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二)
二十世纪的欧美文学(中文)

事实也证明,现代主义与文学传统有明显的 师承。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那》中安娜自杀 前那段著名的内心独白,就被看成意识流小说的 先驱。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双重人格的表现,直接 启发了现代主义对人物的处理。 再如18世纪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商第传》。 它受到了现代主义作家的激赏,尤其是斯泰恩对 时间的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式的处理。斯泰恩实 际上发展了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表现技巧。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上半期 现代主代主义主要流派概述
著名文学批评家布雷德伯里在分析现代主义 文学的性质时指出,艺术、文学和思想史上经常 发生的感情变化和转移在程度上惯常分为三个级 度。 其中第三种是那些剧烈的脱节,那些文化上 灾变性的大动乱,人类创造精神的基本震动。这 些震动颠覆了我们最坚实的,最重要的信念和设 想,把过去时代的广大领域化为一片废墟,使整 个文明或文化受到怀疑,同时也激励人们进行疯 狂的重建工作。他断言,现代主义就是一场灾变 性的大动乱。
表现主义常常通过“父亲”和“儿子”的 矛盾形式来表现年轻的新一代对专横残暴的旧 制度的反叛和抗议。 在表现主义的作品中,父亲的形象总是代 表着权威、纪律和秩序,这种秩序是荒谬、愚 蠢和最终要灭亡的,因为它窒息了年青人激情 的生命,他们渴望以激情的拥抱去把握一切。 如瓦尔特· 哈森克莱维尔的《儿子》。父子冲突 也是卡夫卡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
三、思想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与其直接面对的现实主义文学相比, 是革命性的。 现实主义强调按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现实;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主观真实,通过内心的折射反 映现实世界。而经过内心折射的现实发生了变形。 二者都批判现实,但现实主义矛头直接指向资本 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现代主 义则力图反映人类的精神危机和异化。因此,现 实主义对有形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 描写,而现代主义对人的内心世界做了空前绝后 的深入探险。
第九章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自考2018年4月《外国文学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古罗马诗人是( )。A.贺拉斯B.维吉尔C.泰伦斯D.西塞罗【答案】A【解析】贺拉斯是杰出的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他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B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C泰伦斯是罗马戏剧家,D西塞罗是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和散文作家。【考点】西方古代文学——概述2.欧洲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A.《贝奥武甫》B.《熙德之歌》C.《罗兰之歌》D.《尼伯龙根之歌》【答案】C【解析】欧洲后期英雄史诗最著名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其中《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A《贝奥武普》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考点】西方中古文学——概述3.《神曲》中带领但丁游历天堂的是( )。A.维吉尔B.爱斯梅拉达C.贺拉斯D.贝雅特丽齐【答案】D【解析】A维吉尔带领但丁游历了地狱、炼狱,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的推崇,把知识作为通往至善至美的天堂的向导。B爱斯梅拉达是《巴黎圣母院》里的人物。C贺拉斯是杰出的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他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考点】西方中古文学——但丁4.《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是( )。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意大利人【答案】D【解析】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薄伽丘是意大利杰出作家。【考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5.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是( )。A.《项狄传》B.《堂吉诃德》C.《巨人传》D.《天路历程》【答案】C【解析】A《项狄传》是18世纪英国文学大师劳伦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二卷)

