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
机械止血主要采用各种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 但对某些部位的病灶难以操作。 新指南禁止单独注射肾上腺素,因为证据表明使用热凝 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注射肾上腺素;如要使用药物, 则需联合一种热凝或机械止血方法,这样可以提高热凝 或机械止血的效果。
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高质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 结果,该研究是唯一在内镜实施前,采用大剂量弹丸式 注射PPIs,继之持续静脉维持的治疗方法。基于该证据 ,对于那些延迟内镜或不能及时完成内镜检查者可以考 虑预先使用PPIs。然而也不能因此就取消或过度推迟内 镜检查。
内镜下治疗
当内镜检查发现溃疡出血时,可根据溃疡基底特征判断 患者发生再出血风险,凡基底有血凝块、血管显露者更 易于再出血,因此,内镜下根据出血性病变可以采用 Forrest分级。详见表3。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专科评估重点内容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专科评估重点内容哎呀,最近医院里来了个奇怪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了!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不过,作为专科医生,我们还是要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估,找出问题所在,给他最好的治疗方案。
那咱们就来看看,这个病人的评估重点内容都有哪些吧!我们要对病人的病史进行了解。
这可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哦。
比如,他有没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疾病?这些病可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还有,他最近有没有吃什么辛辣、油腻的食物?喝酒喝得是不是太多?这些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出血。
所以,了解病史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要对病人的体征进行观察。
这包括了他的血压、心率、呼吸、皮肤黏膜等情况。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如果病人的血压很低,心率很快,那可能是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如果病人的皮肤黏膜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那可能是肝脏功能出现了问题。
所以,观察体征也是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然后,我们要对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这包括了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血液状况、肝肾功能、凝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比如,如果病人的血红蛋白水平很低,那就意味着他的贫血比较严重;如果病人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那可能会导致止血困难。
所以,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是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还要对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这包括了胃镜、结肠镜、CT、MRI等方面的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胃肠道结构、病变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比如,通过胃镜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溃疡、肿瘤等问题;通过结肠镜可以观察到结肠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息肉、炎症等问题。
所以,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是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还要对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
这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合并症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
分级
失血量(ml)
血压(mmHg)
心率
(次/min)
HBG
症状
休克
指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500
500-1000
>1500
基本正常
下降
SP<80
正常
>100
>120
无变化
70-100
<70
头晕
晕厥、口渴少尿
肢冷、少尿、意识模糊
注: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1mmHg=0.133kPa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
表1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
变量
评分值
标准
患者评分值
积分
危险度
年龄(岁)
0
<60
高危
>5
1
60-79
2
>=80
3
--
休克状况
0
无休克a
1
心动过速b
2
0
无
1
--
2
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重要伴发病
3
肝衰竭、肾衰竭和癌肿播散
内镜诊断
0
无病变,Mallory -Weiss 综合征
1
溃疡等其他病变
低危
0-2
2
上消化道恶性疾病
内镜下出血征象
0
无或有黑斑
1
--
2
上消化道血液潴留,黏附血凝块,血管显露或喷血
注:1.a 收缩压>100 mm Hg (1 mm Hg =0.133 kPa),心率<100 次/min;b 收缩压>100 mm Hg, 心率>100 次/min; c.收缩压<100 mm Hg,心率100 >次/min;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与病情评估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与病情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 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呕血、黑便、便血也即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位,可以是显性,也可以是隐性的,消化道出血可表现呕血、黑便、便血,也可以表现呕吐咖啡样物,大便呈褐色或便潜血阳性。
1 临床上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概括为: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以及做过胃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范围的急性出血。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领域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约占内外科住院总数的 1.4%,急性出血系出血发生突然,严重者与数分钟内出现休克,但上消化道出血80%可愈,20%患者可再次复发,病死率可高达8%~13.7%。
3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①胃、十二指肠溃疡。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③急性胃黏膜病变。
④胃癌。
⑤胆道出血,食管裂孔疝,贲门撕裂综合征。
4 临床诊断思维4. 1 确定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潜血阳性)需除外假性呕血、假性黑便,临床表现如下。
4. 1. 1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400 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
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4. 1. 2 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 h内发热,多在38.5℃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4. 1. 3 实验室检查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 h以上才出现贫血。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
上消化道出血危险程度评分表
下面是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用于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程度。
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等变量进行评估。
根据评分值,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等级。
评分系统中的变量和评分值如下:
年龄(岁):<60(1分)、60-79(2分)、≥80(3分)
休克状况:无休克(1分)、心动过速(2分)、低血压(3分)
伴发病: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重要伴发病(2分)、肝衰竭、肾衰竭和癌肿播散(3分)
内镜诊断:无病变,Mallory-Weiss综合征、溃疡等其他病变(1分)、上消化道恶性疾病(2分)
内镜下出血征象:无或有黑斑(无分值)、上消化道血液潴留,黏附血凝块,血管显露或喷血(2分)
根据患者的评分值,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等级。
评分系统的危险度指数为>53-40-2.
