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心理群体的性质

——读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孙铭鸿12526005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群体活动盛极的时代,群体的稳定性必然对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群体的性质,可以有效把握群体的心理。通过阅读理解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了解群体下的无意识问题,把握群体心理的发展状态,找出群体的本质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关键词:群体心理、乌合之众

引言: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在其一书中他把聚合在一起丧失自觉的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称为“乌合之众”。勒庞认为,即使是再高明的专家,一旦他们受困于群体意识,那么他们最多只能用普通人的智力与能力、用最为平庸而拙劣的方法来处理那些关乎重大的事情。群体的迭加只是愚蠢的迭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可见,要找到其群体问题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就要在书中解读出心理群体的性质。

心理群体是指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汇聚到同一个方向,他们独立的个性消失,形成的一种集体心理。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或许是源于一种过于膨胀的情感,使几个人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心理群体,此时,他们获得了群体心理所具有的属性。而我们接下来所要研究的就是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的情感性特点和群体的道德性特点。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一)本能战胜自我

个体区别于彼此,是由于他们智力上差异很大,以及教育下的独特性格。但是群体有着相似的本能和情感,这些相似的普遍的性格,受到无意识思维的支配,自觉个性被同质性吞噬,本能占据了上风。

群体成为本能的动物,他们是无名氏,可以不被理智束缚,不被法律制度桎梏,只随着心底的洪流肆意奔腾咆哮,有着淹没一切的气势,不可阻挡。人有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踩踏事件”就是群体生的本能的一种体现,在一个较为半密闭的场所,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形成了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人们形成了一个寻求生的希望的群体,此时的群体没有了个体时具有的冷静、处理事务的能力,或许群体中有聪慧的领导、艺术家、学者,但是当这些

个体淹没在群体中时,理智已经被本能所替代,致使踩踏事件产生,一些老人和幼童丧命于此。群体不需要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承担责任,因为无名,所以无由指控。于是,曾经牢固的约束于一个人的责任感荡然无存了,而群体得到的,是最为原始的本能表达与渲泄。

(二)群体性催眠

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我们普遍理解下的催眠形式,只不过是便于理解,把它形象化了,实质上是群体中感情和行动的传染性,它会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是自己的家庭,这种牺牲的品质是与个人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那么他很少具备这种能力。

传染在群体中的力量有时候让人觉得可怕,作为旁观者则会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在1523年6月上旬的伦敦城中,有算命者和占星家预言,泰晤士和将在1524年2月1日猛涨,整座伦敦城将会被淹没,上万户居民的房屋将会被冲毁。在预言发布后的几个月里,所有的盲从者都开始喋喋不休地重复着这个预言,这使得更多的人相信了它。

民众纷纷打点行装,移居到伦敦城以外的地区。而这样的迁徙行为又加快了预言传播的速度。随着时间离灾难的预定日期越来越近,移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了1524年1月的时候,下层民众携妻带子,成群结队地步行到遥远的村庄去躲避灾难,中上层的人则乘坐马车赶到那里。到了1月中旬的时候,至少两万人离开了伦敦,在人们的心目中,伦敦是一个注定要毁灭的地方,有钱人特意在其他城市的高地上安家。即使是富有学识的神职人员也不能例外。

泰晤士河并没有在预期的日子暴涨,当人们准备将预言家投入河中的时候,预言家却想出了平息怒火的办法,他们宣称自己计算错了一个小数字,所以洪水的日期被弄错了,提前了整整一个世纪。

正是这样的胡言,却能够在群体之中得到信任与传播,证明了这种来自本能恐惧的情绪力量,的确具备了传染病一样的威力。被传染了群体以他们那完全非理性的力量主宰着这个世界,他们尽可以为所欲为,直到他们在行动中的群体不断分化并消散,这种极端情绪也告消失。

(三)暗示

群体的传染性,意味着群体的易受暗示性。被激情压倒一切的群体能随时听从一切暗示。他们犹如双耳失聪,没有大脑一般,失去判断事物的能力,盲目于一切极端的手段。中国有句成语“三人成虎”,可见,一件事,目击者越多,事情的真像就离我们越遥远。作为个体,理性告诉我们,事情不是这样的,他们之间没有关系。但是群体对其视若无睹,幻觉和真实在他们眼中所差无几。

心理学家指出,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尽管他看起来并没什么根本性

的变化,但随着时日的推移,不久他就表现为——或者是在群体发挥催眠力量的有效影响之下,或者是由于另外一些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弄清楚的原因——他让自己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

就好象催眠师在患者面前晃动水晶球,群体中的个人从此陷入了一种极度兴奋的无意识状态。大脑的理性活动被抑制、正常的思维活动被麻痹——这时候的人完全听命于他的脊椎神经所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这时候的群体,有意识的自我人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本是明晰的意识力与判别力也荡然无存,他的一切感情与思想,全部听命于催眠师的外界指令。处于催眠状态之下的个体成为了一台完全听命于脊椎神秘外部刺激信号的电子细胞装置,此时作为个体他的全部价值与意义已不复存在。

群体中的人理智的力量与自控的能力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另外一些能力却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强化。诸如,一些迷信的说法,“4”是不吉祥的数字,大部分人都不会买四楼作为工作室,因为“四楼”等于“死楼”;半夜12点不要照镜子,会引来不好的事物等等。群体接受这些古老的暗示,想象力达到一种巅峰的状态,他们会采取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行动,抗拒这种行为冲动的意识及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彻底丧失了作用。如果说有什么力量比之于暗示的冲动更为强大的话,那么就是这种群体的冲动了。

群体有着自动放大非理性冲动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对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人都会起到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随着群体的情绪链条传递越来越强大,直到突破人的思想想象,仍然不会停止下来。

群体只接受暗示的力量影响。如果有谁想让群体冷静下来或是改弦易辙,那就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除了暗示,群体对一切明确的告诫置若罔闻。所以,当群体行动起来的时候,那怕是最为严厉的警告,都不会起到作用。

二、群体的感情观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会有不同的感情,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区别。个体的感情大部分时间温和而又向上,可以细水长流的发展,或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夹杂着更为复杂的因素,而群体的感情则正如群体一样单纯,它的感情充斥着冲动、短暂、专横偏执且又夸张的成分。

外界刺激因素的变化,使群体的兴奋方式和兴奋程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它们会服从种种原始的冲动,诸如豪爽的、残忍的、勇猛的或是懦弱的。所有的这些冲动总是趋于一个极端,表现得极为强烈。不要说个人利益,即使是生死安危,这些在独立的个人看来再也重大不过的事情,也难以与群体的原始冲动情绪相提并论。群体是如此的摇摆不定,莫衷于是——这是因为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服于这些低层次的刺激,因此它们也就表现得冲动易变。正是群体,他们会为任何一种信仰——哪怕是这种信仰他们从未听闻——而不惜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