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 寄母亲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c5109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8.png)
《纸船寄母亲》_七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1. 理解诗歌《纸船寄母亲》的主旨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可根据学生情况简单介绍关于亲情和母爱的诗歌和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是一篇充满了深情思念的诗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
背景理解:了解诗歌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
《纸船寄母亲》的作者远离母亲,身处异地他乡,通过纸船这一媒介,寄托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牵挂。
诗歌的语言质朴而深情,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主题探究:诗歌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深情思念。
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纸船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情感色彩,使得诗歌更加感人。
(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诗歌《纸船寄母亲》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思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感。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c6a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f.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纸船寄母亲》。
(2)理解诗歌的主题,领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2)懂得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学会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纸船寄母亲》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读过冰心的其他作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学生借鉴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纸船寄母亲》,并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朗读、背诵、写作等。
3. 读后感: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中的感悟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以拓展视野。
六、教学步骤1.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纸船寄母亲》,理解每一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7篇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17ac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2.png)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7篇《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反复朗读感受本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教学教法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三、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叠纸船,并提问:如果要把你的纸船寄给你的一位亲人或者朋友,你准备在纸船上写上什么话呢?接下来我们看看冰心把她的纸船寄给谁呢?又写了些什么话呢?诗歌内容1、第一节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一节。
提问:为什么“我”不肯随便丢弃一张纸,要留着留着?回答:要留着叠成小船,并且一张纸要叠成很多很小的船儿。
我们一张纸就叠一只小船,而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
“我”的小船叠好了要干嘛呢?抛到海里。
诗人是在轮船上。
第一节内容:叠、抛纸船2、第二节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二节。
提问一:“我”叠的纸船抛到海里之后会怎么样?回答: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提问二:“我”小船都被破坏了,为什么还是要每天都叠着?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回答:诗人一直都希望至少有一直小船能够到“我”到他到的地方去。
执着,坚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
提问三:第一节留下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回答:“我”希望叠的纸船到我希望他到的地方去,而纸船抛到海里不是被风吹回到船上,就是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不能到我要他到的地方,所以我要尽量多叠纸船,增加实现愿望的概率和可能性。
第二节内容:纸船的命运,坚持叠抛纸船3、第三节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3篇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2200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3.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3篇《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诗的特征(认知目标)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二、教法、学法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2、读中求知的方式;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4、学生“自主、探究式”;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2、同学们轻声附和;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板书:《纸船,寄母亲》[初读]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
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4、集中读全诗,讨论: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29c2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f.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课文插图3.诗人简介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母爱是什么吗?2.母爱如水,温柔细腻;母爱如阳光,温暖人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达母爱的诗——《纸船-寄母亲》。
二、诗人简介1.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他是世界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被誉为“印度的良心”。
2.泰戈尔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这首《纸船-寄母亲》就是他表达对母爱的一首诗。
三、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课文朗读音频,感受诗的意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情感。
四、课文解析1.诗人把母爱比作什么?为什么?诗人把母爱比作纸船,因为纸船轻柔、脆弱,需要呵护,就像母爱一样温柔细腻。
2.诗人为什么要把纸船放在小河里?诗人希望纸船能带着他对母亲的思念,飘到母亲的身边,让母亲感受到他的爱。
3.诗中的“母亲”代表了什么?“母亲”在这里既指诗人的亲生母亲,也代表了所有关爱孩子、呵护孩子成长的人。
五、情感体会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寄母亲》,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诗的内容。
2.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情感?二、课文解析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关键词句,并解释其含义。
2.诗中“无依无靠的船”和“无依无靠的我”有什么联系?“无依无靠的船”和“无依无靠的我”都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母爱的渴望。
三、课文朗读与表达1.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情感。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dfdd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3.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纸船寄母亲》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纸船寄母亲》的内容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书写。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示范法:教师通过细节描写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纸船寄母亲》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母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纸船寄母亲》,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讨论作者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关于父母关爱自己的片段。
八、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纸船——寄母亲》 教案
![《纸船——寄母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9aac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a.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纸船——寄母亲》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纸船——寄母亲》2.生字词卡片3.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情。
2.提问: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纸船——寄母亲》这篇文章吗?(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3.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五)写作训练1.学生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课后反思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否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否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3.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部分学生能够借鉴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引导。