表2是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失血量、血压、心率、___和症状等
指标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指数为0.5和1.0.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的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因此,只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容易理解即可。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专科评估重点内容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专科评估重点内容上消化道出血,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想象一下,你正享受着一顿丰盛的晚餐,突然间,胃里像是被什么给扎了一下,那酸爽的感觉,简直比吃了辣椒还辣眼睛。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赶紧去医院瞧瞧。
咱们先说说为啥上消化道出血这么让人头疼。
简单来说,就是胃和十二指肠里的血管破了个口子,血就流出来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因为一旦血液混入消化液,就会变成一种叫做黑便的东西,颜色深得像是喝了墨水。
要是不及时处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
那么,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我们该怎么评估呢?这可是门大学问!首先得看症状,比如呕血、黑便、肚子疼,这些都可能是大问题的信号。
然后得查一查,做个胃镜或者CT,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啦,还得问问医生,听听他们的专业意见。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老段子。
话说有个哥们儿,家里养了一只狗,每天给它吃好吃的,结果有一天,它突然吐了一滩血,吓得主人赶紧带它去看兽医。
兽医一看,说:“这不是狗吐的血,这是人吐的血!”这下好了,吓得主人魂飞魄散,赶紧把狗送走,自己躲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别小看了上消化道出血,它可是个大麻烦!当然了,除了这些,我们还得多关心病人的情绪。
上消化道出血这事儿,对患者来说可是个大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沮丧,甚至会有抑郁的倾向。
这时候,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要多陪陪他们,让他们知道有人在乎他们的感受。
也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医生一定会帮他们找到病因并解决问题的。
我想说的是,预防胜于治疗。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常见病,我们平时可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胃。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定时定量吃饭,别让自己太累;还有啊,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样,我们才能远离疾病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总的来说,上消化道出血这事儿虽然吓人,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还是可以把它控制住的。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健康加油鼓劲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
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
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
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
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
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
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
内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
源于一项随机
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
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
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
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的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内镜前药物治疗
内镜前使用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内积血排空,对疑有胃内积血者可使内镜下镜像更清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且显著降低内镜重查率。
而促动力药物对住院日数及手术率则无影响。
一项综合了6 项RCTs的荟萃分析,共纳入2223 例患者,结果显示内镜前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别。
但内镜前PPIs治疗显著降低内镜治疗者的镜下高危征象及需要在内镜下治疗的比例。
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高质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果,该研究是唯一在内镜实施前,采用大剂量弹九式注射PPIs,继之持续静脉维持的治疗方法。
基于该证据,对于那些延迟内镜或不能及时完成内镜检查者可以考虑预先使用PPIs。
然而也不能因此就取消或过度推迟内镜检查。
内镜下治疗
当内镜检查发现溃疡出血时,可根据溃疡基底特征判断患者发生再出血风险,凡基底有血凝块、血管显露者更易于再出血,因此,内镜下根据出血性病变可以采用Forrest分级。
详见表3。
一般80%的消化性溃疡出血会自行停止,发生再出血或持续出血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所以应当对易于发生再出血和持续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
一项Meta分析显示,活动性出血(包括喷射样出血和活动性渗血)及血管显露者应当行内镜下治疗;对基底洁净和黑色基底的病变不应行内镜治疗,但是对于Ⅱb级,即表现为附着血凝块病变是否行内镜治疗尚存争议。
两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对附有血凝块的病变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仅行药物治疗者(3% vs 35%)。
而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
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
药物注射可选用l:l0000肾上腺素盐水或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HSE),其优点为方法简便易行;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氖离子凝固术(APC)、热探头及微波等方法,止血效果可靠,但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机械止血主要采用各种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但对某些部位的病灶难以操作。
新指南禁止单独注射肾上腺素,因为证据表明使用热凝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注射肾上腺素;如要使用药物,则需联合一种热凝或机械止血方法,这样可以提高热凝或机械止血的效果。
内镜后药物治疗
高级别证据推荐高危患者(即喷射性出血、活动性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成功行内镜治疗后,可以大剂量使用PPIs(静脉弹九式注射80 mg,继之8mg/h静脉滴注维持72h)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最近一项对患者内镜治疗后用以上方法与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对活动性渗血者即使仅用安慰剂,患者再出血率也低(4.9%),提示对于活动性渗血患者也许不需要使用大剂量PPIs进行内镜后维持治疗。
再次内镜
内镜后24h内无需常规复查内镜,对于那些临床证实再出血患者可以再次行内镜下止血,对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最近一项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对内镜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栓塞治疗成功后的再出血率为33%。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