如果说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争奇斗艳、各放异彩的时期,那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末,则是现代主义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主潮的时期。
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一般认为波德莱尔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轫之作。
20世纪初,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俄国等欧洲国家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们向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发出了有力挑战。
到了2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轰轰烈烈,蔚为大观,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文学运动。
从东方到西方,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都受到这一运动的冲击。
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到来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和复杂的文化思想背景。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战争开始时,许多青年人怀着一腔热血,奔赴战场。
随着战争日益残酷,死伤人数急剧增加,他们美丽的理想开始破灭,逐渐看清了政府宣传的虚伪与欺骗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同时给西方世界带来普遍的精神危机。
那些经历了这场噩梦的年轻人对国家、社会、个人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因战败而彻底瓦解;英、法虽然得胜,但元气大伤;日本扩张了自己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登上争夺世界霸权的政治舞台。
1919年的巴黎和会,以及1921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定了战胜国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的新秩序。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美国20年代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在柯立芝执政期间,由于工业管理改进和技术革命,经济增长迅速。
到1928年,美国工业生产总量超过了全欧洲,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居世界最高。
英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工业产量直到1929年才勉强恢复到战前水平。
法国1926年进行财政改革,经济开始繁荣。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1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一、简答题1. 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1. 起源:超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作品中,他在评价其戏剧《蒂蕾齐娅斯的乳房》和迪亚烈夫的芭蕾舞《游行》时使用了这一术语。
2. 诞生:1924年,法国诗人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超现实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3. 高潮:1929年布勒东发表的《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使超现实主义的侧重转向了精神内容的方面,即重视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辩证统一。
此后超现实主义团体接续迎来了达利、马格利特等一系列杰出艺术家,超现实主义由此开始进入高潮时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极大的传播。
4. 衰落:布勒东到美国的第二年(1942年)发表了《要不要第三次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序》,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第二次理论转折。
1945年,布勒东返回巴黎,希望恢复并发展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力量,但是由于团体内部成员政治态度不一并且艺术风格开始分散,超现实主义不免开始走向衰落。
5. 解体:1966年布勒东去世,其后继者让·许斯特于1969年正式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解体。
2. 简述象征主义文学的风格特点。
蒙胧美和神秘色彩。
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
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3. 新小说派反传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物塑造:新小说派反对传统小说中以写人为核心的主要任务,反对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
他们主张把客观世界还原为纯粹的外观,用一些没有确定性格与动机的“物”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人物。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被认为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道具”,小说大量而又细致地描写“物”,其前提是有人的眼睛在看,有人的思想在审视,又有人的欲望在改变着它。
•故事情节: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传统小说杜撰出一个虚构的故事,缺乏“真实事物的丰富内容”,同时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变幻莫测,事物发展的难于预料,因此人们无法事先做出有头有尾的安排,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20世纪文学

第十章20世纪文学(二)第一节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后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科技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中、小资产阶级深感不安。
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摧毁了人们对理性、人道的崇拜和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信赖。
传统的价值观念崩溃了,新的观念尚未建立,人们被抛入了精神的荒漠之中。
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简答题、论述题】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在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在艺术方面,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明显特色。
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三、多种文学流派的发展与主要特征后期象征主义【名词解释】后期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及作品:艾略特(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叶芝,爱尔兰诗人,“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茵尼斯弗利岛》《库勒的野天鹅》《1916年的复活节》《驶向拜占庭》代表人物及作品:保尔·瓦莱里(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旧诗集存》《幻美集》《海滨墓园》里尔克,奥地利诗人《祈祷书》《新诗集》《新诗续集》《杜伊诺哀歌》《献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表现主义【名词解释】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完整版)20世纪西方文学

二、《巴巴拉少校》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英国文学中常见的财产继承
权题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及人们陷于金 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 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 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 通过主人公的游历经历去反映欧洲各国 的面貌。
❖ 描写了资产阶级文化和精神的堕落。 ❖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2、艺术特色
❖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 ❖遵循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的方法 ❖朴素中隐含着绚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
2、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写实风格突出 ❖ 透过现实关照历史与传统 ❖ 喜剧效果强烈,并有讽喻意味。 ❖ 机智幽默的对话艺术。
第三节 劳伦斯
1、生平及主要创作
劳伦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 要的作家之一。
2、艺术特色
创作三阶段:1926年以前 1926-1933年 1933-1956年
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1、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
《大胆妈妈和他 的孩子们》剧照
2、艺术特色
❖ 内容简洁 ❖ 歌唱性因素 ❖ 开放形式 ❖ 共时性场景
第七节 德莱塞
1、生平和主要创作
西奥多 ·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 以两性关系为创作核心,具有社会 批判、文化批判、心理探索等多重含义。
最新20世纪西方文学