3.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较为沉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纸船——寄母亲》中的情感表达,特别是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7aec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纸船寄母亲》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纸船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纸船寄母亲》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作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文《纸船寄母亲》。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热爱母亲、尊敬母亲。
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带入: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母亲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与母亲之间的美好回忆,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
2. 情感带入:教师讲述自己的母亲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角色扮演心得。
5. 作文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母亲的描述、感情表达以及语言运用。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faa6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e.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文版《纸船》歌曲的歌词,了解其寄托了人们对于亲情的珍视和思念;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个纸船,感受手工制作的快乐;3.通过演唱与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纸船——中文版中国爱国歌曲《纸船》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作的一首歌曲。
歌曲的歌词寄托了人们对于亲情的珍视和思念。
请教师播放《纸船》的中文歌曲,要求学生仔细听歌词,逐字学习。
2. 制作纸船纸船是寄托亲情的象征。
教师先向学生简易介绍制作纸船的方法,并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分组尝试制作,感受纸船的制作过程与乐趣。
具体方法如下:1.取一张方形的纸,将其一条对角线压痕后,将其对折;2.将左右两侧的拼拼起来;3.接着,将上下两侧也拼接起来,就成了一艘迷你的纸船。
制作好的纸船可以涂上色彩,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不同款式的纸船。
三、教学过程1. 纸船——中文版播放《纸船》中文版,让学生仔细听歌,并在听完歌曲后,向学生讲解歌曲所代表的意义,唤醒学生珍视亲情、思念家人的情感。
2. 制作纸船先询问学生谁有关于制作纸船的经验,并邀请其来介绍一下制作纸船的步骤。
之后,才由教师向学生现场讲解。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纸船的完整过程,并在一旁进行引导与辅助。
让学生尝试制作,体会手工制作的快乐。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过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能得到社交能力的锻炼。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在音乐鉴赏和动手制作方面同步获得成长。
而纸船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制作小物件的快乐并有助于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同时,因为小组合作制作纸船,也能让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协调的关系。
2.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制作纸船过程中更多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努力发掘创意与创新。
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制作的安全问题,如在使用剪刀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方法等。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cd06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5.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纸船——寄母亲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纸船——寄母亲》。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纸船——寄母亲》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运用创造性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写作。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现场演示幻灯片。
2.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一个图片或引人入胜的问题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情感回忆。
2.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回忆,然后与全班一起分享。
阅读与分析:1. 展示《纸船——寄母亲》的文本。
2.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和隐含意义。
创作与表达:1. 鼓励学生以《纸船——寄母亲》为灵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
可以是一封信、一篇散文或一首诗。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理解。
3. 引导学生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来丰富他们的写作作品。
分享与展示:1. 邀请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或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
2. 分享之后,鼓励学生互相评论和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3. 教师也可以给予部分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写作上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与延伸: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可以是朗读、表演或其他形式的呈现。
2. 学生可以选择配上图片、音乐或其他媒体元素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 组织一个课堂展览或朗诵会,让学生们能够分享和欣赏彼此的作品。
课堂总结:1. 回顾学生通过阅读和创作《纸船——寄母亲》体验到的情感和思考。
2. 强调课堂目标和学习收获。
3. 鼓励学生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一种日常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f3f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纸船寄母亲》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母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的情感把握。
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冰心及其作品《纸船寄母亲》的价值和意义。
2. 诗歌品读(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内容解析(20分钟)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纸船”、“母亲”等,并深入挖掘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4.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诗歌时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母亲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纸船寄母亲》的读后感,深入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7. 教学反思(课后)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者对母爱的表达。
2. 组织一次母爱主题的作文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语文素养: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2. 对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评价。
《纸船——寄母亲》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65ac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纸船,寄母亲》的内容;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关怀和感恩之情;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纸船,寄母亲》的短文结构和表达手法;2.学习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主旨;2.如何用文字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准备:《纸船,寄母亲》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纸船的图片,引出新课《纸船,寄母亲》。
2.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纸船和寄母亲之间有什么关系?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和亲密经历。
Step 2:阅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整篇《纸船,寄母亲》,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a.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b.母亲和寄寓在城市的儿子之间有什么难过与思念?c.文章的主题是什么?d.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有哪些?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
Step 3: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2.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表达手法,例如过渡词、修辞手法等。
3.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Step 4:感恩之心1.学生回顾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亲子关系,写下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学生可以选择以类似于《纸船,寄母亲》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全班同学互相分享。
Step 5:总结与评价1.学生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学知识。
2.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Step 6:作业布置1.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和感恩的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预习下一课《红色的地平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纸船,寄母亲》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表达感恩之情,学生培养了对母爱的关怀和感恩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_教案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ed760bbe1e650e53ea993e.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山东光远中学王新伟[教学目标及重点]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教读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
”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
