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1 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1。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

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

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五数下第一单元 《 观察物体(三)》

五数下第一单元 《 观察物体(三)》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授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课时:2课时核心课时:第1、2课时设计者姓名:刘利萍【单元学习主题】1.主题名称:观察物体(三)2.主题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本章节的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从课标要求看:“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课标中对这部分知识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上面是第二学段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是“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三个学段是到初中以后才学习的。

这个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从数学教学内容看: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学生的认知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需进一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1.目标确定(1)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单元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是从易到难,首先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2、认识正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12条棱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

三、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体棱长总长、正方体棱长总长。

2、对比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四、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20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知识,其中长方体含有例1、例2,正方体含有例3。

教材设计意图:重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普遍对空间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对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唯有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由浅入深,逐一穿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过程中来分析和比较,从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最终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相关知识导入。

1、回顾长方形及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体的空间概念。

(二)师用实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量。

1、师分别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3、生可在桌间或小组内交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特征。

人教版数学5.1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5.1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8------7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以及运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是以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得到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中,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他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位置分别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体现了学生对于三视图知识的初步渗透。

在第三部分中,重要是要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充分的,能够简单的推理解决部分简单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来观察物体,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一个简单的物体、几何体的形状,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推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四名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熊猫玩具来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在结合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形状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

《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

《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壶、积木(三)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观察导入: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2、展开: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3、小结: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4、欣赏: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⑵、随机回答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二、物到形的探究: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2是本章的一个典型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图片,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题目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题目的要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来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并能够画出其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来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并能够画出其三视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并能够画出其三视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可以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

3.例题讲解:讲解例2的题目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来找出符合题意的物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精选9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精选9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精选9篇)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篇1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观察物体例题》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观察物体例题》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小明
小丽
小红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连一连。
(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按要求摆一摆。
二、探究新知
还可以怎样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明明
二、探究新知按要求摆一摆。来自玲玲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摆一摆。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你有什么发现?
(1)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5个小 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三、知识运用
三、知识运用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你能确 定这5个小正方体是怎么摆的吗?摆摆看。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3页练习一,第1题、第4题。 第4页练习一,第6题。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课本第68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熊猫玩偶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几个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现在,每组同学请出自己今天带来的小客人,让它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每组小组长拿出自己组准备的熊猫玩偶,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预设1:我看到了熊猫的脸,肚子和脚……预设2:我看到了熊猫的一直胳膊,一只耳朵……预设3:我看到了熊猫的后背和尾巴……预设4:……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别。

北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

北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

师:和老师一起指读下面的题目要求下面哪幅图是男孩看到的?(画“√”)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小男孩站在熊猫的那个方向,再来确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男孩站在熊猫的后面所以他能看到熊猫的背面。

所以要在熊猫背面的方框里画勾。

师: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小猴子和我们观察的方向一致它看到了大象的侧面,所以连第一幅侧面图,小猫在大象的正前方看到了大象的一双眼睛和两只象牙,所以连第二幅图,大象的正脸。

师:观察了这么久我们一起做个口算练习放松一下吧
师:下面这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我们一起连一连吧。

先来看小狗,它在猫警察的前面,它看到了猫警察的正脸,所以连第一幅图,小兔子在猫警察的后面它看到的是猫警察的后背,所以连第二幅图,小猴子跟我们观察的角度差不多,一只手放在身侧,一只手在指挥所以我们选最后一幅图,小松鼠呢,它和小猴子面对面对着所以方向相反,它看到的猫警察也举起了指挥的手不过啊另一侧的手被挡住了,所以我们要连第三幅图,它第四幅图方向相反而且挡住了一只手。

《5观察物体(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5观察物体(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观察能力。

2. 了解简单物体基本形态的特征,能够进行基本的识别和描述。

3. 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观察物体”展开,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物体形态的理解。

具体包括:1. 实物观察: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如立方体、球体、圆柱等),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图形绘制:学生根据记忆,绘制所观察实物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3. 形状分类:提供一组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4. 想象与创作:根据所学的知识,学生尝试用积木或小物件组合出自己的创意造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其结构特征。

5. 作业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反思自己在观察、描述、分类等过程中的不足与收获,鼓励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进行实物观察时,应确保每个角度都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特征。

2. 图形绘制时,要尽量保证比例和透视的准确性,以培养空间感。

3. 形状分类要基于物体的真实特征,不可随意归类。

4. 想象与创作部分要体现出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5. 作业反思部分需真实反映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帮助。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观察的准确性、图形的绘制质量、形状分类的合理性以及创意造型的创新性等方面。

2. 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指出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3. 鼓励学生将作业中的经验和收获应用到后续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2024年)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5 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情境导入
盲人摸象
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呢?
探究新知
活动要求: 拿出自己组准备的熊猫玩偶,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 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
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小红
1
小亮
小丽
小明 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小亮
小红
小丽
小明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为什么他们看到 的都不一样?
因为他们是从不 同的方向观察玩 具熊猫的。
做一做
连一连。(教材P68 做一做)
巩固运用 1.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材P70 T1)
2.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教材P70 T2)