二、20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3、表现人独特的生存境遇
传统的观念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现代人则 发现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遇: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日益丰富,另一方面却是传 统的价值观念及首先风尚的日趋衰落。
人变成了非人——人的主体性丧失和人自己 创造的物质文明成了人的对立面
二、20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1、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表现出了原有的看待世 界与人之间关系视点的根本转变;
中西文化间的两种思维进路:和合学说与二元 分立 “人本主义”含义的变化 2、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 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异化感日趋严重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深
力图展示人类共同的命运,挖掘人类共同的本 质,要做整个人类的代言人
4、20世纪西方文学是对西方近现代理性主义文化 价值体系的反拨,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 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 命运的深刻思考;
何谓“理性”?
尼采:“上帝死了!” 20世纪作家们对“理性”的矛盾态度
四、20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
1、表现了对世界荒诞现实的认识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 与厌恶,深刻揭示了西方社会以“荒诞”和“混乱” 为特征的历史文化本质,形成了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 况的独特理解;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 揭露的痛苦与快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主要作家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2、从4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了两种不 同的社会制度相互对峙的世界新格局;
3、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是马克思主 义广泛深入的传播,另一方面,形形色色 的资产阶级社会哲学思潮异常活跃。
20世纪欧美文学史精华

20世纪欧美文学史名词解释帝国三部曲(名词解释+《臣仆》的人物形象与基本主题)作者亨利希.曼,《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社会的三部曲》简称《帝国三部曲》,包括《臣仆》、《穷人》和《首脑》。
其中,《臣仆》最棒,小说的副标题是“威廉二世时代公众灵魂的故事”,作品深刻揭露了德意志民族精神上的病态、性格上的劣根性,探寻了“臣仆灵魂”形成的根源、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主人公赫斯林当初是小工厂老板的儿子,凭借阴谋伎俩,成了帝国支柱和法西斯的帮凶。
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帝国时期资产阶级在弱者面前是狼,在强者面前是羊的臣仆的性格特征,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
俄国象征派代表作家作品:索洛维约夫被尊为精神导师。
梅列日科夫斯基:他的诗集《象征》是俄国象征派诗歌出现的标志之一巴尔蒙特:《燃烧的大厦》《我们将像太阳一样》勃留索夫:诗集《第三守备队》《致城市与世界》索洛古勃:《卑下的魔鬼》勃洛克:《报应》安。
别雷:《彼得堡》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潜意识。
“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意识流文学的概念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代表作:普鲁斯特《寻找失去的时间》(传统译法《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
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斯》是对20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第八章二十世纪欧美文学汇总

第八章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第一节20世纪时代风貌20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文学现象纷纭复杂。
20世纪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文学具有独特的性质。
一、两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西方文学带来了“原子弹冲击波”。
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向垄断,它们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人类历史上两次空前的大劫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拉开序幕,8月4日全面开战,持续4年零3个月,席卷38个国家,波及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15亿人。
战争期间,俄国于1917年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苏联退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1日爆发,战争持续了六年零一天,1945年9月2日结束。
二次大战中,全世界军、民伤亡约在9千万以上,各参战国直接军费开支达11170亿美元(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亿美元),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4万亿美元。
两次大战的惨烈经历,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文艺复兴以来三、四百年内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等价值体系和观念,造成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冲击,引起了意识形态和文学艺术的巨大变化。
现代主义文学适应普遍的毁灭感、失落感和苦闷、彷徨、迷惘的社会心态,得到长足的民展。
它们是新一代文人追求艺术创新的产物,也是战争期间咎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人们表达特定心态的重要渠道。
例如意识流小说结构上、思维上的支离破碎,与两次大战带给世界的破碎感,象征主义的模糊意象表达与作者们无法看清生活真相、无法把握生活的心态,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新的面貌、新的角度,描写和反映了动荡的时代和人们的生活。
二、20世纪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争取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给文学带来新的声音和新的形象。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世界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0世纪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革目标的文学作品。
这一类文学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世界文学中的新事物。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B4 20世纪欧美文学