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
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
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255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6.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纸船寄母亲》。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学会使用纸船这一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制作纸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纸船寄母亲》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学会使用纸船这一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制作纸船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纸船寄母亲》的文本。
(2)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纸船的材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
(2)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的美好时光,引出诗歌《纸船寄母亲》。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理解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讨论诗歌中纸船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纸船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制作纸船:(1)教师展示制作纸船的步骤和技巧。
(2)学生动手制作纸船,教师巡回指导。
5. 表达与分享:(1)学生将自己的纸船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2)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纸船的过程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制作纸船的技巧和创意。
3. 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诗歌《纸船寄母亲》的故事和意义。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纸船,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d669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b.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纸船——寄母亲》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纸船——寄母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1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授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学习过程:诗歌导入:(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作者: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
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6c9d5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4.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纸船寄母亲》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通过纸船这一载体传达对母亲深深思念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纸船寄母亲》的朗读与背诵。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纸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纸船在生活中的意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纸船代表什么,母亲代表什么。
4.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孝敬父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短剧。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亲情的珍惜。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纸船寄母亲》。
2. 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故事分享。
3. 准备小组合作创作的短剧,下节课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变化,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展示温馨的家庭照片等手段,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分享感受,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e4e1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e.png)
《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纸船——寄母亲》精选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通过“寻找诗眼、把握诗情;揣摩饰语、体验诗情;叩问意象,品赏艺术”,让学生学会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会背诵部分诗分。
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四、教学方法:情境法、诵读品赏法、探究体验法五、教具:录音、千纸鹤相关背景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1、高尔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
谁能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
学生口述,激励评价,适当点拨。
2、投影出示: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师生齐诵〈游子吟〉。
启发:母爱就是那衣裳上密密的针脚,是那远行之前的一声声叮嘱,是那失意时鼓励的眼神,是那村口企盼的身影……做儿女的又会如何对等母亲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出示课题:纸船——寄母亲4、学生简介诗人的生平及代表作,及诗文的写作背景,最后投影出示加以补充。
写作背景: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8月17日她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本诗写于太平洋上的旅途之中。
粼粼的波光,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水鸟让诗人亲近了大自然,只有母爱愈来愈远,无法亲近。
在诗人的早期的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个要素:母爱、童心、自然。
因此旅途之中诗人格外地思念母亲,甚至于因思念而得病,也因梦中见母亲而病愈。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c0e1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b.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纸船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纸船寄母亲》的内容简介和背景知识。
2.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特点。
2.3 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母爱主题。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知识,解释重点词汇和语言特点。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3 情感体验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纸船寄母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4.3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特点,解释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母爱主题。
4.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4.5 情感体验: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纸船寄母亲》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母爱的感悟程度。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教学拓展6.1 关联作品:向学生推荐其他描述母爱或亲情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母亲》、《背影》等,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
6.2 影视作品: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如《妈妈》、《亲爱的》等,让学生在课后观看,从不同角度感受母爱的伟大。
七、教学活动7.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情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704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教案《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这也铸就了这节课的呈现方式――现场诗歌研讨会。
课前准备: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6篇)-最新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6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69423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c.png)
《纸船寄母亲》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纸船寄母亲》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纸船寄母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
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
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二)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船寄母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
”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地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
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
二、朗读课文: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
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三、教师导入:
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
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
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四、合作探究:
(一)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
)
(二)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五、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六、拓展延伸: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