③个位置拍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1 T4)
(③ )
(①) (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兰老师能够抓住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各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还是为学生提供想像环境、条件和刺激的创造者。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方位知识和了解观察方法,教师不仅渗透了动与静(多媒体动态展示)、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对论等思想,而且大胆创新,二度开发并重组教材,使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整节课兰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杨桃、色子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

兰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1)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即站在不同的方向观察组合图形,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三个不同的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物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观察不全面、观察无序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有序地观察物体,并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从哪个方向观察到了这些物体?观察到了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如同一个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从而激起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起引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拍的是谁吗?(在屏幕上依次播放两张分别从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学生齐答“老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是“老师”的呢?2.引导揭题:生活中,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图片往往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1.教学例一谈话:你们知道这是在哪拍的吗?(继续播放2张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启发:拍的是同一间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小组合作,探索例二指导观察,出示例题图介绍“小猴”谈话:你能分别说一说“小青、小明、小玲、小梅”各拍到了“小猴” 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引导:在小组内把准备好的玩具摆在桌子中间,4位同学下位相互观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各单元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各单元教材解析

《观察物体》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小学阶段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

首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这样按梯度编排,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始终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细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循序渐进的落实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观察与认识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章_观察物体(三)、第2章_因数和倍数》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章_观察物体(三)、第2章_因数和倍数》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第2章因数和倍数》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5)一、填空:501. 时钟上面的时针从“2”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________度到“7”.2. 时钟上面的时针从“12”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度到“________”.3. 2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________,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有________.4.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5. 你画过的对称图形有________.6. 12的因数有________,这些数中偶数有________奇数有________.7. 一个一位数,它是合数又是奇数,这个数是________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________.8. 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最小的质数,最低位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又是2和3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9. 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是________.10. 在下面横线上填一个最大的数字,使这个数是2、3、5的倍数。

15________2________701________01________30.11. 54的因数有________它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质数的和。

12. 10以内的整数中,所有质数和合数的和是________所有偶数和奇数的积是________.二、我来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就画√,不正确的就画?10.凡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9的倍数。

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________.(判断对错)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________(判断对错)15的最大因数是15,最小倍数也是15.________.(判断对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2023年《观察物体》说课稿(15篇)

2023年《观察物体》说课稿(15篇)

2023年《观察物体》说课稿(15篇)《观察物体》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1课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例如,课本39页下面做一做,根据看到的一个面进行猜测,可能是两个什么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置。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学科融合课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学科融合课教案

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以“观察物体”和“线的认识”为例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

《标准》提出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

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是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数学思想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具体表现。

空间观念涵盖一种转化思想,即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北师大教材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实现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一、案例(一)背景:这是一道“观察物体”的课外拓展题,学生在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根据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还原物体的能力基础上,并学习了“多角度观察物体”的微课之后,观察由5~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辨认从上面和右面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

“多角度观察物体”的微课中提出了一种“拍扁法”的“操作性”直观思维方法(见下图)。

由于案例的题目中正方体个数增加,对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以及将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内化并提取出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能力要求更高,此外,“拍扁法”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至关重要。

想象能力也是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的拓展训练。

题目如下:如下图,再添上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使这个立体图形从上面和右面观察时,看到的三、案例描述:(一)初读题目,理解题意教师投屏出示题目,学生审题,结合图例接收并整合数学信息,初步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图形。
想一想,可 以怎样摆?
2.如下图,如果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 体,从侧面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物 体的形状都不变,那么这个正方体应放在什 么位置?

1.(1)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答案不唯一。
(2)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
能确定这5个小正方体是怎么摆的吗?摆摆看。
能确定,如图所示:
2.
这是我从 正面看到 的图形。
有 3 个小 正方体?
(1)如果是 4 个小正方体, 可以怎样摆?
答案不唯一。
(2)如果是 5 个、6 个、7 个或更多的 小正方形,可以怎样摆?
如果是 5 个、6 个、7 个或更多,只要 保证上下最多摆两层,左右最多摆两排就可 以了。
5个
答案不唯一。
统编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三)
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1)
R·五年级下册
从正面看到的两个 立体图形的面。
猜一猜
可能是……
按要求摆一摆。
(1)用 4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
面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是
的图形。
还可以怎样摆?
摆法展示:
还可以怎样摆?
(2)如果再增加 1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 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1.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 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 图形,有多种摆法。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1)这3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你能动手摆一摆吗? (3)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试用同样的正方体摆出从上面看是这样
6个
答案不唯一。
7个
答案不唯一。
课后作业
1. 课本P3,第1题、第4题;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