二、20世纪文学注重人们的内心和意识深层开拓。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帕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等理论影响下,许多作家把注意的焦点集中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与19世纪相比,文学的观照和思维方式发生了由整体向个体、由社会向个人、由外部向内心、由浅部的、戏剧化的感情向深部的、非逻辑化的感情的转变。作家们由追求酷似生活的真实,转向探求人的内心世界的“最高真实”,现代派文学尤其如此。文学观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文艺批评、文学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文学由此实现了对19世纪文学的全面突破和超越。
三、20世纪文学受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影响更为明显。几乎每个文学流派都学或其他社会科学观点的主张者,许多文学作品就是某种观念的直接产物。
四、20世纪文学中人道主义较之19世纪有了进一步深化。它继承了19世纪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揭露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压迫、剥削,鞭挞资产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贫富悬殊的现象,控诉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同时还探及一个更深层的主题—现代资本主义生活如何造成人的“异化”,使人变为非人。异化主题是20世纪文学中人道主义的新的深化和发展。
20世纪拉丁美洲人民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反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控制的斗争中,产生了具有浓郁传奇色彩和独特民族心理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总的说来。20世纪文学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其首要特色,是流派纷呈,瞬息万变。从宏观上讲,20世纪欧美及东方各国文坛,主要有两种文学思潮:一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一种是反传统的现代派文学。它们并行发展,相互渗透。现实主义文学以苏联和各国进步作家的创作为主流,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力图创新,吸收了许多现代派的表现手段,风格各异,带有20世纪文学的时代特色。现代派文学中包含诸多文学流派,其创作力求新、奇、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倾向;各流派以十年或不到十年就被取代、更新的速度,纷呈叠起,名噪一时。20世纪文学因而呈现的丰富绚丽的局面,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
20世纪文学二

1950年代的通用公司产品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美国)
核武器有多恐怖
2、从哲学思想上看,流行于本世纪的西方各种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现代 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其 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叔本华:人生就是痛苦
第一,世界最内在的本质和核心是 “自在之物”——意志,而外部世界是人 的自我的产物,是一种表象; 第二,意志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 本能冲动,是不可认识的力量,外在世界 是由它决定的,因此也是非理性的、不可 知的; 第三,人生受意志的驱使,只是一个 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追求过程,所以人生 “实际上是一场悲剧”,人生就是痛苦。
蒙克: 《呐喊》
(2)戏剧:瑞典的斯特林堡、 凯泽、托勒尔,美国的的奥 尼尔、赖斯; (3)小说: 奥地利的卡夫卡
二、艺术特征
1、反对再现,注重表现; 2、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 3、表现抽象的本质和理念精神; 4、寓言故事与变形手法。
卡夫卡的小说创作
弗兰茨· 卡夫卡(1883—1924)
勃洛德将他创作的草稿、片段、日记和书信整理成《卡夫卡全集》九卷, 在1950—1958年出版。
1917年7月,卡 夫卡第二次与 费丽丝订婚
卡夫卡之墓
短篇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共约78篇,生前发表过的约44篇。 从主题思想上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人的 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表现人完全屈服于 存在的威力之下。这方面《判决》和《乡村医 生》最为典型。 《判决》(1912)是卡夫卡早期公开发表过的 作品中的代表作,也是卡夫卡自己最喜爱的作 品之一。 《乡村医生》(1919)是一篇更加荒诞、非理 性的作品,是卡夫卡最难解的小说之一。
外国文学史下20世纪欧美文学终极版

外国文学史一、填空(2*10)不必死记硬背,做了解1、20世纪欧美文学代表作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法国文学马丁·杜伽尔《帝国一家》(《巨仆》《穷人》《首脑》);莫里亚克(心理分析)《腹蛇结》罗曼·罗兰成就最高,《约翰·克里斯多夫》开创长河小说先河。
德国文学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文学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尤金·奥尼尔美国《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2、20世纪的几个流派(了解代表作家、作品即可)1、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其特征是: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法国布勒东,代表作《娜佳》。
2、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20世纪欧洲文学

提要与思考一、学习提要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法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约翰·克利斯多夫》的个人反抗主题和小说的艺术风格。
法朗士、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和纪德的创作。
巴比塞的反战小说。
阿拉贡和他的《共产党人》。
后期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
普鲁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的生平和创作,小说《厌恶》和《自由之路》的主题和特色。
加缪和他的小说《局外人》。
荒诞派戏剧。
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和他的《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罗布-格里耶和他的小说《橡皮》。
布托和他的小说《变化》。
杜拉斯和她的小说《情人》。
西蒙和他的小说《佛兰德公路》。
英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肖伯纳的生平和创作,他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巴巴拉少校》等剧作。
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劳伦斯和他的小说《虹》、毛姆的小说《刀锋》、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艾略特的《荒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朵丽斯·莱辛的《金色的笔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戈尔丁的小说《蝇王》。
俄国“白银时代”文学风貌。
苏联文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派”。
高尔基的生平与创作,剧作《底层》和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主题。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叶赛宁诗歌的特色、勃洛克和他的《十二个》、法捷耶夫的创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肖洛霍夫生平与创作,《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和小说的独特风格。
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苦难的历程》、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安魂曲》、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诗歌《瓦西里·焦尔金》、列昂诺夫的小说《俄罗斯森林》、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日长于百年》、索尔仁尼琴的创作。
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二)

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一战至当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世界的多元化文化背景:非理性主义思潮叔本华意志论尼采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内容:主观性、扭曲性、模糊性艺术方法: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 经常采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 一)萌芽期:19世纪中叶唯美主义、波德莱尔(二)确立期:19世纪70至90年代前期象征主义(三)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由法遍及欧美)、未来主义(以意为中心)、表现主义(以德为中心)、超现实主义(以法为中心)、意识流文学(以英为中心)未来主义 20世纪出现最早的现代文学艺术流派,最先出现于意大利。
“未来主义”一词在1908年10月11日的《诗刊》上提出。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简称《未来主义宣言》),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
基本特征:对机器文明、都市生活、速度、力量作充分的表现;强调直觉、无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文学流派。
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的。
超现实主义是风行于两次大战之间的文艺运动,产生于法国,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成立。
“超现实主义”一词源于立体未来派诗人阿波利奈尔在年发表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 1917年)的序言――“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像一条腿。
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境,追求现实和梦幻的统一;提倡“自动写作法”;主张语言的自由联用。
代表作家、作品: [法]布勒东《娜嘉》 [法]阿拉贡(《共产党人》)第二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新小说派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至60年代繁盛,1971年巴黎讨论会进行回顾总结时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一战至当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世界的多元化文化背景:非理性主义思潮叔本华意志论尼采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内容:主观性、扭曲性、模糊性艺术方法: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 经常采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 一)萌芽期:19世纪中叶唯美主义、波德莱尔(二)确立期:19世纪70至90年代前期象征主义(三)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由法遍及欧美)、未来主义(以意为中心)、表现主义(以德为中心)、超现实主义(以法为中心)、意识流文学(以英为中心)
未来主义 20世纪出现最早的现代文学艺术流派,最先出现于意大利。
“未来主义”一词在1908年10月11日的《诗刊》上提出。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简称《未来主义宣言》),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
基本特征:对机器文明、都市生活、速度、力量作充分的表现;强调直觉、无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文学流派。
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的。
超现实主义是风行于两次大战之间的文艺运动,产生于法国,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成立。
“超现实主义”一词源于立体未来派诗人阿波利奈尔在年发表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 1917年)的序言――“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像一条腿。
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境,追求现实和梦幻的统一;提倡“自动写作法”;主张语言的自由联用。
代表作家、作品: [法]布勒东《娜嘉》 [法]阿拉贡(《共产党人》)第二次高潮:20世纪30年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新小说派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新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至60年代繁盛,1971年巴黎讨论会进行回顾总结时得名。
也称为“视觉派”、“反小说派”。
基本特征:注重写物,反对传统小说的“人物中心论”。
“不确定性”的情节,迷宫式结构,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清晰的时空结构。
用“写生”的态度来记录客观事件及情景,反对传统小说的虚构故事。
大力提倡语言的创新,反对使用规范化的文学语言。
代表作家、作品:娜塔莉??萨洛特: 《金果》
阿兰??罗伯-格里耶:《窥视者》《橡皮》《嫉妒》垮掉的一代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文学流派。
基本特征:自称是“神圣的野蛮人”。
打着“反理性主义”旗号,他们的生活准则是“沉沦就是出路”。
在艺术上力求突破各类文学体裁的限制,否定一切。
代表作家、作品:凯鲁亚克《在<a name=baidusnap0></a>路上</B>》金斯堡《嚎叫》第二节后期象征主义一、概况人们通常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文学称为前期象征主义将20世纪20―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亦称“象征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重要文学思潮和流派。
一战前其影响遍及欧洲各国,波及各个艺术部门,这个流派的作家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区别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
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
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提供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诗歌意境,把迷蒙纯净、幻觉梦境作为象征主义艺术审美的追求,把直觉、梦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熔于一炉;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融于一体。
基本特征强调世界是人的心灵的象征,广泛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方法;重视“感应”和“通感”;30年代后向意象派、隐逸派发展。
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和知性因素。
代表作家作品 [法]保尔??瓦雷里 [奥地利]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豹》。
[俄]勃洛克《十二个》 [比利时]梅特林克“但丁最年轻的继承人” 1948年,因“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创作诗歌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非个性化”理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避却感情;诗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避却个性”。
“客观对应物”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小型史诗。
五章,434行卷首引语“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主题:展示一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危机,宣扬只有依
靠宗教才能使这个荒凉、混乱、腐败透顶的世界得到新生。
2.艺术特色遵循“思想感性化”(高度形象化)的原则,寻找“客观对应物”。
广征博引。
其主要表现技巧为①直接引用传统作品片段以抒发诗情;②修改并套用传统作品文句以表达思想;③对照比较传统风范与现实堕落以突出主题。
采用神话结构模式。
第三节意识流文学一、含义及发展概况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
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
最早的尝试是1887年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杜亚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意识流流派的开创作品,是1913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发表的《追忆逝水年华》第一卷。
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以至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
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
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着重强调潜意识基本特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
情节淡化,多角度、多层次结构代表作家、作品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
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时某一个星期天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
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二、乔伊斯与《尤利西斯》文学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生平与创作(1882-1941)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斯》、《芬尼根们守灵》剧本《流亡者》(二)《尤利西斯》情节 8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45分将近19个小时中3个都柏林人的生活。
神话原型结构人物:布卢姆-奥德修斯;斯蒂芬-帖雷马科;玛莉恩-潘奈洛佩情节线索:《帖雷马科》、《尤利西
斯的漂泊》、《回乡》细节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布卢姆:现实层次斯蒂芬:哲学层次玛莉恩:本能层次 20世纪的奥德修斯――布卢姆反英雄的雏形――非英雄无关价值的评判,只是对现实的承认意识流技巧(1)富有个性的内心独白(2)辐射式的意识流(3)直接引语、短句,语言、文体多变经典段落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中国人刚起身梳理他们的发辫了很快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了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眠除了一两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怪牧师以外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起来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得着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出来的像星星一样的花朵龙巴街上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我的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卡夫卡的父母图为幼年的卡夫卡直接从孩子成为白发老人 Franz Kafka 190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08-1922年,工伤事故保险公司职员卡夫卡墓地[德]龚特尔??安德尔: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
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
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
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创作特色-“卡夫卡式”整体暗示象征的特征以类型化、抽象化的模式塑造人物用简洁冷漠语言进行叙述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地洞》长篇小说-“孤独三部曲”《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或《失踪者》)《审判》(或译《诉讼》)《城堡》 Kafkaesk (卡夫卡式)即指那些表现主人公在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境地中的虚幻感、孤独感、灾难感和无能为力感的作品。
情节格里高尔父亲、母亲、妹妹秘书主任、房客思想内容异化与变形:变形是异化的结果;变形与反抗:变形是反抗社会的方式,变形使格里高尔。